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资生集

卷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胎前門上

惡阻

(惡阻生於二月時,心煩悶亂食難施,胚胎經隧多壅塞,濁氣攻衝運化遲,氣鬱停痰兼胃實,虛寒肝火併憂思,大都止嘔調脾胃,順氣和中最得宜。)

《金匱》曰:婦人得平脈,不能食,名妊娠,子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醫者治逆,加吐下則絕之。(絕,止也,言止藥也,令自愈也。)

巢元方曰:妊娠惡阻,由經血既閉,水潰於臟,臟氣不宜通,故心煩,慣悶,氣逆而嘔吐也。但脈理和平為有孕。

陳良甫曰:惡阻產寶謂之子病,由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體重頭眩擇食。惟嗜酸,甚者寒熱脘悶。半夏茯苓丸主之。

(眉批:戴復庵曰:惡阻者,孕婦噁心,阻其飲食是也。胎前惡阻,見食嘔吐,喜酸物,多臥少起,俗名病兒。蓋其八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啖酸物,金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湯,或二陳湯。)

羅太無曰:孕婦三月,嘔吐痰並飲食,每寅卯時,覺少腹有氣上衝,然後膈滿而吐。此肝脈挾衝脈之火上衝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膈寬吐止。)

(眉批:少腹平明氣上衝,因而鬱塞滿胸中。厥陰相火衝於胃,茹桔、蘆根用總同,太無用沉香化抱龍丸,不如此方妥。)

孫思邈曰:婦人血氣不足,腎氣又弱,或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其人月水雖止。顏色肌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飲食,又不知患之所在。其脈順時和平,則是欲有娠也。宜半夏茯苓湯。(數劑後,服茯苓丸。消除痰水,便欲是也。)

《金匱》曰:妊娠吐嘔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徐忠可曰:諸嘔吐酸,皆屬於火,此言暫作嘔吐也。若嘔吐不止,則寒而吐不止則虛矣。故以半夏治嘔,乾薑治寒,人參補虛,而以生薑和半夏,以下其所逆之氣。)

(眉批:胃虛令人常吐食,胃冷無緣納水漿,二者必然脈遲細,人參、半夏與乾薑。)

朱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間,嘔逆不食,或心煩悶,此氣血積聚,以養胎元精血,內郁穢腐之氣上攻於胃,是以嘔逆不能食,用參桔飲。又妊兩月,嘔吐眩暈,脈左弦而弱,此惡阻。因怒氣所激,肝氣傷挾胎氣上逆,參、術補之,大非所宜,以茯苓半夏湯,下抑青丸。

(眉批:氣血成胎二月間,中焦壅塞不能還。必然穢濁攻於胃,水穀如何得下關,用蘆根湯,其方蘆根、橘皮、生薑、大腹皮、枇杷葉也。)

婁全善曰:《大全》方謂半夏動胎不用,以胎初結,慮其辛燥易散也,今觀仲景用人參半夏乾薑丸,羅謙甫用半夏茯苓湯,朱丹溪用二陳加減,並治胎前惡阻。予亦用之,未嘗動胎。《經》云:有故無殞也。

(眉批:王子亨白朮散,局方人參丁香散,揚振人參桔皮湯,齊士明醒脾飲,不用半夏不效。)

薛立齋曰:前證若中脘停痰,用二陳加枳殼;若飲食停滯,六君加枳殼;若脾胃虛弱異功散;若胃氣不足,人參桔皮湯;兼氣腦加枳殼;胸脅痞悶加蘇梗;脅痛加柴胡;若飲食少思,六君加紫蘇、枳殼;頭暈體倦,六君子湯;若脾胃虛弱,嘔吐不食,半夏茯苓湯;蓋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滯之主藥也,予嘗用之驗。

(眉批:李茂翁曰: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矣。《經》曰:無陰則嘔是也,用歸原散。其方六君加芎、歸、芍、枳桔、丁香也。此半夏茯苓之類。而曰歸原何歟?豈當歸丁香之故耶。嘔吐痰水,寸必治滑澀為郁,遲為寒,微為虛,數為熱,怒氣傷肝,脈弦而弱。)

慎齋曰:妊證,先見惡阻,而自《金匱》有絕之法。以下病機非一端。巢氏主於氣凝血聚;陳氏主於停痰積飲;若羅氏、趙氏作火論;仲景以寒治;於惡阻病機,可謂詳悉。但胎前無寒,產後無熱,此常法也。故惡阻嘔吐,大抵寒者少,熱者多。總屬血壅胎元,臟氣不能宣通。停痰積飲,鬱熱壅滯,變而為火。有熱無寒,致生諸證,故丹溪、立齋論治,每以枳殼、蘇梗、木香、砂仁為降氣順氣之法。所謂胎前須順氣者此也。

(眉批:《大全》曰:婦人經不行,身無病似病。脈滑大,而六脈俱勻,是孕脈也。

眉批:以二陳加枳殼、砂仁安胃化痰。若脾虛,六君加蘇梗、枳殼、砂仁、香附、薑、棗。)

子煩(液燥 血渴)

《產寶》云:子煩者,肺臟虛而熱乘於心則令煩也。停痰積飲衝心亦令煩也。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痰飲而煩,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

朱丹溪曰:子煩,由胎元壅鬱,熱氣上衝,以致煩悶,法當清熱疏郁。

(眉批:《大全》曰:妊娠若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之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之氣以養氣。若母心驚膽怯,多致煩悶,名曰子煩。子煩屬熱,脈必洪數。沉為氣,滑為痰,虛為無力。)

薛立齋曰:前證若因內熱,竹葉湯;氣滯,紫蘇飲;痰滯,二陳加條芩、枳殼;氣鬱,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六君加紫蘇、山梔。

陳良甫曰: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氣虛,榮衛不和,致陰陽隔絕,熱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煩而口乾,宜知母丸。

薛立齋曰:前證若胃經實火,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人參黃耆散;或黃耆六一湯(黃耆六錢,甘草一錢);胃經氣虛,補中湯;若肺經虛熱,紫蘇飲;若肝經火動,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大全》曰:有孕婦暴渴,惟飲五味汁。名醫耿隅診其脈曰:此血欲凝也,非疾也。已而果孕,然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飲五味之證,不可不知。

