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短文学

我们那时候

未知   2024-04-27   阅读: 61 次

孙克艳

开学后,升入初中的孩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到校。晚上,7点半放学,回到家就8点多了。这披星戴月的节奏,不但孩子偶尔会喊累,还被她爸爸笑谈,这真是少年打工人呀!

笑过后,一个接一个的闹钟还要定下来,一个接一个的日程还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因为,这样的节拍,这样的生活,是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要承受的负荷。

闲暇时,孩子也会好奇地追问我们曾经的学生时代。

“我们那时候呀……”一说起这句话,便总是回想起曾经的记忆碎片,那些零星的过往,仿佛是岁月的河流沉淀下来的金沙,历经时光的打磨而熠熠生辉。

我们小时候,孩子们都在村里读书。离家远的,哪怕三四里,也要自己走过去。饭后,孩子们互相吆喝着,三五成群一起奔向学校。走着走着,前往学校的路上,孩子们越来越多,像队伍似的,壮观极了。

那时,从小学三年级起,就有早自习。我曾对上早自习充满了期待,觉得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然而等到真上早自习了,其中滋味一言难尽。

凌晨5点,闹钟响起。但是贪恋被窝的我,总要再“肉”一会儿。而与我同床睡的母亲,就会使劲踹我几脚。

因为我家住得偏僻,总要摸黑一个人去学校。那几年,夜空的繁星陪过我,天边迷离的月亮陪过我,呼啸的北风陪我走过,冷清的细雨和纷飞的雪花亲吻过我……然而,我害怕的,除了邻居们散养的冲人狂吠的大狼狗,还有在昏暗的光影中跳动如鬼魅的草木,以及曾看过的恐怖影视里的角色形象,还有自己想象出来的妖魔鬼怪……而且,越是害怕,越是不敢跑。只得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或是唱歌……

直到走上大路,遇到同学或校友,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五点半,紧跟着响起的钟声,是一声接一声响亮的哨声。同学们列队,前往宽阔的操场出早操。“1-2-1,1-2-1”的喊号声响彻天空。跑早操,特别是在冬天跑操,热热地出一身汗,实在是一件畅快的事。

六点,早自习正式开始。琅琅的书声连成一片动听的海洋。停电是常有的事。没电时,同学们拿出蜡烛,或是熏得人鼻孔发黑的油灯。玩蜡烛流出来的蜡液,趁热把它揉捏成各种形状,是很多同学都干过的事情。

七点休息。大家一听到铃声,就像猴子似的窜了出去。早就饥肠辘辘的孩子们,连蹦带跑着回家吃饭。一放下饭碗,就连忙再赶着奔向学校。

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课后是大扫除。没有辅导班,也没有兴趣班,作业也不用写到深夜。很多家长连孩子的作业和成绩,也不多过问,更不会因为这些到学校找老师。他们教导孩子的话,最常说的一句,就是:“不好好上学,就跟着老子打坷垃吧!”

中学在镇上。很多同学要步行走十几里去学校。那时候没有公交车,连自行车都很稀罕。所幸,我们初中起就住校了,一周回家一次。等到初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校友们结伴,一路说笑,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倒不觉得有多远。

因为师生吃住都在学校,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倒也习惯。只是那时候大家都穷,不少人连三分钱一暖水壶的热水都舍不得买,许多同学吃饭就是馒头就着家里做的咸菜或豆豉。至于买书,更是奢侈。为了买书,要省吃俭用很久,从牙缝里抠钱。隆冬,打开结冰的水池,用冰冷的水洗刷碗筷,也是很平常的事。

那样的生活,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想象。但是对我们来说,每每回想起来,却觉得弥足珍贵。那些曾经的苦难,磨砺了我们的品格。

所以,每一个时代的孩子,身上都刻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即使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也要勇于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职责。不逃避、不推卸,这便是积极健康的学生时代。

也许多年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对着他们的孩子,骄傲地说:我们那时候呀……

  • 上一篇: 种 番 薯
  • 下一篇: 乡间的国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