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资治通鉴纲目[文白对照]

资治通鉴纲目卷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起戊寅(前40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乙巳(前256)周赧王五十九年。凡百四十八年。

戊寅(前403) 周威烈王午二十三年秦简公十二年,晋烈公止十七年,齐康公贷二年,楚声王当五年,燕闵公三十一年。魏文侯斯二十二年,赵烈侯籍六年,韩景侯虔六年,皆始为侯。统旧国五,新国三,凡八大国。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须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周威烈王

戊寅(前403) 周威烈王午二十三年秦简公十二年,晋烈公止十七年,齐康公贷二年,楚声王当五年,燕闵公三十一年。魏文侯斯二十二年,赵烈侯籍六年,韩景侯虔六年,都开始做诸侯。计有五个旧国,三个新国,共八大国。

周威烈王姬午最先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起初,智宣子想立智瑶为后嗣,智果说:“不如立智宵。智瑶比别人强的地方有五点,不如别人的有一点。他须发繁茂,身材高大,比别人强,骑马射箭矫健有力比别人强,才艺双全比别人强,能文善辩比别人强,坚毅果敢比别人强。虽然如此,他却很不仁道。如果他凭五点优势凌驾别人之上,又推行不仁不义之道,谁能支持他?如果真的立智瑶为后嗣,智氏宗族必定灭亡。”智宣子不听。智果向太史请求脱离宗族,另立为辅氏。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要安排后嗣,不知道立哪个好,于是便在两片竹简上写上训导告诫的辞句,分别交给两个儿子,说道:“一定要认真记牢。”三年后,赵简子考问他们二人,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追问竹简的下落,原来已经丢失了。接着问无恤,无恤能够熟练背诵竹简上的话,询问竹简的下落,无恤当时就从袖子中拿出来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明之人,便立他为后嗣。

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让我治理晋阳,是让我把它当作茧丝来抽尽剥光呢?还是当作保障来培植呢?”

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不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乃与之。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问焉,桓子曰:“无故。”任章曰:“无故请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之,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亦与之。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之。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

赵简子说:“当作保障!”尹铎便减少纳税的户数。赵简子对无恤说:“一旦晋国有危难,不要嫌尹铎势力小,不要怕晋阳路途远,一定要拿它作为归宿。”

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执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设宴聚饮。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又侮辱段规。智国听说后,劝诫说:“您不提防灾祸,灾祸必至无疑。”智襄子说:“灾难祸端都取决于我,我不发难,谁敢惹事!”智国回答说:“不对。《夏书》有言:‘一个人屡次犯错误,结下的怨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未暴露前解决。’君子能够谨慎处理小事,所以没有大祸。现在您一次宴会就羞辱了人家的君主和辅相,还不防备,说人家‘不敢惹事’,这恐怕不妥吧!连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君主和辅相呢!”智襄子不听。

智襄子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说:“智襄子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地后会更加骄侈,必然又向别人索取,别人不给,势必向他们动武,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说:“好吧。”便把土地给了智襄子。智襄子很高兴。又向魏桓子索取土地,魏桓子不想给,任章问为什么,魏桓子说:“无故要地。”任章说:“智襄子平白无故索要土地,各位大夫必然畏惧,我们如果给他土地,他必然骄傲。他骄傲而轻敌,大家畏惧而结交,以团结亲密之兵对待骄侈轻敌之人,可见智氏的命运不长了。不如把土地送给智襄子,让他骄侈下去,然后再选交盟友,共同图谋,何必单独让我们成为他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好吧。”也交出了土地。

智襄子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赵襄子不给。智襄子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去攻打。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近,而且城墙坚固。”赵襄子说:“百姓修筑城池已筋疲力尽,又让他们拼死把守,谁能追随我!”随从说:“邯郸城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来充实仓库,又让他们因打仗而丧生,谁能追随我?还是去晋阳吧,那是先主所

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其言告二子,二子曰:“此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二家而懈于攻赵也。不然,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此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阴与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其众,遂杀智伯,灭其族而分其地,唯辅果在。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

嘱托的地方,尹铎所宽民的地方,百姓必定亲和我们。”于是投奔晋阳。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围城而用水灌,城墙只剩下三版高的地方没有被淹没,泡塌的锅灶孳生出青蛙,百姓却无背叛之心。智囊子巡察水情,魏桓子驾车,韩康子陪乘。智襄子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一个国家。”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疵对智襄子说:“韩、魏必定反叛。”智襄子说:“你怎么知道的?”疵回答说:“凭人情世故知道的。我们指使韩、魏一起攻赵,赵家灭亡,势必危及韩、魏。现在约定战胜赵家之后三家分地,破城指日可待,可韩、魏两家并不欢喜,反而有忧色,这不是想反叛又是什么?”第二天,智襄子把疵的话告诉韩、魏两人,两人说:“这是奸臣进谗言想为赵家游说,让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松懈对赵家的进攻。不然,莫非我们两家偏要抛开早晚能分到赵家的利益,而去干危险而不能成的事吗!”两人出去,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智襄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疵回答说:“我见他们看我两眼就快步走开,知道我摸到了他们的隐情。”智襄子不改。赵襄子派张孟谈暗中出城外会见韩康子、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如果赵亡,那么韩、魏就紧跟其后了。”于是两人与张孟谈秘密商议,约定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赵襄子在夜里派人杀掉守堤的官吏,决开堤口反灌智襄子的军队。智襄子军队混乱,韩、魏两家两翼出击,赵襄子率领士卒从正面攻击,大败智家民众,于是杀掉智襄子,并灭了他的家族,分掉了他的土地,只有辅果幸免。

赵襄子把智襄子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襄子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装扮成一个刑犯,身藏匕首,进赵襄子宫中清扫厕所。左右随从要杀掉他,赵襄子说:“智襄子死了没有后人,而这个人要替他报仇,不愧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豫让又用漆涂身使身上生出癞疮,吞吃木炭自残变成哑巴,在街道上行乞,连他的妻子也没有认出来。他的朋友认出他后,流着泪对他说:“凭你的才能,只要为赵家效力,必然受到亲近

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让曰:“委质为臣而求杀之,是二心也。吾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后又伏于桥下,欲杀襄子,襄子杀之。

襄子以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立伯鲁之孙浣,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桓子之孙,是为文侯。韩虔者,康子之孙,是为景侯。盖自三家之灭智伯,至是五十一年矣。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以伐韩,对亦如之。二国皆怒。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他日,问于群臣:“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璜召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宠爱。那时你便可以为所欲为,不是很容易吗?何必这样折磨自己?”豫让说:“委身为臣子而后再想杀死人家,这是心怀二心。我所以这样做,正是让天下后世做人臣且又心怀二心的人感到羞愧。”后来,豫让又埋伏在桥下,想要击杀赵襄子,赵襄子将他杀死。

赵襄子因为当年自己的哥哥伯鲁没有被立为继承人,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而是立伯鲁的孙子赵浣为继承人,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生赵籍,就是赵烈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韩虔,是韩康子的孙子,就是韩景侯。自从赵、韩、魏三家灭掉智襄子,到现在已有五十一年了。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宅时,都要手扶车前横木俯首致敬,因此各地杰出人才多来归附。

魏文侯跟群臣一起喝酒,正在兴头上,天下大雨,他下令准备车马前往郊野。左右随从说:“今天喝酒挺快乐的,天又下雨,您打算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林的官员约好去打猎,现在虽然喝得很开心,难道可以忽视一个约会吗?”于是亲自前往说明停猎之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准备攻打赵国,魏文侯说:“赵国是兄弟之国,我不敢从命。”赵国也想借兵以便攻打韩国,魏文侯的回答与上次一样。韩、赵二国听后都很生气。后来知道了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又都来朝拜魏国。魏国从此开始成为三国中的强国。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其地,来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有一天,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国君?”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您得到中山国,不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您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的国君!”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又问翟璜,翟璜答道:“仁德的国君。”魏文侯说:“根据什么知道的?”翟璜答道:“国君仁德,那么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说话刚直不阿,所以才知道的。”魏文侯喜悦,派翟璜叫任座回来,自己亲自下堂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宾。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家者,未闻有以国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有言:‘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翟璜曰:“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璜忿然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克曰:“子之言克于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是以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魏文侯说:“钟声不和谐了吧?左边的偏高。”田子方笑。魏文侯问:“笑什么?”田子方说:“我听说,国君应通晓乐官的职责,不必通晓乐音。如今您详察于音律,我恐怕您顾不上听察官职政务的情况。”魏文侯说:“讲得有理。”

公子魏击出门,在路上遇见田子方,便下车伏地拜见。田子方不还礼。魏击大怒,对田子方说:“是富贵之人可以傲视别人呢?还是贫贱之人可以傲视别人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之人可以傲视别人,富贵之人岂敢傲视别人!当国君的如果傲视别人就会丧失国家,当大夫的如果傲视别人就会丧失封地。丧失国家、封地的,没有听说人们还会把他们当作国君、大夫对待的。然而对于贫贱的士人来说,言论不被采纳,行为不合心意,就可以穿上鞋就走,到哪里不都是贫贱吗!”魏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魏文侯对李克说:“您说过:‘家中贫穷便思念贤惠的妻子,国家动乱便思念贤能的宰相。’现在我所能挑选的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卑下的不谋划尊贵的事情,疏远的不谋划亲戚的事情。我在朝廷之外,不敢从命。”魏文侯说:“先生处事不必谦让。”李克说道:“观察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有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贵时看他所举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干的,贫乏时看他所不取的,这五个方面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取舍了。”魏文侯说:“先生回家吧,我的国相已经有数了。”李克出来,翟璜问道:“听说国君请先生去议论选相之事,最后谁来担任?”李克说:“魏成。”翟璜忿忿不平地说:“西河守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城,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想攻打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国被攻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您;国君的儿子缺少师傅,我又推荐了屈侯鲋。就凭这些大家所耳闻目睹的,我有哪些不如魏成!”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伙以谋求高官吗?国君向我询问国相人选的事,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所以认为国君必然任用魏成为国相,这是因为魏成享有的千钟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自家之外,所以从

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成比也!”璜再拜谢曰:“鄙人失对,愿卒为弟子。”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又杀妻以求为将,起残忍薄行人也。”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问之,对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曰:“寡人有爱,可以贵之乎?”连曰:“富之可,贵之则否。”君曰:“然。郑歌者枪、石二人,吾赐之田,人万亩。”连诺而不与。烈侯屡问,连乃称疾不朝。番吾君谓连曰:“君实好善而未知所持。公仲亦有进士乎?”连曰:“未也。”曰:“牛畜、荀欣、徐越皆可。”连进之。畜侍以仁义,烈侯逌然。明日,欣侍以举贤使能。明日,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允。君说,

东方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被国君奉为老师,而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能与魏成相比呢!”翟璜拜了再拜,道歉说:“我这粗人失言了,愿意终身做您的弟子。”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任职。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用吴起为大将,由于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对此有疑虑。于是,吴起杀死妻子,求得了大将的职位,大败齐国军队。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当初师事曾参时,因母亲死了也不回家治丧,被曾参拒绝交往。现在又杀妻来谋求将位,吴起是个残忍缺德的人。”吴起担心祸端降临,听说魏文侯贤明,就前去投奔。魏文侯问李克,李克说:“吴起贪婪而好色。然而善于用兵打仗,连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连续攻下五城。吴起做大将,睡卧不辅席子,行军不骑马,亲自背军粮,与最下层的士卒穿同样的衣服,吃相同的饭,共同分担劳苦。有个士卒得了毒疮,吴起为他吸吮脓汁。这个士卒的母亲听说后就哭了。有人问其中的缘故,她回答说:“从前吴公曾经替孩子的父亲吮吸伤口,他的父亲作战时不退却一步,终于死在敌人之手。吴公现在又为我的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将死在什么地方。”

赵烈侯喜好音乐,对相国公仲连说:“我有宠爱的人,可以让他们显贵吗?”公仲连说:“让他们富有可以,让他们显贵就不应该了。”赵烈侯说:“好吧。郑国歌者枪和石二人,我要赏赐田地,每人一万亩。”公仲连应承下来,却不给落实。赵烈侯多次过问这事,公仲连便声称有病不去上朝。番吾君对公仲连说:“你确实愿意推行善政,却不知采用什么办法。你也推荐过人才吗?”公仲连说:“没有。”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等人都可以推荐。”公仲连便把他们推荐给赵烈侯。牛畜以仁义规劝赵烈侯,赵烈侯欣然接受。第二天,荀欣以举贤使能提醒赵烈侯。又过一天,徐越以节约财用,俭省用度劝说赵烈侯,并提倡考察衡量臣属的功劳与德行,使赏赐与功劳和德行相符。赵烈侯很高兴,

乃谓连曰:“歌者之田且止。”以畜为师,欣为中尉,越为内史,赐连衣二袭。

己卯(前402) 二十四年燕僖公元年。

王崩,子骄立。

是为安王。

盗杀楚君当。

庚辰(前401) 安王元年楚悼王类元年。

秦伐魏。

辛巳(前400) 二年

魏、韩、赵伐楚。 郑围韩阳翟。

壬午(前399) 三年秦惠公、赵武侯、韩烈侯取元年。

虢山崩,壅河。

癸未(前398) 四年

楚围郑。

甲申(前397) 五年

日食。 盗杀韩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溢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刺之。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

对公仲连说:“歌者之田的事就算了。”赵烈侯任命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赏给公仲连衣服两套。

己卯(前402)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燕僖公元年。

周威烈王去世,其子姬骄即位。

这就是周安王。

盗匪杀死楚国国君楚声王当。

周安王

庚辰(前401) 周安王元年楚悼王类元年。

秦国攻打魏国。

辛巳(前400) 周安王二年

魏国、韩国、赵国联合攻打楚国。 郑国围攻韩国阳翟城。

壬午(前399) 周安王三年秦惠公、赵武侯、韩烈侯取元年。

虢山崩塌,壅塞黄河。

癸未(前398) 周安王四年楚国围攻郑国。

甲申(前397) 周安王五年

出现日食。 盗匪刺杀韩国国相侠累。

侠累与濮阳人严仲子有仇。严仲子听说轵邑聂政勇敢过人,便拿出许多黄金来为聂政的母亲祝寿,想要让聂政为自己报仇。聂政没有接受,说道:“老母亲还健在,我的性命不敢随便许给别人。”等到他的母亲去世,严仲子便派聂政去刺杀侠累。当时侠累正坐在府中,周围的卫兵很多,聂政径直冲进府中,刺死了侠累。然后,聂政自毁脸面,挖掉双眼,自己动手剖肚出肠。

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其姊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奈何畏没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政尸之旁。

乙酉(前396) 六年

郑弑其君骀。

丙戌(前395) 七年

丁亥(前394) 八年

齐伐鲁。

戊子(前393) 九年

魏伐郑。

己丑(前392) 十年晋孝公倾元年。

庚寅(前391) 十一年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齐田和迁其君贷于海上,食一城。

和,田恒之曾孙也。

辛卯(前390) 十二年

秦晋战于武城。 齐伐魏。 鲁败齐师于平陆。

壬辰(前389) 十三年

秦侵晋。 齐田和会魏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

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扔到集市中示众,悬赏访查,但始终没有人能辨识。聂政的姐姐聂闻风前往,哭着说“:这是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他因为我在,就严重地残害自己,以免连累别人。我怎么能畏惧杀身之祸,最终埋没我弟弟的名声呢!”于是死在聂政的尸体旁边。

乙酉(前396) 周安王六年

郑国人杀害自己的国君郑公骀。

丙戌(前395) 周安王七年

丁亥(前394) 周安王八年

齐国攻打鲁国。

戊子(前393) 周安王九年

魏国攻打郑国。

己丑(前392) 周安王十年晋孝公倾元年。

庚寅(前391) 周安王十一年

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夺取六邑。 齐国田和把国君齐康公贷迁徙到海边,留给他一城作为食邑。

田和,是田恒的曾孙。

辛卯(前390) 周安王十二年

秦国与晋国战于武城。 齐国攻打魏国。 鲁国在平陆击败齐国军队。

壬辰(前389) 周安王十三年

秦国入侵晋国。 齐国田和在浊泽与魏文侯及楚国、卫国贵族会见,谋求成为诸侯。

田和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癸巳(前388) 十四年

甲午(前387) 十五年

秦伐蜀,取南郑。 魏侯斯卒。 魏吴起奔楚,楚以为相。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君若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相田文,起不悦,谓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久之,魏相公叔害起,谮之,武侯疑之。起惧诛,遂奔楚。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

田和谋求成为诸侯,魏文侯替他向周安王及各国诸侯请求,周安王允许。

癸巳(前388) 周安王十四年

甲午(前387) 周安王十五年

秦国攻打蜀地,夺取南郑。 魏文侯斯去世。 魏国吴起投奔楚国,楚悼王任命他为相。

魏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他回过头对吴起说:“壮美啊,险要坚固的山河,这是魏国的至宝!”吴起说:“至宝在于仁德而不在于险固。从前三苗氏的领地,东有洞庭湖,西有彭蠡湖,由于不修道德仁义,被大禹灭亡。夏桀占据的地方,东有黄河、济水,西有泰华山,伊阙山在南端,羊肠坂在北端,由于不施行仁政,被成汤流放。商纣王的国土,东有孟门,西有太行山,常山在北境,黄河流经南境,由于不施行德政,被周武王杀掉。由此可见,在于仁德的施行,而不在于山川的险要坚固。如果您不推行德政,恐怕这条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为仇敌。”魏武侯说:“讲得好。”

魏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痛快,对田文说:“我想与你比较功劳的大小,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让士卒乐于战死,使敌国不敢图谋我国,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你。”吴起说:“管理百官,亲善万民,充实仓库,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你。”吴起说:“守卫西河,使秦军不敢东进,韩、赵两国依附听命,你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职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当今国君年幼,国中疑虑重重,大臣尚未归附,百姓还不信服,在这个时机,是应当托付给你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许久,说:“应当托付给你。”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忌恨吴起,便加以谤毁,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吴起惧怕降罪,便投奔楚国。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有才干,他一到,就任命他为国相。吴起严明法纪号令,裁减

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养战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起者。

乙未(前386) 十六年秦出公、魏武侯击、赵敬侯章、韩文侯元年。齐太公和元年。统秦、晋、齐、楚、燕、魏、赵、韩旧国八,田齐新国一,凡九大国。

初命齐田和为诸侯。 魏袭赵邯郸,不克。

丙申(前385) 十七年

秦庶长改弑其君及其君母。

庶长改迎灵公之子于河西而立之,是为献公。遂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

韩伐郑,遂伐宋。

丁酉(前384) 十八年秦献公、齐桓公午元年。

戊戌(前383) 十九年

魏败赵师于兔台。

己亥(前382) 二十年

日食,昼晦。

庚子(前381) 二十一年

楚君类卒。楚人杀吴起。

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杀之。因射刺起,并中王尸。太子臧即位,讨为乱者,夷七十余家。

多余的闲官,废除王族中疏远亲属的爵禄,拿来供养战士,强调增强军力,瓦解合纵连横的游说。于是,吴起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御韩、魏、赵三国的进攻,向西进击秦国,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盛,而楚国的贵戚大臣们却有很多人怨恨吴起。

