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杜牧传

第五章 晚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一“人间惟有杜司勋”

宣宗大中三年,杜牧在京做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年四十七岁。司勋员外郎,从六品上,属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勋绩。

这年正月,宣宗召集宰相于延英便殿,讲论政事,谈到元和时循吏,宣宗问当时循吏谁为第一。宰相周墀举从前江西观察使韦丹以对,其他宰相白敏中、马植等也同意周墀所说的。于是宣宗命江西观察使纥干臮(古“暨”字)将韦丹治绩资料进上来,同时,又下诏命杜牧撰写《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

杜牧奉诏撰《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主要叙述他在江西时的几件有利于人民的事迹,如:

派湖入江,节以斗门,以走暴涨。辟开广衢,南北七里,荡渫污壅。筑堤三尺,长十二里,堤成明年,江与堤平。凿六百陂塘,灌田一万顷。益劝桑苎,机织广狭,俗所未习,教劝成之。

此外,还有一件重要事情。洪州城内外居民多以茅竹为屋,容易发生火灾。韦丹教人民烧瓦伐木,“人能为屋,取官材瓦,免其半赋,徐责其直,自载酒食,以勉其劳。初若艰勤,日成月就,不二周岁,凡为瓦屋万四千间,楼四千二百间”。《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撰成之后,杜牧将碑文进呈于宣宗,并附带上了一个表,说明自己撰述碑文是“事必直书,辞无华饰”。

在大中三年这一年,另一位晚唐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也在长安做官,他作了两首诗送给杜牧:

杜牧司勋字牧之,

清秋一首《杜秋诗》 。

前身应是梁江总,

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

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

羊祜韦丹尽有碑 。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高楼风雨感斯文,

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

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河南沁阳)人。生于宪宗元和七年 ,比杜牧小九岁。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举进士及第,曾在王茂元泾原节度使府中做幕僚。开成末,为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后辞官南游江乡。武宗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郎。不久,居母丧。宣宗大中元年二月,郑亚为桂管防御观察使,辟李商隐为掌书记,遂赴桂州。大中二年,郑亚以李德裕之党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北还长安。大中三年,选为盩厔尉,京兆尹奏署掾曹,令典章奏。杜牧与李商隐虽然是同时人,他们二人在大中三年以前似乎没有会过面,也许彼此都闻名,并且互相读过作品,因为在唐代,名诗人的作品,都是很容易传诵的。大中三年,杜牧、李商隐二人都到长安做官,有机会相识,所以李商隐作这两首诗送给杜牧。他提到杜牧的代表作《杜秋诗》,而“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两句,点出杜牧诗的特点,并备致倾倒之意。当然,杜牧的诗方面还多,不仅是“伤春伤别”,而李商隐所以要标出这一特点来,大概因为李商隐自己也喜欢作伤春伤别的诗,而杜牧这一类的诗恰是投其所好。不过,李商隐诗的风格意境与杜牧不同。杜牧作这类的诗,在风华流美之中,有英爽俊拔之致,而李商隐诗则是深婉蕴藉,含情绵邈,二人是异曲同工。李商隐自谓“短翼差池不及群”,而称赞“人间惟有杜司勋”,可以看出他的谦虚与对于杜牧的钦佩。杜牧接到这两首赠诗之后,似乎应当有诗酬答,但是我们今日从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中,或是从宋人所辑的《樊川别集》与《外集》中,或是在《全唐诗》所补收的杜牧诗篇中,都找不到赠李商隐的诗。杜牧或者是没有作,或者是作过而亡佚了,我们不知道。这两位晚唐杰出而齐名的诗人,自从这一次接触之后,也不再见有往还的痕迹。

