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寒山帚谈 四库本

拾遗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寒山帚谈

拾遗

汉晋遗蹟即名家临摹已失故步数翻而往面目全乖至于小楷每帖各别矣犹然属之一人之作作真蹟想是邪非邪若谓古人诸体悉具用意不同亦或有之未尽然也何以见之按淳化十七兰亭诸帖虽有小变望去自然一家之作何常如小楷诸篇之豪不相类乎如是判断则今时所传诸帖将尽废乎是又不然汉晋人书法法皆具後世名家各得一偏再摹再勒若出两手皮相虽殊骨骼自在具眼者取资不薄但直认作汉晋对面一步一趋此梦中梦耳会须多阅名帖虚心实鉴若识量不足则资访前评内外加功无有不得者矣目中爰然有汉晋人真面目其肥瘦古俗辨若苍素然後临放岂惟异蹟不殊即恶刻皆明师也【临放】

作书不必因字大而加笔不必因字小而减笔顔鲁公东方像赞冈八等字何常单弱虽其取法右军访楷作署而然亦其胷中不为大地所慑耳元人蒋冕作小字千文苟可借者尽削偏傍知後人局量不广自呈其短请须自寛然後游刃【学力】

古今临摹取舍絶然两途古人不畏无笔势而畏无结构今人惟笔势自务而不知结构为何物毋论唐摹晋帖有结构无笔势为佐证按淳化太清二帖即不过同朝百年间物耳取舍顿异何有于今日乎竟不知笔势人人可以自取结构非力学则全不知也今不逮古何待言辨【格调】

夏已前文字别一世界周秦汉别一世界分隶真草别一世界心思智虑器用取舍无一物相通使周秦人作云英蛟鹄坐见其废唐晋人作大籀小斯判亦徒然何後之俗竖握今时纸笔描成物怪神妖【格调】

状分隶恒言蚕头燕尾又曰斩钉?铁邕邈当其前□鹄得其後虽然古人作字一字之中少画得其前多画得其後主画得其前从画得其後偏于前则不清偏于後则不合不清乖时不合乖法乖时可乖法不可俗眼反是夫复何言【权舆】

不知字学未可与作篆不知篆书未可与作印作篆可全篆不可作印可全印不可全篆谓小大长短全印谓红白隂阳短篇可长篇不可白文可红文不可【权舆】今不逮古当缘其情常论印章何常不着力趋步汉人而十不得一者犹之南人讲经时时繋念敲打官话即有妙意因之阻塞非若京都辇毂间人但须一心析理随口而出如流水行云任其纵横可以满志所以後世刻印即能刻者不能书能书者不知字义审义者不能博采能采者不知衺正能正者不知变通人心几何百计彚集顷刻取辨何以得佳然则如何而可请加学力徐徐动手【力学】

古今法帖别其功过定吾取舍否则去就褒贬皆不得其当矣古帖善本无论矣即不善本亦大胜时帖何也人人当家字字师范也後世诸刻恶本无论矣即名世善本不堪比竝前作何也所采未必当家所刻滥及题跋并其恶俗印章及观者恶札名姓都厠首尾枉费无益此何谓也虽然时帖佳本妙在名家手裁?工精核此其所以不可阙耳若文氏之停云馆因待诏国博掌故上林卫晖诸公父子祖孙为翰墨渊苑海内以名蹟求赏鉴者之所必遵于是出其余资手自摹勒倩章简甫吴?诸良工耳提面命精一为之稍不称意即从刋削不惜数四恰情无忝然後入卷居然为明兴第一流前无作者无论矣後之继者亦未覩其人也可不宝诸【评鉴】

法书首尾题跋鉴赏诸文亦不可少但谓之古玩奇珍则可刻入法帖则不可佳者犹之试官取士及髦俊立朝之日试官何有不佳者犹之问官鞠狱囚犯的决之顷问官何与【用材】

古字直今字曲时也习也小儿直老人曲势也趋也学则直不学则曲正学也学古则直学今则曲俗学也唐已前字未始有曲唐已後字始开曲之门户李北海柳公权为时俗之祖从此而往惟曲是遵矣流毒至于胜国诸人谓曲为妙境直为简卒故学者但悦时俗名家谓为近人置古雅法帖投之于高阁如是颠倒沦于肌肤入于骨髓即使晚岁省悟猝难拔其深根可不慎欤【格调】