乙未(前386) 周安王十六年秦出公、魏武侯击、赵敬侯章、韩文侯元年。田齐太公和元年。总计有秦、晋、齐、楚、燕、魏、赵、韩八个旧国,田齐一个新国,共九大国。

周王朝始命齐国大夫田和为诸侯。 魏国袭击赵国邯郸,未能攻下。

丙申(前385) 周安王十七年

秦国一位名叫改的庶长杀死国君秦出公和他的母亲。

秦国一位名叫改的庶长在河西迎接秦灵公的儿子,立为国君,这就是秦献公。杀死秦出公和他的母亲,沉在水里。

韩国攻打郑国,接着又攻打宋国。

丁酉(前384) 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齐桓公午元年。

戊戌(前383) 周安王十九年

魏国在兔台打败赵国军队。

己亥(前382) 周安王二十年

出现日食,白昼晦暗。

庚子(前381) 周安王二十一年

楚国国君楚悼王类去世。楚人杀死吴起。

楚悼王去世,贵戚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并杀了他。用箭射杀吴起时,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太子臧即位,讨伐作乱之人,诛灭了七十多家。

辛丑(前380) 二十二年楚肃王臧元年。

齐伐燕。 魏、韩、赵伐齐。

壬寅(前379) 二十三年是岁齐亡。统秦、晋、楚、燕、魏、赵、韩、田齐凡八大国。

赵袭卫,不克。 齐侯贷卒,无子,田氏遂并齐。

癸卯(前378) 二十四年齐威王因齐元年。

狄败魏师于浍。 魏、韩、赵伐齐。

甲辰(前377) 二十五年晋靖公俱酒元年。

蜀伐楚。

乙巳(前376) 二十六年韩哀侯元年。是岁晋亡。统秦、楚、燕、魏、赵、韩、齐凡七大国。

王崩,子喜立。

是为烈王。

三晋共废其君俱酒为家人而分其地。

丙午(前375) 烈王元年

日食。 韩灭郑,自阳翟徙都之。

丁未(前374) 二年赵成侯种元年。

戊申(前373) 三年

燕败齐师于林狐。 鲁、魏伐齐。

辛丑(前380) 周安王二十二年楚肃王臧元年。

齐国攻打燕国。 魏、韩、赵三家攻打齐国。

壬寅(前379) 周安王二十三年这年姜姓齐国灭亡。总计秦、晋、楚、燕、魏、赵、韩、田齐共八个大国。

赵国袭击卫国,未能攻克。 齐康公贷去世,没有子嗣,田氏便兼并了齐王室。

癸卯(前378) 周安王二十四年齐威王因齐元年。

狄人在浍山击败魏军。 魏、韩、赵三家攻打齐国。

甲辰(前377) 周安王二十五年晋靖公俱酒元年。

蜀人攻打楚国。

乙巳(前376) 周安王二十六年韩哀侯元年。这一年晋国灭亡。总计有秦、楚、燕、魏、赵、韩、齐共七大国。

周安王去世,其子姬喜即位。

这就是周烈王。

魏、韩、赵三家共同将晋靖公姬俱酒废黜为平民,瓜分了晋王室的领地。

周烈王

丙午(前375) 周烈王元年

出现日食。 韩国灭掉郑国,从阳翟迁都新郑。

丁未(前374) 周烈王二年赵成侯种元年。

戊申(前373) 周烈王三年

燕国在林狐打败齐军。 鲁国和魏国攻打齐国。

己酉(前372) 四年燕桓公元年。

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魏败赵师于北蔺。

庚戌(前371) 五年

魏伐楚。 韩严遂弑其君。

哀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相害。遂刺廆于朝,而并中哀侯。

魏侯击卒。

武侯不立太子,至是子䓨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辛亥(前370) 六年魏惠王䓨、韩懿侯元年。

齐侯来朝。

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贤威王。

赵伐齐。 魏败赵师于怀。 齐侯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己酉(前372) 周烈王四年燕桓公元年。

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七十三个城邑。 魏国在北蔺打败赵军。

庚戌(前371) 周烈王五年

魏国攻打楚国。 韩国严遂杀死国君。

韩哀侯任命韩廆为相而宠爱严遂,两人互相仇恨。于是严遂派人在朝廷上刺杀韩廆,连带杀死了韩哀侯。

魏武侯击去世。

魏武侯没有立太子,于是他的儿子魏䓨与公中缓争立,国内大乱。

辛亥(前370) 周烈王六年魏惠王䓨、韩懿侯元年。

齐威王朝拜周烈王。

当时周王室势力微弱,诸侯都不朝拜,唯独齐威王前去朝拜,天下人因此认为齐威王贤明。

赵国攻打齐国。 魏国在怀地打败赵军。 齐威王封赏即墨大夫而烹死阿大夫。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任职即墨以来,每天都有诋毁你的话传来。不过我派人视察即墨,即墨田地得到垦殖,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疆因此获得安宁。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亲信,以求得他们美言相助的缘故。”便封赏他一万户的封邑。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邑以来,我天天听到赞美你的话。我派人视察阿邑,那里却田地荒芜,人民贫苦饥饿。赵国攻打鄄城,你不去援救;卫国夺取薛陵,你却不知。可见你是用重金巴结我的左右亲信,以此求得他们的美言吹捧。”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大夫以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群臣恐惧,不敢巧饰伪诈,切实反映情况,齐国因此得到大治,成为天下强国。

壬子(前369) 七年楚宣王良夫元年。

日食。 王崩,弟扁立。

是为显王。

韩、赵伐魏,围安邑。

韩公孙颀谓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大破其兵,遂围安邑。成侯曰:“杀䓨,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两国之利也。”懿侯曰:“杀魏君,暴也;割地,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乃解而去。

癸丑(前368) 显王元年

齐伐魂。 赵侵齐。

甲寅(前367) 二年

乙卯(前366) 三年

秦败魏、韩之师于洛阳。

丙辰(前365) 四年

魏伐宋。

丁巳(前364) 五年

秦败三晋之师于石门。赐以黼黻之服。

斩首六万。

壬子(前369) 周烈王七年楚宣王良夫元年。

出现日食。 周烈王去世,其弟姬扁即位。

他就是周显王。

韩国和赵国攻打魏国,围攻安邑。

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动乱,可以乘机夺取。”韩懿侯便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大败魏军,包围了安邑。赵成侯说:“杀掉魏䓨,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分割土地然后退兵,这对两国都有利。”韩懿侯说:“杀掉魏国国君,这是强暴;分割魏国土地,这是贪婪。不如将魏国一分为二。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弱,那么我们永远不必担心魏国的威胁。”赵国人不听,于是两国解围而去。

周显王

癸丑(前368) 周显王元年

齐国攻打魏国。 赵国侵犯齐国。

甲寅(前367) 周显王二年

乙卯(前366) 周显王三年

秦国在洛阳打败魏国和韩国的军队。

丙辰(前365) 周显王四年

魏国攻打宋国。

丁巳(前364) 周显王五年

秦国在石门打败韩、赵、魏三国军队。周显王赐给秦献公绣有花纹的礼服。

斩首六万人。

戊午(前363) 六年

己未(前362) 七年

魏败韩、赵之师于浍。 秦败魏师于少梁。 秦伯卒。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生二十有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修政,欲以强秦。

庚申(前361) 八年秦孝公、燕文公元年。

彗星见西方。 卫公孙鞅入秦。

秦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之,乃西入秦。

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

戊午(前363) 周显王六年

己未(前362) 周显王七年

魏国在浍地打败韩国和赵国的军队。 秦国在少梁打败魏军。 秦献公去世。

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即位,当时二十一岁。这时黄河与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与泗水流域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沿着洛水,向北占有上郡。楚国从汉中发展,向南占有巴郡、黔中。各国都把秦国视为夷狄之邦,加以排斥,不准其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孝公发愤治国,企图使秦国强盛起来。

庚申(前361) 周显王八年秦孝公、燕文公元年。

西方天空出现彗星。 卫国公孙鞅来到秦国。

秦孝公在国内发布号令说:“当年我国国君秦穆公,在岐山、雍地之间,修明德政,倡行武功,向东平定晋国动乱,以黄河为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占地千里之广。周天子赐予方伯之任,诸侯都来祝贺,为后代开辟了非常光美的基业。后来赶上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不安宁,国内忧患,顾不上外事。魏、赵、韩三国攻占了先王开创的河西,受到了莫大的耻辱。献公即位,镇守和安抚边境,迁都栎阳,准备东征,力图收复先君穆公的故土,贯彻穆公的政策法令。我怀念先君的遗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不论宾客群臣,凡是能够出奇计使秦国强大的,我就给他高官,分封土地。”卫国的公孙鞅听说后,便西行来到秦国。

公孙鞅,是卫君的旁系族孙,喜好刑名之学。他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了解他的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君推荐。当时赶上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往探问,说道:“您的病一旦出现不幸,江山社稷将要如何安置呢?”公叔痤说:“我手下任职中庶子的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是却有奇才,希望您把整个国家交给他治理。”魏惠王沉默不语。公叔痤又说:“您如果不马上起用他,

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孝公大悦,与议国事。

辛酉(前360) 九年

壬戌(前359) 十年

秦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鞅言于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乃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要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为私斗者,各以轻

必须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答应后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公孙鞅,道歉说:“我只能先为国君着想而后为臣属着想,所以先为国君谋划,而后才告诉你。你要赶快离开这里!”公孙鞅说:“国君不能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你的话来杀我呢?”结果没有逃离。魏惠王从公叔痤家中出来后,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想叫我把整个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后来又劝我杀掉他,这样不是前后矛盾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陈述富国强兵的办法,秦孝公非常高兴,与他商议国家大事。

辛酉(前360) 周显王九年

壬戌(前359) 周显王十年

秦国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制定变法的命令。

公孙鞅打算变法,秦国人不高兴。公孙鞅对秦孝公说:“与普通人不可以商讨事业的创始,只能一起分享成功后的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去与众人谋划。所以对于圣人而言,只要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死守故旧。”甘龙说:“不对。因循民俗而施行教化,不费力而能取得成功;依照成法而去治理国家,才能使官吏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公孙鞅说:“一般人安于旧的习俗,学者沉溺于所见所闻,让这两种人做官守法还可以,但不足与他们讨论成法以外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昧的人只能受法律的制约;贤能的人变革礼法,无能的人只能受礼法的拘束。”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条令。下令百姓按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组织起来,互相监督揭发,一家犯法,什伍要跟着连坐,不告发奸谋的人处以斩刑,告发奸谋的人与斩敌首的人同赏,隐藏奸谋的人与投降敌人的人同罚。民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却不分家的,要加倍征收赋税。立有军功的人,分别按标准授予爵位。私下斗殴的人,分别按情节轻

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能徙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鞅曰:“此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癸亥(前358) 十一年韩昭侯元年。

秦败韩师于西山。

甲子(前357) 十二年

乙丑(前356) 十三年

重处以大小不等的刑罚。努力从事正业,在耕田纺织上获得粮食和布帛丰收的,免除本人徭役。从事工商以及因懒惰而贫困的,一经举报,便全家收为奴隶。宗室中没有经过军功论定的人,不能列入宗室谱牒。申明尊卑地位和爵禄等级、分别按等级高低分配田地、住宅、仆妾、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获得显要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人虽然富有也不能显耀光彩。

法令制定后没有马上公布,公孙鞅担心百姓不能完全信服,于是便在国都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杆,招募说能够把木杆移到北门的人,就会奖赏十金。百姓惊怪不信,没有人敢去移木杆。公孙鞅又说:“能够移杆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个一人将木杆从南门移到北门,公孙鞅当时便赏给他五十金。接着就公布了制定的法令。

法令施行了一年,百姓前往国都申诉新法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公孙鞅说:“法令不能推行,就在于上层人犯法。”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可以施加刑罚,便处罚太子傅公子虔,在太子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都遵从法令了。新法推行十年,秦国出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的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下格斗,城乡秩序井然。当初诉说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有的人又来称赞新法的便利。公孙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新法的人。”把他们全部迁移到边疆。此后,百姓不敢再议论新法了。

癸亥(前358) 周显王十一年韩昭侯元年。

秦国在西山打败韩军。

甲子(前357) 周显王十二年

乙丑(前356) 周显王十三年

丙寅(前355) 十四年

齐、魏会田于郊。

魏惠王问齐威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赵之人徙而从者七千余家;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丁卯(前354) 十五年

秦败魏师于元里,取少梁。 魏伐赵,围邯郸。

戊辰(前353) 十六年

齐伐魏以救赵。魏克邯郸,还战败绩。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膑,乃召之。至,则断其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膑阴见之,使者窃载以归。田忌客之,进之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至是,谋救赵,以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使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之

丙寅(前355) 周显王十四年

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在郊野打猎。

魏惠王问齐威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尚且有十枚直径一寸的可以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宝珠,难道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齐威王说:“我所认定的珍宝与大王不同。我的臣属中有一位叫檀子的,派他守卫南城,那么楚人就不敢侵犯;有一位叫盼子的,派他守卫高唐,那么赵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中捕鱼;有一位叫黔夫的,派他守卫徐州,那么燕人和赵人中因投奔他而迁移到齐国来的就有七千多家;有一位叫种首的,派他防备盗贼,那么齐国便出现道不拾遗的景象。这四位臣属将会光照千里,岂止是照亮十二辆车子啊!”魏惠王面有惭愧之色。

丁卯(前354) 周显王十五年

秦国在元里打败魏军,夺取少梁。 魏国攻打赵国,围攻邯郸。

戊辰(前353) 周显王十六年

齐国为营救赵国而攻打魏国。魏国攻克邯郸后,在回军途中被齐国打败。

起初,孙膑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担任将军官职,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孙膑,便把孙膑叫到魏国。孙膑到了之后,庞涓便砍断他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被废弃。齐国使者到了魏国,孙膑暗中见到来使,使者便偷偷用车把他带回齐国。田忌接待了他,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便拜他为师。到了齐国谋划救赵的时候,齐威王想让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人辞谢。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让孙膑坐在车中出谋划策。田忌想率军前往赵国,孙膑说:“要排解复杂的纠纷,不能依靠拳头;要解救斗殴的人群,不能参与搏斗。应该因势利导,避实击虚,使原来的形势受到阻遏,就会自动化解了。现在大梁的

轻兵锐卒竭于外而老弱疲于内,若引兵疾走其都,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己巳(前352) 十七年

秦伐魏。 诸侯围魏襄陵。

庚午(前351) 十八年

秦伐魏。 韩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以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请,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昭侯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一笑,有为,笑有为笑。今裤岂特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辛未(前350) 十九年

秦徙都咸阳,始废井田。

精兵锐卒都已开赴国外战斗,而留在国内的却是老弱病残,如果率军急赴魏都大梁,魏军必然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就能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打击了魏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十月,邯郸城投降魏国。魏军在归国途中,在桂陵与齐军交锋,被齐军打得一败涂地。

韩国攻打东周,夺取陵观、廪丘。

己巳(前352) 周显王十七年

秦国攻打魏国。 各诸侯国出兵围攻魏国襄陵。

庚午(前351) 周显王十八年

秦国攻打魏国。 韩国任命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学习过黄老之术和刑名之学,以此游说韩昭侯。韩昭侯任命他为相,对内整饬政治教化,对外交接诸侯。经过十五年的治理,直到申不害去世,韩国政治修明,兵力强大。申不害曾经请求韩昭侯让他的堂兄当个官吏,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面有怨色。韩昭侯说:“我这样做是跟你学的,是想治理好国家。现在我是接受你的请求而抛弃你的法度原则呢?还是推行你的法度原则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要重视功劳的大小,讲究办事的程序,现在你以私事求我,我将要听从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于是避舍请罪说:“您真是个英明的君主!”韩昭侯有条旧裤子,让侍从收藏起来。侍从说:“您也太不仁厚了,连一条旧裤子也不赏赐给左右随从,还要收藏起来。”韩昭侯说:“我听说英明的君主珍重自己的每一次皱眉和每一次微笑,皱眉有皱眉的原因,微笑也有微笑的用意。现在这条裤子的安排岂止是一次皱眉或一次微笑,我必须等着赏给有功劳的人!”

辛未(前350) 周显王十九年

秦国迁都咸阳,开始废除井田制。

卫鞅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废井田,开阡陌,平斗、桶、权、衡、丈、尺。

壬申(前349) 二十年赵肃侯元年。

癸酉(前348) 二十一年秦更赋税法。

甲戌(前347) 二十二年

乙亥(前346) 二十三年

卫贬号曰侯,服属三晋。

初,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

公孙鞅在咸阳建筑宫廷及楼台,将国都迁到那里。下令禁止百姓家庭中不分父子兄弟混居一室。合并若干乡村,集中为一县,设置县令、县丞,一共设置了三十一个县。又废除井田制度,清除了田界,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

壬申(前349) 周显王二十年赵肃侯元年。

癸酉(前348) 周显王二十一年秦国更改赋税法。

甲戌(前347) 周显王二十二年

乙亥(前346) 周显王二十三年

卫成公自降封号为侯,依附于韩、赵、魏三国。

起初,子思对卫成公提到苟变时说:“他的才能可以指挥五百辆兵车。”卫成公说:“我知道他可以领兵,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属吏,向百姓征赋时吃过人家的两个鸡蛋,所以我不任用他。”子思说:“圣贤的君主用人,就像工匠使用木材,他将取其所长而弃其所短,所以像连抱粗的杞木、梓木,尽管有几尺长的朽坏,高明的工匠也不会扔掉它。如今正处在各国争战的时代,需要选拔冲锋陷阵的勇士,而您以两个鸡蛋的小事丢掉了一位捍卫国家的将领,这种事情可不能让邻国得知!”

卫成公说的计策不正确,但群臣却随声附和,好像是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子思说:“以我看来,卫国正像人们说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公丘懿子说:“为何成为这样?”子思说:“国君自以为是,那么众人的谋略就得不到施展。做事正确而自以为是,尚且影响众人谋略的举荐,更何况臣属附和错误而助长事情越办越坏呢?不明察事情的是非对错,却喜欢人家称赞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的了。不考虑是否有道理,只知道一味讨好,阿谀奉承,没有比这更谄媚的了。国君昏暗,臣属谄媚,

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子思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丙子(前345) 二十四年

丁丑(前344) 二十五年

诸侯会于京师。

戊寅(前343) 二十六年

致伯于秦,诸侯皆贺。秦使公子少官帅师会诸侯来朝。

己卯(前342) 二十七年案《史记》是年齐宣王元年,《通鉴》与《史记》不同,而《考异》不载其说,未详所据。后闵王元年放此。

庚辰(前341) 二十八年

魏伐韩。齐伐魏以救韩,杀其将庞涓,虏太子申。

魏使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之,成侯邹忌曰:“不如勿救。”田忌曰:“不救则韩且折而

却高踞百姓之上,百姓不可能拥戴。如果像这样发展下去,国家也就没救了。”

子思对卫成公说:“您的国务大政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成公说:“为什么?”子思说:“这是有缘由的。您讲话自以为是,那么卿大夫就不敢纠正您的过失;卿大夫讲话也自以为是,那么士人和百姓也不敢纠正他们的过失。国君和臣属都自视贤明,那么下面的群众也就会同声称赞你们贤明。称赞你们贤明,也就顺从了你们的心意,也就获得了好处;纠正你们的过失,也就违背了你们的意志,就会招来灾祸。照此发展,国家还会有什么好事?《诗经》说:‘都说我圣明,谁能辨乌鸦雌或雄?’这或许也反映了您的君臣现状吧!”

