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卷第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齐州开元寺明教大师义楚集

师徒教戒部第七

○师主(一)(有是非大小也)

师主名义

经音义云:师者,范也。教人以道曰师。諡法曰:温故知新曰师,尊严能惮曰师,耆艾而信曰师。主者,主宰自在之义也。

师有五事

律云:一、正摄受,二、正折伏,三、正呵责,四、正说杂染,五、正说清净。

善能教示。

善师戒经云:教弟子有慈愍心,犹如父母,至不可者,驱遗坏佛法故。过屠业者,以屠业人虽造杀业,不坏佛法,为师为匠诚难,不可即止等。

师名上人。

十住论云:须行五法,名为上人:勤求聚财利,殷勤行布施,次第净持戒,精进求禅定,行种种方便,生八道解脱,是名为上人。

五种仪式

中阿含云:弟子五事:一、善恭敬,二、善承事,三、速起,四、作业善,五、随顺奉敬。师亦五事:一、教伎艺,二、迷教,三、尽教,四、安处善方,五、付善知识。

八、师道成

八师经云:有梵志问佛:依何师得道?佛答曰:我有八师,所为五戒,及老病死,见而求佛。

师比南方

优婆塞戒经云:师比南方,以阳明也。顺教弟子,五法成就,速不失时,尽不惜艺,胜己不嫉,持付善友,终与财物等。

争师胜负

百缘经云:有二梵志,一信佛,一信外道,共争见王。王令香花远请,来者即胜。如来有他心通,而赴其请。

师徒四法

律云:所为法,衣、鉢、食,阙一二住,都无即去。

师有五种

四分律云:一、出家,二、受戒,三、教授,四、授经,五、依止,五、夏後。不在依上之限。

呵责之法

四分律云:弟子有过,五事责之:一、不得入房,二、莫为我作使,三、令去,四、莫至我所,五、下与之语。弟子三时忏悔改过,应摄受;若不尔,应摈,恐被恶人诱去,罢道。

五过应呵。

律摄颂云:一、无信心,二、有懈怠,三、出粗言,四、亲恶友,五、不供敬养。此皆应呵。有过不呵,无过而呵,皆不应也,得恶作罪。若无破戒大过,应为曳缰法而行折伏,应遣智人开悟,令其息恶忏谢。无前过者,恕之也。

四恩之重

梁武忏七云:一、国王水王恩,二、施主四事供养恩,三、父母养育恩,四、师主训导出离恩也。

师有大小

续高僧传云:罗什初依小乘师出家,後周游印土,学大乘论。归,师听大乘法,既悟解已,曰:我是汝小乘师,汝是我大乘师。又律云:无师道德,後可去矣。曰:童子有选师之文。

师徒世情

金七十论云:有婆罗门弟子,丑陋薄福,师徒皆恶。此婆罗门弟子,往至边远聚落,众人爱重,施利尤多。夏满,与众人却来师所,赉其礼物,及与同学。师徒欢喜,为说胜法。情太何殊也?

毁师过重

地藏十轮云:如毁师者,随实不实,当入火轮四轮头地狱,受拔舌等苦;若得为人,生於边地,或为虎狼人所怖畏等。

师事不同

弘明集云:牟子曰:子贡云:夫子何师之有乎?尧事仞寿,舜事务成,周公师吕望,丘学老聃,又诸佛之师所为法也。

○弟子(二)

弟子名义

律云:生在师後,名之为弟;从师受法,名之为子。故法华经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口所生子,亦名上足,亦名神足。门生、门人、侍者、侍童、法子、小师也。

尘劳之俦。

净名经云:弟子众尘劳。

六法事师

要集云:弟子参师有六法:一不得前,二不得後,三不太近,四不太远,五不在高,六不在上风立,在下风立。行不得踏师影也。

不言其过。

十住论云:随师所教,心无谄曲,不顾身命,生如父母,心大师心,不说师过,不为黠慧,不本求利,不为无益。

愚智不同

进修经云:大士所行,愚者不乐事父母师长,行慈有施,心履道行。又学财法二施,恭敬供养等。

奉师之教

出曜经云:有梵志,师醉归,踞床而坐。时床脚折,弟子负床至。明师感恩,教艺教法皆尽。又试其心,吐令教食。寻欲食之,师乃止也。

弟子名异

长阿含云:所有弟子,随佛各别。释迦弟子号释子,慈氏佛号慈子。

须报师恩

苏悉地经云:受灌顶弟子,依法从师,不得言师长短等过,常怀报恩之心,师资义也。

共事胜负

增一阿含经云:阿难、目连各有弟子诵经,争其强弱。余闻白佛,佛曰:我法要依之修行,不为强弱,何得如外道法?

恶须呵责

四分律云:五事须呵责:无惭、无愧、难共语、与不善人交、往淫女、舍寡妇、童女、可行非处,须责也。

五、过可畏

根本杂事律十三云:一、不信,二、懈怠,三、恶口,四、无羞耻,五、近恶知识。与五法治:一、不共语,二、不教,三、不同受用,四、遮其善事,五、不与依止。摄为弟子法,如弃物看之。

学不律仪

智论云:佛有弟子须那利多等,从佛学射法,佛不为说,於是返戒还家也。

造恶须舍

优婆塞戒经云:宁受恶戒一日一夜,断一切有情命根,不养恶弟子,以能教人造无间业。

盗物而走

生经云:传掩子见难和比丘有衣鉢,诈投出家,恭敬礼觐,敬奉勤事,後付委之,便盗诸法物而走,和尚忧恼等。

○侍者(三)

佛求侍者。

中阿含经八云:佛告目连:吾年老矣,须得侍者。於是诸大罗汉舍利弗等,皆愿为侍者。佛曰:汝等自亦须有侍者。目连观佛欲阿难为侍者,而告阿难:佛欲须汝为侍者。阿难曰:我为侍者,当求三愿,预消其谤:一、不着佛故衣;二、不受别请;三、如欲见佛者,须先见我,恐有人非时恼佛,如我欲见便见,要闻法故。白佛,佛悉许之。

常为侍者。

法华经云:阿难於过去空王佛所,常为侍者,乐其多闻,护持法藏。当来诸佛,亦为侍者,末後成佛等也。

侍者八事。

涅盘经云:阿难侍佛二十五年,有八事:一、不受别请;二、故衣;三、非时近佛;四、随佛见不思议事,未断惑障,不生欲心;五、佛所说法,一经耳根,不曾再问;六、未得他心,常知如来所入之定;七、未得愿心,能如众生所得果报;八者、如来所有秘密之言,悉能了知。又阿难成就八法:一、信根坚固;二、其心质直;三、身无病苦;四、侍佛常勤精进;五、具足念心;六、无娇慢;七、成就定慧;八、具足从闻生智。

○论师(四)

论师

论难徵诘,通凡及圣,乃至作论,亦名法师。一问、二答、三徵、四释、五难、六通、七开、八并、九嘲、十谑,研斁循还,名为论师。

论义有四

续高僧传云:一、击扬以明其幽旨,由斯得闻深义;二、影响以扇其风,慧业由斯树立;三、抱疑以谘明决,斯要正是当机;四、矜伐以冒时贤,安词以拔愚箭。若是空争胜负,非利可知。

艺优封赏

慈恩传云:那烂陀寺诸论师,智识清远,行解坚明。王结封户,乃至十城渐降,不减其三。其寺现在受封大德三百余人。有戒贤三藏,一百六岁。三藏至,令弟子觉贤说:三年前,梦见文殊、观音、弥勒曰:汝作国王,杀人感此,余报痛疾,勿思自害。更三年後,有支那三藏学瑜伽论,因是疾愈等。

论师夺邑

般若论云:王舍城频婆娑罗王,有大论师,名摩陀罗。王以聪明,封赏一邑。南印土有一论师,来索论义,戴火叶腹。王令摩陀罗敌论,不如外来论师。王夺封邑与之。摩陀罗亦重其聪明,妻女与之,生舍利弗也。

如意嚼舌

西域记云:如意论师世亲菩萨和尚,国王超日,朋附外道,因说火烟义,不容引证,嚼舌而终。世亲出世,重复其怨,取外道骨鞭之。其师终时,诫世亲曰众迷之内,勿辩正邪;羣援之中,无申大义等。

五日论师

宗轮论云:佛灭度後五百年,五印出,五论师为之五日重出,为世除冥。中龙树,东马鸣,南提婆,西失利罗多,北鸠摩罗多。

天亲无着

释迦谱云:阿输陀国周五千余里,城周二十里,寺有百余,僧徒三千余。城中古寺,是天亲菩萨造大小乘论处。无着是兄,请弥勒下降,说瑜伽论一百卷。母儿论师亦是亲弟师子,觉论师是无着弟子也。

马鸣不羣。

本传云:东印土人,聪愍不羣,文谈见世。佛灭後三百年诞灵,初为外道,手执一杖,上标其义,天下求论,无盛德敢敌者。至北印土,为罗汉所伏,度为弟子。善属其文,为迷作之式。雄才卓荦,明鉴若神。西国诸王为之立庙,于今现在也。

龙树大士

本传云:南天竺人,天聪奇悟,事不再思,文无重鉴。在乳哺中,闻诵四明各万偈,皆能诵之。後年长成,与三人为友,学隐身法,入其王宫。既乱其宫,王问羣臣:此事何也?臣曰:若鬼神禁咒,若人试之。於宫门罗灰,果见三人脚踪入处,遂令以剑宫中乱挥,二人被杀。龙树多智,常近王边,免难出家,诵一切经尽。後入龙宫,见其海藏悟道,以树下生龙宫成道,因名龙树也。

提婆绝伦

本传云:名檀绝伦,才冠天竺。龙树弟子立三宝第一义论,难者众皆伏之。有弟子本外道师,随众剃头,常伺师便。又付法传云:提化一国王,自称智人。王令庄严,马军千人,一过皆识。时国人信邪,有自在天像,举高二丈,用金铸成,玻璃为目,人不敢视,求者皆应。後菩萨凿天神目,後天现,返乞菩萨目。菩萨乞与,从且至中取,终不尽等。後被外道弟子所杀也。

生天之灵。

西域记云:无着、天亲、师子觉三人修上生业,二三贤喆每相谓曰:凡修片善,愿近慈氏。若先舍寿命,得遂宿心,当相报语。尔後乃便师子觉先舍寿命,时经六月,并无消息。天亲续舍寿命,三月方来,空中大明,灯光忽翳,有一天仙乘空而下,曰:尔来何暮?师子觉在何处?曰:在外。众中深着欲乐,无暇相顾,何能来报等。又天亲本传云:北天竺人,居丈夫土,兄弟三人造大小乘论一千部,佛灭千年出世。初,有部出家不信大乘,兄托疾而呼,谓弟说大乘法,遂欲断舌等。兄曰:譬如人因地而倒,还因地而起也。

