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禅林象器笺

第廿二类 文疏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敕黄

敕修清规书记云。古之名宿。多奉朝廷徵召。及名山大刹。凡奉圣旨敕黄。住持者。具谢表。示寂有遗表。或所赐所问。俱奉表进。而住持专柄大法。无事文字。特请书记。以职之。

山堂肆考云。唐太宗。用黄麻纸。写诏敕文。故杜诗。紫诏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唐玄宗别置学士院掌内命。凡拜免将相。皆用白麻。注云。黄麻。诏纸用黄蘖染成。取其辟蠹也似六经者。谓诏诰之词。浑厚如六经之文也。

野客丛书云。敕旧用白纸。唐高宗上元间。以施行之制。既为永式。白纸多蠹。遂改用黄。除拜将相制书。用黄麻纸。其或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所以有黄麻。白麻之异也。

又见经单处。圣节黄榜处。

●谢表

见敕黄处。

●公文

忠曰。知府所降公凭文也。

居家必用云。公文。谓官遣文字。故曰公文。

敕修清规开堂祝寿云。先呈公文。举法语毕。接付维那。宣白。次山门诸山江湖疏。一一递上。有法语分送宣读。

雪窦显禅师开堂录小参云。僧问。四明侯伯。远降公文。未涉程途。请师速道。师云剳。

大慧武库云。洪州奉新县慧安院。偶法席久虗。太守移书宝峰真净禅师。命择人主之。时有渊首座。向北人。孤硬自立。白真净曰。惠渊去得否。真净曰。汝去得。遂复书举渊。渊得公文。即辞去。隐山璨禅师录云。入院。指座云。隐山无量罪过。复被公文追到。要得重整颓纲。不免再陞此座。

已下畧记外典公文语。

魏书高祖纪云。二年夏四月癸酉。诏沙门。不得去寺浮游民间。行者仰以公文。

春渚纪闻云。江淮发运使卢秉。元佑初。发解赴阙。至泗州。夜梦。肩舆诣郡守。而回。过漕司。有顶帽执挝。而督视工役。丹饰门墙者。问之。云。修此以俟新官也。卢曰。新官为谁。执挝者。厉声而对曰。卢秉(云云)。既觉。未及盥濯。而郡将公文一角至。即除卢领大漕事。

为善阴隲曰。王缙为两路提刑。每断死囚。必焚香奏天。然後行下。一日暮坐。恍见一玉女。长披大袖手持一角公文。立于檐前。遥告缙曰。此汝平生。所奏事目。一一皆合情法。无有枉滥。上帝嘉汝。已为汝父延寿一纪。兼为汝倍增福矣。汝之子孙。异日亦皆当作监司。更宜自勉。言讫而殁。後果如其言。

●府帖

公文也。

校定清规新住持入院云。都寺。预请维那首座宣疏帖等人。 注先读敕黄。省剳或府帖。山门疏。诸山疏。次第宣读。

●诸疏帖

文体明辩云。疏者。布也。

正字通云。疏去声。暮韵。音数。条陈也。

忠曰。疏者。条畅布陈其所蓄望也。

禅苑清规。请尊宿云。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县开报。彼处州县文牒。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

旧说曰。士大夫为僧制请疏。泛论之。则南北朝时。沈休文发讲疏为始。禅林请住持疏。韶州防御使何希范等。制请疏。令云门偃禅师。住灵树。为始。其疏。载在云门语录後也。僧疏。则九峯韶公。作疏请大觉琏和尚。住阿育王山。此为始矣。

●官府疏

旧说曰。凡请住持。有官府疏。山门诸山道旧法眷江湖勤旧等疏。官府疏者。宣政院选举之也。

又曰。古者官府疏。有祝圣寿之语。今则山门疏。有祝语。盖无官府疏时。如此而已。若有官府疏。则山门疏。非必作祝天子语。也。

●路疏

忠曰。某州路官府。请住持疏也。

古林茂禅师永福录。有拈路疏语。

●县疏

虗堂愚和尚录续辑云。府疏已刊前集。县疏。知府陆盘隐撰。

●府僚疏

忠曰。僚官僚也。府中官僚。荐住持疏也。

居顶圆庵集。有青远禅师住昌国普慈。府僚疏。盖居顶代府僚制也。

●山门疏

旧说曰。请住持山门疏。叙劝请。诸山疏。叙促驾。江湖疏。道旧疏。叙展贺(又见官府疏。法眷疏处)。

敕修清规请新住持云。库司会两序勤旧茶。议发专使修书(头首知事勤旧蒙堂前资僧众)。制疏(山门。诸山。江湖)。茶汤榜。

●同门疏

新命。同门人。制疏。贺其入院也(见法眷疏处)。

同门义。见称呼门。同门处。

●诸山疏

本寺隣封之诸山。制新住持。入寺疏也(见山门疏处)。

●江湖疏

忠曰。江湖上禅刹人。制新命入寺疏也(见山门疏处)。

有东江湖西江湖二疏。 南禅规式入院云。首座宣山门疏。行者两人扛疏。住持在椅。其余疏。以次头首宣读。道旧疏。书记。诸山疏。後堂。东江湖西江湖疏。东西藏主宣之。但道旧同门等疏。头首出众向法座立定。读之。盖无可宣扬位也。

