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276三分归一(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252节

【276】三分归一(中)

228年到234年,蜀魏之间进行了六场大战,也就是著名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战。对这个六出祁山,历史上争议颇多。他该不该打,有没有可能打赢,都有不同的意见。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这六场战役,看看真相究竟如何。

先说一下这个祁山。祁山在什么地方,其实古籍中是说法不一的,大概位置是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与天水市之间的那条山脉。大家或许还记得,我们讲军事地理的时候说过,汉中与关中之间有四条关键古道,自西向东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而出祁山,就意味着这四条道都不走,从更西边的祁山绕过去,从西北方向进攻关中。

但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六次都走的祁山,我们下面来解说一下。

第一战,街亭之战。

这是机会最好的一次。其一,曹丕已死,魏国政局并不安稳。其二,刘备死后,蜀国数年没有大动静,魏国疏于防范。其三,诸葛亮策划已久,准备相当充分。

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令赵云打着主力的旗号声势浩大地从褒斜道出兵,自己却率领真正主力从祁山迂回进攻。

魏国果然中计,大将军曹真率主力兵马固守褒斜道,西北侧一片空虚。诸葛亮进军十分顺利,沿路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纷纷降蜀,关中震恐。魏明帝曹睿亲赴长安,派张郃领兵五万迎敌。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马谡失街亭之战了。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前的特别嘱咐,重用马谡,在最关键的战役中把马谡放在了最关键的先锋位置上。结果马谡上山扎营,被张郃断了水道,蜀军大败,街亭失守。

街亭是关中西北的重要门户。蜀军据之,则关中门户洞一开;魏军据之,则西北防线完整。诸葛亮情知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得领兵退还汉中。

其实此战像极了四百多年前韩信导演的暗渡陈仓之战。同样是被关在汉中,同样是多年没有动静的突然袭击,同样是声东击西,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韩信的暗渡陈仓也失败了,章邯也有了防备,刘邦还能走出汉中么?

刘邦出陈仓而得天下,诸葛亮街亭失守则满盘皆输。当双方存在巨大实力差距的时候,战机从来都是千载难逢、稍纵即逝。诸葛亮错过了,蜀国的败亡几乎注定。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放弃。

第二战,陈仓之战。

这是吴国送给蜀国的一个机会。当时吴国大举攻魏,陆逊在石亭大破魏军,魏军主力东调。诸葛亮趁机出陈仓道攻打陈仓。诸葛亮在二十余日之内施展全部攻城绝技,云梯、冲车、地道全面进攻,无奈被陈仓守将郝昭一一化解。

不久之后,张郃等人率援军赶到,诸葛亮只能撤军。魏将王双领兵追击,但诸葛亮的退兵战法向来周全,轻松将追兵击溃,王双被杀。

第三战,武都、一陰一平之战。

诸葛亮眼看没什么机会,便小打小闹了一次,出兵将临近的武都、一陰一平二郡拿下之后,便迅速收兵了。

第四战,汉中之战。

这是唯一一次魏国进攻的战役。230年七月,曹真率主力出子午谷,司马懿

向东沿汉水迂回,魏军兵分两路大举攻蜀。

以蜀国之力,攻魏实有不逮;但以诸葛亮之才,坐守则万无一失。诸葛亮将两路进攻轻松化解,魏军粮尽退兵。

第五战,上邽之战。

此战的知名人物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木牛、流马们。正史上言之凿凿的记载,令我们很难质疑它们的存在,但究竟这些自动运粮车如何工作,只能是一段历史之谜了。

有了木牛、流马,诸葛亮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他与司马懿在上邽(今甘肃天水附近)对峙了数月之久。但其实双方真正只打了一次,结果司马懿大败而回,自此依山掘营,再不肯出头。诸葛亮终于还是粮尽,被迫退兵。张郃没有吸取两年前王双的教训,仍敢领兵追击,结果又被诸葛亮设伏击杀。

第六战,五丈原之战。

此战距离上一战过了整整三年,是诸葛亮倾尽全力的最后一击。

234年2月,诸葛亮领兵十万出褒斜道攻魏,司马懿率三十万大军迎击,双方会于五丈原。三个月之后,孙权相应诸葛亮的请求,出兵十万从东线攻魏。魏明帝曹睿亲率剩下的所有主力迎击。

三国时代终于迎来了一场真正的三国大决战。

结果合肥再次成为吴国的伤心地,吴国又一次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无功而返,诸葛亮仍然得自己跟魏国对抗。然而司马懿抱定了“拖”的宗旨,任凭诸葛亮百般挑衅,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干脆在五丈原屯田,矢志拿下魏军。

十万人不停地挑衅,想跟三十万人决战,可三十万人就是缩着不出来。这已经是一个古今罕有的现象了。诸葛亮盖世之才,未得其时,诚为可惜。

当年8月,诸葛亮一病不起,逝于军中。蜀国将星陨落,被迫退兵,自此再未能对魏国造成真正威胁。

诸葛亮,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尤其是《三国演义》流传之后,他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当然,《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颇多虚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经典故事在历史中并不存在。于是,历史上的诸葛亮才能究竟如何,就成了争议的焦点。

在我看来,有四个方面,诸葛亮堪称亘古罕有的奇才:治国、治军、战略、工程。

其治国,“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蜀中之民感念千年。其治军,留下了著名的八阵图,所谓“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入其营垒,长叹一声:“天下奇才也!”其战略,草庐一席话,指导十余年无立锥之地的刘备一跃而成一方诸侯。其工程,木牛流马、十发连一弩一,均为旷世之作。诸多水利,沿用至今。

这样的人物,纵观历史,能有几人?即便将其奉为智慧的化身,有何不可?小说着力捧一个人,未必是全然没有理由的。

日后魏将钟会破蜀,亲至诸葛庙祭拜,严令军

民不得在诸葛亮墓旁放牧砍柴。一个能赢得敌人尊重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真正的英雄。

近来的不少声音,倾向于用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语对诸葛亮盖棺定论:“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言不错,但那是诸葛亮自己和自己比,依此否认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谬以千里。

至于诸葛亮放弃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我觉得相当正确。连曹真都从子午谷出动过大军,你觉得即便在那之前,魏国会毫无防备么?退一步讲,就算魏延领着数千兵马沿子午谷偷袭长安成功,倘若魏军及时掐断子午谷口,诸葛亮接应不上,魏延就变成了瓮中之鳖。历史上不少人都有那种拿下对方城市就算胜利的思想,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至于北伐中原是否必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抱经天纬地之才,怀气吞山河之志,乃是千古英雄的共同特点。诸葛亮失败了,不代表他不可能成功。坐而论道,而断其不可能,纯属书生之见,真若如此,那历史上将会少却多少奇迹。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战术,让我想起了“费边战略”。当你的敌人不可战胜之时,能够承认他的不可战胜,或许是战胜他的唯一办法。世间此等睿智之人何其少也,若罗马无费边,魏无司马懿,历史如何,殊难预料。

司马懿终于成功熬死了诸葛亮,魏国再无强大的敌手,而司马懿也因此功渐渐掌控大权。魏国内部的政权斗争,将和它统一天下的大业一同展开。请看下集——三分归一(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