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卷第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齐州开元寺明教大师义楚集

大士僧伽部第六。

○僧宝(一)

僧宝名义

经音义云:僧者,梵语僧伽,此云众。宝者,可保重故,如世珍宝。阿闍梨,此云范,即轨范师。或云和尚,此云知有罪、知无罪,或云与力。乌波驮那,此云亲教,为常亲教授也。

出俗高士

正理云:割爱捐亲,仰众圣也;摧弃声色,遵梵行也;剃除须发,去华竞也;俯容肃质,不忘敬也;分卫乞食,粪扫衣,支身命也;言无隐曲,离邪佞也;和声怡气,入无诤也;吐纳安详,谨慎辞令,世莫能屈,守真劲也;清虚恬淡,顺道性也;邪相不挠,住八正道也;正颜低色,愍念众病,人天崇仰,三业清净也;穷玄极真,取究竟也;广仁弘济,示忠孝也。道士等异此。

长老有德

增一经云:有老比丘舒脚而坐,有修那沙弥年八岁,结加而坐。佛见曰:长老未必年老,为老未必先出家,但可有道德,诸根无漏缺,此为长老也。又智论云:沙弥、罗汉、檀越不请,但请老者。引此文来。

上座三种

集异足云:一、生年为年耆;二、世俗为财,名与贵族;三、先受戒及先证圣果,此名最胜。

头陀十二

智论云:头陀,或云度多,此名抖擞。十二种者:一、住阿兰若,二、常乞食,三、次第乞,四、一坐食,五、节食,六、中後不食浆,七、纳衣,八、但三衣,九、冢间,十、树下,十一、露地,十二、长坐不卧。

僧不合称

寄归传云:西方受戒後,十夏前称小师,十夏後称住位,通经论多者称多闻,求寂即通称四人,僧不合称也。

自誓五证

自誓经:僧当有五证:一、舍欲证,二、远俗证,三、舍名证,四、忘形证,五、舍求证。

圣僧行道

感通三宝录云:凉州沮渠蒙逊据凉州南百里,凿山为寺,有土圣僧常行道不息,罗土在地,百步内踪迹不绝也。

僧鬬鬼房

智论九十三云:於兰若中,有房不住,鬼夜恼人。客比丘来投宿,欲入其房。维那曰:此房有鬼。曰:我自持戒,小鬼何敢恼人?遂入中禅坐。又至夜,有僧来投宿,又令往彼打门。先到者为鬼不开,後到者亦为房中是鬼有力,排门而入。二僧相打,乃至天明,见是己伴,大笑而止。

施头藏空

释迦谱云:拂沙王破灭三宝,得僧头,与金钱伍百。有一罗汉来者,与头化之无尽,王藏空竭。王怒,欲杀罗汉,终不能杀。定力持之,乃至廻心也。

僧有多种

法集云:世谛僧,第一义谛僧,有惭愧僧,无惭愧僧,圣人僧,调伏僧,不退转僧也。

僧之法式

四辈经五云:灭毒,然出家狂醉,迷色毁法,令世淡薄。若出家无得如此,念报四恩,愿出三有也。

僧有五教

优婆塞戒经云:一、教令生信,二、教修智慧,三、教令布施,四、教令持戒,五、教令多闻也。

僧有四种

瑜伽云:一变化,二增上慢,三廻向菩提,四一向趣寂也。

僧俗报答

长阿含十一云:施主五事於僧:一、身慈,二、口慈,三、意慈,四、以时施,五、入门不制。僧以六事教授报答:一、防护不令为恶,二、指授善处,三、教怀善心,四、使未闻者闻,五、已闻令解,六、开示人天路也。

先请圣僧

宾头卢经及传云:若设大会斋,设新房浴室,皆志心隔宿,虔诚向西致疏,焚香请之,铺鲜洁座褥下,致其花若不萎,及有坐迹来也。入浴有用水声。

僧之老相

根本律云:见老比丘发若荻花,眉长下覆,伛肩垂臂,徐步而行,气力微弱等。

比丘胜劣

出曜经云:有一比丘在山诵习,三藏通达。後有一比丘新学,只诵一偈,山神赞叹。三藏比丘曰:此比丘後学,何以赞叹?山神曰:此比丘心行相应。

五蕴诈死

般若论云:譬如比丘,有其名誉,弟子亦众。病卧既死,弟子畏失供养,私出其屍,虚以衣被,人供如初。後有智者,见假而止,如五蕴空虚不实等聚也。

沙门有四

十轮经云:一、第一义圣人,二、清净持戒,三、瘂羊,四、破戒。又律云:一、净道,二、命道,三、示道,四、污道。沙门,此云勤息,为能勤行,息诸烦恼。又俱舍云:净道沙门,性有为果,此有八十九解脱道及灭,亦名比丘,此云无为。破惑,亦云乞士,为上从诸佛乞法,下从檀越乞食,亦云苾刍艹?也。以此方无不翻具五德,似比丘也。在艹?门辩。

相亲如俗

譬喻经云:佛在日,有二比丘,常以饮食汤药而相往来。佛曰:比丘相亲,当论法义,非如俗礼也。

僧官灭法

仁王经云国王大臣自恃高贵,破吾法制,令我弟子不听出家作佛事,立大小僧统,摄典僧藉,法灭不久等也。

僧有五恶

增一经云:头发长,爪长,衣裳垢坌,不知时宜,鬬乱彼此,复有五种:一、不信善言,二、不受教诲,三、人不喜见,四、多妄言,五、多鬬诤。

圣僧灵应

要集云:梁武帝病,诸医不愈,遂请僧於延昌殿七日供养,闻异香锡杖声,光明等十余人皆覩,帝疾寻愈。

僧议国事

西域记云:屈支国西门外,路左有立佛,高九十尺。常五年,王自建一大会,王等奉持斋戒。四月十五日,行像访高僧,谋议国事。

不越五种。

显宗论云:一、无耻,二、哑羊,三、朋党,四、世俗,五、胜义也。

轻僧之报

摩达国王经云:有比丘因中供事,罗汉师令澡手过食,念嫌意怒,不如养马。後此比丘渐次修行,乃至自成罗汉,有此宿业,仍不免之被误。罗汉教令养马,业尽现通。

不受赞食

宝积经云:比丘不得交尼众赞食,为女人说法,须及一十人。如有男子,不在此限。

法护博学

大哀经序云:大魏青龙年中,有竺法护学大乘经法及沙门律训,独保西国,未被东土。幼而出家,年将二十,犹五戒而已。後学五天书语三十六种,手写诸经大哀等五十部。晋元康年,来游此也。

