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卷第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集

损恼有情部第四

○生(一)

识正结生

俱舍云:识正结生蕴,父母和合中有现前。勇於父生恚,於母起爱;女於母起恚,於父起爱。为与己合所泄二事,为是己身中有即灭。若湿化生,但染香处也。

佛受中有。

中廕经云:释迦如来入灭,散身舍利,如虵退皮,即入中有佛,佛号妙觉如来,教化中有众生菩萨众等。

胎内诸苦

正法念经云:胎中多苦,以恶业故,在母胎中,母食醋苦,冷热饥饱,皆受其苦。又瑜伽云:子於胎内,□先业故,令母食灰,咸苦发少,食冷即白,食热即赤或黑,多淫即疮癣,多走癃残,食热即热,食冷即冷,饥如倒悬,饱如石压。

生从梵口。

智论云:婆罗门种生,从梵王口。如经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又云:佛口所生子也。

生轻死重

长阿含七云:婆罗门言:我村人作贼令秤,称以即杀,死以却重。何以识?在即轻,去即重也。难测。

生缘不同

唯识宝生论云:一、触生,如男女交;二、嗅生,如牛羊等,雄嗅雌也;三、沙土生,如鷄雀,起欲心时身坌土;四、声生,如孔雀鹤等,雌闻雄音,或交颈顾影。

亦具多缘。

俱舍云:於中有四生,总标也。有情为卵等,人、傍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有唯化生,鬼通胎、化二。

生有五种

瑜伽云:菩萨一除灾生,灭有情灾故;二随类生,随诸类生而化彼故;三大势生,逼行善故;四增上生,能增上故;五最上生,无等胜故。

佛生有异

胎经云:释迦右胁弥勒顶上而生。

有七不同。

要集云:一、相触,二、取衣食汁,三、下精如鹿食精,四、手摩如闪摩齐,五、见色,六、闻声,七、嗅香如牛畜等。

生天结誓

西域记云:无着、天亲,博闻强识,达学研机。师子觉,密行莫测,高才有闻。三人同修上生业,每相谓:若先舍寿命,得遂宿心,当相报。语师子:先生以染乐故不来。後天亲舍寿得生,来相报无着等也。

王生多种

本行经云:一、顶生王父顶上生,毘迦王父掌上生,有髀生、腋生、臂生、从口生、从甘蔗生。

生不相报

长阿含云:有还不信死复生者。一婆罗门不信因果,迦业问曰:何知无也?曰:我有亲识,常行十善,病重相看,告曰:死若生天,必须相报。今既不来,知无因果。迦业曰:有堕厕者,出已肯还入否?无也。曰:天见人趣十由旬,向上闻臭,不可近也。

因火受胎

分别功德经云:善施长者家有室女,因火有胎,生子得道,後度其母。

寿命长短

因果经云:佛告比丘作无常观,比丘曰:百年乃至一日。佛言:勿作是语,出息不保入息,在呼吸耳。又云:命根体即寿,能持煖及识。命是活义,寿是斯限也。

比丘续寿

无垢称经云:有婆罗门比丘记云:七日命尽,遂来告佛。佛令造塔,安陀罗尼,却延寿命也。

四州寿命

中,廕经云南州,一百年不定。东,胜身州,五百。西,牛货,二百五十。北,俱卢州,定一千年。

夜消其半。

六度经云:人百年夜除其半。又小儿十年老,二十年病疾,萦忧王宫家事,经十年耳也。

寿同天地

梵摩喻经云:愚夫虽有天地之寿,何异乎土石之类哉?

生物皆空。

万行首楞严经云:须菩提心得无碍,在母胎中,即知空性,得生空理。生下一宅,物物皆空。遂见佛,问其所以。佛言:应名生空,悟生空理。

三种大怨

异相云:老是少怨,病是安怨,死是生怨。

青建七生

法苑云:晋董青建,父字贤明,建元初,为越骑校尉。初,建母宋氏孕,梦有人语云:必生男,体上有青,应名青建。果如其言。十八遇疾,谓母曰:我罪尽也,愿母自割爱心。因大哭七声,命终生天。後从天下来,为白父母:我於七家为儿。即宋谟、萧惠明、梁季、江概、羊希、张永、王玄,後即其父出家信佛。

生有五闭

正见经云:一、住中廕,不得复还;二、受身胞内;三、初生迫痛,忘故识想;四、生堕地狱,所识念灭;五、生着念食忘故。

生有多苦。

五王经云:缘生和合,入母胞胎,一七日如酪浆,二七如稠酪,三七凝苏,四七肉团,五七胞成。巧风入腹吹其身,六情开张,受冷热饥饱之苦,及临生大苦,母危父怖,生在草上,风午触等,如受刀抢等。

七事受胎

善见律云:一、相触生爱;二、取衣汁,如比丘尼澣污衣等;三、下精,如鹿母嗅道人精,有胎;四、手触,如手摩齐,下生琰子;五、见色,女慕男子;六、闻声,如白鹭闻雷;七、嗅香,如秦牛母,但嗅犊气,怀子也。

生趣之相

正念经云:临终生天,颜色不变,见其妙相。生北州,两手揽空,如见白毡。生西州,见屋宅作黄色,举手揽之。生东州,见屋作青色。余州亦尔。若地狱余趣,见冷雨寒风。

生有多缘

涅盘经云:如青雀饮雄雀泪,命命见雄者,舞附块毒果等。

出生入死

老子云:出生者,为情慾出五内,魄若魂宅,魄静故生。入死者,情慾入於胸臆,精神劳惑故死。十三开闭,九窍四开等。

生死大幻

列子曰:孝成子从尹文子学幻,三年不与言辞,请过也,与之语曰:老。又教:即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为之生死,因形移易,为化幻也。

生死之暂

列子曰:太古之人,如知生之暂来,死亦暂往也。

学多丧生

列子曰:有昆仲季子,学仁义於齐鲁之间,及归,父问,三述相返,杀身全身,身名并全,意学多非也。

生来处异

宝积经云:来处各异。从饿鬼中来者,头黄,怒目直视,常喜饮食、饥渴、悭贪、嫉妬,喜背後说人,身体多毛,眼睛光赤,多乐积聚,不欲割舍,不乐见善人。所见财物,心常欲盗,乃至得少许财,即便忻喜。见他财产受用,生嫉妬吝惜,乃至路见遗落之物,贪心采取。余道准知。

○宿命(二)

净德王子

法华经云: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为供养日月净名德佛而自燃身,即生净德王家。寻忆宿命,重来礼佛,以偈赞叹: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也。

生便能言。

法句经云:有夫妻二人,双生二子。未经两月,夫妻出外,二子相责曰:因少名利,不获道果。父母闻之,以为是鬼,欲以火烧。妻曰:问佛。佛曰:养之。後即得道,知宿命也。

子母五处

五子母经云:有一小儿,年七岁,随罗汉入山修道。至八岁,得见五处生母,皆哭乃笑。师曰:笑吾非也。我见五处母哭,笑自身也。言讫飞去,为五母说法解哭。

百劫无虚。

本事经云:佛言:百劫以来,供养我者,无不得福生天,我常忆宿命。

素知宿命

太子慕魄经云:王生太子慕魄,年长不言。王令试杀太子,便语曰:我知宿命曾地狱中受苦来此,富盛贵乐皆为因,所以不言,免过矣。

寻知宿命

无量力王有二太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意。见宝肩佛入灭,王乃积赤栴檀苏油等闍维之。师子王子寻命:佛既入灭,我何顾此毒身?即投火化,寻生梵天,乃知宿命。即下宫,见父与弟悲恼天曰:我即王子,当物悲我。因赞佛舍身,今生梵天。王勤守护佛法,供养舍利等。出菩萨念佛三昧经一也。

鬼知宿命

俱舍云:有女人病,被鬼所持,呻吟不差。咒祀师曰:此鬼何不舍此女人?鬼曰:此女人五百生来常害我命。咒师为女人曰:舍。怨女人诈言舍矣。鬼知其心不舍,害命而去。有狼衔一女人儿去,亦云:五百生害我子等。

羊佑。识环

法苑云:晋羊太傅佑,字叔子,泰山人,西晋名臣,声冠区夏。年五岁时,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环,母曰:先无。佑自取於东垣乘树孔中,此非先宅,儿不知处。後因东行,至李氏家得之。李氏悲凉,为曰:我亡儿之物。後为荆牧,忆武当寺前生供佛。

王练生子

晋王练,字玄明,琅琊人。有僧常愿与为子,後终果为子。多智。

○老(三)

老相可厌

中阿含云:老谓彼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柱杖而行,肌瘦皮缓,皱如麻子,诸根皆熟,色貌丑恶。

老翁见佛

贫穷老翁经云:时佛在日,有老翁二百岁,眉生秀毛,毫出於耳,齿如齐贝,手过於膝,来欲见佛。阿难遮之,佛知命入。昔曾为王,救僧命有寿。

老子比丘。

百缘经云:有一女人,怀子十月不产,次又有子先生,如是生十。其第一子,元在其腹,经六十年,生而头白背偻,出家。佛言:前生曾作维那,毁僧过也。

老被所弃

杂宝藏经云:佛国,往昔国人弃老天神,置虵两条,令辩雌雄。有臣藏父,父令以细软物拂之,动者雄也。

老不在天。

正法念经云:老相天上皆无,发白面皱等,然无常变易,三界皆同,人鬼傍生,有其老相,如

老诸根熟。

文殊问:经云:老者身体消灭,如果已熟,不可久保,即归磨灭。

生死不久。

法华经云: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等。

膝为二儿

文殊问经云:老人夜卧独坐,抱双膝,为是二儿,以识昧情昏,故无怪。

於人无利

三稽经云:老病死苦恒随逐,常与众生作无利也。

老为大患

本行经云:老为大患。大王当知,老最可厌,老来逼身,能夺年少,盛壮将去,摧折身形,腰伛脊偻,不前行步,犹如枯树,谁喜乐着?此最可畏,实为大患也。

民至老死。

老子曰:民至老死不往来,其民无所来求也,绝情欲也。

何为老苦?