慎齋曰:妊娠煩躁,本屬肺腎二經有火。仲景云:火入於肺則煩,入於腎則躁。胎繫於腎,腎水養其胎元則元氣弱不足以滋腎中之火,火上爍肺,肺受火刑變為煩躁。此金虧水涸之候,法當滋其化源,清金保肺壯水滋腎為主。《產寶》以停痰積飲論子煩;丹溪以胎壅氣熱論子煩,未悉病機之要者也。若液燥屬心脾熱乘,血渴屬胎血將凝,亦胎前所見之證,故備載於此。

(眉批:子煩者,心煩悶亂,莫可言狀,用淡竹葉湯;若氣滯痰凝而悶者,二陳湯加白朮、黃芩、蘇梗;若脾胃虛弱,嘔吐而煩,六君加香砂。但此症不善調攝則胎動不安,須防小產之患,又有吐久氣逆,胃元大虛,不能進食,恐致產母氣脫,故初亟宜降火,繼即安胃進食,此一定之法也。)

子懸(脈浮滑者,痰尺伏而絕者,心氣悶絕)

李氏曰:子懸者,心腹脹滿痛也,妊娠四五月,君相二火養胎,平素有熱,故胎熱氣逆,上湊心胸,脹滿痞悶,名曰子懸,法用補氣血、疏壅滯,嚴氏紫蘇飲,加山梔、條芩之類。

何松庵曰:子懸者,濁氣舉胎上湊也,胎熱氣逆,心胃脹滿,此證挾氣者居多,疏氣舒郁非紫蘇、腹皮、川芎、陳皮無以流氣,非歸、芍無以養血,氣血既利,而胎自降,然邪之所湊,其人必虛,故以人參、甘草補之。

仲景曰: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寒故也,當附子湯溫其臟。

(眉批:附子胎前禁用,而此以治臟寒,正所謂有故無殞也。)

《大全》云:妊娠子懸,由腹內宿有寒邪停飲,致陽氣壅滯,上湊心腹,與氣相爭,故令脹滿也。

李氏曰: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丹溪云:氣有餘便是火,當治其氣,紫蘇飲連進救之;若誤服動胎藥,以致胎損上逆,心腹脹滿者,芎歸湯主之,脈浮滑蔥白湯。

薛氏曰:前證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若食傷脾胃,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胎上逼心,用紫蘇飲。

(眉批:此雖言寒氣停飲所致,然大概陽氣壅滯則令上湊心腹。故以紫蘇飲,寬氣下氣,以火盛極而連進紫蘇飲,須知是氣作悶。)

薛立齋曰:妊婦飲食停滯,心腹脹滿,其胎上攻,噁心不食,右關脈浮大,按之則弦,此土虛木侮也,用六君子,加升柴而愈,後小腹痞滿,以補中益氣,升舉脾氣而瘥。(子懸用升舉法,是立齋巧處,然須認症真確。)

一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反吐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娠婦通身腫滿,或胸腹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妊婦胸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退,方得分娩死胎。

(眉批:須識此症。)

愚按:子懸一症,有因熱、因寒、因火、因停飲、因挾食、因肝鬱、因脾虛、因胎水者,而要皆不離乎氣,蓋胎壅氣逆,乘勢上攻,緊塞於胸,次之間如懸物然,故曰子懸。良甫、松庵主乎熱立論甚當,李氏以嚴氏紫蘇飲治火盛悶絕。取寬氣和中之意,其義同也。若《金匱》、《大全》,主於臟寒冷飲,當以脈證為憑,此證絕少,若脾虛挾食,或胎水上泛,當從薛氏法,而愚謂婦人性多忿鬱,肝病居多,忿則氣逆,而胎亦逆,又當以疏肝為要也。

子滿(即子腫 胎水同)

陳良甫曰:妊娠經血壅閉養胎,忽然虛腫,是胎中挾水,水血相搏,脾胃惡濕,主身之肌肉,濕漬氣弱,則肌肉虛,水氣流溢,故令身腫滿。

齊仲甫曰:妊娠體腫,皆由脾胃虛,而臟腑之間,宿有停水所挾,謂雲子滿,若水停不去,浸漬其胎,則令胎壞。如脈浮腹滿兼喘者,胎未壞也。

《聖濟》曰:脾候肌肉,土氣和則能制水,水自傳化無有停積,若妊娠脾胃氣虛,經血壅閉則水飲不化,濕氣淫溢外攻形體,內注胞胎,懷妊之始,腫滿必傷胎氣。

何松庵曰:妊娠三月後,腫滿如水氣,俗呼為琉璃胎。古方一主於濕,大率脾虛者多,脾虛不運,則清濁不分。須以補脾兼分利,若夜腫日消,是血虛宜健脾,兼養血主之。

陳良甫曰:孕婦五六月,腹大異常,胸腹脹滿,手足面目浮腫,氣逆不安,狀類子懸。此由胞中畜水,名曰胎水,不早治,生子軟短有疾,或胎死腹中,用千金鯉魚湯治其水。

(眉批:巢氏曰:此由脾胃虛弱,有停水而挾以妊娠也,水漬於胞,則令胎壞。惟將產之月而腳微腫,則其產易。蓋胞髒水血多也,初妊娠者,則反壞胎。)

《金匱》曰: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水停則身重,水逆則小便不利;惡寒者,衛氣不行;頭眩者,內有水氣;厥陽逆陰氣上蒸也。)

薛立齋曰:前證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千金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全生白朮散,未應,六君子湯;若脾虛濕熱,下部作腫,補中湯加茯苓。若飲食失節,嘔吐泄瀉,六君子湯;若腿足發腫,喘悶不寧,或指縫出水,天仙藤散;若脾肺氣滯,加味歸脾湯,佐加味逍遙散。

慎齋曰:子滿有水血相搏,有停痰受濕,有經血壅閉,有清濁不分。總因脾土虛不能制水所致,故立齋治法,不外健脾滲濕順氣安胎為主。若《濟陰》云,但一瀉氣利水則愈。此謬論也。

(眉批:古方用鯉魚湯、葵茯散,皆有妙處,予每用五皮飲,如水腫治法亦效,不得已再用鯉魚湯,初起勿用參、術早補,總宜利濕為先,如體厚而輕小便通者,產後自消,勿藥可也。)

子瘇者,由脾土不足,水穀之濕莫運,而胞胎壅遏,膀胱不化,水泛橫流,致肺氣下降,小便不利,腫於四肢頭面肌肉之間,此屬有形之水。子滿者,胞膈脹滿,或腹滿而四支頭面不腫,此屬無形之氣。若胎水一證,屬脾虛血少,氣不健運,水漬胞胎,胎多損壞,一經氾濫,遍身皆瘇。與子腫異名同治也。