僧恼他人

根本律云:邬陀夷恼诸比丘,寒加扇水,热与火衣,众使器物,故碎之,乃至厕房,故为便痢,经时不出,恼他也。

吞石七百

感通云:沙门单道开,炖煌人,出家山居,服松柏三十年,後吞小石子,日行七百,後魏时来译诸经论。

有灵之德

感通云:道安注经,圣僧为证。又僧生诵法华经,感普贤入室;念维摩经,感天乐盈空;普明感鬼现,曰:曾作维那日,柿树下有钱,凭作福事,免罪相谢。

无学成佛

智论云:无学不受生死,如何成佛?於佛因异,何身受生死修行?答曰:如法华经云:若现前无佛,於法性国受法教化而成佛道。

破戒得道

大悲经云:法欲灭时,比丘、比丘尼手牵儿臂,从酒家至酒家,造众恶业,当来弥勒时,皆得解脱,成道果也。

○菩萨(二)

菩萨名地

唯识论云:梵语菩提萨埵,此云大心众生,唐言好略,故云菩萨。菩提是所求之果,菩提萨埵悲所度生。又云:发大愿,求大果,度大生死。亦云大士、明士、开士、法王子、童子、真童、儒童、童真、贤首、贤明、真人、正士、善知识,有十地、四加行等。又云:发大乘心,即名初发心菩萨,最难得也。

菩萨五义

庄严论云:一、实义觉,人法无我故;二、大义觉,自他故;三、一切觉,一切法故;四、恒觉,现涅盘故;五、方便觉,随物机而作方便故。

圣不可量

智度论云:威仪、族姓、多闻、威德、耆年、形容、男女、僧俗等,不可测也,乃至异趣。

三种大义

十地论云:一、愿大,弘誓愿故;二、行大,六波罗蜜;三、懃修故;三、利益大,度无边众生故。故名大士也。

十信菩萨

一信,以净心为义。二精进,为令心坚固。三念,正念现前。四慧,常观有为。五定,正定也。六施,身命财不退。七戒,三聚戒也。八护戒,心不失。九愿,以意思之。十廻向,所有善利求佛。

十住菩萨

一、发心住,见佛诸相,发心志求。二、治地住,严十种心,安众生也。三、修行住。四、生贵家住。五、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次佛也。

十行菩萨

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行,四、无尽行,五、离痴行,六、善行,七、无着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十、廻向

一、救护众生,二、不坏,三、等一切处,四、无尽,五、离痴行,六、善现,七、无着,八、尊重,九、善法,十、真实廻向。

十地菩萨

一极喜,二离垢,三发光,四焰慧,五难胜,六现前,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等觉妙觉。

初名欢喜。

十地论云:初获胜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喜故。花报为阎浮王,悟百法明门,现百神通,至百佛土,善百类众生,语言後後倍胜。

王不能惑。

异相云:有比丘名曰山向,修大乘行。佛王试之,化为乞儿,恼之。又作王书,主令为奴,担粪打之。又为国王小女妻之,皆不能惑乱。

功德难思

虚空藏经云:功德难思,能灭众生一切重障,如能志诚归向,专称彼名。如日初出时,见真所见,归依菩萨,亦除诸恶及重障等。

菩萨之能

阿差未经云:菩萨定心,无能乱者。一切俗法,及三乘法,悉能晓了。所生之处,无能为师。世俗章句文字,神通异术,五经六艺,方俗异书,菩萨不学,悉能知也。

菩萨八力

大集经云:一、慈,二、悲,三、实,四、惠,五、方便,六、功德,七、智慧,八、精进等也。

十地十身

大般若云:一、得平等,通达法性,离诸邪曲;二、清净,离犯戒失;三、无尽,离欲贪嗔,得胜定故;四、善修,常勤修菩提分故;五、法性,观诸谛理证法性;六、离寻伺,观缘起离寻伺;七、不思议,方便善巧智行满故;八、寂静,离烦恼戏论故;九、虚空,身相无尽遍一切;十、妙智身,一切种智修圆满故。

菩萨四法

放光般若十云:一施与,二仁爱,三利人,四同义劝彼念行。

七法不出。

持心梵天经云:一、外道论,二、恶知识,三、邪用道法,四、互相恼乱,五、入邪见不能坏不善根,七、无有证会法者。有此七法,菩萨不住,无即不去。

在家菩萨

宝积经云:郁伽长者,以大悲故,在家修行,多於出家菩萨功德千万倍。在家,难也;千佛,一数也。

光各有八。

大集经云:菩萨有八光明,能破诸闇:一、念,二、意,三、行,四、法,五、知,六、实,七、神通,八、无碍。此光等,每一名有八种。

放大诸光。

思益梵天经云:佛放诸菩萨光。

维摩日藏

日藏经云:瞻波迦花色,佛告日藏菩萨:彼娑婆世界维摩诘,是汝身否?曰:随化之也。

文殊师利

异相云:此曰妙吉祥。以生时有十种吉祥事:天雨四花,地开宝藏,光明满室,甘露盈庭,仓饶金粟,神捧七珍,牛生白泽,马生麒麟,鸡生鸾凤,猪娩龙肫也。

问疾入室

净名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行问疾等。文殊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善说法要,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也。

慧剑法门

宝积经云:文殊执剑驰往佛所,佛言:杀贪嗔痴身,令诸众生悟慧剑法门,破烦恼贼人。

弃盖菩萨

要集经云:文殊见佛过,有一女人近佛而坐,问佛:此女人何以近佛?佛言:自问。文殊尽其神力辩才,不能致诘。佛曰:是北方弃盖菩萨,过去世时汝之师也。

文殊现生

文殊入灭经云:现生多罗聚落梵摩婆罗门家,生时室如莲花,从母右脇生,生如天童子,七宝盖随行,现十吉祥,诸相具足。又杂宝藏经云:我於何方大兴教化?佛言:於东北方大支那国五顶山中化诸龙等也。

被摈之疑

文殊问经云:迦叶问文殊:何处坐夏三月?文殊曰:一月王後宫化诸宫女,一月学堂化诸童子,一月向淫女舍化诸淫女。迦叶白众,欲摈出众,佛令现通,大众方止也。

佛亦名僧。

智论云佛名圣僧,一体三宝中,有不违诤义等。

沙门有官

孔雀王经译主特进鸿庐乡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赠司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泗州大圣

中条山樵叟辛崇集集泗州大圣僧伽和尚生前殁後三十六圣大师碎叶国人,年三十,唐高宗朝来游吴越,分身化迹,备乎见闻。元章、含章、李北、海邑胡皓着作荐福录、国祥录、三圣堂序,皆述芳猷。及泗州寺记,前後三十六化。乃至长安奄化,现臭而索归,勑许,异香馥郁等。中宗皇帝景龙二年,诏洪州高安县令崔思兢,令往临淮宣示朕意,请为国师,帝称弟子。三台问法,百辟归心,勑住荐福寺。乃至祈雨愈病,度三弟子,惠岸、木叉、惠俨,八十三奄化。中宗问万回:大圣何人也?曰:观音化身。万回,虢州阌乡人也。

○声闻(三)

声闻缘觉

法华经云: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智论云:名之二乘,具五位次:一资粮位,五停观等;二加行位,煖顶忍世弟一等;三见道位,十六心等;四修道位,三果至四向等;五无学位,退思护住,堪达不动等。缘觉有二:一部行为,有多部党;二麟喻,唯一出现,悟因缘空,观十二因缘,春观缘林秀,秋观黄叶雕,出无佛世现通等。

