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攻心话术

第16章 纠正别人只为自己舒服;打破僵局 (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纠正别人只为自己舒服;打破僵局 (1)

很多人都时常帮助别人,当然他们的好意很多时候并不被人们所接受,于是就会感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用行。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是否需要这种良药苦口呢?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是一个女性读者小王向我询问过的。情况是这样的:小王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是这家公司比较有资历的员工。后来,公司扩大规模,就招来了一批新员工。她和其中的一名新员工小莉的关系不错。

小王感觉自己真心对小莉好,拿上次公司组织聚餐来说,小王劝小莉要稳重一些,没想到小莉非但不听劝,还主动拿着酒杯跑到领导面前敬酒,其他的同事都 说小莉的行为不合适。别人只是背后说说,小王却不这么想,她想两个人关系既然这么好,就应该直言不讳地告诉小莉。没想到她劝说小莉以后别那么“出格”,但 是,小莉还是没有改。

这让小王非常困惑。

于是,她找到我,诉说了内心的困惑。

这属于职场关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于是我先问她:“小莉这么做,导致了什么客观后果?”

她说:“倒是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她敬酒也不是犯错,谁也不会为这件事情扣她的工资,但是大家……”

我打断她说:“我们先不揣测大家的想法,因为是你们两个人的交往模式出现问题,我们就先解决你和小莉之间的问题。”

她说:“好。”

我说:“你认为小莉这么做,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小王说:“新来的员工不该这么招摇,应该稳重。”

我说:“这句话怎么得来的?”

小王说:“我是这么感觉的。”

我说:“也就是说,你没有把握证明小莉这么做就一定是不对的,是吧?”

小王急了,赶紧说:“我当年就是靠低调才第一个转正的,而且一直以来工作比较顺利,都是因为比较稳重,我希望小莉别吃亏。”

我说:“这是你个人的经验,你的解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小莉有她的生存之道,也许领导对这样的员工会更重视也不一定……”

小王急切地打断我:“反正我就是看不惯她那样。”

说完这句话,我再也没有说话,小王也沉默了。

相信话题进行到这里,读者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了。

小王口口声声说为了小莉好,这是一个表面现象,真实的原因只是因为她看不惯!生活中,这种“以爱为名”的现象太多了。比如,劝某位同事不该让自己的办公桌堆积太多的资料,劝某位同事说话的态度要变得温和些,劝某位同事心态要变得开放一些,要打开心扉,学会分享,等等。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总是能够发现问题,而实际上,他们才是问题的真正制造者。

他们常常会说:“别介意,我这个人就是直来直去。”不知道别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当我一听到有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态度是不放松的,我想下一句大概就是职责和批评我的话了吧。而且他们还会常常说自己的话是苦口良药。

实际上,忠言不能和药类比。药是治身体病症的,苦药可以药到病除;而忠言主治的是人的心理病症,如果你说出来的话,别人心理上不接受,那么说出来还有什么意思,还怎么能够“利于行”?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很多都是以改变别人为主,那就要检验自己纠正别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自己,那么即使面对这个人的时候,你说服了对方,面对下一个人的时候,你可能又不接受了,又觉得对方有问题,需要改,那就麻烦了。

为了避免不走入心灵的死角,要告诉自己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要学会说,我接受。

不会说这句话的人,每天都会发现别人和自己对着干。

学会说这句话的人,发现日日都是大晴天。

即使发现自己的初衷是为了别人好,也要合理控制,不要随意地纠正别人。别人犯了错,大部分人自己心里都知道。例如,一个团队的领导在已经知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却因为一个小的判断失误把事情搞砸了,他会怎么办呢?

其实,不需要怎么办,此时“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方案,如果忍不住非要纠正别人,对团队中的人说:“下次再不能重复上次的错误了,要好好改改。”纵然 他说的话很有必要,对方也很有可能心里不买账,还有可能在心里骂道:“这事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有了功劳你沾光,没有功劳你拆台,有本事你自己去试试。”

如果让下属产生这样的心理,领导说的话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反之,如果这位领导说些“你们已经尽力,事没办好我也有责任”之类的安慰话语,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部下一定会接受。

可能会有人说,这样做领导也太累了,没办法,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的责任就是琢磨怎样带好团队。

先给大家讲个案例:有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位糖果店的老板,他从摆地摊做起,发展到批发糖果,办连锁店,生意如日中天,十分红火。有人问他的秘诀是什 么,他的回答是“多抓一把”,就是每次给顾客称完糖之后,再抓一把糖添进去。十几年里,没有一次例外。这虽是不起眼的小事,却赢得了人心,许多人情愿多跑 点路到他这里来买糖。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再来分析我们的说话,你说话的时候,能不能给对方这么一种感觉,就是通过和你说话,他就能感觉自己从你这里又拿了一把糖果离开。千万不要和别人聊了一整天,聊得越多越暴露出浅薄,让人觉得离开的时候脑袋空空的。

卡耐基曾说:“我们天天都由我们所讲的话所规定。我们所说的字句表示出我们的修养程度。它使有鉴别力的听众明白我们与何种人为伍,它是我们教育文化程度的标尺。”

想要给别人收获,自己要先做好准备。如果你有一桶水,那么给别人一杯水,就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如果你的桶里没有水,又怎么能给别人呢?说话也是一 样,首先你要有知识,有内涵,如此才有可能说出给人启发的话。说话虽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也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对来说,一个人自身素质越高,说的话就越有扎实可靠的根底。储备的知识越多,运用得越灵活,才能使谈话、表达更有成效,也更具有艺术性。一个人口才的提高,离不开知识内容的储备,口才展示的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场合、条件而变化,这就需要精心地训练。

一定会有人说,我没有上大学,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而且现在也的确没有太多时间来充实知识,那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就注定不能够在说话的时候,让人感觉言之有物呢?

其实用不着紧张,除了专业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以外,生活中的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和修炼而达到的。

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感觉有的人知识丰富,是因为他们用足够多的时间去累积了这些知识。所有的知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后天学习的,那么,只要我们懂得把这些知识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地记忆、实验,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我们学哪些呢?要学习生活中常常讨论的话题。

第一,吃的文化。

无论见客户,见朋友,见亲戚,“吃饭”都是一个避不开的内容。我们这里强调的是,要学习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和对方交谈,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你是一个生活知识丰富的人,并且对你的生活品位刮目相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