丙子(前345) 周显王二十四年

丁丑(前344) 周显王二十五年诸侯在京师相会。

戊寅(前343) 周显王二十六年

周显王封秦孝公为一方诸侯之长,诸侯都来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与诸侯相会,以朝见周王朝。

己卯(前342) 周显王二十七年按《史记》记载,这一年是齐宣王元年,《资治通鉴》与《史记》不同,而《资治通鉴考异》中没有记载这种说法,不清楚其根据。后面齐闵王元年也仿照这样。

庚辰(前341) 周显王二十八年

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攻打魏国以便营救韩国,杀死魏国将领庞涓,并俘虏了太子申。

魏国派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大臣商议,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就会受重创而

入于魏矣,不如早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以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将,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亦大发兵,使太子申将,以御齐师。孙子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率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暮当至,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令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涓果夜至,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涓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败魏师,虏太子申。

辛巳(前340) 二十九年

被魏国吞并,不如早去营救。”孙膑说:“在韩、魏两国军队还没有伤损的情况下去营救,这就形成了我们代替韩国去承受魏军的攻击,反而是我们听从韩国的指挥了。而且魏国已经有消灭韩国的决心,韩国到了危亡之际,必然向东来向齐国告急。这样,我们就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等到魏国疲惫之时出兵,这样既能获得重利,又可以得到美名。”齐威王说:“好。”于是暗中答应了韩国使者求救的请求,让他回去了。韩国仗着齐国的许诺,与魏军奋战,结果五战五败,只好把国家命运寄托在东方的齐国身上。

这时齐国才出兵,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往营救韩国,直奔魏国国都。庞涓闻讯,丢掉韩国不管,急忙回国。魏惠王也征调了大量兵马,派太子申统帅,抵御齐军。孙膑说:“韩、赵、魏三国的军队向来悍勇善战,看不起齐国人,认为齐国人是有名的懦夫。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在于能够因势利导。《孙子兵法》说:‘从百里外的地方奔袭取利的,将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的地方奔袭取利的,只能有一半的军队到达。’”于是就命令齐军开赴魏国境内,第一天安置可供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至五万人吃饭的灶,第三天又减至供二万人吃饭的灶。庞涓率军走了三天,见此情况,大喜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领地才三天,逃跑的士卒就超过一半了。”便丢掉步兵,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庞涓当在黄昏时刻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多是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孙膑下令削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命令一万名持弩士兵夹道埋伏,约定傍晚见到起火后,一同发射。果然不出所料,庞涓在夜里来到马陵,看见白树干上写着字,便点火照明。他还没有读完,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便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到底让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胜大败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辛巳(前340) 周显王二十九年

秦卫鞅伐魏,诱执其将公子卬而败之。魏献河西地于秦,徒都大梁。秦封鞅为商君。

卫鞅言于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叛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鞅遗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欲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卬以为然,乃与会盟而饮。鞅伏甲袭卬,虏之,因大破魏师。魏惠王恐,献河西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秦封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齐、赵伐魏。

壬午(前339) 三十年楚威王商元年。

癸未(前338) 三十一年

秦伯卒。秦人诛卫鞅,灭其家。

孝公薨,太子立,是为惠文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出亡,欲止客舍,舍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叹曰:“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去之

秦国的公孙鞅攻打魏国,诱捕魏国将领公子卬而打败了魏军。魏向秦献出河西地区,把都城迁到大梁。秦封公孙鞅为商君。

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魏国占据险厄山岭的西面,建都于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崤山以东的地利,有利可图时便向西侵犯秦国,困顿乏力时便向东收缩固守领地。如今,国家依赖您的圣明而日益强盛,而去年魏国大败于齐国,诸侯都背弃了他,我们可以趁此时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进攻,必定向东迁移。而后,秦国据有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控制诸侯,这才能成就帝王的大业。”秦孝公听从了公孙鞅的意见,并派他率军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统兵防御。两军对垒,公孙鞅给公子卬送去一封书信,信中写道:“我与公子从前交情很好,现在又都担任两国的将领,我不忍心彼此攻打,想与公子当面订立盟约,痛快地畅饮一番,然后罢兵回国,让秦、魏两国的百姓获得安宁。”公子卬信以为真,便与公孙鞅会见,订立盟约,饮酒祝贺。此时,公孙鞅埋伏下的甲士袭击公子卬,将他俘虏,于是大败魏军。魏惠王恐惧,向秦国献出河西地区以求和,因而离开安邑,迁都大梁。这时他才感叹道:“我真悔恨当初不采用公叔痤的建议!”秦国将商、於等十五座城邑封给公孙鞅,于是公孙鞅号称商君。

齐国、赵国攻打魏国。

壬午(前339) 周显王三十年楚威王商元年。

癸未(前338) 周显王三十一年

秦孝公去世。秦国杀死公孙鞅,诛灭了他的家族。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这就是秦惠文王。公子虔一伙人控告商君谋反,派捕吏抓他。商君逃跑,想在一家客店休息,店主说:“商君的法令规定,店主让没有证件的人住宿,一同治罪。”商君叹道:“我制定的法令的弊端,竟然达到这个地步!”他来到

魏,魏人不受,内之秦,秦人攻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用法严酷,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尝问赵良曰:“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巴人致贡,犬戎来服。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及其死也,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伤残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而无变计。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不听,居五月而难作。

甲申(前337) 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

韩申不害卒。

魏国,魏国人不接纳,把他交给秦国,秦国人攻杀商君,车裂分尸,并把他全家人统统杀掉。

起初,商君所实行的法令非常严酷,规定六尺为一步,在丈量中发现一步超过六尺的就要受罚,把灰土倒在道路上就要受刑。商君曾经在渭水边审理囚犯,渭水竟然被鲜血染红。商君为相十年,许多人都怨恨他。有一次,他问赵良说:“我治理秦国,比起五羖大夫来,谁更贤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相告。请让我用一整天时间直言己见,你可以不杀我吗?”商君说:“可以。”赵良说:“五羖大夫百里奚是楚国偏僻地方的人,秦穆公把他从一个喂牛的人,提拔到百姓之上,秦国无人敢埋怨不满。他在秦国为相的六七年间,东进讨伐了郑国,三次扶立了晋国国君,一次挽救了楚国的灾祸,致使巴地人进贡,犬戎人臣服。他做国相时,再劳累也不坐车,酷暑也不张开伞盖,国内巡视也从不要车马随从,不要操持干戈的卫队。等他死的时候,秦国的男女无不痛哭流涕,儿童不再说笑歌唱,舂米的人也放下了手中的杵。现在你得以进见国君,是由于景监的介绍,等到你从政时,就欺凌公室贵族,残害百姓,搞得公子虔闭门不出已有八年之久。《诗经》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并非得人心之举。你的出行,后面簇拥着大批车辆和甲士,有力威武的大汉在身旁侍卫,持矛操戟的武士在车旁奔走。《尚书》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武力者灭亡。’上述凡事并非是仁德之举。你的处境很危险了,犹如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而你还在贪图商、於封地的财富贪恋秦国的权柄,积蓄百姓的怨恨,且没有改变的打算。一旦秦王离开人世,不再主持朝政,秦国中要捕杀你的人,难道还会少吗!”商君不听劝告,过了五个月大难终于来临。

甲申(前337) 周显王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元年。

韩国申不害去世。

乙酉(前336) 三十三年

宋太丘社亡。 孟轲至魏。

孟子,邹人,名轲,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是岁,魏惠王卑词厚礼以招贤者,于是孟子至梁,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惠王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能用也。

丙戌(前335) 三十四年

秦伐韩,拔宜阳。

丁亥(前334) 三十五年魏惠王一年。

齐、魏会于徐州以相王。 楚灭越。

越王无彊伐齐,齐说之使伐楚。楚人大败之,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越以此散,诸公族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而朝服于楚。

戊子(前333) 三十六年

楚伐齐。 韩侯卒。

韩昭侯作高门,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时,往者君尝利矣,不作高门。前年秦拔宜阳,今年旱,君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所谓‘时诎举赢’者也。故曰不时。”至是

乙酉(前336) 周显王三十三年

宋国太丘县的土地神坛倒塌。 孟轲来到魏国。

孟子,邹国人,名轲,曾经跟随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这一年,魏惠王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招致贤人,于是孟子来到大梁,拜见魏惠王。魏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能够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说:“何必开口讲利?有了仁义就足够了。当君主的只讲如何利国,当大夫的只讲如何利家,当士人百姓的只讲如何对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相互追逐利益,那么国家也就危险了。没有讲仁爱的人会遗弃亲人的,没有讲忠义的人会把国君扔到脑后的。”魏惠王听了认为孟子说的迂阔遥远,对事业无益,无法采纳。

丙戌(前335) 周显王三十四年

秦国攻打韩国,攻克宜阳。

丁亥(前334) 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一年。

齐国与魏国在徐州会面,互相尊称为王。 楚国灭掉越国。

越王无彊攻打齐国,齐国向越王游说,让他攻打楚国。楚国大败越国,全部占领了吴国的旧地,向东一直到浙江。越国从此分裂,各家贵族争相自立,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分散在沿海一带,向楚国臣服。

戊子(前333) 周显王三十六年

楚国攻打齐国。 韩昭侯去世。

韩昭侯修建高大的门楼,屈宜臼说:“您一定来不及经过这个门楼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是时候。我所说的时候不是指的某日某时。对于一个人本来就有利与不利的时机,从前时机曾经对您有利,但您没有修高门。前年秦国攻下了宜阳,今年大旱,这个时候您不抚恤百姓的危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困窘时强作奢侈之事’了。所以说不是时候。”等到

门成而昭侯薨。

秦大败魏师,获其将龙贾,取雕阴。 燕、赵、韩、魏、齐、楚合从以摈秦,以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不用。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被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攻燕战于千里之外,赵攻燕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内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必无患矣。”

文公从之,资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攻韩、魏,无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臣以天下之图,案诸侯之地,五倍于秦,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而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使之割地以事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故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摈秦,令其将相会盟洹水之上,约曰:‘秦攻一国,则五国各出锐师或挠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厚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秦乃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

这个门楼修成时,韩昭侯已经去世了。

秦国大败魏军,活捉魏将龙贾,攻占雕阴。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以苏秦为纵约长,并且兼任六国的国相。

起初,洛阳人苏秦用如何兼并天下的战略战术来游说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没有采纳。后来便去游说燕文公,劝说道:“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是因为有赵国作为它南方的屏障。再说秦国如果想攻打燕国,就要远涉千里之外去战斗,而赵国如果想进攻燕国,就可以在百里之内用兵打仗。不忧虑百里之内的事变,却重视千里之外的危险,没有比这种计策更失误的了。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联亲,结为一体,那么燕国肯定没有祸患了。”

燕文公听从了苏秦的意见,资助他车马,让他前往赵国,苏秦对赵肃侯说:“当今之时,崤山以东的国家以赵国为最强,秦国最顾忌的国家也是赵国,而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是因为畏惧韩国和魏国在背后算计。秦国攻打韩、魏两国,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遏,只要逐渐蚕食它们,就可以一直逼到国都。韩国和魏国抵挡不住秦军,必然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一旦清除了韩、魏两国的牵制,就会把战祸强加在赵国的头上。我从天下的地图考察到,诸侯的国土是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士卒是秦国的十倍,然而主张连横的人却日日夜夜都在拿秦国的权势恐吓诸侯,让诸侯割让土地,服从秦国。秦国的霸业一旦成功,这些人就会获得荣华富贵,至于国家遭到秦国的祸害,却扔在脑后,不知替国分忧。所以,我私自替大王考虑,不如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统一起来,实行合纵,亲密无间,共同抗秦,让各国的将相在洹水举行会议,结为同盟,约定:‘秦国不论攻打哪一国家,其他五国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共同打击秦国,或者直接营救被攻打的国家。如有不遵守约定的,五国联合讨伐它。’这样一来,秦兵就不敢出函谷关来害崤山以东的国家了。”赵肃侯听后大喜,对苏秦厚加赏赐,让他约会各国。

苏秦又去游说韩宣惠王说:“韩国方圆九百多里,甲士几十万,

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韩地有尽,而秦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秦说魏惠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而人民甚众。武士、苍头、奋击各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臣愿大王熟计之也。”魏王听之。

秦说齐威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即有军役,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已二十一万矣。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存亡之机决矣。幸而胜则兵半折,四境不守;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此韩、魏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过阳晋,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不深料此,而欲西面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产于韩国。凭着韩国士卒的勇猛,他们披上坚固的甲胄,脚踏劲弩,手持利剑,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大王如果屈服秦国,秦国必定要宜阳、成皋两城,现在服从它,第二年还会要求割让土地。给它吧,没有那么多的土地给它;不给它吧,那么前功尽弃,后祸降临。再说韩国的土地有数,而秦国的欲求无止,以有数的土地迎合无尽的欲求,这就是购买怨仇、交结祸端的做法,虽然没有战争而国土已经损失了。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就凭着大王的贤能,拥有强悍的韩军,却落得个牛后的名声,我私下真为大王感到羞愧。”韩宣惠王听从了苏秦的劝说。

苏秦又游说魏惠王说:“大王的疆土方圆一千里,地域名义上缩小了些,但人口依旧众多。您拥有的武士、苍头、奋击就各有二十万,仆从十万,兵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竟然听从群臣的议论,准备屈从秦国的指挥。我希望大王好好想一想。”魏惠王听从了这一席话。

苏秦又游说齐威王说:“齐国是四周地形险要如塞的国家,领地方圆两千多里,甲士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一旦需要调集军队,不必等待远地的兵力,就临菑的士卒来说,已有二十一万了。韩、魏两国所以非常害怕秦国,这是因为它们与秦国接境。只要双方派出相当的兵力,用不了十天就决定了胜负存亡。倘若韩、魏两国幸运打胜了,那么也要损兵折将,四境不宁;倘若打不胜,那么国家就要濒临危亡。这就是韩、魏两国所以慎重对待与秦国交战而容易考虑臣服秦国的原因。秦国若是攻打齐国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它需要绕到韩、魏背后,经过卫国阳晋之路,通过亢父的险阻,车辆不能并排走,骑马不能并肩行,一百人守险,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军想深入齐国境内,就必然顾忌后方,恐怕韩、魏两国在背后暗算,所以只是空喊恫吓,虚张声势,骄傲矜夸,但不敢进犯,可见秦国不能危害齐国是明显的。对此不深入地分析,只想向西服事秦国,这是群臣计策的失误。希望大王稍微留意地谋划一下。”齐威王答应实行合纵。

乃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故秦之所害莫如楚,楚之与秦其势不两立。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许之。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马辎重拟于王者。

己丑(前332) 三十七年燕易王、韩宣惠王、齐宣王辟彊元年。

秦以齐、魏之师伐赵。苏秦去赵适燕,从约皆解。

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肃侯让苏秦,秦恐,请使燕,必报齐。乃去赵,而从约皆解。

魏以阴晋为和于秦。

实华阴。

齐伐燕。

庚寅(前331) 三十八年

辛卯(前330) 三十九年

秦伐魏,魏献少梁、河西地于秦。

壬辰(前329) 四十年

秦伐魏,取汾阴、皮氏,拔焦。 宋公弟偃逐其君剔成,而自立。

癸巳(前328) 四十一年楚怀王槐元年。

接着,苏秦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国土方圆六千多里,拥有甲兵百万,战车一千辆,战马一万匹,粮食可以维持十年,这都是成就霸业的资本。所以秦国最害怕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如果选择合纵政策,那么诸侯就会割地,听从楚国的指挥;如果连衡成功,那么楚国就要割地服事秦国。这两种策略所造成的结果相差非常大,大王选择哪一种呢?”楚威王也答应了合纵一事。于是苏秦担任纵约长,同时兼任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肃侯复命,车马和携带的物资可以与君王相比拟。

己丑(前332) 周显王三十七年燕易王、韩宣惠王、齐宣王辟彊元年。

秦国迫使齐国和魏国的军队攻打赵国。苏秦离开赵国,前往燕国,合纵的约定全部瓦解。

秦国派公孙衍以欺骗的手段迫使齐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恐惧不安,请求出使燕国,说是一定报复齐国。于是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的约定全部瓦解。

魏国拿出阴晋向秦国求和。

阴晋就是华阴。

齐国攻打燕国。

庚寅(前331) 周显王三十八年

辛卯(前330) 周显王三十九年

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向秦国献出少梁、河西之地。

壬辰(前329) 周显王四十年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汾阴、皮氏,攻下焦城。 宋国国君剔成的弟弟偃赶走剔成,自立为国君。

癸巳(前328) 周显王四十一年楚怀王槐元年。

秦客卿张仪伐魏,取蒲阳,既而归之,魏尽入上郡以谢。秦以仪为相。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游诸侯无所遇。苏秦召而辱之,仪怒入秦,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至是将兵伐魏,取蒲阳,言于秦王,请复以与魏,而使公子繇质焉。仪因说魏王曰:“秦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于秦。”魏因尽入上郡十五县以谢焉。仪归而相秦。

甲午(前327) 四十二年

秦县义渠。 秦归焦、曲沃于魏。

乙未(前326) 四十三年

赵侯卒。

肃侯尝游大陵,大戊午谏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肃侯下车谢。是岁,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及左、右司过各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丙申(前325) 四十四年赵武灵王元年。

夏四月,秦初称王。

丁酉(前324) 四十五年

秦张仪伐魏,取陕。 苏秦自燕奔齐。

苏秦通于燕文公之夫人,恐得罪,说易王“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重”。王许之。乃伪得罪于燕而奔齐,齐王以为客卿。秦说齐王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秦国客卿张仪攻打魏国,夺取蒲阳,随后又把蒲阳还给魏国,魏国把上郡全部土地献给秦国,表示谢意。秦国任命张仪为相。

张仪是魏国人,与苏秦都师事鬼谷先生,学习纵横捭阖之术。他周游诸侯各国,都没有得到重用。苏秦召张仪去后羞辱了一番,张仪一怒之下进入秦国,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客卿。这时,张仪带兵攻打魏国,攻取蒲阳,又向秦惠文王进言,请求把蒲阳再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去当人质。张仪乘机对魏惠王说:“秦国对待魏国太宽厚了,魏国对待秦国可不能失礼。”魏国于是拿出上郡的十五个县来酬谢秦国。张仪回到国内,便担任了秦国国相。

甲午(前327) 周显王四十二年

秦国取义渠为县。 秦国把焦城、曲沃还给魏国。

乙未(前326) 周显王四十三年

赵肃侯去世。

赵肃侯曾经巡游大陵,大戊午谏说道:“农耕正在大忙时候,一天不耕种,百天没有粮食吃。”赵肃侯听说后,下车道谢。这一年,去世,其子赵武灵王即位。赵武灵王增设博闻师职官和左、右司过职官各三人,遇事先要询问先君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丙申(前325) 周显王四十四年赵武灵王元年。

夏四月,秦国开始称王。

丁酉(前324) 周显王四十五年

秦国的张仪攻打魏国,夺取陕邑。 苏秦从燕国逃到齐国。

苏秦与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获罪,对燕易王说“我住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变得重要,我在齐国就能提高燕国的地位”。易王同意了。于是苏秦假装在燕获罪逃奔齐国,齐宣王任命他为客卿。苏秦鼓动齐宣王增高宫殿、扩大园林,以显示骄矜得意,

欲以敝齐而为燕。

戊戌(前323) 四十六年案《史记》,是年齐闵王元年。

秦、齐、楚会于桑。 秦相张仪免,出相魏。 韩、燕称王。

时诸侯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己亥(前322) 四十七年

秦伐魏,取曲沃、平周。

仪相魏,欲令魏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听。秦伐魏,取二邑,而阴厚仪益甚。

庚子(前321) 四十八年

王崩,子定立。

是为慎靓王。

齐号薛公田文为孟尝君。

初,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婴言于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而数览也。”王从之。已而厌之,悉以委婴,婴由是得专齐权。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之子曰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请以文为嗣。婴卒,文嗣立,号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食客常数千人,名重天下。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公孙戌曰:“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

