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第二章 清代之勃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明之衰亡及流寇

明朝的衰乱,第二编第二十一章中,业经说过了。到神宗中年以后,而其衰乱更甚。神宗的怠荒,是历代君主所没有的。他深居宫禁,共有20多年,不曾视朝。听凭一班太监,出去妄作妄为。[1]朝臣又结党相攻。[2]神宗死后,传光宗而至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其专横,又是明朝前此的宦官所未有,朝政更乱。熹宗死后,思宗即位,才把他除掉。然而流寇内乱,满洲外攻,事势已无可为了。

什么叫做流寇?流寇是民穷财尽,大家无以为生,迫得铤而走险;只要有一个人起而为乱,就总有人附和他的;窜到什么地方,就乱到什么地方,好像水流一般,所以谓之流寇。所以流寇是很难剿平的。明朝到思宗时,正是民穷财尽的时候了。从武宗以后,政治的紊乱,内外寇盗的纵横,以及各种剥削之深,[3]末叶加赋之重,[4]一夫奋梃,安得不从者如云?所以当思宗即位之年,而流寇就起于陕西。流寇既起,流入山西,又流入河北,又流入湖北、四川。剿流寇的方法,是要坚壁清野,四面合围的。明朝对于这一层,始终没有能办到。有一次,业经把他们逼到陕西安康县的车箱峡里了。而带兵的人,信其诈降,把他们放出,于是贼势又炽。流寇的头目,本来很多。后来并成两大股:一股是李自成,一股是张献忠。有一次,明兵把他们打败,李自成逃到甘肃,张献忠向湖北诈降,事势又有转机。而清兵适于此时入寇,诸将撤兵东救。于是张献忠复叛,而李自成势亦复盛。献忠打入四川。李自成出陕西,攻入河南。适值河南大饥,百姓跟随他的很多,其势就大盛。再打入陕西,在西安称帝。又从陕西打入山西。分兵两道:一支过井陉入河北,一道从大同、宣府入居庸关,逼京城。思宗自缢而死。其时为公元1644年。

满洲之入关

前一年,清太宗也死了。子福临立,是为世祖。年方6岁。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此时明兵虽然屡败,山海关仍屹为重镇。清兵虽然绕道西方,屡从长城各口入寇,到底不敢久留。北京失陷后,李自成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父亲捉住,逼着他写信招降三桂。三桂已经答应了,后闻爱妾陈圆圆被掠,大怒,走回降清。多尔衮正在关外略地,闻之大喜。急忙赶去,受了他的降。和他合兵,把李自成打败。李自成逃回陕西,清人就迁都北京。

清平定明室后裔

清朝虽然侥幸进了北京,然而要吞灭中国,是万万无此力量的。所以清朝也并不作此妄想。初进北京时,要勒令人民剃发,20日之后,又听其自由了。明人立福王于南京,清朝的檄文,也还加以承认。[5]然而明朝竟不能自立;又有一班降臣,为虎作伥;清朝亦何乐而不南下?

明朝的福王,是很淫昏的。当时南京一班人,本不愿意立他。而凤阳总督马士英,挟着兵力,把他送来。南京的人,慑于兵威,只得将他拥立。马士英因此入阁。引用逆党阮大铖。把公忠体国的史可法,排挤出去,督师江北。朝中的正人君子,逐渐引去。福王则造房子,采淑女,传著名的戏子唱戏,把国事全不放在心上。清兵入关之后,就打定河南、山东。又分兵两路:一从边外,一走潼关,打进陕西。李自成败走湖北,为乡民所杀。清朝就把攻潼关的兵,移攻南方。此时明朝的兵力,以湖北的左良玉为最强;而其人素来骄蹇,不听命令;又和阮大铖大不协;借清君侧为名,发兵东下。阮大铖大惧,召史可法入援。可法兵到燕子矶[6],左良玉已死在路上,其兵给驻扎芜湖的黄得功打败了。可法再回到江北,而清兵已至。先是可法分江北为四镇[7],而诸将不和,互相攻击,以致非徒不能进取,并不能防御。这时候,可法守着扬州,檄调诸将,没有一个来的。可法遂殉国,扬州失陷。清兵渡江。福王逃到芜湖。清兵追至,黄得功拒战阵亡。福王遂北狩。清兵直打到杭州而还。

