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275三分归一(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251节

【275】三分归一(上)

从214年刘备入蜀到280年晋统一天下,三分归一用了六十六年的时间。但事实上,这个最终的走势,却在最初几年就基本决定了。

起初,携赤壁之余威,吴、蜀两国对魏国是采取攻势的。

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之后,将主力置于淮南,向曹一操一发动了数次进攻,只可惜成效甚微。刘备则进展顺利。218年,蜀魏对峙于汉中。在著名的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营名将夏侯渊,曹军惨败。曹一操一亲自率军来援,结果因补给困难退兵,刘备夺得重要的汉中之地。219年,关羽领兵三万攻打魏国重地樊城(今湖北襄樊),在汉水之畔水淹七军,曹军大将庞德被杀、于禁投降。关羽“威震华夏”,曹一操一惊骇之下,甚至起了迁都之心。

正在此时,一条计策改变了整个战局。

出这条计的,又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司马懿。

司马懿的出身,是一个典型的士族门第之家。他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不是大将就是郡守,世代高官。有了这样的家世,司马懿的前途无需发愁。

208年,司马懿29岁时被曹一操一征辟为官。在曹一操一那里,门第作为敲门砖是好用的,但要得到重用,还得靠自己的才能。而司马懿才华的施展,正是从这条计策开始: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孙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当有人来打你的时候,人的本能反应是跟他打,打不过的时候就会想跑。这个时候能够想到拐个弯解决问题的人物,被称为谋略家。司马懿此计显示了谋略家的风采,对战局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曹一操一的使者往见孙权,一下子触发了孙权那个酝酿已久的战略一陰一谋。

故事要从荆州之争讲起。前文说过,孙权听从鲁肃之谋,把荆州南郡让给刘备,作为抵抗曹一操一的桥头堡。

起初本来相安无事。但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心有不甘,便派诸葛瑾去找刘备,索还南郡。刘备不肯,孙权不忿之下,干脆直接派人接管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一陽一、零陵三郡,但都被关羽赶走了。孙权大怒,派吕蒙领兵两万去抢这三郡,结果刘备竟然亲自领着五万人驰援荆州,吴蜀大战一触即发。

可就在这个时候,曹一操一攻打割据汉中的张鲁,刘备担心益州有失,就与孙权求和。双方再度结盟,以湘水为界,东边江夏、长沙、桂一陽一归孙权,西边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觉得跟曹一操一比起来,对方比较好欺负一点。所以只要对方胆敢挑衅,都恨不得上去把对方揍一顿。关羽、吕蒙这些将军,更是兵来将挡理念的忠实执行者。只有在诸葛亮、鲁肃看来,蜀吴对魏,是两弱对一强,两国唇齿相依。两国开战之日,就是两国死期注定之时。

诸葛亮、鲁肃这样的人物,叫做战略家,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最为不可或缺的人才。战略正确,胜利方为胜利;战略错误,胜利常常意味着更大的失败。

可惜的是,217年,鲁肃病死,吕蒙掌权,孙权开始走上错误的道路。

吕蒙向孙权献计:只要相机夺取荆州,便足以与曹一操一抗衡。孙权大喜,开始暗中筹划。曹一操一使者的到来,正合了孙权心意。

如果说孙权整天惦记着取荆州有些短视的话,那么关羽的各种行为,则只能称之为愚蠢了。

当年孙权为巩固同盟,曾想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结果关羽竟然把使者大骂了一顿。关羽收编于禁之后,为了解决粮草,竟然擅自取走了东吴存在湘关的粮食。自始至终,关羽就从没把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放在眼里。他没觉着自己是关羽,他把自己当项羽了,他以为自己想灭谁就灭谁。这样的人,即便他再会打仗,他的败亡,根本就是注定的,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已。

所以,其实根本不存在“大意失荆州”之说,荆州从交到关羽手上那天起,就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

比治军水平、比战略战术、比治国能力,诸葛亮样样都不逊于曹一操一,甚至更胜一筹。但只有一点,诸葛亮比曹一操一相差不少,那就是用人。习惯了事必躬亲的诸葛亮,对人才的任用,或许是他的唯一短板。也许正是这个短板,限制了他的成就。

当然,关羽的问题上也不能完全怪诸葛亮。关羽与刘备的私人关系,也是让关羽守荆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不纯粹选贤任能的机制,在战时很可能要出大问题。

更加要命的是,关羽攻樊城,是倾巢而出,留守南郡的兵力少得可怜。结果吕蒙上演了一出经典的白衣渡江,假扮商人,突击破坏了关羽的沿江哨所,大军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南郡重地江陵、公一安。随后说降了守将糜芳、傅士仁,兵不血刃地占领南郡。与此同时,陆逊领兵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截断关羽入蜀之路,将关羽完全封在死地。

此时曹一操一也把东吴偷袭南郡的消息射入樊城之中,樊城的曹军守将士气大振,关羽也拿不下樊城。进退皆不得通,关羽败走麦城,士族离散,终被孙权擒杀。

消息传入成都,刘备悲愤至极。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多人劝阻,毅然于221年亲率蜀中全部主力伐吴。孙权派使者向刘备求和未果,只得向曹丕称臣,以稳住魏国,然后派陆逊领兵五万西上拒蜀。

此为陆逊的扬名之战。他与刘备刚刚接战,便节节后退,诱敌深入,连退五六百里,方才择一险要处扎下营来,坚守阵地,绝不出战。刘备怒极出兵,但半年过去,一场痛快仗都没打成,兵疲气沮。陆逊却在此时突然发动反击,在夷陵火烧蜀军连营四十余座,刘备惨败,率残军逃至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之后,一命呜呼。

至此,三国形势已有变化。吴蜀两次交战,均以吴国取胜而告终,吴国占领荆州大部。诸葛亮隆中战略彻底破产,孙刘联盟也不复存在。魏国形势大好,有了各个击破的良机。

曹丕显然看出了这一点,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曹丕就两次举大军伐吴。不料东吴防守异常顽强,朱桓、徐盛各自导演了一场漂亮的战役,曹丕均无功而返。曹丕终于明白,一统天下之日,尚且遥遥无期。

非但如此,看似奄奄一息的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迅速恢复,并且马上会给魏国带来许多麻烦。请看下集——三分归一(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