五王经云:父母养育至年长大,自用强健,寒热失度,老年头白,齿落目闇,皮缓面皱,百节疼痛等。

老期死至

礼曰:体魄则降,智气在上,死者北首,生者南向。又云: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故祭求福,阴阳之义。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魂者,鬼之盛。

魂魄之异

礼曰:魂是灵,魄是尸。故礼以初亡,用所着衣向尸魄上招之。以魂外出,故招口纩动魂来,不动不来,但曰招魂,不云哭魄。

独不立支。

俱舍云:老不定老,附死立支。以寿不定老者,为异熟变故之义。

○病(四)

五法不差。

增一、不择饮食,不随时食,不亲医药,多嗔忧喜,不起慈心向瞻病人,违上诸事,其病易差也。

除五种病

毘尼母经云:嚼杨枝者,去五种病,有五种益:一、口气,二、喉中不净,三、淡癊宿食不消,四、不思饮食,五、增人目病。嚼此杨枝,除此五病。

一、闻法愈

中阿含六云:须达长者病重,令使请舍利子,训为长者说七胜财法,令勿怖也。须达悟解,一闻其法,寻即病癒。

三圣未免

智论云:佛患背痛,舍利弗风热,毕陵迦眼痛,罗婆那痔病,有余苦故。或云:示现小圣有余,佛即为机也。

二疾犹生

般若论云:一、内病,二、外病。内为五藏饥渴,食饮所生;二、外奔车逸马,坠坑刀杖等。

其苦难忍。

中阿含经云:难陀艰辛病重,告舍利子曰:我苦如二人,将我火上翻炙,如刀搅之,如绳抹头,如锥竞刺,石压四支,汤煎五藏等。

坐卧粪中

般若论云:有比丘病,在尿屎中坐卧,无人看视。佛至彼房,问曰:何无人看?曰:我性嬾惰,不看他人,我病无人也。佛寻即为看观,乃至病愈得道也。

佛现有病

处胎经云:吾曾锵刺脚,上下俱通,又左胁风痛也。

疠病之极

报应经云:若有人得此病者,因中不敬三宝,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僧尼,伤害师长,背恩义,淫及尊卑等也。

病有十因

治病经云:病有十因:一、久坐不饮;二、多食;三、忧愁;四、疲苦;五、淫逸多;六、嗔恚;七、忍大小便;九、制上风及外寒热、风雨、乾湿、饥渴、劳苦等。

病极煞人

禅秘要经云:有长者子,因热病故,嗔风入心,故持刀杀人。仙人曰:此子须得不嗔人血髓方止。意不嗔为观也。

疮有八种

出梵摩喻经:一、疑,二、爱,三、贪,四、嗔,五、痴,六、慢,七、邪见,八、生死。复有八病:欲、嗔、愚、娇、爱、痴、利、疑,能坏於善病也。

太子悟,病。

报恩经三云:鹿母五百太子於池边见影曰:一切法空,少必老,成有败,生有死,食有病。遂尽悟而出家得道。

病多横死

法句经云:好施长者得病,不信佛僧。与给狐独素为亲友,劝请佛僧。佛说横死等法,寻即病愈,入道得果。

病有三百

泥犂喻经云:有人为恶,恶生令三日,日被百疮,苦痛可知,然皆极苦。以此比地狱,如小石比於大山,痛倍。

看病五种

治病经云:一、不别良药;二、懈怠无勇猛心;三、常喜嗔怒,人好睡眠;四、食不知足,不以供养;五、不与病人言笑往来。看病五法,返上可知,病即易差也。

病可进乐

弘明集云:老子以身为大患,武王病,周公请命,仲尼病,子路请祷,神农尝百草,黄帝受针,歧伯等也。

病躄令杀

根本云:有王生子五六岁,瘂躄,王令三杀而言等也。

空病魔惑

万行首楞严经云:修空行者,空魔入心,谤无大乘净戒,恣喰酒肉,作不净行,为无疑谤。魔入心久,乃至食粪,是为空病。

病至皆愈。

续高僧传:法顺见三原县田萨埵患聋张苏瘂,有僧被龙魅,顺至皆愈,比之如圣,是戒力等也。

法华愈癞

感通云:昙韵,定州人。曾令人书法华经一部,洁净洗浴,然後书之。因曾坠岩下,一年不烂。又僧彻令癞人诵,其病後愈。

食粪之疾

金藏经云:俱罗王病,粪从口出。夫人令天下有此疾者,令来与药。得一人,其病似王,劈腹看之,有虫,诸药不死。以生葱杀之,令王食葱,病愈後乞愿等。

大悲之疾

净名经云:文殊问居士疾,身合心合,地大水大,居士亦皆不离。以诸菩萨大悲之病,知一切众生病故,是故我病。

唯有三病:

下生经云:弥勒成佛,穰佉王世,人寿八万岁,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饮食,三衰老。唯此二病。

病亦可畏。

本行经云:天王,其病来者,平健不觉,一朝痛切,婉转呻吟,花色充鲜,忽然悴减,烦惋楚毒,眠坐不安。当於是时,谁能代者?卧在床枕,势不从心,以是因缘,病最可畏。

强知之病

老子云:知而病者,世人不知道而强言知,病也。圣人知而不言知,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免损神减精之患。

何名病苦?

五王经云:若人四大一不调者,百病生: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膖肿;火大不调,蒸热;风大不调,掘强,百饰苦痛,举身犹如杖捶,口燥唇焦,筋断鼻拆,目不见色等也。

九种横死

僧只律云:一、不益食,二、不知量,三、内食未消,四、未消摘吐,五、已消强持,六、食不随病,七、随病食不筹度,八、懈怠,九、无慧不能随时。

看病露现

僧只律云:若僧病疾,在露现处上好房中,拟道俗问讯,烧香火,然灯炷,於寺西北角日没处,置病僧房,号无常堂,令生厌离。堂内安一立像,金色涂香,面向东方。病者面向西卧,见佛相好。佛手中系一五色彩幡,令病人执幡脚,往西方生也。

五事往生

往生论云:应作五事:一、礼拜,二、赞叹,三、发愿,四、观察,五、回向也。

王病疮苦

十诵律云:闍王手指患痈,父王口吮浓出,不吐咽之,囚。父王明白,方知母为告也。又四分律:尼患疮,令男子破,细软触故,欲心便生。佛制不听,乃至须者,白众等许。

阿难疮苦

分别功德论云:阿难背上患痈,令耆婆医,不敢手近。佛言:但近我,令阿难观相好,不觉其痛苦等。

聋不能辨

万行首楞严经云:富楼那闻妙法音,如聋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未曾闻也。本所不见,何况能闻也。

○死(五)

死生有相。

大威德经云:有情死时生地狱者,多嗔、不净、流溢、身以、多臭、足裂、鼻倒、目赤、足热等。生畜趣有五种:一、爱妻子,二、手足缩,三、腹上汗出,四、作羊声等,五、口中沫出。生天人中有十种善相:一、观上,二、欢喜,三、不含,四、诸根不坏,五、不臭,六、不作异声,七、顶上暖,八、口中无沫气出,九、目不赤,十、无恶相。

无能免者。

智度论云:死法甚恶,无能免者,四处不免:虚空、海中、山间、市中。

三法去矣。

俱舍云:寿暖及与识,三法舍身时,所舍身殭仆。又云:息风名生,不转名死。

四不可得。

自侵经云:一、夙夜不学,二、老不止淫,三、积财物不施,四、不受。佛言:死不可哀,恶趣不可免。

无卒至者。

报恩经二云:老病丧亡,一家男女,愁毒懊恼,举声大哭,以手搥胸,一何无常,今卒至等。

示物令书

不空云:咒尸诵此真言,有未坏尸,以苏涂之,掌中咒之,与笔纸令书,伏藏去处,所求皆得,真言力故。

死苦令知。

处胎经云:时有王名曰除爱,剥死人皮以用作皷,百年一打,使人知死苦,故修行免离,求解脱乐四果等。

死无神矣。

长阿含七云:我有罪人,捉令釜煑盖之,令人守御,乃至煑死,不见神出,故知死无神也。是婆罗门作如是计。迦业曰:汝若睡时,神识出入,傍人见否?无也。

死风多种

道地经一云:刀风,解骨折,断支节;震风,断筋脉;破风,消体;灭风,变面色、眼、耳、鼻、舌皆青;止胁风,诸藏皆断;旋风,诸藏不通;节风,支节不定,乃至死。

天使问罪

长阿含十九云:阎王问罪人:五天使到,何不念善?罪人曰:不知。曰:目暗,头白,背伛,病苦无力,皆名天使,报死之期等。

七相当现。

一顶中光灭,二头上花萎,三颜色改变,四衣染坌土,五腋下汗出,六身形损瘦,七不乐本坐天。有此七相现,其命必终也。

欲赎其母

杂阿含经云:波斯匿王有母命过,以王孝故,王若知之,命必不济。时有智臣,王出回,先严老母,五百伎女,梵志沙门,出城遇王。王曰:欲作何事?臣曰:有老母命过,欲将此赎换,不得力争。王曰:痴人,死不可赎,力不可取。曰:王母逝矣。王悟叹之。

死鬼食人

本行经云:未来死鬼,劫夺人命,一入鬼口,悉皆食尽也。

误致其卒

十诵律云有比丘咒拍被排,推噎致死等,皆非故心杀等。

其相可观。

道地经一云:洗如不洗,好香闻臭声,变如破瓦,如咽,如异类,性不常身,或麤柔轻重等,气微转羸,筋现卒肥,血脉隆起,手脚舒缓,面色惶据,眼暗体萎,涎出目冥,鼻乾拥塞,眼黑口青,下气不定,必死之相。不开目,不闻声香,唇断舌乾,貌如地色等。又大疏云:生死四:一方便生死,二因缘生死,三有有生死,四无有生死,为变易也。舍短令长,易麤令细也。

死不修福

譬喻云:有人亡过,父子孝思之,每日设食,诣坟而哭。父已生天,见化作牧牛小儿,在於坟边。牛忽卒死,儿哭,以草饲之。人曰:何益?小儿曰:汝哭何益?即化天身,戒令修福。

