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现代人就像一只黄蜂,在被肢解了以后仍旧继续吮吸果酱,好像失去腹部并不紧要。就是对这种事实的一些感悟,使得像《北回归线》那样的书(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还有更多这样的书出现)产生了出来。

《北回归线》是一部小说,或者不如说是一段自传,写的是住在巴黎的美国人——不是囊中有钱、附庸风雅的那一类,而是穷困潦倒、不务正业的那一类。这本书里有许多地方都写得很出色,但是它立刻引起注意的,也许是其最基本的特色,是它对风流邂逅的偶然事件的描写。这些描写都很令人感到兴趣,不是因为任何色情方面的吸引力(恰巧相反),而是因为这些描写作了一定的尝试,要触及到真正的事实。它们从普通人的观点来描写性生活,但是,必须承认,这普通人是一种下等的普通人。这本书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妓院常客。他们的行为和他们讲述自己的行为的话都是粗俗不堪的,这在小说写作中是绝无仅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屡见不鲜。总的来说,此书甚至可以称为对人性的丑化。由于人们有正当的理由可以问,丑化人性有什么好处?因此我必须阐释一下我上面所说的话。

宗教信仰的崩溃造成的一个结果是生活的肉体方面的庸俗理想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如果说在坟墓另一边没有生命的话,那么,生育、交配等在一定方面是令人恶心的这个事实,显然是更难面对了。当然,在基督教的几个世纪里,对生命的悲观看法被视为或多或少是理所当然的事。祈祷书里用一种说明不言自明的事情的口气说:“人由女子所生,只有很短的时间好活,生命中充满苦难。”但当你相信坟墓真的把你结束的时候,承认生命充满苦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用某种乐观的谎话来安慰你自己要比较容易。因此便有《笨拙》杂志的令你窃窃发笑的轻松,因此又有巴里和他的风铃草,因此又有赫·乔·威尔斯和他的裸体女教师充斥的乌托邦。尤其是因此有过去百年中大多数小说里的性主题的泛滥充斥。《北回归线》是一部毫不留情、坚持事实地处理性生活的书,这样的书无疑把大钟摆摆得太远了,但是它摆的方向却是正确的。人不是“耶胡”[1],但他却像耶胡,而且需要人家不时提醒他这一点。对于这么一本书,你要求的只是它能够胜任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虚情假意、拖泥带水,我认为这本书是满足了这个条件的。

米勒先生虽然选择写丑恶事物,但是他大概不愿接受悲观主义者的名称。他对生活的进程甚至有一些相当惠特曼式的热情。他说的似乎是,如果你因为对丑恶有思想准备而加强了自己,你最后就会发现,生命并非毫无价值,而是颇值得一活的。从文学的观点来看,他的书是合格的,尽管不是特别杰出。它的结构严谨,只有极少数几处陷于现代作品中的典型的松散。如果它能引起批评界的注意,它无疑会与《尤利西斯》并列,不过这样并列是相当错误的。《尤利西斯》不仅是一本好得多的书,而且用意也完全不同。乔伊斯基本上是一个艺术家;米勒则是一个观察细腻但是感情麻木的人在把他对人生的看法说出来而已。我发现他的文章很难引用,因为到处都有不能印出来的话,不过这里倒有一个例子可以引用:

落潮的时候,只有少数患梅毒的美人鱼搁浅在淤泥中,圆顶大厅看起来像一所被旋风袭击过的射击厅。一切都慢慢地一点一滴地流回阴沟。有一小时左右之久,有死一样的平静,呕吐的脏物给打扫干净了。突然树木开始发出刺耳的声音。从林阴道一端到另一端,一阵狂叫似的歌声响了起来。这是一个信号,宣布交易所关门。剩下的希望都给收拾掉了。把最后一泡尿撒空的时间到了。白天像麻风病人一样溜了进来……

这一段文章节奏很好,美语的伸缩性和细腻性不如英语,但也许它有更多的生气。我并不认为我在《北回归线》上发现了本世纪的伟大小说,但是我的确认为它是一本出色的书。对任何一个能够弄到这本书的人[2],我竭力劝他一读。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新英语周刊》

* * *

[1] yahoo的音译,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人形兽。

[2] 当时此书在英、美都仍遭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