子氣

《產乳集》曰:妊娠三月成胎後,足跗漸腫,喘悶如水氣狀,腳指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此由素有風氣,或衝任經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亦慮將產之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於未產之前也。

(眉批:子氣者,因子而肝脾氣阻,土遂不能制水,故一香附散,足以療之,然不服藥,亦無害。)

陳無擇曰:婦人宿有風寒濕冷,妊娠喜腳腫。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全生白朮散主之。

丹溪曰:妊娠兩足脛腫至膝,甚則足指間出水。此由中氣聚養胎元,壅鬱不得升發,當疏鬱滯,天仙藤散主之。松庵曰:孕婦六七月間,兩足浮腫,足太陰脾經養胎也,脾主四支,此時胎已垂下,故腫見兩足,分娩即愈。

齊仲甫曰:妊娠腳腫,非水氣也,至八九月脛及腿俱腫。不可以水病治之,及傷真氣,有此者必易產,因胞臟中水血俱多,不致胎燥故也。

慎齋曰:妊娠有遍身胸腹頭面四肢浮腫者,曰子滿。有止足脛腫漸至腿膝者,曰子氣。子氣,即子腫也。要皆本於脾虛,中氣不運,以致水穀濕熱之氣,浸漬肌肉,流溢四肢,此《大全》以下三論。為見本之治,若產乳三因,是兼外邪論矣。

腹痛(胎痛)

《大全》曰:妊娠脘腹痛,或宿有痰飲,或新觸風寒,皆因臟虛而致。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上衝則心痛,下攻則腹痛,痛甚必致害胎,甚則傷墮。

醫官王師復治蔡元度寵人妊娠胸腹間氣刺滿痛,或腸鳴嘔逆,此由忿怒憂思過度,飲食失節所致,香莪丸淡鹽湯下三服瘥。(憂思過度,則木鬱,飲食失節,則土虛,木邪乘土,氣鬱化火,火載胎上,榮衛不通致心腹滿痛腸鳴嘔逆,香莪丸肝脾並治,鹽湯下,所以制火下行也。)

慎齋曰:以上序腹痛,有風寒客邪痰飲七情為有餘。

《金匱》曰: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薛立齋曰:胎或作脹,或腹作痛,此是脾胃氣虛,不能承載,用安胎飲,加升麻白朮,不應,用補中湯。

《金匱》曰:婦人懷胎,腹中㽲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又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劉宗厚曰:潔古地黃當歸湯,治婦人有孕胎痛。胎痛者,丹溪以血虛治之,故四物去川芎,倍加熟地,此心法也。

薛立齋曰:妊娠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名脹痛,用內補丸。不應,加參、朮、陳皮,或因脾氣虛,四君加歸、地。

慎齋曰:以上序胎前腹痛,有氣阻、氣虛、血虛,為不足病也。胎前有脾胃氣虛而腹痛者,用補氣調氣之法;有陰虧血虛而腹痛者,用補血溫經之法,與前條外因證迥別,臨證審之。

薛立齋曰:頓僕胎動,腹痛下血,膠艾湯;未應,八珍湯加膠、艾。若胎傷,用佛手散;未應,八珍湯下知母丸。

王叔和曰:婦人有胎腹痛,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男,如肘脛參差起者女也。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慎齋曰:以上序胎前腹痛,有頓僕傷胎,胎動不安,此不內外因。一辨用藥之法,一辨生死之法。

心痛

妊娠心痛,《大全》主風邪痰飲交結。予謂肝氣不暢者多。若傷於絡,則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動下血,則傷觸子臟也,用安胎飲、火龍散、手拈散。輕者一味砂仁湯。氣調自安,若果真心痛,指甲青,朝發夕死,夕發旦死,無能為也。然此證懷孕者少,蓋真心痛為寒冷入心,水剋火也。而懷孕者,必有胎熱當之,不致寒水上凌於心。

慎齋曰:妊娠心氣虛而血少,亦足致此。

腰痛

何松庵曰:胞系於腎,勞力任重,致傷胞系,則腰必痛,甚則胞系欲脫,多致小產、宜安胎為主,胎安而痛自愈。若素享安逸而腰痛,必房事不節,致傷胞系也。若脈緩遇天陰,或久坐而痛者,濕熱也;腰重如帶物而冷者,寒濕也。脈大而痛不已者,腎虛也;脈澀而日輕夜重者,氣血凝滯也。脈浮者,為風邪所乘,脈實者,閃挫也。治法:腎虛者,青娥丸;氣血凝滯者,縮砂飲;風邪,大豆紫湯;閃挫,通氣散,總以固胎為主。

汪石山曰:婦人懷娠八月,病腰痛不能轉側,大便燥結,此血滯血熱也,四物加木香、乳、沒、黃柏、麻仁。

薛立齋曰:前證若外邪所傷,用獨活寄生物;勞傷血氣,八珍湯加杜仲、砂仁、膠、艾;脾腎不足,前藥加白朮、補骨脂;氣血鬱滯,紫蘇飲加枳、桔;肝火動,小柴胡湯加白朮、枳殼、山梔;肝脾鬱結,歸脾湯加柴、枳。

慎齋曰:妊娠腰痛,有外感,有內傷。松庵以勞力、房事論治,悉病機之要矣。

小腹痛

《大全》曰:妊娠小腹痛,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令胎動。

慎齋曰:小腹為足厥陰肝經部分,是經或陰血不足,或鬱怒氣滯,皆足致小腹痛,況胎繫於腎,腎肝同原。《大全》論風寒相搏,止就外邪一端言之耳。

妊娠下血

(激經 胞阻 漏胎(《千金》謂漏胞))

王叔和曰:婦人月經下,但微少,寸口脈按之則滑。身反灑淅,不欲食,頭痛,心亂嘔吐,此為有軀,陽多氣溢。陰滑氣盛,設復陽盛,當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

婁全善曰:妊娠經來不多,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也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有妊娠月信不斷,而胎不損,產科熊宗古曰婦人血盛氣衰;月信來而胎不損,若作漏胎治,則胎必墜。

按:激經者,妊娠經信時至也,叔和主陽微不足,全善主血盛有餘,宗古主血盛氣衰,與漏胎迥別,誤治則墮。

《金匱》曰:妊娠下血,腹中痛者為胞阻,芎歸膠艾湯。又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眉批:婁氏曰:凡胎動多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癥也。)

