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易经证释

小畜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小畜卦象。上巽下乾。巽为一陰一初长。乾为纯一陽一。一陰一陽一相应。刚柔相得之卦也。而五一陽一一一陰一。恰与前师比相对。一陽一多一陰一少。以一陰一为贵。而一陰一为一陽一主。一陽一为一陰一用。一陰一象物。一陽一象道。故小畜者。有畜于物也。一一陰一气稚。畜之末大。不似艮乾之大畜有二一陰一也。凡称大小者。因其生长之次序也。一陰一陽一皆然。生长之序。以所得之数为准。一陰一陽一之生。各有所本。一陽一以乾为本。一陰一以坤为本。如姤卦为一陰一初生。复卦为一陽一初长。一往一来。气至自见。如冬至一一陽一生。夏至一一陰一生。故夏至当姤。冬至当复。小畜与姤相错。姤之一一陰一在下。小畜则在四爻。乃将巽乾二卦倒置也。故姤为一陰一初生。小畜为一陰一已畜。畜者育也。长育有成也。而所长末大。所育末盈。喻之于物。犹为雏稚之类。故曰小畜。古文一字数用。畜含蓄义。亦为畜兽。家兽称畜者。以其可驯养也。故谓之畜。凡养皆可曰畜。故事畜并称。畜犹字一乳一也。以大养小。以尊养卑。皆曰畜。则小畜之称。正以一陽一之能养一陰一也。一陽一多而不伤一陰一。故称畜。以一陰一得时位。一陽一不为害也。夫一陽一之与一陰一。非生即杀。非恩即仇。以其德异而用相违。相得则为佳耦。相恶则为怨耦。情之所为。必至之势也。故不为育则为毒。古文毒育二字相似者。正以毒与育。同出而相养。同用而相离也。小畜卦名。古人或作。小毒。即此意也。毒育之古文。所谓亭之毒之是也。皆所以为养也。天之生物也。必有以育之。不一育则生者不成。天生而地育之。一陽一生而一陰一育之。故大小畜皆取羲于一陰一爻。而所谓畜者。正以其育也。一陰一以育一陽一。一陽一以育一陰一。一陰一陽一相得。生育以成。此大小畜之得名也。比者众也。众必有畜。故次之以小畜。

又畜者必以多为尚。小畜以初畜之时。处孑立之位。虽畜犹小。不得多积。故传称为寡。言其孤独无助。虽有亦仅。以之为育。而所需正众。则寡于用者。正其积之末厚也。夫人之所积者。贵德不贵物。贵施不贵畜。能畜而施。德乃及物。则君子之业也。易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非得位之圣。逢时之杰。不可致也。小畜之寡。由其德之末盛。业之末大。而见其施之末光。物之末被其泽也。故小畜之名。有所寓意焉。在乾之德刚以健。在巽之德柔以顺。其用相殊。而能相济。故德施虽末见。而积置已有心,。犹天之有云霓。地之有水土。物之所仰。生成之所需。其能充而用之。扩而行之。则小畜之功。不难企大有之业。此天命在人事也。无如时之末达。位之末隆。顺而自矜。健而未充。则因循坐误。而为睽革之所乘。此非天数之违。实为人事之懈也。盖小畜内秉一陽一刚。应体乾健之义。而勉自强不息之功。外宗一陰一柔。应体巽顺之规。而思省察自求之旨。方无乖乎天数。无悖乎时义。故有常变。有权正。能守常者。始能应变。能执正者。始能行权。小畜之所凭也微。所用也小。而在我之能自显之大之。毋自画也。故德之积也以渐。施之行也以时。苟不忘乾健之功。巽顺之用。则充实之为美。光耀之为大。日进无已。几会不变为大有同人。宁止大畜之至哉。圣人于此。深具一精一思。而明教以告天下后世者。正在其命,名之微意耳。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彖辞。明全卦之用也。小畜以乾承巽。内刚外柔。其用为亨。以其所行之利也。而四德只具亨者。乾之用不备也。一陽一虽众而不贵也。然以一陽一之众。利于亨达。巽顺以为用。乾刚以为体。体用俱恰。故以亨称。以其末大也。故不兼四德。且乾金也。巽木也。在后天为相制。亦限于用。虽有乾健巽顺之美德。而艰于施布。故仅曰亨也。由卦义言。小畜末积。亦艰于众用。唯以其有畜。自有所裕于德。故曰亨。明其所持之可裕。而所行之可达耳。虽亨而不继。则可者仅可之意。故其象如天之密云不雨。云密则所覆者广。不雨则所利者仅。此小畜之亨。亦止于亨而已。夫作云者。为降雨也。积德者、为施泽也。今雨泽不加。虽有云与德。将何以成其大用哉。故小畜之亨。为卦体言也。非用之谓。卦重在用。今如密云而无雨。则徒有其表。而无其实。徒见其貌。而无其诚。则其致功之难。成德之细。已可知矣。

由卦象言。乾为天。一陽一合一陰一则成云。巽为风。云遇风则不雨。此五行之相制也。而卦爻中错离兑。兑为泽。亦云雨之象。离为火。泽遇火。亦无雨矣。离火即日也。日照不雨之云。映而为霓为霞。乃天之文也。非雨之兆。风吹无雨之云。流而为霾为霿。乃天之华也。非雨之施。故有密云而不雨。正如人之有积而不施。物之有蓄而不用。虽亨无所利也。夫亨者。夏之德也。气广以厚。行疾以远。宜其溥利也。而小畜之亨。阻于巽悖于乾。虽亨于数。而无利于物也。自我西郊。指其方也。既不能偏。必有其方。自我者亨有限。西郊者行有方。西为金。乾之后天所居。以卦位言。一一陰一居第四爻。为外卦之始。西南为外。而西则外方之所始也。且巽东方木位。乾来而巽往。则西来者必徂东。东方为宾。则西方为我。故曰自我西郊。又西方日人之地。云不成雨。而蒸为霞为霓者。非朝即夕。今以离日之映。为天上之文。是晚霞也。亦应于西。夫东方生气之始。西方一陽一气之消。小畜贵一陰一。一陰一长则一陽一消。西为金。一陰一所始长。于时为秋。一陰一长则位当西。在卦六一四。一陰一数也。而四为金之生数。亦居于西。故彖辞占如此。盖所以明小畜之亨而不用。积而不施。气消而不能厚。行往而不能远也。故西郊者、指所从之末利。而所行之末远也。云自西而东者。恒不雨。行自郊而城者恒不远。盖以象小畜之末大。而德业之末成也。虽有所畜。不足以泽民。虽有所文。不足以崇实。故君子观之。而自励其德业焉。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也。小畜一卦。以刚从柔。上下相应。乃气之相得。数之相合也。一一陰一而五一陽一。一陽一众一陰一寡。寡以育众。故曰小畜。前彖辞已见其义。而释文复申之。为明小畜之用。本乎一陰一柔。一一陰一虽寡。而居四爻。乃得其位。位得势顺。乃能应乎乾刚。成其生育。乾健于内。巽顺于外。有刚中之体。得顺行之势。故曰志行。言可行也。行而得时。是以有亨。亨通也。无往不宜谓之通。言乾刚之德。依巽顺之志。所往咸宜。此其为亨。在乎行也。故彖辞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释文曰尚往也。以密云在天。有将雨之势。而自我西郊。有将行之志。末雨而可望。末行而可动。此其所本者厚。所持者利。厚则有备。利则无虞。故曰尚往也。尚者志也。心之所之也。本非往而日尚往者。以其不容已也。夫密云为作雨也。今不雨何贵乎云。况云已密。断不容其无雨。此行之必决也。