杜牧是一向注重研究兵法的。他说,他二十岁时,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见其树立其国,灭亡其国,未始不由兵也”。因此知道:“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于是他就搜求自古以来的兵书,凡十数家,认为其中孙武所著的十三篇最好,“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图模刻,一不差跌。武之所论,大约用仁义使机权也”。曹操善用兵,曾注《孙子》十三篇。杜牧“因取孙武书,备其注,曹之所注,亦尽存之,分为上中下三卷”。(以上引文均见《樊川文集》卷十《注孙子序》)大中三年春间,杜牧上书于宰相周墀,说到大儒在位应当知兵,将他自己所注的《孙子》十三篇呈献给周墀,他说,这部书“虽不能上穷天时,下极人事,然上至周秦、下至长庆、宝历之兵,形势虚实,随句解析”,也是一部很有用的著作。(《樊川文集》卷十二《上周相公启》)后来杜牧五十岁时自撰墓铭也说:“某平生好读书,为文亦不出人。曹公曰:‘吾读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深矣。’因注其书十三篇,乃曰:上穷天时,下极人事,无以加也,后当有知之者。”可见杜牧对于他所著的《孙子注》是很自负的。杜牧的《孙子注》三卷,《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皆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杜牧注《孙子》三卷”条中说:“世谓牧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知兵者将有取焉。”宋吉天保集曹操以后注《孙子》者十家,为《孙子十家会注》,杜牧注亦收入其中。

河西、陇右一带,自唐肃宗以后,逐渐被吐蕃统治者所占据,到宣宗大中时,已经有九十年左右了。武宗会昌中,吐蕃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吐蕃达磨赞普用一个幸臣为相。达磨卒,无子,佞相立达磨妃□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国人不服。洛门川 讨击使论恐热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以举义兵为名,实际上是想夺取政权。他率兵南行,自渭州至松州(四川松潘),所过残灭。这时吐蕃尚婢婢镇鄯州(青海乐都),沉勇有谋略。论恐热畏忌尚婢婢,恐怕他暗袭自己的后路,想先灭掉他,所以就同尚婢婢打起仗来。尚婢婢传檄河湟,数责论恐热残虐之罪,并且对当地居民说:“你们都是唐人,可以归唐,不要被论恐热所驱使。”论恐热与尚婢婢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吐蕃对陇右一带的控制力当然削弱。大中三年二月,被吐蕃占领的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 的人民起义归唐。宣宗命太仆卿陆耽为宣谕使,诏泾原、灵武、凤翔、邠宁、振武诸节度使皆出兵应接。六月,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七月,灵武节度使朱叔明取安乐州,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关,凤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八月,河湟诸州老幼一千多人来到长安,宣宗登皇城东北角的延喜门楼接见他们,他们都欢呼跳舞,脱去胡服,换上汉族的冠带,观看的人都呼“万岁”。杜牧这时正在长安做官,大概亲眼看到此种情况,他是一向关心收复河湟的,现在如愿以偿,非常高兴,所以作了一首诗表示祝贺:

捷书皆应睿谋期,

十万曾无一镞遗。

汉武惭夸朔方地,

宣王休道太原师。

威加塞外寒来早,

恩入河源冻合迟。

听取满城歌舞曲,

凉州声韵喜参差。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三州、七关收复以后,宣宗下诏:募百姓垦辟三州、七关土田,五年不收租税;京城罪人应配流者,皆配于三州、七关等处;泾原、邠宁、灵武、凤翔四道将吏,能于镇戍之地营田者,政府给予牛及种粮;三州、七关镇戍的兵士,都加倍给衣粮,仍然是两年一替换;道路建置堡栅,有商旅往来贸易及戍卒子弟通传家信,关镇不得留难。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充实新收复的河湟地区以巩固边防。并且下诏:山南、剑南边境,有没蕃州县,亦应量力收复。大中五年春,沙州(治所在今甘肃敦煌)人张义潮乘吐蕃内乱,率领沙州人民起义,驱逐吐蕃统治者,张义潮遂摄沙州刺史事,奉表归朝。宣宗任命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就在这一年,张义潮发兵平定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派遣他的哥哥张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朝廷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义潮为节度使。到这时,被吐蕃统治者所占据的河西、陇右地区算是完全收复了。

在这年中,杜牧曾经将自己所作的文章抄写了二十篇,呈献给刑部崔尚书,并且给他一封信,信中概括地叙述了自己十馀年来读书为文的情况:

某启:某比于流辈,疏阔慵怠,不知趋向。惟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刺史七年,病弟孀妹百口之家经营衣食,复有一州赋讼,私以贫苦焦虑,公以愚恐败悔,仍有嗜酒多睡厕于其间。是数者相遭于多忘、格卑之中,书不得日读,文不得专心,百不逮人,所尚业复不能尺寸铢两自强自进,乃庸人辈也,复何言哉!