忠曰。江湖者。江外湖边蕞刹也。凡禅刹名山大刹之外者。称江湖矣。然旧说。援江西马祖。湖南石头。学者憧憧往来之说。实无交涉。如今此方江湖疏。题名衔曰。平沙某甲。远浦某乙等。是足粗知江湖义。庄子云。鱼相忘於江湖。莲社高贤传云。周续之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柣梏。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云。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止此)。此等江湖。其义相通(又见称呼门江湖处)。

●道旧疏

忠曰。新住持道旧。制其入寺疏也(见官府疏山门疏处)。道旧者。道友也。详称呼门。道旧处。

●法眷疏

忠曰。新命法属。制其入寺疏也(见官府疏处)。

天隐曰。今时山门疏语。如上表文。例祝天子。如山门疏。以山门事为发端。以祝天子终之。同门疏。以同门事终之。江湖疏。以江湖事终之道旧疏。以道旧事。终之。法眷疏。以兄弟故事。终之。

竺仙来来禅子集。有杭州大慈成止岩。住西兴明化法眷疏。蒙头云。时止时行。何用隔江招手。难兄难弟。倒却门前刹竿。收结云。懽恊人天。光增法社。

●法亲疏

法眷疏。又名法亲疏。见义堂空华集。

●方外疏

在家士大夫。为新住持。制疏也。

居顶圆庵集有方外交疏。其柄语云。窃闻。今浙东天童木庵禅师。靖退已久。一旦虗席。其徒失依。遂劝师。以轻车熟路。复镇其虗。人谓师之此举。足以崇重天童。而师固无加损也。凡吾荐绅。所尚在道。道由人兴。故疏以贺。

元叟端禅师。杭州灵隐录。拈方外疏。 又抗州径山录拈方外疏语云。言言见谛。句句朝宗。西天昔日净名老。东土今朝庞蕴公。

●江湖友社疏

相国寺香渚和尚告忠曰。江湖疏外。复有江湖友社疏。但新命杰出人。而敢当之。非寻常用之。

居顶圆庵集。有青远禅师。住昌国普慈。友社疏。 又有应中法师。住延庆。禅林友社疏。盖今为教家发。故有禅林目也。

●林泉友社疏

旧说曰。山门。诸山。江湖疏外。有林泉友社疏但非寻常有之。

香渚和尚告忠曰。林泉友社疏。例江湖友社疏。必新命杰出人。而敢制之。

义堂空华集。有芳少室住净智。友社疏。

●乡曲疏

居顶圆庵集。有元素住开寿乡曲疏

●淋汗疏

忠曰。为化柴烧浴。制疏也。曾闻。五岳学制疏者。必先制之。试手。琳汗义。见丛轨门。

清拙澄禅师录。化琳汗颂云。陕府铁牛遭日炙。嘉州大象汗交流。有人浴得这个佛万两黄金也合收。

●化疏

忠曰。凡丛林。化米化炭等。皆造疏。化主齎之去。一展示其意。二证非假窃也。

已下略录诽僧好化。

笑隐蒲室集与友人书云。不肖。多与士大夫交。尝闻其言。与僧往来。每惧其袖中有物。便杀风景。谓其持疏也。故五年於此。修造已十成七八。忍贫自力。未尝妄造人门。颇似倔强。

云栖竹窓三笔云。有道者。告予曰。我辈冠簪。公等剃削。夫剃削者。应离世绝俗。柰何接踵於长途广行募化者。罕遇道流。而恒见缁辈也。有手持缘簿。如土地神前之判官者。有鱼击相应。高歌唱和。而谈说因缘。如瞽师者。有扛擡菩萨像神像。而鼓乐喧填。賛劝舍施。如歌郎者。有持半片铜铙。而鼓以竹箸。如小儿戏者。有整衣执香。沿途礼拜。挨家逐户。如里甲抄排门册者。清修法门。或者有玷乎。予无以应。

●草疏

忠曰。疏语多四六成之。而间有散文者。此名草疏。禅月集上新定宋使君诗云。水叠山层擎草疏。砧清月苦立霜风。

已下。畧录古今草疏。

九峯韶禅师。请大觉。住育王疏。

圆庵作。竺芳住道塲江湖疏(见圆庵集)。

又作。性初住雪窦诸山疏(见圆庵集)。

又作。岱宗住中竺。京刹疏(见圆庵集)。

笑隐欣禅师。请虗谷。住径山。江湖疏(见蒲室集)。

清拙澄禅师。请明蒙山。住圣福。山门疏(见清拙录)。

又请梦窓。住建仁疏(见清拙录)。

袁中疏集多草疏。

又有以诗准疏。宣读者。 义堂日工集云。建长中山入寺。以余所寄禅诗。拟疏。付西藏主令读。拈云。镡津语脉。筠溪词源。华衮之赠。感佩何言。盖日本。以诗准疏读者。始於此。