故自我西郊。乃不得不行。以小畜之育少。不得不求其充也。施之未行。人将安仰。物将安怀。密云在天。施虽未行。而望雨之情。不以其施未行已也。则必有所尚矣。尚往者、为行其施也。施行而后雨泽之沛。道行而后育畜之成。此小畜之用。有待于自往。正如密云之雨。有待于自施也。夫二语一义。尚往也。施未行也。皆所以释彖辞之意也。以密云不雨。为施未行。故有所尚往。而自我西郊。今释文颠倒释之。良有深意。盖欲勉人之行。而无阻于前日之势也。德之未加于人者。以未积也。积而不施。乃自误也。云之末雨。以末密也。密而不雨。天之过也。故易道以人济天之穷。以将来戒过去之失也。不雨者宜雨。不以其时而自怠。末施者宜施。不以其地而自止。故自我西郊。即勖之以往也。而密云末雨。当鉴之于施末行耳。小畜取义。在畜德以济物。畜财以育用。凡有所畜。必有所施。今以畜之小。而末及施。是有畜之名。而无畜之实。正如天之密云而无雨耳。人事之所宜引为戒者也。故虽末施。仍尚施。虽末多畜仍志畜。以其所志如是耳。而卦用亦应之。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孔子《宣圣讲义》

此总释全卦象辞。以明人道也。小畜者将以大畜也。畜非徒畜。必有其德。人之所赖以生成。物以所赖以长育者。皆是德之所加也。比之于雨露之润。水泽之溉。润溉不时。生物必槁。故畜者生物之所由养育者也。人之畜物必求其壮一盛肥一美。而于畜德也。则不知求其充溢光明。是舍本而逐末也。故圣人示其意于辞。而寓其教焉。小畜之卦。上巽为风。下乾为天。风行于天。一陰一行于一陽一。乃二气之交也。交则文见焉。如云霞之为辉耀也。云者作雨。而因风以成彩云。遂成天上之文。天以风云成文。有其光也。有其色也。光色之施。织为五采。如人之有威仪也。然见于外者。必先充于中。昭于物者。必先着其道。天地之所以为美者。有其高明博厚之德。悠久无疆之道也。故日月成其明。云雨成其泽。风雷成其威。霞霓成其色。灿兮照于万方。焕乎垂于四极。盖文章之为美。而以着其明德。声色之为观。而以昭其道也。圣人鉴之。而以懿己之文德。德而曰文。有所施也。德而曰懿。行之不息也。文德者礼乐也。政教既成。则礼乐以定。祭祀则有歌舞之仪。田猎则有羽旄之美。合酺则天下同庆。宴飨则有功具乐。凡关夫盛典之集合。大事之招携。朝觐会同。冠昏吉庆。苟为礼之所制。必有仪之可观。苟为乐之所兴。必有乐之足享。盖礼以致中。乐以致和。中和之德。乃成其情一性一之正。礼乐之备。乃得其物我之平。小畜者准人情而求物欲之道。因嗜好而期生育之全者也。故必始于格致。而终于道德。因于礼乐。而达于中和。此懿文德三字为之教也。昔禹王征有苗不服。退而修其文德。舞于羽于两阶。卒能格苗民之心。收统一之效。文德之所关于君子也如此。以非徒文章外物之为美也。必先有其诚明。以合天之高明。地之搏厚。而后施之成德。发之为文。此文德之所贵也。盖象于小畜。内存乾健不息之诚。外推巽顺亨行之志。斯称为文德。而足以协天地之道。成位育之功也。此畜字即位育之育字。能知此义方知小畜之用也。

且小畜彖辞。密云不雨二句。与小过六五爻辞同者。以皆为一陰一陽一末洽。施泽末行也。德业之成。以实惠及物为先道用之昭。以生成普被为本。故有其内。必形诸外。致其力。必着其功。天道不言而品物亨。事功成。圣人无为、而治功明。教化行。以无德不周。无善不实也。小畜小过。皆施末大。业末成。有其备而末着其功。得其时而未充其用。则所谓质美末能光辉。势成未能推扩。此吝于生成之德。疏于远大之谋。亏乎仁义之一性一。阙乎化育之诚。在人为不克全其仁。在天为不得达其道。此物之所憾。数之所穷也。故易于此谆谆垂教。而勖人以日进其业。日新其德也。风天小畜。雷山小过二卦相似。巽者。乾初变也。震者。坤初复也。艮者。乾之胤也。以一陰一而望一陽一。以柔而济刚。其所求甚切。而苦于时势之易逝也。故二卦皆以德泽末施为辞。而勉人以自反也。反则小者通而大矣。过者正而中矣。畜者积而盈矣。施者周而及时矣。故小畜之辞虽多。而释象括之于懿文德三字也。德而有文。信能自勉矣。