(《樊川文集》卷十六《上刑部崔尚书状》)

这篇信中所谓“惟好读书,多忘;为文,格卑”,虽然是杜牧自谦之词,但是也发抒了他十馀年来宦途既不得意而学问文章又未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就的一种不满情绪。

大中四年(850年)春,杜牧作《长安杂题长句六首》,这里选录其中前四首:

觚棱金碧照山高,

万国珪璋捧赭袍。

舐笔和铅欺贾马,

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

西北天宛玉厄豪。

四海一家无一事,

将军携镜泣霜毛。

晴云似絮惹低空,

紫陌微微弄袖风。

韩嫣金丸莎覆绿,

许公鞯汗杏粘红。

烟生窈窕深东第,

轮撼流苏下北宫。

自笑苦无楼护智,

可怜铅椠竟何功。

雨晴九陌铺江练,

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

夹城云暖下霓旄。

少年羁络青纹玉,

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

一瓢颜巷日空高。

束带谬趋文石陛,

有章曾拜皂囊封。

期严无奈睡留癖,

势窘犹为酒泥慵。

偷钓侯家池上雨,

醉吟隋寺日沉钟。

九原可作吾谁与?

师友琅琊邴曼容。

这几首诗写当时长安城中朝廷粉饰太平,权贵争为豪侈,士女耽于游赏,而自己则避远权势,淡泊自守,自比安居陋巷的颜回、铅椠著书的扬雄,而想效法养志自修、做官不肯过六百石的邴曼容。

杜牧虽然是宰相之孙,但是因为他父亲死得早,又未做大官,所以没有多少遗产。杜牧少年时的经济生活,并不很优裕,上文都叙述过了。他后来虽然中了进士,做官多年,但在长安可能未置田产。当开成三年冬,他由宣歙观察使幕僚内升左补阙时,考虑是否与弟弟杜□同归长安,曾有“此即家也,京中无一亩田,岂可同归”的话,可见他在长安附近没有土地。《樊川文集》卷二有《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某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诗,卷四《正初奉酬》诗也有“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之句,杜牧在阳羡 是置有田产的,大概也不很多。他的经济负担很重,除去供养自己的妻子以外,还要供给罢官闲居长安的堂兄杜慥以及患眼病住在扬州的弟弟杜□与李氏寡妹。唐朝自代宗以来,京官俸钱薄而外官俸钱厚。杜牧做刺史时,所得官俸能够供养四处家人,现在调进京来做员外郎,官俸减少,不敷开支。所以杜牧于大中三年闰十一月十四日上书给宰相,请求外放为杭州刺史。这时周墀已经罢相,做宰相的是白敏中、崔铉、魏扶,他们没有允许杜牧的请求。

大中四年夏天,杜牧迁官为吏部员外郎。唐代吏部员外郎有二员,其一掌判南曹,审查每年选人解状簿书、资历考课,杜牧所迁的正是此职,是员外郎中比较重要的。但是杜牧又三次上宰相启,请求外放为湖州刺史。第一篇启中,杜牧首先说明,有人对他说:“吏部员外郎照例不做州刺史,你不可以请求外放。假使已经请求了,千万不要坚持,至于再三。”他说,这是不对的,这是急于进趋之徒自为其说。然后他叙述他的弟弟杜□聪明俊杰,非寻常人,不幸失明废弃,穷居海上,只有一兄,仰以为命,复不得一郡以供其衣食与医药,是很可同情的。第二启中谈到自己早衰多病,今年四十八岁,已经耳聋齿落,不敢以寿考自期,愿未死前早得一郡,能求异人术士为杜□治病。第三启中写他的病弟孀妹寓居扬州,生活困窘,自己必须以官俸接济,听说今年七月湖州刺史出缺,所以敢启请外放。

这一次杜牧请求出守湖州,连上三启,情辞恳挚。唐朝士大夫做官,重内轻外,以为京官清要,愿做京官而不愿做外官,但是杜牧独以京官而力求外放,他是为的解决经济负担问题,有不得已之苦衷。宰相了解这些情况,所以允许外放他为湖州刺史。