●柄语

忠曰。山门同门等疏。小序。名柄语。盖如器有柄也。山门疏柄语。造语多一律。同门疏等柄语。有语意不同者。

瑞溪卧云日件录云。普广院僧。持本寺同门疏来。疏语。意句不到。柄语亦冗甚。今时后生。不依师授。叨作文。往往如此。

●道塲疏

旧说曰。道塲疏。多满散用之。然启建。亦有之。凡启建有疏。则满散必亦有疏。启疏。发头用儒典语。散疏。发头用释典词。

又与讽唱门宣疏交看。 佥疏法。见执务门。佥疏处。

文体明辩附录云。按道塲疏者。释老二家。庆祷之词也。庆词曰生辰疏。祷词曰功德疏。二者皆道塲之所用也。

●右语

忠曰。道塲疏。首叙某州某寺某甲值某事。讽某经等毕次正有四六疏语。故疏语首必蒙右伏以三字。是以疏语称右语也。右者指已前事缘讽诵等。伏以已下。详述其志趣祷愿等事也。

东渐畧清规。佛降诞云。维那宣疏。至右语。住持跪炉。

忠曰。住持跪炉。必在右伏以时。东渐言右语跪炉。则以右伏以为右语。正同余所解也。

文体明辩附录云。按右语者。宋时。词臣。进呈文字之词也。谓之右语者。所进文字。列于左方。而先之。以此词。实居其右。故因而名之。盖变进书表文之体。而别其称耳。然考之诸集。唯欧阳修王安石等。有进功德疏右语。岂其特用於此等文字。而他皆不用欤。词皆俪语。而短简特甚。

忠曰。徐氏言所进文字在左。此词居右。故名右语者失矣。余谓功德疏。先列数般功德品目。在右方。而次之。以述其志趣之疏语。在左方。而此疏语之首。必加右伏以三字。故以骈俪疏文。名为右语耳。非为此词在右矣。徐氏见诸家文集。唯载右伏以已下俪语。未见功德疏全文。故谬以谓。疏前词。在疏语右。故名右语。然则不名于本疏为右语。而却以前序为右语也。夫一篇文字题。不题本体。却题前序。岂有此理耶。

忠按山门同门等疏。凡有右伏以者。皆当称右语。然古来右语名。唯於道塲疏。不可称於余疏。矣。

旧说曰。祈祷等疏语。名右语。书记制之。其文四六也。凡右方为尊。故右语。犹言尊语也。非疏文在右方之义。 忠曰。此亦一重臆解。固不足取也。

欧阳文忠公集云。

太祖皇帝忌辰。道塲功德疏。右语(九月八日)。

右伏以。当天开运。聿隆创始之功。继綂承休。方罄奉先之孝。爰戒彻昔之日。用资作善之祥。严法会於金园。启灵文於贝叶。伏愿。超登妙果。高证真乘。瞻不动以常存。佑无疆而永固。下均氓庶。咸获又宁。

白玉蟾集。忏谢朱表云。

上清大洞宝籙弟子五雷三司判官知北极驱邪院事(臣白某)。

右(某)言。伏以。紫鸾啸月。青皇埀羽葆於枢宫。白鹤呼云。赤帝降霓旌於玑舍(已下文繁故畧)。

●榜

品字笺云。说文榜木片也。古无纸。凡有示告。皆用板。言简。悬之牌。文繁列之榜。後虽有纸。而牌牓之名。犹昔焉。

敕修清规肃众云。大慧禅师。住育王时。榜示堂司。僧争无明。决非好僧。有理无理。竝皆出院。

南堂欲禅师录。大慧和尚墨蹟。跋云。参学兄弟。未有正见。而务外学。故先德有杂毒入心之诫。老妙喜榜之於门罚及隣案。在洋屿一夏打发一十三。人夫岂偶然。雪峯龙岩翁。得此牓。时以示人。不为无补。

死心。揭牓于门。见殿堂门。三门处。

●茶汤榜

文体明辩云。张于食所者。曰茶汤榜(详道塲榜处)。

敕修清规。请新住持云。库司会两序勤旧茶。议发专使。修书制疏茶汤榜(专使署名)。请书记为之。如缺书记。择能文字者。分为之。用绢素写榜。

解者曰。山门疏。及茶汤榜。书记作之。分为之者。一人作茶榜。一人作汤榜也。

忠曰。新住持。茶汤榜。有入寺前者。有入寺後者。

敕修清规。专使特为新命煎点云。茶汤榜。张于堂外两侧。

是即专使与请疏。共持去。於新命本居处。设煎点时。所张也。

又敕修清规。山门特为新命茶汤云。茶汤榜。预张僧堂前上下间。

是即新命入寺之後。煎点所张也。

●回礼榜

敕修清规。谢挂搭云。当日侵早。方丈客头。堂司行者。各写回礼榜。贴众寮前。方丈榜。贴上间。两序榜。贴下间。

榜式云。

堂头和尚。粥罢回礼

新归堂首座。

今月 日客头行者 (某) 承准

头首知事。粥罢。回礼

新归堂首座。

今月 日堂司行者 (某) 拜覆

●免告香小榜

敕修清规。告香云。侍者预出小榜。贴法堂柱上云。奉堂头和尚慈旨名德西堂。首座。并免告香。侍司某谨白。

●免人事榜

敕修清规。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汤云。方丈预出免人事榜云。某节。并就来日。法堂上人事。例免到方丈。伏希众悉。