九、不应死

治病经云:有九不应死:一、不应食;二、量食;三、不习食;四、不出生,吐不尽也;五、不止热;六、不持戒;七、近恶友;八、入里不如法行;九、不避险。

死有十二

一日无余二度死三果是,三有余二果是,四学度死一果是,五无欺死,六欢喜死,七数数死,八悔死凡夫,九横死,十缚着死畜生,十一烧死狱火,十二饥渴死饿鬼。道又云:生以身为逆旅,死当以天地棺椁盛之也。

死最可畏。

本行经云:死来之时,灭我寿命,忽撮将去,虽复力能统四天下,金轮摧伏,七宝导前,利刃强兵从後,悉皆臣伐。如顶生王等,无常忽至,不能遮夺,是知死最畏人也。

未识其死

增一经云:劫初,人众寿命无量,未识其死。有夫妇二人,唯有一子,而忽命终。父母不会,由与食饮,乃至七日,身体烂坏。王名疗病,曰:此儿以死。王令取皮为皷,置高楼上,百年一击等。

死有多种

法苑云:山羊被杀因声死,飞蛾捉灯由其色,水鱼悬鈎为吞钳,世人趣死以境牵。

死不悲苦。

五无返覆经。有梵志,从罗阅只国,欲至舍卫学问。田中见子父二人耕,子被虵螫死,其父不哭。又凭梵至到舍,令送一人食来。梵志到,为兄弟母妻子奴婢闻,皆不哭,以证果报故。

死识渐灭。

俱舍云:渐死足齐心,最後意识灭,断末摩水等,下人天不生。

财命未尽

婆沙二云:有寿量尽,财不尽;财尽,寿不尽;有财寿俱尽;有俱不尽,佛非横死;俱不尽,支节有损,置痛而死。佛无,小圣亦有也。

自致其死

根本杂事二十四云:力弱,着甲,无伴,持宝,旷野行,老者,畜少妻,此三皆自害,不能保其寿也。

自缢如杀

摩呵句经云:佛在,有老比丘五百人,教讽诵一偈。因王请僧,留此守寺。老比丘自责,便欲自缢。佛为现其前,说往昔因曾为三藏,惜法不传,今乃根钝如是,因是悟道,为众说法自缢,如杀人等。

众贤知死

西域记云:众贤论师,迦湿弥罗国人,作俱舍雹论,逐世亲菩萨。自觉气衰,知命必终,遂自裁书,责躬谢咎。命也如何,当於斯殁。无垢有亦然。

是身不坚。

净名经云:是身无常,为要当死,无强无坚,速朽之法,如浮云沫聚。偈云:审谛观此身,必归於死处。难御无返覆,背恩如小儿。

圣无不死

弘明云:牟子曰:舜有苍梧,禹有会稽,伯夷、叔齐有首阳墓。文王不及诛纣,武王不能待成王。大周公改葬,仲尼两楹,伯鱼先父,子路俎醢,伯牙绝弦,曾参启手足,颜渊不幸,伯阳扶封,如来双树也。

寿之贵矣。

广弘明云:淮南子曰:天下有贵而非位,势有寿而非年。适情知足则贵矣,明死生之分则寿矣也。

葬失国宝。

慈恩传云:三藏迁化时,白虹贯日,从北至井宿,似佛涅盘之像。卧七七日,颜无变色,神人天乐,举众皆见。勑葬诸事官给。皇帝惙朝,君臣悲感。帝曰:失朕国宝。

厚葬无益

庄周非末代厚葬,失礼之本,而云蝼蚁何亲,禽兽何疎,生既以身为逆旅,死以天地为棺椁等。

自诣塚间

下生经云:弥勒当来,人寿八万,时人欲将死,自往塚间,诸亲男女相送。

送终之礼

智论云:净饭王死,佛自执床一隅,至闍维处,示後世报父母恩。又法苑云:四天已上死,不烧送以化生,故无尸,不自杀,不他杀,不食肉,无遗弃。又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死为彼徒,吾有何患?又曰:劳我以生,息我以死,生故为人,倚死为返真,即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返本。又老子曰:君能为民与利除害,其民安,重死而贪生。又子书曰:南有炎人国,骨肉死,列其肉,葬其骨,为孝也。又秦西有宜康国,死而焚,为随烟上昇遐,孝也。又上皇之世,不行殡葬之礼,始自於周,窀穸之事,虞棺等。文王葬枯骨,葬者,藏也。孔子病笃,门人欲厚葬之,曰:吾岂欺天随俗也,生则孝养无违,死则葬祭以礼,小孝用力,中孝劳心,大孝不遗,性分殊也。又四葬:一水,二火,三土,四林。佛与轮王,唯火葬合在石上,恐损虫命,余通四葬。又丹兆何书姓名,曰招魂,置其乾地,魂而归,食祭合在暗室,亡僧之灵,香花供养已,以又魂衣者羊角哀冻死,左相桃愍而为之,哀公曰:吾父生服衣被锦绣,死何用矣?又大圣十二化,啮一人项後,云有黑绳文现,欲自缢,三日,有二鬼随之,果不虚。

○还魂(六)

明舜再生

续高僧传:明舜讲智度论,兼念论文,因病卒。入冥,具见官府,曰:讲解浮虚,论文是实,余年未尽,且放令还。既苏止讲,专修福业。

念经各异

感通云:杨州僧诵涅盘经,自矜为善。歧州东山下村中,有沙弥诵观音经,二俱暴亡。见阎罗王,敬其沙弥甚厚,与金高座,僧与银高座,俱请念经讫,令放。既出,相问是何州府,俱说住处。杨州僧後访沙弥,怪王敬别,问念经所以。曰:我每念经时,别衣别坐。僧曰:不及也。

造塔重活

幽明录云:康阿德死三日还活,说初死时,两人扶腋,有白马吏驱之,知行几里,见北向黑门;南入,见东向黑门;西入,见南向黑门;北入,见千余梁屋,有皂服笼冠,边有念,余吏皆府君,西南复有四十五吏。阿德便前拜,府君问曰:作何善业?曰:家造佛塔供养。道人曰:卿大福德。问都录曰:此命尽耶?曰:余算有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预夺人命!便缚白马吏在柱,杖一百,血出流漫。府君曰:具令阿德案行地狱。後归,即被引至一城,方数十里,满城上屋,见亡伯母、叔母,皆着枷锁,及见地狱,苦楚万端。又见八十梁间屋,侠道种槐,云名福舍,是佛弟子,福多者生天,少者住此。後见造塔道人等,府君放还,事广不具也。

石贤饭僧

幽明录云:长和死四日,苏具地府,见旧亲识相凭,寄语遍游地狱,放还,寄语孟羕家及龙超等。文广不录。

二、李复苏

感通云:右监门校尉李山龙,本是冯翊人,武德中暴亡,七日而苏。自说入冥见阎王昇座,念法花经,诸罪人皆免受苦,得生人天。本取三使送还,兼乞功德,令於水边树下烧之。又太庙羕李思,贞观二十年正月八日死,五日还魂,备说善恶之报。

帛远讲经

高僧法祖,名帛远,姓万,河内人。聪敏有戒行,善讲众经,道俗归敬。後缘终奄化。有李通死,还魂,见殿上坐远法师,为阎王讲经。

道英诈死

高僧道英蒲,猗氏人,大禅定。为寺争田死,而红[口*逢]求之却活,针刺不起,入水卧雪等。

杜祈还魂

高僧云: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经三日而苏。见阎王,令看周武,见帝在铁屋中戴枷受苦,曰:元嵩、张宾相误也。今三界无处追,嵩请为告大隋皇帝,帝为朕作福,冀免其苦。隋帝後大为作福等。

○苦难(七)

苦有多种

瑜伽云:且有六种不定苦:一、自不定苦,先为王主,後为臣仆;二、亲属不定苦,轮转为冤等;三、妻子不定,转为他有;四、奴仆不定;五、朋友不定;六、财物不定,初有後失。总有一百一十种,如论广明,在五十四说。

三苦之本

俱舍云:即欲界、色世、无色界为苦。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又有三苦:为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八苦:一爱别离,二冤憎会,三求不得,四久盛荫,五生,六老,七病,八死,皆苦也。

灯指之苦

灯指经云:有长者巨富,生子指有光明。王知请入,夜与昼同。後因父殁家贫,乞者不与,遂与人担尸。遂忽一尸在背不落,至舍自下,变为金人。後富舍之得道,厌世家居,真为大苦等。

亲离相说

中阿含经云:母子、弟兄、骨肉互相诤竞,互说其恶短,况复他人远为地狱之因,近误人间之法也。

苦不堪忍。

童子问:经云:三界如狱,烦恼枷锁,动足是苦。

买祸之苦

譬喻云:有国丰乐,王为臣曰:我不识祸苦,与我买来。臣奉王命,往诸方求买。天帝乃曰:此王须恼。化作一人,卖祸与之。化一铁猪,卖名曰祸。使见便买,不违其价。问:食何物?曰:纯食其针。送上於王,王令与食。一国针尽,百姓大乱。王令杀之,其猪是铁,刀剑枪箭无所伤。王令聚火烧之,既赤似火,其猪便走,遇物皆烧,乃至一国。此买祸之苦愚若此。

莲华瘦瞿

律云:莲华色尼未出家时,垂产将归,至河水涨,夫被虵螫死,儿被狼食水溺,父母俱因失火烧死,自被生埋,食子肉黑瘦。瞿尼其缘,皆因往咒。

爱别离苦

五王经云:谓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乃至为人奴婢等苦也。

贫穷困苦

金色王经云:有一天女说偈云:死苦与贫苦,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贫最为苦

三、处死苦

法句经云:有小儿执弹,欲射一雀,三人随喜。雀随弹终,三人生天,为龙为人。其小儿後各为子,随生命终。因果之报,无虚尔也。

难有十二

善戒经云:一、知无我修苦行难,二、调护自他难,三、充多人急使难,四、令夫无放逸难,五、为众生自无毁禁,六、随恶人不同,七、知生死不舍,八、舍命不失正念,九、所爱施众生不同,十、断烦,十一、得人身,十二、见佛善友。

