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文学通论

三九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记者足下:顷读贵志《译名》一首,《逻辑》二首,音译之说,敬闻命矣。如“依康老蜜”,如“逻辑”,如“萨威稜帖”,如“札斯惕斯”等,学名术语,兼示其例。又闻《庸言报》载有胡君以鲁《论译名》一首,于夙昔尊论,有所指弹。愚未读《庸言》,弗详胡说。窃思足下于迻译究心甚深,持说甚坚。愚于此本极疏陋,直觉所见未能苟同,怀疑填臆,请得陈之:“逻辑”及“依康老蜜”二语,倘指科学,用作学名,则愚颇以音译为不适。盖科学之职志,无千古不易之范围,故其领域之张,咸伴时代之文明而进。即同一时代,学者之解释区划,言人人殊。无论何一科学,初未尝有一定之职,故一学成科之始,学者为之授名,后其学递衍递变,名则循而不易。是故“逻辑”与“依康老蜜”,在欧文原义业不能尽涵今日斯学之所容,而今刺取其音,用之以名斯学,指为最切,物曲影直,恐无此理。谓义译有漏义,而音译已不能无漏,初无彼此,其漏也等。谓义译须作界,而音译更不能不作界。同是作界,二者所费之力,姑不计其多寡,然就读者用者主客两观之,觉为学术说明时,往往诸学名列举对称以示诸学之,或以明所述事物之属性,又或行文之便,用为副词,苟音译义译杂用,长名短名错出,不妙之处,浅而易明。若就读者一方言之,觉羌无意趣之学语,自非专门学者无由通其义,直觉既不望文生义,联想亦难观念类化。凡俗念佛,咒诵万遍,了无禅悟,将毋类是。今世科学,不能与佛典等观,固欲举科学概念,化为尽人常识者也。且果如斯说,将见现有百科学名,几无一完卵,势非一一尽取而音译之不可。愚观日人辞书,除人名、地名、物名,其精神科学名辞,鲜有音译者。即地名、物名,有时亦以义译出之。愚不同尊说,并无特见,不过体诸经验,比长度短,谓终未可以彼易此。又如“萨威稜帖”及“札斯惕斯”二语,虽或义为多涵,颇难适译。例以佛典多涵不译,似从音为便。愚谓我邦文学,虽木强难化,不若欧文之柔而易流,然精神的文明,为我邦之古产,凡外域精神科学之名辞,若以邦文迻译,纵不皆吻合,亦非绝无相近者。其完全合致者,则直取之;不实不尽者,则浑融含蓄以出之。如此以译名视原名,纵不能应有者尽有,或亦得其最大部分之最大涵义。抑方今之急,非取西学移植国中之为尚,曾食而化之,吐而出之之尚。西学入国,为日已长,即今尚在幼稚之域。我国学者于移植之功,固不能无怍,然第一味移植,遂谓克尽能事,亦未见其可!尊论谓厘名与义而二之。名为吾所固有者不论,吾无之,则径取欧文之音而译之,名为一事,义又为一事。义者,为名作界也;名者,为物立符也。作界之事,诚有可争,作符之事,则一物甲之而可,乙之亦可,不必争也。惟以作界者作符,则人将以争界者争符,而争不可止等语。昔张横渠作《箴愚》、《订顽》,程子见之,谓恐启争端,为改题《东铭》、《西铭》,皆命名息争之说也。又有若贵志以“甲寅”为号,容别有寄托,然息争一端,必为作用之一,此即愚浑融含蓄之说也。夫一事一象,有涵义甚富者,乃今欲括于一语之中,即智力绝特之士,孰不感其难能。即在愚最大部分之最大涵义之说,甲以此为大,乙或以彼为更大,争端仍不可免。然学问之事,必不能无所争,而亦无取乎息争。非第不许息争,为消极之作用,将有以启争求积极之成功,则有争宁足忧,无争又宁足喜。苟学者各竭其心思,新名竞起,将由进化公理,司其取舍权衡。其最适者,将于天择人择,不知不识之间,岿然独存。精确之名既定,则学术自伴之而进。即如足下手定之名,自出世之日始,固已卷入于天演中。将来之适不适,存不存,人固无能为,今亦不能测。惟一番竞争,一番淘汰,所谓最大部分之最大涵义,或可于残存者遇之。此时以其所得,以视译音得失何如,终有可见。然即在音译,已不能免与义译派之争,是固欲无争,反以来争。且两派之争,绝无折衷余地,所谓争不可止,斯诚争不可止。愚又闻“逻辑”与“依康老蜜”二学,日儒传习之初,异译殊名,纷纷并起,更时既久,卒定于一,举世宗之。然而涵义之争,今亦不已,而亦终无穷期。尊论急以作界者作符,则人将以争界者争符,而争不可止者。观此,见争符者之终有止境,与乎争界者不必并其符而亦相争,似与尊论作一反比。迩来日本学界喜以假名调欧字,彼邦学者已多非之。然此乃一时之流行品,非所论于译例也。说者又虑义译多方,期统一于政府。惟政府之力,亦不能过重视之。盖惟人名、地名暨乎中小学教科书所采用之名辞,政府始能致力,稍进恐非所及。然即就可及者为之,仍须在学者自由译述之后,政府从而取舍,颁诸全国以收统一之用。若谓聚少数之学者,开一二会议,举学术用语一一规定而强制施行之,亦未见其可也。愚自忘谫陋,自拟译例:凡欧文具体名辞,其指物为吾有者,则直移其名名之,可毋俟论。其为中土所无者,则从音。无其物而有其属者,则音译而附属名。至若抽象名辞,则以义为主。遇有势难兼收并蓄,则求所谓最大部分之最大涵义。若都不可得,苟原名为义多方,在此为甲义则甲之,在彼为乙义则乙之。仍恐不周,则附原字或音译以备考。非万不获已,必不愿音译。此例简易浅白,与佛典五不翻之例未合,与尊论亦有不同,诚愿拜闻高论,匡我不足。前足下于论译名时,曾许异日更当详述。仆不自量,雅欲献其肤见,作大论之引端。倘蒙不鄙,愿假明教。不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