旧说曰。榜有古式今式。敕修所载。今式也。

古式免人事榜云(结制。解制。冬节。岁节)。礼数并就来日。法堂人事。头首。知事。耆旧。法眷。私下往复。不必讲。切希悉及。住山某。咨白。

新式。免人事榜云。某节。礼数。并就来日。法堂上人事。例免到方丈。幸希众悉。

●免人事颂

禅苑清规。冬年人事云。节前一日。堂头有免人事。颂。贴僧堂前。

贞和集。天衣怀禅师元旦免人事颂云。休把僧仪混俗情。江头野草几回青。无角铁牛眠少室。当初岂是贺新正。 又云。日日相逢日日新。何须特地致殷懃。百年三万六千日。只是南柯梦里人。

芙蓉楷禅师录。岁旦免人事颂云。日出东方夜落西。急须着眼莫迟疑。新年不用来相贺。江月松风是旧时。

圆照本禅师别录。山中岁旦。免人事颂云。报尔玄徒休贺岁。出家弗比在家同。老僧自看生来事。七十年过一梦中。 又云。自谓居山且免闲岂劳心力贺新年。百千万岁今朝事。成住坏空弹指间。

●闲人不辄入榜

卧云日件录云。察堂省西堂入寺。据室。有闲人不辄入之语。问之。省答曰。唐土尊宿之室。例揭闲人不辄入之榜。

●诸寮报榜

敕修清规大挂搭归堂云。维那发诸寮报榜。

榜式云。

挂搭 一僧某甲上座。某州人氏。某戒。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今月 日堂司 (某) 报

报侍司曰申。尊住持也。前堂首座。侍司。众寮。必具戒次州名。余皆不具。

●挂搭报榜

敕修清规游方参请云。求住。如允。仍触礼一拜。就求帖子。到侍司。附名云。适奉方丈慈旨。令就上寮附名。侍者次第。发榜头下堂司。(详帖子处) 又大相看云。次早。赴方丈茶。求挂搭。候发榜下堂司送归堂。

榜式云。

奉 方丈慈旨。挂搭 一僧。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今月 日侍司 (某) 报

●谢挂搭率香钱小榜

见钱财门。谢挂搭香钱处。

●参榜

参榜。即门状也。见门状处。

翰墨大全云。凡榜子用白纸濶四寸许。就中心。写一行。横卷之。平常见人。添取覆两字。其余贺谢辞违。并临时於名下。改之。 写榜子式云。

僧家      某院住持僧 (某) 参

●无头牓

镜堂圆禅师录。示作无头榜者。偈云。白壁无头榜字浓。不知虗费半宵功。损他常住恶徒党。尽付伽蓝掌握中。

义堂日用工夫集云。石室出示无头榜一卷。大槩举丛林辨事。不公之论。 又云。石屏寮有无头榜之嗤。盖以余不党门徒之议。独立弗移也。

一休顺和尚年谱云。岐岳请师。题无头牓。

忠曰。李肇国史补云。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止此)。无头牓者。所谓无名子也。盖无头名也。若人无头。则不可认其人。今作榜谤人者。藏己姓名。故言无头榜。张汤传。言蜚变。亦此类也。寂照堂谷响集作无住方。素无据。

尧山堂外纪云。唐魏扶(太和中进士)知礼闱。入贡院题诗云。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及放榜。无名子削其梧桐。锁闭。曾是。不将。二字为五言诗。以讥之。

忠曰。所讥。只在削不将二字。

史记张汤传云。河东人李文。尝与汤有却。汤有所爱史鲁谒居。知汤不平。使人上蜚变。告文奸。 评林云。刘奉世曰。蜚变。谓如无姓名。上变者。岳珂裎史云。熙宁七年。四月。王荆公罢相。镇金陵。是秋江左大蝗。无名子。题诗赏心亭曰。青苗免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虫感恩德又随钧旆过江东。荆公一日饯客。至亭上。览之不悦。命左右物色。竟莫知其为何人也。

●道塲榜

文体明辩附录云。按道塲榜者。释老二家。修建道塲。榜示之词也。品题不同。而施用亦异。其迎神驭者。曰门榜。净坛塲者。曰监坛榜(亦曰卫坛)。燃灯者。曰灯榜。戒孤魂者。曰戒约榜。限孤魂者。曰结界榜。浴孤魂者。曰浴堂榜。施法食者。曰施斛榜。施水灯者。曰水灯榜。张于造斋之所者。曰监斋榜。张于设供之所者。曰供榜。张于食所者。曰茶汤榜。已上数榜。二家错陈。而互有遗阙。其或用或不用。亦不可知。