杜牧屡次上书给宰相,请求外放,表面上是提出经济的原因,但是骨子里还可能另有隐衷,就是不满意当时的朝政,觉得在朝也不能有所作为,由上面所提到的《长安杂题长句六首》诸诗可以参悟其中消息。所以当大中四年初秋暑退,杜牧准备到湖州上任去的时候,他到乐游原游赏,作了一首绝句诗,更透露了对时政的不满: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这首诗用笔深婉,宋叶梦得说:“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中华书局影印元刊本《叶先生诗话》卷中)昭陵是唐太宗的坟墓,杜牧诗中说“乐游原上望昭陵”,言外之意,就是认为当时政治不好,不如贞观之世,所以思念唐太宗。

杜牧将赴湖州刺史任时,诗中曾说:“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又想,将来到湖州之时,黄柑方嫩,紫蟹初肥,正是好季节,而秋兰也正在开放,“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将赴湖州留题亭菊》)。他的心情是相当愉快的。

二“出守吴兴”

唐代湖州又名吴兴郡,管辖五县:乌程、武康、安吉、德清、长城,治所在乌程县(浙江湖州市)。元和时,湖州户数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七(《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是一个相当富庶的大州。

杜牧自大中四年秋到湖州做刺史,大中五年(851年)秋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在湖州整一年。

湖州不但富庶,而且风景清美,人物俊秀。苕溪、霅溪环绕州城,州城北十八里有卞山,州所属长城县(浙江长兴)有顾渚山,是产茶名地,旁有二山相对,号明月峡,绝壁峭立,大涧中流。这些都可供杜牧公馀游赏。在中唐时,湖州出过一位著名的文人沈亚之,在杜牧来到湖州时,尚有后进诗人严恽等,杜牧凭吊前贤,结识新友,这一年的诗兴是相当好的。

沈亚之字下贤。元和中,至长安,与李贺交游,举进士不第,李贺作诗送他,有“吴兴才人怨春风”之句。后来他于元和十年举进士及第。大和初,为殿中侍御史,后又为德州行营使者柏耆的判官。柏耆得罪,沈亚之亦被贬为南康尉,后终于郢州掾。沈亚之善于作诗,李贺称赞他工为情语,有窈窕之思,后来李商隐也曾作《拟沈下贤》诗。沈亚之又能为古文,曾游韩愈之门,颇受些影响;他的古文风格奇崛,在孙樵、刘蜕之间。他也能作传奇小说,有《湘中怨》《异梦录》《秦梦记》诸篇,“皆以华艳之笔,叙恍忽之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沈亚之与杜牧的堂兄杜憓(杜式方之子,杜悰的哥哥)熟识,《沈下贤文集》卷九有《送杜憓序》一篇,文中说,他自己在扬州与鲍溶交情很好,曾听到鲍溶谈及杜憓学何、虞诗,“于其音往往能自振激”。后来沈亚之到长安,与杜憓兄弟等同游,“其相乐之爱,故与溶等”。那时大概杜牧年纪还小,所以没有与沈亚之相识。大中时,杜牧来湖州做刺史,沈亚之已经死去了。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有小敷山,沈亚之曾在这里住过。杜牧平日也钦佩沈亚之的才名,所以特地到小敷山凭吊,作了一首诗:

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

水如环佩月如襟。

(《沈下贤》)

这时有一位诗人李郢,字楚望,住在馀杭(浙江馀杭),他的诗清丽,善于写景抒怀。杜牧于大中四年冬至日作了一首诗寄给他:

行乐及时时已晚,

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

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

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着白□芽欲吐,

雪舟相访胜闲行。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李郢也依韵和了一首,末二句是:“多愧龙门重招引,即抛田舍棹舟行。”(同文书局缩印本《全唐诗》卷二十二李郢《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洲见忆》)大概李郢就来到湖州看望杜牧。后来到大中十年,李郢举进士及第,那时杜牧已经死了。

湖州有一位少年诗人严恽,字子重,他作了一首《落花》诗:

春光冉冉归何处?

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

为谁零落为谁开?

