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纵论中西全史

23周公制礼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23】周公制礼

武王死后,继位的成王年岁实在太小,故成王的叔叔,文王《周易》的嫡系传人周公姬旦代行天子之职,史称周公辅政。而事实上,周公在文王的儿子中排行第四,留守商都的管叔才是排行第三。管叔自然不满,他四处散播流言,声称周公将对孺子不利,煽动武庚与蔡叔发动叛乱。

这场叛乱决不是小规模的起义,实际上还包括了东边的徐、奄、薄姑等几十个小国,几乎遍及整个华夏东部。周公亲率大军,起兵平叛,历时三年,方才取胜。这是一场悲壮的战争,《诗经·东山》据传为周公所作,将这种悲壮的情绪表达得淋一漓尽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周公取胜后,管叔、武庚被杀,蔡叔被囚,最为悲惨的是东夷族的奄国。大概是由于反抗过于激烈的原因,他们遭到了周公的严厉报复。几乎所有的奄国俘虏都遭受了一种至为残酷的刑罚,至于是什么刑罚,我们只要知道“yan人”的意思便明白了。

一场大战终于平定,周的版图也伴随着战争的胜利向东铺到了东海之滨。商的势力已被消灭殆尽,对付残余的东夷人却大伤脑筋。周公下了血本,他把自己的儿子伯禽分封到反抗最烈、仇恨最深、大多男人已经被废的奄国地区。伯禽也真不简单,在这满目疮痍之地建起了一个东方大国——鲁国。为了对付仍然活跃的东夷薄姑国,周公将开国第一功臣姜子牙分封到鲁国北部的薄姑地区。以姜子牙大才,自然顺利击退了东夷人的进攻,建设起了另一个强大的东方诸侯——齐国。鲁国和齐国,就成为周王朝稳定东方局势最重要的两个基地。

周公的无奈之举,引出了日后东周列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两个诸侯。独特的齐鲁文化自此萌芽,几千年来英才辈出,一精一彩不断,将成为本书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时至今日,仍是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化板块,发挥着重大影响。

不仅齐鲁,周公还不断地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分封制自武王始创,到周公奠定,成为中国社会维持了六百多年的重要政治制度。

除了分封之外,周公设计的很多政治制度,对日后的中国影响极其深远。这里只举三例:

比如继承制度。周不但用父死子继的制度彻底取代了商朝的兄终弟及制度(兄终弟及传到最后一个弟弟时,究竟是谁的儿子继位经常会引起大混乱),而且更加明确地提出,继任者应是嫡亲长子,也就是正妻的第一个儿子。无论是王室还是诸侯,都要沿用嫡长子继承制。后来,废长立幼就成为大逆不道、万万不可之事了。

比如宗法制度。每个诸侯领地必有宗庙,祖先祭祀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一个诸侯的祖先被整个领地的人共同供奉,因此中国今日的许多姓氏,都是源自曾经的诸侯国名了。

再比如井田制度。将一“井”那么大的方地分为九块,八家农户各自耕耘外围八块方地,共同耕种当中一块公地。土地均为国有,但私田所种粮食归农民所有。公田,则相当于征收了1/9的赋税。以劳力的形式收税,颇有些理想主义的味道。但井田思想却深入人心,对中国后世的土地政策影响不小。

好,这些制度都制定好了,可怎么维护这些制度呢?

于是,周公着手进行了他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他设计一个大笼子,把所有的中国人装进笼子;再在笼子中给每种人量身定做一个小笼子,使每个人都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小笼子,乖乖地钻进去。这个笼子,就叫做礼。

所谓礼,并非如今天的礼貌那样简单,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思想。

周公不愧为易学大师,礼的思想,与《周易》的位置观念一脉相承。主要是以礼的形式对每个人进行严格的礼仪约束,上至王室诸侯,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自不同的一套详尽的行为规范,必须遵守,不可有丝毫违拗。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因为这些行为规范乍看起来,大多并不难遵守,不过是吃饭、穿衣、出行、奏乐等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规章制度。我给他取一个更加直白的名字,可以叫做全民守则。

第20节

但你一旦遵守了这些规则,就相当于接受了一种心理暗示,就是各个阶层的人们要清楚自己的地位。“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大家都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小笼子里呆着,不要闹事,国家即可安定了。因此,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对国家统治最危险的人,为他们设计的礼仪也最为繁琐。平民百姓的政治地位并不重要,礼仪也就简单得多,所谓“礼不下庶人”是也。

这样,用“礼”这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就可以成功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留下了千秋美名,岂不妙哉!