打算借此耗损齐国财力而使燕国得利。

戊戌(前323) 周显王四十六年按照《史记》,这一年是齐闵王元年。

秦、齐、楚三国在桑会谈。 秦国国相张仪被免除职务,离开秦国去担任魏国国相。 韩国、燕国都自称为王。

当时诸侯各国都先后称王,只有赵武灵王不肯,他说:“没有真正的实力,怎么敢担当这样的名分!”让国中人民称自己为君。

己亥(前322) 周显王四十七年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曲沃、平周。

张仪担任魏国国相,打算让魏国臣服秦国,而后让诸侯各国效法。魏惠王不听。于是秦国攻打魏国,夺取曲沃、平周二邑,私下对张仪赏赐更加丰厚。

庚子(前321) 周显王四十八年

周显王去世,其子姬定即位。

这就是周慎靓王。

齐国称薛公田文为孟尝君。

起初,齐王把薛邑封给田婴,号称靖郭君。田婴对齐王说:“五大夫主管的簿册,应该天天听取汇报和多次复审。”齐王依言而行。不久就厌烦了,把这些工作都委托给田婴管理,田婴从此得以独揽齐国大权。田婴有儿子四十多人,其中有一个卑贱的侍妾生的儿子叫田文,他倜傥多有智谋,劝田婴广散钱财,揽才养士。田婴让田文主持家务,接待宾客。这些宾客争相赞誉田文的才能,建议把田文立为后嗣。后来田婴去世,田文继立,号称孟尝君,他招揽诸侯各国的游说之人和有罪之人,门下食客经常有几千人,一时名声传遍天下。

孟尝君访问楚国,楚怀王赠给他一张象牙床。象牙床由登徒直护送回国,登徒直怕象牙床有损,不愿意护送,便对公孙戌说:“如果您能够让我不必送床,我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献

之。”戌许诺,入见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出,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辛丑(前320) 慎靓王元年燕王哙元年。

卫更贬号曰君。

壬寅(前319) 二年

魏君䓨卒。孟轲去魏适齐。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见,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至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无已,则王乎!”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

给您。”公孙戌答应下来,去见孟尝君说:“弱小的国家所以都希望您去执掌相印,这是因为佩服您的仁义,敬仰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便接受象牙床的馈赠,那么还没有去过的国家将如何对待您呢?”孟尝君说:“讲得有理。”于是谢绝了馈赠。公孙戌快步离开,还没有走出小宫门,孟尝君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何步子迈得这样高,神采这样飞扬呢?”公孙戌便实话回答。孟尝君就在门版上写道:“凡是能够弘扬我的名声,纠正我的过失的,即使私下接受了外人的宝物,也都快来进谏。”

周慎靓王

辛丑(前320) 周慎靓王元年燕王哙元年。

卫国再次自贬封号为君。

壬寅(前319) 周慎靓王二年

魏国国君魏䓨去世。孟轲离开魏国,前往齐国。

魏惠王去世,其子魏襄王即位。孟子拜见魏襄王,出来后,对别人说:“看上去不像个君主,接触后也感觉不到令人敬畏的地方。他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又问:‘谁能统一?’我说:‘不嗜好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又问:‘谁愿意接受他的统一?’我说:‘天下的人没有不愿意接受统一的。现在天下的统治者,没有不嗜好杀人的,倘若出现不嗜好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翘首以盼。’”

孟子到了齐国,齐宣王问起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孟子说:“孔子之徒没有讲过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我也没有听说过。如果非要我说,不得已我就说说统一天下的王者之道吧!”齐宣王问道:“要有怎样的道德才可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为维护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谁也不能阻挡。”齐宣王问道:“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的利益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问道:“从哪里看出我可以的呢?”孟子说:“我曾经听

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癸卯(前318) 三年魏襄王元年。

楚、赵、魏、韩、燕伐秦,攻函谷关。秦出兵逆之,五国皆败走。 宋称王。

甲辰(前317) 四年

秦大败韩师于脩鱼,虏其将、申差。

斩首八万,诸侯震恐。

齐大夫杀苏秦。 魏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张仪说魏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

胡龁说过这么一席话,大王坐在殿堂上,有人牵着牛从殿堂下走过,大王看见了,便问道:‘牵着牛去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准备将它宰了祭钟。’大王说:‘放掉它吧!看它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没有任何罪过,却被送进屠场,我实在不忍心。’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件事。”孟子说:“就凭这种仁心就足以统一天下了。《诗经》说:‘给妻子做出榜样,再推广到兄弟,最后落实到管理自己的封邑和国家。’这就是说把这种心扩大到其他方面就行了。所以说把恩惠推广出去就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保护不了。古时候所以出现过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圣贤,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们善于推行自己的优秀品性罢了。譬如大王如果要施行仁政,可以给每家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周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家家都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使大家有时间有力量去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可以吃到肉了。给每家一百亩田地,不妨碍他们生产,不误农时,那么对于八口的人家也可以保证温饱了。认真办好各级学校,用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的义理教育百姓,那么鬓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自己背着重物走路了。让老人个个穿帛吃肉,一般人不饥不寒,能够做到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那是从来没有的情况。”

癸卯(前318) 周慎靓王三年魏襄王元年。

楚、赵、魏、韩、燕五国联会攻打秦国,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迎战,五国军队全部败退。 宋国开始称王。

甲辰(前317) 周慎靓王四年

秦国在脩鱼大败韩军,俘虏韩军大将和申差。

斩杀韩军八万人,诸侯各国震惊。

齐国大夫刺杀苏秦。 魏国向秦国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担任国相。

张仪对魏襄王说:“魏国地方不到千里,士卒不过三十万,地势

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四境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梁不北,而从道绝矣。大王之国虽欲毋危不可得也。”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仪归,复相秦。

乙巳(前316) 五年

秦伐蜀,取之。

巴、蜀相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韩又来侵。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急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

四面平坦,没有名山大川的险要,光是守卫边境的士卒就不下十万,魏国的地理形势确实适合作为厮杀的战场。诸侯各国约定实行合纵,在洹水上结为同盟,彼此结为兄弟,互相支持和保护。如今同一父母的亲兄弟尚有为了争夺钱财而互相残杀的,何况想依靠反复无常的苏秦的计谋结成联盟,此事不能成功是再明显不过了。大王不服从秦国,秦国就会出兵攻打河外,再占据卷、衍、酸枣等地,袭击卫国,夺取阳晋,这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不能北上,联合抗秦的路子就走不通了。大王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是不可能的了。”于是,魏王背弃了合纵的约定,派张仪前往秦国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被任命为相。

乙巳(前316) 周慎靓王五年

秦国攻打蜀国,并夺取其地。

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秦惠王准备攻打蜀国,这时韩国又来进犯。司马错提议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谈谈你的看法。”张仪说:“与魏国、楚国保持亲善,出兵三川,攻取新城、宜阳,然后到达东西二周的都城,取得象征王权的九鼎,掌握天下版图和户籍,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各诸侯国就不敢不听,这是帝王的大业。我听说,想要博取功名就要控制朝廷,想要获得利益就要占据市场。现在的三川之地和周王室,就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场,如果大王不去争取,反而要去争夺戎狄的地盘,这就离帝王的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想使国家富足就必须拓展土地,想使军队强大就必须使人民富裕,想要成就帝王之业就必须广施恩德。这三个方面都具备了,帝王之业也便随之完成。现在大王地小民贫,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南边偏僻的小国,又是戎狄各部的首领,如今发生了像夏桀、殷纣时那样的祸乱,以秦军攻打蜀国,就犹如让豺狼追逐羊群。占据它的土地足以扩大秦国的疆域,获取它的资财足以富民强兵,用不着损伤众多的士卒就能使它屈服。秦国吞并蜀国而天下并不认为这是

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又未必利也,不如伐蜀。”惠王从之,起兵伐蜀,十月取之。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燕君哙以国让其相子之。

燕相子之与苏秦之弟代昏,欲得燕权。苏代使齐而归,燕王问曰:“齐王其霸乎?”对曰:“不能。”王曰:“何故?”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鹿毛寿谓燕王曰:“人谓尧贤者,以其能让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是王与尧同名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或曰:“禹荐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传天下于益,而启与其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绶,自三百石吏以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丙午(前315) 六年

王崩,子延立。

是为赧王。

丁未(前314) 赧王元年

强暴,获得远到西海的利益而天下并不认为这是贪婪,此外还会获得除暴止乱的美名,这使我们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如果今天攻打韩国,挟持天子,就会背上恶名。再说去攻打天下人不想攻打的国家,又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不如攻打蜀国。”秦惠王依计而行,发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全境。从此,秦国更加富强,而轻视诸侯各国。

燕王哙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

燕相子之与苏秦的弟弟苏代通婚,打算谋取燕国政权。苏代出使齐国回来,燕王哙问道:“齐王能够称霸吗?”苏代回答说:“不能。”燕王哙问他道:“为什么?”苏代回答说:“因为他不相信他的大臣。”于是燕王哙把大权委任子之。鹿毛寿对燕王哙说:“人们所以称赞尧是贤明的君主,是因为他能把天下让给别人。现在大王如果能把国家让给子之,是大王与尧同样贤明。”燕王哙因此将国家交给子之。有人说:“禹推荐益主持国政,却使用王子启的属下为官吏,到老的时候虽然把天下传给了益,但是启与他的党徒又从益的手中夺回了天下。所以天下人认为禹在名义上传位于益,而实际上造成启从益的手中再夺回天下。如今大王说把国家交给子之,而所用的官吏无不是太子的属下,名义上是子之在管理国家,而实际上还是太子控制国家。”燕王哙便下令收回印信和绶带,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官职都交给子之去任命。从此,子之面南称王,燕王哙因年事已高,不再听理政事,反而成了臣属。

丙午(前315) 周慎靓王六年

周慎靓王去世,其子姬延即位。

这就是周赧王。

周赧王

丁未(前314) 周赧王元年

秦侵义渠,得二十五城。 秦伐魏,取曲沃,又败韩师于岸门,质其太子仓以和。 齐伐燕取之,醢子之,杀故燕君哙。

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使人诱之,且许为助。平使市被攻子之,不克,被反攻平。国中连战数月,死者数万人。齐王使章子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王哙。于是齐王问于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也。”诸侯将谋救燕,王又问于孟子,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王不能用。既而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圣人亦有过乎?”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也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又从而为之辞。”

孟轲去齐。

是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处士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推明孔子之

秦国入侵义渠,占领二十五座城邑。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曲沃,又在岸门打败韩国,韩国将太子韩仓送到秦国做人质以求和。 齐国攻打燕国,夺取燕都,将子之剁为肉酱,杀死原国君燕王哙。

燕国子之当国王才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姬平合谋攻打子之。齐王派人诱导他们讨伐子之,并且承诺帮助他们。于是燕太子姬平让市被攻打子之,市被打不过子之,反过来攻打姬平。国内混战几个月,死了几万人。齐王派章子攻打燕国,燕国士卒不抵抗,城门不关。齐国攻入燕国,抓住子之,把他剁为肉酱,又把燕王哙杀死。这时,齐王向孟子问道:“有的人叫我不要攻占燕国,有的人建议我攻占燕国,如何是好?”孟子回答说:“占领燕国而使百姓高兴,那么就去占领;占领燕国而使百姓不高兴,那么就不要去占领。”后来诸侯各国准备谋划援救燕国,齐王又向孟子请教,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商王汤由于实行仁政,以七十里的领土而号令天下,却没有听说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畏惧别人的。天下各国原本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齐国又扩展了一倍的土地,又不实行仁政,这将招致天下的讨伐啊。大王应该迅速下令,释放老弱百姓,停止搜刮宝器,与燕国民众谋议,推立新的国君,然后离开燕国,这样做还来得及避免一场动乱。”齐王没有听从孟子的劝告。不久,燕国人反叛齐国。齐王说:“我很惭愧没有听从孟子的话。”陈贾说:“大王不必担心。”于是去见孟子,问道:“周公派管叔监理商朝旧地,管叔却在商地反叛,难道像周公这样的圣人也有过错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失,不是自有相宜的原因吗?况且古代的君子有了过错就加以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错就顺从下去,更有人为过错寻找托辞。”

孟轲离开齐国。

当时天下正盛行合纵连横的政治活动,各国均以攻战讨伐为能事,另有未入仕途的处士杨朱、墨翟讲学授徒,言论风行天下。孟子却祖述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圣贤的道德,阐明孔子的

道,以正人心、息邪说为己任。是以所如者不合,遂致为臣于齐而归。喟然叹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及卒,门人公孙丑、万章之徒,相与记其所言为书七篇。

戊申(前313) 二年齐闵王地元年。

秦伐赵。 楚屈匄伐秦。

秦欲伐齐,患其与楚从亲,乃使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何吊也?”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以其有齐也。今绝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哉!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而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矣。”王曰:“愿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厚赐张仪,而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耶?”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自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还报,楚王大怒,欲发兵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而取偿于齐也。今已绝齐,而又责欺于秦,

思想和理论,以纠正人心、除灭邪说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孟子所到之处都与执政者不合,以至于最后在齐国成为臣属后还是辞职离去。孟子叹息着说:“上天不想使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时代里,除了我还有谁呢!”孟子去世后,门徒公孙丑和万章一伙人,一起记述孟子的言论,撰成七篇。

戊申(前313) 周赧王二年齐闵王地元年。

秦国攻打赵国。 楚国屈匄攻打秦国。

秦国打算攻打齐国,但是顾虑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约定,便让张仪游说楚怀王说:“大王如果真能做到与齐国断绝往来,废除盟约,我可以请秦王向楚国献出商、於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成为侍奉大王左右的婢妾。”楚怀王高兴地答应下来。群臣都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悼。楚怀王大怒说:“你哀悼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有齐国这个盟友。现在楚国一旦与齐国绝交,就会成为一个孤国,秦国凭什么要巴结一个孤国而给它六百里的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之后肯定会背弃对大王的许诺。那时,大王既在北方与齐国断绝了盟友关系,又在西方从秦国招来祸端,秦、齐两国的军队必然会一起侵入我们的国土。”楚怀王说:“希望你闭嘴,不要再多言了,等着我得到土地再说吧!”于是重赏张仪,又与齐国绝交毁约,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前往秦国。张仪回去后,假装从车上掉下来,一连三个月不上朝。楚怀王闻讯后说:“是不是张仪嫌我与齐国绝交不够彻底呢?”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使者的符节,北上大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便与楚国彻底决裂而事奉秦国。齐国与秦国交好后,张仪才上朝,接见楚国使者说:“你为什么还不快去接受土地?从某处到某处,方圆六里。”使者返回报告,楚怀王听了大怒,打算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现在我可以张嘴说句话了吧?我认为与其攻打秦国,不如贿赂它一座名城,与它合兵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损失的土地,又从齐国那里得到了补偿。如今既然已经与齐国绝交,又要责备秦国的欺诈行为,

是我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己酉(前312) 三年

秦大败楚师于丹阳,虏屈匄,遂取汉中。楚复袭秦,又大败于蓝田。韩、魏袭楚,楚割两城以和于秦。

丹阳之战,斩首八万。

燕人立太子平为君。

昭王即位于破燕之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问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而返。君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而千里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王以为亚卿,任以国政。

韩君卒。

韩宣惠王尝欲两用公仲、公叔为政,缪留曰:“不可。晋任六卿而国分,齐简公用陈恒、阚止而见杀,魏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君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党,其寡力者藉外权,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以削地,君之

势必由我们促使齐国与秦国的交好,而招致天下的兵力来对付我们,我国势必受到极大的伤害。”楚怀王不听,派屈匄率领军队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出军队,让庶长魏章进击楚国。

己酉(前312) 周赧王三年

秦国在丹阳大败楚军,俘虏屈匄,于是夺取汉中。楚国再次袭击秦国,又在蓝田打了大败仗。韩国与魏国袭击楚国,楚国只好割让两座城邑与秦国讲和。

秦国在丹阳一战,杀死楚国士兵八万人。

燕国人拥立太子平为国君。

燕昭王是在齐国攻破燕国后即位的,他哀悼死者,抚问孤寡,和百姓同甘共苦,以谦卑的态度和丰厚的待遇来招揽贤能之人。燕昭王问郭隗说:“齐国是趁着我国内乱而攻入的,我深知燕国弱小,没有力量报仇,然而若是真的能够得到贤士,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以洗掉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心愿。先生认为合适的人,我愿意亲自请教。”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国君给涓人千金,让他去买千里马。找到时,马已经死了,于是用五百金把马骨买回来了。这个国君听说后大怒,涓人说:‘连死马都舍得高价买,何况活马呢!千里马不久就来了。’不到一年就送来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一定要招致人才,就先从我开始,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他们都会不远千里而来!”于是燕昭王给郭隗改建住宅,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果然各方人才争先恐后地投奔燕国。乐毅从魏国过来,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任用他处理国政。

韩国国君去世。

韩宣惠王曾打算同时重用公仲、公叔执掌国政,缪留说:“不可。晋国曾经重用六卿而使国家分裂,齐简公重用陈恒、阚止而被杀,魏国重用犀首、张仪而使西河以外的土地丧失。现在您如果同时重用两人,那么势力大的将在朝廷内树立私党,而势力小的将凭借外权扩大实力。群臣之中,在内部结党的可以在君主面前骄横不服,在外部结交别国的可能要挟君主割让土地,您的

国危矣。”

庚戌(前311) 四年燕昭王平、韩襄王仓元年。

蜀相杀蜀侯。 秦使张仪说楚、韩、齐、赵、燕连衡以事秦。 秦君卒,诸侯复合从。

秦惠王使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仪请行,秦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仪曰:“秦强而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求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尚得事幸姬郑袖,袖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尚谓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袖日夜泣于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仪而厚礼之。仪因说曰:“夫为从者,无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又自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三百余里,不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又举甲而出武关,则北地绝。夫秦之攻楚,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臣所为大王患也。大王诚听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楚王已得仪而重出地,乃许之。

国家就危险了。”

庚戌(前311) 周赧王四年燕昭王平、韩襄王仓元年。

蜀相杀死国君。 秦国派张仪游说楚、韩、齐、赵、燕五国,实行连横,事奉秦国。 秦君去世,诸侯各国又重新实行合纵。

秦惠王派使者转告楚怀王,要求用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取黔中之地。楚怀王说:“不愿换地,只想得到张仪,然后献出黔中。”张仪听说后,请求前往楚国,秦惠王说:“楚国只有杀死你才会甘心,你去了怎么办?”张仪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只要大王健在,楚国不敢杀我。而且我与楚王的宠臣靳尚友善,靳尚又正好服事楚王的爱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句句听从。”于是前往楚国。楚怀王把张仪囚禁起来,准备杀死他。靳尚对郑袖说:“秦王非常宠爱张仪,准备拿出六个县邑和美女赎回张仪。大王看重土地,又重视秦国,秦国美女必然得到宠幸,而夫人您就会被冷落了。”于是郑袖在楚怀王身边日夜不停地哭诉说:“张仪的事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大怒,为了避免遭到秦国的伤害,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两人都迁到江南去住,不被秦国所欺凌。”楚怀王为此赦免张仪,还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张仪乘机劝说楚怀王:“现在实行的合纵政策,就同赶着羊群去攻击猛虎没有什么两样,羊群打不过猛虎是再明显不过的。现在大王不服事秦国,秦国一旦逼迫韩国、驱赶梁国来攻打楚国,那么楚国就危险了。秦国还可以在巴、蜀两地造船积粮,然后乘船沿岷江而下,一天可行三百多里,不到十天就可以兵临扞关,扞关一旦丢失,那么黔中、巫郡也就不再是大王的了。秦国如果举兵出武关,那么楚国的北部地区就面临困境。秦国攻打楚国,楚国的生死存亡只须在三个月之内便可见分晓,但是,楚国想得到诸侯各国的救援,却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这就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劝告,我愿意促使秦、楚两国成为永久的兄弟之邦。”楚怀王已经得到了张仪,但又舍不得出地,于是同意了张仪的建议。