(同文书局缩印本《全唐诗》卷二十)

杜牧相当欣赏这首诗,依韵和了一首:

共惜流年留不得,

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

不恨凋零却恨开。

(《和严恽秀才落花》)

这位严恽虽有诗才,但是他后来考进士一直没有考中。当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皮日休在苏州,严恽带了诗来见他。皮日休童年在乡校时,已经读过杜牧的《樊川集》,见到和严恽的诗,心中久记其名,所以这一次很高兴地接见了他。当皮日休读了严恽的作品之后,认为他工于七言,“清便柔媚”,尤其欣赏他的《落花》诗,并且对于屡考进士不第之事替他抱屈。严恽见皮日休后回湖州,两月之后,就病死了。皮日休很惋惜,曾作诗伤悼他。

湖州属县长城西北四十多里有顾渚山,产茶极佳,名紫笋茶。德宗贞元以后,每年要将顾渚出产的茶进贡于皇帝。采茶时,湖州刺史要亲自来监督,所以大中五年暮春,正当采茶之时,杜牧就来到顾渚山,曾到山旁的明月峡游玩,在村舍门扉上题了一首诗:

从前闻说真仙景,

今日追游始有因。

满眼山川流水在,

古来灵迹必通神。

宋朝苏舜钦(子美)的祖父苏国老做乌程县令时,听说杜牧有此题字,托人取来,奉为传家之宝,一直到他的曾孙苏泌,仍然保存,曾拿出给王得臣看,字体遒媚,隐出木间,是希世的墨宝。

大中五年秋,杜牧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杜牧卸任以后,继续在湖州住了一个时期。他于八月八日游湖州城北卞山旁的玲珑山。玲珑山多奇石,嵌空奇峻,有归云洞,有石梁,三尺多宽,横绕两石间,名定心石。杜牧在此题名:“前湖州刺史杜牧大中五年八月八日来。”(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条)八月十二日,杜牧移居于霅溪馆,他作了一首诗,写出了卸任后的闲逸情致:

万家相庆喜秋成,

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

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

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

愿为闲客此闲行。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此后不久,杜牧就离湖州赴长安了。他在道中作了一首诗:

镜中丝发悲来惯,

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

却遮西日向长安。

(《途中一绝》)

当他取道汴河乘船西行时,又作《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杜牧这时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他自少时即有政治上的抱负,发扬蹈厉,论政谈兵,很想削平藩镇,收复河湟,使国家安宁,民生康乐。但是晚唐时期,君昏政乱,宦官专权,朋党相争,杜牧的谠言正论,统治者是不会理会的。他自己浮沉宦途,忽尔做京官,忽尔做外官,只是得点俸禄以供养家人就是了,施展抱负是谈不到的,加以杜牧本身的软弱性,渐渐地也就消沉下来。这一年他已经四十九岁了,因为体弱多病,更影响到心情的衰飒。他由吏部员外郎外放为湖州刺史,这次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是升了,但是杜牧并不重视,认为这还是同以往一样,照例的浮沉而已,所以明明是升官赴京,而他却说是“流落西归”,至于“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两句,又蕴藏着激壮不平的情思。

大中五年这一年,有两件事使杜牧伤心,就是他最友爱的弟弟杜□以及有知遇之感的好友周墀两个人的死去。杜□自从患眼病屡治不效,于会昌二年移住扬州之后,不再提治眼的事。日常使人在旁读十三代史书,一听全能记住,有客人来,在一起谈论,引证诸书,听者忘倦。大中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十五;男麟师,年十岁,女暑儿,年五岁。大中六年二月,归葬于万年县祖墓。杜牧给他作了一篇墓志铭。杜牧对于杜□是很友爱的,所以杜□之死,杜牧非常悲痛,他在墓志最后说:“某今年五十,假使更生十年,为六十人,不夭矣,与君别止三千六百日尔。况早衰多病,敢期六十人乎?”周墀于大中三年四月罢相之后,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大中五年二月十七日,卒于任所。杜牧闻讣之后,在这一年七月,作了一篇祭文,并派湖州军事押衙司马素到洛阳致祭。因为杜牧是受周墀援引的,“爰自稚齿,即蒙顾许,及在宦途,援挈益至”,所以这篇祭文作得非常沉痛。大中六年二月,周墀的灵柩在河南县祖墓安葬,杜牧又给他作了一篇墓志铭。

三 终于中书舍人

杜牧于大中五年秋末冬初时来到长安,就考功郎中、知制诰的新职,第二年迁官中书舍人。考功郎中,从五品上,属吏部尚书,掌内外文武官吏的考课;知制诰就是为皇帝起草诏诰。起草诏诰本是中书舍人之职,玄宗开元初,以其他的官掌诏敕册命,谓之知制诏。兼知制诰者,多是工于文章的人,所以杜牧有此资格。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属中书省,“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官职。