复有十八。

三惠经云:一、值佛,二、为人,三、生中国,四、种姓,五、具足,六、财产,七、善识,八、智解,九、谨慎,十、布施,十一、有德,十二、合仪,十三、听问,十四、忠政,十五、信解,十六、深入,十七、赞叹,十八、随喜也。

四法为难

阿含经云:一、为君行忍辱,二、无财欲布施,三、少年不放逸,四、富贵修远离。此四难也。

五种无易

四十二章经云:贫穷布施,高贵学道,摒命不死,覩经依奉,见佛解脱。

多难不死

百缘经云:有大臣无子,求神得之。子後欲求出家,父母爱惜不许。子曰:我不如早死,而於余处早愿出家。投岩、赴水、食毒、抵犯王法,皆不能死。见佛,佛说:汝宿因中,赦一人命,和王宫女,善因之报也。

无起恶意。

事佛经云:如有德人,或师长敬之如佛,宁以千石弩自射,不得起恶为难,向佛师长等也。

难多有苦。

宝林传云:见色不欲,见好不求,被辱不嗔,有势不临,触事无心,广学博闻,除人灭我,不轻未学,心行平等,不说是非,会善知识,见性学道,覩境不动,善解方便,随化度人,难也。

迷妄之难

列子曰: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夕不忆,忘坐忘行,四方取与皆不知,医祷占候不治,妻子召人治之,有儒生,医试之,裸其形,求衣寒热饥等,乃愈,怒医者,操戈欲杀,众皆止之,问曰:何忘恩德,曰:不然,无心之乐,今数十年,医已忧苦并至,人迷道,义同於此。

○地狱(八)

地下有狱

俱舍云:此下过二万无间,深广同上,七[木*奈]落迦,八增皆十六,为煻煨尸粪锋刃烈河,增次八寒八热及轻系等,地下有狱,故名地狱。

广说无量。

正法念经十余卷,广说地狱,不能具录。且八大地狱,每一各有十六增,以为眷属,造因起报,皆有果也。一极热,二炎热,三大叫,四号叫,五众合,六黑绳,七等活,八无间。此八大地狱,於四门外,各有四增:一煻煨,二锋刃,三烈河,四尸粪,其苦无量。

名曰莲华

师子比丘经云:莲华比丘多与国王长者等为亲友,邪命破戒,入无间狱八万四千劫,满十八隔,受诸极苦。

亦名圆户。

尊胜经序云:息善住之万恶,杜阎罗之圆户。亦名莲华,似罪人身。

身比三禅

报恩经云:佛告阿难,到阿鼻狱问讯天受。阿难即往问:苦可忍否?天受曰:我在此,如比丘得三禅。此皆违缘善友,示现菩萨为众生忍受苦故,令彼不作。

刀山锋刃

十善戒经云:锋刃剑林,高广多少,枝叶花果,各八万四千日夜,生死亦然。其寿长远,等活等上六天,即四大王天。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年,寿命五百岁。以此长时五百年,方为等活一昼夜。以此昼夜成月及年,寿五百岁。乃至人间一百年,为二天一昼夜。上倍倍增算六天寿命,皆以彼彼天等下地狱为一劫,傍生极一中鬼,日月五百等。

叫唤地狱

发。若论云此狱人多因斗秤欺诳,非法断事,受寄不肯还,侵陵下劣,恼诸贫穷,令其号哭,破他城廓等。

生入地狱

般若论云:善星天受婆薮仙人为证,祀中杀生生天,皆生身入地狱,印土有坑。现在每至天雨水注,不计多少惣消。祀中杀生,因婆薮仙人至今不绝,所以罪大也。

造生地狱

法显寄归传云:无忧王破灭三宝,造生地狱,取一人名恶名为狱子,人入便杀,不问高低。因一比丘误入其狱,恶名欲持入镬,比丘曰:我初入道,未有所证,乞候少时,死亦未晚。恶名相许,比丘以苦所逼,便悟无常,即证道果,怡然不怖。恶名遂持比丘入镬,寻变花池。王闻入地狱,自见发心,因是改过等。

囹圄天有。

瑜伽云:三十三天有囹圄,天与非天有过禁闭,法尔亦能起通神用。然欲逃窜,还见系缚,过尽释自解也。

禁系自开

普曜经云:频婆娑罗王欲迎佛,城门自闭,风起,王甚怪之。守门神曰:王狱中系闭者,因中与王同发愿见佛,王何独往?因是勑放诸囹圄罪人也。

圣人被系

般若灯论云:目连被外道辱,离波多被梵摩违王禁十二年,此皆殃未报,如是等也。

禁令饲马

杂宝藏经:有离越比丘,山中染衣,有失牛者,寻牛至山,见染物变作牛皮,染化为血,被执在禁十二年,常与狱吏饲马,後业尽通,而免脱过死。

死入地狱

孛仙人经云:树繁花果折其枝,虵蝎含毒坏其身,辅相不贤害及国,人为不善死入地狱也。

无再返者。

长阿含云:迦叶婆罗门不信因果,死有地狱。迦叶问曰:何以知无?曰:我有亲友病重,看之为曰:若死入地狱者,当来相报。至今不来,所以知也。迦叶曰:狱囚有异,何暇能来?如囚赴市,人肯放归,报及妻子,况地狱卒无情者乎?

念佛俱免

譬喻经云:有王杀父自立,有罗汉知王却後七日命终,堕无间狱,语王曰:当速念佛,七日不暂止。王依言,七日命终,入地狱。至门转怖,急念佛声不止。狱中罪人,闻皆俱念,同得离苦解脱。

在狱行道

高僧法通,石娄人,被县令禁之在狱。绝食行道,野狐乱鸣,令惧而放,通不肯出,曰:兹行道才可得所。令求而方出。

地狱何义?

毗昙云:梵语泥犂,此云无喜乐处,无福德,最下劣。又地者,底也;狱者,局也。地下所有,故以名焉。或名那落迦,此云苦具。

六道来相

坏目因缘经云:夫人源流浪生死,漂滞驰骋,堕於五趣,彼终生此,皆有因缘。又相貌今为汝说,各据六趣行貌。天趣来者,威光赫弈,相貌端严;人趣多智生知;傍生多嗔,足力貌丑;鬼趣多饥渴,饮食无足;地狱多怖,寒热不恒,诸根不具等也。

屏营苦毒。

萨罗国经云:地狱畜生,无厌烧炙,屏营警惧之苦。

女人多堕

十二因缘经云:问:女人何以多堕地狱?答:有四因缘:一、贪衣服珍宝,二、相嫉妬,三、多口舌,四、多淫欲也。

轻系堕处

僧护经云:有五十六事,人间堕处,山海泊肉,绳壁树柱,花果井泉,地神鬼,皆是地狱。

狱名有异

夏曰夏台,拘汤王。羑里,纣拘文王。周曰囹圄者,囹者,领也;圄者,禁御,或曰黄沙。周易曰:丛棘圆扉,三思之地。缧绁,三王始有。非所,非人所处也,幽闭之所。

隋赦囹圄。

正理云:开皇五年,帝於经法师所受菩萨戒,大赦天下,轻囚预得放者二万四千九百余人。

见嶷付狱

洛阳寺记:後魏崇真寺僧慧嶷,死经七日还活,言与僧五人同到阎王所,如生官无异。一僧是宝明寺僧智聪,王问:作何善业?曰:生来苦行坐禅,寻放生天。二、般若寺僧道品云:诵涅盘经四十卷,亦得生天。三、融觉寺僧昙谟,最讲华严经、涅盘经,领众千人。王言:讲经僧众多,我慢高心。令付司勘。四、西禅寺僧道弘,自云:教化造寺。王曰:此多恼人。亦勘。五、灵觉寺僧宝真,自云:未出家前,曾作陇西太守,自知苦空,舍官出家,拜佛不阙。王曰:卿作太守,夺他人财以充己物,作寺非卿。亦勘付狱。嶷以事奏,五寺勑勘,并云:有僧名姓行业不虚等,死来七日并同日。

损恼有情部第四

六到彼岸部第五。

○布施(一)(初总一别)

佛修圆满

俱舍颂云:但出悲普施,被岸身无忿,赞叹底沙佛,次无上菩提。六波罗密,於如是四位,一二又一二,如次修圆满。

三类之福

论云:施戒修三类,由此舍名施,谓为供为益,身语及能发,此招大富果,为益自他俱,不为二行施。由主、财、田异,果有差别。主异,由信等得妙色好,名众爱柔软;身有,随时乐触行敬重,应时得广爱难夺果也。

田异趣苦

论云:恩德有差别:於傍生百倍,破戒千倍苦,别路行人羁旅客,病人看病人寺施,园林常食随时施。

恩德田别

论云:父母解脱人,菩萨法师,设非证圣者,施果亦无量,父母恩田养汝身故,及功德田等。

六度各三

摄大乘论云:布施有三:一、财,二、法,三、无畏。持戒有三:一、守护,二、摄法,三、饶益。忍辱有三:一、谛察法,二、耐冤害,三、安受苦。精进有三:一、勤勇,二、加行,三、难行。禅定有三:一、安乐,二、神通,三、利他。智慧有三:一、无分别智,二、根本智,三、後得智惠也。

六度事法

善戒经云:布施东方,戒南方,忍西方,精进北方,禅定下方,智惠上方。又喻之六舟,布施舟底板,持戒船板,忍辱舡舍,精进橰棹,禅定沉石,智惠引海梢公也。

内六度法

六度经云:一数息度,至得四果,以为施度;二随戒度,不邪念;三止为忍度,不行贪欲;四观精进度,常观无常;五还禅定度,一心离六衰;六净智度等也。

六根六度

身应布施,索头与头等;眼应持戒,见色等息;耳应忍辱,不行贪欲,闻恶之声;鼻应精进,数息不乱;舌应禅定,离诸贪;意应智惠,犹心听法故也。

从麤至细

六度论云:布施麤易故,持戒即难细也。忍望戒细,精进望忍细,乃至智惠约难易不同,故麤细有异,前後如此也。

布施达嚫

俱舍云:运心宽广名布,辍己惠人曰施。达嚫,梵语檀越达嚫地,此翻者财施。又云:檀者,施也;越者,度也。

一切能施。

智论云:佛昔为国王,名一切施,不逆人意。文殊试之,化作婆罗门,白於王言:我有所愿,当相惠施。王曰:为何?曰:我之所愿,恐王不能。王曰:但说我能。曰:欲王与夫人而为奴婢。王曰:甚善,我能为之。乃随仙人。夫人少年而又有妊,亦随仙人步行而出,甚大疲苦,不以退败。文殊即复本形,令王还国,受化求佛也。