仪遂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而秦兵百余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而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此无异垂千钧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转祸而悦秦。”韩王许之。

仪归报秦,封以六邑,号武信君。复使东说齐王曰:“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今秦、楚嫁娶,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割河间。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南地,悉赵兵指博关,临菑、即墨非王有也。”齐王许之。

仪西说赵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者十五年,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含忿怒之日久矣。今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正殷纣之事。谨使使臣先闻左右。今楚与秦为昆弟,韩、梁称藩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肩也。夫断右肩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发三将军,塞午道,军成皋、渑池,约

张仪便去游说韩襄王,说道:“韩国地处险恶的山地,国家所储备的粮食不够吃两年,现有士兵不过二十万人,而秦国却有一百多万大军。山东各国的军队只有在披戴甲胄的情况下才能参加战斗,而秦国士兵却敢于丢掉甲胄、赤足露身去追杀敌人,这与把千钧的力量加在鸟蛋之上没有什么不同,山东各国的军队必定没有好下场。大王不服从秦国,秦国发兵占据宜阳,堵塞通往成皋的道路,那么大王的国家就被分割了。替大王着想,不如亲附秦国而攻打楚国,把战祸转嫁到楚国身上,从而讨得秦国的欢心。”韩襄王答应下来。

张仪回国报告情况,秦惠王把六座城邑封给他,号称武信君。秦惠王又派张仪东去游说齐国,张仪对齐湣王说:“主张合纵的人劝说大王,一定会说:‘齐国有韩、赵、魏三国作为屏障,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军力强盛,战士勇猛,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将对齐国无可奈何。’大王往往会赞许这种言论而忽略实际情况。如今秦、楚两国互通婚姻,韩国献出了宜阳,魏国交出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赵国割让了河间。大王如果不亲附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两国攻打齐国南部,命令赵国全部兵马指向博关,那时临菑、即墨等重地就不属于大王了。”齐湣王表示赞成。

张仪又西去游说赵武灵王说:“大王联合各国,带头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出函谷关已有十五年,这是唯恐大王产生兴兵问罪之心。现在我们秦国凭借着大王的神力,拿下巴、蜀,吞并汉中,包围两周,据守白马津。秦国虽然地处偏远,然而对赵国心含愤怒已经很久了。现在秦国有一支盔甲不整的部队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占番吾,在邯郸两军相会,希望依甲子会战的古例,重演武王伐纣之事。为此,秦国特派使臣我通知您。如今楚国与秦国已结为兄弟之邦,韩国和魏国已经成为东方的藩臣,齐国献出了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这些犹如砍断了赵国的右肩。没有听说断了右肩仍与人格斗,失掉伙伴而独处,想求得平安无险而能够如愿以偿的!现在秦国一旦派遣三路大军,一路扼守午道,另两路分别驻扎成皋与渑池,然后约定

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臣窃为大王计,莫若与秦约为兄弟之国也。”赵王许之。

仪北说燕王曰:“赵已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之有矣。”燕王请献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仪归报未至,而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仪,诸侯闻之,皆畔衡,复合从。

辛亥(前310) 五年秦武王元年。

秦张仪复出相魏。

张仪诡说秦武王而相魏,一岁卒。仪与苏秦皆以从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犀首,及秦弟代、厉,又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载,而仪、秦、衍最著。

秦诛蜀相庄。 秦、魏会于临晋。

壬子(前309) 六年

秦初置丞相。

癸丑(前308) 七年

秦、魏会于应。 秦甘茂伐韩宜阳。

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茂至魏,乃使人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王迎茂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

四国一起攻打赵国,赵国被征服后必然四分五裂。我私下为大王着想,不如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赵武灵王也答应下来。

张仪又北去游说燕昭王说:“赵国已经事奉秦国。大王如果不事奉秦国,秦国派甲兵进入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属于您了。”燕昭王请求献出常山脚下的五座城邑,以求媾和。

张仪返回报告,还没有到,秦惠王便去世了,其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从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诸侯各国听说后,都背弃了连横,重新实行合纵。

辛亥(前310) 周赧王五年秦武王元年。

秦国的张仪再次出任魏相。

张仪以诡诈之言说服秦武王,自己做了魏国的国相,历时一年而死。张仪与苏秦都是以纵横捭阖之术游说诸侯各国,达到了荣华富贵的地位,使天下的士人争先羡慕和效法。还有一个名叫公孙衍的魏国人,号犀首,以及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再有周最、楼缓一类,他们众说纷纭,遍于天下,专门以辩才诈术互争高低,其人物事迹多得记不过来,以张仪、苏秦和公孙衍最为著名。

秦武王诛杀蜀相陈庄。 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相会。

壬子(前309) 周赧王六年

秦国初次设置丞相。

癸丑(前308) 周赧王七年

秦国与魏国在应城相会。 秦国派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

秦武王派甘茂去联合魏国,以便共同攻打韩国。甘茂到了魏国,便派人回去,告诉秦武王说:“魏国已经听从了我的话,不过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韩国。”秦武王在息壤迎接甘茂,询问其中的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现在需要跨过许多险隘,远行千里,要攻下来是很困难的。鲁国

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则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攻中山,三年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故臣愿王之勿伐也。”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乃盟于息壤。

甲寅(前307) 八年

秦拔宜阳。

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秦王欲罢兵,茂曰:“息壤在彼。”王乃悉起兵佐茂,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秦君卒,弟稷立。母芈氏治国事,以舅魏冉为将军。

秦武王好以力戏,力士多至大官,与孟说举鼎,绝脉而薨。无子,诸弟争立。异母弟稷质于燕,其母芈八子之异父弟魏冉,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与国人迎而立之。稷年少,太后治事,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赵始胡服,招骑射。

曾经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人们把曾参杀人的消息告诉了他的母亲,曾参的母亲仍旧织布,神态泰然自若。等到先后来了三个人告诉她曾参杀人的消息,这时曾参的母亲便扔掉梭子,离开织布机,越墙而走。我的才德不如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程度不如曾参的母亲对待儿子,而怀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个人,我担心大王也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魏文侯曾经命令乐羊攻打中山,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攻下来。回国论功行赏时,魏文侯拿出一竹箱的诽谤文书给乐羊看。乐羊拜了再拜,伏地叩头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大王的力量啊!’如今我是寄居在秦国的臣属,如果樗里子和公孙奭拿攻打韩国一事来与大王商议,大王肯定会听从他们的话,这样就造成大王对魏王失约,我也会受到公孙侈的怨恨,所以我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韩国。”秦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可以和你起誓!”于是两人在息壤立下了誓约。

甲寅(前307) 周赧王八年

秦国攻占宜阳。

甘茂攻打宜阳,用了五个月时间也没有攻下。 樗里子、公孙奭果然指摘甘茂。秦武王打算收兵,甘茂说:“息壤的盟誓尚在。”秦武王于是调动全部兵力协助甘茂,斩杀韩军六万人,终于攻克宜阳。

秦武王去世,其弟嬴稷即位。嬴稷的母亲芈氏处理国家大事,他的舅父魏冉担任将军。

秦武王喜好较力比赛,许多大力士当上了大官,他与孟说举铜鼎时,因脉管破裂而死。秦武王没有儿子,弟弟们争着要继位。异母弟弟嬴稷正在燕国做人质,他的母亲芈八子的异父弟弟叫魏冉,自从秦惠王、秦武王时就担任重要职务。魏冉与国中贵族把嬴稷迎回来即位。嬴稷年纪小,由太后治理国家大事,封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

赵国开始穿胡人的服装,招收善于骑马射箭的士兵。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中国者,圣贤之所教,礼乐之所用,远方之所观赴,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道,逆人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侵暴吾地,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以朝,而始出令焉。

乙卯(前306) 九年秦昭襄王稷元年。

赵君略中山及胡地,遣使约秦、韩、楚、魏、齐,并致胡

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军到达房子城,接着进入代地,继续向北进军无穷,向西到达黄河,登上了黄华山。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让百姓改穿胡人服装,训练骑马射箭的本领,他说:“愚昧的人所嘲笑的,杰出的人却能明察。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最终占有胡人的土地和中山国!”于是决定改穿胡人服装。

国中士人都不愿换装,公子成借口生病不去上朝。赵武灵王派人说服他,说道:“家事听命于双亲,国事听命于君王。现在我做出让国人改易服装的决定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私下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章法,这就是以利民为根本;办理政事有常规,执行命令最关键。宣明恩赏应该先从低贱的人开始,贯彻政令应该首先得到权贵们的信服,所以我希望借助叔父的名义来成全改穿胡服的大事。”公子成再拜,叩头至地说道:“中原国家,是经过圣贤教化的、礼乐普及的国家,应该是偏远国家前来观礼、未开化的蛮夷邦国学习效法的国家。现在大王却丢掉这些,偏要穿远方国家的服装,改变古代的传统,违逆人民心愿,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亲自去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交界,倘若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准备,怎么能够守卫疆土!从前中山国仗着齐国的强大力量,侵犯糟蹋我国土地,引水围困鄗邑,倘若没有社稷神灵的保佑,那么鄗邑就要失守了。先王以此事为赵国的耻辱,所以我要改变服装,训练骑射,想以此防备国土四境可能遭受的侵害,去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只顾随顺中原的旧俗,讨厌改变服装的名声,却把鄗邑的耻辱抛开不顾,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事情。”公子成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便赐给他胡人服装,让他穿着上朝,然后才颁布命令。

乙卯(前306) 周赧王九年秦昭襄王稷元年。

赵君入侵中山及胡地,派使者出使秦、韩、楚、魏、齐,并召集胡

兵。 楚、齐、韩合从。

丙辰(前305) 十年

彗星见。 赵伐中山,取数邑。中山复献四邑以和。秦魏冉弑其君之嫡母,出其故君之妃归于魏。

秦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作乱,魏冉诛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而悼武后出归于魏,王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冉遂为政,威震秦国。

丁巳(前304) 十一年

秦、楚盟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

戊午(前303) 十二年

彗星见。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取韩武遂。 齐、韩、魏伐楚。楚使太子横质于秦,秦救之。

初,楚与齐、韩合从,至是齐、韩、魏以楚负约,合兵伐之。楚王使其太子横为质,以请救于秦,秦人救之,三国引去。

己未(前302) 十三年

秦、魏、韩会于临晋。秦复与魏蒲阪。 楚太子横杀秦大夫亡归。

庚申(前301) 十四年

日食,昼晦。 秦取韩穰。 蜀守叛秦,秦诛之。 秦、韩、魏、齐伐楚,杀其将唐昧,取重丘。 赵伐中山,中山君

兵。 楚、齐、韩三国实行合纵。

丙辰(前305) 周赧王十年

彗星出现。 赵国进攻中山国,夺取数座城邑。中山国又献出四座城邑,以求和。 秦国魏冉杀死秦昭襄王的嫡母,把故君秦武王的妃子驱逐到魏国。

秦国一位名叫壮的庶长及一些大臣、诸公子谋划造反,魏冉把他们一一诛杀。惠文后因受牵连也被处死,悼武王后被驱逐流落到魏国,与秦昭襄王不和的兄弟,全部被魏冉杀掉,于是魏冉执掌国家大权,威震全国。

丁巳(前304) 周赧王十一年

秦国与楚国在黄棘会盟。秦国把上庸归还给楚国。

戊午(前303) 周赧王十二年

彗星出现。 秦国攻取魏国的蒲阪、晋阳、封陵,攻取韩国的武遂。 齐国、韩国、魏国联合攻打楚国。楚国派太子横去秦国做人质,秦国出兵救援。

起初,楚国与齐国、韩国实行合纵,这时齐、韩、魏三国因为楚国背弃盟约,联合出兵讨伐。楚怀王派太子横作为人质,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兵救援,三国军队撤退。

己未(前302) 周赧王十三年

秦国、魏国、韩国在临晋举行会盟。秦国把蒲阪归还给魏国。 楚国太子横杀了秦国的一个大夫后,逃亡回国。

庚申(前301) 周赧王十四年

出现日食,白昼昏暗。 秦国攻取韩国穰县。 蜀地郡守背叛秦国,秦国派人诛杀。 秦、韩、魏、齐四国联合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大将唐昧,夺取重丘。 赵国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国君

奔齐。

辛酉(前300) 十五年

秦公子悝质于齐。 秦芈戎大败楚师,杀其将景缺,取襄城。楚使太子横质于齐,以请平。

壬戌(前299) 十六年

赵君废其太子章,而传国于少子何,自号“主父”。

初,武灵王以长子章为太子,后纳吴广之女孟姚,有宠,生子何。爱之,欲及其生而立之,乃废章而传国焉。使肥义为相国傅王,而自号“主父”,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将自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关矣。秦人大惊。

齐、魏会于韩。 秦伐楚,取八城,遂诱楚君槐于武关,执之以归。楚人立太子横。

秦伐楚,取八城。秦王乃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怒。

逃到齐国。

辛酉(前300) 周赧王十五年

秦国把公子悝送到齐国充当人质。 秦国芈戎大败楚国军队,杀死楚将景缺,夺取了襄城。楚国把太子横送到齐国做人质,请求和解。

壬戌(前299) 周赧王十六年

赵武灵王废黜太子赵章,而把国家传给小儿子赵何,自称“主父”。

起初,赵武灵王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娶了吴广的女儿孟姚,孟姚得到宠爱,生了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很喜欢赵何,打算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立赵何,于是废黜赵章,把国家传给了赵何。赵武灵王让肥义担任相国,并兼任赵何的老师,而自称“主父”,准备率领文臣武将向西北胡地扩大领土。他还准备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咸阳,于是自己假扮成使者进入秦国,打算亲自观察秦国的地势及秦王的为人。当时秦王没有觉察,事后诧异来人相貌雄伟不凡,不像是臣属的风度,便派人追赶,这时赵主父已经出了关。秦国人听说后大惊失色。

齐国与魏国在韩国相会。 秦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邑,于是诱骗楚怀王槐来到武关,把他劫到秦国国都成阳。楚国士大夫立太子横为楚王。

秦国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邑。秦昭襄王这才给楚怀王写信说:“当初我和大王结为兄弟,在黄棘盟誓,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欢洽。后来太子辱杀我的重臣,不辞而逃亡,我实在不能抑制愤怒,于是派兵攻入你的边境。现在听说你又让太子去齐国充当人质,以便求得和解。我国与楚国邻近接壤,有着婚姻亲家关系,如今两国关系不欢洽,就无法指挥号令其他诸侯。所以我希望与你在武关相会,当面约定,结为盟友,然后各自离开,这就是我的愿望。”楚怀王怕去了受骗,不去秦国发怒。

昭睢、屈平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劫之,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怒不许。遂留之。

时楚太子横方质于齐,楚大臣相与谋曰:“吾王不得还,而太子在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人或欲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其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郢中立王,吾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初,屈平为怀王左徒,志洁行廉,明于治体,王甚任之。后以谗见疏,而眷顾不忘,作《离骚》之辞以自怨,尚冀王之一寤,而王终不寤也。其后子兰又谮之于顷襄王,王怒,迁之于江南。原遂怀石自投汨罗以死。

秦以田文为丞相。

秦王闻文贤,使请于齐以为相。

癸亥(前298) 十七年楚顷襄王横、赵惠文王何元年。

田文自秦逃归。

昭睢、屈原说:“不要去,应该调兵遣将,加强自卫。秦国是虎狼一类的国家,早有吞并诸侯各国的野心,他的话不能相信。”楚怀王的幼子子兰却劝他前往,于是楚怀王去了秦国。秦昭襄王让一个将军假扮成自己的样子,并在武关埋伏兵马,劫持楚怀王后,向西行,被带到咸阳。秦昭襄王让楚怀王在章台朝见,行藩臣的礼节,还逼迫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大怒,没有答应。因此被扣留下来。

当时楚国太子横正在齐国充当人质,楚国众大臣相互商议说:“我们的君王回不来,而太子又在齐国,倘若齐国和秦国合谋算计我们,那么楚国就完了。”打算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昭睢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国家,现在又违背君王的旨意而立庶子,不妥。”于是诈称楚王去世前往齐国报丧。齐国有人建议扣留太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齐相说:“不可以。如果楚国另立新王,那么我们空有人质而又在天下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情。”那人又说:“楚国如果立新王,我们就跟新王做交易说:‘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掉太子。如若不然,我们将联合三个国家共同立太子为楚王。’”齐昭襄王最后采纳了国相的意见,归还了楚太子。楚国便立太子为楚王。

起初,屈原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志向高洁,行为清廉,深明治国的纲领,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后来,屈原因为被谗毁而遭到疏远,但他对楚怀王眷念不忘,写了《离骚》之辞,以此自怨自艾,希望楚怀王会有明白的一天,但是楚怀王始终没有醒悟。后来子兰又在楚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楚顷襄王大怒,将屈原流放到江南。最后,屈原怀抱石块投入汨罗江中自杀。

秦国任命田文为丞相。

秦昭襄王听说田文有德有才,便派人到齐国,请求田文到秦国担任丞相。

癸亥(前298) 周赧王十七年楚顷襄王横、赵惠文王何元年。

田文从秦国逃回。

或谓秦王曰:“文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王囚文,欲杀之。使人求解于王之幸姬,姬欲得其狐白裘,而文先已献于秦王矣。文客有善为狗盗者,盗裘以献。姬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文至关,关法鸡鸣乃出客,时尚早,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皆应之,文乃得脱归。

秦伐楚,取十六城。

楚人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秦王怒,伐之,取十六城。

齐、韩、魏伐秦,败其军于函谷关。河、渭绝一日。秦割河东三城以和,三国乃退。

孟尝君怨秦,与韩、魏攻之,入函谷关。秦昭王谓丞相楼缓、公子池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何也?”对曰:“王割河东而讲,三国虽去,王必曰:‘惜矣!三国且去,吾特以三城从之。’此讲之悔也。王不讲,三国入函谷,咸阳必危,王又曰:‘惜矣!吾爱三城而不讲。’此不讲之悔也。”王曰:“钧吾悔也,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乃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

初,孟尝君欲借兵食于西周,苏代为西周谓孟尝君曰:“君攻楚九年,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复攻秦以益

有人对秦昭襄王说:“田文担任秦国丞相,必然会先顾齐国利益而后替秦国考虑,秦国难免要有危险了!”秦昭襄王便囚禁田文,打算杀死他。田文派人向秦昭襄王宠爱的姬妾讨教解救的方法,姬妾说想得到田文的白狐裘衣,不过这张白狐裘衣早已献给秦昭襄王了。田文的门客中有一位善于偷东西的人,他把裘衣偷来,献给了那个姬妾。姬妾在秦昭襄王跟前说情,便把田文释放了。事后,秦昭襄王又后悔了,派人追赶田文。田文到达边关,按照边关的规定,鸡叫以后才能放行过客,可当时天色尚早,追赶的人马上就到,这时有位善于学鸡叫的门客便学鸡叫了几声,一时野鸡也应和着叫起来,田文终于过了关,脱逃回国。