●圣节黄榜

敕修清规圣节云。启建之先。一日。堂司备榜。张于三门之右。用黄纸书之。 又黄榜式云。

某道某路某寺。

某月某日。钦遇。

天寿圣节。本寺预於今月某日。恭就

大佛宝殿。启建

金刚无量寿道塲。一月日。逐日轮

僧上殿。披阅真诠。宣持密号。所萃

洪因。端为祝延

今上皇帝。圣寿万岁。万岁。万万岁。

右恭惟

佛日洞明。

龙天昭格。

某年某月 日都监寺(臣)僧(某) 言

住持(臣)僧 (某)

幻住清规云。榜用黄纸书。如臣僧之名。用红纸贴。可高四尺阔三尺。此亦随屋大小。为挂之佛殿上。俟道塲满散收起。榜用木作骨子。

春明退朝录云。唐日历。正(正字犯仁宗嫌名)观十年十月。诏始用黄麻纸。写诏敕。又曰。上元三年。闰三月戊子。敕制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自今已後。尚书省颁下诸司。及州下县。宜竝用黄纸(魏志。刘放孙资。劝明帝召司马宣王帝纳其言即以黄纸令放作诏)。

旧说曰。圣节榜。及经单。用黄纸防[木/虫]也或谓一月日间。岂怕[木/虫]灾哉。但是敬之至也。

黄纸。以黄蘖染。 遯斋闲览云。古人写书。皆用黄纸。以蘖染之。所以辟蠹。故曰黄卷。

●看经榜

忠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维那预於朔日。发看经榜榜语左方。列写经咒名题。张之僧堂。众僧随意。读诵某经咒几卷讫。书己名於某经咒目下。维那依所诵。列写之疏中。至十五日。临会宣读。

榜式云。

山门

宓以衲子自恣之日。乃是兰盆救苦之辰。

鹅护雪清调御之真规不坠。蜡人氷冷。目

连之报劳有效。真读至教。课持秘咒所鸠

良因。 仰赞

常住三宝。果海圣贤。 专祈。 亡没七世

父母亲眷心镜初拭。照破万劫之昏迷慧

剑忽磨。斫开千生之覊锁四恩总报三有

齐宝。法界含灵。均登觉道者。 具列功课

品目于後。

大乘妙典 圆觉了义经

金刚般若经 梵网经

盂兰盆经 般若心经

普门品 寿量品

楞严神咒 大悲咒

提婆品 尊胜陀罗尼

光明真言 随求陀罗尼

八句陀罗尼 破地狱咒

一字金轮咒 阿弥陀名号

右具在前

伏希 众悉

今月 日    堂司(某甲)榜

右经咒名。一行一名。

正月修正。或亡僧结缘等。皆有看经榜。

●经单

忠曰。单者。纸片也。经目录单纸。故云经单(单有数种见名单处。及座位门单位处)。

敕修清规。圣节云。启建之先。一日。堂司备榜。及上殿经单。俱用黄纸书之。(用黄义。见圣节黄榜处。)

旧说曰。经单式。似看经榜。

敕修清规经单式云。

今具经文品目于后。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乘金光明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仁王护国经

右具如前

今月 日纲维(臣)僧 (某) 具

●茶状

旧说曰。请于茶之状子也。

敕修清规告香云。请客侍者。预依戒次。具茶状备卓袱笔砚。告香罢。列法堂下间。请茶。各佥名。 又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云。次日库司客头行者。依戒单字名。具茶状。列众寮前。请佥名。书云。某甲敬依来命。 新挂搭茶状式云。

新挂搭某甲上座。列名。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寝堂点茶。

特为伏希

云集   今月 日侍司(某) 拜请

库司头首式云

新挂搭 某上座。列名。

右某等。今晨斋退。就库司。点茶一中。

特为。伏望

众慈同埀

降重。 今月 日库司比丘(某)等拜请

头首当列名。止於知客。就照堂余同前。

●门状

敕修清规月分须知云。正月初一日。有处四孟月。大众行道讽经祈保。次具门状。官员檀越。诸山。贺岁。

旧说曰。门状者。谒见人时。所呈单状也。纸濶六七寸。内不书文字。自在方卷之。用丝束分中少已上。题姓名於其上。又名参榜。或曰参状。

翰墨大全云。凡名刺门状。用好纸。濶三四寸。左卷如箸大。用红线。束刺腰。须真楷细书。或仓卒无丝线。则剪胚红纸一小条。就名上束定。亦得。若辞人。则於名下书拜辞。谢人则於名下书拜谢。送人则於名下书拜违。 又写门状式云。

具衔姓某。

右某。谨只候。

某官称呼。伏候

台旨。

月 日具衔。姓 (某) 状

凡门状。用大白纸一幅。前空二寸。真楷小书。字疎密相对。如前式。武官不用全幅纸。但濶四五寸。後不用具年。但云某月日。姓某状。公吏同武官式。僧道。同官员式。尤贵细书。

太平老人袖中锦云。古者未有纸。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後以纸书故谓之名纸。唐李德裕为相贵盛。人务加礼。改具衔候起居之状。谓之门状。李济翁资暇录云。门状。文宗朝以前无之。自朱崕李相贵盛於武宗朝。且近代稀有生一品。百官无以希取其意。以为旧刺轻(刺则今之名纸)。相扇留具衔候起居状。而今又益竞。以善价纸。如出印之字。巧謟曲媚。犹有未臻之遗恨。井丹祢正平生於今日。其亦如是乎。