小畜初二爻。均取象复卦之义。其辞与复卦各爻相类。非无由也。易卦大例。一往一来。自一陽一为往。自一陰一为来。故一陽一卦多往。一陰一卦多复。以一陽一进而一陰一退。一陽一升而一陰一降也。而一陽一卦以乾为统。一陰一卦以坤为统。自乾变者曰往。自坤变者曰复。如姤与复二卦。是其着也。小畜卦以巽合乾。巽者乾之变。而其对则为复。复与姤对也。姤与小畜为上下易位。虽上下不同。而一陽一陰一相偶。故小畜亦与地雷复对。乾与坤对。巽与震对。升与降对。上与下对。故复与小畜对。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一柔一刚。对者主宾也。体用也。一陽一以一陰一用。刚以柔用。小畜之用。初二爻取复。亦自然之理也。且巽主进退。有进必有退。小畜贵行。有行必有归。往者必来。去者必返。故小畜爻辞始于复者。以反复为用。而孚巽进退之义。又小畜者、巽宫初变之卦也。即一世卦。初爻当一世。二爻当二世。变者必还原。道之所贵也。易之所本也。易取逆数。道取逆行。由变逆推。溯原寻本。则变者必返于未变。再变者必反于初变。故小畜初二爻。皆以复为用。乃从天地推迁之道。人物生化之数。所由来也。就变卦寻源言之。初爻之数。应复于巽之本位。二爻之数。应复于小畜本位。皆往复定例也。若就体言之。小畜为畜以养也。物欲之所动。情识之所主。设往而不返。行而无归。逐物而戕生。徇情而汨一性一。则乾之刚健中正之德。将随巽之柔一靡一漂一浪一之欲以俱亡。是所谓畜者。仅足自毒而已。更奚以称其养育哉。故涉于物者。必自反其所求。关于利者。必自反其所害。此小畜爻辞。以复寓教。理也。亦事势所当知者也。故初二爻。皆明着复字。俾知克已复礼之为仁。为人道所最要。抑以小畜之复即履。履礼也。复礼而后成仁。得履而后成德。其旨与地雷复卦正同。一陰一不可长。一陽一不可亢。存心养一性一。乃圣人中和之德。位育之本。此小畜之所志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初九爻辞也。巽为乾变。复则仍返于乾。故小畜之复。乃成纯乾。而为刚健中正之德也。乾者纯一陽一。在人为一性一。在天为道。初爻内卦之始。即乾之初九也。以巽而返从乾。即由物而复于道。又应乎乾健之行。昭其大生之德。万物皆被其泽。仰其生成。斯即小畜初爻所占之吉也。在天之道。曰一陰一与一陽一。一陰一以从一陽一。顺以应健。始终载道。人物同育。此初九之吉。概言夫天道也。曰复自道者。以复非无条理者。乃循道而后复也。道者无所不包。而由下上达者也。初九居下。为复之始。循是以升。乃达道之真境。譬之于人。由情而复于一性一。由物而复于道。必有所始终。非皆能一蹴而几者。唯圣智生知。故有圆顿之功。中人之下。必自始至终。自下至上。以序推进。而后德与日积。道与事成。此一性一道之修养工夫。抑人道之本末阶级也。而孳孳焉不辍。兢兢焉不失。则有守有为。有体有用。则所动顺理。所如适道。天之不违。时之不悖。则所至自无咎。所成自吉祥。盖天道元亨利贞。全德全用。本乾之健。成巽之顺。而能复于至道。成于至一性一。则德之大。业之畜。无与比。何咎之有哉。更何事之不吉哉。此言初九之占。因复自道。而自然无咎。自然吉祥。不假祈求。而数运自契。非有他也。克己复礼。顺天成一性一者也。道者超乎数。诚者通乎神。小畜之功。位育为极。而其始也。自复而已。故中和之德。祗在体察己之情一性一。存养之道。只在抑制已之嗜好。此圣人示教而寓于爻辞文字也。即自卦象言。亦唯此足以成小畜之用。全健顺之道耳。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初九之象。本乾之一陽一。在理原无吉凶可言。故爻辞何其咎吉四字亦可作一句读。言复而能不离于道。日进高明。以达于上天之载。天德玄微。清静光明。超乎象数。纯乎乾元之真。则吉凶不足言。善恶不足辨。此太初之境。太一之象也。然等而下之。一气既分。两仪以判。一陰一陽一相抱。善恶相形。则为吉为凶。自有异象。故下达则数备奇偶。气殊顺逆。上达则浑一圆无间。纯一不糅。此一精一粗之差。亦一性一情之别也。小畜初九。由道言之。自无咎吉。由事言之。则无咎为吉。如人之一性一。原无善恶。若以善恶论之。则为善。故释文申明其义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以苟能复自道。是由情返一性一。以和达中。更何咎恶之可言。故曰其义吉也。义宜也。宜其吉者。正以其复于道也。道者中和一精一一。复者返本还原是由下上达者。其吉乃理之当然。故不独无咎。且为吉也。易辞一语一字。

九二:牵复,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九二爻辞也。义与初九同。而微异者。地位之差。次序之别。以二爻在内卦之中。居事物之地。非如初爻之勿用也。且九二与上卦六一四相应。九五相对。一陰一陽一异道。升降殊途。亦异于初爻。而名曰牵复。较之初爻。复上加一牵字。实以示九二之复。有殊于初九之复也。二爻皆取义于复。已见前讲释中。九二之牵复。乃本于小畜一卦。原属巽宫第一世。当巽之初变初爻之复复于乾。二爻之复复于巽。巽为乾变。复则归乾。乾乃至一陽一。纯乎元一陽一之气。超乎数象之上。故曰复自道。无他词之加也。二爻则以小畜之复于巽。巽为进退。为往来。为从权。为驾车。又为一陽一初消。一陰一初息。一消一息。一进一退。故如权如车。可远可近。今二爻随乾之象取复之义。其复也、有待于牵挽。如用权衡。必审物之重轻而推之。如役车马。必视途之高下而挽之。此牵复之义所由来也。牵者、有力疆之以行。有持系之以进。非自复也。故有待于物。物者、一陰一也。必有为之主持者。是九二牵复。因中有所执。而能御之以成其复也。故在初爻之复。乃气之自然。而九二之复。乃物之所变其异固甚明也。夫初二爻皆曰复。三爻以外则否何也。则由小畜之卦体与卦序。爻位与爻用所合也。卦以巽乾合。而恰为巽宫初变之卦。又巽恰为乾之初变。既变必复。乃变之次序。而复者亦因爻位之所当。故亦在初二爻。(以乾变巽。巽变小畜。适在初二爻。则自限于初二爻。有变始有复。即无往不复之义。初复复于乾。二复复于巽。合之则皆复于乾。乾本在下。因变为畜是复者。将因畜以成道也。畜以物为志。不复则将玩物丧志。此初二爻辞因象寓教。恰合乎道也。合道则吉矣。故初二爻皆占吉,正以其能复而不越于道。不失其一性一。一性一道内存。功利外溥。而后畜之功用见。畜之数理明。此爻辞之含义。亦圣人易教之一精一蕴也。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矢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明示牵复本守中之义。期返本之功。以不失乾之本德也。而亦字指出与初爻之复。殊途同归。盖由小畜而巽而乾。又恰当乾之正位。不失中道。亦如初爻之复自道。虽出于推挽之力。其成仍纯一一精一明。与自然者无二也。

《宗主附注》

易数往来。故复卦辞曰。七日来复。七者、数之尽也。尽则必复。以应天地之循环而成变化。此复之生于往之尽也。小畜初二爻亦然。一陽一生而向上。自乾始、至兑终。而仍复于乾。一陰一成而向下。自巽始、至坤终。而仍复于一陽一。故一陽一极生一陰一。一陰一极复一陽一。往来不息。以成大环。小

畜上巽。一陰一之始生。亦乾之初变。下乾应之。故亦为复象。正与地雷复相对也。一陽一复则一陰一有主。往而能返。始而有终。如行道然。不失于歧路。此天地生成之有序。而不错乱也。畜者、生成之要事。其遵依者道。舍道则失其正。何以遂其生成哉。哉初爻,辞以复自道为训。明其不能须臾离道也。此畜之本义。而贯澈始终。其始则生养之功。其终则位育之德。同复自道也。同愎自道而成其用也。故与来往之义、通为一也。大哉愎乎。一息不离。与道同住。此圣贤仙佛之所养。即圣贤仙佛之所畜也。盖配诸天地而光阙。椎诸生成而无余。其所由者。一往一复而已。

《宏教附注》

夫子此文所指小畜之象。实为人生一大事。因生成养育。必以其道。道以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得其正则。若失正则非道。非道则乖于畜。故畜字与毒、古相同。道合则育。不合则毒。祗在正邪之别。此初二爻辞。示人以自愎于道。即克己复礼之羲也。

