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唐宋词启蒙

唐宋词启蒙 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刘过 (1154—1206)

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曾上书提出恢复中原方略,未被采用。曾与辛弃疾以词相酬和。后流浪以终。

沁园春

寄稼轩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嘉泰三年(1203),作者在杭州,辛弃疾邀请他去绍兴一游,刘过写此词答复,先不能去。据说辛见词大喜,之后还邀刘去宴游一月。

刘在词中把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拉到一起,各用他们诗意争论应先游何地,想象奇特,富有风趣。最后点明不负友人相邀之情,感情真挚,文字自然。

首三句写携带斗酒猪肩,不畏风雨,渡过钱塘江,会友畅游,谈诗论文,岂不是一大快事!可是被白居易(香山居士)、林和靖、苏东坡(坡仙老)强留下来,走不脱。词先用苏东坡诗意,劝大家先游西湖。苏诗是这样的:“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是其他二公对此掉头不顾,只管饮酒。下片先用白居易诗意,强调天竺山美景,劝大家先去游玩那里。白居易有这样诗句:“楼殿参差倚夕阳”(《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春来似画图”(《春题湖上》),“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刘词把诗句融合而成。林逋隐居孤山,喜欢梅花,曾作诗吟咏,有这样一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山园小梅二首》之一)他主张先去孤山探梅。这三位诗人都与杭州有密切关系,又都写过与当地名胜有关的诗,这种文学联想更增加词的诗趣。

姜夔 (约1155—1221)

字尧章,因居吴兴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省)人,一生未做过官。常在鄂、赣、皖、苏等地间漫游,在杭州逝世。有《白石词》一卷。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桓大司马,为桓温。他的话只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序中六句,出庾信的《枯树赋》。

词首句写暮春时节,柳絮已渐被风吹尽了。二三句写所爱人的家屋,在绿林深处。四五句写远处有水环绕,傍晚可见零乱船帆,不知要开到什么地方去。此处似想象船中旅客,应有怀离愁别恨的,因此写到驿站十里长亭边的树,若有情,应会同样感到离愁,不会如此青青。这就联系到序中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也与全词的意思贯通了。下片日暮三句写不见高城,只见乱山,可见环境荒凉,更增加寂寞感了。关于韦郎和玉环有这样一段故事:“韦皋游江夏,与青衣玉箫有情,约七年再会,留玉指环。八年,不至,玉箫绝食而殁。后得一歌姬,真如玉箫,中指肉隐如玉环。”(见《云溪友议》)以下以韦郎和玉环做比喻,显然系怀人之作。二人也终于未再会合,所以说虽有并州所产的锋利剪刀,也剪不断千缕离愁。

暗香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石湖在苏州西南,通太湖。范成大住在这里,号“石湖居士”。《暗香》《疏影》,取自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词的头五句是往事回忆:几次月夜在梅边吹笛,并冒清寒,与所爱的人一同攀折梅花。何逊8岁即能赋诗,曾做过扬州法曹(官名),官署内有梅花一株,逊常在树下吟咏。之后住在洛阳,很想念这株梅花,再往扬州,梅正盛开,逊终日观赏,不忍离去。作者以何逊爱梅自喻,但自叹渐老,诗情不像以前浓厚了。“但怪”三句写范成大宴请赏梅,闻到竹外梅香,又引起往事回忆。下片先写“江国”,指江南水乡,“寂寂”,冷清清的。次叹息路远雪积,无法寄梅以表相思之情,又叹往事徒成空忆。寄梅是用吴陆凯寄梅给范晔的故事。在西湖携手共赏千树梅花的旧欢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但是千树梅花依然靠近雪后的西湖碧水开放。梅花将片片落尽,不知何时能再见梅开的美景。慨叹“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梅花无言相慰),是很自然的了。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苔是苔梅,有两种,一种枝干上苔藓特厚而花多,一种苔如绿丝,长一尺余。词首句写苔梅枝上开着白花。二三句写枝上有一双翠鸟同宿。客里,指在范成大家做客,下两句写梅树像美人一样,黄昏时在篱边自倚修竹,默默无言。昭君以下几句是以她比喻梅花。昭君即王昭君,原为汉元帝宫人,为和亲,嫁给匈奴的单于。死后即葬在异域,墓上的草长青,因名青冢,遗址在呼和浩特境内。词写她不耐胡地风沙之苦,心中暗暗怀念故国江南江北,因此月夜归来,化为幽独的梅花。这种想象,以前的人也有过。姜词复用,比喻极着。有人认为隐含北宋亡国,钦徽二帝被掳之悲。下片前三句又用了一个与梅花有关的故事,也就是“深宫旧事”:南朝宋武帝的女儿,一天睡在含章殿帘下,梅花飘落到她的额上,留下5瓣花影,两日后才洗掉,之后仿之做梅花妆。蛾绿,染黛的眉。莫似三句有惜花之意,想安排金屋储藏,以免春风“不管盈盈”(不顾梅花之美色),把梅花早早吹谢。“金屋”虽只做比喻,也涉及一个小故事:汉武帝的姑母有个女儿,名叫阿娇,武帝幼时,她指着阿娇问他,“阿娇好否?”武帝笑对:“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玉龙,笛子,玉形容其华美装饰,尤形容其声音。“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恁时,什么时候;幽香指梅花;末句说只有在画幅中求之了。

