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庚一 入不二法门品

【释】夫数非止乎二,而今曰不二者、何耶?盖二者、对待也,随举一法之名,即有非此一法者与之相对待。如举曰人,则人之外一切皆为非人,人与非人相对成二,此二即摄尽一切法。故不二者,非以其是三、四、五、六、七、八等等也,亦非以其是一也。何则?一与非一相对,三与非三相对,乃至十与非十、百与非百、千与非千、万与非万相对,此皆二也,非不二也。夫然,则不二者,必将极乎智无分别,如无名相,审矣。愿由净名令诸菩萨随意各各说之,然后会归文殊师利之有言显无言,与维摩诘之无言显无言,非徒结示宗极,亦显法法对待,法法皆到达乎不二之地,非仅以默然为高,或借为拙藏。于此经内,舍利弗亦尝默然矣,何以不为文殊师利叹为真入不二法门也耶?世之辩难相诘,亦多理屈辞穷,默然无说,岂皆真入不二法门也耶?盖是穷微尽化,绝量超宗,洞然明曰,寂然灵照,心欲缘而虑忘,口欲谈而辞丧,于是乃叹为真入不二法门耳。此宁哑羊之类、矫乱之徒所得假之以为式哉!一切法皆二也,默默无言犹是二也,然可由之而契会不二之心性。门者、可由之义,入者、契会之义,故名为入不二法门。

【纪】此品、推穷乎名言之极而超乎名言,追穷乎数量之极而逾乎数量。绝诸对待,不落名言,乃为真入不二法门品也。非如前依与正对待,主与伴对待者。但引入此品中释其义趣:则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主中现伴,伴中现主,交彻圆融,即事而理。诸佛(即主)、菩萨(即伴),法身(即正)、净土(即依),头头显露,物物齐彰,无障无碍,非自非他。前指为大乘不思议解脱之至者,又为此品真入不二法门之至也!

辛一 净名总问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纪】此章众字、诸字、各字,皆表总问概括之词。随所乐三字,即各各精神独──即不二──到处,亦即各各所入之不二法门也。

辛二 各入不二

壬一 就言入不二法门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普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于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治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释】此文自成三十一章。一、法自在无生门:一切法起于生而不起于不生,故此端为根本法门。悟无生法性名为法自在,乃空分别法执而见法空真如者也。凡愚分别,闻不生即执之为灭,不知灭因生有,先有生故后乃有灭。若推观诸法生处不可得,了见法性本未有生,生且无有,安从有灭?故不生者非谓灭也。灭者与生相待,今曰不生,实以诸对待法皆起于生,不生则诸对待法皆本未尝有,故入不二法也。二、德守无我门:德守者,真如守其性,不随无明妄动起我我所见也。三、不眴不受门:眴、目动也。目者、六根之首,不眴者六根不触受六尘,根不接尘,则识不起而诸法空寂矣。四、德顶实性门:顶者、最高最贵之义,故德顶即一切法实性,从实性以观之,则生死烦恼垢之实性,即菩提、涅槃净之实性。五、善宿不动门:宿者、本有,善者、净观。善宿者、本觉也。无明妄动有心念生,心念生则诸分别起,二者分别之端,此以本觉不动故不二也。六、普眼平等门:普眼者、一相无相平等遍照也。七、妙臂心空门:臂虽有二,而同为法身之妙用。犹大、小乘心相如幻,空无自性。出此数例,余可类推。

无相际、谓无善、不善相之实际。有漏、谓杂染法,无漏、谓清净法。漏者、过失之义。有为、无为之为,是造变义。有为是无常义,故生、异、灭之三相谓之有为相。诸不遍者必不常住,不常住者必非其实,故无为是遍、常、真实之义。那罗延、是坚固之义,或翻金刚。四种异、空种异,指四大之种异虚空之种。谓四大是有质碍,虚空是无质碍也。了皆即心为性,但有名言都无实性,则不二矣。身灭、谓证涅槃,不受后有。随拈一法皆成二相,即由二相以契不二,是谓入不二门。

