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佛道品第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庚二 观佛道品

【释】佛道、梵语佛陀菩提。菩提、古翻为道,乃就中国所谓──先王之道,强名曰道──之道以意译之。据实、道路之道,梵语乃末伽也。故唐人译菩提为觉,不译为道。然觉之一字亦不能尽之。要之、佛所成就圆满之一切净善福慧法,总名为佛菩提,即此所谓佛道是也。前一品观众生以上达乎佛,此品明佛道以下达乎众生。前问疾品正明室空,所谓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也。此观众生品、佛道品,正明无诸侍者,所谓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是以观众生之佛法,求佛到于众生,而成佛国主伴因果。

辛一 求菩提于烦恼

壬一 通达佛道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碍,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形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赢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释】非道谓非佛道,三世、二十五有、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以及二乘之道,皆非佛道。虽非佛道而实一切皆是佛道,何者?非道得其通达,即是佛道。譬如奸盗顽嚣,能归正化,何非良民?五逆、三恶是世间之恶法。十善、八定是世间之善法,三毒、六蔽、谄伪、憍慢、烦恼、魔事是世出世间之恶法,声闻、辟支是世出世间之善法,贫穷、形残、下贱、赢劣丑陋、老病是人间苦事,资生、妻妾婇女是人间之乐事:凡是种种示现,各得其反而适乎正。现于讷顿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是行于愚夫而不堕于愚夫也;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是行于外道而不堕于外道也;现遍入诸道──谓六道轮回也──而断其因缘,是行于世间而不堕于世间也,亦即不堕于三界凡夫也;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是行于涅槃而不堕于涅槃也,亦即不堕于二乘圣人也。在非道而超出非道,故得即诸非道通达佛道。

┌─四部洲──┐┌─南

│ └┼─东 ┌─地狱

├─四恶趣─┐ ├─西 ┌┼─饿鬼 ┌─四王天

│ │ └─北 │├─畜生 ├─忉利天

│ └─────┘└─修罗 ├─夜摩天

├─六欲天─────────────┼─兜率天

│ ├─化乐天

二十五有─┼─大梵天 ┌─初禅 └─他化天

│ ├─二禅

├─四禅天───┼─三禅 ┌─空无边处

│ └─四禅 ├─识无边处

├─四空天────────┼─无所有处

│ └─非非想处

├─无想天…………………………纯外道天

└─那含天…………………………五不还天

【纪】此章、若菩萨行五无间八句:指三恶道言,皆由因示果也。五无间,系造五逆恶者所受之地狱名,即阿鼻地狱。地狱分寒、热,劫数长短满,则皆可超脱耳。惟无间地狱,一经堕入,历时最长,受苦无间。有如世间罪人,永远监禁。

西域佛典中,载菩萨应身恶道救度众生者,如文殊曾现无间业,地藏曾常住于地狱,释尊曾入畜生道,观音曾入饿鬼道,斑斑可考。行色无色界道二句:指行三界言。示行贪欲六句:指行三毒言。示行悭贪十四句:指示六度而自行六蔽言。世间出世间慧,谓后得智与根本智也。犹如桥梁四字:谓戒谨心与恐惧心也。憍慢为根本烦恼,憍则属于慢相,慢则约有九种。诸烦恼三字,总上来所述各类恶法。魔,约有十类,如楞严想阴定境十重差别中,有怪鬼、魃鬼、魅鬼,年老成魔等是。不随他教句:以上皆叙世间有漏法。示入声闻句:以下皆叙出世无漏法。辟支佛为独觉果,亦不过藉显神通,使人生信仰心。贫穷,为人世苦恼事相。那罗延,为坚固义,又翻为金刚。佛种性,有二种释:一、由天竺人种推之者,刹帝利种为最贵。二、由十法界推之者,佛乘位为最贵。示有资生句:言世之俗事。示入邪济三句:言外道之度众。现遍入诸道四句:又总示轮回六道生死也。

