马非百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管子轻得篇》,并于一九四三年开始写作《管子轻重新篇诠》,至今凡七易其稿。其第三稿,五十年代中期郭沫若同志编著《管五集校》时曾借去参考并列入引用书目,引用过近百条。郭老当时曾写给马先生一封信,对此稿作了评价,还建议“另外写成一篇综合的研究--既是写成论文形式”。马先生接受这一意见,先后写了三篇论文,合称《论管子轻重》。对《轻重》原
法家
△《邓析子》·一卷(少詹事陆费墀家藏本) 周邓析撰。析,郑人。《列子·力命篇》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子产执政,作竹刑,郑国用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子产执而戮之,俄而诛之。刘歆奏上其书(案:高似孙《子略》误以此奏为刘向,今据《书录解题》改正),则曰於《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年而子产卒,子太叔嗣为政。定公八年,太叔卒,驷歂嗣为政。明年乃杀邓析
法家
△《诠叙管子成书》·十五卷(内府藏本) 明梅士享编。士享字伯献,宣城人。《管子》原目三十卷已不可考。明代旧本皆二十四卷。士享此本合为十五卷,而以己意诠叙之。如牧民、形势、立政、九败、版法、明法诸解,皆移附本篇之后,已乱其次第。又谓其文繁冗不伦,乃於一篇之中分上、下二格,其定为《管子》本文者,列之上格;疑为后人搀杂及义有未安者,列之下格;其自为发明者,别称梅生曰以别之。如牧民
法家
△《韩子迂评》·二十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明门无子评。前列元何犿校上。原序署至元三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考元世祖顺帝俱以至元纪年,而三年七月以纪志干支排比之,皆无庚午日,疑子字之误。奎章阁学士院设於文宗天历二年,止有大学士,寻升为学士院,始有侍书学士,则犿进是书在后至元时矣。观其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者韩子之臣,正顺帝时事势也。门无子自序称,坊本至
法家
△《折狱龟鉴》·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郑克撰。是书《宋志》作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俱题作《决狱龟鉴》,盖一书而异名者也。大旨以五代和凝《疑狱集》及其子所续均未详尽,因采摭旧文,补苴其阙,分二十门。其间论断,虽意主尚德缓刑,而时或偏主於宽,未能悉协中道。所辑故实,务求广博,多有出於正史之外者,而亦或兼收猥琐,未免庞杂。然究悉物情,用以广见闻而资触发,较和
法家
《办案要略》作者王又槐,字荫廷,浙江钱塘人,是乾隆中叶法学家,著有《刑钱必览》、《钱谷备要》、《政治集要》和《洗冤录集注》等书。《办案要略》选自《政治集要》,是王又槐的重要著作,被载入《清史稿·艺文志》。
法家
△《棠阴比事》·一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桂万荣撰。明吴讷删补。万荣,鄞县人。由馀干尉仕至朝散大夫,直宝章阁,知常德府。讷字敏德,号思菴,常熟人。永乐中,以知医荐。仁宗监国,闻其名,使教功臣子弟。洪熙元年,擢监察御史,官至右都御史。谥文恪。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前有嘉定四年万荣自序,称取和鲁公父子《疑狱集》,参
法家
《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2]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3]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4]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5] ,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6] 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
法家
△《刑法叙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刘筠撰。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进士。累擢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进龙图阁学士,加礼部侍郎。是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今考其文,即《册府元龟》刑法一门之总叙也。
法家
《邓析子》相传为春秋时代名家的邓析所作,但是有人也指出内容参杂其他家说法。《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子部法家类。《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法家
△《韩子》·二十卷(内府藏本) 周韩非撰。《汉书·艺文志》载《韩子》五十五篇,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载《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惟王应麟《汉·艺文志考》作五十六篇,殆传写字误也。其注不知何人作。考元至元三年何犿本,称旧有李瓒注,鄙陋无取,尽为削去云云。则注者当为李瓒。然瓒为何代人,犿未之言。王应麟《玉海》
法家
△《刑统赋》·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 宋傅霖撰。霖里贯未详。官律学博士。法家书之存於今者,惟《唐律》最古。周显德中,窦仪等因之作《刑统》,宋建隆四年颁行。霖以其不便记诵,乃韵而赋之,并自为注。晁公武《读书志》称,或人为之注,盖未审也。其后注者不一家。金泰和中,李祐之有删要。元至治中,程仁寿有《直解》、《或问》二书。至元中,练进有《四言纂注》,尹忠有《精要》。至正中,张汝楫有
法家
△《管子榷》·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朱长春撰。长春字大复,乌程人。万历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书即赵用贤本而增释之,故凡例文评,俱仍其旧,惟每篇各加叙释。在篇首者曰评,多论作文之法。在篇中者曰通,则随文训解其义。在篇末者曰演,乃统论一篇大旨。皆出长春一手,创立异名,无所阐发。其七法篇评云,是注意之作,可为文式。后之分段者,神弛气懈,周末秦先病如此。千年来文家反学其病,文之
法家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法家
△《商子》·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秦商鞅撰。鞅事迹具《史记》。鞅封於商,号商君,故《汉志》称《商君》二十九篇,《三国志·先主传注》,亦称《商君书》。其称《商子》,则自《隋志》始也。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汉志》二十九篇,今二十八篇,已亡其一。晁公武《读书志》则云,本二十九篇,今亡者三篇。《读书志》成於绍兴二十一年,既云已阙三篇。《书录解题》成於
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