五僧之首

俱舍云:佛初成道,诣於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即五俱轮等。故法华经云:为五比丘说法,僧差别名,便有涅盘音等也。

诸经首列

佛地论云:有六义故,诸经皆先列声闻也:一、常随佛;二、形相似佛;三、是内眷属;四、欲令菩萨生尊敬故;五、为无学人於自身生尊贵,不慢他,先列众首,亲承佛化,令知非究竟故;六、声闻人於大乘教疑非佛说,故标众首,令数闻大乘法故。

大阿罗汉

义抄云:具八类故:一、数大,即千二百五十二名大,名称远闻;三、位大,即阿罗汉;四、离大,惑尽故;五、福德大,具福德智慧故;六、识大,大众、人、天、释、梵所知故;七、趣向大,向大菩提故;八、敌大,能破魔罗军故也。

声闻四果

俱舍论云:一、预流,亦名入流,亦名初果;二、一来果;三、不还;四、无学,亦名应名阿罗汉,此云杀贼,杀烦恼贼,亦名无学。

舍利弗!

净名疏云:此名身,其母名也。秦言子,天竺多以母名子。又云:舍利弗者,此云春鸎,即百舌鸟也。良以母仪端正,文才冠世,是长爪梵志姊,善能论议,其母目如舍利,故以名焉。所以名弗,但是子也。父名忧波替舍,南天竺论师,伏得舍利弗外翁,得封赏兼女,因中曾为银城龙王佛,为善友太子,曾乞如意珠,愿为右边智慧弟子,故今智慧第一。当来成佛,号花光佛,度无量众。林中宴坐,遭净名不必之呵,吐食现毒,示习气犹在。八岁诵十八部经义,一切通达,为国大论师,在母腹中,令母便能论义也。

大目乾连

此云采菽,姓也,辅相之族,字拘律陀,此树名也,即无节柳树。神父母无子,求此树而生,故以名焉。因中曾为金城龙王,佛为善友太子,入海求珠,愿为左边神通弟子,当来成佛,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又大集经云:曾将三千大千世界内着口中,六万亿家一时现身,皆往赴彼说法。

大迦叶

弟子中头陀第一婆罗门种,此云饮光,身真金色,能饮蔽日月光,衲衣重千斤,与佛同坐,当来成佛,号光明如来,现在鷄足山,候弥勒佛出世,上金[叠*毛]袈裟,龙花三会,大作佛事,乃至因中为锻金师。

须菩提!

此云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得无诤定,当来成佛,号名相如来。

富楼那

此云满愿,弟子中辩才第一,善说法故。法华经云: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护持法宝藏,成佛号法明如来。度人无量,以闻法众也。

迦旃延!

南天竺婆罗门种中,一姓解义第一,此云文饰,又云剪剃种,又云扇绳、剪剃。有婆罗门养二子已,入山修道。婆罗门法:七岁至十四,在家学问;十五已去,游方学问;三十却归,娶妻养子;五十入山修道。时婆罗门生二子入山,後二子入山觐省,又为父剃发等。诸仙皆欲,兄即不从,弟皆与剃。仙人咒愿:令兄劫末已来,种族贫穷,剃发为业;弟族富贵,因以业为姓。扇绳者,尊者,其父早亡,母终不醮,曰:子虽小如秋扇,有以绳系之,将来有用。又母曰:虽内怀贞节,外有美容,不免招谤。女曰:自唯薄命,终不事人。子後投佛出家。

阿那律!

此云如意刹利种,天眼第一。异相云:因中曾为恶人,夜入寺盗物,见佛前灯暗,以箭挑之,感天眼报。又常如意报生刹利种。

优波罗

此云上首,亦云近执、近护。持律第一。净名云:有二比丘,犯律为耻,不敢问佛等。净名曰:无重增此二比丘过,乃至当直除灭,勿扰其意。

罗睺罗

此云覆障,为在母腹六年,是佛之子,忍辱持戒,密行第一,亦曰宫生。佛踰城出家时,留香与耶输,防後有难即烧。父王忧念,无人嗣位。耶输有胎,诸释咸谏:愿王勿忧,太子出家,今留胤嗣,十月不育。诸释咸疑六年方生火坑,验其虚实。耶输焚香,火坑化作花池。因中佛为国主,仙人误用池水,禁之六日,佛感六年苦行。罗睺为太子随喜,感六年在母腹。耶输为夫人亦然。又法花云:当来成佛,号蹈七宝花如来。佛令问疾於净名,称曾被呵,谬说出家功德也。

阿难

此云庆喜,多闻第一。付法传云:有三阿难庆喜,持声闻藏;二阿难跋陀,此云喜贤,持缘觉藏;三阿难迦罗,此云喜海,持菩萨藏。又云:但是一人,随位名别。斛饭王子是佛堂弟。智论云:佛净饭王子,弟难陀,姨毋生也。白饭王二子:一名跋提,二名提沙。斛饭王有二子:一名提婆达多,二名阿难。佛成道时生,故名庆喜。甘露饭王二子:一名阿[少/(兔-?)]楼驮,二名摩诃男。又阿难因中,曾为长者施念经沙弥饭也。师即定光佛,沙弥即佛,施饭长者即阿难。遂感多闻,当来成佛,号山海惠自在通王如来,常为侍者等结集法藏也。问疾乞乳,被呵称谬听耶?

俱絺罗

此云大膝,为膝骨高大,故以名焉。舍利弗舅,甚大聪明。舍利弗母未嫁时,与弟论义不如。及怀子已,弟不如姊。弟曰:此怀者,必是智人,生当如何?遂即入山,穷四明论二十年,头髭散垂,爪长一尺。从山却归,以铁叶腹,云:我智多,恐其肚裂。头戴火盆,言:我有法,能照破众生昏暗。即归问姊:外甥在否?曰:投佛出家。大嗔曰:我是一切智人,犹无弟子。瞿昙何人,摄我姊子?遂未见佛,立一切不受为义。佛言:汝学四韦陀论,受否?无言可对。佛摄为弟子,成罗汉果,是大声闻,行高罔测。

离波多

文殊问经:此云常作声。智论云:假和合,因曾路行,夜在神庙中宿,有老鬼持一人来欲吃,即有一少鬼欲夺,又各言是我将来,纷竞无定,乃引宿人为证。彼思惟曰:实语妄语皆死,不如实语。少鬼发怒,便擒彼人,挽取臂齩,乃至头脚。老鬼惭愧,取死人手足及头,续之无损。天晓而去,投佛出家,因名是等得罗汉果。

