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245重归一统(上)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第221节

【245】重归一统(上)

新朝与东汉之间的这场统一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历次统一战争中,算是比较不出名的一场。尤其跟它之前的战国争雄、楚汉相争,以及它之后的三国大战相比,更加显得星光黯淡、默默无闻。既如此,我们不妨暂时跳出名将对决的框框,换一个角度来审视这场战争,或许有些别样的收获。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军事地理。

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关于”九州“是哪九个州,历代划分有所不同。见于古籍的,《周礼》、《禹贡》、《吕氏春秋》、《尔雅》等就有多个版本。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我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

汉中中原山东

巴蜀荆楚江东

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没有的话可以百度一下),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这些河的许多支流,都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这说的是关中的腹心之地。下面再向外延伸,说说关中的四面边界。

关中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秦岭是相当险峻的一条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就有好几座,以奇绝壮美著称的华山也是秦岭的一支(不过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诸峰之中最重要的,是秦岭东段的崤山。我们还记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歼灭战,先轸导演的崤山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参见第52节)。到战国初期,秦国就在崤山北麓上修建起了一座天下名关——函谷关。

函谷关夹在崤山与黄河之间,旁边就是三门峡,与中条山隔河相望。也就是说,无论从南边还是北边,除非大范围迂回,否则很难绕过这里。它牢牢扼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只要守住这里,中原势力很难进入关中。战国时代,就有好多次多国部队攻打函谷关未遂的事情。

除了南边的秦岭之外,关中西边是陇山,北边也是群山环绕,只有东部边界的黄河算是稍稍容易过的地方了。所以战国时期秦魏对河西之地展开激烈争夺,争的其实就是关中的门户。

另外,除却函谷关,关中东南有武关通向中原,西南有散关通向汉中,西北萧关则是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上的重地。这四关史称“关中四塞”,差不多是进出关中最直接的四个直线出入口。其余的路,走起来就不大方便了。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关中就成了进可攻、退可守,安全而又富庶,这就难怪”得关中者王天下“了。

从关中向东,便是山西。所谓”山西“,是说太行山脉以西,指的是黄河“几”字右下角的直角弯与太行山夹出来的一个长条地带。

这也算是一个被包起来的地方。东面太行山脉极长,其间只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与东面的河北相通。它西面和南面的黄河内岸还有吕梁山、中条山为屏障,北面便是中华与蒙古草原的重要分界线一陰一山山脉。一陰一山以南,云中、雁门这等重要关隘把守着中国的北面门户。

整个山西地区,就像楔子一样插一进关中与河北之间,是整个中国北方的枢纽地带。战国时秦图大业,商鞅力主首先攻魏;楚汉相争韩信略定北方,也自山西始。日后更有不计其数的大战在山西地带展开。

但山西内部的地形,就不像关中那么好。虽然一条汾河贯穿南北,可其间大小山脉交错纵横,使得山西很容易分裂成小的政治集一团一,所以历史上经常由外部力量统一山西。而山西一旦统一起来,由于它四面均易守难攻,就成了一个极佳的战略地带。

从山西向东,来到河北。河北,自是指黄河以北。它南面是黄河,东、西、北三面又分别由渤海、太行山、燕山所包,据此亦可割据一方。

然而河北之地,没有关中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也不如汾河流域各平原丰饶,反而还饱受黄河改道的水患。自古它都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

但有一点,河北民风彪悍。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自古闻名天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河北更是中国骑兵的重要产地。因此,凭借河北一精一兵,妥善运用,亦可与天下争雄。

由河北向南跨过黄河,便是山东。

前面讲关中、山西、河北,都说了四面屏障。可是对山东来说,没有。它除了东面的渤海、黄海算是安全之外,其余三面,几乎无险可守。整个山东地区一马平川,一打就穿。战国时乐毅一口气吃掉整个齐国,然后田单又一口气将整个齐国吃回来,这种事情,也只有在山东地区才会出现。

但山东却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里很富。

山东渔盐之利天下闻名,而且山东也是中国传统的工商业发达地区。平原之上,粮食自然也相当充足。此地便成了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基地。

对于山东的战略地位,清代地理大家顾祖禹在他的名作《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山东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堪称至理。

山东向西,便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自古战事最为激烈的地区——中原。

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尽管没有什么割据势力是从中原起兵的,但任何有野心的人物,心里都装着一个中原之梦。

至于中原地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说起来却有些复杂。我们只得将其再细分,划成四个小区域。

三川河内

南一陽一淮上

西北,为三川河谷。所谓三川,指的是黄河、伊河、洛河冲积出来的小一平原,中原重镇洛一陽一正位于其上。三川地区除了北临黄河之外,三面环山。山间亦有险关,西面是函谷,东面是成皋,南面是伊阙,北面是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孟津。这四处都是历史上的知名地带。函谷自不必提;当年刘邦为了给韩信的战略包围赢得时间,顶一住项羽的疯狂进攻,守的便是成皋;战国时秦国与魏、韩争夺伊阙,白起斩杀二十四万人,足见此地之重要;周武王”八百诸侯会孟津“,虽有传说成分,但也能说明孟津的地位。三川河谷,可谓中原的重中之重。

西南,为南一陽一盆地。此地地势虽说不上有多险要,但确实是兵家必争的枢纽之地。它北面,是中原重地洛一陽一;西北面的武关是关中门户;南面的汉水、方城山又是荆楚的门户(还记得屈完与管仲的辩论么?参见第44节);另兼西接汉中、东临江淮,四通八达,不可不取。历史上,围绕南一陽一盆地两大重镇宛城、襄一陽一,发生的战争故事数不胜数。

东南,为淮河上游地区。此地最大的特点,河流众多,淮河、汝河、颍河、涡河、汴河等等,水运发达,堪称中原水系的命脉所在。我们知道在古代,河运极其重要,走水路比走陆路便宜太多。因而掌握这片地区,对于本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又加上南面靠着大别山,是中原少见的有所屏障之地。

东北,是太行山与黄河夹出的一个区域,是关中、山西、河北、中原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区。汉代在此置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沁一陽一地区。在即将讲述的刘秀统一战争中,此地便被刘秀定为兵马、粮草的转运中心。可见这里与中原其它地区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

以上讲到的五大战略要地,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基本属于我们概念中的北方。在历史进行到公元前后,中国北方的生产力水平,远胜南方。因此以上五个地区,是之前历史的主体地区。但下面的四个地区,将在日后的历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看下集——重归一统(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