有了这个前无古人的创见,周公便开始着手做笼子了。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写下一部事无巨细、完备之至的政治大典——《周礼》。整部《周礼》,分为六篇: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几乎考虑到了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其体系之宏大,规则之详细,岂止在中国实属首创,在当时的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举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周公的设计有多么细致。周公设计出了一种玉文化,也就是人们都要佩玉。这看起来很平常,人们很自觉地就去遵守了,佩上美玉还颇可以孤芳自赏一下。可玉是很容易碎的啊,人们的走路也开始小心翼翼起来。走路小心了,行一事也不免小心起来。

这种细节,只要你拿起《周礼》,随处可见。每每看到,我对于周公的天才,都无比叹服:高,实在是高啊!

《周礼》所涉典章制度,实在数不胜数,周公纵是天才,也忙得要命,累得半死。所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便是说他老人家洗一次头的时间要被打断三次,只能握着湿一漉一漉的头发出来会客;吃一顿饭的功夫也要被打断三次,只好把还没咽下去的食物吐出来出去办事。

曹一操一诗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就这样用礼的方式建立了他心中的理想国。在局面一片混乱,统治极度不稳的状态下,这样一套明细的规则,硬是把局面安定了下来。在周公奠定的制度之下,成王及之后的康王时期,周王朝迅速发展,不但超越了之前灿烂的商王朝,而且以更加仁德的形象著称于中国历史。《史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称之为成康盛世。

更加绝妙的是,呆在礼这个笼子里的人就好像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可以居高临下地对那些不懂礼的人说一句:“你们这些蛮夷”。中国人一直称自己的国度为礼仪之邦,这就说明,大多数时候,人们在这个笼子里呆得不但不闷,还很是开心呢!

礼的观念对东方文化的影响之深,恐怕有时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这么说吧,如果你对当今的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与西方人有一些接触,但凡你感觉到你和他们之间的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时候,你都可以找一找,自己有多少是受了礼教的影响。

我细查之下,发现竟有近一半时候,都可以在东方人心中找到那个礼教的圈圈,它虚无缥缈,又无处不在。

用礼制来建设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独有的政治发明,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更可谓极其先进。在周公的努力之下,摇摇欲坠的周王朝终于在中国大地上站住了脚。

中国人向来把大一统的功绩归于数百年后的秦始皇,可是如果没有周公制礼,使得人们安于其位,如此泱泱大国的形成几如天方夜谭。君不见始皇身后,齐三月复地,楚三户亡秦。直到汉儒重新将礼仪搬出,才有了整个中国的稳定。礼的作用,我在今后的中国历史中还会不断提到。

周公代天子职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将自己在史书中的评价永远定格为完美无缺。

在公元前11世纪全球文明到处被野蛮破坏之时,商周交迭,成了难得的异数。短短三代人,周族就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从蛮荒到文明的蜕变,给中华文明再度创造了一段良一性一发展时期。

现在,我们把手中的聚光灯继续向东,跨过太平洋,来到美洲,会看到怎样一种景象呢?

那里,还没有漫天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无尽的相互征伐。在今天墨西哥圣洛伦索一片丛林覆盖的高地上,一个新的文明正在那里悄悄地发端。这就是我们所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奥尓梅克文明。这个文明大约公元前12世纪就开始形成,以留存下来的巨石头像而著称于世。很多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正是今后惊艳世界的玛雅文明的祖先。当然,此时的奥尔梅克文明,还显得十分稚一嫩,无论哪个方面,比之欧亚非大一陆的文明,实在相去甚远。

这似乎更坚定了我们的一点认识,即使是在文明的早期,欧亚非大一陆的各个文明之间,应该已有了不少交流。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何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中华文明、迈锡尼文明、印度河文明,个个都远远领先于封闭的奥尔梅克文明。交流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一性一,不言而喻。

因此,游牧民族四处乱窜所掀起的世界一性一民族迁徙一浪一潮,虽然给很多文明造成了几近毁灭一性一的打击,却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几大文明中心的交流,为人类历史进入新一阶段埋下了伏笔。如果暂不考虑被侵略地人民的感受,以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把这些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称之为“倒退的进步”。

进入公元前11世纪与10世纪之交,位居欧亚非要冲地带的迦南与叙利亚地区分外热闹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为自己的一块区区立足之地辛苦地拼杀着。但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个民族会对今后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讲讲他们的故事了。请看下集——犹太先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