周利盘陀伽

此云继道,或云路边生。善见律云:有一长者女,女与奴私通,遂逃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行至中路,即诞其子,因名路边生。如是凡生二子,长者名盘陀伽,弟名周利。盘陀伽增一阿含经云:其人父母并亡,兄厌家入道,其弟寻亦出家,性既愚钝,其兄怒之曰:汝不能持戒,又加懒堕,幸既归俗。牵出只园门外,啼泣而立。佛见之,知根欲熟,唤之在侧,付与扫箒,诵之数日,思惟此名除垢之义,离缚悟解,成罗汉果。又本起经云:因中放猪,驱令渡水,以绳系口,不得喘息,中流皆死。以是因报暗钝,诵一偈三月不通,为尼教诫现通,而以论义舍利变身代之也。

难陀

此云喜。大威德陀罗尼经云:有四:一、修难陀,此云善喜;二、阿难陀,此云欢喜;三、婆难陀,此云贤喜。难陀,此云喜,是佛亲弟姨母生孙陀罗之壻,仪貌似佛。名喜者,以佛出家,无人嗣位,既生难陀,王喜,因以名之。别译阿含云:我弟难陀,能摄诸根,不着六尘,饮食知足。又增一云:身形端正,与世殊异,诸根寂静,心不变易。又本起经云:过去曾施僧浴室,又洒一比丘僧,愿得无垢,身貌端正,妙色如花。又曾修辟支佛塔,又迦叶佛塔基立刹,柱安露盘。以是因缘,得为佛弟大愿成就,有大人相,长一丈五尺二寸。乃至初出家时,佛令扫地,将上天宫,见天女

憍梵波提!

佛华严入如来智得不思议经云:翻为牛王。大论云:牛呞者,作比丘摘他一穗谷,观其生熟,五百生来作牛偿力,而今遇佛,出家得道,足似牛迹,食後即呞,因名牛呞。分别功德论云:恐人毁谤得罪,佛令在忉利天上尸利沙树下坐禅,解律第一。佛涅盘後,结集法藏,时大迦叶命之有大法事。问曰:佛未涅盘耶?答:已入灭。和尚舍利弗在否?曰:先入灭。叹曰:我大师以灭度,和尚又涅盘,世间眼灭,不能复下。即化火焚身,四道流水注阎浮提,结集众中,而说偈曰:憍梵波提头面礼,妙众第一大德僧,世尊灭度我随灭,如大象去象子随。於是灭度也。

宾头卢,颇罗堕。

大智度论云:能师子吼第一,宾头卢是字,颇罗堕是姓,此曰利根,居南天竺摩利支山。若请时,志心称言:南无大德宾头卢颇罗堕,誓受佛教勑,为未法人作福田者,愿受我请。叉毗柰耶律云:树提长者有栴檀鉢,挂在百尺竿头,有通者取,因现通展臂取之。佛曰:不合为鉢。辄现神通,不令入灭。至慈氏出兴,与人天作大福田等。

迦留陀夷。

正法华经云:此曰黑曜。毗奈耶云:黑光。增一阿含云:其身极黑,夜行乞食,时天大闇而至他家,属有闪电,彼家妇人为是黑鬼,身正怀妊,怖而堕胎,乃谓:汝是何人?曰:我是佛弟子,今来乞食。彼女人发声恶骂,如来知之,即勑诸比丘不得过中乞食,亦不得预乞也。

摩诃劫宾那

此云房宿,相传云:以其初入道,在僧房宿,佛知根熟,即自化为老比丘,与之共宿,因为说法而悟圣道,故名房宿,亦名房星。因祷此星而生,故以为名。

薄拘罗

此云善容,谓好容仪。以过去曾持一不杀戒,今得五不死报:一、釜煑,二、鏊博,三、堕水,四、鱼吞不烂,五、刀割不伤,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云:我昔曾施一呵梨勒,九十一劫已来,不堕恶道。今年已一百六十余,未曾有病。又分别功德论云:因中曾为长者醉入寺中,唱言:诸比丘有所须也,当至我舍。明旦一比丘来乞药,言患头痛。长者曰:此膈上有水,仰攻其头。即施呵梨勒果,比丘服之得差。由是九十劫来,未曾有患。至年八十,出家学道。经今八十年,合一百六十岁。又阿含经云:我持粪衣来八十年,未曾忆受一居士请及施衣,未曾割截作衣及请他家作衣,未曾用针缝衣无一缕线,不曾从一大家乞食,未曾视一女人面,及入尼寺亦不共语,未曾养一沙弥,不曾暂患头痛服一片药。八十年来,常坐不卧,未曾倚物。

阿[少/兔]楼驮

此云如意甘露饭王子。其人过去曾以一食施辟支佛,五十劫来天中、人间受胜妙乐,末後生释种中得阿罗汉果,常求如意,故以为名。

提婆达多

般若论云:此翻天受,出家十二年中,诵六万法藏,为利养故,常害佛,欲学神通,佛不与说,教观五欲过患,遂问阿难,不得他心,愍兄为说,既得通,以造三逆罪。又法花经云: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速成为佛,当来成佛,号天王如来。又出曜经云:天受诵经书六万,象载不胜,十二年中,坐禅入定,乃至顶位,而後退堕,意在名闻。

天受合毒

杂宝藏经云:天受姤佛,有一外道,解合毒药,遇便致死。乃求而合之,散佛顶上,或爪甲中。藏风吹,乃却在天受顶上,闷绝欲死。佛愍而去之,我无嗔心,令彼如故,寻声即愈。示现也。

初生结怨

生经一云:昔梵志有女,求有德者与之。有老梵志,被少婆罗门夺之为妇。所以生生为怨不解,即天受与,佛因地也。

耶输伤手

出曜经云:天受恶心入宫,欲索耶输为第一夫人。耶输曰:展君手来。受以手与之。耶输执之,其骨将碎,在地欲死,曰:除佛身力,汝为痴也。

印相於足。

智论云:天受见佛足下有千轮相,遂作铁印,烧而印之,痛不可忍。佛知慈愍,以手摩触愈之。受曰:净饭王子,若修医道,名闻足矣。又杀罗汉尼,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今在无间地狱。佛令阿难看之,曰:我今在此,如比丘得三禅乐。

善星谤佛

涅盘经云:帝释夜来听法,善星欲睡,告佛:薄拘罗鬼来,恐於佛。又灭佛脚迹,赞食酒糟鬼尼乾为罗汉等也。

声闻习气

报恩经云:如牛呵比丘常作牛呵,有以镜照面曾作女人,跳枰掷阁曾作猕猴,呼河神为婢子等也。

净土伏虎

辩正理云:齐永明中,杨州高座寺僧惠进造百部法华经,愿生净土。空中曰:必定得生。又僧弘明住云门寺,诵法花经,虎来伏也。

声闻十行

十轮经云:一、净信,二、惭愧离恶友,三、安住律仪,四、慈心,五、悲心,六、喜心,七、舍心,八、正归依,九、正精进,十、常乐寂静,是为十行也。

十、成缘觉

一三业清净,二惭愧厌患自身,三怖五趣,四怖生死河难渡,五乐寂静离愦内,六不讥他失,七守护诸根,心常寂定,八观缘起因果,九乐常修定,十除灭集起法。出大集经。

住四现观

大集经云:一、劝人归佛,二、听法,三、心无嫉妬,四、劝他发菩提心。复有四种:一、造佛形像,勤行供养;二、书写佛经,令他读诵;三、慢法众生,教令发心;四、护持正法,令得久住。

