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野蛮生长

三、流变 小倒爷与大企业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

——冯仑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给社会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为市场改革和文明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无数新一代的建设者。

民营经济丰富多彩的创业故事、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既是民营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步的真实写照。

小倒爷与大企业家

民营企业从代际的划分上看,这28年来可以说已经经历了三代了。

第一代是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时期可以称之为“前公司时代”。当时社会上做生意的主要特征就是个体户+官倒,个体户又叫倒爷,基本上都是做简单的贸易,或者是开个餐馆、钉个鞋子、卖个衣服(最典型的是广州高弟街)。大的就是官倒,倒钢材、倒批文、倒汽车。他们以垄断的方式从事贸易。我最近也去过朝鲜,朝鲜刚刚开放,现在也是这样,全是做小买卖的个体户和少数特牛的官倒。

那时参与个体经济活动的绝大多数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劳改释放犯、政策落实了没事干的人和大批返城知识青年。这些人是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为了生存,于是就自己去想办法。自我生存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做生意了,能做的生意,就是上面讲的小买卖。当时申领的营业执照都是个体经营性质,因为当时没有公司法规,所以很少成立民间公司,而且私人还不能成立公司,只能够叫做个体经营者、个体户。

另外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公子,或者叫做“干部子女”。干部子女成立公司,但是他们成立的也不是私人公司,表面上是国家公司,实际上个人从中捞取了巨大好处。他们的公司主要从事倒买倒卖,叫官倒公司。

所以,80年代主要是两类人参与所谓市场经济的活动,从事类似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一类是个体户,另外一类就是干部子女。前者是社会的边缘人口,后者却是社会核心的领导者的亲属,也正因为他们的牟利倾向,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形态向市场的转移。我记得1985年到武汉带职下放的时候,我在经委做事情,碰到很多所谓的干部子女,他们都在当地控制着一些公司,倒卖,做生意。

这个阶段应该说是非常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民间的商业活动更像是跑江湖,所以这个时代也可以叫做“江湖时代”,而不是公司时代。个体户做生意,行为方式多依循江湖规则。

江湖是什么意思呢?江湖就是指社会的边缘地带,“江湖”一词最初就是指一个城市里面的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属于那种四六不靠没人管的地方。所以古人有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的说法,所谓江湖之远就是远离体制的地方。所以江湖就指远离体制、属于规范的管理和不规范的地方之边缘地带,人群身份也比较杂乱。整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一段,所有的买卖人大概的心态和所处的位置都属于一个江湖状态。

江湖形态对做生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它会形成一种江湖道义,促使你扮演一种好的角色,它会推动人往好的方向走,变成一种侠、一种圣、一种英雄。你要变成侠、变成英雄,江湖道义的道德标准与做生意的要求是吻合的。比如“重然诺”,就是答应的事要办;“明恩仇”,就是有仇必报;“救急难”,就是别人有困难得要救助。在江湖上的这些品质对做生意来说有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意文化。

另一方面,江湖当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一些人堕落之后就变成了匪、入了盗、成了贼,掠夺、不稳定、残忍、残暴。在民营企业的江湖时代,往往会听说一些不幸的故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