施有八种

律云:一、僧得,二、现前,三、界得,四、安居,五、齐限,六、指示,七、给得,八、三世常住。施字通上也。

因小果大

○经云:有梵志妇,见佛生信。以夫不信,无物可施,唯将饭汁施佛。佛为受记,得大富乐,胜以象马。以心信厚,因小果大。

布施有异

菩萨本行二云:佛告须达:布施不敬,如薄地种物,福少报多,无也。若布施谨敬,物少福多,施与佛道果人,持戒破戒傍生,各有多少。

不生悔心。

善戒经云:许多与少与少,许多与好与许好,许恶与好好,惟善心、不嗔心、不乱心等也。

心生清净

优婆塞戒经云:施为怜愍,令安乐,令他生施心,为圣人得道,为破烦恼,为入涅盘等也。

离诸过失

戒经云:一、许多与少,二、选择恶物,三、施已心悔。复有八过:一、见过,二、心不平等,三、欲求化作,四、自赞,五、无後与,六、毁他,七、求报,八、生疑。又云:一、破戒比丘,二、疑,三、邪见,四、悭,五、不择选有德无德,六、不说善恶不择种性,七、不轻求者,八、不恶骂陵辱也。

不令彼恼。

瑜伽云:有人来求菩萨共为杀盗等,菩萨化初不逆意作舍,自百千身不恼彼意。

施德现报

般若论云:月支国有一画师,十二年於异国客作,得金三十两。归见僧大会,以金施之。归,其妻问曰:得何?曰:金三十两,已施福田。妻恕见官,官问其故,曰:贪求富也。官喜,与物倍多。

十二年施

般若论云:婆萨婆王十二年,设大施会,油苏成渠,饭汁行舡,米面如山,乳酪为池,饮食衣服等,皆极华妙,十二年中大布施。

施无净心

优萨塞戒经云:不为报恩求报,欲生天上求名,怖畏他求胜,被恐失财,多有不用家法,先祖如是,非胜求非上。

施为善布

般若论云:为涅盘初缘,入善聚之要法,善名之别府,入无难之功德,叹隐之福田,施以布之。

王施半果。

庄严论云:阿育王临终,被权臣所制,不得自在,唯有半果,奉施众僧,为三坚福。时罗汉上座令知事僧将果研汁,在僧众羹中,令福广也。

二、钱胜报

庄严论云:有贫女得二金钱,见昼暗山圣众,遂以二钱净心往施。上座咒愿,以此福报,热息,树影不移。王丧夫人,无有可者,见贫女福报,遂纳为夫人。因感圣众重至,大设供养。上座令下座,咒愿心异也。

施不可施。

发菩提心论云:五事不应施:非理求财,不以施人;酒、毒药、置罗网、鈎襁、刀杖、弓箭、音乐、女色、乱性,不得施人。

犹不息施。

中阿含九云:郁伽长者常供僧,佛孤独令人入海采宝,失宝四舡。僧众知已,令阿难到长者处,且令住施。长者曰:如人作臣,愿王为轮王;出家作佛,我愿不息。失物者,因果聚散,人间常事等。

施妻与人

中阿含经九云:郁伽长者见佛受化至家:我受戒法,已获道果,汝等随意。大夫人不信,试之曰:将我与某。长者即执夫人手,施与彼人。某惊怖曰:欲杀我耶?长者曰:我受佛戒,定无悔心,定施汝也。

施有九种

增一云:施主有三:一、净信,二、坚固,三、不煞生等。或具七财,施物三种:一、好色,二、香,三、味。受施人三:一、戒,二、定,三、惠。成就如是,得福无量等也。

五、不得施。

增一经云:刀毒、野牛、淫女,造神祠,五得大福。园林、台观、桥梁、舡车、房舍,得福多也。

施物不精

中阿含经云:毘肄居士断见鸠摩迦叶说法,伏之。後行布施,唯豆羹麤布。监者告上座曰:我意此物极麤,将来得果何似?监者意好生天,居士生空林中,生报亦麤因果也。

王施无量

转法轮云:摩邪王施妻子及身,梵德王施二子与婆罗门,又善互王施孙陁利,又德藏王七年一[劦/贝],又宝德王太子,论义无双也。

施象与怨

本行经云:菩萨为善施太子时,施父王名象,被王贬入山,与如儿女,在檀特山修道。又被婆罗门乞儿女为奴婢,又施其妻为婢,与婆罗门。

善吉王施。

本行经云:有善吉王,能施一切魔王,化作地狱,令舍施心,不能回退也。

施皮福力

芬陁利经云:宝藏佛父福力王大施求佛,有邪命外道从王乞头乞眼皮,王悉与之,誓求作佛不退。

布施同等。

异相云:悉毘天子,曾为国王,四门大施,普为羣生,天上人间,眷属不离。

首乾聪明。

六度经云:首乾夷王,悦内明外,仁颜和平,广运慈悲,大行檀施。时有一人,名曰逝心,来乞王首。王与七宝而不肯受,王遂施之。树神止之,逝心大怖而去。又仙叹长者,大行布施,财物俱尽。入海采宝,而得明珠四颗,被同伴算之置井。仙叹自入井取珠,仙叹不死。王知,大罪其伴。

目施无尽

提婆传云:菩萨夜供天神,无物不备。神为降之,曰无须者,曰左目可与。菩萨取目施之,从旦至夕,取已还生,等菩萨神力。

食施都尽

杂宝藏经云:须达之妇,五圣乞食,皆与满饭。饭尽夫来,夫大喜,即开房门,见大珍宝,便受天福,乃至得果,无尽福报。

施不须财

杂宝藏经云:一、慈眼,敬尊长颜色;二、和颜;三、耎语;四、恭敬礼拜;五、身心欢喜;六、安其床座房舍。如上非财施,亦大获果报也。

施出不受。

根本律云:给孤长者将诸衣物入众,白僧曰:是大福田者应受,无敢取者。白佛,佛曰:汝等投我出家,皆愿解脱。即许令受。然有四种:父财、主财、负债、盗财,皆不应受,护招讥谤。

施於七宝

金刚经云: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不如持经一四句偈,施福有尽,法利无尽。又云:於法应无所住,行布施即不住六尘,离於二相,虚空可量,福不可尽。

施果由心

异相云:有大信家,见一道人,脚患难行,将归供养,经年无倦。去而悲泣发榻,见金宝不少,因是大富。隣知斅之无患脚僧,遂强持僧,折足供养。去後,只见毒虵被螫而死。各由其心之报也。

望获大报。

出曜经云:目连有弟子,家财无量,悭不布施。兄频化之,言有多报。弟乃将诸财物,悉皆布施。库藏将空,白兄曰:何报之有?兄曰:弟来报天上,其物倍多。弟曰:天在何处?自连即以神通,将弟至天宫,见自将来所生宫殿,方始信矣。

施乳与身

异相十云:昔有淫女,见贫女人新产饥饿,割乳与之,见虎新产,舍身与之,佛因也。

施有多益。

要集云:头目妻子,乞者与之,令他不嗔,满愿不苦意。又身当终弃,亦如报怨,能勤精进,满施心也。

施有四种

施论云:一、求福生诸有下也,二、怖畏故施中,三、供养心上,四、求佛果施上、中、上等也。

恐招苦果。

百喻经云:有人患眼痛,有女人曰:有眼有痛。余女闻之,恐眼痛,挑眼欲求无痛。如人言施得富,後失即忧,便永不布施也。

共[叠*毛]而施。

贤愚经云:有夫妇二人共白[叠*毛],见比丘唱化,夫妇曰:我今贫穷,昔缘不施,今又不作,来报如何?人皆有死,我等二人但以此[叠*毛]施僧而取死,来报不虚。遂将施之。乃至王及夫人知已,大与珍宝衣服。此即现报。

七返之报

贤愚经云:兄弟二人,父殁分居。弟後家贫,前後七度从兄来乞,兄皆与之。兄曰:此後勿来。弟怒。兄後却贫,来求於弟,亦不与物,兼不让食。兄曰:何况世人?厌世出家,成辟支果。後因岁俭,弟又家贫,入山取薪,货充日急。见一辟支,空体出城,求食不得。弟不识是兄,遂命至家,分具麤食。後得七返,天上人间,受胜妙乐,乃至遇佛,出家得道,即无灭尊者因也。

五、不应与

十诵云:无羞无畏,有嫌少智,欲舍戒人,皆不应与之也。

五、施无福

十诵云:施女人戏乐具,男女合像酒,非法语论。

指观得福

鸠留仙经云:我昔在城门居,家贫,每见沙门乞食,指之好心曰:某家有食,施某家不得。兼遇王造塔,以手案砖,即得手出瑠璃宝,感富乐果。

施佛得宝

本行经云:有夫妻二人贫极,雇身得钱伍佰,供养佛僧。妻借隣衣襟供圣众。佛去後,脱衣勾当,被贼窃去。夫哭入林,上树欲自扑而死。贼将衣来树下埋之。夫见贼去,却得衣归。妻示家中,忽得宝藏,俱受现报等也。

随喜之福

因果经云:以贫穷人无财可施,见他修福而生欢喜,赞叹随喜之福,与施无异,福不可量心也。

施有三种

生经云:一、外施,衣食、珍宝、国城、妻子、田业、童仆;二、内施,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三、大施,四等、六度、四谛、非常、十二部经,为人说等。

卖身设供

庄严论云:有夫妇二人,无物支济。夫自嗟叹曰:我贫无物,遇良福田,一无可施。悲泪不止。妻曰:汝当卖我,令作婢使,得钱营福。夫曰:我亦欲卖己身。二人共契得钱,设供佛僧。其日王亦设食,夫妻具卖身白王。王大欢喜,与偿其债,先令供佛僧,现报富乐。

