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阴历四月去世。他的庙号“世祖”,蒙文的谥法是“薛禅可汗”,汉文的谥法是“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汗位该由谁继承?一时颇成问题。
元成宗铁穆耳善于守业、循法,在位期间,政治、经济相对稳定。
忽必烈生前,本已模仿汉人,用预立太子的方法来防免君位继承之争。他在至元十年立嫡子真金为太子,不幸这位真金却在至元二十二年先他而亡。
真金留下了三个儿子:甘麻剌,答剌麻八剌,铁穆耳。忽必烈似乎对这三个“皇孙”都很喜欢,一时不能决定以谁来立为“皇太孙”。甘麻剌于至元二十七年受封为梁王,至元二十九年改封为晋王,率兵镇守北边,统领成吉思可汗的四大斡儿朶与“达达”的军、马、国土。答剌麻八剌先后一直被留在真金与忽必烈的身边,于至元二十八年受命出镇怀州(河南沁阳),不曾到达怀州就生了病,回京,在次年春天去世。铁穆耳曾经随从忽必烈讨伐乃颜,其后留在辽东打乃颜的余党哈丹,又其后驻防在金山(阿尔泰山),防备海都。忽必烈在至元三十年六月接受玉昔帖木儿的建议,把当年赐给真金的一颗印,“皇太子宝”,派人送给铁穆耳,用来作为“行军之印”的代替品。
在忽必烈去世时,论声望,论力量,甘麻剌均比铁穆耳占优势。诸王、诸驸马、文武大官,集合在上都举行忽里台大会;大会开了十二天,以甘麻剌的呼声为最高。甘麻剌是“嫡长孙”,甘麻剌已经是王,而铁穆耳不是。
为什么铁穆耳终于当选呢?《新元史》甘麻剌传,说甘麻剌自动让给铁穆耳。《元史》玉昔帖木儿传,说甘麻剌之所以肯让,是因为玉昔帖木儿先劝甘麻剌:“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岂俟而不言?”于是甘麻剌才赶紧说:“皇帝践祚,愿北面事之。”然而,《元史·伯颜传》,却把铁穆耳之所以能够得位,全归于“伯颜握剑立殿陛,陈祖宗宝训,宣扬顾命,述所以立成宗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伯颜在当时是“知枢密院事”。玉昔帖木儿是御史大夫,主持和林的行枢密院。伯颜与平章政事不忽木,的确曾经于忽必烈病危之时,在忽必烈的榻前。忽必烈有没有对他们“顾命”,难考。他们两人就扶立铁穆耳这一件事上,有了共同的决定,这是很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伯颜与不忽木两人不肯让右丞相完泽进去看忽必烈的病,又不肯让真金的妃子阔阔真和他们讨论大位的继承问题。是不是完泽与阔阔真均不赞成以铁穆耳继位呢?然而,在铁穆耳当了皇帝以后,完泽继续担任右丞相到大德七年七月,死在任上,不像是铁穆耳对他存何芥蒂。阔阔真呢,她是甘麻剌的母亲,也是铁穆耳的母亲。她对两个亲生儿子,该不会存有太大的轩轾。(屠寄在《蒙兀儿史记》卷二十八里面说,阔阔真希望立铁穆耳。)
总而言之,铁穆耳之所以得位,主要是由于伯颜的拥戴。其次是由于不忽木与玉昔帖木儿的支持。
伯颜是灭宋的元勋,巴阿邻氏、成吉思可汗功臣阿里黑千户的孙子,因父亲晓古台随旭烈兀西征而生在波斯,长在波斯,受洗为基督徒,回到大都,历任中书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左丞相行省荆湖,左丞相知淮西行枢密院,左丞相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事,太尉。于至元十二年七月升“右丞相,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事”。灭宋以后,再任同知枢密院事,讨蒙哥可汗的儿子昔里吉,驻扎别失八里(新疆孚远县),又改驻和林,防备海都,由同知而升为“知枢密院事,分院和林”。至元二十九年,奉命改驻大同,以分院的职务交给玉昔帖木儿接管。次年十二月,在大同奉召回京。
玉昔帖木儿,阿鲁剌惕氏,成吉思可汗功臣右手万户孛斡儿出的孙子。他的父亲叫做孛栾台,袭封右手万户,驻扎阿尔泰山。其后玉昔帖木儿再袭右手万户,也驻扎阿尔泰山,于至元十二年受任御史大夫。至元二十四年,他移师东向,与铁穆耳共讨乃颜的余党哈丹。至元二十九年,加“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接替伯颜在“和林分院”的职务。
铁穆耳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四月即位为可汗。次月,拜玉昔帖木儿为太师,仍兼“御史大夫,知枢密院事”;拜伯颜为太傅,仍兼“知枢密院事”,加衔“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同时,拜“宣徽使兼知枢密院事”月赤察儿为“太保,录军国重事,依前宣徽使,兼知枢密院事”。