陈那因明

西域记云:陈那,此云受。佛去世後,承法染衣,智愿广大,慧力深固,愍世无依,思弘圣教,为因明论。言深理广,学者虚功,难以成业,乃匿迹幽岩,栖神寂定,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由是崖谷震响,烟云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请重述因明。菩萨受请,乃制斯宏论也。

清辩诞生

西域记云:清辩菩萨见护法菩萨,欲求决疑,令求观者入修罗窟,同入五六人待慈氏菩萨。其窟在羯碟迦国城南大山之中。

○法师(五)

法师

法师有二:一、法法师,三乘法也。故经云:诸佛之师所为法也。二、人法师,解三乘之法,通凡及圣,乃至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声明法师

花首经云:坚众居士求法於声明师,此法师即普德增上佛弟子。

旻公经首

高僧传云:旻公曰:道安法师上讲,先令都讲三启转经,此事久废,既是前修胜业,欲度羣生,劳屈大众,各诵观音经一遍,合座欣然。

法云叱讲

高僧传云:法云见长乐寺法调讲论,乃出众曰:振旦,天子之都,衣冠之富,动静威仪,弗易为也。前後法师等,或有词无义,或有义无词,或俱无俱有。师今俱无,可以止也。

宝冥法师

金光明经云:力尊相王请宝冥比丘说法,王自听受。

请百法师

仁王经云:若国王灾难起时,安百高座,请百法师讲诵此经,天龙欢喜,灾难即除等也。

四圣法师

传云:罗什译经,四圣法师生肇、融、叡、奘。三藏有四法师,仿、尚、光、基也。

○纲维(六)

纲维

即寺主、上座、维那等,余勾当者,但名知事也。

断事纲维

续高僧传:开皇十六年,润州刺史李海、屈智琳为断事纲维,咸称允当。佥属所在纲领诸寺,修葺维持,专於佛事等也。

有状辞退

传云:慧净寺众差请有状,退云:磨钝策蹇,滥被吹嘘。至於提领纲维,由来未悟;整齐僧众,素所不闲。恩遗曳此庸衰,总彼殷务。窃悲鱼鹿异处,失燥湿之宜;方圆改质,乖任物之性。既情不逮事,实迫之等。

琳为寺主。

传云:贞观初,帝於南山大和宫旧第置龙田寺。琳性爱山野,就而居之,众所吹美,请为寺主。从容山谷一十三年,咏歌林薮等也。

有德者免。

初有部。律云:比丘善三藏法,及病众中大者,咸放知事。闻有明三藏者从远方来,即鼓乐、幢幡、应迎、两驿半等,一切供结,无令有乏少也。

久作寺主。

毗婆沙十五云:有二尊者,生从鹤卵,後出家得道,久为南山寺主等。

○知事(七)

知事重轻

要集云:夫知事者,须识重轻,不逐人情,畏信罪福,三宝物色,互用不听,必藉德人,无须造次。

明瞻知事

高僧传云:飞龙山应觉寺,在洹州石邑。正邑执断,不避强御,又举为知事上座。又大唐御世受禅,爰置僧官,诠拟明哲,元断无滞也。

汪水为虫

贤愚经云:佛与阿难入王城乞食,於汪水坑边过,见一虫似人。佛告阿难:此虫过去迦叶佛时曾为知事,有檀越施蜜供养众僧,惜而不行。有罗汉僧言:何不行蜜?知事怒曰:不食汪水,何索蜜耶?故感此也。

○教诫(八)

自先有德。

五分律云:有十二种德,方堪教诫:所为持戒、多闻、阿毗昙、毗尼和、他和、自有辞辩、不污梵行、不坏比丘尼、重禁、年二十夏已上。

论之明义

俱舍论云:教诫学徒,教为教授,令其修善;诫为诫勖,令人断恶修善,故名为论也。

一切恭敬。

法苑云:一者为普及为言,切者谓尽际为语,恭为束身翘仰,敬为心无异念。若不唱此,恐心驰散,故勤心恭敬,正观现前。

请僧教诫

律云:比丘尼依僧而住,半月请僧,差僧具十二种德,入寺教诫八敬之法。佛在盘特,曾教诫尼也。

○知足(九)

知足无恼

略说戒经云:知足卧地乐,不足在天苦;知足贫亦富,不足富亦贫也。

少欲安乐

正法念经云:少欲即安乐,多欲即苦恼。若多欲众生,其心常如火;少欲如清池,洗他及自垢。

知足天相。

正法念云:知足天众生时,额上胭下有宿因字。时诸天子既互见己,心常知足,有欢喜鸟,或相警觉。

利乐富苦

涅盘经云:无病第一利,涅盘第一乐,知足第一富,多求第一苦。

身心远离

俱舍论云:初修行者,具四圣种:一、身远离恶朋友相杂住,心远离邪思恶觉,无不足大欲,为已得衣等,更多希求等。

知足者富,

老子云:人能知为足,长保福禄,故为富也。又曰:知足不辱。又苦莫苦於多愿。

○有知(十)

具七所知。

七、所知。经云:一、知法十二部经等,二、知义,三、知出入礼节,四、知节饮食,五、自知时,六、知和众,七、知人好恶等。

知不及多。

三惠经云:何能知万事?答曰: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有意有念,万事皆失。

结罪两重

律云:比丘懈怠,有不学罪,无知罪也。

八,不欲知。

阿含经云:那含,人有八事,不欲令人知:一、不求不欲,二、信,三、自羞,四、自惭,五、精进,六、自观,七、得禅,八、黠慧。此皆不欲令人知,恐烦扰人也。

正遍知。

瑜伽论云:佛具一切智,名正遍知。正异外道,遍殊小乘,不正非遍等具十智也。

净名之知

文殊师利云:净名难为酬对,善说法要,诸佛秘藏无不得入,一切菩萨法式悉知,深达实相,智慧辩才无碍也。

知於自他。

老子云:知人者智,为能知人好恶;自知者明,为能自知贤与不肖明。

○有求(十一)

多求恼人

律云:有比丘从市客乞造房,客曰:我今与者复来,如何乃不出货物?妇怪具说,妇告舍利弗,白佛说乞毛喻也。

亲亦令疎。

律云:有一仙人,坐禅习定,龙且时来,围绕仙座,乃生疮疥。仙人倦之,人曰:从龙乞珠,即不来也。曰:多求亲,亦疎也。

至於犯盗。

四分律云:檀胒迦比丘作房,取王防城大木,乃至白佛,佛因制戒,不许多求也。

虚多实少

根本杂事二十四云:贪从他乞鱼子枣花。秋日云:阴虚多实少也。

为小失大。

三惠经云:山中有飞禽,尾长有一毛,着物不敢动,为猎者得也。身肉分散,如人贪爱,失身命也。

灵祇不佑

异相云:神道无欺,欺即不佑。多求利己,欺神道也。

所求有四:

三惠经云:一身求,欲保长寿;二愿求,欲得珍宝妻子;三痴来,祠祀镇压祈福禄;四行求,欲道果安乐等也。

○不合(十二)

有四不合:

根本杂事:律云:王妄语,医人病,比丘嗔,智士愚。此不合理也。

多事无凭

为他受於寄物作保证人,行路无资粮也。

不合巧拙

性拙造机关。画不知彩色。壮儿无巧便。在家不勤务。出家多贪瞋。国王不筹量。沙门不修道。

自暗不合。

生盲,示道不知法。教人罪恶坏,善破坏尸罗。又曰:王无二言,大师无二言。决定不参差,二即是不合。又:钝马着道行,设食无兼味。家中有淫女,卖炭着好衣。好衣者,鞋履也。

○不应(十三)

不应有三。

杂事云:一、木工不善察,二、衣工用长绵,三、御车不观道。复有三种使者:遣使作,令他作,少女猖狂。复有三:於○○於田出家,隐○在妇家也。

不应与争

大富、极贫、下贱、小儿、孕妇、老弱、军贼、高贵、极远、极近等,不可与他争。

不应刚作

四分律云:一、慈心卑下;二、善知座起,见上座来不应安坐,见下坐不应起立,僧中不应杂说,见他说不可事应默然。若举他过,有五德即应,无即不应:具戒,多闻,善於语言,有忆念,有智慧。有五应举他罪:有慈悲心,欲利益他令增长,善忏悔清净。有上五法,应举他罪无非。

无用不应

幽涧深花发。少女守贞心,及在王宫中。夫生远征行,无用终朝夕。有不应三者,王但出一语。女人一出嫁,圣士一现身。又云:无事多言语,身着垢弊衣。不请赴他家,此三被人贱。又云:食鱼上山,大事渐渐。又云:於他物起贫,自财生爱着。见他苦心悦,斯为下品人。又云:不请强教授,他睡为说法。不应求强求,共壮儿相扑。又云:无益日下灯,大海中降雨。饱食更重食,承事无事人。又云:御者令车倾,不解量牛力。劳牛多构乳,妇久在亲家。又云:老耄多淫情,恶妇夫不遣。淫女年○○老,出家有贪嗔。不共戏,小儿及毒蛇。阉竖偏生子,随宜无识者。夺人财,舞乐与医人。贼及於典狱,王家出入者。恶心,虽见不相看。逢迎不亲附,好说他过咎。望报与财,虽施还拟索。是恶心,不应无恃怙。老病僧恶正,老家长恶口。不闲於法律,重病无疗人。不中伴,调戏人乐儿。博弈与淫女,躭酒贼黄门。此七不为伴,不中信。深水齐至咽,猕猴及象马。黑蛇头发竖,面感少髭鬓。不欲老病死,饥俭。爱别怨家会,遭雹国破亡。八事,人不欲忧恼,爱我怨家僧。我善友以己,身作现当作。自恼恼他人,无悲心。屠牛羊鸡猪,捕鸟鱼猎兽。岂兔作贼魁脍,十恶无悲心也。

○难知(十四)

难知有四

杂事律云:一、国王嗔难知,二、途中忽遇贼,三、家中妇女鬬,四、他人送物来。

奸诈难知

前律云:女人三度嫁,出家後还俗,网鸟脱笼飞,此三解奸诈难知。

疑惑难知

浅智修上行,勇健无疮盘。老女说廉贞,难知可疑惑也。

愚痴难知

委付不相知,供承急性者,造次便相舍愚痴,三难知也。

离间难知

知友不亲近,或复太亲密,非时从乞求,难知须离间。

无厌难知

国主及象王,名山与大海,世尊身相好,无厌观难知也。

○难测(十五)