九三:与说辐,夫妻反目。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九三爻辞也。本爻在内卦之终。即乾卦之末。以上合巽。主变于一陰一。巽主进退。有车舆之象。以下刚上柔。两不相接。故有脱辐之象。说同脱悦。古字通用。视所宜为释。辐车毂之所辏。以成轮转而便进退者也。脱则不行矣。而在小畜卦。虽因巽为用。实本乾为德。乾与巽洽。以刚行刚。内外阻隔。九三皆一陽一。故曰以刚行刚。巽在外。乾在内。本末不接。舆者本也。辐者末也。故有脱离之象。虽巽能顺从权。而所遇为不相投。是小畜之道。因九三而穷。非果穷也。以不得再进也。小畜内卦均一陽一。一陽一至此已极。遥望四爻之一陰一。而阻于内外。交错为离为兑。转变为一陰一,一陰一与一陽一争。男与女讼。而成夫妻反目之象。

盖小畜巽之所变。巽宫二世。为风火家人。即自小畜变来。家人之象。亦夫妻之意。而风火二者交煽。一陽一为一陰一困。柔从刚化。故有诟谇之一声。勃谿之事。乃风火所激也。加以兑为说言。为口舌。少长嫉妒。中冓之讼。因故以生。此亦同脱辐之义。脱从说者、正以互兑也。反目者巽为多白眼。离为目。小畜取反复之义。内外卦连而互离。上巽势盛。其变为时位所迫。不得不反目也。巽乾本和。内一陽一外一陰一。原成匹偶。故有夫妻之象。乃以变而反目。舆原擅进退。良于行旅。亦以变而说辐。此可见正变之数殊也。利反为害。恩反为仇。此道之所不易守。而情之所难制也。故小畜之用。必以自反为贵。能自责而恕人。自洁而节欲。不为物役。不徇情私。而后得全其生。成其养。非仅多积阜财之谓也。观大畜九二。亦有舆说辐之辞。更可见用之不可纵。物之不可过也。纵之则穷。过之则绝。穷则反畜为乏。绝则反恩为怨。此道之必守中。而德之必克己复礼也。大畜九二。小畜九三。以位殊远近。情别亲疏。体异刚柔。势乖宾主。故二卦爻辞。一在二位。一在三位。所占微不同也。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小畜卦九三爻。以刚过甚。虽接近四爻之一陰一。一陰一与一陽一争。乃成反目之象。在人为夫妻。亦一陰一陽一之体。贵能亲睦相得。今夫行过严。妻志不近。刚柔皆失。遂成怨偶。此反目为凶占也。故释文曰不能正室也。盖言夫妻主和顺。和以正外。顺以正内。外不陵内。内不迫外。相一爱一以诚。相处以敬。乃夫妻常道。而家之所以齐也。故传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三爻失其正位,而德不能相涵容。故反目。反目者。夫妻之变。而家以不齐。此所谓不能自正其室人也。妻有随夫之义。夫有督妻之责。今夫失其道。此责之在夫。咎在一陽一之过刚。乖其中和之德。故曰不能正室。虽妻亦有咎。究此爻责在一陽一。故以夫之不能正室为辞。明其咎有所归也。

六一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六一四爻辞也。言六一四一爻。一陰一居一陰一位。当外卦之始。居内卦之交。因巽之主进退。本乾之德。为刚而行健。既进而止。欲前而却。故有此占。有孚者。孚于乾也。刚柔相当。三四两爻相接。四二两爻相应。初四两爻相生。故曰孚。以一陰一与一陽一孚也。中孚之义也。中孚以巽合兑。内一陽一外一陰一。一陰一偶一陽一奇。奇偶相当。中外相得。故曰中孚。小畜以巽合乾。下卦过刚。本难匹偶。而在四五两爻。一陰一陽一得位,有似中孚。故日有孚。言能有孚耳。非必孚也。有孚而孚。是在善用此爻者。故爻辞以有孚二字示其意焉。夫孚者。必相信。必以诚必两者不欺而能契洽而后能相生相成。以成其用。如鸟之孵雏然。贵在刚柔相济。一陰一陽一得平。小畜六一四。济矣末达。平矣末匀。故曰有孚。九五亦然。不若中孚之恰当也。

在卦之用。恒取对卦。故初二爻取复。而四爻以互离对坎。坎为血。且巽成坤之变。一陰一爻皆统于坤。血者一陰一物。故坤上六有龙血之辞。而此爻亦称血也。血为伤杀之所见。四爻一陰一甚。处众一陽一之间。易演伤杀之事。盖佳偶为孚。怨偶则为伤杀。其间不远。只在志趣之殊。或有孚。或见血。视情事而异占也。自血至出四字四句。皆断而不连。然合解亦可通。以分之为断。合之则连。故释者有作一句。其实含二义也。去者进也。出者退也。合之则为进退。则为行止。惕者自惕也。乾卦九三夕惕亦此义。盖因乾包坤。既见血矣。宁不自惕乎。况以巽顺合乾健。一刚一柔。交争孔急。六一四以柔遇刚。以孤一陰一待众一陽一。心中惕惧。情也、亦势也。而进退以之。见血而进。本乎健也。因惕而退。循乎顺也。一往一来。爻象然也。健去顺出。无咎宜也。故爻辞八字。各有所指。分释则爻之德。合释则爻之用。而守之不失。自免于咎。以孚于众也。见血不凶。心惕无损。终以有孚而知进退。不失其时。不乖于位。以前而能却。刚而能柔。故无咎也。此乃小畜全体大用。亦圣人示易明教之主旨。盖六一四为卦中主爻、独贵者也。以一陰一主一陽一。不失一陰一之本德。故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尤明示斯爻之用。而见易道之所先也。夫六一四为上卦之始。上之九五上九皆一陽一也。以一陰一承一陽一。而克成巽顺之志。故曰上合志也。即此足见爻之本德与人之所行。必以谨慎将事。知难而退。以不失其柔。而后能免于咎。此释文但述惕出二字。而畧血去也。以进而见血。必有咎存焉。唯能自惕而退。不执初见。巽以从人。不恃得位。慎以守己。以乾之刚健。犹必朝乾夕惕。今六一四既由乾变巽。则其不能刚愎自用。固已明矣。则能自反以惕。自逊以诚。而求不失其孚。克竟其用。所谓知几之哲。识时之士。虽几濒于咎。而卒能自兔。岂非以惕出之训所致乎。故独揭二字。以明无咎之由来。而更以上合在上者之志。以证有孚之成就。一则因惕出而无过。一则因上合而有功。转移之间。祸福大异。此小畜之大用。全基于善退以自警。善柔以御众。善顺以成上志。善反省以孚于事物。其利在己。而其德及人。其过不居。而其功足以被天下。此固贤者之行也。盖中和之道。必先自慎其独。以情衷于一性一。以物洽于道。一性一以自净。乃真养生。道以惠物。乃真化育。故小畜虽寡。而其功德实利济之本。其志行实修养之源。本源不乖。大用以显。此以生成万物而不为奢泰。位育天地而不违一性一情。物我皆春。人天同化。其极不可量也。其小则寻常日用之事。故君子出则成一人成物。入则立德立身。初无二致。所谓刚柔进退之间而已。故读易者。先审其辞。观卦者。先达其德。情者不可灭。亦不可徇。物者不可无。亦不可过。一本于中和。则合道而适生。尽一性一而利物矣。

