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周作人论日本

果子与茶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中国称点心为茶食,日本则名为果子,普通又加添一个御字曰御果子。这本是女人说话的口气,但是现在已成通行的习惯,即茶饭亦称御茶御饭了。其实当初所谓果子即是说水果,古书《延喜式》(延喜年间所编,在中国唐末)里历举栗、柿、梨子、柑子等,后来模仿中国做米面的点心,名称还是照旧,只不过叫那些果物为“水果子”而已。中国式的点心大约做得很是不少,可是顶有名的乃是“八种唐果子”,根据《厨事类记》所列举的,是梅枝(即桃枝子,亦作梅子及桃子)、桂心、粘脐、、团喜、子、,都是照汉字音读的,写的字也很麻烦。除梅枝和桃枝不可考以外,据后人的记录大略可以知道,桂心是一种和有肉桂细末的点心,这肉桂乃是从中国输入的。粘脐乃是面粉所做,用油炸过,底平,上边洼下一点,像是人的肚脐,从前在南京当学生的时候,记得曾经买过,叫做金刚脐子,或者是它的后裔,不过乃是蒸的,却并非油炸罢了。据唐朝的《资暇录》里说,因为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故以为名,似乎说的有点牵强,总之是记音的字,那是无疑的了。据《类聚名物考》里所说,系用糯米粉所作,扁平形如煎饼,明初得《琵琶记》中说赵五娘因年荒,只供给舅姑米饭,自己独吃米糠所做的,大概却是与窝窝头相似吧。团喜即是佛经故事里常说的欢喜团,本来印度据《涅经》说是用酥面、蜜姜、胡椒、荜茇、蒲萄、胡桃诸物和合而成,中国未必能够照样地做,或者只是仿仿元宵一类的东西罢了。子是一种蒸饼,或者形作尖锥,《教坊记》里记苏五奴的话,所谓吃子亦醉,很是有名的故事。宋朝书里称焦,或曰宝糖,特为脆美,恐怕也是油炸的。,《倭名类聚抄》云,饼名,煎面作蝎虫形也,《齐民要术》里说用酥面油煎,然则亦是寒具之类。此外有饼馄饨等也是来自中国,却不算在八种唐果子之内,所以现在从略了。

自十二世纪起,日本由军人执政,经过了一个很大的变革,唐朝文化的影响渐以减退,但是佛教势力却仍是旺盛,而且似乎更是扩张开来了。自此以后直到近时为止,国民生活与文化差不多都受着这个影响,由华丽转向简素,由浓厚转向清淡,就饮食也是如此。用鸡鸭肉为馅的饼馄饨全然不见了,不必说是酥面乳酪,便是用油炸的寒具作风的吃食也没有了,这在八种唐果子里几乎都是一样的做法。说也奇怪,现今的日本点心差不多全不用油,这是很特殊的。但是它也并不是完全摆脱了中国的影响,可以举出几点来说。

日本点心里最大的一类乃是馒头,这在中国说应当说是包子才对,因为那种替代饭吃的实心馒头,在日本是没有的,它只是里边有馅,大约一个两三口吃的大小,看古代玩具吃馒头的小孩,手里拿着擘开的馒头,那里也是豆沙馅,没有什么鸡肉虾仁或是菜馅的。据说在十四世纪前半足利义政做着将军的时候,一个名叫林净因的中国人来到日本,开始做馒头,为盐濑馒头的始祖,一块招牌是足利将军给写的。林净因自称是林和靖,但是梅妻鹤子的人不曾听说他有子孙,所以或者是做《山家清供》的林洪一家也未可知吧。看他的名字像是出家的人,但是他有后裔在日本,开着馒头店,说是二十九世了。盐濑馒头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薄皮透明,个子很小,大概是故乡的“候口馒头”的一类吧。

馒头没有什么别的花样,馅也只用纯净细腻的豆沙,可是外边的皮可以有些变化,有如葛馒头和荞麦馒头,乃是用葛根粉与荞麦面做外皮的。不过此外有许多饼饵之类,似乎也可以归在这里,凡是用豆沙做馅,米粉做皮子的都是,虽然有种种美好的名字,这里为的说来太嗦了,所以不再列举。

其次是煎饼类,这是极普通的一种食品,无论什么人都爱吃的。其所谓煎实在乃是烘烤,用米粉和水,加上盐或是糖,摊成方圆大小各片,在火上烘成,或者流入有花纹的铁夹内,大形者有屋瓦那么大小,称曰瓦煎饼,吃时须用木槌敲碎吃,一个人也吃不了一片。也有小的像半截小指,那就是另外一种名称叫作“雹子”了。在馒头与煎饼之间还有一种东西,也是极普通的,日本名“最中”,意译是中天的月亮,乃是用糯米粉烘成薄皮,与中国做蛋卷法相同,四周略高,两片相合,中装豆沙,样子很像是月亮。北京茶食有茯苓饼,仿佛意思相同,但是里边的百果仁太是复杂,有点吃五仁月饼的感觉了。

第三类是羊羹,用中国话说是“豆沙糕”。据说它的来源也是中国,从前上田恭辅说这是模仿中国古代的羊肝饼的,但日本羊羹店的传说,则是说由于看见羊肉冻子而想到的,似乎后说未免牵强一点,虽然从字面上看是对的。当初只是一种紫黑色的糕,后来加以改良,用小豆和糖做材料,制成了蒸羊羹,到了十七世纪后半从石花菜提炼洋菜成功了,就用了洋菜改作炼羊羹,因为这店是一四六一年就有了的,所以说是创业有五百年了。以历史年代的久远来说,它和馒头是可以媲美的。馒头在中国一直存在着,羊羹则是没有了,但在这近几年中却又开始移植过来,在北京有个娶了一个日本点心店的姑娘的人,便来仿制,也相当盛行,但是在日本羊羹的原料是限于豆类,虽然也有栗子柿子,似乎都不甚适宜,中国的则有奶油可可等花样,而且加入果子露,变得过于复杂,失掉了原来的纯粹的风味了。

第四类是落雁,中国可以说是炒米糕,不过它的材料不是炒米乃是炒麦面罢了。据说这名称乃是因了“长生殿”这种点心而起的,“长生殿”是一种长方形的模仿中国古墨的样式,用炒麦粉装在木模子里印成的点心,白色的上面撒有几粒黑芝麻,后水尾天皇见了说道,这好像是稻田的落雁,后来就以此为名了。其实这两个字恐怕还是外国话的音译,因为朱舜水在日本所写的文章里面,称它为软落甘,明清杂书记松子海的做法,这里三个名字大概就是一个东西吧。此外还有一种食品,汉字写作,俗语叫做米花糖,系用糯米或小米蒸过,俟干燥加入糖稀拌炒而成。此外或者也还有什么可谈的,但今悉从略了。

日本的点心从全体上看来,或者是佛教上来的影响吧,大抵是由华丽转向简素,由浓厚转向清淡,所以一般是不用荤腥,也绝少用油,就是像中国点心的那种起酥翻毛的皮也是绝没有了。这是它的一种特色。但是自从维新以后这种情形也逐渐变化了,随着牛肉猪肉的盛行,西洋点心也逐渐侵入,风月堂首先创制“红叶山”,是一种日本式名字的洋式点心,茶褐色径一寸的半圆形,中间有奶油的鸡蛋糕,这是在明治的末期的事情,只是个起头,到了现在是嚼口香糖,喝可口可乐的别一个时代了。——我在上边只说了“果子”一边,没有说及茶食,但是看了上面的文章,也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吧,所以我说不说也是没有关系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