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第十章 中日战争与外力之压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使中国历史划一新纪元的,在近世史上,前为鸦片战争,后为中日战争。

日本自丰臣秀吉死后,德川氏起而掌握政权。其对外的关系,颇为平和。西人东来以后,朝鲜、日本,其初也是深闭固拒的。但是两国的国情不同。日本承封建制度之后,其民气本强;又得开明的政治,去利用他,所以初因西人迫胁开港,激起尊王攘夷之论;到倒幕之后,并没有为盲目的排外,转向变法维新方面努力,就一变而为强国。朝鲜则国内的纠纷较多,受外力的压迫亦较烈,遂不及改变而趋于灭亡。

中日战争前之朝鲜

朝鲜李氏的开国,略和明朝同时。攘斥胡元,输入中国的文化,一时国势,颇蒸蒸日上。不幸,朝鲜人虽学到了中国人的好处,也沾染了宋明时代中国人的习气,士大夫好结党相争;又外戚专权,历时甚久,政治遂大腐败。19世纪中叶,国王李熙年幼,其父大院君李昰应[1]摄政。昰应颇有才气,而性质很锢蔽,排外的观念很强,和列国交涉,遂多纠纷。

中日战争之导因

自倭寇侵犯以后,中国对于日本,颇为畏恶,两国无甚交际。日本维新之后,乃派遣使臣,来和中国交涉,要求订约通商。此时中国主持交涉的人,已知道前此所订条约的失败,颇想逐渐补救。日本立国东洋,和西洋各国,情形既有不同。而西洋各国,无所谓通商口岸。中国人要到他们国里去,居住营业,是到处可以去得的。日本则和中国一样,有通商口岸的限制。这一点,两者亦大不相同。中国人以此为由,和日本所订的条约,亦和西洋各国有异。(一)领事裁判权,彼此都有。(二)关税照海关所订税则完纳,税则未列的,都值百抽五,亦彼此相同。(三)内地通商,则明定禁止。亦无所谓传教。条约定于1871年。日人颇以为失败,屡求改照西洋各国的样子,中国总没有允许。

武人的性质,是喜欢侵略的。而在日本国内,武人是很有势力的。所以初和中国交涉之时,就有侵略的倾向。琉球是两属于中日间之国。当中日立约的前一年,琉球人民,因风飘至台湾,为生番所杀。明年,日本人又有飘到被杀的,日人向中国请问。中国人说:“琉球是我属国,其人被杀,与贵国何涉?”这话本来不错。又说:“生番是化外之民,不能负责。”这话却不大妥当了。日本意存侵略,不肯承认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又说:“既然生番是化外之民,我当自往问罪。"1874年,日本就发兵到台湾去攻生番。中国亦调兵渡海。日人颇为胆怯;其渡台的兵,又遭疾疫。乃和中国交涉,由中国抚恤其被难的人,偿还其修筑道路房屋之费而罢。[2]1879年,日本把琉球灭掉。中国和他交涉,无效。日人自此,就有轻视中国之心,而其第二步的侵略,就及于朝鲜。

朝鲜此时,仍持闭关主义。日本于1876年,以兵力强迫其通商。条约中并订明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时李鸿章主持中国的外交,知道闭关主义,势不能行。写信给朝鲜的当道,劝其和美、英、法、德,次第订立条约。约中均声明朝鲜为中国属邦,然《日约》未能追改。李鸿章此举,是想借各国的力量,互相牵制的。然日本侵略的进行如故。李熙亲政后,其妃闵氏之族专权,昰应迫而去职。1882年,作乱。经中国派兵镇定,[3]中国兵就留驻朝鲜。1884年,朝鲜新进之士,又作乱,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亦与谋,又为中国兵所镇定。明年,日本派伊藤博文到天津,和李鸿章订约:彼此撤兵。以后如欲派兵,必先互相知照,仍事定即撤。中国对朝鲜,就和日本立于同等地位了。