《宗主附往》

六一四爻辞。血去惕出无咎。与涣卦上九爻辞。其血去逖出无咎。大同小异。皆以巽取象进退之义。而不同者。则小畜下乾刚。涣下为坎险。刚则易警。故自惕。险则易陷。故欲逖。而刚险与巽之柔顺。皆不相容。故皆见血而志进也。在小畜以养畜为用。重在物。故取象于六一四一陰一爻。在换以散脱为用。重在意。故取象于上九一陽一爻。此爻位之异也。然皆本于进退从权之旨。主予柔顺克己之道。固无不同。以柔伏刚。则化争为和。以顺履险。则化险为夷。故虽见血。而皆以无咎终。此易教示入临危之道。避祸之方。虽当艰阻之时。仍有善身之策。即重在一出字。因时超拔。不入旋涡。此出之义也。已陷而不深。己交而不恋。则犹有脱出之望。以全其身。保其生。而不与于凶咎也。故明易者。不以身试险。不以生徇欲。明哲自保。君子之应时也。而不远乎时。处位也。而不困于位。然后成畜与涣之用矣。读者于此。当三思之。有于行止者大矣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九五爻辞。为指本爻之用。而明小畜之志也。夫小畜之志。将以化育万物生成一人类为极德。非徒为一时之需。一已之欲也。在需卦则为应人生之所求。而谋得酒食宴乐之所好。其志未大。其用未极。而其所至。反为争讼以终。盖私欲不可穷。私利必有害。故必因而推之。以充类至尽。本乎忠恕之道。行乎仁义之德。民胞物与。而无独私。家给国富。而无所乏。此化育之至。小畜之所志也。小畜九五。居外卦之中。得时位之正。因权制用。以志成德。则宜有孚于众。有联于外。有推己及人之功。有因民而利之惠。则小畜之用益大。而道益广。不限于私欲。不犯于情好。则德立而诚成。仁至而义尽。此爻辞微义所指。而易教制定人民经济之所在也。有孚者。如六一四所讲。亦与中孚相应。此与中孚九五爻位正同。尤较六一四为近似也。孚而能畜。则天下仰其生养。此民生之道所重也。挛如者。相联不舍。相担不遗之意。盖仁人之于天下。无所遗弃。成己者。将以成一人成物。立己达己者。将以立人达人。所谓亲一亲而仁民。仁民而一爱一物。本末相连。亲疏相系。只有先后之别。而无取舍之分。此挛如之谓也。故己有者。人亦有之。我得者。物亦得之。共利则和。大生不害。如天之覆。如地之载。春风之来。无物不荣。时雨之化。无物不滋。此挛如之德。末必有为之联系。而自然无遗弃也。富以其邻者。本孚孪之义。而明其生成之效。惠利之功也。博济而不夸。同育而不啬。则我之富有。亦邻之富有也。盖富者。物也而中有道。业也而中有德。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盛德大业至矣哉。以民生不可不富。果有庶众而使贫乏。是宁无生。故富有为生成之需。亦化育之本也。九五之爻既富矣。而不自私。而以富其邻。见其生成化育之所推也。富其邻者。终富其乡。终富其国。且富及天下。举凡人物无不富矣。而但曰其怜者。言所推之始。所公之基也。邻近矣。由近及远。人各有邻。则推之国家天下矣。故其象如孪。犹练绳之相及也。

在泰与谦。均有不富以其邻句。恰与此相反。以卦上下异也。泰为坤乾。谦为坤艮。皆地道主外。以静为用。故殊于小畜。唯中孚最相似。故中孚九五爻亦曰有孚挛如。见夫孚之不虚行也。中孚不曰富以其怜者。以中道无为。不言功用而自成也。而小畜九五。明畜之必富。而不独享。不以富自私。乃能称其德。此象文释之以懿文德。言德之必有见于外。而后克成其富也。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尤足明小畜之道。必公畜之于众。而毋私畜于己。公则为德。私则为盗。财物能利人。亦能害人。能成名。亦能败名。故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财聚民散。财散民聚。大学所述者。皆此爻之义也。天之生物。不得其养。则不能存。人之必有畜也。正为全其生。而必推己及人。以公畜为众养。然后称其富。不则虽富亦贫。盖富于物而贫于道。富于用而贫于德。徒以害之。将奚利焉。此小畜九五爻辞。必反复明其旨趣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小畜上九爻辞也。上九爻居全卦之上。为全体之用所极。极则必变。以气至也。变则反于原体。小畜之反为履。履者礼也。因畜而归于礼。乃情之不可纵。欲之不可徇。故必克己以复于礼者。理也亦势也。果不知反而强求畜焉。则必穷。富极反穷。亦理势然也。物之用也。得宜为中。身之养也。得当为和。故必有节度。履者、节度也。中节曰和。适一性一曰中。中和之功。位育之德。故能合节度。能成其畜。过乎节度。反畜为毒。此大小过二卦。必衷于中孚。而礼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仁人孝子。以物养生。期其中而已。故无过者。恰得其养。以全其生。此小畜上九爻辞。以不过为义。而吉凶亦视其过否而定也。

在彖辞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则曰既雨既处。明其气已变。而时已移。则象亦随之改。事亦因之异。故不雨者为既雨。尚往者为既处。处住也。止也。云已得雨。行已得止。恰有归宿。而变反前象也。在小畜全体主于畜。而其既畜者。唯以德为贵。故曰尚德。彖以德末行。曰密云不雨。今既雨。是有德可尚。尚者。贵也。尊也。以德既明。人得而称之也。在九三爻辞曰。夫妻反目。而至上九。则变为和好。夫能正室。妇能随顺其夫。故曰载妇贞。言夫能偕其妇以同载。妇能事其夫以自贞。九三有舆脱辐。舆亦载也。载则不脱矣。故比于夫妇和顺也。厉者。更勉也。以有德及人。能正其室。皆成德达道之象。而孚于畜育之义。故宜更勉以至于道。合于天一性一。则生者成之。养者全之。而不失其中和。克收其化育之功也。此德至而凝道。诚至而通化。而仍须一息不懈也。此厉字与乾九三惕厉同义。亦本于乾之德也。唯能依乾之行健大生。始能成小畜之尚德以亨。以小畜用在巽。而体在乾。德成于柔顺。而道本于刚健中正也。故贞厉二字。分体坤乾之德。而尚德二字。则合明小畜之用。此君子以之懿文德也。月几望者。明明光照之象。而巽顺非日之明。故称月。几者。指望之前后也。前后不远。故曰几。上九爻居卦之终。为时之极。月满易亏。故有几望之语。戒人以自惜也。与厉字义相应。而又以既雨之后。密云必散。皓月中天。恰得其时。比于人之有德。光大以照幽暗。辉耀以见文华。乃成德之时。慎勿使之再缺也。而末句君子征凶者。正以此爻之用。与前各爻反也。彖主尚往。今既处矣。而犹征焉。自逢其凶。全卦自初爻始。皆主前进。今至上爻。其道已穷。更安征乎。此凶之由妄行也。故适时而止。为德之积。非时而征。为道之穷。此释文明指其义也。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盖小畜一卦。至此已极。如再进。唯宜自反。反则为履。富而有行。必求于礼。故曰贫而乐。富而好礼。为人道之正。若富而犹逞欲。则必犯征凶之戒。而有杀身之祸。是畜者毒之。生者杀之。德之未成。名之末章。而徒徇于物。亡于欲。将何以称其育。成其养哉。故全卦至此。唯以德为尚。贞厉为训。不求其进。唯志于止。不求其前。唯志于守。圣人示教莫不本象以言意。因辞以明数。此巽顺之道也。进退以时。不失其权。而后免于凶咎。成其光明也。