月赤察儿,许兀慎氏,是成吉思可汗功臣孛罗忽勒千户的孙子,父亲叫做失里门。失里门于随从忽必烈南征大理之时阵亡。月赤察儿于十六岁以后在忽必烈身边先后当怯薛(侍卫),保兀儿臣(厨子),宣徽使兼领尚膳院、光禄寺,以告发桑哥及助浚通惠河立了大功,在至元三十年受任“兼知枢密院事”。此次得拜为太保,大概是由于位居忽必烈的近侍,帮助了伯颜与不忽木接受“顾命”。
太师、太傅、太保,是所谓三公。自从窝阔台可汗以来,并没有全设:直至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为止,仅仅有过太傅。从至元二年到十一年,不设太傅而改设太保。再其后,有十五个年头,连太保也没有。到了至元二十六年,才又设太傅,而享有此项荣衔的是玉昔帖木儿。
成宗铁穆耳升拜玉昔帖木儿为太师,又以伯颜与月赤察儿为太傅、太保,无非是酬庸他们的“定策”之功。
伯颜去世于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铁穆耳即位以后八个月),玉昔帖木儿去世于(次年)元贞元年十二月。于是三公只剩下太保月赤察儿一人。过了四年半,在大德四年六月,月赤察儿升任太师,完泽以“右丞相”加了太傅的头衔。完泽在大德七年去世,太傅又虚悬了四个年头,到大德十一年五月才补了一位朵儿朵哈。同时,补进哈剌哈孙。
此后,迄于元顺帝丧失大都,三太的位置在大体上都有人占着,只有在仁宗皇庆五年,与至正八年至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没有太师;在“后至元”四年、五年与至正十二年至十三年、二十四年没有太傅。
三太只是虚衔,并无实权,甚至是“尊而不亲”的一种地位。
铁穆耳的中书右丞相,前后为完泽与哈剌哈孙二人。
完泽,秃别干氏。祖父土薛在成吉思可汗之时位居裨将,在窝阔台可汗之时位居都元帅。父线真在世祖忽必烈可汗之时,官至中书右丞相。完泽本人,先作太子真金的右詹事,于至元二十八年二月作忽必烈的尚书右丞相;五月,改中书右丞相。铁穆耳即位以后,仍叫他作中书右丞相,直至大德七年五月,他死在任上。此人为政,尚识大体;虽则与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处得不好,把不忽木挤到陕西作行省的平章政事,颇有妒贤的嫌疑。他的另一件被人批评的事,是支持刘深对“八百媳妇”用兵。
哈剌哈孙,斡罗纳儿氏,是成吉思可汗的千户乞失里黑的曾孙。祖父博理察,于窝阔台可汗之时,跟随拖雷对金作战。父亲囊加台,于蒙哥可汗之时,参加对宋作战,阵亡在四川。哈剌哈孙本人,于世祖忽必烈可汗至元二十二年受任为大宗正(“也客·札鲁忽赤”,大断事官);于至元二十八年改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铁穆耳即位以后,他在大德三年正月升任中书左丞相。这时候,中书省已经有十三年不曾设左丞相了。大德七年五月,完泽去世;七月,哈剌哈孙转任中书右丞相。他生平不识汉字,却很崇拜孔子,提倡读儒书,为政也颇有儒家风度:反对打“八百媳妇”,主张慎选地方官吏,严惩贪污。
铁穆耳是一个不太好也不太坏的中等皇帝。他喜欢喝酒,花钱摆阔,袒护倖臣(阿里);却也留心到人民的疾苦,对兵灾、水灾、旱灾与地震的地区舍得免税、减税、放赈;对母亲很孝顺,对乳母很有恩,对哥哥与叔父、侄儿,很有礼貌,对迁入内地的蒙古人与色目人均很体恤。
在铁穆耳的时候,海都死,笃哇降,西北方的威胁已经消失。南方汉人的反抗也入于尾声。他大可把国家治得比忽必烈时候更好,然而能力不够,见解不够。平心而论,一般人民却也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虽则是西南边省由于对“八百媳妇”之战而大受创伤。
财政方面,也勉强过得去。大德二年(1298年)二月,完泽向他报告:岁入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每锭票面价值五十两)。岁出超过岁入的数目,是银二十万锭,也就是一千万两。这数目在当时不能算小。好在,中央与行省的“钞母库”尚有相当的现银储存,可以放胆再印制一些纸钞。通货早已膨胀,至元钞的实际价值在开始发行之时便已经降成中统钞的五分之一。再略为膨胀一点,还不至于到恶性的程度。
况且,自从至元二十二年忽必烈叫朱清张瑄试行海运以来,一向很成功。有了海运,江南的漕粮颇可作为中央财政的挹注。(朱张二人是海盗出身,封了万户,官至行省参政,生活奢侈,于大德七年被和尚石祖进诬告谋反。朱清自杀,张瑄被斩。这时候铁穆耳已经长年卧病,政务全由皇后巴牙兀氏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