有六罗汉

四分律三十云:佛初成道,度五俱轮。後至波罗柰国,度耶输伽长者子。其家巨富,立三时殿。後厌欲,夜出见佛,出家悟道,为六弟子。又度输伽四朋友:一名无妬,二善辟,三满愿,四梵婆提。次又五十人。输伽少时胜友,闻亦出家等。

○受记(四)

闍王供佛。

因果经云:闍王供佛,老母、园监皆先佛与受之记别。王问耆婆曰:何以不蒙佛记?耆婆曰:王自舍财物无用,国人方合得记。王乃自舍所有,与夫人、太子共作供养。佛又入灭,王与太子志诚精进,佛为化身,重来受记。

当来成佛

上生经云:世尊於舍卫国初夜分,举身放光,普集有缘,弥勒受一生记,当来成佛,现生知足,龙花三会,度释迦遗法众。

五百受记

法华经云:五百弟子皆与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也。

净名弹诘

维摩经云:弥勒得受记者,为从如生如灭,过去、未来、现在得受记耶?乃弥勒得受记,一切众生亦得受记等。

尼亦受记。

法华经云: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将不说记耶?却後为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耶输陀罗,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

因果戏受

杂宝藏经云:有老比丘曰:我此苦身,究竟不实。为年少比丘曰:与我道果。年少曰:汝当趺坐,谛心思惟,施我好食。寻为之辨。年少食毕,戏以毛球头上打之,曰:且与汝初果。老比丘深思苦本,乃证初果。乃至四打,证第四果。少年以戏,老年以实而悟道。

摩诃卢记

法句经云:昔有一国,名多摩罗,去城七里有寺,五百沙门居中,读诵修行,专精不怠。有一老比丘,名摩诃卢,为人暗钝,五百道人传共教之,数年之中,不得一偈。众共轻之,不共同会,只令守寺。後因王命僧斋,众既出已,老比丘自念暗塞,欲诣其树,自缢而死。佛为现树神身,说昔因中曾为法师,惜法之报,遂悟道果。即赴王斋,便居上坐。举众咸怪,皆为无知。及见为王说法,方知已证道果等也。

释迦受记

西域记云:北印土那揭曷罗国有小塔,昔佛值定光佛,布发掩埿,得受记处。时经劫坏,斯迹无泯。乃至斋日,天雨众花,傍有天降塔基,人工不及之也。

阿难佛记

杂集论云:佛告迦留陀夷:汝勿恨阿难,若阿难於我灭後作阿罗汉,以清净心业因缘,於化乐天七返为王,是故我记录也。

三藏之记

慈恩传云:宣律师乾封年中感神现,自云: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佛入灭时,勑弟子护持瞻部遗法。比丘见师戒律精严,留心律藏,四方所疑,皆来谘决。然所制轻重之仪,时有乖错。师今年寿渐促,文记不正,谬误後生,以是故来示师佛意。因指定所出律抄及轻重仪僻谬之处,并令改正。宣闻之,悚慓悲喜,因问经律论心所不决者,神并说焉。又问:古来传法僧,德有高下?曰:自古互有短长,而不一准。如奘法师一人,九生已来,备修福慧,生生之中,多闻博学,聪慧辩才,於赡部州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文质相兼,不失佛意,见生知足内众之中。法师将来亦生於彼。

迦多演那。

杂事律云:此是姓,翻剪剃造,施设足论,一万八千颂。本多那剌是大仙人,因佛悟道,成无学果,心无障碍,如手撝空,刀割香涂,爱憎不起,观金与土,等无差别,於诸名利,无不弃舍,释梵诸天,咸悉恭敬。因佛与名迦多演那,从其姓也。

地藏安乐

十轮经云:地藏菩萨现比丘形,来至佛所,雨种种云等,佛叹其德。若人称名,其福最胜,除一切苦恼,乃至得其解脱等。

○出家(五)

免过生天

出家功德经云:佛与阿难入城持鉢,闻楼上王子动乐声。佛言:此王子七日後命终入地狱。令阿难化令出家一日,天上人间皆为王子,後成辟支佛,依言免过也。

三、事之利

智论云:一、僧众具四果、四向,二、具僧业、七觉分等,三、僧利出三界,自他俱离也。

难舍能舍

观察法行经二云:有长者名曰显妙舍,七十千妓女,一由旬宝藏,八百园林台观舍宅,以求出家难也。

罗云九岁。

释迦谱云:罗云九岁,佛令目连取之。时净饭王耶输等知,将上高楼,坚闭门户。目连飞上,耶输曰:太子舍我,由如路人,自言慈悲,何忍更生离子母?目连说法化之,现通将去。佛令舍利弗度之也。

不遇虚过

百喻经云:有人语其子,须早入城求索。其子愚痴,不候其父,独往入城,困苦空来。父曰:不候我去,致使空来。如出家人不遇明师,虚过时日也。

功德深远。

诸经要集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落发之初

律云:出家落发,请三和尚。又度人经云:先於落发处,香水洒地,圆十尺,内四角悬幡,安高坐,拜辞父母,有偈等。

受福一毫。

要集云:出家功德,称述莫穷,如能持戒精进,无念衣食,如来白毫一分福廕,末法弟子,用亦不少耳。

舍国出家

成佛经云:当来穰佉王於弥勒佛所,与宝女、大臣、长者等及太子,各领八万四千人,舍荣贵而慕道,厌生死以归佛出家。

此国之初。

汉法本内传云:汉永平三年庚申,梦金人。七年,蔡愔等十八人发往西域。十年来,十四年,五岳道士诸善信等朝正,上表乞鬬胜,不如王婕妤等一百九十人,司空杨城候、镇远将军姜狗儿等二百六十八人,道士吕惠通六百二十人,京城男女五百九十一人出家。勑立十寺,七寺安僧。白马寺

五利之乐

根本杂事律十云:一、自利不共他,二、自知卑下令得尊上,三、命终生天,四、出离生死河,五、众圣所赞也。

四种人同。

泥洹经云:一、贫穷不能自活;二、负债;三、免役使;四、高士行净无秽,闻佛法难遇而能出家同也。

其利无量。

贤愚经六云:若能放人出家,胜造七宝塔。其塔贪宝者能坏,出家功德无量最胜,无能坏者也。

王劝不从。

阿含经云:有赖吒和罗出家,与王少小知友。王曰:君无四苦,何以出家为老病孤贫?曰:我厌此也。且如王老病等,太子大臣肯分受否?无也。

去情除馑。

释迦谱云:康僧会注法镜经云:凡夫於六情境,如饿夫梦食,出家人除去六情,名为除馑等也。

厌家如狱

投身饿虎经云:宫室牢狱,妻子如杻械,五欲如地狱,思惟即出家。

一日生天

要集云:有相夫人,王自弹琴,令夫人舞。王善相,见有死文,七日当死。夫人知已,乞一日出家,得生天上。

有过象护

大集经云:王见比丘犯过,令象踏之。时象见染衣出家人,敬护不踏。王见如是,信而放之,出家力也。

菩萨利他

金色女经云:菩萨出家,非为自己利益一切有情,名为出家。

佛印之相。

大集经云:若我弟子出家披袈裟者,便胜在家及诸外道。假如作罪犯四重禁,即可驱令出国,不得打杀。

贵贱不殊

庄严论云:尼提贫贱,是王舍城中担粪之人。佛度出家,众皆讥笑。瓶沙王知见佛,欲请不度贫贱人出家。至只园门,见一僧,天众围绕。王曰:为我白佛。即於坐石而没,如水复从石出。云已白佛,王至佛所,问曰:适是何圣?佛曰:即王城中担粪贫人。王曰:佛法大海,不可思议,入者难测。於是息诸讥谤。