《宗主附注》

小畜六爻。内外异情。虽偶而不和。此以志之不同也。先后天之生养殊也。凡世闲物事。皆由一一陰一一一陽一配对而成。或生或化、或善或恶、莫不相当以为用。如生成者、相得以和。变化者、相乘以制。善者相亲。恶者相仇。必皆势均力敌。地位相等。情一欲相同。而一则同好而成亲睦。一则同争而至怨仇。则由于志趣之异。习染之差。利害之难调。良莠之难化。故一则趋东。一则走西。一贴向上。一则流下。其结果不同。其始发固无殊也。故在卦象言。皆为对位。在情事言。皆为偶类。而和亲者、为善对。为佳偶。怨争者、为恶对。为仇偶。乃同而不同。相差日远。实有由也。故相生相制。为变化之本。一往一来。为趋向之道、而在乎后天之情劳所不定者。故小畜、寡也而不宜争多,养也而不宜过分。唯和乃中。唯慎乃固。此爻辞吉凶互见。而利害终始悬殊也。

又曰、小畜一卦。均以畜积畜养为旨。而以物力之所限。时位之所制。不得大充其用。故以小名。此比之初有所积。略得余裕之家。与夫甫有所造。颇得施布之士。而德业未丰备。志行待深进者也。故全卦以进行为要。以文德为本。然畜于物者。恒穷于道。志于得者。恒屈于行。此人情之偏。为天理所不许。故小畜于育养之必需。则为当。于生积之得中。则为宜。过之则不宜不当。为其戒于人欲。而慎于物好。重于天一性一。而轻于情。主于生生之道。而饬于行为也。与中庸首章之旨相同。一以一性一道为本。戒慎为用。中和为志。位育为成。盖中庸所述。纯本乎易教。而更推其详耳。故在小畜之象辞。明其为懿文德。而上九爻辞。则以德之既积。示其用之巳极也。而六爻之占吉凶。无一不以物与德此。情与一性一较。以明其轻重。而求之中和。果中和不失。生育必全。德业既成。位育自致。此微义所见。而始终以一孚字寓箕旨焉。孚、中孚也。中和之转音耳。唯孚乃有畜。乃能成其畜。畜者以德不以财。犹天之泽物。在霖两。不在密云也。在九五上九二爻固己明揭其意。且推及小畜之成。利用阜生之至。乃为德而非物。为贞动而非余裕。为同畜而非独私。为知止而非直进。无非欲由此转而入于礼教。返而修其一性一行。终上九之位。接履卦之用。因富庶之成。行教养之功。此固人颊一大事。亦即中国数千年来一脉之文化所存一精一髓。自非轻易所可改革者也。诚以人生不可无养,而不可专营于利。在利与害相随之时。必求其真利而无一害。此在以义为利而后利耳。故乾坤四德。利为其一。而释文则曰羲之和也。自此以后。凡言利者。皆易以义字。不复迳称利。非圣人不言也。乃欲以义代之。而使得真利耳。故易之利。即以后经书之义字.而易之言利。亦即他经之言义也。义则均利故也。大学巳明释之矣。儒宗之示教。由此一字。足见其所重。人道所立。以仁义二字概四德也。仁赅元亨。义赅利贞。贞亦为成利也。而小畜履二卦则尤着贞利之德焉。此不可不知者也。

上九爻辞所称、既雨既处。以时位已极。功用自成。故曰既言前巳见雨。而行已止也。此于人事。则为德业之成。以既畜积而富有。且推而及于人。是生成之德已着也。故曰尚德载妇贞厉。尚德以载。而能内和其室。可见德业之成。内而妻子。外而国人。无不和悦而归心焉。故室家之和。必由于身之修。声闻之富。必由于德之积也。载字。亦可连下读。为载妇。明其与前爻兴脱辐之相反也。小畜因巽在乾上。有车载之象。而合上句。则为德之能载物。如地之博厚也。以德积既厚。而施既博。内外远近。无不受其育成。故称载。以上九为极变之地。下爻之乾。变则为坤。坤厚载物。以贞利物之功。与下贞厉相应。以本乎坤。厉本乎乾。故点称其德。以明上九之由变而反。以成履之用。且以见德之所成。莫非持躬自励。守身自贞所致也。厉亦作厉害讲。言不贞励则害。正如育之为毒也。凡易中厉字皆如此。非独指一字。且贞厉者。一凶一吉。即在进止刚柔之间。顺逆往复之际。自此一反为覆。履之用。纯本于贞。更可见上九一爻之称贞厉。为履之先导也。月几望、亦如中孚归妹之所指。以辞明象。又切时也。几者未几。以前或后皆几也。巽不能正对乾也。故曰几望。君子征凶。明其不宜进行也。以巽将变。一陽一与一陰一相忌。而不愎得权。故征凶。释文申之日。有所疑也。疑字与坤一陰一疑于一陽一相同。亦含数义。一为猜忌。一为比拟。一为阻碍。或作拟与碍释亦通。盖一陰一陽一不和而有争。不调而有阻。其义相似。而于此处作碍讲。尤较切。盖进行有阻碍。故凶。以道巳穷。将何征乎。征亦作征伐讲。以其行有武事也。小畜外顺内刚。而上九刚极。重一陽一必一陰一。故比于征战而有碍也。然夫子巳讲释大义。其所兼言之意。末及遍述。盖此等活用。端视人事与时位之应耳。称君子者。兴象辞相应。明小畜为重在文德。非以言武事也。即巽主进退。而不宜强征。故有凶。况上九之变为履。履礼也。其与征战相戾可知。故观乎上九之辞。实为吉凶并包之象。果顺时因势则利。否则害。盖处两相猜忌之地。富两相争夺之秋。设行之不宜。御之违礼。必有凶险。此爻辞断之甚决也。畜巳终矣。而物力不可穷。则征凶之占。亦足为贪黩之戒焉。就时位言。穷则必变。今变而不克自反以复礼。将不免于征凶之辞乎。