愚按:胞阻者,謂有所阻於胞也,《金匱》於腹中痛,用芎歸膠艾,取其養血溫經也;於癥痼害,用桂枝茯苓丸,取去邪存正也。

陳良甫曰:胎漏者,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懷妊之人,經水不行者,壅之以養胎也。若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盡則斃。《千金方》曰:妊娠下血,名曰漏胞,胞干便死,宜用生地黃八兩,清酒三升,煮減半絞去滓服。

朱丹溪曰:胞漏多因血熱,然有氣虛血少者,故良方論有服涼藥而下血益甚,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

《產寶》曰:胎息未實,或因房室驚觸,勞力過度,傷動胞胎,或因食毒物,致令子宮虛滑,經血淋漓,若不急治。敗血湊心,子母難保。

《產集》曰: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風勝故也。榮經既為風所勝,則所下者,非養胎之血,若作胎漏治。強以藥滋之,是實實也。其胎終墮矣,只以一藥治風。經血可止,或不服藥,胎亦無恙。(榮經,肝經也。)

(眉批:漏胎用風藥,亦是升舉肝氣,使血不漏則胎自固,不但疏風已也。)

《大全》曰:妊婦有宿疾,子臟為風冷所乘,氣血失度。使胎不安。致令下血也。(宿疾或癥瘕腹痛之類。)

按:以上五條,序胎漏證也。良甫以下三條,主血虛氣虛。屬內傷不足為病,《產集》以下二條,主風邪宿冷,屬有餘客邪為病,當分別治之。

方氏曰:胎動胎漏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為異爾。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

《心法》云:婦人經血,孕則畜之以養胎,產則變乳以養子。倘妊婦忽然見紅,名曰漏胎,宜速治之。不然血瀝多而胎不保也。治法若因風熱動血者,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丸二錢,日二三服;因怒動肝火者,逍遙散加山梔,黃芩;血虛妄走者,四物加膠艾、茯苓、蓮子;脾虛不能攝血者,歸脾加膠艾、蓮子;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去血太多者,用八珍湯大補之;若肝經有風,下非胎血,只服防風黃芩丸。血下不止,胞干便死,急用《千金》法。

《大全》曰: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

薛立齋曰:前證若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肝脾風熱,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錢氏白朮散;脾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防風湯。

尿血

李氏曰:胎漏自人門下血,尿血自尿門下血。妊娠尿血屬胞熱者多,四物加山梔、發灰,又方阿膠熟地。

《大全》云:妊娠勞傷經絡,有熱在內,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流溢,滲入於脬,故令尿血。

(眉批:《綱目》云,尿血之人皆從勞心斫長中來。)

薛氏曰:一娠婦,因怒尿血,內熱作渴,寒熱往來,胞乳間作脹,脈弦弱,此肝經血虛而熱也。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兼服漸愈,又用八珍湯,加柴胡、丹皮、山梔,痊。治法:因怒動火者,小柴胡湯加山梔;因勞動火者,補中湯;因厚味炙物,宜清胃散,加犀角、連翹、甘草;因肝經血熱,加味逍遙散。

《心法》云:妊娠尿血,不必驚慌,方用斷續湯,或膠地湯。有血熱流滲於脬,即為血淋,用葵子一升,研煮二升,分三次服。

慎齋曰:尿血易混於胎漏,得李氏一辨,已見分析。但胎漏有無時頻出。尿血是熱入膀胱,本心經有火,移小腸,滲入膀胱,溺時則下,不溺則不下。即是小便溺血,但屬妊娠為異耳。

大小便不通

《大全》曰:妊娠血壅胎元,臟腑之氣不通,鬱而化熱,大腸熱則大便不通,小腸熱則小便不利;大小腸俱熱,則二便俱不通,更推其因而藥之。

薛氏曰:大腸血燥,四物加條芩、桃仁;大腸氣滯,紫蘇飲加杏仁、條芩;腸胃氣虛,六君加紫蘇、杏仁;肝脾蘊熱,龍膽瀉肝湯;心肝虛熱,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

薛立齋治李亞卿側室。妊娠患此,或用降火理氣之劑,元氣反虛,肝脈弦急,脾脈遲滯,面青黃不澤。曰:此鬱怒所致也。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而安。(此案獨其隻眼。)

又治王主政內。妊娠痢疾後患此,用清熱之劑未效。診其脈浮大而澀,此氣血虛也。朝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夕用加味逍遙,加車前子而痊。

小便不通

(子淋 轉胞 遺尿)

《大全》云: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傳於胞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氣滯,則多喘急。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腎氣虛,清濁相干,則為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胞。若胎滿尿出,名曰遺尿。

《產寶》曰:腎者,作強之官,與膀胱為表裡。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妊娠淋者,腎虛而膀胱有熱也。腎虛不能制水,則小便數,客熱膀胱,則水道澀而數,淋瀝不宣。名曰子淋。地膚湯主之。

陳良甫曰:孕婦小便澀少,由氣血聚養胎元,不及敷榮滲道,遂使膀胱鬱熱。法當養血以榮滲道,利小便以導鬱熱,用歸、芍調血,人參補氣,麥冬清肺,以滋腎水之源,滑石、通草利小便以清鬱滯,名安榮散。方內滑石,恐墜胎,若臨月極妙,否則宜去此味,加石斛、山梔尤穩。

萬密齋曰:子淋須分二證,一則妊母自病,一則子為母病。然妊母自病,又分二證,或食辛熱生內熱者,或自汗自利,津液燥者。子為母病,亦分二證,或胎氣熱壅者,或胎形迫塞者。證既不同,治亦有別,大抵熱則清之,燥則潤之,壅則通之,塞則行之,此治法也。

薛立齋曰:妊娠小便淋漓,用安榮散;若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肝經虛熱,加味逍遙散;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色黃,四物用生地加知柏、五味、麥冬、元參;若肺氣虛而短少,補中湯加山藥、麥冬;熱結膀胱而不利,五淋散;脾肺燥不能生化,黃芩清肺飲;膀胱陰虛,陽無所生,滋腎丸;膀胱陽虛,陰無所化,腎氣丸。

慎齋曰:淋有五,丹溪一主於熱,若妊娠淋病。《產寶良方》以虛熱鬱熱,屬之膀胱。立齋又推原肝經有濕熱、虛熱之別。正以膀胱,為藏溺之器,而出溺之竅,則為足厥陰之部分。故欲清膀胱之熱,必兼疏厥陰之氣也。

