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千金翼方校释

校正千金翼方表〔1〕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1〕表 古代奏章的一种。《释名•释书契》:“下言于上曰表。”

臣闻医方之学,其来远矣。上古神农〔2〕播谷尝药,以养其生。黄帝〔3〕岐伯〔4〕君臣问对,垂于不刊〔5〕,为万世法。中古有长桑〔1〕、扁鹊〔2〕,汉有阳庆〔3〕、仓公〔4〕、张机〔5〕、华 佗〔1〕,晋宋如王叔和〔2〕、葛稚川〔3〕、皇甫谧〔4〕、范汪〔5〕、胡洽〔1〕、深师〔2〕、陶景〔3〕之流,凡数十家,皆师祖农黄,著为经方。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撰《千金方》三十卷。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其书之传于今,讹舛〔4〕尤甚,虽洪儒〔5〕硕学〔6〕不能辨之。

〔2〕神农 传说古帝名。姜姓。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与黄帝战于阪泉,败绩。以火德旺,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他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尝百草以为医药。参见皇甫谧《帝王世纪》。

〔3〕黄帝 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败炎帝于阪泉,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斩杀蚩尤。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之制,皆始于黄帝。参见《史记•五帝本纪》。

〔4〕岐伯 “岐”原作“歧”,今改。《通志•氏族略二》:“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岐伯,古名医。相传为黄帝臣,曾与黄帝论医。今所传《黄帝内经》,为后人托名岐伯与黄帝论医之语。《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5〕不刊 无可改易。按“刊”,削除。《广雅•释诂三》:“刊,削也。”《尚书•禹贡》:“随山刊木。”古时书文字于竹简上,有误则削去。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1〕长桑 战国时人,扁鹊之师。曾授予扁鹊神奇之药及秘方书。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扁鹊 春秋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鄚郡(今河北任丘)人。家于卢国,又名卢医。扁鹊创立切脉医术,精通临证各科,能随各地需要而行医。《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已佚。现存《难经》是托名之作。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阳庆 即公乘阳庆,西汉医家。临淄(今山东临淄)人。精研医术,曾传授医书、药方于淳于意。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4〕仓公 西汉医学家(约公元前205—?年)。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长,故又称仓公。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记录。

〔5〕张机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公元二世纪中叶至三世纪)。字仲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首倡对伤寒六经辨证和杂病的八纲辨证原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中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1〕华佗 东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公元?—208年)。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精晓医术,尤擅外科。曾创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做腹腔肿物切除手术。主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五禽戏”。著述已佚,现存《中藏经》为后人托名之作。

〔2〕王叔和 西晋著名医学家(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兖州)人。曾任太医令。著有《脉经》十卷,总结二十四种脉象,使古代脉学系统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另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加以整理,使其得以保存与流传。

〔3〕葛稚川 东晋医药学家,道家(公元284—364年)。名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通经史,好老庄,尤喜炼丹之术。精研医方,撰有《金匮药方》一百卷,后节略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天花、恙虫病等最早的记载。所撰《玉函方》、《神仙服食方》均已佚,其部分内容为《外台秘要》、《医心方》所收录。尚撰有《抱朴子》等,杂有神仙长生等臆测之说。其炼丹术对化学和制药化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4〕皇甫谧(mì 密) 魏晋间著名针灸学家(公元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人。因患风痹疾而钻研医学。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撰成《针灸甲乙经》,对经络理论、穴位位置的统一、名称、取穴法等阐述颇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另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

〔5〕范汪 晋代医家(生卒年不详)。字玄平,又称范东阳,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收集民间单验方,撰成《范东阳杂药方》(又称《范汪方》)一百七十卷,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1〕胡洽 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家。原名胡道洽,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撰有《百病方》二卷,已佚,其部分内容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

〔2〕深师 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僧。善治脚气病,曾选录同代医家支法存等人的有关方药,撰成《深师方》三十卷,已佚,后世医著多有引录。

〔3〕陶景 即陶弘景。因避唐高宗的太子弘讳,省称陶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公元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

〔4〕讹舛(chuǎn 喘) 错误。《旧唐书•高宗纪》:“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

〔5〕洪儒 同“鸿儒”。大儒。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公羊传序》徐彦疏引《春秋繁露》:“能通一经,曰儒生。博览群书,号曰洪儒。”

〔6〕硕学 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仁宗皇帝诏儒臣校正医书,臣等今校定《千金翼方》。谓乎物之繁,必先得其要,故首之以药录纂要;凡治病者宜别药之性味,故次之以本草;人之生育,由母无疾,故次之以妇人;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次之以伤寒;然后养其少小,故次之以小儿;人身既立,必知所以自养,故次之以养性;养性者,莫善于养气,故次之以避谷;气之盈乃可安闲〔7〕,故次之以退居;退居者当事补养,故次之以补益;若补养失宜则风疾乃作,故次之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邪气缘而毕至,故次之以杂病;又次之以万病;愈诸疾者必资乎大药,故次之以飞炼;乳石性坚,久服生热,故次之以疮痈;众多之疾,源乎脉证,故次之以色脉;色脉既明,乃通腧穴,故次之以针灸;而禁经终焉。总三十卷,目录一卷。臣以为晋有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与祖讷〔1〕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受弊不少。是医方不可以轻议也。臣等不敢肆臆见,妄加涂窜,取自神农以来书行于世者而质之,有所未至以俟来者。书成缮写,将预圣览。

〔7〕闲(xián 贤) 原作“间”,据文义改。按“闲”,此处谓安闲。《集韵•山韵》:“闲,安也。”《庄子•天地》:“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1〕祖讷 晋代范阳人,字士言,累官光禄大夫,事迹不详。

恭惟皇帝陛下天纵深仁,孝述前烈,刊行方论,拯治生类,俾天下家藏其书,人知其学,皆得为忠孝。亦皇风之高致焉。

太子右赞善大夫 臣高保衡

尚书都官员外郎 臣孙奇

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 臣林亿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