又曰。小畜卦用与大畜颇可通。大畜以艮乾合。小畜则巽乾合。其下皆乾。是同也。唯小畜之巽乃一陰一卦。大畜之艮则一陽一卦。而以爻言。巽只一一陰一。艮则二一陰一。故所畜有大小之殊也。畜者育也。积也。一陽一以畜一陰一。则一陰一多称大。一陰一以育一陽一。则一陰一多亦称大。畜在多积。则小畜以积末丰也。畜在广育。则小畜以育未大也。故小畜之异大畜。全在一陰一爻多。大畜本取一陰一陽一相育为用。较小畜取一陽一畜一陰一者。更进一层。为小畜一一陰一孤行。不克多育一陽一也。然其用皆由一陰一在一陽一中。而一陽一不相害。大畜尤以一陰一得上正位。其势己大。能兴一陽一同育。虽卦上下皆一陽一。而合之则仍为一一陰一一一陽一。此卦例也。大过二女。而合后刖成一夫一妇之象。家人卦亦然。此观其辞可见。卦自分一陰一陽一。不以原卦为泥也。小畜虽巽为一陰一卦。为父与长女配合之象。实则仍成夫妻之例。故爻辞有反目载妇之语。而天下以养育称者。莫先于夫妻配偶。推之物类。雌雄一牝一牡。皆夫妻也。必先有夫妻。而后有生育。末有孤一陽一独一陰一自生育者。故大小畜以育为用。均取夫妻配偶为喻。而大畜推及物类。更引童牛豶豕良马为证。亦明生育之功。必先有其良好之配偶。正如人类必先有和顺夫妇。始能有贤孝子孙。夫妇为人道之首。君子之道所造端。可见一切生育之原。宝在一陰一陽一之得谐合也。万物莫不生于天地。莫不一育于一陰一陽一。而必在既交既和之后。此凡人所知也。唯明育义之道。必从二气之恰相合偶。并不在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多寡之齐。而在一陰一与一陽一志行之协。此大小畜之用。以一陰一少而得一陽一为本。一陰一能从一陽一。一陽一乃就一陰一。方为至道。方见真育。一陽一则一性一也。一陰一则情也。唯能相协。乃致中和。而后天地以位。万物以育。此中庸首章所讲。实基于大小畜之用。赞者须会通之。

《宗主疏述》

小畜卦与履为正反。与谦豫为相对。豫为雷地。小畜为风天。而地雷复,天风姤。皆为往来卦。凡卦中之义。均与此数卦相通。以气相合也。卦在先天相对者。如天与地。日与月。子与午。春与夏。虽若不联。而实相偶。盖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道然也。一陰一起于此。一陽一应于彼。一陽一升于东。一陰一降于西。同时相应。同地相追。则自成一合。非一动一静。终后再始也,原息息相通。循环不巳耳。故非一陽一既一陰一。非此即彼,气往来其间。无一时停留。所谓周流六虚。恒久不息者也。故一卦之气。与他卦相台。或同或异。或先或后。莫不有连有续。有动有应。故在风天小畜之反、为天泽履。相倒为天风姤。相对为雷地豫。相错为地雷复。相应为地山谦。相通为山天大畜。此其明显者也。再合之先后天位。会之消息数序。则各卦相连为用。皆可按图索骥。固不独小畜为然也。又求之于八宫。与其本宫对宫之位。所行之次。为主为宾。各有所当。则一卦之情。莫不毕见。而爻辞之旨。莫不得其由来矣。故卜卦者。贵能会通、而察其变,变则卦异爻殊。因变以知末来。此神机之所启。今但言常而畧变者。以变之难尽于言文也。是在学者熟于常数。而后能自通之。

畜者。蓄也。育也。以众之所育。有资于蓄。故继比而有小畜焉。畜者宜大。而小畜则其始也。当比之时。事业初定。所畜末盈。虽畜而未大。故曰小畜。且孟子曰畜君者好君也。畜以成之。裕以积之。由渐而致也。非有儒于前。有备于先。则虽畜之。不得遂大。是明天下初治。取之于民者必薄。而民之奉其上者亦必廉。治世之则。固如是也。又畜者。备其余以为不时之需也。因需而有畜。则称力之所及为宜。比后之畜。力有末逮。则其所余者寡矣。此亦小畜之所得名。序卦曰、小畜寡也。寡者少也。少畜之谓也。古人言少者。多谓之小。犹曰稍稍也。畜以裕众。亦以奉公。此礼所谓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畜。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而夏之贡。商之赋。周之彻。因什一以为制。示取民之有限者。皆小畜之义也。天地生物。莫不待畜以生以成。则虽小畜。不得嫌其寡。而正因其寡。足以遂其生成也。如天雨以润物。多则泛滥而为害。不如其少也。人之于所畜。多则贪虐以损其德。亦不如其少也。故可大则大之。可小则小之。圣人之制政。本乎天地自然之序也。故小畜以寡而成其用。足以绍比之功。应需之志。而无慊矣。论卦之象。上巽下乾。风在天上。乾一陽一也。巽一陰一也一一陰一五一陽一。一陽一多一陰一少。一陰一反为贵。以一陰一之少。应一陽一之多。故称为寡。言所供不足也。然一陰一在外。一陽一在中。巽以顺刚。外以从中。如天之欲雨。而山川出云。恰相应也。唯所应者微耳。风者疏物。而雨遇风则止。故天遇风。有云而不雨。云从而雨不逮。此其所以为寡也。一陽一者用一陰一以养。一一陰一以养五一陽一。其所得之寡可知。而不嫌其寡。则以一陽一刚之正。取巽行之顺也。内外相协。上下相谅。不苛求于物。不责备于人。则寡欲以养其心。较多物以养其身者贤矣。故小畜之为育。乃天之道一性一之充。非情一欲之私。物好之为也。故能协众而安其位。居正而守其中。德昭于外。用孚于表。而能应四德之亨也。亨者通也。无不达也。寡欲者。无不顺之。少取者。无不服之。能推己以益人者。人无不亲近之。故小畜之用。为众之所归。而其所昭于众者。在德不在物。此明明德于天下者也。故君子以之、而懿文德。文德者。明德也。文于外。显于众。畜。姤者、遇也。小畜者、不遇也。乃谓之文。如云不雨、而为朱霞。天以之为文。人观之为美。此气之华。灵之明。一性一之光。而为美之所显。故曰懿焉。

小畜一卦。寓意颇深。在治道言之。乃小康之世。然非真能小康也。以群众失御。反姤为小而一陰一得位。一陽一屈其下。以柔履刚。众志难平。虽暂伏于一时。将群起于他日。此以动静失序。逆顺违常之所致也。且小畜、以蓄为用。能蓄以自养。则可苟安一时。倘蓄而末实。或空乏而无蓄。其养已失。何以自存。因卦中爻错兑与离。火泽为暌。泽火为革。在外成睽违之象。在内有革命之乱。此由人事不齐。应运不当。反常为变。乖道为妖。妖孽以兴。变乱斯起。故小畜之失道。而成睽革之多难。小康之末逮。而成离乱之危邦。一转移间。亨塞大异矣。诚以上巽下乾。必先自强之德。乾惕之德。以固其内。更有巽顺之道。和易之情。以交其外。而后保其亨用。致于安康。此应运在德。明数在施。德施以孚。祸灾斯免。今内无积畜。民失所生。外无智力。国失所护。而犹不明明德以获人心。不亲贤才以厚人力。不知自责以悔既往。不肯自励以勖将来。茫然自宽。腼焉自幸。以为人如我何。数如我何,是儿戏为邦。夜郎为政。德施全无。道用失正。乞灵欺罔。特在侥幸。则一旦中枢解组。四维奔迸。求存不得。求生不任。虽有天资。同归于尽。此人事之懈。岂能咎乎数运哉。故小畜者。上以接此。下以启履。明德则泰。失道则否。一亨一塞。唯人自以。存亡安危。一着所启。克刚克柔。仁义及礼。历兹小康。大同近矣。勉哉斯语。毋悖至理。此小畜之所谓用。而深切乎时弊者也。聊述其大义云耳。