【纪】法自在菩萨段中,得此无生法忍句:以三世推之,亦毕竟无生,此即是无生法性;能见此无生法性者,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者,便入不二门也。

不眴菩萨段中,眴之一字,为目动貌。眼为六根之首,而受色尘,故有所受。受,又分境界受、自性受。

德顶菩萨段中,见垢实性二句:以实性即是佛性,故无垢净。

善宿菩萨段中,不动则无念二句:谓动念皆由无明,倘无无明长养习气种子,即无名言一切分别。

普眼菩萨段中,一相无二相句:谓一一相即种种相,实本无相,相相无边。若为有相,相皆一合──金刚云: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取、不可说──故曰入于平等。

妙臂菩萨段中,观心相空如幻化四句:谓承上一乘而说为二。菩萨、声闻犹一身而有两臂,不过为善巧方便之妙用,更无分际可得。

弗沙菩萨段中,入于无相际而通达者句:谓无善与不善,分别对待之实际相可得也。

师子菩萨段中,以金刚慧三句:喻具有坚利之性──坚则妄想不破之,利则能破诸妄想──,解脱之能──此专属智者;此解脱非谓缚而后解,谓本来无缚也。

师子意菩萨段中,不起漏不漏想二句:一切能招未果之业法,为漏;无上正等觉及涅槃,为无漏。无此有漏、无漏二法念,及此有漏、无漏二法相也。

那罗延菩萨段中,世间性空句:谓亦如诸法体性本空。对于世间,亦本无出、入,故不溢不散。不溢属入世,不散属出世。

善意菩萨段中,若见生死性二句:正谓无实体相,因虚妄颠倒有。其实不入生死,不入涅槃,故无缚无解。

现见菩萨段中,尽若不尽四句:世法,谓皆不缘起,名尽。今佛法,若究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多谓随缘者为无尽相,岂知不变者亦无尽相也,故曰皆是无尽相。

普守菩萨段中,我尚不可得四句:谓佛因众生执我而说无我法,其实本无自体,当体空寂之性,即是恒沙之性,故曰见我实性,不复起二。

喜见菩萨段中,色即是空七句:见五尘皆是心相,各由见分而显。心相,亦名自心相分。如镜中之影相,并无自体,体即镜之光明,均即是空。

明相菩萨段中,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四句:如谓地大种性为坚,水大种性为湿,火大种性为业,风大种性为力,本不离四大而有空,亦不能离前后而有中间也。

妙意菩萨段中,眼性于色三句:谓眼性即同于色性,本无三毒──顺境贪,背境恚、中境痴也,当体是空。

无尽意菩萨段中,布施回向一切智二句:谓大布施者,三轮体空。如无能布施之我,亦无所受布施之人,中间布施之物亦无,即为修波罗密多布施法,亦即是回向一切智。故曰: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能回向此佛智,则所修为无漏法;不回向,则所修为有漏法。净土念佛,发愿往生外,亦注重回向者,同此义。

深慧菩萨段中,则无心意识句:谓皆不缘起,能缘取一切境界而行于思虑者,为心、意、识,三者之同分义。识又专属分别了知,意又专属审察考虑,静又专属结合含藏,为心、意、识三者之别分义。其实即于一切法上,求其实体,则毕竟是空,皆离于分限而为无相,更无造作可得,故言无相、无作。

寂根菩萨段中,佛即是法二句:见三宝虽有同体、事相、自性之名,两足、离欲、众中三尊之号。事理因缘都归自性,自性真如,本体空寂。三宝皆为无相句;谓无能所皈依义。与虚空等句:谓周遍广大义。

心无碍菩萨段中,见身实相者四句:谓了法性本空。但阿罗汉先灭烦恼,尚遗身缚。后灭果报,始灰身泯智。身为积聚义,四大所积聚故。生灭相续曰积,众法和合曰聚。更如地球,为无数微尘结成,是本无有相,当体空寂之真如相故,即是身灭无可灭故。前寂根为八地菩萨,此心无碍为九地以上菩萨。能离所缘境碍,未断能缘心碍,必至九地以上菩萨,则能所、心境皆无碍矣。

