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列仙传译注

范蠡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题解】

范蠡,春秋越国人,古代著名政治家、商人、隐士,又称陶朱公、鸱夷子皮、渔父等。在先秦、秦汉文献中常见其人其事,如《国语》《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新书》《韩诗外传》《史记》《说苑》《新序》《越绝书》《吴越春秋》及清华简《越公其事》均有提到,其作为越王勾践的近臣出现,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过程中立下大功。但对于其结局,则有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悔过》说:“所不至,说者虽辩,为道虽精,不能见矣。故箕子穷于商,范蠡流乎江。”另一篇《离谓》也说“比干、苌弘以此死,箕子、商容以此穷,周公、召公以此疑,范蠡、子胥以此流”,则范蠡与伍子胥一样,都是被“流杀”,即淹死。西汉贾谊《新书·耳痹》称:“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里,韩王信写给柴将军的信里也提到“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则范蠡与文种一样,均系被越王勾践杀死的忠臣。在《国语·越语下》中,却说范蠡在灭吴之后“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泛舟归隐于太湖之上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亦称范蠡在灭吴之后“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但却又交代其之后的下落,原来他到达齐国后改名鸱夷子皮,后因务农致富被招聘为国相。但其不愿意受到官禄羁绊,归还相印散尽钱财,并到四通八达的宋国陶邑经商,很快又富可敌国,号称陶朱公。

此说最早将范蠡与鸱夷子皮、陶朱公联系在一起,但却漏洞极大。据《墨子》《韩非子》记载,前481年齐国大夫陈恒杀齐简公,其重要帮手就是鸱夷子皮。如果范蠡在前473年吴国灭亡后才到达齐国,那么他就决计不是鸱夷子皮。“鸱夷”本义为革袋,战国流传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并盛在鸱夷流入江上的说法,则范蠡被称为鸱夷或许也与其被流杀有关。至于陶朱公,在《新书》中最早提到,他是梁惠王时富可敌国的平民富豪,前361年魏国都城迁大梁始称梁国,则陶朱公与范蠡时代相差百年之久,明显亦非范蠡。这样的漏洞为后人所注意,但道家却借此来神化范蠡,《列仙传》说他侍奉吕尚,那么其在商末周初就存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俗言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言其神圣能兴王霸之业,变化无常。”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陶朱公养鱼经》记载威王对陶朱公说:“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为范蠡。”《陶朱公养鱼经》应该是托名陶朱公的著作,威王可能是齐威王或楚威王,都是战国时期人物。

在《列仙传》中,称范蠡字少伯,徐国人,不知何据。《越绝书》称其为楚国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楚有范氏,则范蠡似为楚国联越抗吴的人物。他在商末周初时就侍奉周朝太师吕尚,喜欢服食丹桂和喝水。几百年后担任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乘着小舟入海,改名换姓,到了齐国,叫作鸱夷子。再往后一百多年,范蠡出现在陶邑,叫陶朱君,财富累积亿万,号称陶朱公。“陶朱君”一称号,不见于之前史料记载,唯有《战国策·秦策三》中燕人蔡泽对秦相范雎说:“范蠡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君独不观博者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陶朱”后多一“公”字。故“君”为蔡泽对范雎之敬称,《列仙传》或因此而误。之后范蠡又抛弃了财产,到兰陵去卖药。后人世世代代都有见到并认出他的。这又是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上更进一步,将范蠡活动的时间拉长,有意改造为神仙人物了。

关于范蠡的结局还有一种浪漫的说法,说他在灭吴后与西施泛舟太湖。但此说来源较晚,见于唐《吴地记》引《越绝书》“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不可信。而“泛”字或为“浮”字之误,意为沉杀。《绎史》引《修文御览》引《吴越春秋》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西施被沉杀一事,在早期史料中即有涉及,如《墨子·亲士》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但直到《越绝书》《吴越春秋》中,西施始与吴越战事有了联系,或许西施与范蠡两人皆沉水而死,故在后世传说中变为双双泛舟而去。