于是浙江方面,明人奉鲁王在绍兴监国。福建方面,则奉唐王在福州称号。清兵既下江南,下强迫剃发之令。明人大愤,义兵纷纷而起。然而平时既无训练,临事又无组织,如何能和大敌相抗?清兵一到,大多数立即溃败。即有一两处坚守较久的,亦无济于事。清朝派吴三桂入四川,打平张献忠。别一军攻闽浙,鲁王逃到舟山。后来舟山失陷了,又逃到厦门。[8]唐王颇为振作,而为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所制。这时候,湖广总督何腾蛟,招降李自成的余党,分布湖南北。江西方面,也有起兵为明的。唐王想到江西、湖北去,不曾来得及。郑芝龙暗通于清,把各处关隘的守备都撤掉。清兵遂长驱而入。唐王殉国。明人立其弟于广州,亦为清兵所破而死。

此时的清兵,看似所向无前,然而明朝的桂王,还据着广西;云南、贵州,亦都属于他;旋明朝的叛将,替清朝攻江西、广东的都反正。何腾蛟先因战败,退守广西,此时亦进复湖南;川南、川东亦来附;一时声势颇强。然而西南残破之余,到底敌不过清朝方兴的朝气。湖南、江西、广东,旋又失陷。何腾蛟等都败死。桂林亦失陷,忠臣瞿式耜殉节。桂王避居南宁,十分穷蹙,而张献忠余党李定国等,反做了明末的忠臣,替明朝支持了好几年,这也算得民族的光荣了。先是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都是张献忠的党羽,献忠败后,从川南逃入贵州。清兵因粮尽,未能穷追。至此,桂王封孙可望为秦王,求其救援。可望派李定国、刘文秀分路出兵,把在四川的吴三桂打败。替清朝守桂林的,是明朝的叛将孔有德,也战败伏诛。清朝打定西南,所靠的本来是几个降将。吴三桂等既然战败,也无意于进取了。就遣降臣洪承畴,驻扎在长沙;尚可喜驻扎在肇庆。时川北尚属于清,吴三桂则驻扎在汉中,颇有划疆而守之势。而孙可望贼性不改,跋扈异常;桂王为其所制,求救于李定国。李定国和刘文秀合兵,把桂王迎接到云南。可望出兵攻他,大败,竟反颜事仇,投降清朝。洪承畴因之请大举。于是洪承畴从湖南,吴三桂从四川,清朝另派一支兵从广西,三路入滇。李定国扼北盘江力战,不能敌,乃奉桂王居腾越,而伏精兵于高黎贡山。[9]清兵入山遇伏,大败而还。刘文秀旋病死。李定国和白文选奉桂王入缅甸。其时为公元1660年。明年,吴三桂发大兵出边,缅人为其所胁,奉桂王入三桂军。又明年,为其所弒,而明亡。中国大陆,整个为满洲人所攫取。然而据着西南之地,和中原对抗,是从来没有的,而桂王居然支持了十几年,虽然终于失败,也不可不谓之壮烈了。

清初之政制

清朝初年的政制,是很简陋的。他居关外时,兵民不分,凡人丁都属于佐领。合五佐领置一参领,五参领置一都统,两副都统。其初但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添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太宗时,把蒙古人和汉人分别编制,就共有二十四旗了。都统不但管兵,亦且参预政治。因为他本是兵民不分的。此等野蛮的部落,本来说不上什么君臣之分。太祖虽然“黄衣称朕”,其实只是个部落酋长罢了。太祖死后,太宗还只是四贝勒之一,后来才南面称尊的。[10]太祖最恨汉人,归降的也都加以虐待。尤其恨读书人和官吏,捉到就杀。太宗才改变政策,招徕汉人。对于明朝的降将,尤其竭力敷衍。到底靠着他们的力量,吞并中国。然而在清初,汉人遭满人虐待,汉官受满人压制,还是很厉害的。其政治机关,在关外时,初仅设文馆,后来改为内三院[11]。入关后才改为内阁。文馆和内三院,不过是个记室;大政治和军事,都是由亲贵共议的。便入关后,这种性质也还在。所以清朝的内阁,实在是没有大权的。

【小结】

(一)明朝衰亡的情形如何?