中日战争之经过

1894年,朝鲜东学党作乱,求救于中国。中国派兵去,兵未到而乱已平。日本亦派兵,云集朝鲜的京畿。中国要求他撤兵,日本不肯;而要求中国共同改革朝鲜的内政,中国亦不许。李鸿章知道中国的兵力,不能和日本敌,想借各国之力调停,然都无效。中国租英船运兵,为日本所击沉,两国就开战。中国兵驻扎朝鲜牙山的,退至平壤,为日本所攻陷。日兵就渡过鸭绿江,陷辽东沿岸诸城。中国的海军,亦在大东沟打败,退入威海卫。日本第二军,又攻陷金州和旅顺、大连湾。日海军又攻山东,把中国的海军消灭。明年,又南陷澎湖,逼台湾。中国的兵,只东守摩天岭,西守锦州到山海关,已无战胜之望;而北京、天津,亦势甚危险;乃迫而与日本讲和。由李鸿章亲赴日本,在马关订立条约。

中日战争之结果

马关条约:(一)承认朝鲜自主。(二)割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三)赔款20000万两。(四)改订通商条约,以泰西各国现行的条约为准。这是日本求之多年而不得的。而(五)添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及(六)许日人在通商口岸,从事制造两条,则又是泰西各国,求之多年,而中国未肯允许的。自有此约以后,中国的内河航行权,丧失更甚,而中国的工业,也更难兴起了。

辽东半岛的割让,不但中国情势危险,而俄国对东方的野心,亦大受打击,乃联合德法两国,出而干涉。日本无奈,乃增索兵费3000万两,而将辽东半岛还我。台湾自中法战后,改建行省,一切事业,整顿颇有进步。得到割让的消息后,乃推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自立民主国。到底因实力不敌,台北先陷;刘永福时为总兵,又据台南苦战,亦因不能支持,内渡,台湾遂亡。

中日战争后之国势

中日之战,情形和前此的战争不同。英法等国,其本国都远在西洋,对于中国的侵略,究不能十分深入。日本则是中国的近邻,其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而且前此的战争,规模较小,此役则中国能战的兵,差不多都已调出,而海陆军都一败涂地,中国的积弱,就更暴露于天下了。当和议将成时,康有为在京师,曾联合入京应试的举人,上书请变法图强,迁都续战。在当时的情形,是很该采取这种长期战略的。惜乎朝中没有能主持大计的人,听得士子有这种举动,怕引起什么国内的纠纷,反把条约赶快批准了。

中俄密约

国势既然骤变,自然要引起别一国的侵略。俄国对东北,是最有野心的。当中日战前,李鸿章很想借他的力量,牵制日本。因为日本决心求战,无效。干涉还辽之后,外交上联俄的空气颇浓。1896年,俄皇行加冕礼,俄国示意中国,要派李鸿章做贺使。就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订成所谓《中俄密约》。密约之后,乃向中国要求租借胶州湾。中国深恐别国援例,坚持不许。不幸,山东杀掉两个德国教士,德国就发兵占据胶州湾。1898年,强迫我订立租借99年之约,且许其建筑胶济的内容:(一)日本如进攻中国、朝鲜和俄国在亚洲的地方,则中俄联合作战。以中国兵力之弱,俄国何取于此?其用意,是在(二)中国人许他的西伯利亚铁路,经过黑吉两省而达海参崴,不言可知了。这个就是所谓东省铁路。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道胜银行,名为中俄合股,实在中国无甚股款。其权限极广大,如收存税款,经理库储,制发纸币,筑路、开矿、架设电线等,都可以经营的。其为侵略机关,可以不言而喻了。《密约》以15年为期。铁路则80年之后,无条件交还中国;36年之后,得由中国出款赎回。

俄国侵略东北,法国则侵略西南。1895年,订立《续议界务商务专条》,把江洪之地,割去一部分。且许云、贵、两广开矿,先和法国商办。越南铁路,得和中国铁路相接。英人以违约相责。1897年,订立《中缅条约附款》。中国开放西江口岸。[4]许英船航行到梧州。并许云南铁路,和缅甸铁路相接。

