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州砚谱》·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县唐积撰,治平丙午岁云云其年月与此相合,然则此即积书矣。中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脩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门,所志开凿成造之法甚详。盖歙石显於南唐,宋人以其发墨,颇好用之。土人藉是为生,往往多作形势以希售。米
谱录
△《铜剑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梁江淹撰。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官至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醴陵侯。谥曰宪。事迹具《梁书》本传。齐永明中,掘地得古铜剑,淹因诠次剑事,考古人铸兵用铜,后世铸兵用铁原委,以为之赞。虽文止一篇,然《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於录,故附存其目焉。
谱录
△《异鱼图赞补》·三卷、《闰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世安撰。是书前有自序,题万历戊午,乃其未第时所作。以杨慎《异鱼图赞》尚多所阙漏,因摭其遗脱,作为此编。凡鱼类补一百五十四种,为赞五十七首。海错类补三十八种,为赞二十八首。又《闰集》一卷,鱼三十馀种,冠以摩竭海多非常之鱼,亦各为之赞,而其子璞及其门人雷琯等共加笺释。闰集所载,与目录多不相应,
谱录
△《蠙衣生剑记》·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录。是编皆记剑事,分上、下二篇。前有自序,谓上篇据剑之实者纪之。下卷则纪其寓言,如《庄子》所谓天子剑、诸侯剑之类是也。
谱录
△《墨经》·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载毛晋《津逮秘书》中。原本题曰晁氏撰,不著时代名字。诸书引之,亦但曰《晁氏墨经》。考何薳《春渚纪闻》云:晁季一生平无他嗜,独见墨喜动眉宇,其所制铭曰晁季一寄寂轩造者,不减潘、陈。又称其与贺方回、张秉道、康为章皆能精究和胶之法,其制皆如犀璧。此书中论胶云,有上等煤而胶不如法,墨亦不佳;如得胶法,虽次煤能成善墨。与所言精究和胶亦合,疑为晁季
谱录
【《养小录》】清顾仲编著的饮食著作。顾仲,浙江嘉兴人,字咸山,又字闲山,号松壑、中村。他推荐庄子学说,人称“顾庄子”。著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 《养小录》共三卷,成书年代,约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全书分“饮之属”、“酱之属”、“饵
谱录
△《异鱼图赞笺》·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世安撰。世安有《大易则通》,已著录。杨慎《异鱼图赞》,间有自注,仅标所据书名,未暇备引其说。世安既为之补,又於崇祯庚午博采传记以为之笺,徵引颇极繁富。其名实舛互者,於目录之中各为驳正,亦殊有辨证。惟贪多嗜博,挂漏转多。或赞中所引而失注,如赤鲤下务光愤世之类;或自注明云据某书者,而亦失证,如鲂鱼下河雒记引谚之类。而前代故实绝无关
谱录
全书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内容丰富,涉猎广泛。
谱录
△《异鱼图赞》·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书前有嘉靖甲辰自序,称西州《画史》录《南朝异鱼图》,将补绘之。予阅其名多踳错,文不雅驯。乃取万震、沈怀远《异物志》,效郭璞、张骏之赞体,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句中足徵,言表即见,不必张之粉绘,之艳彩。凡鱼图三卷,赞八十六首,异鱼八十七种。附以海错一卷,赞三十首,海物三十五种。词旨亦颇古隽,与宋
谱录
《品茶要录》是黄儒著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的茶学专著,记录在《中国宋代茶书》中。全书十篇; 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十篇讨论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
谱录
谱录
△《端溪砚谱》·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末有淳熙十年东平荣{艹巳}跋曰,右缙云叶樾交叔传此谱,稍异於众人之说,不知何人所撰,称徽祖为太上皇,必绍兴初人云云。是当时已不详其出谁手矣。其书前论石之所出与石质石眼,次论价,次论形制,而终以石病。考端砚始见李贺诗,然柳公权论砚首青、绛二州,不言端石,苏易简《文房四谱》亦尚以青州红丝砚为首。后端砚独重於世,而鉴别之法亦
谱录
清代朱琰著,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以后曾多次重刻,传本较多。《陶说》以叙述景德镇窑为重点,全书共分6卷。卷一"说今",详尽地叙述了清代前期景德镇窑瓷器的面貌及种类;卷二"说古",记述了宋代、明代的著名瓷窑以及清代珐琅等窑的情况,并说明景德镇窑均能对其进行仿造;卷三"说明",
谱录
△《砚史》·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米芾撰。芾有《画史》,已著录。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於端、歙二石辨之尤详。自谓皆曾目击经用者,非此则不录,其用意殊为矜慎。末记所收青翠叠石一,正紫石一,皆指为历代之瑰宝,而独不及所谓南唐砚山者,或当时尚未
谱录
△《砚谱》·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旧载左圭《百川学海》中,亦无序跋年月。皆杂录砚之出产与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则南宋人所为。然尤袤、陈振孙二家书目皆不载,或偶遗也。其书仅三十二条,不为赡博,采摭亦间有疏舛。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中生,尚沿旧说,未加考正。又如许汉阳以碧玉为砚,其事出谷神子《博异记》,乃龙女之砚,非汉阳之砚,徵引亦为
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