难测十种

广百论云:一、业力;二、种生芽树;三、秽聚生淫贪;四、无忧树女,触时花发;五、树名好乐,闻乐即舞;六、树好禽鸣,闻鸣即动;七、牛生食乳;八、断善根;九、还家人;十、定力。

佛德难测

华严经云:刹尘心念数可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计,无能测尽佛功德也。

三四、难测

十二因缘经云:一四,饥渴寒热;二四,不足不满,不饱不厌;三四,生老病死。

恶浊难测

萨遮尼乾子经云:浊有十二:一、劫,二、众生,三、时,四、烦恼,五、命,六、三乘,七、不净国土,八、难化众,九、恒恼,十、外道,十一、尘,十二、魔业。皆浊乱也。

○难得(十六)

四种难得

根本杂事律二十四云:兔头难得角,龟背难得毛,淫女难一夫,巧儿难实语。

难得多种。

三惠经云:一、与有德人共会难;二、闻经入心难,在八难处;三、如本惠观难,为堕四颠倒处;四、如法修行难,谓不能持戒。又五人求道难:一、老,二、病,三、官,四、贼,五、饥渴。又五难:一、值佛,二、法,三、善师,四、善人,五、得人身。又有五:一、贫施,二、贵忍,三、有事对吏不欺,四、对端正女人不乱,五、制人命不死。又七:一、受经能问,二、闻经解意,三、与师智者对语,四、自解教人,五、自安安人,六、己定意令人定意,七、常不离法至得佛道。次有十八难,文多不录也。

古今相违

一、古人寿长,今短;二、古端正,今丑陋;三、古多得道,今不得;四、古多闻博达,今不能;五、古安稳,今多灾难也。

此为难事。

法华经四云:此经难持难得难闻,若手掷须弥,足动大千,立于有顶,手把虚空,足举大地,担艹入火,持八万法藏,令大千界人皆得四果,尽不为难。又云:佛世难值,如忧昙花,如一眼龟,值浮木孔。

○奇怪(十七)

奇怪三异

今卫经云:有女人生子七岁,设食引子与佛,令子出家,以水澡灌手,有三奇怪:一、九龙吐水,二、顶放光明,三、有化佛现。

可爱奇怪

杂事律云:美貌出名家,温柔不为恶。妇德皆圆满,斯人真可爱。奇怪也。

合弃奇怪

为家弃一人,为村弃一家,为国弃一村,为身舍大地。

可观奇怪

勇士战可观,可观咒除毒,亲客欢乐会,能讲义可观。

自害奇怪

力弱着甲,无伴多财,老畜少妻,此三自害。

轻薄奇怪

律云:邬波难释种,出家有八万人,此最轻薄,而性聪明,音声极妙也。

○不可避(十八)

七、不避之

法句经云:生老病死,罪福缘业,果报须受,如目连以鉢举释种,乃至宿天,皆不能免死。

圣亦不免。

俱舍云:有金锵随佛,迦留陀夷埋尸粪壤,鸯掘摩罗狱火焚身,所作业不亡,果报还自受。

被累难逃

弘明集云:妻奴孥孺,为累难逃,饥寒即生於盗贼,饱暖乃发於娇奢。又毗柰耶云:佛被调达与四有力人推大石压佛,金毗罗夜叉手擎余处,迸小石随佛,佛三界避之不得,乃至伤佛足指。又三惠经云:身命财不可保。

○安乐(十九)

安乐五种

瑜伽云:一、令顺道具无乏,二、殡异法,三、除遣所生恶作,四、伏诸烦恼,五、永灭随烦恼。又云:福德未具,不受安乐。

无贪安乐

持心梵天经云:何谓处世为安乐?答曰:不贪他财,不受他物,是安乐法矣。

四法安乐

涅盘一云:供养父母,占视人客,给施亲属,奉事君上、天神、沙门。

四种安乐

大婆沙云:如世尊说:兽归林薮,鸟处虚空,圣归涅盘,法归分别,如是四种,至所归处方乃安。

人天各三。

俱舍十一云:欲生三人,天乐生三,一人趣下,四天依受,如生现前欲境,二化乐自化,三他化乐。受他化欲境乐生三者,於三静虑中,九处生受三种乐,谓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

复有四乐。

婆沙云:诸佛出现,演说正法,僧众和合,同修勇进,皆名为乐。

佛名安乐。

涅盘云: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能自安乐,亦安乐他。

远离安乐

中阿含云:恶象马牛狗毒蛇,恶道沟坑屏厕江河深泉山林,恶知识朋友异道,恶闾里居止等,远离安乐也。

无畏安乐

大集经云:佛告波斯匿王:若有菩萨修四无畏,无量所居国土,离八怖畏:一、无内外军,二、恶鬼,三、恶星,四、恶病,五、恶兽,六、恶贼,七、旱涝,八、饥馑等。

○羞耻(二十)

羞耻

根本律云:吐罗难陀比丘尼,作生支系脚取乐,因失火走出,众见大笑而羞,白佛制戒。佛言:此尼因中,为净志妇多滥,夫将归,缚在驴上,至路半,夫有情欲取下为非,驴因惊走,夫往趁之,其妇身形未盖,又被缚手寻,有路人看而大羞。

忧陀被辱

律云:忧陀比丘弄他沙弥尼,观他孕妇身体,有居士妇入寺,引他至隐处,呼抱他,被居士以绳系头,牵至佛所,脱而走也。

无乃可耻。

维摩经云:净名曰:谁能取彼佛饭?文殊力故,皆各默然。曰:今此大众,无乃可耻?文殊曰:勿轻未学,敬学如佛。

畏有五种

善戒经云:一、不活,二、恶名,三、死,四、恶道,五、大众。

三爱三怨

十二因缘经云:一强健,二安隐,三长寿,可爱也。有三为怨:老为强健怨,病为安稳怨,死为长寿怨也。

十、无羞耻

恶声恶口无羞耻,背亲弃义无有悲,强贼窃盗食难供,常作邪言,是为十也。

威仪礼业部第八

○礼义(一)

礼有可行

寄归传云:夫礼敬之法,须合其义。若不顺教,即平地颠蹶。故佛言:有二种污触,不应礼他,自受其礼。若违教者,拜拜皆招恶作。一、饮食污触,食噉乃至吞嚼一片药,未漱口洗手,或污衣未净,早晨未嚼齿,本礼同前犯。又二、饮浆茶蜜汤苏乳糖之类,未洗漱洗手,不应礼他,及受他礼,所犯同前。又於大众聚集斋会之次,合掌即是致敬,亦不劳全礼,礼便违教。或隘或丙,不净地路途等,并不应礼,自有律文。但为日久相承,或地居寒国,欲求顺教,事且难为,莫不引同,多以自慰,讵肯留心,舍於小罪。

礼有三种

般若论云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礼等。

三拜之意。

智论云:灭三毒,敬三宝,求三身,为三界等。

五礼仪式

法苑云:一、脱履,如解剑履,上殿见尊者亦然。二、偏袒,律云:偏露右肩,肉袒肩露,乃是立敬之极。三、呈恭,当令一心合十指爪,叉手等是。四、三业礼,动身、口、意。五、七礼如後。

六种拜仪

六拜经云:佛入王城乞食,见长者向六方礼。佛问为何,曰:先人所教。佛曰:今後父母、夫妻、奴婢、朋友、师长、子孙,各有五种礼仪,在经不录多也。

七礼假实

法苑云:一、我慢心,为无恭敬;二、唱和求名,诈为恭敬;三、身心恭敬,三业俱敬;四、发智清净,达佛境界,慧心明利;五、遍入法界,观己身心,等从法本;六、正观修诚,自礼自身,不缘法境;七、实相平等,凡圣一如,自他俱泯。皆有礼字。

礼仪十种

西域记云: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首高揖,四、合掌平恭,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跪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十、接足赞咏等。

拜礼不应

育王传云:王见出家人,不论长幼,皆礼臣下。曰:何自屈辱?王曰:何也?曰:人首最贵。王令诸臣於市中各求物类之首,得已令卖,唯人首无肯买者。曰:何人死尚不欲见,谁肯买也?曰:我以此头礼出家者,何言贵也?我欲当来求智慧头耳。

常行礼拜

法华经云:常不轻菩萨礼拜四众,言不敢轻,汝不专读诵众经,但行礼拜等。

礼有所受

正理云诸天神不受持五戒礼比丘,可知也。

禽兽有礼

般若论云:时世人民无礼敬法,菩萨化为鵽鸟,与二友至毕鉢罗树下,曰:谁长?象曰:此树我曾上过,在我腹下。猴曰:我曾弄其梢。鵽曰:我粪中子生。象曰:我小猴,次鵽为大。乃负猴鵽上猴中。故颂云:鵽鸟猕猴象,犹存下中上,岂况於沙门,不行於礼让。佛说昔因,以戒比丘等。

南无和南。

十诵律云:佛告忧波离:南无或那谟曩母。皆轻重不同。此云我礼,或云归礼,或曰归命、归敬、归衣,以生善摄义多故。所以不翻和南者,善见论云:此云恭敬,或云度我。唯此而言恭敬、度我,通凡及圣,岂和南偏在尊师,亦通上圣念救生等也?

礼有九种

法苑云:太祝之官,礼有九焉:一稽计奚反首,即久稽留停头至地;二曰顿首拜,谓平敌如诸侯相拜,即以头向下虚摇拜也;三空首,君答君下一拜,即以头至手;四振动,谓敬重之战栗动变拜也;吉拜,谓稽颡斋禳不杖以下吉者,殷之凶拜,即先作於稽首,後作稽颡,即额触地;六凶拜,谓稽颡而後顿首,三年服者也;七奇拜,谓稽先屈一膝,即今邪拜;八褒拜,谓报拜,即再拜也,或持节之拜;九肃拜,谓但俯首以手揖之,今时揖让是也。

○行步(二)

行如牛王。

智度论云:佛行步平正,如牛王、象王、鹅王,不倾侧,不左右顾视,不返顾,如顾後时,合身而转,去地四指而现印文,不杀众生,遇者获益,足动大千。案地大动,或变为宝庄严土等。

行视六肘。

大般若论云:菩萨行时,前视六肘,不顾左右,威仪不乱,齐衣正心,善摄诸根,安步而行也。

行不得跳。

威仪经云:比丘行时,不得跳掷等,以生善故。有一居士请一比丘食,欲与好衣,见路上行有小过,与半。次见跳水,只欲食之。次又逢水比丘和衣渡水。长者问曰:何不揭衣?曰:汝念初半,次见跳水,无衣与食,今更跳揭,衣总无我,所以如此。长者曰:圣哉!知我心念。

