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物语日本史

14 天智天皇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白村江之战

孝德天皇在位十年后驾崩,在这之后登上皇位的是之前的皇极天皇,她再次即位成为天皇,这一次被称为齐明天皇。对于中大兄王子来说,孝德天皇是他的叔父,而齐明天皇则是他的母亲。中大兄皇子在这两位天皇在位期间都作为皇太子负责处理政务。以年龄而言,在诛戮苏我氏一族时中大兄皇子二十岁,齐明天皇即位时中大兄皇子三十岁,齐明天皇驾崩时中大兄皇子三十六岁,之后又过去了几年,中大兄皇子在四十三岁的那一年终于即位成为天皇,即天智天皇。然而,他在即位后短短三年就离世,享年四十六岁。换言之,天智天皇实际坐上天皇之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然而以皇太子身份处理政治事务的时间却长达十多年。

那么我们要回顾天智天皇的治世,显然有必要将这前后二十多年的执政时间结合在一起来看。这二十多年来,日本国内最重要的事情是消灭了苏我氏的势力,推行了大化改新,对外则为了救援百济与唐朝展开了战争,这是天智天皇治世期间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前者在第十三章中已经进行了说明,那么现在就针对后者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朝鲜半岛的南部,西边有一个名叫百济的国家,而东边则是名叫新罗的国家。百济常年在北方的高句丽或者是西面的中国大陆上的势力和东边的新罗的夹缝间生存,一旦受到夹击,除了日本以外就没有可以依靠的势力了。神功皇后当年带兵渡海也是为了救百济于水火之中,而同样的局面一直持续了两百多年,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成为更加严重的问题。此前直接威胁百济的是高句丽,而现在威胁到百济的则是比高句丽要强大千百倍的唐朝。唐朝取代隋朝统一了中国大陆,成为继汉朝之后又一个势力强大的大王朝,凭借其强大的武力试图征服朝鲜半岛。唐朝的军队在唐太宗时期就开始持续进攻高句丽,到了接下来的高宗时期更是以苏定方为大将军,带领十余万人的大军攻入百济,同时还命令新罗从百济的后方进行夹击。这件事情发生在唐高宗显庆五年,以日本的历法而言则是齐明天皇六年,以西历而言则是公元660年。百济瞬间被击败,国王与太子、王族、重臣们都成了俘虏,被送往唐的首都,而唐王朝则将百济的土地人民进行了再编,设置了五都督、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管理二十四万户人家,管辖人数高达六百二十万。百济人中有骨气的一部分人以一位名叫鬼室福信的人为中心团结起来,来到日本请求放回他们的王子丰璋,以他为国王再兴百济国,同时也请求日本帮助,希望能够将唐朝的势力赶出百济,重建百济王国。朝廷收到这一请求立刻发诏,诏书中有“乞师请救,闻之古昔;扶危继绝,著自恒典”之句,于是在这一年的年末,齐明天皇移驾难波宫(现大阪府内),开始准备军器,同时命令骏河国(现静冈县)准备造船,在翌年春天通过海路行幸九州,停留在朝仓宫(现福冈县),准备指挥出征军,然而不幸的是她在这一年的秋天染病去世,此后就由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负责指挥。他给百济的王子丰璋授予高位,送他返回百济,同时派出士兵五千人,分乘一百七十艘船护送他回去。次年正月,日本送达百济的救援物资包括箭十万支、丝线五百斤、棉一千斤、布一千匹、皮革一千张、稻种三千石等,可以说是做好了辅佐百济复国的准备。然而不幸的是百济方面的主从之间产生了不信任感,重臣鬼室福信被丰璋处死,由此重臣内部产生了动摇,日本军队最终在天智天皇二年(唐龙朔三年)的白村江海战中惨败,被迫撤出朝鲜半岛,百济也完全灭亡。而此后不愿意臣属唐王朝的百济人前来日本请求帮助,而日本也迎接他们的到来,于天智天皇四年将四百多名百济人安置到了近江国,次年则又将两千余人安置在了东国,八年又将男女七百余人收容在近江国,这些都是《日本书纪》中的记载。

当时日本与海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唐王朝统一中国大陆,威势一时无二,而与其相比,百济的国力则十分贫弱,完全不具备与唐王朝正面斗争的能力。天智天皇想必明白这一点,而在清楚意识到双方实力差距的基础之上,天智天皇仍然决定出兵救援百济,这一方面是因为无法漠视小国就这样被大国灭亡,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尽早将大国的势力阻止在朝鲜半岛上对于日本的自卫而言也有好处。