《暗香》和《疏影》,一般认为是姜夔的代表作,因为用典和化用别人诗句多,比较难懂,解释也很不一致。我只能讲讲大意,不一定完全准确。

李从周 (生卒年代不详)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精六书之学,曾著《字通》。

谒金门

花似匝,两点翠娥愁压。人又不来春且恰。谁留春一霎。 消尽水沉金鸭,写尽杏笺红蜡。可奈薄情如此黠,寄书浑不答。

女面如花,愁容压着双眉。春光正好(恰),但人却不来。谁能把春留住一会儿呢?熏炉里的香已经消尽,杏红色的蜀笺已经写完,红烛也点完了,无奈薄情的人如此狡猾,寄信去他全不理。

清平乐

美人娇小,镜里容颜好,秀色侵人春帐晓。郎去几时重到? 叮咛记取儿家:碧云隐映红霞,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头两句形容女子娇美。次两句写离别时她问情人几时重来。下片写她叮咛情人莫要忘了她家周围美景,写景实已抒了盼归之情。少女痴情憨态写得含蓄微妙。

刘克庄 (1187—1269)

莆田(今属福建)人。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他反对南宋政权妥协苟安,渴望恢复北方土地,因作落梅诗被谗免官,病废10年。词风近辛弃疾。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词运用神话材料,抒写豪迈怀抱和丰富想象。首两句写骑在蟾蜍背上(古代传说月上有蟾蜍),乘风破浪万里,到月宫游玩。三四句写在月宫见到偷食仙丹奔月的嫦娥,原来不施粉黛,面部素美。下片续写游览月中华丽宫殿,向下面一看,雾气蒙蒙。醉里摇动月中的桂树,人间便刮起了凉风。你们敢这样畅快地游玩一番吗?我希望你们敢!要骑在蟾蜍背上才有意思。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东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赴广东,指作者到广东潮州去就通判职。实之是作者的友人王实之,二人常有诗唱和。束缊,把长袍束起来,以便夜行。胡床是便于携带的交椅。下片写二人酒酣谈诗论文,使旁观者笑为疏狂,但他们并不在乎。全词写得自然生动。

长相思

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 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这是恨离别的闺怨词。上片写早晨和晚上都有定时,潮水涨退每天两次也有一定规律,而人生却聚别无定,聚少离多。下片写燕子春社来,秋社去,也有定时,而你却行止毫无定期。

吴潜 (1196—1262)

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一说德清(今属浙江)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曾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后被劾谪。

诉衷情

几回相见见还休,说着泪双流。又听画角呜咽,都和作、一团愁。 云似絮,月如钩。忆凭楼。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

回忆往事。上片写几次相见,又垂泪分别,画角呜咽,形成一团离愁。下片写浮云新月,伊人凭阑独立情况。下三句写心头常记着伊人的如兰似蕙的性情和如竹如梅的精神。这也就是说她心灵纯洁、品格坚贞。

如梦令

楼外残阳将暮,江上孤帆何处?搔首立东风,又是少年情绪。凝伫,凝伫,一抹淡烟轻雾。

远看楼外,太阳即将落完,时近黄昏,江上孤帆,不知开往何处,伫立良久,周围只有一抹淡烟轻雾。环境是够清幽的了。“少年情怀似酒浓”,这时万种情绪涌上心头,是人生常有的经验,词只点到这一瞬间,而不铺陈琐述,留给读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思索,含蓄而极有韵味。