小畜卦在易归藏。名曰小毒。取亭毒之义也。而曰小畜者。以所育之未大也。世间万物。无些不一育。无育不生。乃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助长成全之德也。然天地之生物也。非有为而生之。以生而生。自顺其一性一也。非有为育之。以育其育。自适其情也,生者属一陽一。育者属一陰一。非一陽一无生。非一陰一无育。此生化之定则也。卦自乾坤启生成之门。屯蒙定些生长之序。需讼见生养之情。师比着生存之用。其所以为万物生化之德。生活之规。莫不具备。而小畜何独以育称哉。是盖有深意存乎中也。夫天之所生者、天育之。物之所生者、物育之。固末必待于外也。蠢如鹿豕。眇如蝉蚓。其生其育。无求于外。此物之情也。而人则不然、初胎成形。饮母一之血。既应产成婴。一吮一母一之一乳一。此固稚子之常也。渐长而资壳食。因欲而逐物好。嗜欲既启。贪求愈多。有必需者。有不必需。有易得者。有不易得。而人之情未餮也。人之欲末止也。由是所以生者有限。所以育者无穷。为之生者不多。为之育者正未可量。是其有待于外。而非徒顺其自然。适其生存之已足也。由是于生生之外。而有所求于育之情。由是于其遂生之余。而有所需于育之事。夫而后育之为育。回别乎屯蒙需讼师比之规。而极其育之所为。推其育之所至。乃致演化人生悲欢研哀乐之情。与世道安危治乱之序。而不复平均坦白。与物同进。悠游逸豫。与天同康。乃为如潮如波之相推。若羹若沸之相烫。以促成一人类史上之变化。与人群学上之波澜。此固历数古今。静观文野。所未能免者也。故君子于此。不得不求其道焉。小大畜者。肖之道也。从之则安。逆之则危。守之则治。失之则乱。人将欲遂其求欲之情。而无害于为育之道。则所谓育者育也。将以成其生也。不然、则苟唯欲之求。而忘道之所在。则所谓育者。毒也。将以杀其生耳。可不慎哉。可不审哉。

小畜大畜皆以一陰一用。皆由一陽一生故也。生之者众。而食之者寡。在理财为合道。今之所谓生者众者。言仅有其生耳。食者寡者。言养之不足也。生众而养不足。则生者苦矣。故必求其所以养生。天下之人众矣。而得其养者少。则必争。是乱之所由起也。民以食为天。以足食为全生之惭。今民皆不得养。而上无所备。任民夺食以自救。此率人相食之世。亦乱之所由亟也。故人类不安。而世道不均。国政不理。而物力日困。天下之不复治也。宁为运数之使然耶。彼之所富。我则夺之。人之所有。我则取之。是相与为盗也。盗者日穷。穷而养盗,罄其所畜。不足供一时之需。尽其所有。不足济一方之急。愈穷愈困。虽盗将奚用之。唯有同归于尽而巳。此为失其所为育之道。而徒示人以物质之利。争夺之巧。其所底、不至于杀人以生不可。抑杀人犹不得延其生。则将何为。此世道之变。皆根于权利之说。物质之文明而来。虽欲阻之。不可复止。虽欲消之。不河复除。唯有眈眈逐逐。终日习为盗跖而巳。更谁为其求其所以为育之道哉。小大畜者。育之大小。道之大小也。小则小康。大则大同。小则畜其已。大则畜其人。小则畜于一时。大则畜于天下后世。盖有畜斯有育。有畜以育。斯兔争夺。所需既足。盗贼以绝。此君子因人情而制政。因人道而制生。不过亦无不及。志乎中而已。故小大畜.因时损益。跻世否泰。而立其序。定其治。名之为畜者。言虽为育。而无害于物。虽利生。而无损于人。虽有待于外。而无肆于中。虽有求于余。而无乖于德。盖衡之于至中。致之于至均。不为食而争。不为奢而盈。不为不得、而不志于得。不为不养、而不偏于养。故虽贫而不困。节而不穷。用裕而不伤财。取充而不患满。此畜之为道。必有德也。必有则也。为人为已。同利而无所害。为我为物。同用而无所亏。物我两宜。人己俱适。故曰畜。畜者、善也。好也。至善以好。天下同康。去尚何患乎争。何忧乎贫。此易教之所以为至也。天地之所以生成。日月之所以照临。风雨之时。寒燠之平。无人不养。无物不生。则畜道之所见也。唯在乎德泽之流行。

且小畜者、以卦象言。取一陽一为材。而奉一陰一为主。其所合卦。为巽与乾。交错则为姤。既上下易也。天风姤之对。为地雷复。复者返也。一陽一极则返一陰一。一陰一极则复一陽一。故在天为一陰一陽一往复。在人为一性一情还原。返本还原。为道之大则。乾为大本。为大始。坤为至德。为至终。今以一陽一往者。必以一陰一归。以情去者。必以一性一复。此天人之大义。终始之总途也。小畜以风火相煽。变而至姤耆。乃复穷至一陰一也。一陰一不可极。欲不可纵。故仍还于复。此小畜辞义之所本也。人之所生。以情一欲为身,恒玩物而逐于外。使一性一日漓。乃失其本始。以至于毒害其生。欲求免焉。唯在于复。克己复礼。以成其一性一。始全其生。故在小畜初二爻。皆取复之义。言不复,则不能成其育也。果以育而逞欲。以畜而徇物。物欲反戕其生。更何贵于畜育乎。故本于复以还于始。克已复礼。乃反畜为履。履者礼也。无履则无以立。无以自复。虽畜物自丰。徒为杀身之备。虽无育自足。徒为毒生之谋。象有齿以焚其身。人怀宝而干于罪。是徒畜而无复。徒知有育而不知有一性一。徒知有身而不知有一性一。一往而不复。一而不返。沦于禽一兽,胥成盗贼。害已而损人。悖天而杀物。虽曰事乎畜。适自伐其躯。自戕其一性一而已。此圣人所为惧。而特戒之于爻辞。以复为道。以履为归。能如是。方能成其所育。方不悖夫畜育之用。盖仍贵一陽一。而贱一陰一。先一性一而后物。平情以制欲。格物以致知。然后人己同生。物我并育。而畜之为义至矣。此初二爻之辞。必取复以立其则。固不独卦象之常变。所必如是。既天人一性一情之始终。亦莫外乎是也。此中一精一蕴。读者识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