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先秦文学

三 未有文字时之初民文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文学者,托始于文字。远古之时,未有文字,人类语言思想莫由记其痕迹,文学之事自亦绝无可言。虽然,有无文字之文学焉;无文字之文学虽未有篇章辞句,而实有文学之意味焉。《易·系辞传》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故刘彦和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理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又曰:“傍及万物,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文心雕龙·原道》篇。)彦和所谓道者,即老子“自然”之谓,非后人“文以载道”之谓也。道之文云者,即天地万物自然之文也。自然之文,实为一切文学所自出。吾人戴天履地,日受其启示薰陶而摹仿焉,则文学之意味以起,不必果具篇章也。此等文学之意味,其表示之方约有二端:一曰声,二曰动,质言之,即音乐与蹈舞是已。

盖人之生也,与情俱生。声音动作之发,情实主之。孩提之童,即知哑哑;木石之人,亦解悲欢。身有疾痛,闻幼眇之音,则感慨随之矣;心有疚愧,履危疑之地,则恐惧随之矣。斯盖人类之本能,初不以智愚长幼而异者也。孔颖达《诗正义》云:“原夫乐之所起发于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作乐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蒉桴土鼓,必不因诗咏。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仲远此论,谓乐之起,原于情而实先于诗。溯其初发,但有讴歌吟呼,不必果有诗歌文辞也。但有土鼓苇籥不必果具琴瑟笙磬也。由今言之,诚不失为通方之论已。

抑声之发,虽出于本能,亦依乎天籁,《文心雕龙·原道》篇又云:“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察彦和之意,亦谓文章之道,原于天地自然之声也。(按《文心》本以声色并提,引已见前段,此摘论之。)推而论之,则初民当其渔猎游牧之时,痛苦欢愉之际,辄复抗喉引声,效松风海涛,鸟歌泉韵诸自然之音,以抒泄其胸中之情绪者可知矣,斯为音乐之原始,亦即文学滥觞焉。(以上两段参阅上章。)观《吕氏春秋·古乐》篇称:伶伦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合黄钟之宫。颛顼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以祭上帝。命为乐倡,乃偃寝,以尾鼓其腹,其音英英。帝尧命质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以麋置缶而鼓之,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而马融《长笛赋》亦谓羌人制笛,伐竹时有龙吟于水中,截竹吹之,其声相似。则古者制乐,且莫不拟效自然之音响节奏矣,非其明征也乎?

人既感而有声,斯亦动而为舞。《礼记·檀弓》篇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又曰:“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斯言也,亦与《诗序》之意同。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以蹈之也。”《吕览·古乐》篇亦云:“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其论舞之起,亦原本于性情,与音乐初无二致。盖表情之初步为声音,其次为动作。舞蹈者,喜愠之极,表情之穷也。与音乐常相互为用。故古者作乐,恒歌舞相兼。《周官·大司乐》所谓“教国子以乐语乐舞”也。今试征诸初民之歌舞。

按《吕览·古乐》篇又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手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葛天八阕之名,或由后人所附会,然其所称歌舞之形式,未始非初民之实况。又按《河图玉版》亦言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臜,三人披发而舞。是亦未有文字时初民歌舞之最简质者。

大抵初民之歌舞,多施于祭祀,其性质弥近宗教。此又考之载籍而可见者。《国语·楚语》记观射父对楚昭王之言曰:“古者神民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如是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夫人作享,家为巫史。”韦昭注云:“觋,见鬼者也;《周礼》男亦曰巫。”《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墨子·非乐》篇言恒舞于宫,是谓巫风,(按晚出《伊训》有此文,多“酣歌于室”一句。)《诗·陈风·宛丘》篇所谓“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又《东门之枌》篇所谓“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皆是事也。其后“巫风”特盛于楚,《楚辞》中多述其事。(详后)如《九歌·东皇太一》云:“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云:“灵连踡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大司命》云:“灵衣兮被被,佩玉兮陆离。”则古代用歌舞娱神之遗风,变本而加厉:以视昔之操牛尾而投足,吹竹筒而披发者,其文质之相去远矣。至若春秋时,优施起舞,歌《暇豫》之歌。(见《晋语》二)汉初,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见《西京杂记》二)自歌而自舞,渐离宗教而入于纯粹之艺事。其终也变为后世之戏剧。然则欲溯文学之原者,当求诸初民之宗教歌舞。此等最古之歌舞,谓为无文字之文学也,又奚不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