租借港湾略图

港湾之租借

德国对于东方,也是野心勃勃的。其所以附和俄国,就是为此。干涉还辽胶沂济铁路。开采沿铁路线30里内的矿山,山东各项事务,如要用外国人,外国资本、物料,都先尽德国商办。山东全省,遂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了。当德国占据胶州湾时,俄国本想阻止。后来改变宗旨,租借中国的旅顺、大连湾。租期为25年。并许东省铁路,展筑一条支线,达于旅大。英国乃亦租借威海卫,以与之敌。其期限同旅大一样。其在南方,又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亦以99年为期。明年,法国又租借广州湾,其期限,亦和胶州湾、九龙一样。

列强之均势问题

当德国向中国要求租借港湾时,法国未知其所要索的为胶州,疑其要求海南岛,怕于其权利有碍,乃要求中国宣言海南岛不得割让他国。于是英国人要求长江流域不割让,日本人要求福建不割让,此即所谓势力范围。势力范围这个名词,是起于欧人分割非洲之际的。各据一片地方,于其中攫夺权利,排斥别国;倘使要实行分割,这个就是预定的界线了。当时列强在中国,就现出这个形势。其中竞争最力的,尤其要推铁路。因为中国这时候的筑路,是借哪一国的款项,就请哪一国代造,并以全路为抵押,而由其管理的。所以铁路所至之地,即为侵略所及之地。这时候议造的南北两大干线,一为芦汉,一为津镇。[5]芦汉由比国出面,其实款项借之于法国,而暗中主持的为俄国人。英国乃要求(一)津镇,(二)九广,(三)浦信,(四)苏杭甬,(五)及自山西经河南至长江流域的五条铁路。中国于各路都允许了,唯津镇铁路,因其经过山东,怕德国说话,不敢允许。而关内外铁路,英俄亦竞争甚烈。英国乃和俄德两国,自行商洽。英认长城以北铁路归俄,而俄承认英人得造关内外铁路,英认黄河流域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唯除外(一)山西全省;(二)及山西铁路,得筑一支线,连接京汉而入长江流域。津浦铁路,遂由英德二国,分段承造。

如此互相攘夺,中国竟要陷于瓜分之局了。只有美国,在中国是没有势力范围的;而因有最惠国条约之故,其所享的权利,却和别国一样;所以美国人最不利于中国的瓜分。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6],乃通牒英、法、德、意、俄、日六国,提出所谓“门户开放”主义。其具体的办法是:(一)各国在中国既得的权利,彼此不相干涉。(二)各国势力范围内的各港,对于海关税率,维持现行的办法;并由中国人征收。(三)势力范围内的运费亦然。这个就是所谓商工业的机会均等。虽然未提及领土保全的话,然而各国在中国所有的权利,是以条约为根据的;倘使领土变更,条约自然失效。所以要谈开放门户,保全领土,也是势所必至的。这就是所谓均势。均势比瓜分,自然要好些。然而堂堂中国,岂有靠他人的均势以自存之理?况且中国是要取消了不平等条约,然后有出路的;均势也不过合列强而为一,以共同维持不平等条约罢了。中国要求自立,是连这个名词,也要打倒他的。

【小结】

(一)朝鲜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二)中日初订的条约,和中国前此所订各条约,有何异点?

(三)中日战争,两国对朝鲜的竞争如何?中国有无失策之处?

(四)设使1894年,中国始终不和日本开战,其结果当如何?

(五)试述中日战事经过的大略。

(六)试述《马关条约》的大略。《马关条约》中,何者是西人所求之而未得的?

(七)使中国当时采取迁都续战之策则如何?

(八)试略述《中俄密约》的内容。

(九)有人说:“《中俄密约》,中国想借助于俄,反有引起瓜分的危险。”其说确否?

(十)试略述中日战后,各国在中国所租借的港湾。

(十一)试略述中日战后,各国在中国所得的铁路建筑权。

(十二)试略述当时各国所谓势力范围。

(十三)何谓门户开放?门户开放,与领土保全的关系如何?

(十四)为什么均势也不是中国的出路?

* * *

【注释】

[1] 朝鲜国王的本生父,称为大院君。大院君在朝鲜历史上,没有生存的,李昰应是第一个。

[2] 抚恤费10万两,建屋、筑路之费40万两。

[3] 此次日本亦派兵,而落中国之后,故未能有为。

[4] 梧州、三水、江根墟。

[5] 即后来的京汉、津浦两路。

[6] hay.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