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真实性较强,足可以与正史相参照,即便是是非的评断取舍,亦不十分乖谬。到了正嘉之间的记事,就有些任凭私见,多有污蔑之处,不可据以考实了。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
历史传记
明尹直撰。八卷。书成于成化末、正德初。尹直,景泰五年(1454)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兵部尚书。本书记述多为明代掌故,于内阁尤详;于同时仕宦黜陟、恩怨复化之由来,亦颇缕悉。于经筵日讲、科举考试,以及入仕之官逸事趣闻,亦多有收录。如卷一之《经筵礼仪》、《翰林故事》,卷二之翰林诸学士赐宴坐次、刘宣化等主考顺天乡试、天顺初元会试同考官多出于权贵所荐、永乐乙未始开会闱于北京,卷三之国朝状元对策、罗伦状元逸
历史传记
天变邸抄是1626年(明朝明熹宗天启六年约五月间)在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内容集中报道了同年5月30日(天启丙寅五月初六)爆发的王恭厂大爆炸。“天变邸抄”四字是由收录者自己添加上去的,意为报道王恭厂灾详情的邸抄。“天变”源于当时的一条上谕,系因为厂灾爆发正值明朝政局不稳之时,故爆炸事件被理解为上天示警。
历史传记
笔记。明杨士聪撰。二卷。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今属山东)人。崇祯进士,明末供职翰林院(别称玉堂),入清官至谕德。崇祯十六年(1643)成此书,凡二百八十三条,约五万字。多据闻见记晚明时局朝政、物态人情,如叙宗藩仪节、经筵讲书、科举“选贡”之例、“监视”之设等,皆有裨补史传。于晚明时政颇敢讥评,多切中时弊,如记宫中耗费金银,全凭内监口说,无处稽考;锦衣卫职重,诏狱踵接;朝官逢迎、贿赂,不轨于正
历史传记
笔记。此书又名《两湖麈谈录》明许浩著。二卷。卷首有作者于弘治八年(1495)自序一篇,谓此书为 “随笔记录”而成,与叶盛《水东日记》“事多相 同”。唯《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此书皆纪叙明初 以来朝野事迹,与叶盛《水东日记》颇相出入。” “其中如杨荣料敌、于谦治兵、汪直乱政诸条, 叙述颇详。然如谓王振初时闲邪纳诲,以成英 庙盛德,不为无补,则纰缪殊甚。至于‘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一诗,乃明
历史传记
明徐学聚撰。一卷。系作者辑录《国朝典汇》中之日本一篇。《八千卷楼书目》无“东南”二字,且不著撰人名氏,疑明末已节录单行。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瓦氏率狼兵抗倭战斗之经过,对研究土家、苗、壮等民族历史有重大意义。书中所附“隆庆平倭”及“国朝典汇”,
历史传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二月采九德著成《倭变事略》。全书共四卷,记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江浙倭寇事。作者亲历事变,所记多出自目击耳闻。书中对倭寇侵扰海盐一带的时间、地点、经过、人民受害状况,以及通倭头目王直、徐海等被俘斩的经过,记述尤详。
历史传记
笔记。明余继登著。十八卷。是书选录明开国至隆庆历朝故实,意在提供历史经验。按冯琦序谓作者的初衷为“取法于远,不如近也”,故“凡关国家大政大本则书,非大事而于世为急则书,非大非急,而为异闻见则书,非异而事所从起则书。”卷一至卷五为太祖朝事,卷六卷七为成祖朝事,卷八至卷一○为仁宗、宣宗两朝事,卷一一至卷一三为英宗、景帝朝事,卷一四至卷一六为宪宗、孝宗、武宗朝事,卷一七卷一八为世宗、穆宗朝事。然亦往往
历史传记
《今言》4卷,计344条,明郑晓撰。书中所言,涉及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事,凡国政朝章、兵戒邦计、治河漕运,边事倭情,于耳闻目睹之余,并笔之于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虽系“杂史之支流”,然却可补正史之缺佚,纠其谬误,为研究明代前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颇为宝贵的资料。如第44条,以内阁辅臣解缙系诏狱为发端,言及20余例成为明代后期法律的故事,颇具史料价值。本书作者曾总督漕运,书中3处记述了
历史传记
明代笔记。10卷。王锜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载明洪武迄正统间朝廷事迹,于吴中故实尤详。”书前有祝允明序。其中不少记述,对研究明代文学史颇有助益。如“沈通理绣鞋诗”条记载的沈愚情况:“其诗皆清丽微婉,乐府尤高,有《吴宫词》诸篇,往往脍炙人口。又有《续香奁》四卷,盖仿韩致光之作。留于余者,数年后,被其累索,遂还之,今皆亡矣。止记《绣鞋》一首。”“通理乃宣德间金陵十才子中一人也。”它对全面认识
历史传记
明杨一清(1454—1530)著。杨一清字应宁,云南安定人,少年随父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市)。成化间进士,历任陕西督学、陕西巡抚。正德初,受命为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在任期间,建议朝廷拨出大量款项修整边墙、碉堡,增戍兵卒,加强守备。后因与太监刘瑾不和,以“冒破边费”下狱,不久免官赋闲。正德五年(1510),宁夏安化王寘鐇反,武宗被迫再度起用杨一清为总制军务。杨一清从镇江起程奔赴西北,未至
历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