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77双杰破楚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62节

【77】双杰破楚

孙武一出场,就是那个带着血腥味道的著名故事。他用阖闾两大宠妃的人头,将平日里只知涂脂抹粉、嬉笑打闹的后宫佳丽也变成了一支“赴水火犹无难矣”的铁血军队。

那两个怕还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无辜女子,就这样成了野心和利益的垫脚石。

与那美丽青春与绝代芳华一同逝去的,是春秋时代最后的一点脉脉温情。中国大地上即将打响的战争,不再只是决定荣誉和威望的仪式,终将演变成关乎生死存亡的绝命搏杀。

孙武斩杀了阖闾最疼一爱一的两个妃子,阖闾虽然恼怒,但经伍子胥劝解之后,他毕竟看到了称霸的希望,便启用孙武,开始积极筹划攻楚。

不久之后,一切就绪,阖闾准备大举进兵。但孙武又开始给阖闾计算成本,得出的结论是“民劳,未可,待之。”

伍子胥可不想等。但他也知道孙武说的是事实,苦思冥想之下,献上了那条高妙的“三师肄楚”之计。

具体说来,就是我们选出三支军队(三师),派一师去攻打楚国。楚国以为我们要大举来犯,必然举国出战。等他们一出来,我们就跑。等他们找不着敌人回去了,我们再派出第二师去打。“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国人就净在道上跑路了。

等到他们已经被折腾得不行了,才弄明白我们原来只是小股军队在一騷一扰,于是决定不管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大举三军攻出,必然大胜。

这一折腾,就折腾了楚国六年。

这六年里,楚国疲于奔命,吴国却在悄悄地进行军事强化。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除了游牧民族之外,主要的作战方式以车兵为主。埃及与赫梯之间的卡叠什之战(参见第13节),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参见第22节),都是车战的经典范例。

但发展到后来,骑兵和步兵开始进入正规战场。骑兵由于战马的限制,无法广泛应用,步兵却越来越重要。

亚述将步兵引入了他们的三排锥体系(参见第31节),而希腊的重甲步兵方阵甚至对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参见第56节)。而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步兵还只是作为车兵的从属地位存在的。而孙武却训练出了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步兵兵一团一,这一支兵一团一,很快将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伍子胥的预言得到了验证,楚国终于发现吴国只是在持续进行小股一騷一扰。深觉上当的楚人开始不再把主要一精一力瞄向吴国,修上几道要塞之后,便开始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公元前506年,楚国围攻蔡国,蔡国求救晋国未果的情况下,只得求救吴国。旁边跟楚国有仇的唐国也跟着起哄,说吴国如果出兵,它们也愿意助一臂之力。

蔡、唐两国实力极弱,可以说它们那点兵力,有跟没有一样。

可正当此时,孙武突然向阖闾表示: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应该立刻发兵攻楚。

面对着阖闾疑惑的眼神,孙武展开了地图,在图上描绘了那惊天动地的一幕。

是年冬天,阖闾亲率伍子胥、孙武等人,起倾国之兵(三万),秘密绕过大别山区,沿淮水西行千余里,进驻蔡国淮汭地区。而后,弃舟登陆,以孙武训练出来的3500步兵为先锋,在蔡、唐向导的指引下,兵不血刃地迅速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道险关,直扑汉水而来,已然插一入了楚国的腹心之地。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孙武借助蔡、唐位居楚国侧背的地理位置,导演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场超级战略大迂回。他用卓越的战略指挥,为他的这句兵法做了完美的诠释。

楚国连忙整兵,准备迎战。

左司马沈尹戌建议统帅子常率主力拖住吴军,由他自己率一支军队绕道敌后,夺回三关,阻住吴军归路,前后夹击。这实在是不错的计策,子常痛快答应。

但沈尹戌刚刚率部离开,子常却听信手下怂恿,不待沈尹戌包抄到位,便独自渡过汉水,开始向吴军发动总攻。

双方在柏举相会,春秋时代规模最大的大战(十余万对三万)终于爆发。

虽然是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但过程却极其简单。

一开打,阖闾的弟弟夫概就积极请战。他说:“楚帅子常不得人心,楚军无死战之志,一击即溃。请王兄立刻击鼓进兵。”阖闾想了想,没答应。

但夫概立功心切,实在按捺不住,居然领着本部的五千人马独自冲了出去。结果楚军真的立刻被冲得溃不成军。阖闾立刻率领大军掩杀,楚军主力遭受重创,狼狈向西逃窜。

吴军紧追不舍,五战五胜,长一驱一直一入,竟然一举拿下了春秋超级大国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仓皇出逃。

离开老巢,长途奔袭到千里之外,去主动攻打一个兵力数倍于己的国家,最终居然把人家的国都给占了。

孙武、伍子胥、阖闾、夫概,他们创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但吴国占据郢都之后的表现,令人发指。阖闾住进楚王宫,“尽妻其后宫”,甚至按官阶大小安排吴国文武官员依次住进了楚国各级官吏的家中,将其妻室据为己有,甚至连伍子胥、孙武这种千古名将,亦不例外。

楚国宗庙,尽皆拆毁,历代楚王灵位,尽数砸烂。伍子胥为报家仇,竟将楚平王掘墓鞭一尸一。这些行为,在当时来讲,一陰一毒之至,胜于杀人。

孙武曾在他那极尽一精一炼的兵法中不厌其烦地说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可面对疯狂的吴人,他已然无能为力。

楚国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天不灭楚,它的救星,即将出现。

当年伍子胥出逃之时,曾指天发誓:“我必令楚国覆亡!”当时陪在他身边助他出逃的,是他的至交好友申包胥。他讲了句很牛的话:“加油吧!你能令楚国覆亡,我必能令楚国复兴。”

不负友,亦不负国。中国人这种特有的奇异一精一神给人类的历史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十六年后,伍子胥以不可想象的坚韧完成了一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壮举,申包胥接着就以毫不逊色的意志完成了一个人恢复一个国家的神奇。

在对“倒行逆施”的伍子胥劝阻未果之下,申包胥徒步千余里,跑到了当时楚国最紧密的友邦秦国求助。

然而吴国破楚之举早已轰动当世,天下还有谁人敢与伍子胥、孙武争锋。何况秦国自穆公死后,偏安一隅已一百多年,让他们去迎击势头正旺的吴军,几乎如痴人说梦。

但接下来的场面让秦国人张大了嘴巴:申包胥“立于庭,倚墙而哭,日夜不绝声,水不入口”,于秦庭之上,竟然一刻不停地痛哭了七天七夜。

终于,秦哀公“为之垂涕”,答应出兵相助,还专为申包胥写下了那首慷慨苍凉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当秦军悄然向楚国开来的时候,柏举之战立下首功的猛将夫概竟然率部秘密返回吴国,自立为王。

阖闾火速率兵回国平叛。留下伍子胥、孙武带领剩下的吴兵抵抗骤然而至秦军。但此时的吴人早已在郢都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战力今非昔比。孙武看出吴军已经不可能再盘踞楚国,对伍子胥说道:“我们以吴国的微弱兵力西破强楚,逐昭王而屠平王墓,割戮其一尸一,已经够了吧。”

伍子胥闻言,遂与孙武引兵回吴。

一次轰轰烈烈的破楚远征终究演化成一场有头无尾的闹剧。留下的,只有郢都城内那无边的废墟和眼泪。

这就是春秋末年的中国,一只吞象的小蛇在狂舞。一精一彩是一精一彩,但在公元前6世纪末,真正占据世界舞台中心的,其实是东周列国西边,一个远远更为庞大的大象。请看下集——鼎盛波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