摇身掉臂

律云:比丘行时,不得摇身、掉臂、覆头杖、贯衣鉢、左右顾视、跳踯等。

行亦各异。

义足经云:淫人申踵行,恚者敛指步,痴人足獧地,大人足印文。

六、非时行

一云:行若非时:一、不自护,二、不护财,三、不护妻,四、不实为人所疑,五、多生苦患,六、为人所谤。

五种应行

正法念经云:一、为病人求药,二、为尊者师长,三、为佛塔寺舍,四、为众僧,五、为王请国土相罚,故往化彼也。

步行五德

转法轮经云:一、能走,二、有力,三、除睡,四、饮食易消,五、易得定行等也。

马胜威仪

马胜比丘入城乞食,行步威仪可观,飞鸟为之盘旋,奔马为之驻足。

行十八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八云:随佛行者,有十八种乐事,在佛宝部中,见上。

行失威仪

般若论云:佛灭百年,乌波毱多度人无量,时人呼为无相好佛。毱多意为度人与佛多少齐等,欲问一尼。无学见佛住世,尼已知之,欲来以油鉢试之,安於门下。毱多至尼房门,覆他油鉢,白曰:我知尼无学,年百二十岁,见佛度人,与我多少?尼曰:佛在日,六羣比丘入我房行,不曾覆水一滴,今覆油一鉢,其行可知,何用问佛功德不及当日六羣比丘也?毱多惭而知化错矣。

○住立(三)。

住立依法。

五分律云:坐如师子,行如牛王,住立端直。不得在淫女前立,杀人、屠儿、狱囚深邃处立,樗蒲、沽酒处住立。

大小便时

毗柰耶云:六羣比尼立大小便,招俗讥嫌,少欲知足。大德闻,以缘白佛。佛集诸比丘制戒:不应立大小便,应当学,莫如驴畜也。

依四念住。

俱舍云:观身、受、心、法威仪而住。

侍立左右。

要集云:佛常有阿难、迦叶四众,天龙鬼神,侍立左右。又上生经云:弥勒有五百亿天女,手执白拂,侍立帐内。又法华经云: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也。

○坐起(四)

座位十种

法华经云:得转轮王、帝释、天王、梵王、师子座、坚固大悲大慈金刚等座、七宝牀座、舍身为座等。

坐卧整衣

善戒经云:若菩萨坐卧,衣不整肃等,见王、长者、大臣起变容等,得罪;见粗恶随喜,得罪。如彼不异也。

坐不动众

十诵律云:若在法座下,有和尚来,自起,不得动众;若绳牀,两人共坐,不得坐三人。

离六种过

善见律五云:不得远师座,语不闻故;不极近,触忤师故;不在上风,臭气薰师长故;不在高坐,无恭敬故;不当前坐,令师难瞻视故;不得在後共语,令师回顾,宜在左右也。

坐有多益。

十二头陀经云:长坐者,饮食易消,气息调和,大事求道,皆易辨故,睡魔不得其便。若是行立心动,难摄难久等。

结跏趺坐

大波沙论三十九云:佛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住此威仪,魔军退故,异外道故,顺修定故。问:是何义?答:示相周圆而安坐义。又声论者曰:以两足趺跏致两髀上,如龙盘结,端坐思惟,是故名为结跏趺坐。又胁尊者曰:重垒两足,左右交盘,正观境界。又大德曰:此是贤圣吉祥坐故,法救义也。又律云:比丘不得白衣舍覆头而坐,难辩相故。又律云:比丘当置坐具,护三衣故,不污檀越毡褥故。非为礼也,礼合展故。又金刚经云:食时着衣持鉢,人舍卫大城乞食。饭食讫,洗足已,敷座而坐。又净名不起於座,以右手断取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如持花鬘遍示大众。又坐有二种,法华疏一云:一降伏坐,以左押右;二吉祥坐,以右押左。又加趺即重足也。

○眠卧(五)

眠卧

释名曰:眠,目绝瞻视。卧者,化也,精气变化,不与觉时同也。又寝,息也,寐无梦也。从臣者,取其伏义,睡亦息也。

眠卧依律。

卢舍那成佛经云:大士护身,少时安寝,非贪睡故。先当令身右胁而卧,重垒其足,不得偃仰左卧。如野干等死尸之类,皆不许也。

有十所失。

华严经云:一、寂静,二、审虑三昧,四、禅定,五、梵行,六、善业,七、正信,八、正道,九、妙愿,十、一切事毕,舍诸功德。

卧为观想

童子问:经云:若欲卧时,先作观想,念三宝名,想诸佛像、菩萨、声闻、舍利塔等。若不尔者,犹如死尸也。

睡魔蜂螫

六度经云:有比丘多睡,魔挠佛知,化为大黑蜂,在眼前或身腋腹背螫之,惧乃不敢睡也,乃至得道也。

那律多睡。

万行首楞严经云:阿那律在佛会下多睡,佛呵之曰:咄咄乎为寐,蛳螺蚌蛤类,一卧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那律闻责,乃发愿不睡。七日之後,便失其眼,乃请只域医之。域曰:睡是眼之食,不睡饿杀眼,不可医也。那律乃依定修得天眼,观三千界如掌中庵摩罗果也。

毒如黑蚖。

略说戒经云: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当速除之,被惭愧服。

目连被娆

中阿含云:目连在室而睡,佛至,呵之曰:汝若睡时,当以手扪眼面上,手挽耳,出门观望,冷水洒头,作无常死怖等观,无令睡魔得其便也。

睡不能止。

法句经云:有一比丘多着睡眠,佛乃弹指令彼觉之,曰:汝曾宿生身为蛳螺蚌蛤食水虫来,所以多睡等也。

睡从三生

解脱论云:一、从心,二、从食,三、从时节,睡是身心;二、懈怠相,睡是身,懈怠是心也。

心有其虫,

正法念经云:虫在心内,虫睡即人睡。又心疲即热,多睡眠故。

枕经神怒

高僧传云:支谶賷涅盘经而来此土,恐人盗取,夜卧枕之。神人牵谶堕地,曰:如来解脱藏,何以枕之?遂惊惭,安经在於高处。果有盗者取之,不能举动,重若大石。明旦,见谶持行,不以为重,遂前拜谢。各说之经验也。

圣有不同

智论云:罗汉受段食,身亦小有睡眠,然无梦也。有学未离欲皆有,佛即无之,除视相有也。

睡有五相

四分律云:有比丘梦有所泄,佛言:有五种过失:梦见恶事,诸天不护心,不忆法,不系明相,所以有此梦失;若翻上,即无。

卧有诸过

要集云:比丘卧,当右胁重足,心系明相,不得仰卧如修罗,伏地如饿鬼,左胁卧如野干。

卧须照牀

一切有部。律颂言若卧须照牀,恐虫虵故已,有一比丘被蛇螫致死,佛制也。

睡过二十

觉悟发心经云:嬾堕,身体沈重,皮肤不净,皮肉粗涩,诸大秽浊,威德薄少,饮食不消,体生疮疱,多懈怠,增长痴网,智慧少弱,善欲疲倦,当趣黑暗,人不恭敬,亶质愚痴,多诸烦恼,心向诸使,於善法中而不生欲,一切白法能令减少,恒行惊怖,见精进者而毁辱之,至於大众被他轻贱,所以戒之。

太子无睡

本行经云:阿私陀仙人来相太子,王曰:方睡。仙人曰:太子大圣,久舍睡眠,但示相耳。看之,果不睡也。

不睡有五

律云:有五事不睡:一、女人思欲,二、男子亦然,三、贼人思盗他物,四、国主忧国事,五、精进比丘忧生死等。

复有八种:

根本杂事云:热病、疲病及咳嗽、贫病、思事极嗔、心常惊怖、被贼牵,如斯八事,令无睡眠也。

猛光无睡

杂事律二十一云:猛光王无睡,自思惟云:今有此病,日有增无瘳,可召国内医人。皆曰:不能。唯频婆娑罗王子只婆可疗此疾。遂请而医之,愈也。缘广在医部收。

鼾睡作声

律云:迦留陀夷鼾睡作声,恼众不安,强入众卧寝语,拍手动脚,故恼大众。寝,鱼祭反。

睡眠缠盖

俱舍论云:缠八无惭愧,嫉悭并悔眠,掉举与昏沈,或十加忿覆,五盖中昏眠。盖、睡、眠通三性,唯欲界有,上二界即无。又法华经云:除睡常摄心。又云:未尝睡眠,经行林中,思惟佛道。

○避嫌(六)

仙谤比丘

惠上菩萨经:有比丘在山穴居,时天大雨,有一女人寄宿,天晴而去。有五百仙人近穴而住,见谤比丘,即现神通,仙人忏悔。

众尊共坐

大集云:尔时阿难持鉢,见众尊菩萨共女人坐。阿难呵之曰:不可。菩萨身昇虚空曰:有如是神通而为过否?阿难忏谢也。

避嫌不坐。

多论云:夷母礼佛,佛不令坐,不广为说法,止诽谤故。若令坐者,外道当言:佛王宫时,与彩女共坐。今亦然也。又女等多致疑谤也。

讥嫌重故。

俱舍云:女年六岁,不近父几;儿年七岁,不近母牀,讥嫌重故。

遮戒之缘

律云:如比丘等戒支性罪,余戒为遮,防俗讥嫌,故因事制也。

可恶讥嫌

杂事云:猕猴不乐树,龟鼈鱼出水,盗贼非禅室,狂夫厌已妻。可讥嫌也。

无足可嫌。

杂事律云:火无艹足期,及淫他妇女,渴时掬中饮,饮他酒无足。又慈恩传云:三藏译经,我乞於嵩山少林寺。太宗曰:防讥嫌喧闹耳。又法华经云:不亲近国王、王子、长者、大臣、官长、外道、梵志、尼犍、相叉、相扑、诸不律仪、比丘尼、小女、处女、寡女、五种不男等。

为女犯戒

法苑云:昔有梵志,遇一女人乞食,是女人欲心生焉,曰:若不遂我,我当自杀。梵志曰:我四十亿岁来,不犯欲事,今为此女人,不忍见死也。

○忏谢(七)

忏在虔诚

法苑云:四重五逆,佛海死尸,小乘譬同斩首,律无开缘,忏不复本。若依大乘经,许其洗荡,如咒枯木,还生花果。虽许此忏,须立大心,顺教奉行,如死还活。大士大行,义不唐捐,身戒心慧,志常修习,既惭且愧,要必虔诚,永更不作。

观身注想

梁武忏云:夫人也,形同朝露,命速西光,生世贫乏,无德可称。智无神圣大人之明,识无圣人洞彻之照,无中和仁善之美,行无进退高下之节。谬立斯志,劳倦仁者,仰屈大众,惭惧交心。

灭恶殄障

礼忏仪云:夫礼忏者,必在消迷殄障,尅念允怀。苟不精诚,虚为施设,所陈仪范,固合投机,唯简唯繁,俱非尽善,但要恻心。故梵偈云:礼佛长善根,忏悔灭诸罪,增长菩提芽,共成无上道。