少年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剧烈变化,喜怒哀乐的情绪纷至沓来,往往使人晕头转向,保持不了身心的平衡。第一,要了解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要有任何恐惧心理。第二,要有知识和勇气,抓紧时机,使生活向高、深、广处发展。时时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梦令

镇日春阴漠漠,新燕乍穿帘幕。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寂寞,寂寞,没个人人如昨。

漠漠,弥漫的意思。韩愈有这样一句诗:“漠漠轻阴晚自开。”新燕表明是初春时节。瑞香是木本花木,我只在故乡见过,是我父亲培植的。末句说明寂寞的原因。

黄孝迈 (生卒年代不详)

字德父,号雪舟,有《雪舟长短句》,不存。现仅存词两首。关于他的其他事迹毫无所知。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唯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时近清明,翠禽歌声虽然动听,可惜只供黄昏欣赏。意外表示作者对它并不关心。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心情也无法向它低诉。自己在楚地旅舍,孤苦寂寞,惜别柔情,无人可以安慰。下片写对酒看山,也只见到云彩在湘水上飘动,对自己并无同情。原因是夜长梦短,不知何时能重见桃根。王羲之的妾桃叶之妹名桃根,这里借指所爱的人。并刀是山西所产的锋利的剪刀,又没有它能剪断愁绪。

水龙吟

闲情小院沉吟,草深柳密帘空翠。风檐夜响,残灯慵剔,寒轻怯睡。店舍无烟,关山有月,梨花满地。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而今老、都休矣。 谁共题诗秉烛,两厌厌,天涯别袂。柔肠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芳信不来,玉箫尘染,粉衣香退。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

上片着重写环境景物,都借景表现作者忆旧的寂寞心情,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风檐夜响,是旧时楼檐下往往有小铃,有风时发出轻柔声音,你们或者没有听过。下三句写年岁已老,20年前好梦是无法重圆的了。下片写旧时聚首题诗,秉烛夜游之乐,现在却不通音信,玉箫上积有尘土,衣上香味也没有了。末三句写春季花开不能同赏,残红凋谢,只留下一池绿水了。

吴文英 (约1212—1272)

四明(今属浙江)人。本姓翁,入继吴氏。号梦窗,有《梦窗词稿》四卷,补遗一卷。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清明时节常有风雨,自然也多落花;愁草是不乐意写,瘗(音伊)花,葬花,“瘗花铭”是借用庾信的篇名。绿暗分携路,折柳相赠分手的地方,寸寸柳丝都表现惜别的柔情。料峭,寒冷貌;中酒,病酒;交加,冷与病酒轮流使人难受。这句和“晓梦啼莺”是进一步渲染离愁。下片写天晴时还天天打扫林亭,欣赏园中景物。看到黄蜂扑秋千索,当是伊人的手留下的香味还残存在索上。双鸳,鸳鸯总是成对的,这里用以比喻鞋,也就是不见伊人的踪迹了。“一夜苔生”是夸张写法,其实久无人走过,清明又多雨,阶上生苔是很自然的。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春风临夜冷于秋。

首句写花繁茂遮掩门户,是梦到或忆及的旧游地方。二句写夕阳西下,燕子归来,并无呢喃燕语,似是含愁。三句写伊人的纤细香手拨动小帘上的钩。这两句写梦或忆中的情景,言外有地方依旧,人已远去之意。下片第一句写柳絮无声落地,仿佛春在流泪,二句写月亮被行云所掩,仿佛她在含羞。末句写入夜春风刮着,比秋天还要冷,写景而使人有凄清之感。

朝中措

闻桂香

海东明月锁云阴,花在月中心。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 并刀剪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惟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

词写因闻到桂花香而引起的联想。传说月亮中心有一株桂花,上片即联想到这个传说,明月把阴云驱散时,月中的桂花散发出幽香来,但在人间只闻到花香,却找不到仙影,即见不到意中人。下片因闻到桂香,回忆起一件往事:曾用锋利的剪刀剪去桂叶,将一枝带着朝露的桂花,插到伊人的头发上面。在深秋的冷烟疏雨中分别时的情形,是最令人难忘的。闻到桂香,就觉得天上人间都充满了离愁别恨。