秦国攻打楚国,夺取十六座城邑。

楚国告诉秦国说:“托社稷神灵的福佑,我国又有君王了。”秦昭襄王恼羞成怒,派兵攻打楚国,夺取了十六座城邑。

齐、韩、魏三国攻打秦国,在函谷关打败秦军。三国军队渡过黄河、渭水,整整用了一整天时间。秦国割让河东的三座城邑来请求媾和,这时三国才退兵。

孟尝君怨恨秦国,联合韩、魏两国攻打秦国,一直打到函谷关。秦昭襄王对丞相楼缓和公子池说:“三国军队已经深入腹地了,我打算割让河东来讲和。”楼缓、公子池回答说:“讲和您会后悔,不讲和您也会后悔。”秦昭襄王问:“为什么?”二人回答说:“大王割让河东来讲和,三国虽然会退兵,大王必然要说:‘可惜啊!三国就要退兵了,我却拿出三座城邑送给他们。’这是讲和的后悔。倘若大王不讲和,三国军队开进函谷关,必然危及咸阳,大王又会说:‘可惜啊!我因吝惜三座城邑没有讲和。’这是不讲和的后悔。”秦昭襄王说:“这些都会使我后悔,不过,我宁可为失掉三座城邑而后悔,不要为危及咸阳而后悔。”于是派公子池以割让三座城邑为条件,与三国讲和。

起初,孟尝君打算向西周借军粮,苏代为了西周劝孟尝君说:“您攻打楚国已有九年了,夺取了宛、叶以北的土地,客观上却加强了韩国和魏国的实力。现在您又攻打秦国,更是有益于

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齐危矣。君不如令敝邑深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借兵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强韩、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王以为和。’秦得无破而以东国自免也,秦必欲之。楚王得出,必德齐。齐得东国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矣。”孟尝君从其计。会公子池来讲解,遂罢兵,而秦卒不出楚怀王。

赵君封弟胜为平原君。

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数千人。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异同之辩,平原君客之。孔子之玄孙穿自鲁适赵,与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穿弗应。平原君问之,穿曰:“几能令臧三耳矣。然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谓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甲子(前297) 十八年

楚君槐自秦走赵,不纳。秦追及之以归。

乙丑(前296) 十九年

楚君槐卒于秦。

韩国和魏国。韩国和魏国南面不用担忧楚国,西面又不用畏惧秦国,这就给齐国带来了危险。您不如叫敝国暗中与秦国交好,您不需要攻打秦国,也就用不着借军粮。您兵临函谷关却不攻打,可让敝国以您的心意对秦昭襄王说:‘薛公肯定不会破坏秦国来加强韩国和魏国,他所以要攻打秦国,是想让大王叫楚王割让东地给齐国,而秦国交出楚怀王,两国和好。’秦国用楚国的东地换取自己免于被齐国攻破,秦国肯定愿意。楚怀王能够被释回国,必定感激齐国,把东地割让给齐国。齐国得到楚国的东地后,更加强盛,而您的封地薛邑也就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孟尝君听从了苏代的计策。当时正值秦国公子池请求媾和,便停止进军,而秦国终究没有放回楚怀王。

赵惠文王封弟弟赵胜为平原君。

平原君喜好结交士人,门下食客常有几千人。有一位名叫公孙龙的人,善于就“坚白同异”这一命题进行辩论,平原君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孔子的玄孙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谈论“臧三耳”这一命题,公孙龙辨别分析非常圆通,孔穿不能对答。平原君问起辩论情况,孔穿说:“他简直把仆人的耳朵说成了三只。然而说人有三只耳朵是很难的,实际上也是不对的,说人有两只耳朵非常容易,也是正确的。不知道您打算认同论证容易而结论正确的呢,还是认同论证困难而结论错误的呢?”平原君对公孙龙说:“请你不要再与孔穿辩论事情了。他是道理胜过言辞,而你是言辞胜过道理,言辞胜过道理,终究是一定会受挫的。”

甲子(前297) 周赧王十八年

楚怀王槐从秦国逃到了赵国,赵国不敢收留。秦国派人追赶楚怀王,抓回秦国。

乙丑(前296) 周赧王十九年

楚怀王槐死于秦国。

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丙寅(前295) 二十年魏昭王、韩僖王咎元年。

赵主父以燕、齐之师灭中山。归,大赦,酺五日。 赵故太子章作乱,公子成、李兑诛之,遂弑主父于沙丘。

赵主父封长子章于代,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章党众而欲大,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何不称疾不出,毋为祸梯,不亦可乎?”义曰:“昔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李兑涕泣而出。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田不礼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自今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

时吴娃死,王爱弛,尝群群臣,主父从旁窥之。见故太子傫然也,反北面诎于其弟,心怜之,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李兑起兵距难,章败走主父,成、兑因围主父宫。杀章及不礼而灭其党。成、

楚怀王发病,死于秦国,秦国人送回他的灵柩。楚国人哀怜楚怀王,像哀悼自己的亲人一样。由此,诸侯各国也对秦国不满。

丙寅(前295) 周赧王二十年魏昭王、韩僖王咎元年。

赵主父联合燕国、齐国的军队灭掉了中山国。赵主父回来以后,大赦罪人,设宴五天。 赵国前太子赵章发动变乱,公子成和李兑将他杀死,接着在沙丘又杀死了赵主父。

赵主父把代郡封给长子赵章,让田不礼辅佐他。李兑对肥义说:“赵章党羽众多而贪欲很大,田不礼残忍好杀而又骄妄,两人互相投合,必定有阴谋。你职责重大,权势又大,这正是祸乱的由头,灾难也将集中在你的身上。你为什么不称病不出,免得成为灾祸的阶梯,这样不是更好吗?”肥义说:“从前赵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思,坚持一心一意,至死效忠。’我拜了再拜接受嘱托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害怕田不礼对我不利而忘掉当年的诺言,便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也问心无愧。’我要成全我的诺言,哪能顾得保全生命呢!”李兑流泪离开。肥义对信期说:“公子章和田不礼都是在内讨得主子的欢心而在外施行凶暴,他们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行事,这是不难办到的。从今天起,凡是召见赵王,必须先与我见面,我将先亲自前往,如果没有变故,才能让赵王进去。”

当时吴娃死去,赵主父对赵何的爱减弱,开始怜爱原先的太子赵章。有一次,赵主父让赵王朝见群臣,自己从旁边窥视。他看见原先的太子赵章垂头丧气,反而屈从自己的弟弟,北面称臣,心中有些不忍,打算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心计还没有最后决定,这时赵主父和赵王出游沙丘,住在两个行宫里。公子章和田不礼趁机作乱,诈称赵主父的旨令召见赵王。肥义先进去,被杀死。公子成和李兑调动军队抵制叛乱,公子章失败后逃到赵主父那里,于是公子成和李兑包围赵主父的行宫。公子成和李兑杀死公子章及田不礼,消灭他们的党羽。公子成、

兑相与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主父欲出不得,探雀食之,三月余饿死。

秦以魏冉为丞相。

丁卯(前294) 二十一年

秦败魏师于解。

戊辰(前293) 二十二年

魏、韩伐秦,秦左更白起败之,拔五城。

韩、魏伐秦,魏冉荐左更白起将兵,败之于伊阙,杀虏其将,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以起为国尉。

己巳(前292) 二十三年

楚君迎妇于秦。

秦王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

庚午(前291) 二十四年

秦伐韩,拔宛。 秦君封魏冉为穰侯,公子巿为宛侯,公子悝为邓侯。

辛未(前290) 二十五年

东周君如秦。 秦魏冉伐魏,魏入河东,韩入武遂于秦。

魏地四百里,韩地二百里。

李兑相互谋划说:“为了追杀公子章的缘故,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即使现在解散围兵,我们也要满门抄斩。”于是继续包围行宫,命令:“宫里的人晚出来的都要杀死!”赵主父想出来却得不到允许,只好掏幼鸟来吃,三个月后饿死在沙丘行宫。

秦国改任魏冉为丞相。

丁卯(前294) 周赧王二十一年

秦国在解打败魏国军队。

戊辰(前293) 周赧王二十二年

魏国和韩国攻打秦国,秦国左更白起率军打败韩、魏联军,夺取五座城邑。

韩、魏两国联合攻打秦国,魏冉推荐左更白起统领军队,在伊阙打败韩、魏联军,杀死和俘虏许多韩、魏联军的将领,斩杀士卒二十四万,夺取五座城邑。秦王任命白起为国尉。

己巳(前292) 周赧王二十三年

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娘。

秦昭襄王给楚顷襄王的书信中说:“楚国如果背叛秦国,秦国就将率领诸侯各国攻打楚国,但愿双方整顿士卒,痛痛快快地打一仗!”楚顷襄王害怕战争,就重新与秦国通婚和亲。

庚午(前291) 周赧王二十四年

秦国攻打韩国,夺取宛。 秦国国君封魏冉为穰侯,公子巿为宛侯,公子悝为邓侯。

辛未(前290) 周赧王二十五年

东周君主到秦国去。 秦国魏冉攻打魏国,魏国把河东划给秦国,韩国把武遂划给秦国。

魏地方圆四百里,韩地方圆二百里。

壬申(前289) 二十六年

秦大良造白起伐魏,取六十一城。

癸酉(前288) 二十七年

冬十月,秦君称西帝,遣使立齐君为东帝,已而皆去之。

齐王问于苏代:“秦使致帝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以收天下之望,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秦亦去帝号。

秦攻赵,拔梗阳。

甲戌(前287) 二十八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阳。

乙亥(前286) 二十九年

秦击魏,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募民徙之。 秦败韩师于夏山。 齐灭宋。

宋有雀生,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喜,起兵灭滕,败齐、楚、魏,取地数百里,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至于国中,无敢不呼者,天下谓之“桀宋”。齐伐之,民散,城不守。王走,死温。

壬申(前289) 周赧王二十六年

秦国大良造白起攻打魏国,夺取六十一座城邑。

癸酉(前288) 周赧王二十七年

冬十月,秦王自称西帝,派使者立齐王为东帝,不久都放弃了这个称号。

齐湣王问苏代说:“秦国派使者让我称帝如何?”苏代回答说:“希望大王接受这个尊号,但不称帝,以便收买天下的人心,也就是以卑为尊。”齐湣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仅称帝两天便恢复了王号。秦王也放弃了帝号。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梗阳。

甲戌(前287) 周赧王二十八年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新垣、曲阳。

乙亥(前286) 周赧王二十九年

秦国袭击魏国,魏国献出安邑以求讲和。秦国将城内百姓驱逐出去,招募秦国百姓迁到这里。 秦国在夏山打败韩国军队。 齐国灭掉宋国。

宋国有一只雀生了一只类似鹞鹰的飞禽,史官占卜后说:“吉利,小而生大,一定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发兵灭掉滕国,先后打败齐、楚、魏三国,夺取土地方圆有好几百里,于是更增加了称霸诸侯的信心。宋康王为了尽快地称霸天下,他射天鞭地,把社稷神坛砍倒烧掉,以显示自己威慑鬼神的威力。他在宫室中彻夜饮酒,室中人高呼万岁,大堂中的人就呼应万岁,堂下的人接着响应,门外的人又紧跟着呼应,一直传到全国,没有人胆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骂他是“桀宋”。齐国讨伐他,人民四散,城池无人把守。宋康王逃走,死于温地。

丙子(前285) 三十年

秦会楚于宛,会赵于中阳。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齐杀狐咺、陈举。燕使亚卿乐毅如赵。

齐湣王灭宋而骄,乃侵楚及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以富贵,乃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若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秦,连楚及魏。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许之。

丁丑(前284) 三十一年

燕上将军乐毅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入临菑。齐君地出走,其相淖齿杀之。毅下齐七十余城,燕封毅为昌国君。

燕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以伐齐。战于济西,齐师大败。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收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我,而结深怨,后必悔之。”毅曰:“齐王伐攻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因其军破而乘之,则其民必叛,而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而抚其民,则难虑矣。”遂进军。齐果大乱,湣王

丙子(前285) 周赧王三十年

秦国在宛会见楚国,在中阳会见赵国。 秦国蒙武袭击齐国,攻下九城。 齐国杀死狐咺、陈举。燕国派亚卿乐毅到赵国。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开始骄傲起来,接着又侵犯楚国和韩、赵、魏三国,打算吞并东、西二周,自己当天子。狐咺据理正谏,被斩首在檀台的大路上;陈举直言相劝,被杀死在东门。燕昭王日夜安抚人民,让手下的人富贵起来,然后开始谋划攻打齐国。乐毅说:“齐国具有称霸国家的余力,地大人众,不容易独自攻打它。大王一定想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楚、魏国。”于是,燕昭王派乐毅联系赵国,利诱秦国,连络楚国和魏国。诸侯各国苦于齐国的骄横暴虐,都答应下来。

丁丑(前284) 周赧王三十一年

燕国上将军乐毅率领秦、魏、韩、赵各国军队攻打齐国,攻入临菑。齐湣王田地出逃,被齐相淖齿杀死。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

燕国调集全部兵马,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并且率领秦、魏、韩、赵各国的军队,前往攻打齐国。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退还秦国和韩国的军队,分遣魏国军队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追逐败兵。剧辛说:“齐国强大,燕国弱小,依赖各国的帮助才打败齐国军队,应该及时占据边境城邑来充实自己的领土,这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经过城邑却不攻取,以深入为目的,这对齐国没有什么损害,对我们燕国也没有什么利益,而与齐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属下商议,他还罢退贤良人士,专门听信谄谀之徒,政令严酷暴虐,百姓怨恨愤怒。现在乘他军队溃败的时机,只要追击不舍,他的百姓必定要反叛,而齐国就可以图取了。倘若不乘胜追击,等他悔悟过去的错误,主动改正过错,安抚人民,那时就很难谋算了。”于是继续进军齐国腹地。齐国果然大乱,齐湣王

出走。毅入临菑,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封毅为昌国君,留徇齐城未下者。

齐王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共具。王不逊,卫人侵之,去奔邹、鲁。又有骄色,邹、鲁不纳,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齿欲与燕分齐地,及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嬴、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齿曰:“雨血者,天以告也;地坼者,地以告也;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而王不戒焉,何得无诛!”遂擢王筋,悬之庙梁,宿昔而死。

乐毅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蠋曰:“吾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吾退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自经死。毅整军,禁侵掠,礼逸民,宽赋敛,除暴令,修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太山,东至海,略琅琊;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而抚千乘,以中军据临菑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王蠋之墓。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

出逃。乐毅进入齐都临菑,搜取宝物、祭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上慰劳军队,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攻下尚未攻克的城邑。

齐湣王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室给他住,向他称臣,并供给一切用度。齐湣王傲慢不逊,卫国人攻击他,不得已又跑到邹、鲁。齐湣王到了邹、鲁,又流露出骄气,邹、鲁两地人不收留他,于是又出奔到莒。楚国派淖齿率领军队救援齐国,因此当了齐相。淖齿打算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抓住齐湣王,并一条条责备他的罪过说:“千乘、博昌一带,方圆有几百里,那里天降血雨,沾湿百姓衣裳,大王知道吗?”齐湣王回答说:“知道。”又问:“嬴邑和博邑之间,土地断裂,露出地底的深泉,大王知道吗?”回答说:“知道。”又问:“有人在宫门前大哭,寻找哭的人却找不到,离开那里又听到哭声。大王知道吗?”回答说:“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对你的警告;大地断裂,是土地对你的警告;人堵在宫门哭是人民对你的警告。但大王不知引以为戒,怎么能够不被诛杀!”于是抽出齐湣王的筋,把他悬在庙梁上,没多久就死了。

乐毅听说画邑人王蠋贤能,命令军队将环画邑三十里的地方包围起来,不准进入。乐毅派人请王蠋,王蠋不肯前往。燕人说:“你不来,我就要屠杀画邑!”王蠋说:“我听说忠臣不侍二君,烈女不嫁二夫,齐王不采纳我的劝告,我隐退到郊野耕田。国破君亡,我无法拯救,如今又用刀枪洗劫百姓,与其不讲大义苟活,不如死去!”于是上吊而死。乐毅整顿军队,禁止抢掠,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酷的法令,改善整顿过去的政务,齐国人民非常喜悦。于是派遣左军渡过胶东、东莱,前军沿着泰山,向东到达海边,进攻琅琊;右军沿着黄河、济水,屯扎在东阿、鄄城,与魏军相接应;后军依傍北海、安抚千乘,以中军占据临菑来镇守齐国国都。乐毅还在城郊祭祀齐桓公和管仲,修整王蠋的坟墓。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分别设立郡县来治理。

秦、魏、韩会于京师。

戊寅(前283) 三十二年齐襄王法章元年。

秦、赵会于穰。 秦拔魏安城,兵至大梁而还。 齐人讨杀淖齿,而立其君之子法章,保莒城。

淖齿之乱,湣王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佣。敫女奇法章状貌,怜而窃衣食之,因与私通。湣王从者王孙贾,失王处而归。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焉!”贾乃入市呼曰:“淖齿乱齐国,杀湣王,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于是齐亡臣相与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疑惧,久之乃敢自言,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

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

赵得楚和氏璧,秦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蔺相如曰:“以城求璧而不与,曲在我矣;与之璧而不与我城,则曲在秦。臣愿奉璧而往,城不入则臣请完璧而归。”王遣之。相如至秦,既献璧,视秦王无意偿城,乃绐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贤而归之,赵王以为上大夫。

卫君卒。

秦国、魏国、韩国在周朝京师相会。

戊寅(前283) 周赧王三十二年齐襄王法章元年。

秦国与赵国在穰地会谈。 秦国攻取魏国安城,兵马打到大梁才退回。 齐国人攻杀淖齿,拥立齐湣王的儿子法章为国君,坚守莒城。

齐国发生淖齿之乱时,齐湣王的儿子法章改名易姓,到莒太史敫家当雇工。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相貌不凡,爱慕他,并偷拿些衣服和食物给他,因此与他私通。齐湣王的侍从王孙贾,找不到齐湣王的下落,回到家里。王孙贾的母亲说:“你早出晚回,我倚靠着家门盼望;你晚出不归,我倚靠街门等待。如今你事奉大王,大王走失,你却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你还有什么脸回来!”王孙贾便走到集市大呼说:“淖齿叛乱齐国,杀死齐湣王,想跟我一起诛杀淖齿的人把右臂袒露出来!”当时集市中跟从的有四百人,他们与王孙贾一起攻打淖齿,终于把淖齿杀死。于是,齐国旧臣一起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打算立他为王。法章担心害怕,过了好久才敢于说出自己的身份,于是被拥立为齐王。大家坚守莒城以抵抗燕国,并向国内人民宣布:“齐王已经在莒城即位了。”

赵国派蔺相如到秦国进献玉璧。

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请求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赵惠文王不想给秦国,但畏惧秦国强大;想给秦国,又怕受到欺骗。蔺相如说:“秦国拿城来换璧,如果我们不愿意,我们理屈;如果我们给他璧而他不给我们城邑,那么就是秦国理屈。我愿意奉璧前往,如果得不到城邑,那么我就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便派他前往。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献出后,见秦昭襄王无意给城,便把璧骗回,派随从的人揣在怀中,从小道返回赵国,而他自己留在秦国听候处治。秦昭襄王欣赏蔺相如的贤能,便把他放了,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为上大夫。

卫国国君去世。

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为神。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卫有胥靡亡之魏,嗣君使以五十金买之,不得,乃以左氏易之。左右曰:“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

己卯(前282) 三十三年

秦伐赵,拔两城。

庚辰(前281) 三十四年

秦伐赵,拔石城。 楚谋入寇,王使东周公喻止之。

楚欲图周,王使东周武公谓楚令尹昭子曰:“西周之地不过百里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而攻之者名为弑君。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