范蠡,字少伯,徐人也[1]。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饮水。为越大夫[2],佐勾践破吴[3]。后乘轻舟入海,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皮[4]。后百余年,见于陶[5],为陶朱君,财累亿万[6],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7]。后人世世识见之。

范蠡御桂[8],心虚志远。

受业师望,载潜载惋[9]。

龙见越乡[10],功遂身返。

屣脱千金[11],与道舒卷[12]。

【注释】

[1]徐:即周代徐国,嬴姓,在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西周前期,徐国实力较强,为东夷诸国领袖。因不服周天子,双方多有战争,后逐渐衰落。春秋时期,徐国因处于齐、楚、吴三大国中间,早期投靠齐国,中期依附楚国,后期又倒向吴国,却同时向楚国示好。前512年,徐子章禹在位时,徐国为吴国所灭。

[2]越:即周代越国,姒姓,核心区域在今钱塘江流域一带,都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夏王少康将庶子无余分封到越国。此说当是战国秦汉的附会。前473年,越王勾践灭亡吴。后北上大会诸侯,接受周天子册封,号为霸王,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前306年,越王无强攻打楚国被攻杀,楚军趁势攻入越国都城(时在姑苏),越国灭亡。

[3]勾践(?—前464):春秋后期越国国君,姒姓,又名菼执。前497年,越君允常去世,子勾践即位。前496年,勾践在槜李之战大败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战死。前494年,阖闾子夫差在夫椒之战又大败勾践,勾践采用文种、范蠡等人之计乞和,夫差应允。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黄池会盟,偷袭吴都姑苏,杀吴太子友。前478年,勾践又在笠泽之战大败夫差。前475年,勾践再次围攻姑苏,并于两年后灭吴。之后勾践北上中原,大会诸侯,周元王赐勾践为伯主,并迁都于琅琊。前464年,勾践去世,子适郢即位。湖北荆州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出土。吴:即周代吴国,姬姓,核心区域在今太湖流域,都姑苏,在今江苏苏州。据说,始祖太伯为周太王长子,为避位给三弟季历,与二弟仲雍南下建立吴国。春秋中期,因为晋国联吴抗楚的战略,吴国开始崛起,相继大败楚、越、齐等国,并逼迫晋国会盟,成为春秋霸主。前473年,吴王夫差在越军围困下自杀,吴国灭亡。

[4]齐:即周代齐国,详见前文《吕尚》篇注。鸱夷子皮:正统道藏本原作“鸱夷子更”,误。

[5]陶:即陶丘,在今山东菏泽,本为周代曹国都城,前487年,曹伯阳在位时为宋国所灭,陶丘遂为宋国所有。

[6]亿万:泛指数量多。

[7]兰陵:地名,即兰陵县,秦汉所置,在今山东兰陵。春秋时期本为鄫国故地,前567年,莒国灭亡鄫国,遂为莒国所有,春秋时尚无“兰陵”之称。

[8]御:使用,应用,此处为服用。

[9]载:又,且,常用于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如“载歌载舞”。

[10]龙:指范蠡。乡:地方,处所。

[11]屣:鞋子。

[12]舒卷:舒展和卷缩,指人事的进退。

【译文】

范蠡,字少伯,徐国人。侍奉周朝太师太公望,喜欢服食丹桂和喝水。担任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来乘着小舟入海,改名换姓,到了齐国叫作鸱夷子皮。一百多年后,范蠡出现在陶邑,叫陶朱君,财富累积亿万,号称陶朱公。之后他又抛弃了财产,到兰陵去卖药。后人世世代代都有见到并认识他的。

范蠡喜好食丹桂,内心虚静志高远。

拜师受业于吕望,潜伏未用真怅惋。

一朝龙现在越地,大功告成抽身返。

如同脱鞋弃千金,愿随大道同舒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