忏有二种。

忏仪云:一、述心依事,为佛像前;二、理忏观心身,断结缚也。

总有四仪。

一、更相易脱忏,凡夫下品;二、永断相续忏,是上品凡夫;三、焦业忏,是贤入;四、灭忏,除业圣人忏。故昙迁、灵裕二法师,各造普忏仪十卷,并依地持论,皆合佛意,要在恻心,永不作恶,长善根也。

四、重忏悔

最妙教住经云:有一比丘,名曰欣庆,犯四重禁,来至僧中,九十九夜,自责罪业,戒即重生,如移树得生,忻重无量,更不敢作,精进七年,成无学果,於是五百复戒。

四众求忏

佛名经云:四众犯戒,当净洗浴,着新净衣,不食荤辛,在於净处,修持室内,以好花幡,庄严道场,香泥涂地,悬四十九幡,庄严佛座,烧种种香,散花供养,与大悲愿,度苦众生。

谨敬虔诚

法苑云:夫礼忏者,一心合掌,似见真容,常加归命。比见道俗闻唱佛名,身虽逐礼,心乃外缘,中间阙错,都不省悔,身心情慢,曾无惊惧,不敬之罪,於是转加。或有道俗对众礼拜,如碓上下,劳多无益,不敬斯类也。

栴檀取环

杂宝藏经云:昔月氏国王名曰栴檀[利-禾+(厂@炎)]尼吒,与三智人以为亲友:一名马鸣,二摩吒罗,三善医名遮罗迦。王伏三方,东方未定,王乃得病。王知自杀人多,遂作福忏悔。或曰:不可。王令然镬,安指环在中令取。皆曰:不可。王曰:止火添水取之。曰:然。如我造恶,善可灭矣。

化生好色。

百缘经云:昔拘留孙佛时,有其长者好色,将佛塔中花与淫女。後感其恶疮,医曰:须栴檀涂之去。求得已,私自念言:此疮从心生,我曾盗佛塔花,今以此香,不如供养佛塔谢咎。其疮愈後,为化生王子得道。

入塔灭罪

金藏经云:过去空王佛入灭之後,有四比丘不能坚持禁戒,忧堕地狱。空中有声曰:佛虽入灭,形像在焉。但对忏悔,观其相好,与佛无异。四比丘依言入塔忏悔,其罪即灭等。

业根难破

法苑云:正信因果,不迷不谬,为善获福,为恶得罪,虽无作者,果报不失,虽念念灭,业不败亡。信为道源,智为能入,既信且智,众善根本。用此正信,翻破不信一阐提心,由备此心,方能起忏耳。

○供养(八)

十种供养

十善戒经云:一色身,二塔庙,三现前,四不现前,五自,六他,七利益,八最胜,九清净,十受持善业,皆有供养字。

伎乐供养

法华经七云:宿王华菩萨,因中为妙音菩萨,以十万种伎乐,八万四千七宝鉢,供养云雷音宿王华智佛。

花灯供养

花聚经云:若人以一花、一灯、一食供养佛者,不堕於恶趣。

三十五事。

文殊问经云:所为燃灯烧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房舍园林、象马奴婢、国城妻子、钟鼓钹声、蠡贝花幡、伎乐幢盖、歌颂赞、欢喜叹呗、花鬘涂香等,如是供养。

半阶之供

造像经云:佛从忉利天下宝阶时,才至其半,四天王等供养於佛。劫初以来,未曾有如是供养具等。

充足大众。

智论云:文殊菩萨以一鉢欢喜丸,供养八万四千僧,悉皆充足有余。

供养各异

十地论云:一、利益,为衣服、饮食;二、敬仰,香花、幡盖;三、修行,精进、读诵、持戒、修行。又云:一、给侍,二、迎送,三、发行等。又文殊以一食供养十方佛及僧,悉皆充足,如涌泉等。

供佛树耳

长阿含曰:周那长者,供佛及僧,为佛别煑栴檀树耳,佛曰:僧众有否,知而故问,曰:无,佛曰:吾不应别众,将去在羹中,普行大众,有老比丘,别生庆耳。

利养疮疣

正法念经云:利养疮疣,割皮破骨,坏肉断筋伤髓,如火如毒。

供养优劣

根本杂事二十一云:王供养演那尊者五百人,日日妙供。问尊者曰:更有谁供养及於此者?尊者曰:王治百城,事无不备。有妙发女鬻发筵僧,供养目连尊者。王曰:何以?曰:此女无父,有母家贫。目连与其父先来交友,母曰:我贫无钱,不能供养。女遂断发卖之。此供为难希有。王曰:此事诚难。贤女令娶为安乐夫人。

纯陁设供

释迦谱云:纯陁陶器师常思供佛,其那贫忙,知佛又将入涅盘,乃辨八斛粳粮成熟饮食。佛曰:我今末後受此人供,度令得道,化缘毕也。无复更受。

供佛他方。

无量寿经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衣裓盛花。

天冠宫殿

上生经云:有五百亿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罗蜜,各各脱身栴檀摩尼宝冠,为供养大心众生故,化身五百万亿宝宫,一一宝宫有七重园等。

供设无遮

正理论云:唐高祖武德元年,於朱雀门外南面通衢之上,尊像罗列,普建道场七日,散设无遮大会等。勑旨优问,务令周备。缤纷羽客,执板来仪;精进沙门,杖锡而至。步虚才引,殆遏行云;清梵徐廻,堪留度马。芬芳妙供,形五静而擎来;照灼名花,丽三山而捧至。於是车马偪侧,士女骈填,欲凑岘山,如争褉饮。假令日光通梦,惟传白马之徵;菩萨应生,徒闻赤乌之岁。比之今日,良可愧哉!

供养六方

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戒,供养六方父母四事,周备父母五事,报子爱念不欺,舍财娶妻,教艺南方师长四事,师亦报之五事。西方妻子,北方善知识,上方沙门、婆罗门,下方奴婢,如能饶益供养,各能报之如经也。

树耳偿供

宝林传云:迦毗罗国有长者,好事园林,家余千口,而二子长成。园有一树,荫茂多众生,一树耳大如车轮。长者与二子充食,余人不得,其味极美。後问提婆罗汉,答曰:汝年二十时,家中供养一比丘及二子,余眷属不喜。此虽佛弟子,而无道德外相,有节操心,不通大理。在汝家三十年,从此灭度,而作此树耳,为有节行。

生鬼得祠

优婆塞戒经云:若祭祠先亡,生天胜故,不得地狱苦故,人趣异故;唯生鬼趣,以悭惜故,常悔本过,思念得食故;余不得者,随处鬼神得之,亦得其福,令彼喜故。

三时可祭

要集云:若欲祠者,当用花香、乳酪、酥、果实。亡过追福,则有三时:春正月,夏五月,秋九月。

出家人祭

法苑云:若出家人教在家人,岁节之日,弃饮食祭祠,随俗,非真实也。

勇健供养

杂事律二十五云:有诸外道谤佛弟子多贪,非少欲人。时勇健长者曰:此非理之论,当有目验。遂请佛僧及诸外道同日供养,及长者大臣等。众既集已,长者令行金器银宝等器,施与而食。佛勑弟子不许受用。外道众等争竞而夺金宝器等,长者嗔怒方止。食毕,佛为说法,示教利喜。长者令守门人外道将器物出者,悉令遮夺。若言施我,云施汝食,食讫还主,不得即打。方验佛弟子少欲,外道多贪。

○斋会(九)

斋有三种

斋经云:有丞相母与子妇等,请佛早斋。佛曰:斋有三种:一、牧牛斋,如饲牛儿,常思水艹;二、外道斋,自饿欲生天上;三、八戒斋,求佛无为八支道。

三不为一

五百问事经云:若三会斋,作一会设,得否?答曰:不得,远本心也。

斋有五福

异相三十五云:有人卖酪,主人留斋听法,归家不食。妇怪,刚令食之,其人当得中福生天,上等果报亦中。又斋经云:一日持斋无犯,感六十万自然余粮,又得五福:少病、身安、少欲、无睡、生天。

三、长斋月

提谓经云:长者白佛:何以正月、九月、五月为斋月?佛言:长者,正月少阳用事,万神代位,阴阳交易,万物萌生,道气养之,行道以助和气,长养万物。五月者,太阳用事,万物代位,艹木萌实生,毕斋以助道成,气长万物。九月者,少阴用事,乾元改位,万物毕终,衰落无牢,众生蛰藏,神气归本,因道自宁,故持九月。又白佛言:何故月有六日宜斋?佛曰:八日遣使者下,十四日太子下,十五日四王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下,皆在世间录其善恶,录藉六卷,五处录藉定罪福,是以立六日须斋,助善止恶。

其福难量。

斋经云:十六大国,满中珍宝,不可称数。布施其福,不如自一日受佛斋法。比其福,十六国珍宝,一粒豆价不等也。

斋食无触

护净经云:若欲斋僧,未斋之时,其物余者,不得与余有情食。菜叶米甘,不弃於地。斋余食,不得与不斋者食。食者,破斋一粒为一铁丸等。

斋语主人

护净经云:若僧遇斋,须告主人;若不尔者,计食直多少,犯重。

斋会之五

要集云:一应慈心,二应自卑,三应知座位次第,四不杂说,五见不可事。默忍凶,斋无喜,吉无悲。

斋有余福

譬喻经云:有长者设斋,见卖牛湩人,亦令斋听法,得七返生天。又波斯匿王末利夫人斋,素服不装严。王见威德巍巍,赐珠璎等,曰:而持斋,得见福也。

菩萨十斋

菩萨受斋经,立三归竟:一不得着脂粉香花,二歌舞娟妓,三高广大床坐卧,四过中不食,五不持刀杖金银珍宝等,六不乘车象马等,七不行箠打,八愿一切安救一切苦,九不饭食画器宝器中,十不近女人同坐共语笑等。女人受斋亦然。

龙女持斋

僧只律云:有龙女持斋,化身为蛇,被恶人获之,欲杀食肉。龙女持斋,忍死不报。有商人见,愍而怪之,以牛易蛇。恶人不肯从,一至八头,牛方肯易也。商人得而放归海,将八瓶金来报。商人曰:可七世富矣。此金极贵,用亦瓶内重生等。

开斋之时

律云:明相出时开斋。明相者,日照阎浮树时,身黑叶青,过则白,开斋,余即破也。又云:星没。又云:少年比丘见手中麤文。

设斋咒愿

十诵律云:有比丘受他请食,食毕,默然而去。施主嗔之:我不知饮食好恶。比丘白佛,佛言:今後食时,应为施主呗赞咒愿。上座不能,即次座;次不能,众中能者作,随其吉凶意。若此方行水、看经、礼佛,因道安尊者止王贼论。