壬二 明如来种

癸一 正明尘凡是如来种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曰:“何谓也”?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释】夫佛种从缘起,最初欣求佛道之心,即如来种。而彼最初发心者,实具足一切烦恼众生,非佛、非菩萨、尤非二乘圣人也。故曰:一有身、二惑、三毒、四倒、五盖、六入、七识处、八邪法、九恼处、十不善道以至一切烦恼,皆为佛种。畏烦恼,离生死,住无为,守空寂,则不能生佛功德也。

┌─于身不净计净

四颠倒─┼─于受非乐计乐

├─于心无常计常

└─于法无我计我

┌─五超杂居识处

├─离生喜乐识处

├─定生喜乐识处

七识处─┼─离喜妙乐识处

├─空无边识处

├─识无边识处

└─无所有识处

┌─我

├─人

├─众生

八邪法─┼─寿者

├─断

├─常

├─有

└─无

┌过去

┌─爱我怨敌───┼现在

│ └未来

│ ┌过去

九恼处─┼─憎我亲友───┼现在

│ └未来

│ ┌过去

└─恼我自身───┼现在

└未来

【纪】有生为种二句:明业报身,因痴有爱,皆可为修如来之正因。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二句:明阿罗汉证到无生,则不复发大乘之道意。起我见如须弥山句:由好胜、上慢、贪著来;其实、在好胜者,正可移好胜之心,誓成无上佛道。在上慢者,正可移上慢之心,誓断无边烦恼。在贪著者,更可移此贪著之心,誓学无量法门,誓度无边众生。而此又概明佛道之缘耳。

癸二 反明真圣非如来种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土,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释】此文大迦叶与文殊师利合唱,其所以奖励尘劳之俦发大心者至矣,愿居尘劳者勿生退屈而辜负迦叶之苦心也。据实、小乘证涅槃者,亦非不能回向大乘。但以生死之畏既离,亲爱之恩先舍,无足生其欣厌,起其慈悲,又有涅槃之安、三昧之乐之可自居,故未易回心耳。

【纪】此圣字,专指二乘圣果者言。根败,谓五根毁败,麻木不仁。不能复利句:谓不复能领略利益。凡夫于佛法有反覆句:谓即现在不信或诋毁,然已初种佛法善根于中心,不过现时上不信或诋毁耳。但于第二次触发时,则必先知有前次佛法,显现当前,自较前次深入议拟思量,或由此起慈信发心,而至究竟成就佛果。此有概明佛道之因也。

辛二 摄尘缘为佛事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诸度法等侣,四摄为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象马五通驰,大乘以为车,调御以一心,游于八正路。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富有七财宝,教授以滋息,如所说修行,回向为大利。四禅为床座,从于净命生,多闻增智慧,以为自觉音,甘露法之食,解脱味为浆,净心以澡浴,戒品为涂香。摧灭烦恼贼,勇健无能踰,降伏四种魔,胜旛建道场。虽知无起灭,示彼故有生,悉现诸国土,如日无不见。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或现劫尽烧,大地皆洞然,众人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却以法语人。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辄往到于彼,勉济其苦恼。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祐利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发菩提心。我心憍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高,令住无上道。其有恐惧众,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令后发道心。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假令一切佛,于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释】普现色身菩萨,即普现三界、七趣、二十五有,种种形类色身者是也。按在他经,如月上女经等,尝载:维摩诘姓雷氏,妻曰金姬,男名善思,女名月上。故维摩诘乃于佛时,在天竺实有生身之处者。玄奘大师西域记,亦载尝瞻礼其卧病之遗室,固非众香国菩萨暂来应化之可比也。但此中普现色身举问其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奴婢、僮仆及诸所有胥何所在,而维摩诘悉举佛法以答之者,正明佛国主伴交彻,因果圆融,即俗而真,即事而理,头头显露,物物全彰,无障无碍,非自非他,此大乘不可思议解脱之至也。故曰:“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可谓竭法界之枢机,而罄其鼓舞轩扬之能事者矣。

