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药材大全

鹤虱的功效与作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鹤虱-原态

鹤虱-饮片

鹤虱-原态鹤虱-饮片

为菊科植物天名一精一carpesium abrotanoides l.或伞形科植物野一胡一萝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华北各地,称北鹤虱,为本草书籍所记载的正品;后者主产于一江一苏、浙一江一、安徽、湖北、四川等地,称南鹤虱。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一性一】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

1.虫积腹痛。本品苦辛,苦降辛行,能除逆气。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有杀虫消积之功,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对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引发的虫积腹痛均有效。《新修本草》单用本品作散剂服,杀蛔虫、蛲虫;《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咬痛;亦可与楝实、一胡一粉、白矾、槟榔等同用,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等证,如安虫散(《小儿药证直诀》);或与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芜荑、一胡一粉、枯矾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治肠胃诸虫,如化虫丸(《医方集解》);用治蛲虫病,可用鹤虱、百部各6g,苦楝皮12g,研末装胶囊,每晚塞一入一肛一门1粒。

2.小儿疳疾。本品驱虫面广,并能消疳。可与使君子、槟榔、木香同用,治湿一热蕴结之蛔疳,如下虫丸(《医宗金鉴》);或与一胡一粉、槟榔、苦楝皮、白矾同用,治虫积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如化虫丸(《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故孕妇、腹泻者忌用;又南鹤虱有抗生育作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一药】据考证,唐代以山道年头状花序作鹤虱用,驱虫功效确实,但毒一性一大;宋代改用天名一精一子作驱虫之剂,属小毒之品;清代民间则以野一胡一萝卜子作为鹤虱药用。另外,近代华南鹤虱在昆明、广东、新疆等地区使用;东北鹤虱仅东北三省一习一用。四种鹤虱均有驱蛔作用,但以南鹤虱驱蛔力较强,毒一性一小,应用范围广,已成为鹤虱主流商品;北鹤虱驱蛔作用次之,毒副作用较大;华南鹤虱与东北鹤虱驱蛔作用则较弱。此外,鹤虱风乃野一胡一萝卜的全草,亦属杀虫之品,并兼解毒消肿,消气祛痰之效。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臛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

2.《本经逢原》:“善调逆气,治一身痰凝气滞,杀虫。”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天名一精一果实中含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三十一烷、豆甾醇及天名一精一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等;挥发油中含天名一精一内酯、天名一精一酮、天名一精一素、格瑞尼林、埃瓦林、埃瓦内酯等。野一胡一萝卜果实挥发油中含细辛醚、β-没药烯、巴豆酸、细辛醛;牻牛儿醇及一胡一萝卜醇、一胡一萝卜烯醇等。

2.药理作用:4种鹤虱均有驱蛔作用,南鹤虱强于北鹤虱;1%天名一精一子酊5滴加入生理盐水25ml中,保一温一37c,放入犬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亡。天名一精一内酯能使小鼠在短暂兴奋后即转入抑制,四肢肌肉松驰,并呈麻醉状态;野一胡一萝卜种子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雌一性一大鼠有抗生育作用;种子的挥发油对小鼠有抗着一床一、抗早孕、中期引产和晚期引产等多种作用。

3.临一床一研究:鹤虱洗净,水煎2次,浓缩成150%浓度,成一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2天,小儿及老年体弱者酌减,治疗钩虫病57例,15天后复查大便,钩虫一卵一陰一转率为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19例蛔虫一卵一陰一转(新医药通讯,1972,5:45);鹤虱30g,苦参、蛇一床一子、野菊花各15g,水煎过滤,先熏后洗,严重者洗时加猪胆汁1枚,与药汁搅匀,每日2次,一个月为1疗程,治疗妇女外一陰一白斑病多例,效果满意(湖北中医杂志,1980,1:16)。另有用鹤虱治疗囊虫病、肠道滴虫病、妇女一陰一痒等。

4.不一良反应:北鹤虱中毒一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四肢软弱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困难,严重时能引起阵发一性一痉一挛、一抽一搐。南鹤虱的毒一性一小,服药后数小时或第2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但症状可自行消失。中毒原因主要是用一药过量,或配伍不当。中毒后可采用对症治疗,或用甘草、绿豆各30g,煎汤当茶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