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王国维文存

敦煌汉简跋十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县承塞亭各谨候,北塞燧即举表皆和,尽南端亭。以札署,表到曰时。(第一简)

七月乙丑日出二干时,表一通至。其夜食时,苣火一通从东方来。杜充见。(第二简)

右二简皆记举烽之事。“承塞亭”者,亭之最近塞者也。汉敦煌北塞,自西而东,所有亭燧皆沿塞上置之。此简乃云“承塞亭”及“南端亭”者,盖非塞上各亭燧,而谓自塞上南至郡治之亭燧也。汉制:内地十里一亭。其当孔道者,即为传烽之所矣。表,即《说文》所谓“喪燧,候表也”。然不云“举養”而云“举表”者,意汉时塞上告警,逶、燧之外,尚有不然之賽。晋灼《汉书音义》云:“烽,如覆米箕县著桔槔头,有寇则举之。”但言举而不言然。盖浑言之,则烽、表为一物;析言之,则然而举之谓之烽,不然而举之谓之表。夜则举烽,昼则举表。烽台五丈,上著烽干,举之足以代燔燧矣。《墨子·号令》篇之“垂”,与《杂守篇》之“烽”,实皆谓是物也。

《号令篇》云:“望见寇,举一垂(孙氏诒让《间诂》以“垂”为“表”字之伪,是也入境,举二垂;狎郭,举三垂;入郭,举四垂;狎城,举五垂。夜以火,亦如此。”《杂守篇》云望见寇,举一烽,入境,举二烽;射妻,举三烽;郭会,举四烽;城会,举五烽。夜以火,如此数。”或云垂,或云烽,又别烽与火为二物,明烽即表也。“表到”、“表至”者,谓见表之时。“苣”者,“炬”之本字。《说文》苣,束苇烧也。”“一通”者,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唐《兵部烽式》(《白氏六帖》引。则云:“寇贼不满五百,放烽一炬;得蕃界事宜,知欲南入,放二炬,蕃贼五百骑以上,放三炬,千人,放四炬;余寇万人,亦四炬。”《御览》引《李卫公兵法》,语亦略同。此以烽之多少,示敌之多寡者也。

惟李筌《太白阴经》及《通典》则云:“每晨及夜半,安、举一火;闻警,因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敌,烧柴笼。”则又以一火为报平安之烽。汉人举烽,不知用何法。然沙氏书中别录一简释文(原简沙书未印)云:“六月丁巳,丁亥第二百一十,苣火一通从东方来。”所谓“丁亥第二百一十”者,盖谓自丁亥岁首至六月丁巳所见之烽数。一百七八十日间,而烽火之数至二百一十,恐汉时每夜亦有报平安之烽,如李、杜二书所云也。此简出玉门大煎都候官所治凌胡燧,“苣火一通从东方来”,则来自玉门方面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