《甲乙經》曰:轉胞不得溺,少腹滿,關元主之。

又曰:小便難,水脹,溺出少,胞轉,曲骨主之。

《金匱》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腎氣丸主之。

(眉批:薛立齋治一婦,用八味丸加車前子而愈。探源於此,此取氣化能出之義,蓋經旨也。此痛指臨圊小便作痛,非小腹痛也,若作小腹痛,則巢氏明明有臍下急痛,小便不通等症。觀書者當詳審。)

《證治要訣》云:胞即膀胱也。胎漸長,且近下,胞為胎逼而側,故名轉胞,與子淋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者,為子淋;頻數出少不痛者,為轉胞,間有微痛,終與子淋不同,並宜生料五積散,五苓散加阿膠。

《聖濟錄》云:胞受水液,氣不轉行,則小腸滿脹;或飽食用力,或因合陰陽,令胞屈闢,其候水道不通,小腹急痛,煩悶汗出,氣逆奔迫,甚則欲死,名曰轉胞,宜速治之。

(眉批:飽食則氣傷,胎素弱不能自舉而下墜。巢氏曰:胞轉者,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其病由不同。胞轉及胞落並致,死。)

楊仁齋曰:凡強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飽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氣逼於胞,胞落即殂。

王海藏曰:此疾非利藥所能利,法當治其氣則愈,沉香木香湯主之。

徐春甫曰:轉胞由脬為熱所迫,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內外壅滯,脹滿不通,故令脬轉。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致死。

趙養葵曰:轉胞由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胞所致。以補氣藥中加升舉之品,如補中湯加減之類是也。

(眉批:慎齋曰:胎前轉胞,大抵由氣虛血少,血少則胎無以養,氣虛則胎不能舉,因下墜而壓於膀胱,胞為之轉。先生用補氣養血為主。誠為探原之論,獨具隻眼。吐法絕妙,所謂上氣泄則下氣得通也。)

朱丹溪曰:轉胞由氣血虛弱,不能上載其胎,下壓膀胱。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法當補血養氣,氣血既旺,胎舉而安。方用參、朮、陳皮、炙草、歸、芍、半夏、生薑,濃煎與四帖。任其叫啖,次早又與四帖,渣作一帖,頓飲之,探喉令吐,小便通皆黑水。就此方加大腹皮、枳殼、砂仁、青蔥,二十劑以安之。此病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急躁者,食厚味者,大率有之。

(眉批:憂悶則氣鬱而停飲,故令墜胞。)

又法:令老婦香油塗手,自產戶托起其胎,出宿溺,卻以大劑參、耆服之。

又法:健人同病婦,皆仰臥,兩隻相對,健人以雙足抵病人足,頻頻細聳,令病人身亦細聳,則胎且細聳而上,胞不了戾而小便自通。

(眉批:此法甚妙。然通後亦當以大劑參、耆服之。)

又法:將病婦兩足倒提向上,如是數次,溺亦隨通。

(眉批:此法平人甚妙,若妊婦恐不可用。)

薛立齋曰:此證悉如丹溪治法為當。推廣言之,又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有氣熱鬱結膀胱,津液不利者;有金為火爍,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審施治。妊娠遺尿,屬脾肺氣虛。脾主輸布,肺主治節,虛則氣弱而溲弱自遺,宜補中益氣。

薛氏曰:若脬中有熱,加味逍遙散;脾肺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益智;肝腎陰虛,六味丸。

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痛,脅肋痛脹。以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尋愈。後又寒熱恚怒,前證復作,用八珍逍遙散,兼清肝火,養肝血愈。

附方

惡阻

(《千金》)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脾胃虛弱嘔吐不食。

製半夏 赤茯苓(一錢) 人參 熟地 川芎 白芍(五分,酒炒) 橘皮(一錢) 細辛(半分) 紫蘇(五分) 桔梗(五分) 甘草(三分)

上加生薑一斤,水煎空心服,數劑後服茯苓丸(脾虛淡滯,倍加白朮、砂仁;痰實,去熟地、川芎、白芍、細辛,加旋覆花。)內熱,去細辛加黃芩;客熱煩渴,去細辛加前胡、知母;胸滿,去地黃倍紫蘇。

(眉批:妊娠經閉,血凝水停心下則腎燥。故用細辛行水以潤之。若無痰水內停,此味辛散不可輕用。)

(《千金》)茯苓丸 治妊娠心中煩悶、吐痰眩暈。

赤苓 製半夏 陳皮(一兩) 甘草(炙,二兩)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炮姜 桂心(一兩) 葛根 枳殼(麩炒,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三服。一方加麥冬,《肘後方》加五味子。

陳皮半夏湯 治胎氣始盛,逆動胃氣,嘔吐不進飲食。

陳皮(鹽水炒,去白) 茯苓(各五錢) 製半夏(一錢半) 子芩(薑汁炒) 枳殼(麩炒) 紫蘇(各八分) 炙草(五分)

生薑二片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眉批:此方足矣。)

縮砂二陳湯 治妊娠脾胃虛弱嘔吐。

半夏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炙草(五分) 砂仁(炒,一錢) 加生薑二片,棗一枚,烏梅肉少許,水煎服。

(眉批:此方有辛散酸收之妙。)

參橘飲(楊振) 治妊娠吐逆痰水,心虛煩悶。

四君加 陳皮 厚朴 麥冬

上加生薑、竹茹水煎服。

(眉批:不用半夏,重在心虛煩悶,故用麥冬、竹茹。)

上方去茯苓、甘草、麥冬名橘皮湯,治惡阻不下食。武叔卿曰:惡阻惡食責之脾虛;嘔吐責之有火,所謂諸逆於上皆屬於火也。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氣,橘皮、生薑所以開胃,人參、白朮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其安穀云爾。

人參半夏丸(仲景) 治妊娠惡阻,胸腹冷痛。

人參 製半夏 乾薑(各五錢)

上為末,生地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眉批:生地汁浸不特製半夏之燥,而又不傷血分,妙。)

王子亨白朮散 治妊娠嘔吐清水十餘日,水漿不入者。

白朮 人參 甘草 丁香

上丁香飯丸,三味加生薑煎湯送,食前溫服。此方亦治胃寒心腹痛。上方去白朮、甘草,加藿香,即《局方》人參丁香散,治嘔吐心腹刺痛。

(眉批:不用半夏。)

齊士明醒脾飲 治妊娠嘔逆不食,甚者中滿。

(眉批:醒脾二字足以盡之。)