丹铅总录云。古以通名为谒。至汉犹然。晋人谓之门牋唐人谓之投刺。今人谓之拜帖。史记郦生踵单门上谒。案剑叱使者。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入报。汉徐穉传。吊丧醊酒毕。留谒则去。注谒刺也。

忠曰。门状。辞别则主还之。见宼准事。

古今诗话云。宼莱公写刺。访魏仲先。议论骚雅。相得甚懽。将别。谓莱公曰。盛刺不复还。留为山家之宝。

●参状

门状又名参状。见门状处。

●目子

忠曰。凡人名。或事条等。其数多。而不可谙记者。列写其品目於片纸。以备遗忘。此名目子。

敕修清规。入院。当晚小参云。提纲毕。叙谢。行者秉烛。侍者呈目子。庶得详尽。

忠曰。清规上文云。或有相送官客。诸山留宿者。逐一条列。预用呈禀(止此)。今所呈目子。列其名者。

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住持以择定人名目子。并西堂勤旧。令客头行者。请。粥罢会茶。 又挂鉢时。请知事云。维那至住持前。问讯侧立。住持付所请人名目子。

忠曰。又丛林。请入牌祖堂等语於住持人。其孝子。详录其入牌祖师。屋里缘语等。呈之住持。以充造语之用。此亦云目子矣。又请禅师号等。於 朝廷时。列书其祖师行状。缘语等。呈之内记。以备造文之资。此亦云目子矣。故目子之名。广焉。

●批子

忠曰。敕修清规两序进退云。择定人名目子(详目子处)。

校定清规书之。目子作批子。然批子。少异目子。笑隐改名。固有意。批者小片纸书事要。示人也。

旧说曰。批者。但书事简要者。如禅林批子。曰谁某挂搭。或充某职等也。有首尾语。复用年月日。日本俗言折纸者。类此。庄子庖丁解牛说云。依天理。批大却导大窾。林氏曰。大却。骨肉交际之处也。批击也(止此)。盖以刀背。击其骨肉间。戞戞然。骨肉自分离。书要者。类之。故云批。凡诗文批语。亦此义。如注语多。批则评至要。仅下三五字。

品字笺云。批手书评隲曰批。进学解。手不停批於六艺之编。

正字通云。批示也。唐李藩传。藩迁给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黄纸後批之。帝称其有宰相器。

已下。略录批式。亦文有长短。

华严经玄谈云。藏和尚开讲。忽然震动。具以表闻。则天大圣皇后。亲运御笔。批云。省状具云。皆因敷演微言。弘扬秘赜。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开译之辰。感地动而标异。斯乃如来降迹。用符九会之文。岂朕庸虗。敢当六种之应披览来状。欣畅盈怀尧山堂外纪云。唐中宗。内出彩花。赐近臣。武平一应制赋诗(云云)。中宗手敕批云。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悦红蕊之先开讶黄莺之未啭。循环吟咀。赏叹兼怀。今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

宋史张方平传云。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 又云。新法。鬻河渡坊场司农。并及祠庙。宋阏伯微子庙。皆为贾区。方平言。宋王业所基。阏伯封於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帝震怒。批牍尾曰。慢神辱国。无甚於斯。於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

宋李忠定公奏议。多御批。皆书议後。或云。依奏。或云。不允所乞。今封还卿奏。勿复有请。

王梅溪集御试策卷末云。御批。任贤辉。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

●免远迎批

敕修清规入院云。专使预当计禀住持。必先发批。免众远迎。

●送榻位批

敕修清规诸方名胜挂搭云。凡欲求挂搭(云云)。住持如允。随职名高下。送蒙堂前资(云云)受送人。怀香。诣方丈。拜谢榻位或方丈发榜头。烦首座。请送。则首座。令堂司行者。请知事一人。维那侍者。及受送人。同至寮。首座烧香献茶。白住持发批。山门相送之意。

●请侍者批

敕修清规。侍者进退云。住持。批下堂司。请新侍者。维那。令行者照批请。

●帖子

敕修清规。游方参请云。不拘早晚。不择处所。各知进退。伺候住持求住。方丈近事人。毋得呵禁。如允。仍触礼一拜。就求帖子。到侍司附名云。适奉方丈慈旨。令就上寮附名。侍者次第。发榜头。下堂司。维那令行者。请新到。吃茶毕。出度牒。上床历。

忠曰。旧说。言帖子。即目子也。差矣。但小片纸。书挂搭一僧某甲。烦侍者附名。之语也。

又敕修清规。亡僧云。用小片白纸。写帖子云。

新圆寂。某甲上座。某州人。

秉炬

佛事

堂头和尚 堂司比丘 (某) 拜请

其余佛事。并准此写。

旧说曰。祖东传。入元国。求挂搭於龙翔寺。辉东阳抛出剪刀。令试颂。祖即时呈颂。杀人刀矣活人剑。一句当机不让师。自此豁开门户了。丧身失命在斯时。东阳亲书帖云。挂搭一僧。烦侍者附名。有住持躬书帖。如此者。