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首句说心字上加一秋字,就合成了愁字。而这心是离人的。意思是说,离人的心上总免不了愁。即使天不下雨,芭蕉的叶子也飕飕作响。月明之夜,天气凉爽,离人也怕登楼远望,引起悲愁。年事,年岁,像落花流水一样,在梦中消逝了。燕子是候鸟,到时候就回去了,而我(客)却久留在外(淹留),不能归去。垂杨不把所爱的女子的裙带绕住(萦),却总是系住我的行舟,即不使心爱的人不离开,却把我久留在外。

徐君宝妻 (生卒年代不详)

岳阳(今属湖南省)人,不知其姓名,只从下词略知她的一段悲惨历史。

满庭芳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汉上,指汉水流域,包括岳阳等几个大城市,在当时还比较繁华。江南与汉上为互文,也就是指同一地区,风流人物也还有。从这两方面看,还有宋徽宗年号政和、宣和时期的遗风。那时候用油漆粉刷的豪华房屋(绿窗朱户),门窗的银钩闪闪发光,长达10里。追述这种表面繁荣,实际是对南宋末年苟安局面的鞭挞。与下文所写成为鲜明对照,增加了艺术效果。“一旦”以下,写元军凶如貔貅(读pí xiu,猛兽名,一说牡者为貔,牝者为貅)。长驱直入,将歌舞楼台,典章文物,摧毁无遗,像风卷落花一样。这种悲惨的亡国现象使人愁苦。“幸此身未北”以下,从一般描写转入个人遭遇,使乡国之忧更为深化。元兵攻占汉水流域各大城市,其中有词人故乡岳阳,这时她的丈夫徐君宝失踪,她本人被掳,但未被掳到北方,却带到了杭州(犹客南州),掳她的人想强娶她,她投水自杀,死前写了这首词。她虽想同她丈夫破镜(鉴)重圆,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无法相见。徒增惆怅。末三句写死后的灵魂不会忘记故乡岳阳和丈夫,还要夜夜到千里之外的岳阳楼凝望。

文及翁 (生卒年代不详)

绵州(今四川绵阳县)人,后移居吴兴。宝祐元年(1253)进士,曾任官职。元兵将至时,弃官而去,终不再出。

贺新郎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管,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首句言西湖小,实言南宋苟安在杭州,地小力微。下言渡江以后,并未奋发图强,却只知歌舞酣醉。回顾以前的洛阳是繁花似锦的世界,现在却成长满小米的荒凉地方了。更不管,新亭堕泪,意思是不管北方沦陷区的人民了。“新亭堕泪”,用了一个典故:新亭指建业(今南京)的劳劳亭,是东晋名士常欢宴的地方。一天欢宴时,一人悲叹晋王室衰微,座上人皆流了泪。这里借以比喻南宋小朝廷不关心沦陷区人民。下面紧接着斥责执政者只知划着游艇,同歌女齐声歌唱(簇乐)寻乐,还有谁去做收复国土的中流砥柱,洗刷亡国的千古恨呢?下片首句说自己有救国安邦的大志。下面又用了两个典故:磻(读pán)溪是姜尚隐居钓鱼的地方,在陕西宝鸡,周文王重用了他,对周王朝的兴起很有作用。傅岩,古地名,在山西平陆县,这地段的道路常被水冲坏,当时常用奴隶去筑墙阻止,傅说是其中的一人。殷的武丁发现了他,起用为相,出现了殷中兴的局面。这两句是说,现在还未发现姜尚和傅说这样的人,那么现在国事还靠谁呢?看来只有一衣带水的长江了!于是人人都说,江神是靠得住的,依靠他就万事大吉了!下句的林处士指林和靖,隐居在杭州孤山,以“梅妻鹤子”,不干世事知名,问问他吧,他只掉过头去,笑指梅花蕊罢了,也就是说,隐士也只知赏梅自善其身罢了。因而词人发出末句的慨叹。

周密 (1232—约1298)

济南人,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号草窗,与吴文英并称“二窗”。南宋淳祐中为义乌令,宋亡不再任官职。他有《草窗词》等,并曾编选《绝妙好词》。

