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魏晋南北朝史讲义及杂稿

七 坞壁及“桃花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略云:

秘书监缪世征、少府挚虞,夜观星象,相与言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张凉州德量不恒,殆其人乎!”及京都陷,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分武威置武兴郡以居之。

同书卷一〇八《慕容廆载记》略云:

元康四年乃移居之(大棘城)。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百姓失业,流亡归附者日月相继。建武初,元帝承制拜廆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同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略云:

张泓等肆掠于阳翟,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是时百姓安宁,未知战守之事。衮曰:“孔子云: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乃集诸群士而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古人有言:千人聚而不以一人为主,不散则乱矣。将若之何?”众曰:“善。今日之主非君而谁。”于是峻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计丈尺,均劳逸,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而身率之。及贼至,衮乃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满而勿发。贼挑战,晏然不动,且辞焉。贼服其慎而畏其整,是以皆退,如是者三。

《郡斋读书志》卷一四“兵家”类云:

庾衮保聚图一卷,右晋庾衮撰。《晋书·孝友传》载衮字叔褒。齐王冏之倡义也,张泓等掠阳翟,衮率众保禹山,泓不能犯。此书序云,大驾迁长安,时元康三年己酉,撰保聚垒议二十篇。按冏之起兵,惠帝永宁元年也,帝迁长安永兴元年也,皆在元康后,且三年岁次实癸丑,今云己酉,皆误。

《晋书》卷六七《郗鉴传》略云:

乡里遂共推鉴为主,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峄山,众至数万。

《太平御览》卷四二“地部峄山”条云:

《地理志》峄山在邹县北,绎邑之所依名也。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一十三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壤土,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居处,其俗谓之峄孔,遭乱辄将居人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逃此山,胡贼攻守不能得,今山南有大峄,名曰郗公峄。

《晋书》卷一〇〇《苏峻传》云:

苏峻,长广掖人也。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时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

同书卷六二《祖逖传》略云:

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

同书卷一二〇《李流载记》略云:

见前“西晋末年之天师道活动”第八条。

《南史》卷一《宋本纪》卷一《高祖纪》略云:

十三年正月,帝以舟师进讨。二月(《资治通鉴》卷一一八作三月)冠军将军檀道济等军次潼关。三月庚辰(初八日),帝率大军入河。五月(《资治通鉴》卷一一八作四月)帝至洛阳。

《水经注》卷四《河水》篇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句注略云:

河水又东北,玉涧水注之,水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周固记:开山东首上平博,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为皇天原。

述征记曰:全节,地名也。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矣。

同书卷一五《洛水》篇“东北过卢氏县南”句注云:

洛水又东径檀山南,其山四绝孤峙,山上有坞聚,俗谓之檀山坞。义熙中,刘公西入长安,舟师所届,次于洛阳,命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即舟溯流,穷览洛川,欲知水军可至之处,延之届此而返,竟不达其源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