草豆蔻(濕紙裹,灰火中煨,紙干取出去皮用) 厚朴(薑汁各半兩) 乾薑(一兩) 甘草(一兩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二枚,生薑三片,煎八分呷服,病輕者只一二服便能食。

(眉批:不用半夏。)

白朮散 治妊娠胎氣不和,不進飲食。

炒白朮 人參 紫蘇(各一錢) 青皮(去白) 川芎 訶子(各八分) 炙草(五分)

加生薑二斤,水煎服。

縮砂散 縮砂仁為末,每服二錢。生薑或米飲調下。

蘆根湯 治相火上衝,煩熱嘔吐。

生蘆根 橘紅、生薑、大腹皮、枇杷葉。

又方 蘆根 竹茹 麥冬 橘紅 前胡

體熱加地骨。

(眉批:以上皆不用半夏。)

歸原散 治妊娠惡阻諸藥不效者。

八珍去熟地加半夏、陳皮、丁香、枳殼、桔梗。

(眉批:此方用半夏。)

子煩

竹葉湯 白茯苓(三錢) 麥冬(去心) 防風 黃芩(各二錢) 加竹茹(十片)

水煎,服無時。(一方有知母無黃芩,一方有人參無黃芩。)

知母飲 治妊娠心脾壅熱,咽膈渴苦,煩悶多驚。

知母 麥冬(去心) 赤芍(各一錢半) 黃芩 黃耆(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二鍾,入桑皮半錢,煎一盞再入竹瀝些少,同煎二三沸,服無時。

(眉批:壅熱用耆,要知是虛非實。知母丸、治妊娠固服藥致胎氣不安,有似虛煩不得眠。巢氏謂之子煩也。醫者不知作虛煩治之,損動胎氣宜矣,知母焙洗二兩為細末,棗肉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下。)

麥門冬湯

麥冬(去心) 白茯苓 防風(各三錢) 人參(一錢半)

加生薑一片、淡竹葉十片煎,服無時。血虛者加生地、白芍、桑寄生、生蘆根。

柴胡散 治妊娠頭目昏重、心胸煩悶,不思飲食。

柴胡(一兩半) 赤苓 麥冬(各一兩錢) 枇杷葉 人參 橘紅 甘草(各半兩)

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服。

當歸飲

當歸(二錢) 川芎 阿膠 寄生 豆豉(各一錢) 蔥白(七錢)

水煎溫服。

(眉批:用蔥、豉、川芎散熱又是一法。)

竹茹湯 淡青竹刮茹一兩,水一升煮以四合,徐徐服盡為度。

(眉批:清心涼肝妙劑。又方:治孕婦壅熱心神煩躁口舌乾渴,人參、知母、梔子炒、麥冬各一錢,甘草、條芩各五錢,瓜蔞根、犀角各八分,棗水煎,或加竹茹。又方:治嘔吐不食,胸中煩躁,人參、麥冬、梔子炒、知母、葛根、蘆根各一錢,竹茹一丸,蔥白三寸。)

葛根飲 治妊娠煩渴口乾身熱。

家葛根 子芩 人參 玉竹 黃耆 麥冬(去心) 甘草 竹茹

渴甚加竹葉。

黃耆六一湯

黃耆(六錢) 甘草(一錢)

治煩躁口渴,良。

又方 治口乾不得臥。

黃連為細末,每服一錢,粥飲調下。

子懸

(嚴氏)紫蘇飲 治妊娠胎氣上逆,脹滿疼痛,兼治臨產氣結連日不下。(一方無川芎名七寶散。)

紫蘇(一兩) 陳皮 大腹皮 人參(各五錢) 當歸(七錢半) 川芎(半兩) 白芍(半兩) 甘草(二錢半)

上銼,分三服,每服水盞半,生薑四片,蔥白七寸,煎七分。空心服此,神效方也。

訶黎勒散 治妊婦心腹脹滿,氣衝胸膈,煩悶不思飲食。

訶黎勒 赤苓 前胡(各一兩) 陳皮 大腹皮 桑皮(各七錢半) 枳殼 川芎 白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煮服。

(眉批:白朮宜少用。)

枳殼湯 治婦人妊娠腹脹 枳殼 黃芩(如腹滿身重加白朮一兩)

蔥白湯 治胎上逼心煩悶 蔥白二七莖,濃煎飲。若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

婁全善曰:此方神效。(脈浮滑者宜之。)

(眉批:蔥白安胎人所未知。)

艾醋煎 治胎動上逼心痛。艾葉雞子大,頭醋四升,煎二升半溫服。

當歸湯 治胎動衝心,煩悶欲死。

當歸 川芎 人參 阿膠 炙草(各兩半) 連須蔥白(一握)

上銼,水二升,煎四味至升半,去滓下蔥,再煎減三合阿膠,溫服一劑。

(眉批:一劑分二三服。)

仲景附子湯 附子 白朮 茯苓 白芍 人參

子腫(子氣)

全生白朮散 治妊娠面目虛浮如水腫狀。

白朮(二錢半) 茯苓皮(一錢半) 陳皮 姜皮 大腹皮 桑白皮(一錢)

本方去白朮,指迷五皮散。

葶藶散(崔氏) 治妊娠遍身浮腫。

葶藶子 桑白皮 澤瀉(各二兩) 茯苓 枳殼 白朮(各六兩)

上水六升,取二升半,分溫二服,小便利即差。

(眉批:一方無澤瀉、枳殼,有郁李仁。此方補脾瀉肺利大腸。)

千金鯉魚湯 治妊娠腹脹滿,或渾身浮腫,小便赤澀。

當歸 白芍(各一錢) 白茯苓(一錢) 白朮(二錢) 橘紅(五分) 鯉魚(一尾)

將鯉魚去鱗腸,白水煮熱去魚,用汁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至一盞,空心服,胎水即下,如未盡腹悶未除再服。

(眉批:鯉魚治懷妊身腫及胎氣不安,煮食又下水氣利小便。)

(崔氏)防己湯 治妊娠遍身浮腫,腹脹喘促,小便不利。

木防己(一錢半) 桑白皮(炒) 紫蘇 赤苓(各二錢) 木香(五分)

上加生薑四片,煎服。如大便不通加枳殼、檳榔。

天仙藤散 治妊娠三月,足腫至膝,喘悶妨食,狀如水氣,甚足指間出黃水者。此方得於宋時李伯時家傳。

天仙藤(用水川,即青木香藤) 陳皮 香附(炒) 甘草 烏藥 木瓜(各等分) 生薑(三片) 紫蘇(三莖)