一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绍兴龙山下。

准备登蓬莱阁,先向幽静的深处走,可见离阁还有相当距离。这时天空是一片黄云,还有要下雪的样子。这样写天气,就为全词定下了凄伤情调。下两句是登阁看到的景物:鉴湖(即镜湖)一曲是贺知章归隐的地方;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茂林修竹”句。寒沙、烟草都有景物凄凉的意味。俯仰,意如须臾,即在很短的时间内,悠悠千古即成过去,也就是《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意思。下面写自身经历:一年快完了,自己漂零在外,离乡越来越远,又不能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在五湖(即太湖)荡舟,不知所终。怀着这样心情,又看到眼前景色:古老的石阶(磴)上松树歪歪斜斜;山崖阴湿处,苔蘅苍老;所以就感到“一片清愁”了。下片开首回叙过去:那时离蓬莱阁所在地绍兴很远,飘流在外,却多次梦魂飞到西浦,并在东州流泪(西浦、东州均在绍兴)。“故国山川”三句的意思是:故国山川依旧,我一向把绍兴看成自己的故乡,而这次游览时的心情,却像王粲在《登楼赋》中所写的一样。王粲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诗人,他避难到荆州,写了《登楼赋》,其中有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江山诚然很美丽,但已非我所有,就不足短时停留了。秦鬟,指秦望山,其形像妇女的发鬟;妆镜,指鉴湖,水面平如妇女梳妆用的镜子。它们依然是美好的河山,但可惜已为异族(元是蒙古族,与汉族不同)占领,为什么在这时候来游玩呢!言外有国破家亡的悲愤。狂吟老监,指唐诗人贺知章,因为他曾做过秘书监,自号“四明狂客”,晚年退隐鉴湖水曲,词人只好幻想唤起贺知章来,同自己一起吟咏消愁了。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首词同岳飞的《满江红》一样,激起许多人的爱国热情,并不是偶然的了。

刘辰翁 (1232—1297)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太学生,景定三年(1262)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宋亡不仕。

柳梢青

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这首词是元兵攻陷临安(愁城指沦陷的临安)的元宵节所写。这时作者已隐居山中,前三句所写非目睹,而是想象的情形:首句写元骑兵战马(铁马)骄横,马身上还蒙着毡防寒;银花指元宵节的灯和烟火,放出的不是花而是泪。耳朵听到的是笛子吹出的番(旧时对西方北方边境各族的通称)腔,大鼓发出的番调,均不悦耳——不是歌声。总之,在沦陷的地方,耳闻目睹的情况都令人悲愁。下片转写自己在山中对灯独坐,回想故国过去情况:故国高台明月,明月照耀下的故都及下有高台的宫殿。最后三句分写三处:辇下,皇帝辇载下面,意指京师,此写京师景物,是由悬想临安(今杭州南宋的都城)元宵而联想起来的;山中岁月,是联想到自己避难山中所度过的孤苦岁月;海上心情,联想到临安沦陷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沿海地区,拥赵昰(读shì)为帝,继续抗元,作者心向往之,怀着一线复国希望。亡国之悲,故国之爱,个人的感受,三者就熔于一炉了。

永遇乐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乙亥为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次年恭帝出降,宋亡。词为宋亡后的1278年所写。首两句写初晴,玉似的月圆,淡蓝色的云远,三句感慨:这样美好的春景,“谁主浮沉”?因此引起对临安未陷前春节情景的回忆:以前这时节总是微寒笼罩着玉宫园苑,西湖堤上温暖使人感到疲倦。晚间灯火辉煌,如同白天,看灯妇女的车子扬起香尘,使道路都看不清了。下面一转,写元军侵占后,哪知道元军不仅禁止烟火,夜间也不准通行,闹得满城愁风苦雨。下片“宣和旧日”到“能赋词最苦”,是拿李易安比喻自己。下片前三句,写旧时宣和年间,金人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宋室南渡迁都临安(今杭州),自然景物虽未大变,人事却不一样了。亡国之灾,两人是相同的。李易安在南逃时,家藏书卷古器全部散失,蓬头垢面,丈夫又死了,个人生活因家破人亡而悲苦不堪。她是大词人,在词中最能抒写国破家亡、个人生活不幸的灾难,所以刘辰翁说他每诵《永遇乐》,总“为之涕下”。两个词人的遭遇,在这一点上也是相同的。“江南无路”三句是联想到杜甫,他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困在那里,家室却在鄜州,他写了《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刘辰翁在江南大片土地被元军侵占后,流浪了三年,无家可归,因此与杜甫有同样遭遇,引以自喻,也很自然。可是这种苦处,有谁知道呢?结果只有空对残灯,睡不着觉了。这时听到满村敲鼓的声音,更增加自己孤独凄苦之感了。