醉令作因

般若经云:有婆罗门因醉入寺,求度出家,佛令疾度。醉醒,见身作沙门形,惭耻而归。众白佛言:云何许出家?佛言:此人曾无善根与作後世因,故度斯等。

毁形应器

梵志经云:佛何故如此?佛曰:我师先佛剃发染衣,持应器乞食,除娇去慢,令人不爱我,不爱人。

须跋後悟

泥洹经云:须跋年百二十岁,佛临涅盘,投佛出家,佛即度之。即陈如首悟,须跋终闻,末後度也。

三藏出家

慈恩传云:法师八岁,依长兄捷法师出家。时遇勑度僧二十七人,预有经业者,法师不预其数,在於公门叹息而立。时大理卿郑善果见而问曰:何也?曰:我不得预其出家数也。果曰:出家为何?奘曰: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果遂奏勑别度出家。果有知人之鉴。

剃发之节

本行经云:太子逾城出家,净居天下,化作剃发师。为太子剃发时,天冠与发持往天上,起塔供养。至今天上为剃发节,记其日也,重其出家。

剃发之难

弘明集云:黄帝垂衣裳,孔子服为三德,始正衣冠瞻视。原宪虽贫,不离衣冠;子路救难,而亦结之。佛教何得令僧毁之?答曰:如太伯被发文身,孔子称之至德矣。法门捐家为让,可为圣乎?预让摄政,伯夷、叔齐,勇义皆传,不说自毁。沙门贵道,不保容饰,合大义也。

剃发之仪

出曜经云:有比丘曰:何用剃发?白佛,佛言:此三世诸佛之仪式也。为毁形故,人多以此身饰故,五鼎沸世。能如此者,上等人也。

须发宜去

六度经云:须发为乱志之秽,故乃除之;心欲为生死之源,何得不去?省缘合道,故宜剃除耳。

教授仪式

异相云:佛欲剃发,教忧波离身无太直太曲,气息出入无太粗太细等。有王子见佛剃落发,将归起塔供养。

六和上士

四分律云:和有六种:一、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无违,戒和同遵,见和同修,利和同均也。

有德为尊,

超日三昧经云:濡首菩萨让迦叶前行曰:不以年纪为尊长,法律所载,智专纯一,惠可轨物,神智圣达为尊,博闻辩才,诸根明彻为尊也。

一日生天

金藏经云:佛入毘舍离,闻王奏乐,佛言:此王七日当死。令阿难化之,一日出家,免入恶趣,七返生天,有此胜利也。

应机设化

正理云:夫至道者,运应无方,圣贤乃乘机引物。子居九夷,不患其陋;禹入裸国,欣然解衣。太伯适越而文身,武灵顺世而胡服,虽筌蹄异术,鱼免之功齐矣。况去簪缨以会道,弄须发以修真,圣制不徒其有致矣,出家之利焉。

出家之式

善见律初剃发偈云: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舍俗趣泥洹,希有难思议。披衣偈云: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求果之渐

譬喻经云:有愚人见高楼阁,自欲造之,便为木工,使令造作。只要上二,不用下层。工曰:不可。如出家人不归佛,出家何能证果等。

有不应度

四分律云:诸根不具、黄门二形、欠债奴婢、越狱贼、傍生鬼等,皆不应度。又度童子未满二十,夜患饥渴哭。佛制:年满二十,方耐寒苦,饥渴、白癞、痴狂、癕疽、乾消病等,不许度也。又十住婆沙云:能离恩爱奴故,名为贵僧。

剃发初益

善见律云:将剃发时,视师如父,师视如子,不得厌恶,为说五法:发、毛、爪、齿、皮。为曾有人观此五法,便得道果。剃欲了,留顶上少许,师为剃之,除白衣气,有便成圣者,如罗睺罗。又云:不得度龙五种事,复本形故,淫龙与龙。人即不然:二、受生,三、退皮,四、睡,五、死等。

罗睺难陀

善见律十七云:佛得道归国,七日度罗睺,二日度难陀。父王知已,愁恼白佛,父母不听,不得辄度出家也。

得戒之数。

前律云:佛成道後,善来得戒,根熟得果者,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陈如为首。又修多说有一万六千人,善来戒、羯磨、三归、自誓、遣使,经不言数也。

二种不度

杂事律二十六云:佛在室罗伐城,有诸非人,依佛而住。後欲火变身为女人等夫主,後生子等,头黄眼赤,或似异类,弃於山野。非人养育长大,乌陀夷释子,见皆无依,度令出家。因行乞食,被人讥诃。佛因制戒,不度胄族,卑下贫寒,屠儿猎师等不度。

五事须作

杂事二十三。佛五事须作:一、未发心者,令发菩提心;二、久植善根,法王太子灌顶授记;三、於父母所,令见真谛;四者、於室罗伐城,现大神通;五、令受化众生,悉得解脱也。

太宗度人

慈恩传七云:帝少兵劳,及征辽廻,有忧生之虑。既遇法师,留心墙壍,问三藏曰:欲树功德,何最为先?答曰:莫若度人。乃勑令天下诸州各度僧五人,弘福寺度五十僧,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一万八千五百余人也。

诈相免难

十轮经四云:昔般遮罗国有王名胜军,国内有丘旷悬嶮,常有鬼神,有罪犯者,缚送於彼,任从所食。有人犯罪,必送於彼,便私自剃头,得一片袈裟,系於项下。既送於彼,有罗刹女,见其僧相,不食免缚,偈赞。其人见王,王喜,勅国内不得害出家人。

佛光剃头

慈恩传九云:高宗太子号佛光王,满月请三藏剃头,便受三归兼法服,及勑度僧二七人,三藏表谢。在传不录也。

是真出家。

维摩经云:长者子问罗睺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时维摩诘来为我言: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曰:汝等於正法中,应共出家。长者子言: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居士言:汝等速发菩提心,是真出家,绍隆三宝。

五种得戒。

毗尼母论一云:僧五种:一、善来,二、三归,三、白四羯磨,四、佛勑,五、上受,为得圣果、听法等。尼亦五种:一者,随师八敬,二、白四羯磨,三、遣使,四、善来,五、上善。能成就、不能成就,不作一切诸恶,名具受。