施有四种

无穷之福:一、以纸笔墨施与法师写经;二、种种妙宝庄严妙座以施法师;三、以诸供养具上法师;四、无谄心赞叹法师。出无尽意经也。

为大施主。

譬喻经云:昔有一国,多出珍宝,而少食蜜。有人将蜜上王,而不得见。王曰:此王亦人也,而以蜜施僧,精求道果,不终三年,而获四果。王闻大喜,为大施主。

亿耳大施。

金藏经云:亿耳九十一劫,足不履地。以毘婆尸佛时,请佛僧设食,涂饰道路,名衣上服毡褥等。

施一钱报

贤愚经云:毘婆尸佛时,有长者见佛说法,乃受三归五戒,至家遂将一钱施佛,佛为受记,将来得道,名曰重姓。

施有四种

大集经云:一乐惠,二施已生悔,三施已观过,四不念菩提。复有四种:一为欲染,二为嗔,三为痴,四怖畏。又云:一不志心,二不自手,三不现见,四轻慢等。

施眼方退

智度论云:舍利弗发大乘意,有婆罗门来乞眼睛,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於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以脚蹋践。舍利思惟:大乘佛果,甚难得也。遂退小果也。

三种布施

菩萨戒经云:具足三种,乃能受菩萨戒:一、施四天不惜,二、眷属所爱,三、头目体等。

五种行檀

又增一经云:一、命,二、色,三、力,四、乐,五、辩,是名施当得此五报。

一、施具六。

十住婆沙云:如施物时,心不贪惜,名施;为求佛故,名戒;不嗔,名忍;不虑空匮,心不退屈,名精进;施心不易,名定;不求报故,名智也。

三种净施

入法高王经云:入众同仪,同众业,同众利。

○持戒(二)(大小二乘戒,同在此门。)

大乘得戒。

瑜伽云:有情之类,会法师语者,皆受得戒,不同小乘,须具缘、中、边不同等。

菩萨四戒

瑜伽论云:有四菩萨戒:一、不为名利自赞毁他;二、有物悭惜,见苦不救及悭法;三、烦恼缠等发起,损害有情,不取谏诲,不舍怨心;四、谤菩萨藏,爱乐宣说之者。菩萨离此。又云:戒具圆满有三:一、不得买卖非理等;二、不得摄取金银象马等;三、受用物等,衣仅蔽身,食才充腹。又云:菩萨初发心戒有二:一、遇圣自发;二、他教者。依大菩萨有德人处,发心受戒,立四大愿,持四胜处,即法界菩萨、佛等证明。大心众生欲受佛戒,若不遇者,应如来像前[跍*月]跪,自受称名,白十方佛、一切善知识、菩萨,我今欲受菩萨一切学处、三聚戒、一切戒等。又有九种戒:一、自性等。又云:如庄严具,世间花鬘,少年可尔,老也不宜。除为排戏笑端,戒不然也。戒即老少皆妙也。

戒香最胜

戒香灭众垢,华香及栴檀,三界所有香,不如戒香胜。出处胎经。

戒名法集。

六度集云:罗睺持戒,为摄众生,名为法集。又云:寂灭调结使,戒德难思,如护浮囊,如擎油鉢,又如捉贼,为菩提因也。

菩萨戒相

智论云:文殊问经说:一、发不得长;二、指爪不过粟财物;若为供养三宝、父母、造寺、书经、画像等,许畜也。

食无杀心

文殊问经云:食不得顾示,不得买卖肉。如未得食,当诵其咒,有心杀不得,无心为者许食等。

戒有九种

善戒经云:一性戒,二一切,三难,四一切目,五善人,六一切行,七除威,八自利利他,九寂静。戒义如经广说也。

善戒八法。

优婆塞戒经云:闻讥心忍,闻赞惭愧,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他短不说,不作咒誓,恩常思报,冤结念舍。又云:若受戒弟子,先白父母、妻子、仆使,乃至国王。若听许,得受;不许,不得受也。

龙持戒死

般若论云:有恶毒龙,人力劣者,目视使死;人强者,气嘘。因佛与受其戒,在林睡久,人见为虵被伤剥皮,龙因持戒,忍死不报也。

戒如德瓶。

般若论云:有为贫人十二年求天神,神愍之,与一德瓶,求者如意。贫人大富,乃会亲族,酒乐既陈,人皆欢醉。因问之曰:何以致富?曰:我十二年求天神,神与我德瓶,求者如意。因出示众,娇恣舞逸,误破德瓶,乃失所得,如破戒者。又云:戒者,病为良药,怖畏为守护,死暗为灯明,恶道为桥梁,死海为船筏等也。

菩萨十戒

璎珞经云: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酤酒,不说在家、出家人过,不悭,不嗔,不自赞毁他,不谤三宝也。

为过不受。

优婆塞经云:不盗三宝物,及负欠他债,造五逆罪,犯比丘尼,无根不具,皆不得受。受者,戒师过。

解脱之因

般若论云:比丘尼到贵族家,见诸妇人曰:汝得出家好否?女曰:我少年色美,或恐破戒。曰:破时即破,持时即持,亦为後世解脱之因,受苦终时,见佛遇圣等也。

十种庄严

大哀经云:菩萨持戒:一、其身具足诸相,二、口言行相应,三、心无瑕疵,四、国土具足,五、教化众生志生清净,六、一切恶不犯,七、学佛行,八、不怀自大,九、劝助众德,十、力、无畏。立戒为本也。

施不如戒。

要集云:随蓝长者,佛在世时,大设施会,佛言:不如持戒,戒一日一夜。若是富贵人,先令国内不杀止恶,每遇斋日,除五逆罪及一切罪。五浊世中,持戒为难,是菩提因等。

持戒为王

金藏经云:昔三人持戒,发愿为王。一人被妻逼,令非情食;一人不犯,死生王家;一人犯者,死生龙中。後时龙王池中出,奈守园者得之,展转上王。王令日进,守园者池边泣之。龙王曰:白王:我前生与王持戒之友,我生龙中,愿王惠我八斋戒法。王求与之俱生天上。

兄弟持戒

大庄严论云:兄弟二人,俱持佛戒。弟病笃,医曰:药须酒下。弟以戒故不饮,兄以亲故令饮。弟说偈言:怪哉临命终,破我戒璎珞。以戒庄严身,不用殡葬具也。

三品十种

金藏经云:下品持戒人天果,中品持戒二乘果,上品持戒佛果。十种月灯三昧经云:一、满足一切智,二、如佛所学,三、智者不毁,四、不退誓愿,五、安住於行,六、弃舍生死,七、乐证涅盘,八、得无缠心,九、得胜三昧,十、不乏七胜财等。

四种持戒

六度经云:一、持戒常演说法,一、常勤求法,三、正分别法,四、回向菩提也。

年少济老

大庄严论云:有商人过海,将二比丘船破,一少比丘得其船板。老比丘曰:佛言:先与上座板,应与我。少比丘为依佛语,舍板与之,忍死护戒。海龙王知二俱免死也。

持之喻胜

法苑云:戒者,涉远如足,持物如手,生物如地,病如药,济渴如甘露,济渡如桥船,除暗如日月也。

无分别戒

增一云:跋摩者,捐妻子儿女出家。妻子儿女来就寺相责,言不及人。尊摩为说偈曰有男有女者,愚人所习行,我尚无我得,何况有男女等也。

持戒不惑

般若论云:有持戒者,与伴入山,遇雪失路,宿一石窟。山神化为女人,故来相惑,欲为非法,二手掩耳,无听不净人说。此不净语,乐少苦恼多,如蛾赴於火。

戒为庄严

大哀经云:一、常愍众生,心不怀害一切有命;二、杜塞恶道,开善趣门;三、身行清净,口不麤犷;四、心不坏乱,如所志愿,必果无异;五、如所约愿,即得成就;六、如所慕乐,必成无违;七、如所图画则起。至复有五事:一、与持戒者,修度知见;二、与持戒精进;三、习学智惠不怠;四、勤至解脱;五、遵求无上。乃至有十十等法,文多不录也。

六方三种

优婆塞戒经云:东方事父母,南师长,西方戒妻子,北方戒善知识,下方戒奴仆,上方法圣教佛僧。又三种大集经云:一、戒戒;二、心戒,发菩提心;三、惠戒,三昧修无上乘等。

二乘波离

万行首楞严经云:优婆离曰:我於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持戒修身,众中纲纪。故云持律第一等也。

五众律法

俱舍云:一、在家五戒,不杀、盗、淫、妄语、饮酒。二、八戒,亦近住一昼夜戒。五戒加不歌舞、作娼、涂饰花鬘、广大床、非时食等十戒,沙弥二百五十,比丘五百戒,尼及菩萨大众三十戒,三聚净戒。

五、戒贩卖

萨婆多论云:不得作五业:一、畜生不得贩卖,自有直卖之,不得与屠儿;二、弓箭刀剑等;三、不得沽酒;四、不得压油,外国杀虫,无虫不犯;五、不得作其五种大染杀生故,直买不犯。

四五,不行。

五分律云:一、恶友,二、恶众,三、多语笑,四、或嗔或鬬。又五:一、屠家,二、淫女舍,三、酒肆,四、王家,五、旃陁罗家。有五业:一、毒药,二、酒,三、皮,四、樗蒲围碁,五、博,六、歌舞娼伎也。

十三、难事

四分律云:夫受戒者,先问无十三难事,即与受戒:非边罪犯比丘尼,非贼心,非坏二道,非黄门,非杀父母、阿罗汉,非破和合僧,不恶心出佛身血,不是非人、畜生二戒。除此类外,得与受戒也。

说受之仪

四分三十四云:说受戒时,不得对未受大戒人时,有天龙神鬼不遮。又云:有三种戒:一、无上戒,二、无上意戒,三、无上智戒。又四分律删羯磨序云:惠定之功,非戒不弘。止持即戒本最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後进前修,妙宗斯法也。

持戒坐禅

金藏经云:有二比丘,俱是初果:一施修福,一即坐禅,二俱命终生长者家。福为子,禅为婢子,二俱得道。然福者,衣食自然也。

持戒益世

正法念经云:持戒人少,诸天灭,阿修罗盛,善龙无力,恶龙有力,降霜雹,暴风疾雨,五谷不登,疾疫竟起,人民饥馑,互相残害。持戒人多,返上可知。

受戒之始

高僧传:摩腾当初化,但受五戒、十戒。後汉十帝一百余年,北天竺五僧来,方受具戒。桓帝时也,尼众得戒。至汉末魏初,东天竺有三尼来,见此土尼未受大戒,却往西天化一十五尼来,三人在雪山冻死,二人堕黑涧死。余到此土京师,与尼受戒。後至吴朝,於今具戒。

问:得戒缘?