卫嗣君喜好考察细微隐情。有个县令在掀起褥子时,露出下面的破席。卫嗣君听说后,便赐给他一领新席。县令大惊,认为卫嗣君办事如神。卫嗣君又曾经派人在经过市场关卡时,拿金子贿赂税收人员,事后召来关卡的税收人员,询问过客拿金子贿赂的情况,让他把金子退回,使得关卡收税人员非常惊恐。卫嗣君还宠爱泄姬,器重如耳,但是恐怕他们利用自己的宠爱和器重来蒙蔽自己,就提升薄疑来与如耳匹敌,尊崇魏妃来与泄姬并列,说道:“用这种办法来相互制约。”卫国有一个服役的囚徒逃亡到魏国,卫嗣君让人用五十金买回,没有成交,便要用左氏城来换取。左右随从说:“用一座城邑来买一个役徒合适吗?”卫嗣君说:“治理不在事情大小,乱事不分轻重,法令不能确立,有诛不行,虽然有十座左氏也没有什么益处。如果有法必依,有诛必行,虽然失去十座左氏也没有什么大害。”

己卯(前282) 周赧王三十三年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两座城邑。

庚辰(前281) 周赧王三十四年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石城。 楚国图谋入侵周朝,周赧王派遣东周公讲明道理,制止了这一计谋。

楚国打算灭掉周王朝,周赧王派遣东周武公对楚国任令尹职的昭子说:“西周的领土不过方圆百里,但在名分上却是天下的共主。瓜分西周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富饶,掠夺西周的人民不足以使军队强劲,而攻打西周的人在名分上就是弑君。然而为什么还有人打算攻打西周呢?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祭器还在西周的缘故。虎肉腥臊而又长着锋利的牙齿和指爪,但仍有人为了得到虎皮,而去猎取,如果是给沼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想要猎取的人必然会增加一万倍了。分割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饶;斥责楚国犯上的名声,足以尊崇周王室的声名。现在你打算残害天下共同尊奉的宗主,占有夏、商、周三代传承的礼器,

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不行。

辛巳(前280) 三十五年

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司马错因蜀伐楚,拔黔中。楚献汉北、上庸于秦。

壬午(前279) 三十六年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秦、赵会于渑池。

秦王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乃行,相如从。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不过三十日,过此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

乃会饮酒,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乃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

赵王归,以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右。颇曰:“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功。相如素贱,徒以口舌而位加我上,我见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只怕礼器刚运到南方,讨伐你的兵马就来临了。”于是楚国放弃了原来的计策。

辛巳(前280) 周赧王三十五年

秦国白起攻打赵国,夺取代地光狼城。司马错从蜀地进攻楚国,攻占黔中。楚国被迫向秦国献出汉北和上庸。

壬午(前279) 周赧王三十六年

秦国白起攻打楚国,夺取鄢、邓、西陵等地。 秦国与赵国在渑池相会。

秦昭襄王告诉赵惠文王说,希望在黄河以南的渑池友好相会。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如果不去,会显得赵国软弱和胆怯。”赵惠文王准备出行,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与赵惠文王辞别说:“大王出行,加上路上所用时间,到会谈仪式全部结束,不会超过三十天,倘若过了这个时限大王不能回来,就请立太子为赵王,以此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赵惠文王答应了。

等到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在渑池相会饮酒,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弹瑟,赵惠文王便弹了一曲。蔺相如请秦昭襄王敲缶,秦昭襄王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就可以让脖颈里的鲜血溅到大王的身上。”秦昭襄王身边的侍从打算刺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眼呵斥,吓得他们不敢乱动。秦昭襄王只好敲了一下缶。直到酒席结束,秦国始终不能对赵国强加非礼要求,赵国人也早有严密防备,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赵惠文王回国后,任命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作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功劳。蔺相如原本是普通平民,仅仅靠口舌居于我之上,我见到他时,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不愿意跟他见面,每次上朝常称病不去,外出望见廉颇时,就让车子远远地避开。蔺相如的门客属下都为此感到羞耻。蔺相如说:“你们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吗?”门客们说:“比不上。”蔺相如说:“尽管秦王那样威风,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交。

燕君平卒,乐毅奔赵。齐田单袭破燕军,尽复齐地。齐君入临菑,封单为安平君。赵封乐毅为望诸君。

初,燕人攻安平,临菑市掾田单使其宗人以铁笼传车。及城溃,人争门出,皆以轴折被禽,独单宗人得免,遂奔即墨。时齐地皆已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并军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立以为将。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呼吸之间,克七十余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遂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让之曰:“先王不贪土地,而举国以礼贤者,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延群臣、招宾客,以求报仇。有成功者,尚欲与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固乐君之有,非燕所得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遣国相立毅为齐王。毅皇恐不

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就单单畏惧廉将军不成!我是考虑到,秦国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存在。现在如果我们两虎相争,势必都要遭殃。我之所以这样一再避让,是先考虑国家的利害,而把私人的仇怨丢在脑后。”廉颇听说后,便裸露着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中承认错误,于是两人结成生死之交。

燕国国君姬平去世,乐毅逃到赵国。齐国田单袭击打败燕国军队,收复了所有的齐国土地。齐国国君进入临菑,封田单为安平君。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

起初,燕国人攻打安平,临菑管理市场的低级官员田单让他的家族都用铁皮包上车轴头。待到城破,人们争相夺门而出,都因车轴互相碰撞折断而被俘虏,只有田单一族幸免,于是逃到即墨。当时齐国土地都被燕国占领,只有莒城、即墨没有被攻陷。乐毅合并军队围攻即墨,即墨大夫阵亡。即墨人说:“安平之战,田单家族因用铁皮包住车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习兵事。”于是拥立田单为将领。乐毅围攻莒城、即墨两座城邑,一年未能攻克,就下令解围,在离城九里的地方扎下营垒。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的,不要抓捕他们,有饥困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过了三年,还是没有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进谗言说:“乐毅智谋超人,从前能够一口气攻下七十多座城邑。现在没有攻下两座城池,不是因为他的兵力不足,之所以过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的原因,是打算依仗兵威镇服齐国百姓,以便南面称王。”燕昭王于是摆下酒宴,大会群臣,叫出说此话的人,责备道:“先王不贪图土地,所以提倡全国都来尊重贤能人才,是因为遇到继承人德行不足,不能胜任使命,使国内人民不顺。齐国不讲道义,趁机得以残害先王。我即位后,对此痛心疾首,所以才广泛延请各位大臣,招致众多宾客,以求报仇雪恨。有人能够完成此志的,尚且愿意与他共享燕国,何况现在乐君亲自为我打败齐国,夷平齐国宗庙,报了先前的大仇。齐国原本就应该归乐君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你凭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冒犯乐君!”于是把他杀了。又派国相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安,不敢

受,拜书以死自誓。由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

顷之,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先祖于庭,飞鸟皆翔舞而下。燕人怪之,单因宣言曰:“当有神师下教。”俄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单遂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又宣言曰:“吾唯惧燕人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即墨败矣。”燕人如其言。城中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为寒心。”燕军掘烧之,齐人望见皆涕泣,其欲出战,怒自十倍。单知其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饷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燕军益懈。单收城中,得牛千余,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灌脂束苇于其尾,凿城数十穴。夜纵牛烧苇端,壮士五千人随之。牛热怒奔燕军,所触尽死伤。燕军大惊,而城中鼓噪从之。燕军败走,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至河上,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王自莒入临菑。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是为君王

接受,并上书表示誓死不肯从命。从此,齐国人佩服乐毅的大义,诸侯各国敬畏乐毅的信用,没有人再敢图谋他。

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自从当太子时就不喜欢乐毅,于是田单便施展反间计,说:“乐毅和燕国新王有嫌隙,他害怕被杀,打算拥兵在齐国称王,齐国人还没有归顺他,所以暂时延缓攻打即墨,等待时机来临。齐国人所害怕的,是燕国派别的大将来,那时即墨就残破不堪了。”燕惠王听说后,当即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乐毅便逃到赵国。燕军将士因此愤愤不平,内部不和。

田单命令城里人吃饭时,一定要在院里祭祀祖先,使得飞鸟为觅到食物后纷纷盘旋着飞下来。燕国人很惊讶,田单趁机宣扬说:“将有天神派军师从天上下来指教我们。”不多时,有一个士卒说:“我可以当神师吗?”田单便把他奉为神师。每当发号施令,总是声称出自神师的意旨。田单又扬言说:“我就怕燕军把齐国俘虏的鼻子割下,然后把他们安排在队伍的前列,这样即墨就会失败了。”燕军听说后,果然照此办理。城中的军民都非常愤怒,坚决守卫城池,唯恐城破被俘。田单又扬言说:“我真怕燕军会挖我们城外的坟墓,让人寒心。”燕军就挖毁坟墓,焚烧死尸,齐军望见都痛哭流涕,想出战,怒气满腔。田单知道士卒可以死战,便亲自拿夹板和铁铲修筑工事,分担士卒的劳苦,将自己的妻妾都编入军队中,把食物都拿出来犒劳战士。然后,田单命令甲士都潜伏起来,让老弱残兵和女子登城守卫,派使者到齐军中约定投降。这时,燕军更加松懈。田单在城中征集了一千头牛,给它们披上赤色绸布,绸布上画着五彩的龙纹,还在牛角上捆上兵刃,在牛尾上绑上灌好油脂的苇草,又在城墙根挖好几十个洞。等到夜里,点燃牛尾上的苇草,把牛放出城外,五千名勇士紧随牛后。牛受热发怒,直奔燕军,被牛撞上的燕军不是死就是伤。正当燕军惊慌失措的时候,城中又传来战鼓呐喊之声。燕军溃退,齐军杀死骑劫,追杀败逃的燕军兵马,一直到黄河边,齐国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都得到收复。于是,田单迎接齐襄王从莒城进入临菑。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这就是君王

后,生太子建。以单为相,封安平君。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污吾世。”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见故失人子之礼。

田单尝出,见老人涉淄而寒,不能行,解裘衣之。襄王恶之,曰:“单将欲以是取吾国乎?”岩下有贯珠者闻之,言于王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收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宣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言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王有所幸臣九人,语王曰:“安平君与王君臣无异,而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异日,王曰:“召相单来!”单所任貂勃闻之,稽首于王曰:“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安得此亡国之言乎!夫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而反千里之齐。当是时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于城阳。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婴儿之计不为此也。”王乃杀九人,而益封安平君万户。

后,君王后生了太子建。齐襄王任命田单为相,封为安平君。太史敫说:“女儿不用媒人就把自己嫁给别人,玷污了我家的门风。”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却并没有因为父亲不见自己而失去做子女的礼数。

田单曾经外出时,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渡淄水,因为寒冷走不动了,他便脱下皮袍给老人披上。齐襄王对这件事很反感,说道:“莫非田单想通过这种行为来夺取我的国家吗?”殿阶下有个穿珠子的人听见了,对齐襄王说:“大王不如把这件事变成自己的善行。下令说:‘我担忧百姓挨饿,田单便收容他们,给他们食物。我担忧百姓受冻,田单便收容他们,给他们衣服。我担忧百姓过分操劳,田单也同样担忧,很合我的心意。’田单有这种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齐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田单牛和酒。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应该在上朝的日子召见田单,在朝廷上对他拱手施礼,并亲口慰劳他。然后发布命令寻找百姓中的饥寒交迫的人,予以收养。”齐襄王照做后派人到街巷中探听,听士大夫们互相说道:“田单的爱抚百姓,啊,这都是大王的教诲呀!”齐襄王所宠幸的九个大臣一起对齐王说:“安平君与大王之间,君臣上下不分,他对内安抚百姓,对外怀柔戎翟,礼遇天下的贤士,恐怕志向不小吧。”过了几天,齐襄王说:“召国相田单来!”田单任用的貂勃听到后,向齐襄王叩头说:“周文王得到吕尚后拜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后尊他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后却只称他‘田单’,大王怎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言论呢!安平君凭着垂危忧恐的内城方圆只有三里、外城方圆不过五里的即墨城,一举收复了方圆千里的齐国。如果在当时田单自立为王,天下无法阻止。然而田单考虑到君臣之道,归于大义,认为不能那样做,所以他修筑栈道和木阁,把大王从城阳接回来。现在国家已经稳定,人民已经安宁,大王却直呼‘田单’,就是小孩子稍加考虑,也不会这样做。”齐襄王于是杀掉了那九个大臣,加封安平君食邑一万户。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单曰:“单以即墨余卒破燕复齐,今攻狄而不下,何也?”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单乃惧,问仲连,仲连曰:“将军在即墨,织蒉仗锸,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单明日,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赵王欲与乐毅谋伐燕,毅泣曰:“臣畴昔之事昭王,犹今日之事大王也。若复得罪在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奴隶,况子孙乎!”赵王乃止,而封毅于观津,号望诸君,尊宠之,以警动于燕、齐。燕惠王恐赵用之以乘其敝,乃使人让毅,且谢之曰:“将军捐燕归赵,自为计则可矣,而何以报先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毅报书曰:“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罹毁辱之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燕乃复以毅子间为昌国君,而毅往来复通燕,竟卒于赵。

薛公田文卒。

田单准备攻打狄人,前往会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攻打狄人,恐怕打不下来。”田单说:“我用即墨的残余士卒击败了燕国,收复了齐国领土,如今却说攻不下狄人,有什么道理?”没有告辞就走了。于是田单开始攻打狄人,三个月没有攻克。田单有些恐慌,询问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的时候,可以亲自编草鞋,持铁铲,带领士卒们呼道:‘没有出路啊!国家将亡啊!今天是死是活,全看这一仗啊!’当时,将军有战死的决心,士卒没有偷生的念头,全军上下没有不挥泪振臂要决一死战的,这就是打败燕军的原因。如今,将军东面有夜邑丰厚的租税之奉,西面有淄上的游观之乐,腰系黄金带,驰骋于淄水与渑水之间,有生活的乐趣,却没有去死的决心,所以不能取胜。”第二天,田单振奋精神,亲临城下视察,站在箭雨飞石之中,手持鼓槌,击鼓进军,狄人终于被攻下。

赵惠文王打算和乐毅谋划攻打燕国,乐毅哭泣着说:“我过去侍奉燕昭王,就像今天侍奉大王一样。如果我又得罪大王而跑到别的国家,就终身不敢图谋赵国的奴隶,更别说大王的子孙后代了!”赵惠文王只好作罢,而把观津封给乐毅,加号为望诸君,对他更加尊宠,以此警告燕国与齐国不得妄动。燕惠王恐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衰弱困难时行动,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并且表示歉意,说道:“将军抛弃燕国,归依赵国,作为替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是又如何报答先王对待将军的一片情意呢?”乐毅回信说:“避免杀身大祸,建立功勋,以此显示先王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遭受侮辱诋毁的诽谤,败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怕看到的。在燕国蒙受的意外大罪,并不想借在赵国受到的宠幸去谋取燕国的私利,因为这在道义上是不应该的。古代的君子与人绝交,不会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开故国,不为自己的名声洗刷。我虽不才,也从古代君子那里受到多次教益。”燕国便重新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也再次与燕国往来通好,最终死于赵国。

薛公田文去世。

初,齐湣王既灭宋,欲去孟尝君。孟尝君奔魏,魏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襄王复国,而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襄王畏之,与连和。至是卒,诸子争立,齐、魏共灭之。

癸未(前278) 三十七年燕惠王元年。

秦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徙都陈。秦置南郡,封起为武安君。

甲申(前277) 三十八年

秦置黔中郡。

乙酉(前276) 三十九年魏安僖王元年。

秦白起伐魏,拔两城。 楚复取江南十五邑。

楚王收东地兵,复取秦所拔江南十五邑为郡,以距秦。

魏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丙戌(前275) 四十年

秦魏冉伐魏,韩救之,大败。魏纳八城于秦。秦复伐魏,围大梁,魏又割温以和。

秦败韩救兵,斩首四万。

丁亥(前274) 四十一年

魏复与齐合从。秦魏冉伐魏,拔四城。

斩首四万。

戊子(前273) 四十二年

起初,齐湣王在灭掉宋国后,打算除去孟尝君。孟尝君逃往魏国,魏国任命他为相,与各国诸侯一起打败了齐国。齐襄王复国后,而孟尝君独立于各国之间,无所依属。齐襄王害怕孟尝君,便与他和解。至此,孟尝君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齐国和魏国便一起灭掉了薛邑。

癸未(前278) 周赧王三十七年燕惠王元年。

秦国白起攻打楚国,攻占郢都,烧毁夷陵。楚国迁都陈城。秦国在占领的楚地上设置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甲申(前277) 周赧王三十八年

秦国设置黔中郡。

乙酉(前276) 周赧王三十九年魏安僖王元年。

秦国白起伐魏,攻占两城。 楚国收复江南十五座城邑。

楚顷襄王征集东部士兵,收复了被秦国攻占的江南十五座城池,设立郡,以便抵御秦国。

魏国封公子魏无忌为信陵君。

丙戌(前275) 周赧王四十年

秦国魏冉攻打魏国,韩国出兵救援魏国,结果大败。魏国向秦国献出八座城池。秦国再次攻打魏国,围攻大梁,魏国只好又割让温邑来求和。

秦国打败韩国救兵,斩杀四万人。

丁亥(前274) 周赧王四十一年

魏国重新与齐国合纵抗秦。秦国魏冉攻打魏国,攻克四城。

斩杀四万人。

戊子(前273) 周赧王四十二年

赵、魏伐韩,秦救之,大破其军,魏割南阳以和。

秦救韩,败赵、魏之师,斩首沉卒十五万。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玺者制地,欲地者制玺,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脩武。

己丑(前272) 四十三年韩桓惠王元年。

楚太子完质于秦。

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楚使者黄歇至秦闻之,恐其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以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王又兼韩服魏,割濮磨之北,注秦、齐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且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

赵国、魏国联合攻打韩国,秦国派兵救援韩国,大败赵国、魏国的军队,魏国割让南阳以求讲和。

秦国援救韩国,打败赵国和魏国的军队,斩杀和淹死联军十五万人。魏国的段干子建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以求媾和。苏代对魏王说:“想得到官印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让想得到官印的去控制想得到土地的,让想得到土地的去控制想得到官印的,魏国的土地就一点不剩了。用土地来讨好秦国,就好比抱着木柴去救火,柴禾烧不尽,火也不会灭。”魏王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事情已经开始进行,不可以改变了。”苏代回答说:“在博戏中,人们所以看重枭这一粒骰子,是因为它方便时可以吃掉对方,不方便时就放过对方。现在大王运用智谋难道还不如运用枭吗?”魏王没有听从,最终拿南阳求和。南阳实际上就是脩武。

己丑(前272) 周赧王四十三年韩桓惠王元年。

楚太子完在秦国充当人质。

秦昭襄王将要派武安君白起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楚国使者黄歇到达秦国后听说这件事,恐怕秦国一举灭掉楚国,便上书秦王说:“我听说物极必反,冬天与夏天的交替就是这样;物极则危,垒棋子就是如此。现在强大的秦国的地域,遍及天下,控制天下的两端,这是从有人民以来,拥有万辆车马的大国从未达到的。大王又兼并韩国,镇服魏国,占据濮磨以北,使领土连结于齐国和秦国的要害,切断楚国和赵国的中枢,天下各国三番五次地聚合,终究不敢去救,可见大王的威武举世无双。大王如果能够保守功业和威势,收敛继续攻取的雄心,广施仁义,消除后患,那么,大王的业绩能够与三代圣王、五位霸主相比肩。大王如果倚仗士卒众多,凭借军备精良,想用武力使天下各国君主屈膝称臣,我担心将会带来后患。《易经》说:‘小狐渡水,沾湿狐尾。’这是说开始容易,结束困难。况且楚国是您的后援,邻国是您的敌人。现在大王忌妒楚国不灭,却忘掉灭楚就会增强

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信韩、魏之善王,而欲资之与攻楚,此正吴之信越也。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则韩、魏必为关内之侯;注地于齐,则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王从之。使歇归,约亲于楚。楚复使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

