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简称《本草经读》,古代中药学著作。共四卷。在释《本经》之药效时,每先以药的性味、有毒无毒等然后联系到药性的归经,由归经言及应用,并加以辨析,以期使『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 正是因为修园析归经、辨应用悉遵经旨,以《伤寒》、《金匮》之法,并参考《内经》之旨,以明正药之性能功效,故被誉为『洵神农之功臣也』。 附《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
医家
书名。明邓苑撰,一卷。为眼科专书。将眼病主要分为外障和内障两种。其“目议”说:“有七十二症之名,总不越内外二障而已。”举外障为四十六症,内障为二十四症,合为七十二症。首为议论,次为治法。末附小儿眼病治法。文字简练,内容切于实用。
医家
杨氏家藏方 宋·杨倓 公元960-1279年 医方著作。二十卷。宋·杨倓撰。刊于1178年。本书为作者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内容包括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等共49类,1111方。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的一些成药处方。现存日刻本,日抄本。
医家
上卷论经闭、带下、妊娠诸病,中卷以产难为主,下卷述产后诸证。本书重点论述胎、产诸疾证治。妊娠方面强调辨证论治,指出母病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胎有不坚而损母者,但疗胎疾则母瘥,成为历代医家治疗妊娠病的基本原则。其论以当归、川芎二药检验胎儿死活(“死即下,活即安”)之法,是产科第一首既可下死胎又可安活胎的诊断性治疗方。书中提出观察母体颜面唇舌色泽变化以判断
医家
《绛囊撮要》验方著作。五卷。清·云川道人辑。刊于1744年。卷一内科;卷二外科;卷三妇科;卷四幼科;卷五通治。每卷主要辑录多种民间验方及成方,虽未能加以分类,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医家
《伤寒论翼》,伤寒著作。共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应当以方名证,方从六经。 书中认为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主张《伤寒论》的六经学说,为百病立法,而也
医家
医家
马培之(1820-1903年)清代医家。字文植,以字行。江苏武进孟河镇人。世医出身,因幼年丧父而随祖父马省三学医,医术精良,尤长于内外、喉诸科。时值慈禧太后病,征各省名医医治,马氏受荐入宫,治愈其病,遂得赏识。后马氏因故托病回家,慈禧且赐有匾额,医名大振。所著有《外科传薪集》,主张外证需内外同治贯通,方能取效。另其门人整理有《马氏医案》,另有《医略存真》一卷行世。
医家
《活幼口议》,儿科著作,20卷。元代曾世荣撰于至顺三年(1332年)。本书取名“口议”者,文字不拘一格,以议为主。卷1至3“议明至理”共25篇,论述婴幼禀赋、脉气、以及钱乙、张涣、刘昉等儿科著作。卷4至5共26篇,议初生儿证候,卷6至7共30篇,议指纹脉诀,面部气色。卷8有18篇,议病证疑难。卷9共15篇,议胎中受病
医家
节制饮食 在节制饮食方面,首重食量的适宜,赞成“量腹节所受”,即须根据自己的肚量对饮食加以节制,宁少勿多,不可勉强加食。故他说:“凡食总宜少为有益,脾易磨运,易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加则必扰胃气”。 曹氏也很关注饮食之冷热适宜。他强调饮食之冷热,应顺从四时寒暑
医家
分为十六纲、六十类。在每一药名之下,详细分为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诸项,并逐一介绍。全书分类细致,条文清楚,切合实用。本书是在绝对忠实于金陵本《本草纲目》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金陵本《本草纲目》影印本的校注、勘误、标点、索引等古文献整理工作,并在必要时酌情参考其他刻本字句,尽力再现《本草纲目》原貌,以避免多种不同刻本之间以讹传讹、损《本草纲目》原义之弊端,确保我国中医
医家
《金匮要略》共25篇,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属于总论性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等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故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第二至十七篇论述内科病的证治。第十八篇论述外科病的证治。第十九篇论述趺蹶等5种不便归类病的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专论妇产科病的证治。最后3篇为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若单以篇名而论,包括了40多种疾病,如痉、湿、暍、
医家
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