长安城南下杜樊乡,有杜佑修筑的别墅,杜牧从幼小时就常在此游玩。大中五年冬,杜牧自湖州刺史回朝任京官,将湖州刺史任上积蓄的俸钱拿出来,修理樊川别墅。别墅修理好了,杜牧邀集亲朋来游赏饮酒,酒酣,杜牧对他外甥裴延翰 说:“司马迁说过:‘自古富贵其名磨灭者,不可胜纪。’我幼小的时候,就在这里游玩,现在做官得到俸禄,将这个别墅重新修治好,不久我老了,成为樊上翁。我虽然不期望富贵,也留有数百篇文章,将来你替我作序,号《樊川集》。这样,我对着樊川的一禽鱼、一草木,就可以没有遗憾了,以便千百年后这些文章能够不随着它们而消失。”此后,每逢公馀之暇,杜牧常邀亲友同来别墅游赏。这时沈传师的儿子沈询也做中书舍人,与杜牧同僚,大中六年秋,杜牧曾邀沈询同游樊川,沈询因公事忙没有来,杜牧作了一首诗:

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

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

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

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 期游樊川不至》)

大中六年(852年),杜牧五十岁了。这一年元旦,他上朝回来,口中吟诗一首:

星河犹在整朝衣,

远望天门再拜归。

笑向春风初五十,

敢言知命且知非?

(《岁日朝回口号》)

晚唐诗人中,李商隐与温庭筠都是很有名的。杜牧大中三年在京做司勋员外郎时,与李商隐相识,李商隐并且有赠杜牧的诗,前面已经提过;而温庭筠与杜牧似乎一直没有机会认识,到大中六年杜牧做中书舍人时,才与温庭筠相识。温庭筠字飞卿,生于元和七年 ,比杜牧小九岁。他辞章敏捷,诗作得很华艳,同时又精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温庭筠传》),在填词方面也很努力。词是唐代新兴的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体裁,本名“曲子词”,后人简称为“词”。唐代燕乐盛行,最初以五、七言绝句入乐,但是诗句整齐而乐谱参差,配合起来还要费一番事,所以渐渐有人按着各个乐谱的曲折,作成相配合的长短句歌辞,以便歌唱。这种办法创始于民间,根据敦煌曲子的资料,大概唐玄宗时已经有了。中唐时,文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也开始按拍填词,作为尝试,而温庭筠是唐代文人中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他能试用新兴体裁,创造风格,开辟途径。他的词名《金荃集》,已经失传了,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中收入他的词六十六首。温庭筠虽然工于诗赋,但是考进士屡不中第。宣宗大中元年,温庭筠三十六岁,在京应进士举,不第,大概就留居在长安。大中六年,杜牧做中书舍人时,温庭筠作了一篇启,呈献给杜牧,启中说:

某闻物乘其势,则彗汜(泛)画涂,才戾于时,则荷戈入棘。必由贤达之门,乃是坦夷之径。是以陆机行止,惟系张华;孔闿文章,先投谢眺(朓)。遂得名高洛下,价重江南。……李郢秀奉扬仁旨,窃味昌言。岂知沈约扇中,犹题拙句;孙宾车上,欲引凡姿。进不自期,荣非始望。今者末涂怊怅,羁宦萧条,陋容须托于媒扬,沈痼宜蠲于医缓。亦尝临铅信史,鼓箧遗文,颇知甄藻之规,粗达显微之趣。倘使阁中撰述,试传名臣,楼上妍媸,暂陪诸隶,微回木铎,便是云梯。敢露诚情,辄干墙仞。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温庭筠《上杜舍人启》)

就这篇启看来,杜牧大概很欣赏温庭筠的诗,李郢秀将这事对温庭筠说了,所以温庭筠作这篇启给杜牧,希望他加以援引。温庭筠又有《华清宫和杜舍人》诗(顾嗣立《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即是和杜牧《华清宫三十韵》诗,因此也可以知道杜牧这首诗是做中书舍人时所作的。诗中咏唐玄宗晚年荒淫召乱,颇含讽刺: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玩兵师汉武,回手倒干将。