(二)什么叫做流寇?明末的流寇,情形如何?历朝的乱事,有和明末相像的否?

(三)清朝的吞并中国,哪许多地方,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哪许多地方,是靠降将帮他的忙?假如降将不帮他的忙,其结果当怎样?假如降将都合力反抗他,其结果将怎样?试根据事势,加以推测。

(四)明朝的福王,当国破家亡,危如累卵的时候,还是一味荒淫,为什么贵族社会里,往往有这种全无心肝的人?

(五)假如中国人是素有军事训练的,江南义兵,抵抗的力量,能否较大?可以大至如何程度?

(六)历代都没有能据西南,和中原对抗的,独明桂王能支持至十余年之久,这是什么理由?

(七)中国古代,是兵民不分的。清朝未入关以前,也是兵民不分的。为什么社会一进化,兵民就要分离了?兵民分合的利弊如何?

(八)清太祖虐待汉人,太宗为什么要改变态度?

* * *

【注释】

[1] 当时害民最甚的,是派太监出去做税使和开矿。税使设立“土商”的名目,穷乡僻壤,日用饮食之品,都要收税。开矿则见人良田美宅,即指为下有矿苗,借此敲诈。

[2] 当时有个顾宪成,在无锡的东林书院讲学,颇议论政治,批评人物的好坏。明朝人是喜欢立名的,附和他的人颇多。人家就称为东林党。后来东林,非东林之争,蔓延到政界里。言官互相攻击,吏部举行察典(即考查官吏成绩的好坏,以定升降黜陟),亦彼此互相排挤报复。遇有国家大问题,往往先争意气,把国事的厉害,反搁置了,诒害颇大。东林和非东林,其实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但是两派人相争时,总有一派是较近于正,一派是较近于邪的。当时所指为东林党的人,未必全是君子,毕竟正人君子较多。魏忠贤专权时,敌党的人,把所恨的人的名字,都开一张单子给他,教他一网打尽。正人君子,受害的很多,政治上的风气,就更坏了。

[3] 明朝地方绅士权力很大,害民之事亦颇多。

[4] 明朝的加赋,起于武宗时候。因建造乾清宫,加征100万。世宗时,因边用,加江浙田赋120万。神宗时因辽事,加赋520万;思宗时又加160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因流寇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1670万,都是直接征之农民,无可转移的。

[5] 《檄文》说:“明朝嫡胤无遗,势难孤立,用移大清,宅此北土。其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理亦宜然,予不汝禁。”可见清朝初入关时,只想割据北方。

[6] 在南京北江边。

[7] 一军驻淮北,以经理山东。一军驻泗水,以经理豫东北。一军驻临淮关,以经理豫东。一军驻合肥,以经理豫东南一带。

[8] 此时厦门为郑成功所据,鲁王是去依郑成功的。成功尝蒙唐王赐以国姓,故归心唐王;鲁王和唐王有隙,所以成功不肯推戴他;然和鲁王手下主持军事的张煌言,很为和睦。

[9] 腾越,今云南腾冲县。高黎贡山,在腾冲、保山之间。

[10] 太宗是太祖的第八子。还有太祖的次子代善,第五子莽古尔泰,和太祖的侄儿子阿敏,并称为四贝勒。后来阿敏为太宗所幽禁,莾古尔泰死了;代善是个武夫,大权遂全归太宗。

[11] (11)内三院,是内国史院,管记注。内秘书院,管文书。内弘文院,管翻译中国书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