然而不幸的是,因为在白村江战败,日本说不定就要面临唐朝大军的直接侵略,因此整备国内的防御就成了当时最主要的任务。天皇一方面在对马、壹岐岛与筑紫设置防人守卫国境,另一方面在对马岛的金田、 岐国(现香川县)的屋岛、大和的高安等地筑城,在北九州地区也建筑了水城、大野城和基肄城,在长门国(现山口县)内建筑了城池并在山顶设置负责传递紧急军情的烽火,同时将国都也迁往近江国的大津地区,做好了万无一失的临战准备。

如果只看结果的话,与唐朝的战争可以说是无谋之举,在一场大失败后又陷入了消极的退守,看似非常失败,但是当时朝廷的计划原本是非常庞大的。在与唐朝开战的几年前,日本海军刚刚在阿倍比罗夫的领导下由日本海北上,平定了秋田、能代、津轻等地,前往渡岛(现北海道),并征服了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名叫肃慎的异民族,因此北方人民心悦诚服地臣服于朝廷的领导。这次远征清楚地展示了朝廷的抱负之大,以及朝廷对海军的自信。我们必须先意识到这次对百济的救援,是发生在百济已经灭亡但希望能够以日本一己之力再兴百济王国的情况下。百济的国王、太子与重臣们成为唐朝的俘虏、百济灭国是在公元660年,这时遗臣鬼室福信等人计划再兴亡国,这时的诏书中也出现了“扶危继绝”的表述。因此,日本才派遣了之前北上日本海建立功勋的阿倍比罗夫等人,率领数百艘战船远征百济,然而最终因为位于计划中心的丰璋与福信两人之间不能互相信任,福信被杀,而日本军队则在白村江海战中失利,迫不得已陷入了退守的局面。

当时的唐朝,在武力与政治两方面都非常优秀,四方的国家在被唐朝征服的同时也臣服于唐朝的文化政策,形成了“胡越一家,古来未有”的局面。唐朝在北方设置了安北都护府,管理的地区包括满洲、蒙古甚至遥远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在南方则设置了安南都护府,控制越南地区;在西面则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辖区从甘肃、青海、西藏等地一直延伸到中亚地区;东面则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管理朝鲜半岛。唐朝的威势与命令所及之地极其广阔,汉人的势力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然而,即使是这么强大的唐王朝,也完全没有要进攻日本的打算,这正是因为日本虽在白村江之战中战败了,但是日本军队展现出勇敢奋战、绝不屈服的斗争心,以及日本战败后立刻建立了周密的国防计划。

壬申之乱

天智天皇的治世期间,文化十分繁荣兴盛,指南车在这个时候传入日本,采矿冶金的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计时装置也是在这时候发明出来的。天智天皇在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亲自制作计时用的沙漏,于天智天皇十年四月二十五日(现在日本的时间纪念日之所以被设置在每年的六月十日,就是将这一天换算为西历的结果)将沙漏安置于台上,一旦到了整点,沙漏就会敲钟提醒大家时间。

天智天皇在四十六岁的时候与世长辞,此后执掌政务的是皇太子大友皇子,他与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大海人皇子此前一度被视为皇位继承人,被立为皇太弟后却最终辞退了这一位置。大友皇子在二十五岁时离世,大海人皇子登上了皇位。这一悲惨的争斗被称为“壬申之乱”。这样不幸的斗争产生的原因是,古时候无论是日本也好还是中国也好,还没有确立嫡子继承的原则,也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的这一原则,兄弟相承之事也是常有的,因此作为继承者的弟弟与嫡长子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尤其是天智天皇对内推行大化改新,对外则与唐王朝作战,这两件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一方面有因这两件事情对其感到佩服的人,另一方面也自然有对这两件事情感到不满之人,因此重臣之中也因为意见的分立产生了两派。

不幸的是,重臣中最重要的中臣镰足在天智天皇过世前两年就去世了。在镰足生病时,天皇亲切地前去探病,并询问他:“你有什么遗愿吗?”镰足回答道:“没有任何问题,只希望葬礼能够简单地进行就好。”天皇赐给他大织冠与大臣之位,并赐姓藤原,所以从此他的子孙都姓藤原。镰足去世时享年五十六岁,要是他在壬申之乱时还在世的话,或许还能有些办法处理这一局面,这真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