高僧传云:文帝三年设大会,问僧皆得戒否,僧不知。往西天问罗汉,罗汉不知。往问慈氏菩萨,以金花为验,入比丘掌,言得戒也。却至魏帝,见掌中金花,方证明得戒。

戒威德力。

戒消灾经云:有受五戒男子,欲诣佛所,夜入天祠,见一女人曰:急去。前人不信,夜有噉人鬼,见戒神在外而回。明日归,见妻索肉,其受戒人藏在瓮中。妇言:我不出来,汝昨夜何为不来?曰:我见三归戒神在门外,不敢入来。後受戒男子语其女人曰:汝何事?鬼依我言,受三归五戒。女人依言即受,鬼不敢近,与前人同归,曰:我本是人,因遇夜,被噉人鬼持我来为妻。今闻三宝,幸得免矣。

为鬼所怖

戒消灾经云:有一县人,多持五戒。有一长者,令子远出,无得饮食酒肉。子到他国,遇见亲友,出葡萄酒,是以便醉。後归父知,乃和财货,逐之令出。遇夜至食人,鬼怖而走。为有余四戒也。又云:一戒如地,万物由之生;二依戒而住;三趣解脱之初门;四是佛璎珞庄严圣果。

持戒之力

戒经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戒净有智惠,便得第一道。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又云:如护浮囊,如人过海,持其浮囊,遇鬼被乞,全半少分,俱不可与。

道门戒律

玄中经云:道士受戒及符,皆置五岳,设酒脯等。又自然经云:清朝本命日,礼三十二天,摇头,两手作天凤翔九摩额,案鼻眉,拭目两边上中两乳各七遍,金科玉律等。

○忍辱(三)

忍辱

六度论云:不酬名忍,加恶名辱也。

三种忍异

法集云:一、安受苦忍,二、耐冤害忍,三、谛察法忍也。

忍辱施身

六度经云:忍辱太子,父王病亟,问四佞臣求药。臣等共议,此太子他後为君,终为我患。对曰:有药难得。曰:何药?曰:无嗔人眼睛骨髓。太子曰:此药吾身,舍之为药。因是命终,父王病愈,佛之因地也。

龙忍伤虺。

异相云:二龙处海,相谓曰:可於陆地游行。一曰:陆地多恶,曰化作虵,无人巡处。可之共出草中,逢大虺虵,吐毒害人。一龙见不忍,欲杀虺,一龙劝忍之,归海欢喜也。

忍辱仙人

六度经仙人山中修行,王因遂鹿至庵,问曰:见鹿不?仙人思惟见害他命,不见自成诳妄,低头不言。时歌利王引剑割截仙人,仙人忍苦,如子见母,乃至节节支解,忍辱圆满,第三度竟也。

忍辱第一

戒经云: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又杂事律云:怨家憎我,知识己身,已作当作,须忍劳辱也。

不言为忍。

经要云:见人有过,口不得言。若自有过,则应发露。龙忍偈曰:忍为高士,当救众生。忍不可忍,惟嘿为安。傍生犹能忍。

坚誓师子

报恩经云:坚誓师子,爱近施僧,身毛金色。时有獦师见之,语家人曰:我上祖已来,未曾见此,我当改形,乍作沙门,杀之剥皮,上王得七世福。獦师射之,师子中箭,忍死而去,佛因地也。

香象与牙

西域记云:大象王獦师取牙,象王就石孔拔牙与之,忍苦不报,皆佛因地。

忍辱四种

无尽意经云:一、求法忍受他恶骂;二、求法时忍受饥渴、寒热、风雨;三者、求法时忍受早下,随顺法师供给所须;四、於求法忍空、无相、无作等也。

化人忍辱

满慈子经云:满慈子欲辞佛化西国人,佛曰:彼国人难化,若骂汝时如何?曰:彼不打我。曰:打又如何?曰:不杀我。曰:杀如何?曰:念我厌身。佛曰:若如此,能忍行矣。

化之能忍。

因果经云:有一比丘白佛:舍利弗骂我,以袈裟拂拭面。佛曰:何故如此?舍利曰:骂令忍辱,拂令眼耳清净等。

七法须忍

阿含经云:一、自嗔色变,不欲他好色;二、自无睡,不欲他睡;三、不欲得利有於他;四、不欲他有朋友;五、不欲他大富贵;六、不欲失财;七、愿彼死入地狱。此七须忍莫作也。

阿难忍辱

根本杂事云:阿难新剃头,入城乞食,六师外道令弟子打阿难头,阿难忍苦不报。後六众入城,外道还令弟子打头,六众本凶,便拽见王,令断外道左右手,忍不忍也?

罗睺被行

律云:罗睺被外道打破头,罗睺忍苦曰:我苦暂时间,奈汝长苦何?必堕地狱苦报。

忍骂不报

菩萨藏经云:吾於过去,被恶魔化五百人,在处恶骂,住五百年,未曾加报,忍骂不嗔,魔自退耳。

五、观应忍

摄论云:一、观一切众生於我有恩,二、一切有情念灭,三、一切众生如我亲,四、观唯有法,五、观一切众生皆如我子忍念也。

铁轮为喻

报恩经云:假使热铁轮,於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而发於恶心。

慈心安乐

成实论云:心者,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受,不毒不兵,水火盗贼不害。

忍第一道

戒经云: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十种利益

月灯三昧经云:忍者,一、火不能烧,二、刀不能害,三、毒不能中,四、水不能漂,五、非人所护,六、身相庄严,七、闭诸恶趣,八、生於梵天,九、昼夜常安,十、乐不离身。又私呵昧经云:忍有六事:一、身力,二、口力,三、意力,四、神足力,五、得道力,六、得惠力。

忍辱具足。

六度经云:有二恶鬼:一加吒,二名僧伽吒。见舍利入定,第二鬼以手打舍利头。其鬼力大,须弥山打须碎,以舍利在有顶定故。其二鬼生身陷入地狱,舍利出定头痛。

不忍五失。

梁摄论云:一、凶,二、後悔,三、多人不爱,四、声流布,五、死堕地狱不忍也。

○精进(四)

五种精进

瑜伽云:一彼甲,二方便,三不下,四无动,五无喜足精进。

又云九种。

一、自性,二、一切,三、难行,四、一切门,五、善士,六、一切种,七、随求,八、他世,九、清净精进。

精进不退

般若论云:比丘应当勿得懈怠。佛昔为商主,将诸商人经过险路,有鬼遮之。商主以手脚头五击之,次第被粘着。鬼问曰:汝更欲以何?商主曰:我有精进。鬼曰:汝不伏者难为。遂色难也。

以治懈怠。

因果经云:有比丘畜一弟子,不能精进。师令取湿牛粪烧之,不得。师取狱火便然,弟子怖之,精进得道也。

猛利不息。

般若论云:今也得道利益,皆因精进。若人自度,犹须精进,何况菩萨而愿度他,得不精进勤策?

如牧御马。

略说教诫经云:牧牛示杖,御马以辔,无杖辔者,犯苗堕坑。如精进无,即地狱坑堕,损功德田,善苗稼耳。

制心之主。

略说戒经云:当制於心,是五根主,甚於毒虵、恶兽、怨贼、大火、狂象、无鈎、猿猴,在树上难可禁制,心亦如是狂逸。

无念精进

阿难,目佉云:有太子名曰无念,七千岁中不眠,胁不至席,不念爱欲,不贪财,不问他事,常独止意修摄其心。

八十、精进

俱舍云:佛涅盘後四百年中,有外道八十出家,为城中年少,咸共议呵:愚夫老朽,一何浅识,滥厕清流,徒知饱食。尊者谢诸年少,三年之中,不证四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胁不至席。尊者於是昼即研穷至理,夜即静虑凝神,绵历三年,便证果道,如愿具足。时人不敢呼名号胁尊者焉。

翘足七日

本生经云:释迦与慈氏因中同事底沙如来,时佛观知释迦所化根缘先熟,然慈氏先合成佛,曰:回一人易。乃取尼师坛,佛出入山。时释迦菩萨十方寻佛,如子失母,精进不倦,见佛在宝龛中宴寂。菩萨行次,忘下一足,七日七夜诵一偈赞佛,而超九劫。偈云: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

四种进求

无尽意经云:一勤於多闻,二勤於总持,三勤於乐说,四勤於正行。

勇扞定难

般若论云:以法治世,赏善罚恶,法不可犯。如世乱不治,人急不救,有冤不报,有贼不系,有患不救,嘿然无言,可用此为。颂曰:人无於勇健,何用生世间。冤亲不能救,如木人在地。

黑难勇武

十诵律云:黑阿难有勇武多力,见天神中有衣服、金银、花香,人不敢取。黑阿难与神鬬,力夺之。

智严武勇

续高僧传:智岩,丹阳人,曲河居,为隋郎将、伪郑大将。人马具全,按辔扬鞭以抢剟地,励声曰:若能拔者,方共鬬焉。岩时跨马徐来,以腋挟抢而去。次岩以抢剟地,彼摇再三不动,乃下马交战,遂生摛彼将。岩欲截其头,曰:吾誓不杀,且绝君命。後自出家。

精进有四

六度经云:一勤於多闻,二勤总持,三勤乐说,四勤正行。

十种精进

大宝积经云:一念佛无量功德,二念法不思议解脱,三念僧清净无染,四念大慈安立众生,五念济众苦,六念正定聚勤修善业,七念邪定聚拔令反本,八念诸饿鬼饥渴热恼,九念诸畜生长受众苦,十念诸地狱一切苦具常害有情等也。

○禅定(五)

首楞严定

首楞严三昧经云:此三昧十地方成,此云辨事百种功能事,谓修治心犹如虚空,乃至入大灭度而示不灭度,是一百也。又说此三昧如大海等摄一切水,此三为三昧最胜王,故随所说处,魔备五缚不能为害。五缚者,手足自然被缚也。

月光水定

万行经云:月光言:我於天水佛时为比丘,习水光定,初从涕唾乃至大小便。我得定,於房入定,满房水现,有童子掷石戏投水而去。我後心痛,再入令於水中取石,痛止。

水火定相

处胎经云:三千大千世界内悉是烟焰,众生为是菩萨遭劫火烧,生类驰走亦不能离,而得清凉。菩萨入水光定,满界水不挠鱼鳖等。

念佛三昧

楞严经云:势至菩萨云:我遇无量光佛,教念佛三昧,专注一心。佛忆众生如子,子念佛如父,何不见也?