○还家(六)

二事可耻

四谛论云:迦叶呼阿难为小儿,阿难有妹出家,闻之不喜,曰:阿难多闻第一,何呼小儿?迦叶曰:阿难二事可耻:一、请佛度女人,灭佛正法五百年;二、有六十弟子,三十还家。阿难无化导智,如鱼养子,千万母念不死,过水即活而生。

两俱无愧。

毗婆沙论十二云:黑齿比丘,舍利弗上足侍。舍利弗母死,弟子还家。我当语彼尊者曰:生者皆归,死弟子还家。凡夫性未定故,入圣即无,两俱非愧,乃常事耳。

百遍思归

迦叶经云:有比丘恐不消人之供养,百遍思归,不得一日破戒受利也。

舍戒方归

俱舍云:比丘罢道,对众舍戒归,无得载舍戒还家,以别解脱戒对众受、对众舍故。然须中边相对,互领解故,痴狂、心乱、梦中,皆不成舍。又云:恶戒二形生尽受,或昼夜自然舍也。

仁深十利

弘明集云:仁深法师,少年得陈朝徐陵王发书,劝令罢道。仁深不从,回书广陈出家十利,如出牢狱等。

罢道归俗

庄严论云:比丘善能说法。有一寡妇,常来听法。比丘欲心既盛,思近行非。女人曰:汝须罢道,乃可相从。即依言罢道。後学屠羊为业。有同梵行者见之,为现神通,化令出家得道。

自惭而退。

因果经云:有五百比丘,闻说报应,舍戒还家。我无实行,但有虚名。佛言:持刀执毒,不能者止去矣。

请令还俗。

慈恩传云:太宗欲令三藏还俗,诏曰:舍须菩提之法服,挂净名之素衣等。三藏两表苦辞,方免九生,出家第一也。

法雅为首

续高僧传云:太宗选千僧罢道,法雅与帝有旧,为还俗首。高僧智实对众撮,雅殴击曰:今且降魔。以事达上,悉放诸僧智实,勤令还俗。实後常亲讲肆,不染俗尘。後将书与诸公卿,称沈俗僧,却乞入道。後奏勑,却令为僧等。实为护法菩萨,空门烈士也。

因光乃止。

晋竺长舒有舍利,重之。有子为僧,名法颜,性劣,每欲还俗。见舍利,念曰:此应是沙石,何足为贵?将之投水,俄须五色从水而出,遂信不还俗也。

难陀着欲

杂阿含云:难陀欲火常烧,每思罢道,佛知,引至天宫、地狱等方止也。

僧七,尼一。

四分律云:比丘还家,佛许七返;若尼一归,不许再来。如坏瓶入水,不堪再用;比丘不然,能返精进入圣,以猛利故也。

○破戒(七)。

勇施被惑

净除业经云:勇施比丘因乞食到长者家,有女见比丘端正,慕之得病。其母问之,女言:为此比丘。母遣人请来,令与女通。後恐夫知,乃以药杀夫。即宝月佛因地时为女破戒也。

末利犯斋

因果经云:波斯匿王因饥渴欲杀厨监,末利夫人方受斋戒,为救厨监,持酒肉与王共食,王醉饱喜,乃厨监免之也。

破戒可制。

弘明集云:今僧犯酒色,畜财货,岂佛戒不能制人?答曰:班输与斧绳墨,不能与人巧拙;皐陶罪人,不能使贪夫为夷、齐;五刑诛人,不能改恶子为曾、闵;尧、舜不能变丹、均,周公不能止管、蔡也。

犯欲如梦

除业障经云:无垢光比丘乞食,误入淫女舍。女见比丘,慕其端正,以药媚惑,而共行非。佛知现通,取归只园。药醒,言我如梦,曰不犯戒等也。

破戒五失。

长阿含云:一、求财不遂,二、得亦衰耗,三、众人不敬,四、丑名恶声,五、死入地狱持戒,五、利翻上也。

持破成非。

百喻经云:人见麦苗好,问主曰:何如此好?曰:地虚粪水之功,其人依法下种,犹恐地实,令四人举之,恐雨加入,如持戒修道,破转成非之极也。

不欲杀人

异相云:灯光比丘端正,有陶家女见生欲心,为比丘曰:若不遂我,我当自杀。比丘曰:我宁犯戒,不得杀人。

恶如凶牛

花首经云:如凶牛走负力,众皆避之;如犯戒恶者,人皆嫌恶;如负死尸,见者避路;犯戒亦尔耳。

犯不共住。

律云犯重者波罗夷,此云他胜,亦云不与共住,如折石裂,如断人头,法如大海,不宿死尸,永出净众,小忏大非,不可灭也,不及圣果。

犯律为耻

维摩经云:有二比丘犯律者,二比丘居兰若,一睡一出。时有女人见比丘睡,自近行非比丘,觉已逐之。外来比丘见为之贼,共逐堕坑而死。以为犯律,不敢问。佛告波离等。

嗔心成犯

根本律云若比丘嗔心,以手脚伤外物,或以杖器,乃至芥子,皆获堕罪等也。

四、破法轮。

十诵律云:天受与四伴同破法轮:一、瞿伽离,二、骞陀骠,三、迦留陀提舍,四、三文达多自称新佛,诳五百小比丘,别立五法,乃至佛令舍利、目连破之令和等。

祗夜去龙。

杂宝藏经云:只夜与五百罗汉居罽宾国,有恶龙,时降风雹,五百圣众次第现通,皆不能止。祗夜尊者至龙池所,三弹指,令龙归於大海,寻声而去。众皆怪而问之,曰:我持戒。众曰:我等亦持。曰:我小罪如大。众等皆降伏也。

恶病二过

涅盘经云:出家人有四种恶病:一、衣,二、食,三、卧具,四、欲为贪。此四名为恶病。若能乞食、粪扫衣、树下,必定能离此病。次有二缚:一、见,二、利养。又有二:亲近白衣,憎恶善人。复有二:一、求他过,二、自覆其罪。又有二种:一、读诵外书韦陀等论,二、畜诸衣鉢。

四邪五相

智论云:有出家人,种植合药,名为下口。观星月风雨,仰口通使四方,维伸他意,名方口。卜算呪术,名维口。又有五相:一、诈现异相,二、自说功德,三、占相吉凶,四、说己得利,五、高声现威,皆为邪也。

六羣形势

鼻柰耶一云:六羣比丘,生於贵族,攀龙附凤,虽贪出家,而豪心不尽,鄙悖之行,以成斯戒,後皆奄化。佛悉记之,二人得道,二人生天,一堕龙中,一人入地狱,以业异故。

破戒之喻。

宝积云:薝卜花香虽萎萃,犹胜诸花鲜洁时。假使破戒诸比丘,亦胜精勤诸外道。意不背佛,亦可入望也。

处不应举

十轮云:破戒比丘,十处不应呵举:一、不和僧,二、王前梵志众,三、宰臣,四、长者、居士,五、女,六、男,七、净人前,八、比丘尼前,九、宿怨嫌前,十、自怀忿恨。他共实不实,皆不得举。