诗人论云诗直词曲词可夺诗乎不可也绘曲文直绘能夺文乎不能也故曰弄笔逞妍谓之画字是也时俗人尚曲毋论矣吾家承旨自谓深于此道惟右军是遵右军何常有此忸怩巧弄乎智永虽有一分俗气俗故书家大忌也比之忸怩尚当末减【格调】

字有难作者但可作时俗体胷中未有佳字名家未之前作无可师资一时构思不及须数四揣摹思之不得不妨阁笔一时苟就不妨改作改後继得不妨再更其间会心处真不可言语形容到此自知白僊翁尝论画竹云不至意穷不入妙境庖丁满志蒙庄而後直至今日【了义】

凡为学为魔所中不须痛惩还须学力足以胜之往往见自负于晋而陷入波折飞扬者时俗魔也自负于汉魏而陷入皮相粗蹟者村俗魔也自负于奇古而陷入爪牙张露者野俗魔也故学晋当知晋韵由古雅来学汉魏当知汉魏由八分章草来学奇古当知奇古由字义形意来苟无是学即勿恃才恃才之过逾于无学无学不过浅近而已恃才弄出许多丑态如何令人不呕学与无学识足以持之不妨从容中道【了义】

作字者落笔失所勿因失而改辙腕中自有得所处可以振救观字者评此败札须原情而赏鉴眼中自有不败处可以取裁【评鉴】

古帖即不甚知名者必有可取後世知名士亦远不逮虽云时代下趋亦作用有异两限之耳何谓作用古人重事不善不止故必有自得处自得乃真实妙境自足师资今人逞才稍可即娇故无非慲人之作慲人则一团假面乌得不憎【评鉴】

学时笔笔仿古成功字字自作但仿古如学究讲诵徒自作如狂狡无仪【了义】

时人语言言不由衷即甘何益书生文字字非自作虽好何干故谄语临字君子耻之【了义】

汉摹印虽云雅俗互用然其法度位制有不易者在别详之刻符经叙例【长笺一百七十五卷】无论矣俗刻章法上下交错左右撑拏可憎特甚友人戏曰搭夜人肩磨背擦稍得一隙两脚伸来何以异此余亦云昔昆氏有断弦不续而专房越僭者亲知戏曰谁教他座子空闲不自觉其尻髀辗上去矣闻者一齐喷饭正是俗印章法【评鉴】

或倩善印者刻一引首示余评鉴颇不佳曰彼非良工欤曰无出其右者曰何以不称曰古无引首无可师资故不称曰人苦无能耳能则何必效颦而後称善乎余曰譬高才博学嫺于词赋矣请作公车章句能入彀否引首之例汉章非其类乎【临放】

客问世人皆好子总不好世人皆不好而子总好何居曰粗工造器细工磨括尚笔书似之造磨俱粗?工色泽尚墨书似之器?竝恶洒拂得所鑴摹精到书似之彼三种书识者见之憎俗人见之赏【评鉴】

凡字纵则疏拘则怯大小先後各有分量始可与言书庄子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此公逍遥从人间得之【了义】

作字须取四余勿取四极有余墨则赡有余笔则清有余楮则泰有余意则安墨极而浊笔极而鄙楮极则窘意极则危【了义】

熟烂字法不可令初学者效颦犹之杜甫诗韩愈文未始不好若圆熟诗文先落肺腑出词吐气不免尘腐因其磨礲圭角以恰好夺俊逸如布帛菽粟虽生人必资市奇者不顾若夫率意成家之帖人人具一出入作者述者取舍自由患不知趋避耳不患他人得失也【临放】用笔须淳不可杂出金石欵识之杂出者法未定时之作也定则规矩制度一豪不可逾矣古文用?倒?柳叶用捺大小二篆用圜刻符摹印用方刻符借古摹印借篆分隶徒隶方圜任取分隶有定局徒隶无拘无拘中而能辨得有法度处方是杰作否则狂奔肆逸全不成文即有可观狐狸跳梁耳【格调】