斋得现报

金藏经云:佛在世时,有夫妻二人极贫。问人曰:世有何法,现得富乐?曰:有佛及大圣弟子,斋之可得。夫妇二人,乃客作求钱,得以设食,请佛及弟子等。佛为食毕,与说法授戒。妻名安稳,萍沙王国内,路有险处,人不敢行。野有鬼神,王召有人夜能送食者,赏贫人。妻受戒,心安无怖,为王送食。夜遇其鬼,得金三釜。王又重之,与赏富也。

斋何节食

弘明集:问云:黄帝以五肴为上。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沙门节食,何也?曰: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乃至色味猎皆不益人。柳下惠不以三公易行,段干木不以身富,许由、夷、齐自得其志,沙门进其道。若不节食俭衣,无由昇进。

郭铨免讁。

法苑云:宋顺阳郭铨,字仲衡,为晋朝益州刺史。亡三十年,有女婿刘颖之,铨现身为之曰:吾有讁事,设三十僧斋免也。不之信,女复见,女为设之,斋毕,复现免矣。感恩相谢。又幽明录:有陈相子,吴兴乌程人,祈福设斋日,闻空中殊音妙香,芬芳清越,斋竟而绝,志感也。

提婆现报

本行经云:提婆梵志曰:我今贫者,过去不作,今又贫无来报,如何?思已悲感。妻曰:可与卿客作求财,得以供佛,作後世因。夫曰:可也。遂於兵将居士家雇身,先请金钱五百,供佛僧後,即来偿力与之。得已供佛僧毕,妻借他隣衣,未及还他,并当次被贼偷将。夫知无计,入林上树,方欲自扑而死。贼将衣树下埋之毕,便转记之而去。夫下树得之大喜,将归其妻家中,忽见金藏大开,遂将金却还其兵将。因是大富,现得其报供佛也。

无忧大会

杂阿含经:王供圣众,太子欲倍於王,王遂总舍自身宫人彩女夫人太子臣等,以四十万珍宝赎之还王等,太子不及而止。

设食显名

贤愚经云:有辅相生子有异,王欲杀之,遂私送舅。舅为外国国师慈氏,就学一日,胜余一年,名就显扬。大设施会,各施金银伍佰,有劳度。又後至不得,咒之曰:头裂七分,见佛免也。

龙花三会

下生经云: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众满中三会,度人说法,计度三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释迦遗法弟子。

大会之法

般若论云:印土二月一日为龙设会,至今不绝。於池侧安四论座:一国王,二太子,三大臣,四论士。时舍利弗年八岁,王令昇座,论义无对。

大为设会。

慈恩传云:戒日王五年设一无遮大会,从三宝、婆罗门、外道、乞人等大施,一切并尽。除军马、象、戎器、衣冠已,设五会。设在曲女城边,有大施场,近河,集五印土。三藏去时见王,设第六会,当述大乘义。十八国王及戒日王僧四千余,外道二千余,齐之举袂成帏,三吴之挥汗为雨,未足其盛也。又维摩经云:长者子设大施会,期满七日,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乃至乞人。净名曰:何用财施?当为法施。会无前後,一切等施。

道门祭法

自然经云:受籙上金五两,素丝五两,米五升,薪一束。又云:金人、金环、金龙、金鱼、银等诸物亦然。

隐居祭仪

茅山道士陶隐居撰醮仪十卷,从天地、山川、星辰、岳渎、安宅、谢竈、坟墓,用酒肉杂果。

三、张祭时

正理论云:张天师云:春秋祭竈社,冬夏先亡及符籙等。又自然经云:上元总真,中元总仙,下元总神,以时祭之。

○温浴(十)

温室形殊

十诵律云:形如圆舍,上令烟出,下水出,中安其隔,三槽重布,上热水,中温水,下冷,置火豆末等或巾。

七物备足

温室浴经云:七物去七病。七物者,一火,二净水,三澡豆,四酥膏,五灰,六杨枝,七浴衣。除七病者,四大安乐,除风温痹寒水,除热除垢,身轻目明净滑,当来感身色光明,生处如意,天上人间,众所喜见。

入浴之法

要集云:如入浴集众,入披浴衣腰裙,或令人揩身,先一手臂,次第而举,不得用水多,得所即止。若在河池浴,不得露身。

当依十事。

沙弥威仪经云:一、入时低头,二、避上座,三、上座请不得互语,四、不得以水互相浇,五、不以灭火,六、不相戏,七、不破器,八、不多用水,九、不污澡豆,十、不浣衣。

奉师入浴

四分律云:若和尚入浴,弟子先入,看浴内水冷热。如老病,扶入,供备按摩。又五百问事经云:亦许在河池浴,在界内得,余不开。

洗浴。盥沐。

诸经音义云:洗,先典反。说文:濯足曰洗。人云西礼反,非也。若洒,说文:涤也,尽也,肃敬貌。今统详水洒身在首曰沐,在身为浴,在手为盥,音管。在足为洗,在面为澡也。

当有五利

增一经云:一者除风,二病者得差,三除去其尘垢,四身体轻便,五肥白肌肉等。

澡浴不言。

苏悉地经:浴澡之时,不应论谈未了已来,常须心念无常、苦、空,观身不净等。

佛浴法则

要集云:如浴佛者,用种种香,都梁香、藋香、艾纳香渍之,少香用绀黛、秦皮、郁金洗,以用白练绵拭之,自占而入灌,名曰清净,其福第一。或用金银铜石佛。

浴除疮疾。

福田经云:阿难曰:我因中为人患疮。有善友曰:造浴室与香水,以水洗即愈。

浴时悟道

万行首楞经云:跋陀婆悟道,因入浴,随於众僧忽悟水,洗涤诸垢灭,思烦恼灭,智慧水除,因是成道。

浴池清净

处胎经云:清净浴地,周帀栏楯,七宝所成,饮此水者,皆成道果。

化作河浴。

涅盘经云:佛欲化毗沙门长者,与阿难诣恒河浴,告其阿难:吾後三日当入涅盘。长者闻之,惨然受化。或曰化河。

浴得七福

浴佛经云:一、无病,二、清净,三、身香,四、肥滑,五、人与拂拭住止,六、口中常香,七、衣自然净。

浴像之法

浴佛经云:用一切香煎汤,浴佛毕,更以净水,然後置少水在自上。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能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法水之喻

摩邓女经云:戒池清凉净无垢,能浴众生烦恼热,若有智者入此浴,无明暗障永灭尽。

八解浴池。

净名经云:八解之浴池,布以七净花,浴此无垢人。

腊八浴佛

要集云:六师外道索与佛鬬胜,佛当於腊月八日六师鬬胜。六师不如,投河而死。佛不救者,宿业熟故,又一会人机宜故。佛曰:当以法水浴心垢故,未来以法水溺彼烦恼贼故,等度有情故。

悞持他衣。

四分律云:迦留陀夷与六羣比丘诣河浴,错着六羣比丘衣被,来白佛作盗羯磨。佛曰:不成,非盗心取也,误耳。

浴佛争价

三惠经云:有国王与人共争浴佛高价,王举价不止。前人曰:我以自身所有财物妻子为奴婢以浴佛。王心方止,不如他也。

成道粥浴

法王记云:周穆王二年癸未,年三十,将成道,腊月八日浴,食乳粥等。

○福业(十一)

长者四福

音悦经云:长者临年,四福俱至:一、生儿端正;二、生五百白马驹;三、五百船珍宝齐至;四、王授金印,佛谓赞叹说偈等。

福不。失物:

譬喻经云:有人母未曾失物,子试之,以母指环掷於河内。後母自买鱼,开腹得之。子曰:希有。问佛,曰:以前生曾护持人物也。

造福多少?

往生经云:为亡过作福,七分得一,余现作者得。又法华经云:若人有福,曾供养佛来。又俱舍云:善故名福,作故名业等。

持经福胜

金刚经云:若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是人所福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云:不如持经。故傅大士颂云云。

七福田业

福田经云:一造佛塔僧房,二园林浴池,三施医药,四牢船筏桥梁济度,五济羸弱,六近道作井,七作圊圂,皆梵天福也。

八事无量

俱舍云:父母佛弟子,远来病人看病人。又父母病,法师最後身,其设非证圣者,获果亦无量。又云:□解脱菩萨等。

梵福有四。

增一经云:有四梵福:一、起塔於未曾有处,二、修补故寺,三、和合僧众,四、请转法轮。又云:所作事物幡盖等,断坏福尽也。

福事无谏

律云:比丘不得谏白衣祭先亡,断他敬养福,报父母恩故。

福善最大。

俱舍云:世善大者,莫越有顶,业感八万大劫。恶业最大,莫越破僧,定招无间,坏他善故。又百福修相好颂云:瞻部男对佛,佛百思所成,余百劫方修,各百福严饰等。

三事福胜

无言童子经三云:有事福胜:一将护正法,二曰身知道心,三曰未发意劝发道心。是为三功德之福,不可限量。

○破斋(十二)

破斋之缘

要集云:身之不坚,如似坏瓶,难持易破。命如霜露,不惧劫殃。饱食长眠,何异肫犬。破斋夜食,鬼道无殊。

破斋之报

舍利弗问:经云:施主造寺设供,有似出家人,非时就食,僧索食与者,不计多少,皆犯重罪,入烧肠地狱,及饿鬼食粪等。

牛食其稻。

乾陁卫王经云:有牛食稻,被折一角,见王。王会,兽语王曰:与杀。彼牛曰:无益,我请王戒之。王问:何请?问佛。王与牛俱往问佛,佛言:王与牛曾作比丘来,王持斋所,感牛破斋之报,所以为牛偿力。

提酪树神

法句喻经云:须达供佛僧,市买其酪,一人提去与行,见佛乃受食而斋。归,妇见不食,怪之,须令食。至夜破之,乃感为树神,手中出饮食施商人等,不得生天也。

龙求斋法

百缘经云:王园有龙池,忽出一果,园监得之。王知,令日日送来。监就池泣之,龙现,令为王曰:以昔与王俱作比丘,我破斋,感为龙也。与我求斋法,免此报也。王为求之。

乘骑破斋

遗教经云:比丘乘车马一日,除五百日斋福,一年十八万日,以知禁律,入他见生谤,除老病暂骑,不犯。

破斋之颂

法苑曰:贪心未尝满,福善未曾忧。专求美饮食,饱吃无耻羞。昏尘未全拭,心垢岂能除。破斋常夜食,辜负施难消。

语论枢机部第九

○语言(一)

语有八种

瑜伽云:一、可喜乐,二、善开发,三、善释难,四、分折,五、顺入,六、引余证,七、胜辩才,八、随宗超答,穷理尽疑。

寻伺为因

俱舍论云:寻、伺二法与语言为因,有此二法之地,即有语言,无处言借;初禅向上,地法全无,如言即借。

语有五过

瑜伽云:一、所得忘念,二、语前後相违,三、道理相违,四、天呵责,五、佛呵责,语言带过如是。

语善唯佛。

般若论云:语言无过,唯佛外道时有,如食木虫成字。

语依曲据。

十七地云:与在家出家之众应量语,合理应时,正直寂静,无非法语。

语不应时

杂宝藏经云:舍利弗与摩诃罗同斋,是主人喜事俱集。舍利弗食毕,咒愿常得如此。主人喜,与[叠*毛]为施,老比丘亦获其利。当求其语句日方度。次遇斋主凶事并集,老比丘食毕,颂咒愿常得如此。主人大怒,乃至被打。

当离诸过

童子问:经云:不赞己身,不毁他人,远离诸过,如避火坑,及似猛兽,常乐寂静,名为正语也?

