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诗词格律十讲

第十讲 词韵和平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里“异”“意”“起”“里”“闭”“里”“计”“地” “寐”“泪”押韵。但是,如果依照唐韵,“异”“意” “起”“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 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

上声字和去声字,在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通押了。例如上文所举晏殊《蝶恋花》的“树”“去”“絮”“处”是去声字,而“缕”“柱” “语”是上声字;苏轼《蝶恋花》的“小”“绕”“少”“草” “道”“杳”“恼”是上声字,而“笑”是去声字;辛弃疾《菩萨蛮》的“水”是上声字,而“泪”是去声字;范仲淹《渔家傲》的“异”“意”“闭” “计”“地”“寐”“泪”是去声字,而“起”“里”“里”是上声字(就现代普通话说,“柱”“道”又变了去声)。至于入声韵,则仍旧是独立的。

现在讲到词句的平仄,请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如梦令 秦 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律句是词的基础,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九字句也都是由律句变来的。现在仔细分析如下:

二字句,等于律句的平仄脚,如“依旧”;又等于律句的平平脚,如“休休”。

三字句,等于律句的三字尾。(1)平平仄,如“江南好”“新来瘦”“凝眸处”;(2)平仄仄,如“梳洗罢”“多少恨”“千嶂里”“人不寐”;(3)仄仄平,如“汴水流”“泗水流”;(4)仄平平,如“不堪看”“倚阑干”。

四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1)平平仄仄,如“春归何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被翻红浪”“非干病酒”;(2)仄仄平平(注意,第三字一般不用仄声),如“香冷金猊”“日上帘钩”“不是悲秋”“烟锁秦楼”。

五字句,等于五言律句。(1)仄仄平平仄,如“往事知多少”;(2)平平平仄仄,如“玉阶空伫立”“青山遮不住”;(3)仄仄仄平平,如“昨夜梦魂中”;(4)平平仄仄平,如“吴山点点愁”。注意:有一种五字句实际上是一字逗加四字句,即仄——平平仄仄,如“任——宝奁尘满”“念——武陵人远”。

六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1)仄仄平平仄仄,如“唤取归来同住”“百啭无人能解”“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吹彻小梅春透”“人与绿杨俱瘦”“生怕离怀别苦”“惟有楼前流水”;(2)平平仄仄平平(注意:第五字一般不用仄声),如“春无踪迹谁知”“除非唤取黄鹂”“因风飞过蔷薇”。

七字句,等于七言律句。(1)平平仄仄平平仄(注意:第五字一般只用平声),如“平林漠漠烟如织”;(2)仄仄平平平仄仄,如“塞外秋来风景异”;(3)平平仄仄仄平平,如“问君还有几多愁”;(4)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菡萏香销翠叶残”。注意:有一种七字句实际上是三字逗加四字句。如:(1)仄仄仄——平平仄仄,如“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2)平仄仄——仄仄平平,如“多少事——欲说还休”、“应念我——终日凝眸”。

九字句,等于二字逗加七言律句,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有等于四字逗加五言律句的。

词中还有一些拗句。有的是律句的变格,如“还与韶光共憔悴”(仄仄平平仄平仄)、“有人楼上愁”(仄平平仄平);有的是不拘平仄,如“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添”字没有用仄声)。

词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阕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这些都是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