净名答偈,析为三段:一、明种种皆为佛法,智度仆萨母以至胜旛建道场是也。此又有二:甲、佛法眷属,智度菩萨母以至以此为音乐是也。乙、佛法资具,总持之园苑以至胜旛建道场是也。二、明种种皆由示现,虽知无起灭以至皆能给足之是也。三、赞胜德劝发大心,如是无量以至痴冥无智者是也。

┌─戒净

├─心净

├─见净

七净华─┼─度疑净

├─分别道净

├─行断知见净

└─涅槃净

┌─信

├─进

├─戒

七财宝─┼─惭愧

├─闻

├─舍

└─定慧

┌─欲

四 魔─┼─身

├─死

└─天

劫,梵语具云劫波,此翻时分,近人所谓时间是。短至一刹那劫,长至微尘点劫,皆得名之为劫。然通常所称为劫者,就此娑婆器世间长时代言。此又分三:一者、小劫:依南阎浮提人寿计算之,从八万四千岁每过百年减除一岁,减至十岁,再从十岁每过一代倍倍增加,又增至八万四千岁,如此一减、一增,为一小劫。减至十岁前有疫疠、饥馑、刀兵三灾,死人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谓小三灾。二者、中劫:积二十小劫以为一中劫,此中劫即人之世界生存期限。三者、大劫:合四中劫为一大劫,指此世界经历成、住、坏、空各二十小劫言。人之世界生存之期,即住劫也。住劫二十劫满,则入坏劫,人类与有生命者先空,其次植物、矿物等亦渐坏。其坏之者,凡分三种大灾:一为火灾,坏至初禅天止。经七火灾,有一水灾,坏至二禅天止。经七水灾,有一风灾,坏至三禅天止。

【纪】此章、普现色身菩萨之问,实由上问疾品中,空其室中无诸所有等句而来。净名之答偈中,智度菩萨母句:即指摩诃般若波罗密多,证入无生──即五蕴诸法皆空──能生菩萨诸功德法。智度之智,乃不起分别之根本智。方便以为父句:谓一切善行──后得智。本末互赅,法体显现,故曰父母。一切众导师句:即指十方三世诸佛也。因诸佛接引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故曰导师。法喜以为妻句:谓乐法不复乐于五欲,心与法相交融和合,故曰为妻。菩萨得初地为欢喜地,又曰极喜地。慈悲以为女句:谓慈祥悲悯,皆显柔和事相,故曰为女。善心诚实男句:谓信心惭愧,具坚强功能,故曰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句:谓以空寂之舍,喻法性空。弟子众尘劳句:谓以八万四千人喻尘劳众。随意之所转句:谓本可转尘劳为菩提也。善知识,谓诸助道者。善知识,约有教授、同行、外护三种。总持之园苑二句:陀罗尼,寓翻遮正合义。总持有念总持、定总持二种。觉意、指三十七道品中七觉、七意言。八解,指八背舍言。五通,六通除漏尽通言。一心,指车轴言。惭愧之上服句:见善根依惭愧起故。从于净命生句:见不入邪定、不为禅缚故。虽知无起灭句:谓本因不动故。示彼故有生句:谓随缘显现故。悉见诸国土至降伏使和安,为各说依正,示报有常无常也。觉知众魔事四句:谓于魔处随示而化魔也。世间众道法四句:谓于外道出家而化外道也。劫中有疾疫十六句:谓于劫中随示而解劫也。示受于五欲句:谓因魔持五欲以恼乱人故。先以欲钩牵句:谓因贪欲者,必向其说欲,乃可随顺得入故。大力士,兼智勇而言。皆能给足之句:谓不令其圆满如意、庆快生平也。如是道无量四句:见一切众生之业力,虽不可思议,而菩萨为度一切众生故,其神通方便之力,亦是不可思议。其实诸菩萨之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本同体真如故。兹举近事以明之:现代末法中,凡疾疫、刀兵、饥馑之劫,屡见不鲜,岂诸佛菩萨无此神通方便之力以救度欤?其实多由一切众生共同招感之业力,弥漫无尽,障蔽最深。还求各自投诚、忏悔自心,立弘誓愿,远离恶法,不复更造,则知般若波罗密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