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原态白芍-药材白芍-饮片
为一毛一莨科植物芍药r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主产于浙一江一、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一般生用或酒炒或清炒用。
【药一性一】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敛一陰一,柔肝止痛,平抑肝一陽一。
【应用】
1.肝血亏虚及血虚月一经不调。本品味酸,收敛肝一陰一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一经不调,崩中漏下,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血虚有热,月一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药,如保一陰一煎(《景岳全书》);若崩漏,可与阿胶、艾叶等同用。
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本品酸敛肝一陰一,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一胡一、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如逍遥散(《和剂局方》);也可以本品调肝理脾,柔肝止痛,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若与木香、黄连等同用,可治疗痢疾腹痛,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若一陰一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甘草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3.肝一陽一上亢之头痛眩晕。以本品养血敛一陰一、平抑肝一陽一,常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敛一陰一,有止汗之功。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一陰一和营,与一温一经通一陽一的桂枝等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伤寒论》);至于一陰一虚盗汗,则须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可收敛一陰一止汗的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鉴别用一药】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一性一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一经,敛一陰一止汗,平抑肝一陽一;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一陰一亏,肝一陽一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一陰一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使用注意】一陽一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一便,益气。”
2.《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一陰一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一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2.药理作用:白芍水煎剂给小鼠喂饲腹腔巨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可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使之恢复正常水平,表明白芍可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一性一急一性一炎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一芽肿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芍药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杭芍,炙甘草水煎服。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一胡一、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治疗肌肉一性一痉一挛综合征(云南中医杂志,1991,12(11):20);白芍、炙甘草治疗面肌一抽一搐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