日三服,腫消止喘。

(眉批:天仙藤散即香附散。元豐中淮南陳景初名醫獨論此症,制香附散。至李伯時名天仙藤散。)

崔氏苓朮湯 療妊娠有水氣,心腹急滿。

茯苓 白朮(各四兩) 旋覆花(二兩) 杏仁 黃芩(各三兩)

上水七升煮二升半,分溫三服,忌桃李。

腎著湯 治妊娠腰腳腫。

茯苓 白朮(各二錢) 乾薑(炮) 甘草(各一錢) 杏仁(錢半)

平胃散 治妊娠腳腫,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致。

蒼朮 厚朴 陳皮 枳殼 甘草

加薑棗或紫蘇。子和治腫,小便不利用豬苓水調;多濕丹溪用山梔末,米飲下。

葵苓散(仲景) 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葵子(炒半升) 茯苓(三兩)

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心腹痛(子痛)

川芎散 治妊娠素有冷氣,忽心腹痛如刀刺。

川芎 當歸(各一錢) 白芍(七分半) 人參(五分) 茯苓(四錢) 甘草(二分) 吳萸 厚朴(薑製,各五分) 枳殼(二分) 桔梗(四分)

水煎熱服。

當歸芍藥散(仲景) 治妊娠腹中㽲痛。(元和紀用《經》名六氣經緯丸。安期先生賜李少君久餌之藥,後仲景增減兩數,治婦人懷妊腹中痛。)

白芍(炒,四兩) 當歸 茯苓 白朮(各二兩) 澤瀉 川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服。

(眉批:產後忌芍藥,而此方兼治以為君,愚謂產後暈,去血過多者可用,若惡露不行作痛者,不可用。)

阿膠散 治妊娠胎動腹中㽲痛,不思飲食。

當歸(炒) 陳皮(各一兩) 白朮 茯苓 阿膠(炒) 川芎(各七錢半) 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又方 當歸(三兩) 川芎 阿膠 人參 厚朴(各一錢) 蔥白(切,一升)

上㕮咀,水七升煎三升,分三服。一方有甘草,無厚朴、川芎。

香術丸 治妊五月後,胸腹間氣刺滿痛,或腸鳴。甚至嘔逆。此由憂慮所致也。蔡元度寵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病。醫官王師復處此方,三服而愈。

廣茂(炒,一兩) 丁香(半兩) 粉草(二錢半)

上為末,空心鹽湯點服。一天一錢,覺腸中如物按下之狀愈。(原方作散有木香。)

《古今錄》驗方 治妊娠腹內冷痛,忽胎動。

薤白(一升) 當歸(切,四兩)

水五升,煮取四升,作三服。

一方 治腹痛不可忍,胎欲落。

上等銀(二斤) 茅根(二斤) 水九升煮銀,取五升入清酒一升同煎,茅根取三升分一服立安。

(眉批:鎮墜解熱,方法俱妙,於體強暴病者可用,血熱血虛腹痛,若此方甚妙。)

一方 治妊娠腹痛。生地三斤取汁,酒一升,煎減半頓服,愈。

一方 孕四五月,腹㽲痛。

大紅棗(十四枚,炒黑) 鹽(一錢,炒紅)

為末,取一攝酒調服,愈。

一方 棗十四枚燒存性為末,童便調下。

地黃當歸湯(潔古) 治婦人胎痛。

當歸(一兩) 熟地(二兩)

加味四物湯 治血少胎痛。四物加香附為末,每三錢,紫蘇湯下。

(眉批:血虛痛,妙。)

丹溪方 治胎痛不可近,發熱惡食 須安胎散滯氣。

青皮(三錢) 黃芩 白芍(各二錢) 歸尾(一錢半) 川芎(一錢) 木香(五分) 甘草(炙少許) 加苧根兩大片。

補遺手拈散 四七湯加歸芍 四磨湯 小烏沉湯 以上諸方皆可選用。

安胎和氣飲 治胎冷腹痛引兩脅,小便頻數,大便虛滑。

訶子(即訶黎勒,麥煨去核) 白朮(各二錢) 陳皮(去白) 高良薑(炒) 木香 白芍 陳米 甘草(炙,各一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生冷之物。

心痛方

火龍散 治妊娠心氣疼。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三錢) 艾葉(鹽炒,一錢半)

水煎,服無時。

產寶方 川芎 當歸 茯苓 厚朴

千金方 青竹茹(一升) 羊脂(八兩) 白蜜(三兩)

上三味合煎,每服棗核大三枚,食前頓服日三服。

(眉批:按此可治燥熱心痛。)

《炮炙論》云:心痛欲死,急覓延胡。

腰痛方

通氣散 治妊娠腰痛不可忍。

破故紙(瓦上炒香為末)

空心嚼胡桃肉(一枚,)溫酒調下末三錢。

五加皮散 治妊娠腰痛不可忍,先服此。

杜仲(四兩) 五加皮 阿膠(炙,另入) 防風 狗脊 川芎 白芍 細辛 萆薢(各三兩) 杏仁(八十個,去皮尖,炒)

上㕮咀,水九升煮二升,去滓下膠作三服。

五加皮丸 服前散後服此。

(眉批:此與前方不甚相遠,而以杏仁易訶子。通塞不同者審之。)

續斷(炒) 杜仲(各二兩半) 川芎 獨活(各三兩) 五加皮 狗脊 萆薢 白芍 訶子(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酒下,日三服。

(眉批:通塞不同,用者審之。)

當歸蔥白湯 療妊娠氣壅攻腰痛不可忍,兼治腹痛。

當歸(二兩)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蔥白(切二升)

溫分三服。

小品苧根湯 療損動胎,腰腹痛,去血,胎動向下。

生地 苧根(各二兩) 當歸 白芍 阿膠 甘草(各二兩)

上銼,水六升煮二升,去渣,內膠煎烊,分溫三服。

大地黃丸 治產後腰腹疼,一切血疼,兼治血氣虛,四肢不舉,骨體熱疼。

熟地黃(二兩) 烏梅肉 當歸(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一丸,空心白湯嚼下。

(眉批:此方不特產前後妙,即平日血虛內熱者亦宜。)

紫酒 大黑豆(二合,炒令香熟) 酒(一大盞)