文天祥 (1236—1283)

吉州庐陵(在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进扰,文天祥在家乡起兵抗元,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赴敌营议和被拘,逃脱了。之后在赣闽等地与元兵战,兵败被俘,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酹江月

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首词用的典故太多,本来不想选给你们读,可是典故都是故事性质,你们有些是知道的,就当故事听听吧。词的本身是值得一读的,因为表现了民族的浩然正气。

驿,指金陵驿馆,文被囚之地。友人指邓剡,当时因病滞留金陵。话别大概是邓去看望文。

首三句用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魏的曹操同联盟的吴孙权、蜀刘备交战,有东风之便,吴蜀火烧了曹军的兵船而大胜,定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次宋元也在长江水天空阔处打仗,可惜无东风帮助宋方英雄豪杰,因而宋败了。蜀鸟是杜鹃,传说是蜀国的皇帝所化,故称蜀鸟;金陵是吴的旧都,故称那里的花为吴花;杜鹃声悲,花在夕阳残照中也显得黯然失色,由它们做背景,使人不忍看被元兵破坏后金陵的荒城颓壁。铜雀春情,又回到赤壁之战了。杜牧有两句写赤壁之战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就是说,如东风不帮周瑜的忙,曹操会把周瑜的妻子小乔、孙策的妻子大乔掳去,锁在自己为着享乐而建的铜雀台里了。这是悲叹元将宋的嫔妃掳走。金人秋泪说的是另一段故事。汉武帝铸一个金铜仙人,掌上捧个盘子接露水,据说喝了可以长生,魏篡夺政权后,魏明帝去劫运金铜仙人,拆盘以后,要载运仙人时,仙人流了泪。这个故事比喻南宋文物被元劫走。嫔妃被掳,文物被劫,谁去雪这个耻呢?自己有抗元复仇之志,不言自明。下面两句又涉及一段故事。《晋书·张华传》里记:“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张华邀雷焕仰视。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斗牛,指北斗七星和牵牛织女二星,它们中间有一股紫气。张华邀雷焕仰面观看。焕说:这股紫气是宝剑的精,向上射到天上了。后来在丰城一带果然发现了一对宝剑。文天祥是庐陵人,自以为可以沾到宝剑之精的光,成为杰出抗元英雄,但却落了个空。这是谦虚自责,没有完成抗元救国的大业。下片写第一次被俘逃出后,幸保余生,到万里之外的闽粤地带,还能率兵抗元;二次被俘,押在金陵,不相信再有逃出抗元的可能,只有准备一死了。这就为好友(鸥盟,黄庭坚《登快阁》诗中有一句:“此心我与白鸥盟”,与鸥结盟,就有与人结为好友的意思了。)留下了遗言:细心观察时事的变化(涛生云灭)。睨柱吞嬴,用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说愿意以七城换赵王的和氏璧,蔺相如送璧去时,发现秦王无信,怒欲与璧共存亡,做出要以璧击柱的架势,后设计怀璧归赵,挫败了秦王(吞嬴,嬴是秦王的姓)。回旗走懿,指诸葛亮死时留下遗言,教姜维设计把来追的司马懿吓退。下句言自己抗元之志至死不变,死后还寄希望于后生。末两句写与友人别后,自己当更感孤寂,不能成眠,做伴的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了。

蒋捷 (生卒年代不详)