●检子

校定清规。侍者职事云。凡上堂。及法语。当随即编录。预呈检子。臻志书写。

正字通云。检程式。今俗谓文书[葶-丁+呆]。为检子。

●日子

敕修清规入院云。行者进卓笔砚。知事具状。备盘袱。捧呈寺印。新命看封。付知事。开封。新命视篆讫。就状上。先佥押。次题日子。使印於上。知事收状。衣鉢侍者。收印退卓。

忠曰。日子子。非助词。乃十二支之子也(余冬解见于次)。题日子者。书朔日子。二日子等也。

岐阳和尚曰。状上者。状尾也。寺印。是山门重宝。不可容易。但入寺事繁。不暇别纸造收纳状。即就送来状子尾。仅题日子。使印於其上。年月已详于彼状。故今只书某日甲子而已。使印於上。者。谓日子字上也。或曰。佥押下。日子上之中间。使印也。

忠曰。岐阳。言书某日甲子者。岐阳意谓。若入寺朔日甲子。则押下书甲子字。若二日乙丑。则押下书乙丑字。而其支干上。使住持私印也。是讹矣。但既书某月下书某日子。而日子上。使印而已。

余冬序录(何孟春撰)云。年月称某年月日。有云日子者。或谓。此俗语。按文选陈孔璋。檄吴将校文。年月朔日子。云云。则日子之称。有自来矣。南史刘之遴。与张缵等。参校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隋袁充上表。宝历之元。改年仁寿。岁月日子。还共诞圣之时日。十二时每日必起子。日子之称。其是乎。

孔氏杂说(宋孔平仲)云。俗所谓日子。亦有所出。文选曹公檄吴将校部曲文。年月朔日子。注。发檄时也。然则日子日时也。(忠曰。陈孔璋。为曹公作此檄文。)

忠曰。文选注。以子为发檄时。则与余冬解子。较异也。夜半子时。恐非发檄时。余谓余冬之解。得理也。

叶子奇草木子云。北人无识字。使之为长官。或缺正官。要题判署事。及写日子。七字鈎不从右(七)转。而从左(七)转。见者为笑。

●标

敕修清规唱衣云。行者。瞻顾前後。喝定名字。知客写名上单。侍者依名发标。 又亡僧估衣云。排字号。就记价直。在下。依号写标。贴衣物上。入笼。

正字通云。标表也。立木为表。系采于上。为标记。忠曰。发者发遣也。发纸片标记与买人。後时以此标照之。而取某物也。

●长标

忠曰。联纸列写。故言长标。

敕修清规。亡僧估衣云。随号依价。逐件别写长标以备唱衣时用。

●引标

黄檗清规梵行章。第五云(三师七证共十条)。

第一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得戒大和尚。

第二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羯磨阿闍黎。

第三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教授阿闍黎。

第四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师。为尊证阿闍黎。

(至第十引票俱仿此) 票用红纸长二尺余。阔五寸。

忠曰。票。标俗省。 上(某)下(某)者。檗山僧。称隐元。言上隐下元老和尚之类也。

●单(名单)

忠曰。以名书单片纸。故言单也。凡清规称单者。数种。名同物别。有名单。有单板。单位(见座位门)。眠单(见服章门)。并但言单。又有经单。差单。簿单。单帐等(见簿券门)今此即名单也。

又曰。僧堂单者。红纸小片。书各位名。一纸一名。以贴各位床上。壁外面(今太清僧寺如此)。别源东归集。贺太虗侍者。侍圣僧偈云。五湖四海堂内客。一单一鉢标一名(止此)。是也(又见座位门单位处)。

敕修清规坐禅云。大众归堂向里坐(止此)。解者曰。面己坐牌坐(止此)。依此。似名单在後壁如东福僧堂。後壁。当对面处。各画一圆相。艺州佛通寺僧堂亦後壁当坐可对面处。画圆相圆相中。次第书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云云(参同契语)。一圆一字。即是第二世。一笑和尚亲蹟(忠亲览)。

敕修清规请丧司职事云。丧司合干人仆。排单揭示。

●单票

丛林两序须知(费隐撰)知客须知云。在寺及新到僧众。有恳求进堂者。预先引拜方丈。给出单票。然後送入。白维那安单

●花押

见执务门佥押处。

●遗嘱书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遗嘱式云。

某寺住持某。世缘报谢。风烛不停。所有随

身衣鉢。檀信施利。非常住物。烦两序抄剳。

端请

某人。主行丧事。余俵众僧。看经行丧。毋致

繁多。侵用常住。幸察此意。伏希

悉及。   年 月 日。住山 (某) 押。

●遗书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有官员檀越。诸山法眷。遗书。即当遣送。 遗书式云。