鲸鬣掀东海,胡牙揭上阳。

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蜀峰横惨澹,秦树远微茫。

另外,杜牧还作了《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不知是哪时所作,也是讽刺唐玄宗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任知制诰及中书舍人时,作了许多朝廷除官的制书,《樊川文集》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诸卷中,有数十篇这类的文章,都是这时作的。

大中五年,湖南大饥,许多农民没有饭吃,于是邓裴率领饥饿的农民起义,或据深山,或闭官道,声势相当大。湖南地方官派兵镇压,于大中六年夏四月打败起义军,擒住邓裴。 朝廷许多官吏要上表庆贺,这个表是由杜牧作的。杜牧虽然也反对腐败的政治,同情人民的疾苦,但是当人民起义动摇封建统治的时候,他就要维护封建统治,赞成镇压人民了。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他对邓裴起义的态度,也是一个例证。

大中六年冬天,杜牧得病,相当沉重,自己以为是不能好了,于是作了一篇墓志铭,叙述自己平生的经历。又作了一首诗,献给宰相裴休:

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

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岂是无多士?偏蒙不弃才。

孤坟一尺土,谁可为培栽?

(《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

不久即死去,年五十岁。

杜牧的夫人,河东裴氏,朗州刺史裴偃之女,死在杜牧之前。至于杜牧的儿女,根据他在大中六年《自撰墓铭》所记,共有五人:“长男曰曹师,年十六,次曰柅柅,年十二;别生二男曰兰、曰兴,一女曰真,皆幼。”杜牧临死前,有《留诲曹师等诗》云: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曹师、柅柅都是小名,曹师名晦辞,柅柅名德祥。晦辞位终淮南节度判官,德祥昭宗时为礼部侍郎,知贡举,亦有名声。

杜牧生平所作诗文很多,大中六年冬得病时,自己检阅一下,大部分都烧掉,只留下十分之二三。他的外甥裴延翰,自幼小时,读书学文,受到杜牧的教导;杜牧生平所作诗文,无论大篇、短章,往往不远数千里,都抄写寄给裴延翰,所以他收藏的杜牧作品,比杜牧焚烧后的剩稿多十分之七八。杜牧死后,裴延翰将杜牧诗文四百五十首编为一集,共二十卷,名曰《樊川文集》,这个取名,是遵照杜牧当年所嘱托的。杜牧在当时负有盛名,所以他的集子流传得很快。皮日休《伤进士严子重诗序》说:“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恽诗。”(同文书局缩印本《全唐诗》卷二十三)皮日休大约生于文宗开成末年,当公元839年左右, 假定按公元839年出生计算,到公元854年、855年,亦即是大中八九年时,皮日休十六七岁,正是所谓“为童”时,那时《樊川文集》已经传播,所以皮日休在乡校中就能够看到杜牧的集子。

杜牧虽然有忧国伤时之心、济世经邦之志,研究政治、兵谋,慷慨论天下事,然而并未能施展抱负,只得以空文自见。他擅长诗歌与古文,而诗歌的造诣尤其好,在唐朝开国二百年后诗歌昌盛、名家如林之时,他能创造英发俊爽的风格,独树一帜于晚唐诗坛之中。他的古文也笔势峭健、内容充实,其中多关系国计民生,有相当进步的思想与史料的价值。一个作家兼长诗歌与古文,这样的人在唐朝并不多,据洪亮吉的意见,“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此外,杜牧还会填词,又能书、画。中晚唐诗人渐采用民间曲子作词,然多是短调,即所谓小令,而杜牧曾作《八六子》词(见《尊前集》),全首九十字,杜牧应是第一个采用民间曲子中长调作词者,也就是第一个作慢词的人。 杜牧所写《张好好诗》真迹,流传于今日,笔致潇洒。他又曾摹顾恺之所画维摩像,米芾称其“精彩照人”(《画史》)。所以杜牧可谓多才多艺者。

杜牧诗文之所以能有较高的成就,除去他的文学才华与修养之外,他平生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全祖望《杜牧之论》:“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词,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七)以杜牧比贾谊,这个看法颇有道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杜牧生平浪漫的生活、声色的嗜好,以及时时流露出来的消沉、颓靡的思想,也不容忽视。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内容就显得异常驳杂。对于这一份文学遗产,我们必须加以审慎的剔抉,清除其糟粕,有批判有选择地吸收他的创作成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