恶人斋戒可祀上帝嫫姆束修无辨远人浊海生紫澜乱山成青碧各有可观若指謪其垢十九可废矣狂生乱涂有似于此【评鉴】

俗人妄谓双钩为飞白前已详辨然此法不可阙者但资摹古翻刻之用凡摹刻而单钩锋出则肥锋入则瘦皆失也惟双钩从中发刀弃其余墨不失故步【用材】监赏须取其全体放效勿取其全体取全即并其败笔为我效颦之资大能偾事【临放】

作篆须于刚中求和作真须于和中求刚草则刚柔互出急就用事不得不尔八分刚夺其柔命之曰隶克称其名【权舆】

字格之取调犹人体之加饰无饰不文无体不立又如食物之有五味五味故不可阙然不得失其调和岂惟调和难即迟速之叙自有先後若盐醯齐入不成享矣世俗人舍格取调所谓何暇及此无学逞妍皆此类也【格调】

字须一笔成就乃佳若以点缀飞转补其前失即是伪物况可独藉肥瘠穠纤瞒人耳目乎是以不具胷中完字必毋动笔不淹贯法书书法必无完文无完文非法器【力学】

妄自好人作书如昏梦中认梦为醒虽具有苦乐无甚痛痒赏监家甄别如苏醒中觉梦为梦虽欣厌满前游戏自在【学力】

真书之习俗而不可变易篆古之取正而翻可转移前言备矣惟分隶兼此二俗莫之或非何也徒隶分隶二家本变乱成法不可以字义求是则古无与为辨矣又不遵时制不必以通塞废是则今无与相剥矣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独不能逃于法眼【权舆】

书求本原前言详矣若末流不詧亦乌能趋避譬之尚锺之丰腴流而为苏赵尚王之俊逸流而为宋元尚虞之圆正流而为姜蒋尚欧之刚方流而为宋版尚顔之整密流而为今版至若拙如鲁直放如元章妍如河南恣如北海未始无本不可不遏其滔滔耳试观吾吴书家若履吉之妩媚效颦者流而为崛勥脱落希?之苍古效颦者流而为披命胡涂徵仲之清秀效颦者流而为举吴纤弱二沈之孰健效颦者流而为官家时俗一皆有趋无避之过也【力学】

放书择善前言详矣不善当前须出已善胜之胜故佳不胜亦佳一时以为已胜而他时以为未胜尤佳大氐我失难觉人失易彰久则我失更彰于人失也若前未力学便无案自考何以自惩【力学】

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若弱纸缓书则笔墨不为我用矣凡字不由缓中求速即使有成终是诡遇是以古人都无弱纸【用材】

笔翰极致本自相通故画字转音为臒去声训作图画之画後世渻改作画画【竝俗】二字分用殆不必也古今能书遂能画者若画谱所载周秦汉魏以及晋唐锺王而下诸人是矣然无迹可求至若宋之苏米又若国朝之祝陈竝以书翰游戏于图画若倪沈唐谢以绘事兼善于书题胷中自有得意?泳而出皆为我用不为外境拘使刘安所谓以内乐外者诸公有焉他人但能以外乐内即无以与此【了义】

国朝吾吴以书画甲天下惜乎风气所锺又陷于善书不鉴一语趋其华不趋其实遂令名世者多传家者寡苟不必争名即不必避善鉴不书之诮余作帚谈绪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论金石穷案极断试令轩颉籀斯当必为我击节上古无论切按丞相中郎太尉右军以及晋唐而下名世大家无不有笔法条论具在其间托名伪作者无论矣其人自书勒石者何限而谓善书不鉴善鉴不书正不然也【评鉴】

寒山帚谈拾遗

寒山金石林甲乙表【後论移甲下辛以便法书之次】

甲集  字义部【一】

乙之一 篆籀部【二 古文 大篆 小篆 缪篆玉筯 艹篆】

二 歀识部【三】

丙集  符印部【四 古款识 先秦文汉字法 虎符文】

三 分隶部【五 八分 徒隶】

丁之一  小楷部【六】 二王小楷【七】

二 眞书部【八】

戊之一 大书部【九】

二 署书部【附】

已之一 章草部【十】 二王章草【十一】

二 行楷部【十二】二王行楷【十三】兰亭部【十四】三 行草部【十五】二王行草【十六】

庚集  狂草部【十七】

辛之一 二王全帖部【十八】

二 集王部【十九】冒王部【二十】

壬之一 书法部【廿】

二 评鉴部【廿二】

癸之一 千文部【廿三】

二 类聚部【廿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