十种不呵。

十轮经三云:一、余道殊众,二、不持禁戒,三、自造无间,四、诽谤正法,五、毁呰贤圣,六、痴狂心乱,七、病恼所经,八、四方僧净人,九、守园人,十、被罚比丘,若呵比丘,皆获大罪犯也。

势力应摈

四分律云:优波离白佛:未来破戒比丘,清众五德,知法和僧,欲出其罪。破戒比丘有多势力,或白衣、王臣、财宝、多闻、词辩、弟子等力,陵拒众僧,如何?佛曰:梵坛治之。

不预众数

十轮经云:比丘不许在俗法治,乃至断命。许彼清众,於布萨自恣,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皆不许受用。而我不许加其鞭杖,系缚断命,以佛慈悲故。

常有诸恶

十论云:未来世中国王等:一、奉近恶友,毁净行者;二、障受三乘;三、於真福而乐弃舍;四、以俗法、律治罚比丘。

犯重许持。

虚空藏菩萨经云:六众犯重,於虚空藏菩萨像前,当志心忏悔,得顶中如意珠印,印有灭罪字现,罪即消灭。未得更求,志心惭愧,如眼有疮,乃至为众净厕,无令人知等也。

○沙弥(八)

沙弥三种

五分律云:七岁至十三名驱乌,从十四至十九名应法,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约未受具戒说等,法公约解法也。

十戒入法

俱舍论云:此翻勤策,勤为大德僧等之所策励,受十戒不杀等,具足梵语,应言释沙摩耶路迦,女云里迦也。

息慈劳小。

耶舍传云:沙弥小者,以修道为劳,故名劳小。又息慈者,寄归传云:不正梵语,为息世染之情,慈济众生万物等。又云:息恶行慈也。

五德十数

沙弥戒经云:五德者:一、发心离俗,怀抱道法;二、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永割亲爱,随所适故;四、委弃身命,尊崇道故;五、志求大乘,为度人故。十数者:一、一切众生,皆依饮食而住;二、名色;三、受;四、谛;五、廕;六、入;七、觉;八、正道;九、众生居;十、一切入也。

虽小避疑。

异相云:阿育王正后,见妙颜沙弥八岁,欲抱之,妙颜退立不从,曰:避嫌疑故,戒於微故,讥嫌重故也。

为王取国

西域记云:迦涅弥罗国罗汉养一沙弥,病,思酢米饼,罗汉邻国取之与食,食以生爱,命终生彼国为王子。後绍王位,欲兴兵来取迦涅弥罗国,罗汉往化,说其本因,兼示所供佛,王遂止兵,迎所供佛,施冠与佛,至今戴冠佛因此也。

四、不可轻

智度云:有檀越不请沙弥,以年小故。沙弥罗汉变身耆年,檀越欢喜迎入,须臾却变为沙弥。曰:老相何在?为说偈曰:大小生於智,不在於老少。有智勤精进,虽少而是老。懈怠无勇智,虽老而是少。汝今平量僧,是即为大失。是以檀越不择老少也。

业惑求龙

般若论云:有罗汉养一沙弥,因洗师鉢,见一粒饭,其味香美。问师:何处斋来?曰:龙宫中。明日求俱往,见龙宫富贵,及覩少女,慕之,愿为龙也。今沙弥,龙是也。

胜师一愿

智论云:有罗汉令沙弥担衣鉢在路行,沙弥念曰:我当求佛。师知,索衣鉢自持,为其心胜,令前而行。沙弥又念:佛道长远,不如求其小果智也。师知,却令持衣鉢在後行,能知他心也。

戏食相遗

杂阿含云:无忧王供养菩提树,兼及僧众。有二沙弥以欢喜○相遗,掷之而笑。王曰:何为儿戏?无学沙弥知王小轻,即现神通而去。王大生惭愧也。

须陀对佛

增一经云:须陀沙弥年始七岁,在佛後行。佛问:汝家在何?曰:三界无家。佛问:有漏法、无漏法若干?一曰:若干。佛又问:有为、无为若干?一曰:若干。佛曰:摩竭陀国快得善利。佛许僧中羯磨受戒也。

因戏被烧

僧护经云有二沙弥同被相戏,便感地狱火,衣被俱然,受现报苦等。

护戒自死

贤愚经云:有沙弥乞食,有一女人,父母不在,被欲火烧,坚求沙弥,欲为私事。沙弥曰:取食。女人去後,自割而死,以谨戒故。

念经乞食

增一云:佛因中为沙弥,事迦叶佛为和尚,日令乞食念经,阙皆遭杖。一日时过大哭,有长者见之,问知所以。长者曰:常来我家取食,是以不阙。师怪问之,具说前事。长者曰:小师成佛,度我作多闻弟子,阿难因中也。

救蚁延寿

杂宝藏经云:有罗汉畜一沙弥,知七日後命终。师令归,至路见蚁穴被水欲漂,以土救之,七日满来。师怪问之,具说救蚁之事。师曰:可延寿命心也。

鬬胜食之

育王传云:五百外道作天神像,诣王门求食。王令入来与食,不吃。曰:食何?曰:沙门不才。王令人报僧,僧中令最小沙弥一人来赴王请。王曰:外道欲食如何?曰:我亦未食。王令与食,乃至王厨,饮食都尽。王曰:更何所食?曰:请将外道皆被食尽。总令至寺,为沙弥门像。王知神变,甚大欢喜,弃外奉内,信

入瓶现异

育王传云:王见一沙弥七岁,王引至无人处,礼曰:勿语人也。沙弥王前入瓶内浴,出谓王曰:勿语人也。王曰:沙弥虽小,不可轻。

沙弥伽蓝

慈恩传云:舍卫国有沙弥伽蓝,昔云僧众来礼,佛塔荒芜,见象衔花,以牙芟艹,鼻饮水河,遂有一僧舍戒供养,故以名也。

不移业果

业报经云:有二鬼,常有铁丸随逐,入口腹背,出已复入。目连曰:汝曾为沙弥,僧中行果子,於自师处剩下。业感如此也。

沙弥十戒

律云:一、不杀,二、不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香油涂身、香薰衣等,七、不歌舞唱伎及固往观听,八、不得卧坐高广大床,九、不受畜金银珍宝等,十、不过中食。

○童子(九)

可使驱乌。

律云童子七岁,可使驱乌许度,令受五戒,如罗云佛令舍利弗为和尚,示之如子等也。

那罗童子

本行经云:那罗童子七岁,与阿私陀仙人为弟子。仙记得大名,闻而失自利。看净饭王相太子讫,执那罗手乘空也。

○行者(十)

行者五戒。

律云:行者,依师先受五戒;修行之者,近事堪可承事比丘、罗汉,故名为行者五戒,故名为五戒示名。

大士僧伽部第六(毕)。

释氏六帖卷第五(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