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谱录
△《荔支通谱》·十六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邓庆寀撰。庆寀字道协,福州人。是书以诸家荔支谱辑为一篇,故曰通谱。凡蔡襄谱一卷,徐谱七卷,庆寀所自为谱六卷,附宋珏谱一卷,曹蕃谱一卷。蔡谱尚已,徐谱所收如《十八娘别传》之类,邓谱所收如《鲍山荔支梦》之类,皆近传奇。宋谱福业诸说,不脱明人小品习气。曹谱差简质,犹有古格。
谱录
△《永昌二芳记》·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张志淳撰。志淳自号南园野人,云南籍,江宁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坐刘瑾党,勒致仕。其名见《明史·焦芳传》中,然无事迹可见,疑亦康海王九思之类也。是编以永昌所产山茶、杜鹃二花为一谱。上卷山茶花品三十六种,中卷杜鹃花品二十种,下卷则二花之故实诗文。其论踯躅、山榴、杜鹃之名自唐已无别,谓杜鹃但可名山石榴,
谱录
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诗兴”、“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肠, 去积热化痰下气”、“解酒消食,除烦去腻”的作用。朱权认为纷芸众多的茶书之中,唯有陆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谛。他还认为饼茶不如叶茶,因
谱录
谱录
△《澹圃芋纪》·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德周撰。赵士骏复增定之。德周字齐庄,鄞县人。万历壬子举人。官高唐县知县。士骏字西星,亦鄞县人。其书专纪芋魁典故,凡十类,一名,二艺,三食,四忌,五事,六论,七诗,八赋,九谣,十方,采摭颇详。
谱录
元代(公元1271~1368年)费著编。全书不分卷,叙述了四川(中国西部)古代锦院建立的历史、织锦的生产分工、产量及用途等,并详细描述了宋代成都转运司锦院和茶马司锦院所产织锦的各种花色、品种。对于研究蜀锦的历史和宋代蜀锦的装饰花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而对蜀锦图案技术尤详。虽文字无多,但内容丰富,且所记载内容多是其它文献所无,是研究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谱录
《云林石谱》大约成书于公元1118—1133年,是我国古代载石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石谱,全书约14000余字,涉及名石共116种。作者详细考察了这些名石的产地,还细数其采取方法、形状、颜色、质地优劣、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坚硬程度、纹理、光泽、晶形、透明度、吸湿性、用途等方面的各自特点。还按其性质进行了分类,并为石灰岩、石钟乳、砂岩、石英岩、玛瑙、水晶、叶腊石、云母、滑石、页
谱录
△《茶花谱》·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朴静子撰,不著名氏。前有康熙己亥自序,盖其官漳州时所作也。茶花盛於闽南,而以日本洋种为尤胜。是编上卷为花品,凡四十三种。其文欲以新隽冷峭学屠隆、陈继儒之步,而纤佻弥甚。如叙虎斑曰,经红纬白,依稀借机杼於阴阳,非锦之一种而何。不然,驺虞仁兽,血迹安从掩异文?补录雄品,风来树底,莫教咆哮於芳丛云云。是何等语乎?中卷为咏花之作,凡七言绝
谱录
《茶录》,古代汉族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
谱录
谱录
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