上善菩萨段中,身口意善四字:身、口、意为三业。身业有三:杀、盗、淫。口业有四:恶口、两舌、妄语、绮语──一切戏谑诙谐皆属之。意业亦三:贪、嗔、痴。总为十恶,反之为十善。造作不失名业。是三业无作相二句:见三业体即真如,更无一法可得。

福田菩萨段中,福行二字,指三善道业。罪行二字,指三恶道业。不动行三字,指专修四禅定者。属于色界、无色界。三行实性是空句:见一一功德习染之相,皆为如来藏清净法身总相之全体,重重无尽。得此实性,便为无上行。

华严菩萨段中,见我实相者二句:谓所有对待,皆由我执而起,无我则无分别法。则无有识句:即是无有分别。如梁武帝问对朕者谁,达摩祖师答以不识是。

月上菩萨段中,闇与明三字,各有心与境之区别。属心之闇者,为无明。其明者,为观照。属境之闇者,为不见处。其明者,为见处。平等入,谓入于无明无闇耳。

宝印手菩萨段中,谓欣乐涅槃,则涅槃虽出世净妙法,一变而为世间染污法矣。若有缚则有解四句:谓必先有烦恼生死之苦累,而后方说脱此生死之苦,烦恼之累。如三祖初参二祖时,求为解脱。二祖谓:谁缚汝,三祖悟本来无缚,又将谁解是。

珠顶菩萨段中,住正道者二句:谓如来本为邪道不得已而说正道,使世无邪道,如来亦不说正道。

乐实菩萨段中,非肉眼所见四句:谓吾人肉眼平时之见,多系对境而显。境灭时见亦随灭,均属法尘分别影事。尚有不见之见真如慧眼在,此真见者,非对境故,故无见不见也。例如空观所见空相,尚非平等法性,以有所见故。如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照见五蕴皆空时,便为无见无不见,无对境故。

壬二 遣言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释】一法之可言说者皆二,由二契应不二,即是由言以入无言。由种种言以入无言,则种种言莫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诸问答皆所不能到,莫非不二,斯真不二。正以诸菩萨皆宗极文殊师利,故在文殊师利之意,二入不二为二,本无有二,莫非不二,始入不二法门。

【纪】此章,以言遣言也。如我意者五句:是当时文殊无有文字言语,尚遗此文字言语之相。此经文殊为了因佛性──佛性三种: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三、因缘佛性──,在契应不二究竟佛心也。

壬三 无言入不二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释】诸菩萨入不二法门,悉无二言也。而各言其由以入不二,是从无言而言其言言无言也。所言既穷,维摩诘乃即于其所言之无言,契会靡间。故诸菩萨皆入二门,而维摩诘则为不二。文殊师利叹为真入不二法门,所谓“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者也。然知文殊师利之独叹维摩诘,不知维摩诘之所默,即是诸菩萨之所言,与遍叹诸菩萨无异,是犹未悟不二者也。诸菩萨从无言而言,维摩诘从言而无言,则因此经本以维摩诘为正因佛性,法会大众为缘因佛性,文殊师利为了因佛性,故此不二法门始于净名之问,终于净名之默,独以维摩诘示无言之宗极也。

【纪】此章,遣无可遣也。默然无言句:不著一字,显当时净名无有文字言语,实离文字言语之相,斯真不二。此经净名为正因佛性,尤为殊胜难能,亦固其所。且举前次诸品,维摩诘所说种种方便、神通、智慧、圆妙之法,皆各显其能,名尽其妙;今一炉而冶之,皆默契于此章无言中,实显佛说无法可说真旨。通常三乘相共之法,有从有门入者,有从无门入者,更有从亦有亦无门入者,又有从非有非无门入者。但皆契入于无言,乃为真见法性。即进而推之大乘不共法,其宗极究竟处,亦是在契入此无言法性中耳。

辛三 时众获益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释】此中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是登初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