语不差异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语不可妄

法念经云:甘露及毒药,皆在人口中。甘露为实语,妄语即为毒。

语各有时。

弘明集云:伯玉曰:国有道直,无道养。甯武子曰:有道则智,无道则愚。子曰:可与言即与言。贤圣愚有时,语言谈论有意也。

戒言慎行。

辩正:一云:鲁侯之戒,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害,多事多患。

说法流美

显宗论一云:善语,显□文句语,尽所知义语,如实知语,易解方便语,修行出离苦语等。

国用师宝

弘明云:能言不能行,国之师;能行不能言,国之用;能行能言,国之宝;不能言不能行,国之贼。

语作金声

华严经云:善财童子语作金声,相者曰:合有金一亿,如音可应,金实有也。学总四明,艺穷八术。

道身之文

弘明引左传云:言身之文。庄子云:言不广不足以明道。余欲无言,其可得乎?

语人善恶

正斋经云:说人不善,不善心生;说人善心,善心生。故说人百善,不说人一恶,恐起忿意也。然始虽微,渐相资积,是即一善生巨亿善,一恶生巨亿恶。

语有增触

般若论云:人语,因忧陀夷风上触七处方语,为顶、齗、齿、唇、舌、咽、喉等。俱舍云:有增语触,能增语故。

爱憎不同

华严经三十云:毒害苦他等,麤横鄙恶语,人常不喜闻,风雅典则言,令人多爱乐。

失言出众

骂意经云:一、入众非法说法;二、所语不制;三、所为不是;四、所问不如法,不复与语,牵出家外。

语不含食

十诵律云:六羣比丘在白衣家,与众同食,含饭与羹而语,流羹出口,令比坐吐。白佛,佛制不得含饭语。

千金买语

育王经云:有国丰乐,无所乏少,王遣一人,买国无者。臣奉命赉金,遍到诸国,凡是货者,我国悉有,当如之何?忽逢一人,称卖智慧,遂与千金,而得一偈奉王。王常念之,後果得力耳。

闻慧殊胜

处胎经云:菩萨闻一言得百,闻百得千,闻千得万,如弥勒得百万也。

善巧四种

集论云:一、成就有情,二、圆满佛法,三、速证通慧,四、道无断绝。如是语言等,名为善巧方便。

慰问病安

瑜伽云:如问疾者,所受病宁可忍否?气无拥否?支任不苦,受不增有间乎?如问安者,少病少恼,无诸灾横,起居轻利,饮食消乎?

谗言如风

续高僧传曰:有人谤法融禅师,人传到山,融曰:向之所言,总是风气,出口即灭,不可追寻,何用负此虚言,远传山薮,无住为本,愿不干心,其故安忍,刀剑无摇。

教事须渐

根本律云:夫事教须渐,言无速。

二国谈论

慈恩传云:五印上内善言谈处,西南摩腊婆,东北摩竭陀,二国称为好尚书画,慕贤善,有风韵,有言谈之美。

语有四过

俱舍云:一、麤恶,二、杂秽,三、离闻,四、虚诳,皆口业也。

语合理义

正理云:夫言者非尚於华辞,贵在中理;歌者非尚乎清响,贵在其合节。

语有三四

大集经二云:一知义,二知字,三知说。又一正语,二了语,三无碍语,四不谬语。又多语如说,所言诚实,发言乐闻,矜愍众生,善知时节。又庄严无二,无滞无二,生知了义。又知俗语,鬼、神、天、龙、乾闼婆、阿修罗、金翅畜生。又无畏缩,难会解脱。如法广说,次第无常无尽等六十四语。又云:净土众生语,如三百钟声。

○论义(二)

论义五德

瑜伽云:一、善自他宗,二、语具圆满,三、无畏,四、敌对敦肃,五、应供无滞。

论十七地

瑜伽论有十七地,弥勒夜降阎浮,为无着说:一、五识相地,二、意,三、有寻伺,四、无寻唯伺,五、无寻无同,六、三摩呬多,七、非三摩呬多,八、有心,九、无心,十、闻所成,十一、思所成,十二、修所成,十三、声闻,十四、独觉,十五、菩萨,十六、有余,十七、无余。地者,如章品之类等。

论有七种

杂集论云:一、体六种言等;二、处所王家有解人;三、依成立差别;四、庄严,为依正理而发论端;五、负谦言为屈;六、出离观得失;七、所作善,自他宗好,心利益他等。

论有六种

论衡云:一、言,论世间语;二、尚,知所尚故;三、诤,互相诤;四、毁,愤怒麤言;五、顺,随义之清净决择;六、教,为教导有情生慧解故。如是善论等。

论以制矣。

杂集论云:德慧菩萨与大论师共论邪正,其外道至家而死,令其妻来。慧曰:制汝制矣。不言而去。王曰:何也?言辞别矣。

佛为床足

西域记云:大慢婆罗门,将梵天及佛像割为床,四足。有大罗汉名贤爱,与之论义,乃至吐血而死,生身陷入地狱。

流汗淹地。

智论云:有外道言:无人闻我难者不?汗流淹地,来难於佛。佛为诘之,外道汗流。佛言:汝视我有汗否?惭而退去。

问同答异

长阿含十七云:阿闍世王见月满夜,与羣臣诣佛,问於现报。佛为王说法,王言:我曾问诸外道,皆言无也。如问瓜答李。

问:有五种。

瑜伽云:一、不解故,二、疑惑,三、试验,四、轻触,五、利益多人,三、善问,二、恶问。

诸论不一

西域记云:四毗陀论,即四明论间陀陀、字字、声声,及可笑咒咒、术术、受记记、世世、相相、祭祠、愿愿。

天子问佛:

杂阿含经云:有一天子问佛:地重空,高风疾艹,众有胜者否?佛言:有。戒德重地,我慢高空,念疾风,思想多於众艹。

问答有四

智论云:一、定答,二、分别,三、反语,四、舍置。

五明。四明。

西域记云: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七岁之後,渐受五明:一、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核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四明即婆罗门所学:一、寿,养生缮性;二、祠享祭祠;三、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伎术、禁咒、医方。师必博究精微,贯穷玄奥,示之大义,导以微言。

马鸣悬刀

马鸣传云:佛去世後三百年,或云六百。东天竺人婆罗门种文谈见,称天竺俗法论师,皆执胜相,悬刀在杖,称天下智士。有一文见屈,刎首谢之,无能抗者。韵陀山中有一罗汉,名富楼那,被屈伏之,马鸣遂依之出家。後於印土制述第一。

外道自堕

婆沙论一十五云:有一外道,名扇袟略,聪明广学,是大论师。为论义故,来入迦湿弥罗。时有罗汉,名伐素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学穷内外。时外道立论,一切论皆有报答。觉慧若尽,其论乃穷。罗汉不答。外道与欢喜,为得其胜。罗汉曰:汝言不答,论已堕矣。

金箧问义

杂事律云:第四天宫壁上有书一偈,多闻天王因往见之,不会记来,书自宫壁上,彼有夜叉见而诵得,告翳罗龙王,龙王不会,化作婆罗门,持颂与金一箧,解者即与,乃至见佛为说等。

○嘲戏(三)

担毛之士

根本律云:六众与客同路,客车轴折,总施羊毛,众共与担之。行人见者,嘲戏调弄为担毛之士,六众亦复弄调。他曰:我口岂空噉物耶?佛知,制戒不许。

戏弄婬女

律云:忧陁夷见一淫女,贫下无人采顾,而欲恼弄。令人唤来曰:我欲作事。女曰:可尔。令卧,或仰,或侧,或伏,即以脚踢,唾而弄之。女怒,毁之。佛知,制戒不许。

难陀被戏

本行难陀慕天女,方肯出家剃头,为同梵行者曰:汝是佛客作人。

宝海谈对

高僧宝海,能演法也。王纪作镇,每来终日,兼宿寺中。早起用水次,纪曰:日晖粉壁,状似城中;风动刹铃,方知寺里。海曰:遥看盖动,喜遇陈思;忽听马鸣,庆逢龙树。又梁命讲,帝自临筵,见海手执鍮石香炉。帝曰:法师断贪,非鍮不执。海应声曰:陛下位居四海,帽簪非瑇不戴。帝大悦。

智方辩捷

高僧智方讲法华经,海曾击难曰:三隅未升,何谓?智方寻声曰:既夸污池,何称宝?海大笑而散。

○辩才(四)

富楼四论

万行首楞严经云:富楼那白佛言:我从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

四、辩不同

俱舍云: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词无碍,四辩无碍。

辩果之年

立世论云:有仙人养二小儿,七岁,与生熟二果,生者弃,熟者食。仙曰:我子堪教。遂将至麦田,令立其国为王。

胎中聪悟

要集云:有牧牛小儿,闻念般若,欢喜爱乐,後命终生长者家,令母便能诵法,如舍利弗、罗什尊者等。

辩才无量

要集云:佛有五十种辩才,广如经说。又云:海大山高,舟轻坐眇,操刀易割,制锦难成。

多士陈辞

不拜王论云:高宗情敦名教,令拜君亲;虑爽通途,许开朝论。有謇谔之士,人百献词;社禝之臣,争陈显论。

敏度辩对

高僧支敏度,为琅琊王茂弘戏之:目深鼻高,何为也?对曰:鼻是面之山,目是面之泉。山不高不灵,泉不深不清。

支遁雅谈

高僧支遁,字道林。寥朗三蔽,融治六疵,空洞五阴,虚豁四大,放鹤畜马,有辩雅谈。

四辩七辩

四分律云:舍利弗具足四如前法、义、辞、了了辩,能伏外道。七辩者:一、乐说,二、无滞,三、坚固,四、了了,五、不怯弱,六、相应,七、任纵。又大集经二十四辩:一、不违师长教,得捷疾;不谄曲,疾速;离烦恼,无碍;无我行,无滞;离两舌,了说;入因缘法,甚深;种种众音,具足;严饰塔庙,善庄严;不舍菩提心,无减;护戒,无畏;施幢幡、花盖、宝铃、妙偈,恭敬尊长,快说;修习无量善根,说譬喻;不轻恶趣,无坏;胜施无量宝藏,分别句义;无尽言,无粗犷,得圆足;讲说法时无竟,得无违;以德淳净,顺法律行;法说不虚,得不唐捐;不怯於法,不恃己德,得断众疑;不威逼他利,应常省己过,不谩彼缺;分别文字,不错谬;等润众生,不望报悦,可众心;受持大乘,不求小乘;问答方便,不着我见;入平等性,降伏外道。又善者不辩,以道修身,言不文。又孟子曰:外人谓夫子好辩,曰: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如夏禹、周公、孔子,不得已而行。予岂好辩哉?又众贤後进,诡辩若流。