阳羡(今属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隐居竹山,有《竹山词》一卷,人称竹山先生。

霜天晓角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首二句写见到纱窗上有人影,自问是什么人来折花呀。下言随他折吧,但不知道折了送到谁家。下片进一步为折花人设想,愿他折屋檐瓦下最佳的花枝。(属檐下滴水的瓦像牙,因称檐牙)下句更向折花人表示体贴,告诉他,花枝要斜插在女子的鬓旁。全词写得极有风趣。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吴江是长江下游流过江苏的一段。春天以酒消愁,在江上坐船,看见江岸酒家的酒幌招展。秋娘渡和泰娘桥是船所经过的地方。这时正刮着风,下着雨。下片写乡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里,洗洗在外面漂流穿的衣服呢?下面两句想象能在家里调银字笙(乐器名),烧心字香(一种用薄沉香木片裹起半开茉莉绕成心字的香)。末三句叹时光消逝得太快。樱桃刚红,芭蕉又绿了,形象地写时光飞逝。

如梦令

村景

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村景,村景,樵斧、耕蓑、渔艇。

前三句写乡村景物:夜月、晓露;溪边的竹,岩上的花;鸾影和鹤顶。它们组成美丽的画图,引人入胜。下两句说在人间世上生活了半生,觉得尘世不如乡村好。末句写乡村常见的事物,也就是写乡村劳动生活健康而富有生趣了。

张炎 (1248—?)

原为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住在临安。宋亡,过流落生活,曾在四明(今宁波)设卜市。对词学有研究。著有《词源》《山中白云词》(又名《玉田词》)。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这首词是作者北游燕蓟,南归游西湖之后所写。词写晓春景象,借景抒写亡国悲痛,因为这时宋已亡于元了。首句写树叶繁茂,叶叶相接,把莺巢都遮掩住了。二句写西湖波静水平,把落下的柳絮卷走了。断桥是靠近孤山的西湖的一个景点,这里有落日照着回家的船。写景极佳。下面写春暮:明年再看花,自然百花已经凋谢了。东风虽还陪着蔷薇,但蔷薇开花已在春末夏初,春已经很可怜了。更凄然的是:原来万花似锦,绿叶招展的西泠(读líng)桥,现在只有一片荒烟了。这自然是对元兵践踏之后,西湖到处荒凉的概括。下片首句是用刘禹锡两句诗的意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叹旧时贵族人家的衰落。韦曲,在唐朝是韦后家所在地,在长安城南明德门外。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两句:“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说明那里花很多。斜川在江西星子县,是文人游会处,陶渊明曾有《游斜川》诗。这里用典是指西湖,并不实指那两个地方。但联想起一处青苔已深,一处枯草很厚,都荒凉之至了。是进一步写西湖被元兵糟蹋的惨状。见说,听别人说,原来无忧无虑的海鸥,现在也发起愁来了,是亡国之悲更进一步深化。因此说自己无心以笙歌取乐,只有闭起重门,微醉闲眠以自遣了。末三句更进一步,不打开帘子,因为既怕看到飞花,也怕听到杜鹃鸣叫。

四字令

莺吟翠屏,帘吹絮云。东风也怕花瞋,带飞花赶春。 邻娃笑迎,嬉游趁晴。明朝何处相寻?那人家柳阴。

首两句写室内室外:室内有画屏,室外有莺鸣;门上有帘,如云的柳絮飞扑到帘上。东风怕花生气,吹着花去追赶春天,大概是想把春挽留住,自有惜春之意。下片写邻娃见此情景,趁着天晴春在,好好玩一下。明天到什么地方寻找飞花呢?怕已经被吹到别人家杨柳树荫下了。有珍惜现时,享乐人生的意思。

无名氏

诉衷情

碧天明月晃金波,清浅滞星河。深深院宇人静,独自问姮娥。 圆夜少,缺时多,事因何,嫦娥莫是、也有别离,一似人么?

首句写明月闪耀着金色光辉,二句写天河的水显得清浅。深宅夜阑人静,自己向月里嫦娥提出问题。下片即是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月圆时少,月缺时多?难道嫦娥也像人一样,有别离之恨吗?词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恨。

无名氏

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首词是客居远方、怀念家人的人所写,以详细口语托雁捎话,构思很新奇,感情亦很真挚朴实。嘹唳,雁鸣声,清而响亮,因是孤雁,所以声悲。这时天清云淡,所以披衣起来,请雁略停,听他要嘱托的事。下片细写所怀念的人住处及环境,雕砌是刻花的台阶。末两句的大意是:我所怀念的人还未入睡,请你低声飞过,姑且对她如此这般说几句吧。

无名氏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社日,有春社、秋社,是祭土地神的日子,民间习俗,这一天停止编织、针线活。有人评这首词“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结束语