早忝

游从。柰合离之有数。继承推挽。遂黾勉於

微缘。电露俄空。

云山益渺。敢祈

保护。以

寿斯文。拜檮。不备。

邻封式云

住山无补。每依

邻壁之光。梦境元空。幸谢世缘之幻。莫谐

面别。惟切心驰。冀

佛日以流辉。俾

宗风而益振。伏惟

珍重。

法眷式云

叨滥住山。有媿

同门之友。因循抱疾。将为毕世之人。敬奉

手书。聊伸

面别。光昭

先师之令德。道在

吾属之力行。无任倾勤。伏惟

珍重。

可漏子书云

书拜 某人称呼 某寺比丘 (某) 谨封

●病僧口词

敕修清规病僧口词云。

抱病僧某。右某。本贯某州。某姓。几岁。给到某处度牒为僧。某年。到某寺挂搭。今来抱病。恐风火不定。所有随身行李。合烦公界抄剳。死後望。依丛林清规津送。  年 月 日。抱病僧 (某甲)口词。

又见幻住庵清规。

●讣状

敕修清规尊宿入龛云。首座同两序勤旧。商议。发讣状。 状式云。

某寺丧司比丘 (某)。

右某山门不幸。

堂头和尚。今月某日。遽尔归真。谨以讣

闻谨状。

年 月 日。某寺丧司比丘(某)状。

可漏子书云

讣告 某处堂头和尚禅师 具位 谨封

●祭文

敕修清规尊宿迁化云。凡祭文。皆丧司书记为之东渐清规送亡式云。祭文不拘时节若为师为父。则倒展读之。可也。

●諡号

僧史略云。僧循万行。故有迹焉。善行。则諡以嘉名。恶行。则人皆不齿。是以六羣比丘。终非杜多之号。六和胜士。方旌所易之名。自汉魏晋宋。无闻斯礼。後魏重高僧法果生署之以官。死幸之而临(去声)。乃追赠胡灵公。此僧諡之始也(果为沙门统封公爵追赠胡灵諡也)。原此出於太常寺矣。後周隋世唐初皆不行。至天后朝。有北宗神秀居荆州。神龙二年。诏赐諡大通禅师矣。

日本禅林諡号。始於大觉。见称呼门。禅师处。

●可漏子

忠曰。纳文疏纸筒也。书柬袋。亦名可漏子。可漏即是壳漏。壳漏者卵[谷-禾+卵]也。比人身骸。又言封皮。可壳唐音相近。故假用。犹如弄引作弄胤。此类甚多。

敕修清规。迎待尊宿请状云。可漏子。状请。某处堂头和尚禅师。具位。谨封。 又山门请新命斋状云。可漏子状请。新命(云云)尊座前。具位谨封。

容斋三笔云。蔡京。盗弄威柄。有一兵。齎一双缄及紫匣来。乃福建转运判官。直龙图阁郑可简。以新茶献。即就可漏上。书秘撰运副四字。授之。潜确居类书云。敕黄。用蜀中麻纸为之。其可漏子。又长於敕黄一尺。 可漏子注云封皮。

孤树裒谈云。内阁题本。用小揭帖。楷书斜摺。内封。外则可漏。封以文渊阁印。方银铸。五筯篆。大如御史印。

忠曰。书柬可漏。糊封上下。启之之法。截开其底。如疏可漏上下不封。如竹筒然。行者度疏於维那时。维那亦自底。抽取之。或曰。可漏者。上下通透。可脱漏之义。余谓若然。则上下糊封者。亦名可漏。当如何解之。故此义不足取也。

已下。录可漏即是壳漏之证。

圆悟勤禅师录普说云。先师常云。莫学瑠璃瓶子禅。轻轻被人触着。便百杂碎。参时须参皮可漏子禅。任是向高峯顶上扑下。亦无伤损。

碧岩录举之。作但参皮壳漏子禅。

已下。录身骸称壳漏子。

传灯录洞山价禅师章云。师将圆寂。谓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麽处。与吾相见。众无对。

掌珠故事。载此。注云。壳漏子。身尸也。

传灯录长庆棱禅师章云。保福迁化。人问师。保福抛却壳漏子。向什麽处去也。师曰。且道保福在那个壳漏子里。 又南阳忠国师语云。有知识。示学人。但自识性了无常时。抛却[谷-禾+卵]漏子一边着。灵台智性。迥然而去。名为解脱(是外道量)。

已下。录衣称可漏又壳可通用之证。

恕中愠禅师录云。洪佑和尚。送归源法衣至。上堂。拈衣示众云。者个是先归源。向异类中。遗下皮可漏子。日炙风吹而不坏。刀斫锯解而不开。

旧说云。疏可漏贴小黄纸者。为防蠹灾也。虽少时用之。表其谨至。 忠曰。此义不然。余谓。可漏贴黄纸者。引黄之遗范也。施食法疏可漏。贴黑纸者。盖黑北方水色。取救渴义也。

引黄者。正字通云。贴黄。即古之引黄。唐制。诏敕有更改。以纸贴之曰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于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後世即以引黄。为贴黄。不用黄纸。龙川志曰。富郑公上章。贴黄言。臣与韩琦言。不当。起复。是以引黄为贴黄也。李肇曰贴黄。或曰押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