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十方忏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民家建三昧神咒大斋,行道礼忏,以期救治灾疾,请福祈恩。其仪式为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并诵十方神咒。
玄学五术
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喉科著作。清陈葆善撰。一卷。葆善字瑞安,浙江温州人。精于本草、喉科,著有《本草时义》。本书为陈氏博采众说,择其精华,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而成。陈氏先撰有 《白喉订正论》一卷,未刊。后删其繁,于光绪十三年 (1887) 辑成此书。内容包括白喉病源,所中经络、辨色、辨脉、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救误、善后、外治禁忌等内容。书中汇总前人论治白喉之精华,并以自创三气降龙
玄学五术
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师说经,其次说文忏悔,归礼十方天尊真人,其后为回向祝愿。其目的在为忏主宣讲经法,广说因果报应及持戒功德之要, 以达到超度祖宗,离三恶道, 同登道岸,并上祝国泰民安。收入《道藏》第297—299册
玄学五术
一卷。唐张果撰。张果,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称,不知何许人,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 (临汾)、晋 (太原)间,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武则天遣使召之,诈死未应。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有人在恒州 (今大同市东)山中见到他,朝廷遣使迎至东都(今河南洛阳),唐玄宗想要将玉真公主下嫁给他,竟大笑不奉诏。后来他恳请还返山中,唐玄宗准其请,放其归山隐居,张果便隐入恒山,不知所终。他的著述除此书外,
玄学五术
唐李筌撰。筌在开元(713—741)时官至节度副史、御史中丞,后入山学道,号达观子。《集仙传》云:筌于嵩山石室中得《阴符经》,“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后于骊山逢老母,乃授微旨,为之作注。”《注》云:“《阴符经》者,黄帝之书。……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合于事机,故曰阴符”。提出“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道藏》收入《阴符经》注解之书共二十种,以此本为最古
玄学五术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忏谢仪,题「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书出于唐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人建斋行道,转读《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仪可以「首谢罪愆,断截魔瘟,清家安国,保护人民」。其仪式节次有归礼十方天尊、忏谢祝咒,吟颂旋行等。
玄学五术
喉科著作。清包三鏸撰述。一卷。三鏸,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长于喉证。其子包岩等将所述加以编次,刊于宣统二年(1910)。书凡五篇,首列“攻洞天文”篇,以纠《白喉忌表抉微》之偏。次列“咽喉总论”,提出喉证多火的观点。后叙辨证,详用药,别类证,并附内服和外用验方若干首。末载“咽喉七十二证考”。叙述简明,条理清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经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重新整理编订,并易名为《重纂包氏喉
玄学五术
《爱月庐医案》写于清代,作者不详,其中记载喉风、喉蛾、颈痈、骨槽风等临床病症医案圆远则,载方源缘首。本书“玄”、“弦”皆缺笔,“玄胡”写作“元胡”,“玄参”写作“元参”,均避清圣祖玄烨讳,据此可知系清代人所抄。
玄学五术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清旦行道仪,原注「缺午晚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清晨行洞渊三昧神咒斋,转诵《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斋仪可祝天下太平,亡灵得度。其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礼拜忏谢,步虚旋行,祝启发愿等等。
玄学五术
气功著作。不分卷。济阳子撰,撰年不详。全书阐论“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16字练功古诀。述说凝神聚气、炼精化炁、内气通任督二脉之功法及神与炁不可须臾相离等练功要领。其眼不视而凝神、耳不听而保精、口不言而养炁之语,尤具画龙点睛之妙。全书理法契合、言词浅显易明。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玄学五术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
玄学五术
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43种。所选多为常用药,然拼凑周天之数
玄学五术
本草著作。3卷。清张志聪(隐庵)撰,高世栻(士宗)订补。约成书于17世纪末。此书收药289种,其中《本经》药233种,附品56种。每卷按上、中、下三品排列。每药又分正文、小字注文、阐释三部分。其正文大多摘自《本草纲目》所载《本经》条文,注文考订药物品种,颇有见地,多述当时药品混淆情况及鉴别特征。书中“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但论药方法不同于金元医家之气味阴阳厚薄、引
玄学五术
喉科著作。清李纪方撰。一卷。纪方字化青,衡山(今属湖南) 人。清代医家,擅治白喉。李氏在继承前人治疗白喉经验基础上,结合其临床体会,于光绪八年(1882) 撰成此书。论理简明,纲目清楚,以寒、热、寒热交错三证为纲,对白喉兼证、坏证,以及妇、儿白喉证的病因、病机以及诊治进行了论述。提出 “寒热之分,必先凭证,证既认清,复参之以脉,自无遁情矣”。辨证强调分清寒热,治疗提倡综合方法,主张轻者服药,重者
玄学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