正辉、正虹、正霞:

你们在中学读过几首词,对词不是完全陌生的,这里,我再简略给你们讲点有关的常识。

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首先是以民歌形式出现的,如《柳枝》;也往往与劳动有联系,如《水调》,就是开凿运河的产物。到了唐代,歌词虽然仍为五言七言,同绝句没有什么不同,但为了歌唱,要加上“泛声”“衬字”,有声而无意义。例如皇甫松的《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举棹”和“年少”就是“泛声”,为歌唱而加上的,并无文意。

另一种办法,就是兼顾到文意,适当增字或减字。

但是这两种办法,都不能满足以歌唱为主的需要,诗体必须变革。这种创新的任务,也是由许多无名作者完成的。1900年,在敦煌发现了1160多首曲子词,只有几首有温庭筠、欧阳炯的名字。曲子词就是有歌唱曲调的歌词,是这种诗体的原名,以后只简称为词了。词因为句子字数多少不同,又被称为长短句。还有其他名称,就不必多说了。

《诗经》里的诗和以后的乐府诗,也是可以歌唱的。在《唐人绝句启蒙》中,我为你们讲了一个故事: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位诗人听四个歌伎唱入乐的绝句,三人相约,谁的绝句被唱最多,谁是胜利者。唱的第一首是王昌龄的,第二首是高适的,第三首又是王昌龄的。王之涣有点着急了,便请一位最美的歌伎唱,她唱的却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鼓掌大笑。歌伎得知他们是绝句的作者,就邀请他们参加了她们的宴会。可见绝句也是可以歌唱的,可惜我们现在不知道怎样唱了。

但是诗是照诗谱曲,词却是按照已有的曲调填写文字,所以称为填词。不过,后来的文人也没有完全照曲调填写。

词的曲调是很多的,都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只选讲几种作为例子。初期的字数少,称为小令;以后字数增多,称为慢词。虽然后者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但初期宋词人采用者少,到柳永才使慢词得到发展。宋代词人也有所谓“自度曲”,就是自己创制新调,但只系个别人,就不举例了。

以下三种曲调是小令。下面是晏殊写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的句式是:

下面是欧阳修的《浪淘沙令》: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首词的句式是:

我们下面举柳永的《雨霖铃》,作慢词一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的句式是:

下面是柳永的《浪淘沙慢》: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熄。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恶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惜。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这首词的句式是:

词的小令(如浪淘沙)后加一“慢”字,即变为慢调了。这种形式可以类推。

我们平常时时看到“宋词”二字,其实唐五代已是蓓蕾初放时期。例如张志和(约732—774)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簔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是按曲调填的词,不仅在当时和的人很多,并很快流传到日本,一位天皇还和了5首。

之后刘禹锡、白居易都从民歌学习,刘写了一组《竹枝词》,白写过《忆江南》,刘唱和一首,明言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就使词从民间正式登上文坛了。简单地说,词在唐代已经逐渐取得了相当的地位,产生了不少有名的作者,我为你们选讲了一些篇。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虽是亡国之君,却是词林的著名大家。

宋词一般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是以宋王朝政治变化划分的。以词人的流派和风格细分为更多时代,自然也可以,不过我们只划为两个时代,略加说明。

960年宋朝开国,1127年,发生了靖康事变,也就是女真族金人攻破了汴京,把徽、钦二帝掳走,史称北宋。1127年,赵构同金人对峙,公元1279年为蒙古族的元所灭,史称南宋。

北宋到仁宗朝(1022—1063),经济繁荣,国泰民康,词才蓬勃发展起来,出了晏殊父子、欧阳修、柳永、苏轼等大作家。

靖康事变使北宋灭亡,词坛也因而大大改观,内容和风格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大作家。

可是北宋末年曾出现过醉生梦死的颓废作品;南宋末年也有粉饰太平,流连歌舞的“百年歌舞,百年酣醉”的词风。但这些毕竟只是大浪中的涟漪,无阻于江河的奔流。

词是有生命力的诗体之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写作。毛泽东主席的词,不是还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乐读传诵吗?这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选讲一些首,希望你们能吸收精华,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但切忌发生骸骨留恋的念头。要不然,你们就走上倒退的道路了。

最后让我引岳飞词中的警句,作为对你们的赠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91年6月28日

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