煮取七分,去豆空心頓服。

小腹痛方 當歸 川芎(各八分) 阿膠(炙) 人參 艾葉(各四分) 茯苓(一錢) 大棗(二十枚)

水五升,煮三升,溫分三服。

妊娠下血方

加減膠艾湯 治胎動漏血有效。

阿膠(炒成珠,一錢) 艾葉(一分)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地榆(各一錢) 甘草(一分)

水煎空心服。漏血多起於氣腦血逆火動之故,可加炒黃芩、炒香附、炒砂仁,研細同煎。要墮者前方去榆、艾,加白朮、黃芩、杜續、熟地。氣虛加人參、黃耆之類。

當歸寄生湯 治妊娠胎漏非時下血。

當歸 川芎 艾葉 白朮(各一錢) 人參 桑寄生 續斷 熟地

水煎,空心溫服。

二黃散 治婦人胎漏下血。

生熟二地(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煎白朮、枳殼湯。食前調服。

(眉批:白朮枳殼煎湯調地黃末,意見超卓。)

阿膠散 治妊娠無故卒然下血。

阿膠(蛤粉炒成珠,二兩,為末) 生地(半斤,搗汁)

上清水三升,攪勻溫分三服。

枳殼湯 枳殼(炒,五錢) 白朮(一兩) 黃芩(五錢)

水煎,食前溫服。

防風黃芩丸 治肝經有風熱致血不歸經。

條芩(炒) 防風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米飲下。

(眉批:防風治風,黃芩治熱。)

仲景桂枝茯苓丸 治妊娠下血宿有癥病。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炒) 白芍(各等分)

上為丸,煉蜜丸兔屎大,每食煎服一丸,不愈加至三丸。

(眉批:凡遇此症,最宜斟酌。《本事方》治漏血不止,取樹上瘤桃燒灰和水服瘥。《本草》云:桃奴破血,又治伏梁氣積。)

大全方 治妊娠忽下黃汁,或如豆汁,胎動腹痛。

黃耆(炒六兩) 糯米(五合)

水七升取二升,分四服。

銀苧酒 治妊娠下黃汁或如赤豆。

白苧根(去黑皮,切,二兩) 銀(五兩)

水酒各一大盞,煎服。

(眉批:黃赤為熱,故用苧根以涼之,下黃赤為疏,氣之疏泄,故重用銀以鎮之。)

尿血方

續斷湯 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續斷(五錢) 當歸(一兩) 生地(一兩) 赤芍(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姜蜜湯 治妊娠小便尿血。

生薑(七片) 蜜(半盞) 白茅根(一握)

濃煎服。

加減五苓散 本方去桂加阿膠炒,同為粗末,每服四錢,用車前子、白茅根濃煎溫服。

一方 葵子一升研細,水五升,煮三升分溫三服。

一方 白茅根濃煎,吞酒蒸黃連丸。

一方 龍骨一兩,蒲黃半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日三服。

大小便不通方

大腹皮散 大腹皮 赤苓 枳殼(各一兩) 甘草(炙,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蔥白湯調下。一方入郁李仁(錢半,)水煎空心連服以通為度,如不通必六腑熱秘,用枳殼錢半,大黃(炮)二錢,炙草一錢,研細末,作三服,濃煎蔥白湯調下。

又方 治妊娠風氣,大便秘澀。

麩炒枳殼(三兩) 防風(二兩) 炙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空心白滾湯,調服日三次。

又方 治虛羸大便秘。

枳殼 阿膠(炒,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滑石末為衣、溫湯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五十丸。

葵子湯 治妊娠大小便不利,安胎除熱。

葵子(三升) 滑石(四兩,碎)

水五升,煮一升,去渣盡服。(須臾當下便愈。)

小便不通方

(轉胞 子淋 遺尿)

冬葵子散 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及男子小便不通皆效。

冬葵子 山梔(炒) 滑石(各五錢) 木通(三錢)

水煎空心溫服。外以冬葵子、滑石、梔子為末,田螺肉搗膏或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眉批:當歸貝母苦參丸(仲景)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上為末,蜜丸,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全生茯苓散 治妊娠小便不通。

赤苓 冬葵子(各等分)

水煎空心服。《濟生》云:如小便不通,恐是轉胞,加發灰少許極效。

(眉批:發灰能使氣血上行,故轉胞加之妙。)

獨聖散 蔓荊子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濃煎,蔥白湯調下。

(眉批:蔓荊涼諸經之血,其性上行有升舉之意。)

五淋散 治孕婦熱結膀胱,小便淋瀝。

赤芍 山梔(各二錢) 當歸(一錢) 子芩(六分) 甘草梢(五分) 赤苓(二錢)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澀痛。

麥冬 赤苓 大腹皮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等分)

安榮散 治子淋。

麥冬 通草 滑石 人參 細辛(各三錢) 當歸(酒浸) 燈草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麥冬湯調下。

(眉批:此用細辛自有深意,蓋腎苦燥,故用辛以潤之,欲使天降之陰沛然於陰分也。)

一方無滑石、燈心,有車前、萹蓄。(滑石太重,胎前慎之。)

加味木通湯 治妊婦奉養太厚,喜食炙煿酒面辛熱之物致內熱,小便赤澀作痛者。

木通 生地 赤芍 條芩 甘草梢(各等分) 淡竹葉(十二片)

冬葵子湯 治婦素淡滋味,小便澀痛,此胎熱也。

冬葵子(一兩) 赤芍 條芩(各五錢) 赤苓 車前子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服。或是轉胞加發灰極效。

地膚子湯 治孕婦小便澀數,名曰子淋。

地膚子 車前子 知母 黃芩 赤芍 白芍 枳殼(麩炒) 升麻 通草 甘草梢(炙,各二分)

(眉批:此方寓升於降,妙。)

地膚大黃湯 治子淋宜下。

大黃(炒) 地膚草(各三兩) 知母 黃芩(炒) 豬苓 赤芍 通草 升麻 枳實(炒) 甘草(各三兩)

每服四五錢,水煎服。

(眉批:此治實熱而淋者,大便通則小便自利矣。)

忘憂散 治娠婦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淋漓作痛。

琥珀(五分,研細末) 萱草根(一握,濃煎)

調末服。

白薇散 治妊娠尿出不知。

白薇 白芍(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前溫酒調服。

(眉批:本草謂芍藥白補,赤瀉。蓋金收而火散也。故子淋方中多用赤而遺尿方多用白也。)

桑螵蛸散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炙黃,二十枚)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一方 益智為末,米飲下,亦效。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