禅有五门

禅秘要经云:一数息,二不净,三慈悲,四缘起,五念佛。安般出息,为安般入息。

在定无损。

智论云:入定,火水不能害,亦不命终,界地别故。伽罗夜叉打舍利弗不损,打山尚为灰粉,定力持也。

专谨不乱

瑜伽云:夫修定者,如人得罪合死,王令持油鉢,力士拔剑相随,如出一滴,即令杀之。其人虽经万种喜乐之处,定不敢闚。修定之心如此也。

鸟巢其顶

般若论云:尚闍梨仙人坐定,无出入息,飞鸟鸟鹊或在[跳-兆+累]髻中生子,仙人知以不动摇,至鹊飞乃起也。

二、仙学定

本行经云:佛初诣阿蓝、加蓝二仙,学非想非非想定,非究竟法,遂自入山修道,六年成佛,得金刚喻定,证成佛道。

後作飞狸

俱舍云:郁头蓝弗得无想定,常入王宫,受王供养,乘空往来。下时,王手接足。後因王出,勑夫人接足。仙受触失神通,乃诳於王:我受王请,来往乘空,今欲依门与人作福瞻仰。王即依然步行入山,习所失定。山遍水畔,被禽兽声惑乱,其定不成。仙人怒,发愿作飞狸身,食彼禽兽,重得其定。今生非想,後作飞狸身。

禅定四种

无尽意经云:一、常乐独处,二、常乐一心,三、求禅及通,四、求无碍智。

定力庄严

大乘经云:菩萨力能禅定,一一庄严,次第增之。且一云:常怀慈心,愍哀众生;二、一心行威仪礼节;三、性行质直而不谄饰,乃至十十等事庄严也。

神力无碍

无垢称经云: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以弥卢山内芥子中,毛孔芥子不增不灭,是不可思议神通定力也。

通有六种。

杂集论云:一、神境为运身,二、天耳远闻声,三、他心知他心,四、宿住知前生,五、死生知未来,六、漏尽智证通。

神通不等

智论云:佛在龙宫,命诸弟子各说自本生,舍利弗不在其会。佛令目连唤之,舍利弗在只园缝衣。次日小息,目连曰:速不去,以神通举。将兼室而去,舍利笑,以衣着地,且令举衣,更不能举,曰:神通不如智惠也。

目连神通

增一云:目连七恒沙世界外,寄光明王佛国,以鉢囊盛五百比丘,右脚登梵天,左脚踏须弥,在只园说偈。又将五百比丘来至佛所,佛为说六入法也。

神通入石

出曜经云:有屠业子,家贫无人,担粪自活。佛见化之入道,以其根熟,寻证道果。王知恶之,欲见佛说。王即严驾至寺,见一僧在石纳衣。王令白佛,即於石上便没如水。王叹希有,至佛所问曰:纳衣僧何圣?佛曰:即是担粪贫人。王惭愧谢曰:佛法不思议。

动至非想

大悲经云:六返振动,乃至非想非非相天也。

运通化物

阿含经云:化满财长者时,佛勑诸弟子各现神通,或化为山,或为花树,金翅象王、龙王、瑠璃山神仙等。

神通迅疾。

决定论云:生灭有行势,马鸟鸣声水,江河大火射,知觉圣人间。择通运身、心、心所、意等,皆迅疾也。

斧不能举

瑞应经云:迦业令五百弟子举斧破薪,斧不能举,佛神力也。

自在十种

华严经云:一、命自在,延促随意;二、心;三、定;四、资具;五、业;六、世界;七、生处;八、胜解;九、愿力;十、法智。皆能自在,犹其定力能自在也。

力游之能

不空云,持真言者欲游龙宫,龙即将入化为龙子,恣意游已及取珍宝而还。

石磴不定

陁罗尼云:观音菩萨为神祀三,独显自在,如石灯昇山,如石磑之盖,显尊胜威神之力也。

怀抱悟道

净名有子名善思,在乳母怀抱中,见佛悟道,广说偈赞,得大神通,受记成佛也。

舍利入定。

维摩经云:舍利弗林中宴坐。净名云:不必是坐。夫宴坐,其不於三界现身意,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不舍道法,现凡夫,不在内外等,佛所印可也。

捔胜造寺

贤愚经云:须达造寺,舍利弗同行。六师外道嫉之,诣王欲求鬬胜。王即许之,大集臣众。牢度叉外道先化一大树,花果才荣,舍利弗变大狂风吹拔令尽。二、莲花香象对。三、高山力士对。四、毒龙金翅对。牛王师子对。夜叉天王对。牢度叉欲走,舍利弗化火围之受化。

定三因起。

婆沙论一百云:一、因力,余为生曾起;二、业力,由生有定彼地等;三、法尔力,世欲坏时,须修定上往也。

道门变化

正理论云:道士有超江越海,讵藉舟航,入水登山,随心自在,绵绵颇侧,眇眇难寻,皆利益天人,揩摸今古仙通也。

定为一境

俱舍云:定为善一境,并伴五蕴性。定静虑体,唯是善心一境性。尅体言之,以善等持为自性故。若并助伴五蕴为性,有色蕴者,定其戒也。何名心一境性?谓能令心专一所缘。何名静虑?由定寂静,能审虑故,专注故。

四禅八定

婆沙云:为色界四禅,无色四定,总名八定,亦有近分及其中间。

离十方成

十轮经云:一乐着事业,二乐着谈论,三乐着睡眠,四乐营求,五乐艳色,六乐妙严,七乐妙香,八乐美味,九乐细触,十乐寻伺。有此十种,定不成也。

○智慧(六)。

四智。八智。

瑜伽论云:佛有四智:一、成所作智,二、妙观察智,三、平等性智,四、大圆镜智。八智者:一、法,二、义,三、时,四、智足,五、自智,六、众,七、根,八、上下。又二智:一、根本,二、後得也。

智有多种

中阿含经云:佛赞舍利弗有聪智、速智、犍利、广深、出要、明达、辩才,实等舍利,如是智悉皆成就也。

智怨胜愚

庄严论云:昔婆罗门二人为怨,一日令此恶远布,到寺白僧曰:某婆罗门来日设供。寺众来日至彼舍,令白婆罗门曰:是彼人令来,我须供养。因是悟道。

智惠之能

出曜经云:执念坚固,心不移易,智能分别,惠能割断,识伪别真,谓智畅玄鉴,是名之慧也。

喻之水火。

七、佛陁罗尼云:以智惠火烧烦恼薪,用禅定水灰道芽种增长。

赉金买智

俱舍论云:时一王者,令使赉金,远买智惠。使者奉命,无处不至。後因至一树下,有人问之:何来?曰:买智。曰:我有索金卖之。使者与金,但得一偈云:谛察审思惟,慎勿卒行非。如今无用处,还当有使时。使得偈,归奉於王。王在处书写,复自常念。後公主患疟,着男子衣,在官帏中,与母同寝。王入,忽见索剑欲杀,犹颂偈故,方可悟解,是智惠也。

般若论云:

智为万行之本,入圣之因,诸佛之母,圣众之基,般若即智也。

圆备六种

瑜伽云:一、大师,二、圣教,三、易入,四、证得自议无上,五、一切妙理无间宣说,六、有圣言将示圆备。通上。又维摩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生善也。

具足有八:

花首经云:自身色、力、财物、眷属、禅定、多智惠、正愿、持戒等具足,皆因智惠也。

五备四惠

高僧传云:罗什与远公书云:东方有护法菩萨,仁者是也。天才有五,备所为福:戒、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仁者备矣。又四种无尽意菩萨经云:不住断见,不入常见,了十二缘,忍无我行。又四赞法智惠:一、拥护法师如君帝王,二、护诸菩萨善根,三、将护世间,四、护利益他。复有四满足智惠:一、说法满足,二、智惠,三、利益,四、诸法满足。又四:一、精进力,二、念力,三、定力,四、惠力也。

无碍莫测。

大集经云:我今具足无碍智,如是天智难称量,超出世间无与等,一切众生莫能测。智力也。

智惠庄严

大哀经云:菩萨一一五事庄严智惠:一、於一切法而不卒暴,二、舍於狐疑,三、日离诸爱处,四、断绝愚戆心,五、烧无明无量阴,六、灭暗冥幽翳等智,乃至十也。

慧解为胜

婆娑一百四十二云:无惠者缚,有惠者解。惠入佛法,甚欢娱故。为佛法中,以解为胜。是故有惠,见妙法宝。

智名有异

俱舍云:智品总有八名:眼、智、明、觉、惠、解、先、观,或名道、无闻、解脱等也。

智见不同

论云:智惠忍非智,尽无生非见,余二有漏惠,皆智六见性,即六邪见也。

智有十种

论云:一、世俗,二、法,三、类,四、苦,五、集,六、灭,七、道,八、他心,九、尽智,十、无生智。

愚智罪异

婆娑云:愚作罪小亦随恶,智为罪大亦脱苦。为团铁小亦沉水,为鉢铁大亦能浮。解忏悔也。

波罗蜜多

六度论云:摩诃大般若智波罗密多彼岸到,即此云大智到彼岸。又四十四智,七十七智,决断名智,通漏无漏,遍三界九地等。又云:大智得勇健,大智难思议,一切智具足智,无边无碍智也。

释氏六帖卷第四(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