○笑哂(五)

佛笑出光。

智论云:佛笑,五色光从口出,表说妙法,佛不妄笑。常人笑者,见伎乐、嗔恚、骄慢、轻物事办,不应作诈伪、希有等笑也。

笑如天鼓。

不空云神咒,大笑如天鼓,其声美妙远震如此。

笑不可极

律云:不笑入白衣舍也。若有笑事,不得大露齿齗,高声挥手,当须强啮齿,作无常观等,或以衣覆面。又十诵云:小儿多笑,比丘以手击攊,儿遂笑死。佛制不许也。

笑不可久。

本行经四十八云:舍利目连未出家时,其至戏场,见众人笑。舍利为目连曰:百年之後,此诸人颔,还能合否?

小笑伸情。

辩正云:通人欣尔而沈吟久之,曰:千金易倾,一言难吐。听哂,皆小笑也。又甄鸾有笑道论。又老子曰:下士闻道,抚掌大笑,曰:不笑不成道。又晋陆云有笑疾。

围绕赞叹

周回曰围,坐遍曰绕,谈美曰赞,触事比喻曰叹。供养恭敬,尊重供也。敬,崇仰也。尊,敬甚也。重,尊深也。

○离间(六)

辞亲离别

须大拏经云:太子施,父名象,被贬入檀特山,辞母曰:愿捐重恩,保宁王体。国事鞅掌,数以慈谏,无以自由,枉彼天民,忍不可忍?

责子令出

释迦谱云:郁摩王为四子曰:汝今得罪於吾,不忍汝死,咸速出国,克己图生,勿复闚[门@俞],同贻後悔。

三种离间

根本杂事云:知友不亲近,或复大亲密,非时从乞求,三种须离间。

远物不视

要集云:有恶意大臣被贬他国,乃造宝箧。安毒与隣国怨王,令人使远送於王。善意大臣曰:王勿自视,先令人开。不从,毒触而死。

不谈彼短。

又萨婆多论云:宁破塔寺,坏佛像,不离间他人,说粗恶罪。若说,则破法身,不问前人有罪无罪,皆不得说。

坏他离间

俱舍云:离间语坏他朋友,异相发言,若实不实也。

○呵责(七)

六种呵责

庄严论云:一、自由忧悔,二、他由失利养,三、天由失拥护,四、大师舍故,五、梵行人治故,六、十方人恶名出故。

六、不可逆

十诵律云:师、闍梨、众僧、王大臣、王法令,皆不可逆,得罪可责。又孔雀王经云:应合被骂,呵责得脱;应合呵责,战悚得脱。由持经力故。

谏说方便

孛仙人经云:王问仙人:谁工无过?曰:某王等皆有其过,至於君亦有其过,爱急性杀人。君曰:无人敢视我面,今言我过,令杀之也。仙人曰:我亦有过,不合面责人非。

佛呵,夭受。

律云夭受造三逆罪,佛曰痴人、愚人、叱呵调达等也。

亦成麤杂。

俱舍云:呵骂风雨非情等。

呵责羯磨。

四分律云:有二比丘互兴鬬诤,共立朋党,语如刀剑,僧乃与作呵责解诤羯磨,不解即摈。

四、喻呵责。

涅盘经云:一、如埿未有瓶;二、如瓶已破;三、各异,如牛无马,如马无牛;四、本无,如兔角龟毛。

○欺诳(八)

诳为惑他

忧婆夷经云:诳伪活命,以斗秤威势,欺诳於人。又俱舍云:诳为惑他於人,变形色、爱忧、苦恼、精进等。

欺诳五神

善戒经云:一、美音,二、实语,三、质直,四、直答,五、和合语,皆神名也不实。

诈不得信

杂宝藏经云:有老婆罗门而娶少妻,而复有私。前家儿小,落火不救,曰:我誓不近第二男子。我贞洁,令夫信故。後老婆罗门见与人共为非法,持宝舍妻而去,不抱他男子,以草还主人。鹳鹊诈衔艹,外道恐伤虫。

谬有八种

善戒经云:一、性,二、分别,三、聚,四、我,五、我所,六、爱,七、不爱,八、非爱非不爱,皆是虚谬不实。

诈人假鍮

出曜经云:怀伪之人,如假鍮言金,谈论颜色,出言成章,聪辩无碍,众覩拭目也。又云:如猪愚者,众标首受人供养,施主礼觐,佯佯坐禅,如猪在圈,当受屠割,舍身受报,亦如是也。

畏子被诳

杂事律三十云:有居士子年长,白父持宝欲商货他方。父曰:我子若便令去,被外方淫惑诳诱如何?且先令往自所录淫女边学阴私论,与男女通私密矫诳难知之事。学经时岁,报曰:我已知矣,当欲归游方。母曰:善学,更且审谛。子曰:我已尽知。母曰:当可试之。乃以紫矿汁绵团曰:汝若定去,我打头破。子见紫矿汁如血,真为头破,曰:母若苦留,我当未去。次又欲去,诈入其井,井先安物,次又令食吐,皆被诳也。

○谤毁(九)

谤毁像教

万行首楞严经云:有被魔入心故,毁谤佛像,言是土木,经是纸叶,自言身内有佛,皆死入地狱,谤毁邪见。

谤毁圣人

杂宝藏经云:驼骠比丘圣人,五指放光,能分僧物弥多。比丘自薄福,偏得恶食,与妹为计,谤驼骠有私,乃入火光定,焚身入灭。

谤圣兄弟

金藏经云:有一辅相,令三藏比丘造寺极重。毕功已,曰:我有兄在道,请住。曰:得之。施主重兄,与细毡;弟得之,粗。弟乃怒兄谤,与女人宿。兄既被谤,现通入灭。

谤讟实力

根本律云:实力比丘是大罗汉,因分僧物,被慈地比丘与妹为计,谤近非法,佛知问之,此无根谤。

谤毁邪定

发智论云:若应谤而誉,及应可誉而毁,彼口集殃祸,必不安乐。

诬谤圣贤

孛经云:道人贤德,与王治国。有四佞臣共为谋谤,将金宝与君之母,说王请去道人。王不忍拒,遂薄礼之。道人知已,辞王入山修道。

诬谤杀人

孛经云:佛到舍卫国,异道咸嫉。有一女人曰:我有其计,往来佛所,诈为听法,一月後杀我,在只园埋之,谤佛杀我。外道依言,遂雇人杀之,人共知之。後受雇者,嫌物少自败。

谤毁比丘

异相云:有女人在窑避雨而宿,目连後至,不知被人谤之。目连现通曰:有如是神力而行欲乎?谤乃止也。

○妄语(十)

妄语十过

般若论云:妄语十种过:一、口臭;二、善神远离,非人得便;三、有实不信;四、智人讥议,常不参预;五、常讵诽谤;六、人不所敬,若有教勑,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被谤因;九、死入地狱;十、为人被谤。

妄语罗云

般若论云:罗睺罗小,智慧未深,不知护口。人问佛:在否?在言:不在。佛知,令覆澡盘,致水不能。佛言:妄语覆心,道果不入,亦如此也。戒之。

妄自诳身

般若论云:妄语於见闻觉知,先自诳已,然後诳他,即自欺也。

野干两舌

根本律云:有师子儿饥,至其雌虎乳儿处,虎亦乳之。後师子知与雌虎为兄弟姊妹,二子便令为兄弟。後二儿长成,有野干常随其後,得其余食。一日食阙,乃思其计,令教相鬬,私为虎曰:师子欲害汝也,当须防之。又为师子曰:虎欲害汝,当要知之。二各怀疑,罔知所以。一日共议,言自野干,乃共食之,两舌自害也。

○不聪(十一)

盘特不聪。

万行首楞严经云:盘特曰:我曾诵一偈,百日不通,得前忘後,得後忘前。或云笤扫二字。又杂阿含云:世典外道见盘特曰:卿字何?曰:不问我义,何问我名?曰:答得不?曰:我常与天帝梵王论义,何况汝盲无目人乎?世典曰:眼盲与无目何殊?特不能答。空中现神通舍利,观见隐身为盘特,代之下问曰:汝是何人?曰:我是男儿大丈夫。曰:男儿与丈夫何别?外道不能答而退矣。

不知有八。

百论云:远不知如他国,近不知如眼睫,根坏不知如盲聋,心不住不知如心乱,细不知微尘障,不知如壁外事胜,不知大水少盐相似,不知如一粒米投大谷聚也。

令用其算。

僧只律云:少年比丘不解时事,日月黑白,听用算子记数等。

○止诤(十二)

灭诤有七

阿含云:一、面前止,二、应忆念止,三、不痴止,四、自发露止,五、与毗尼止,六、与展转止,七、与弃如粪止也。

鬬诤无识

瑜伽云:不相数正法,名闻宗族,可愍善友,德有恩亲友,皆不数也。

尼乾鬬胜

观佛三昧经云:佛初成道,尼莲河边有尼乾与佛鬬,胜坐变一树,以根绕七帀。佛为伏彼,化须弥山根绕七帀,伏胜止诤而去。

鬬诤言讼

毗尼母论五云:二人言鬬共助名诤,闻彻名言,各说辞理名讼。又说文云:二口为言,即二二名。

止诤行筹

俱舍云:大天五缘惑众,昇座诵,或先述一偈,摄其五见。於是圣众咸呵:咄哉愚人!三藏教中,都不有此。於是致诤,分作二朋,从夜至明,鬬诤不已。大臣长者,相次来和,乃至国王,是非莫辩。大天曰:戒经云:应用多人语,乃行黑白二筹,多者为是。於大天众多,因此乃分二部。又律云七灭诤等。

语论枢机部第九

释氏六帖卷第六(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