秦置南阳郡。 秦、魏、楚伐燕。

庚寅(前271) 四十四年燕武成王元年。

赵伐齐。

辛卯(前270) 四十五年

秦伐赵,围阏与,赵奢击却之。赵封奢为马服君。

初,赵奢为田部吏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杀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法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耶!”平原君贤之,言于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韩国、魏国的势力。我为大王考虑,这种做法不可取。再说韩国和魏国的父子兄弟相继死于秦国的刀箭之下,已快有十代了,所以如果韩国和魏国不灭亡,秦国的社稷就有被破坏的忧患。如今大王相信韩国、魏国亲善大王,因而打算资助他们一起进攻楚国,这正像当年吴国相信越国一样。我为大王考虑,不如善待楚国。秦国与楚国合而为一,那么韩国和魏国必定成为大王手下的关内之侯;索要齐国的土地,那么齐国西部领土便举手可得。大王的领土横贯东西两海,扼制天下,那么燕国、赵国与齐国、楚国相隔绝,齐国、楚国与燕国、赵国相离异。然后大王再威逼燕国、赵国,动摇齐国、楚国,这四个国家不等到被痛击,就会臣服秦国了。”秦昭襄王听从了黄歇的建议,派他归国,与楚国缔结亲善的条约。楚国又派黄歇侍奉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

秦国设置南阳郡。 秦国、魏国、楚国联合攻打燕国。

庚寅(前271) 周赧王四十四年燕武成王元年。

赵国攻打齐国。

辛卯(前270) 周赧王四十五年

秦国攻打赵国,围攻阏与,赵奢率军击退秦军。赵国封赵奢为马服君。

起初,赵奢担任田部官吏时去征收赋税,平原君家不肯交纳,赵奢就依照法规杀死平原君家的主事人一共九人。平原君大怒,准备杀死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个贵公子,如今您放纵自己的家人不奉公守法就会削弱法规的威严,法规的威严受损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就会造成诸侯出兵入侵,这时赵国就会灭亡,您又如何享受这般富贵呢!以您的高贵的地位,如果奉公守法就会上下协调,上下协调就使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就使赵氏天下巩固,而您既然是赵王室的贵戚,岂能轻视赵氏的天下!”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把这事告诉赵王,让他管理国家赋税,结果国家赋税被管理得非常有条理,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及秦围阏与,王召群臣问之,廉颇、乐乘皆曰:“道远险狭难救。”奢曰:“道远险狭,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兵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有言急救武安者,奢立斩之。坚壁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入赵军,奢善食而遣之。间还报,秦将大喜。奢既遣间,卷甲而趋,一日一夜距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师闻之,悉甲而往。赵军士许历请谏,奢进之。历曰:“秦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教。”历请刑,不许。历复请曰:“先据北山者胜。”奢即发万人趋之。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赵封奢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秦伐齐,取刚、寿。

穰侯言于秦王,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

秦灭义渠。

义渠戎王与秦太后乱,有二子。太后诈杀戎王于甘泉,遂起兵灭义渠。

秦以范睢为客卿。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告其相魏齐。齐怒

等到秦国围攻阏与时,赵惠文王召集群臣询问计策,廉颇、乐乘都说:“道路遥远,险恶狭窄,难以营救。”赵奢说:“道路遥远,险恶狭窄,就如两鼠在洞穴中相斗,将帅勇敢的一方取胜。”赵惠文王便命令赵奢率兵救援阏与。军队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止不前,在军中下令说:“凡是进谏军事的一律处死。”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西边,擂鼓喧哗,布兵列阵,使武安城里的屋瓦都被震动。有人进言应该急救武安,被赵奢当即斩首。赵奢让士兵修筑坚固的工事,二十八天不前进,还不断地增修营垒。秦国的间谍潜入赵军,赵奢招待他好吃好喝,然后放走他。间谍回到秦军报告情况,秦军大将非常高兴。赵奢放走间谍后,立即卷起盔甲快速前进,一天一夜便到了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营垒刚修成,秦军闻讯后,都身披战甲前来迎敌。赵军中有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提出自己的建议,赵奢便召见了他。许历说:“秦军没有意料到赵军会到这里,他们的来势一定很凶猛,将军一定要用雄厚的阵式来对付他们。不然的话,必然失败。”赵奢说:“愿意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请求以违军令受刑,赵奢不同意。这时许历才又说道:“先占据北山的一方胜利。”赵奢即刻发兵一万人前往北山。秦军后到达北山,争夺北山却无法上去,赵奢指挥士兵出击秦军,秦军大败,撤去对阏与的包围,退兵返回。赵国封赵奢为马服君,任命许历为国尉。

秦国攻打齐国,占据刚、寿。

穰侯魏冉向秦王建议,派一位名叫灶的客卿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地,用来扩大自己的陶邑封地。

秦国灭掉义渠。

义渠戎王与秦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秦太后在甘泉宫以欺骗手段杀死戎王,因此发兵灭掉了义渠。

秦国任命范睢为客卿。

起初,魏国人范睢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睢能言善辩,就私下赐给他金子,须贾认为范睢将魏国的机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

笞击睢,折胁摺齿,置厕中。睢佯死得出,魏人郑安平持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魏,载与俱归,荐之王,王见之离宫。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睢谬曰:“秦安得王,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耶?”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臣不敢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是何言也!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睢见左右多窃听者,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因进曰:“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湣王攻楚,再辟地千里,而尺寸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其罢敝而伐之,齐几于亡。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而威楚、赵,则齐附而韩、魏因可虏矣。”王曰:“善。”乃以睢为客卿,

下令鞭打范睢,打断肋骨,打掉牙齿,扔在厕所里。范睢假死得以脱身,魏国人郑安平带着范睢逃走,隐姓埋名,改名换姓叫张禄。

秦国谒者王稽出使魏国,把范睢带回秦国,推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行宫接见他。范睢假装不知道而走入宫中永巷中,秦昭襄王来后,宦官怒声驱赶范睢,说:“大王来了!”范睢故意胡说:“秦国哪里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秦昭襄王略微听到这些话,便叫左右随从退下,向范睢跪下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教导我的话吗?”范睢只是回答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秦昭襄王又说:“难道先生到底不愿教导我吗?”范睢说:“不敢如此。我是个旅居他乡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我打算陈述的又都是匡正您的国家大事,关系到您的骨肉亲人,我虽愿意一效愚忠,但不知大王的心思。这就是大王三问而不敢回答的缘故。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过话,明天就会随之受到诛杀,然而只要对秦国有一点的补益,我不敢回避这个结局。只不过担心我死之后,天下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再投奔秦国了。”秦昭襄王直挺挺跪着说:“这是什么话!我能够见到先生,这是上天因为我比先生糊涂而把先生赐给我,以便保存先王的社稷宗庙。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王尽情指教我,不要怀疑我的真心。”范睢发现左右有不少窃听的人,没有敢谈宫内的事,而是先谈宫外的事,以此观察秦昭襄王的态度变化。因而范睢进言说:“穰侯越过韩、魏两国领土去攻打齐国的刚、寿,这不是正确的计策。当初齐湣王进攻楚国,再一次开辟千里土地,其结果连一尺一寸的领土也没有得到,这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使它无法占有。诸侯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惫不堪,便攻打它,使齐国几乎灭亡。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那时得到一寸土就是大王手里的一寸土,得到一尺土也是大王手里的一尺土。如今韩国、魏国处于中原之地,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必须亲近中原国家,把握天下的枢纽,而威慑楚国、赵国,那么齐国就会归附,而韩国和魏国也因此可以被征服了。”秦昭襄王说:“好。”便任命范睢为客卿,

与谋兵事。

壬辰(前269) 四十六年

秦攻赵阏与,不拔。

癸巳(前268) 四十七年

秦伐魏,拔怀。

始用范睢之谋也。

甲午(前267) 四十八年

秦太子质于魏而卒。

乙未(前266) 四十九年

秦拔魏邢丘。 秦君废其母不治事,逐魏冉、芈戎、公子巿、公子悝,以范睢为丞相,封应侯。

范睢日益亲用事,因说秦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而弑湣王,李兑管赵而囚主父,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齿、兑

和他谋划用兵之计。

壬辰(前269) 周赧王四十六年

秦国攻打赵国阏与,未能攻克。

癸巳(前268) 周赧王四十七年

秦国攻打魏国,攻克怀地。

秦昭襄王开始采用范睢的计谋。

甲午(前267) 周赧王四十八年

秦国太子悼在魏国做人质,死在那里。

乙未(前266) 周赧王四十九年

秦国攻克魏国邢丘。 秦国国君废黜太后,不再让她管理国事,赶走魏冉、芈戎、公子巿、公子悝,任命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

范睢日益当权用事,于是劝说秦昭襄王说:“我在崤山以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听说还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和穰侯,没有听说还有大王。能够独揽国家大权的称作王,能够决定利害关系的称作王,能够掌握生杀大权的称作王。当今太后擅自发号施令,穰侯出使外国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决断刑狱毫无顾忌,高陵君任免官吏从不请示,这四位权贵在秦国一起出现而使国家不面临危亡,是从来没有的事。在这四位权贵的威势之下,可以说秦国没有王。穰侯派使者控制大王的外交大权,决断与各国的关系,出使天下,征伐敌国,没有人敢不听从。如果战胜敌人夺取土地,就把获得的利益归于自己的封地陶邑;如果战败与百姓结怨,祸端就落在国家社稷的头上。我还听说过,果实繁盛就会压折树枝,枝干折断就会损伤树心;同样封地过大就会威胁国家,大臣过分尊显就会使君主卑微。从前淖齿管理齐国因而害死齐湣王,李兑管理赵国因而把赵主父囚在沙丘宫饿死,当今我观察四位权贵的所作所为,也是淖齿、李兑

之类也。且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臣见王独立于朝,窃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巿、泾阳君悝于关外,以睢为丞相,封应侯。魏须贾聘于秦,睢因辱之,使归告魏王曰:“速持魏齐头来,不然,且屠大梁!”齐走赵,匿平原君家。

赵以公子胜为相。

丙申(前265) 五十年赵孝成王丹元年。

秦君母芈氏以忧卒。 秦伐赵,取三城。齐救却之,遂以赵师伐燕,取中阳,伐韩,取注人。

秦攻赵,赵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齐。齐人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可,齐师不出。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有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请见,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左师公徐趋而坐,谢曰:“老臣病足,不得见久矣,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太后不和之色稍解。左师曰:“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太后曰:“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臣未填沟壑而托之。”

同一类人。再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亡国的原因,都是君主把专权授给大臣,自己纵酒游猎;而被授予专权的大臣又嫉贤妒能,欺下瞒上,以图谋私利,他们不为君主考虑,而君主又不觉察醒悟,所以丢掉了国家。现在秦国自有官秩的人以上到各个大臣,下及大王您的左右随从,没有一个不是相国的人。我看见大王在朝廷上孤零零的,私下恐怕万代之后占有秦国的,不再是大王的子孙。”秦昭襄王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废黜太后,把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公子巿、泾阳君公子悝驱赶到关外,任命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魏国的须贾出使秦国,范睢借此侮辱他,叫他回去转告魏王说:“速持魏齐的头交上来,否则,我将派兵屠杀大梁!”魏齐听说后,逃到赵国,藏在平原君家里。

赵国任命公子赵胜为相。

丙申(前265) 周赧王五十年赵孝成王丹元年。

秦国国君的母亲芈氏因忧伤去世。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三座城池。齐国派兵营救,击退秦军,于是率领赵军攻打燕国,夺取中阳,又攻打韩国,夺取注人。

秦国攻打赵国时,赵孝成王新即位,太后掌管国家大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人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才行。”太后不同意,齐国的救兵便不出发。大臣们竭力劝谏,太后公然对左右侍臣们说:“如果有谁再说此事的,老婆子我一定往他脸上吐口水!”左师触龙求见,太后气冲冲地等他进来。左师触龙慢慢地小步跑来坐下,道歉说:“老臣我腿脚有病,好久没有来看望太后了,又怕太后身体有什么病苦,所以希望见到太后。”太后说:“老妇我靠着车子行动了。”触龙说:“吃饭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只是喝些粥罢了。”太后脸上不高兴的气色已经稍稍缓解。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又不成材,而我日益衰老,私下怜爱他,想让他补个黑衣卫士的缺额,去护卫王宫。”太后说:“可以。他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小了些,但希望趁我这把老骨头还没有入土之前,给他找个托付的地方。”

太后曰:“丈夫亦爱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如长安君之甚。”左师曰:“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哭,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为之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王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封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赵,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哉?”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齐君法章卒,子建立,国事皆决于其母太史氏。

建年少,国事皆决于君王后。

丁酉(前264) 五十一年齐王建元年。

秦白起伐韩,拔九城。

斩首五万。

戊戌(前263年) 五十二年

秦白起伐韩,取南阳,攻绝太行道。 楚太子完自秦逃归。楚君横卒,完立,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

楚顷襄王疾病。黄歇侍太子于秦,闻之,言于应侯曰:

太后说:“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人还厉害呢。”太后笑着说:“妇人才更加厉害呢。”触龙说:“我个人觉得您疼爱燕后胜过疼爱儿子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疼爱燕后远比不上疼爱长安君。”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为他们考虑得深远。就像您送别燕后,抱着她的脚跟直哭,想到她嫁到远处去,也是够难过的了。一旦她已经走了,并非不再思念她,但在祭祀时却为她祷告说:‘千万别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做长远的打算,为她的子孙后代相继当燕王考虑吗?”太后说:“是的。”触龙说:“从现在上推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仍在侯位的,还有继续存在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说:“这就是从眼前说祸及自身,从长远说殃及子孙后代,难道君主的子孙被封侯就不好吗?原因在于地位尊贵却无功勋,俸禄丰厚却无劳绩,同时却拥有大量的宝器。现在您给长安君很高的地位,分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许多宝器,却想不到让他现在为赵国建立功勋,一旦您不在世上,长安君靠什么自立于赵国呢?”太后说:“好吧,随你安排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好一百辆车子,让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军这才出兵援救,秦军撤退。

齐国的国君法章去世,他的儿子田建即位,国事都由田建的母亲太史氏决定。

田建年幼,国家大事都由君王后决断。

丁酉(前264) 周赧王五十一年齐王建元年。

秦国白起攻打韩国,夺取九座城池。

斩杀五万人。

戊戌(前263) 周赧王五十二年

秦国白起攻打韩国,夺取南阳,攻打太行山道,切断通路。楚国太子完从秦国逃回。楚顷襄王横去世,太子完即位,任命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在秦国侍奉太子,听说后对应侯范睢说:

“楚王疾,恐不起,秦若归其太子,则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傅先往问疾,反而后图之。”歇与太子谋曰:“王疾病,而阳文君之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阳文君之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乃教太子变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自为守舍谢病。度已远,乃自言请死。王怒,欲听之。应侯曰:“歇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不如归之以亲楚。”王从之。歇至三月而楚王薨,太子即位,以歇为相,封之淮北。

己亥(前262) 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完元年。

楚纳州于秦。 秦白起伐韩,拔野王。上党降赵。

秦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不如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乃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乐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大王。”赵王以问平阳君豹,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乐吾德,何谓无故?”豹曰:“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也。韩氏所以不入之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

“楚王患病,恐怕很难痊愈,秦国如果让楚太子归国,这就是结好楚国,为秦国储存下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友邦。如果不放他回去,他只不过是咸阳城里的一个老百姓。如果楚国再立别人为君主,必定不会服事秦国。”范睢把黄歇的话告诉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说:“叫太子的老师先去探望楚王的疾病,回来后再考虑。”黄歇与太子商议说:“大王病重,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都在宫中。大王如果去世,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继承王位,那么太子您就不能奉守祖业了。”于是让太子更换服饰,以楚国使者的车夫身份混出关外,黄歇自己守在馆舍中,借口太子有病谢绝来访。估计太子走得很远了,才去说明情况,请求死罪。秦昭襄王大怒,打算按他的请求处死。范睢说:“黄歇献身以救主,太子即位必定重用黄歇,不如把他放回去,以此结交楚国。”秦昭襄王依计而行。黄歇回国后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即位,任命黄歇为相,封给他淮北的领地。

己亥(前262) 周赧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完元年。

楚国把州地献给秦国。 秦国白起攻打韩国,夺取野王。上党归附赵国。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夺取野王。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断绝,上党郡守冯亭和民间人士商议说:“通往都城新郑的路已经切断,不如归附赵国。赵国接受了我们,秦国必然要攻打赵国。赵国被秦军逼迫必然会亲近韩国,韩国与赵国联合一起就可以对抗秦国了。”于是告诉赵国说:“韩国守不住上党,想把它献给秦国,但是官吏和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做秦国的吏民。现有大邑十七座,愿意恭敬地献给大王。”赵孝成王询问平阳君赵豹对此事的意见,赵豹回答说:“圣人把无缘无故得到的利益视作最大的祸害。”赵孝成王说:“人家仰慕我的仁德,怎么能说没有缘故呢?”赵豹说:“秦国蚕食韩国的领土,切断上党与都城的通路,原本就认为自己垂手可得上党之地。韩国人所以不把它献给秦国,是想把祸端转移到赵国。秦国花费劳力,而赵国却享受

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得谓之非无故哉!不如勿受。”平原君请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封冯亭为华阳君。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忍卖主之地而食之也。”

庚子(前261) 五十四年

辛丑(前260) 五十五年

秦王龁攻赵上党,拔之。白起代将,大破赵军,杀其将赵括,坑降卒四十万。

秦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长平,以按据之。龁遂攻赵,赵军数败。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将不听。不如以重宝附楚、魏,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虞卿曰:“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秦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成矣。”既而果然。

廉颇坚壁不出,又失亡多,赵王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为反间,曰:“秦独畏马服君之子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括代颇将。蔺相如曰:“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与奢言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也。括母问其

利益,即使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从弱小的国家那里得到这个便宜,何况弱小的国家想从强大的国家那里得到呢?这难道能说不是无缘无故得到的利益吗?不如不接受。”平原君建议接受上党。赵孝成王便派遣平原君前往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冯亭流着泪,不肯去见使者,说道:“我不忍心出卖国君的土地来换取自己的俸禄。”

庚子(前261) 周赧王五十四年

辛丑(前260) 周赧王五十五年

秦国王龁进攻并占领赵国上党。白起代替王龁领兵,大破赵军,杀死赵将赵括,活埋赵国降兵四十万人。

秦国王龁进攻上党,将其占领。上党的百姓逃往赵国,赵国廉颇率军驻扎长平,接应安抚上党的百姓。王龁于是进攻赵国,赵军屡次失败。楼昌建议派出地位高的使节与秦国媾和。虞卿说:“如今决定媾和的控制权在秦国,秦国下定决心一定要大破赵军,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同意。我们不如拿珍宝来拉拢楚国和魏国,这时秦国就会疑心各国重新合纵对付秦国,那时媾和才能成功。”赵孝成王不同意,派郑朱前往秦国讲和。虞卿说:“天下祝贺战争胜利的人都在秦国,郑朱是赵国的贵人,秦国必然把他放在显要的地位向各国宣扬。各国知道大王与秦媾和,必然不会援救大王;秦国知道天下各国都不援救大王,就不会与赵国达成媾和的协议。”后来事态发展果然如此。

廉颇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又因为伤亡损失较多,赵孝成王愤怒,多次责备廉颇。应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只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孝成王于是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说:“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随机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人能比。他与赵奢谈兵,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终究不说他精通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什么

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问之,对曰:“括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得赏赐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利便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龁为裨将,令军中:“敢泄者斩!”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击秦军。武安君佯败走,张二奇兵以劫之。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绝其后,军分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之,自如河内发民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赵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显名也,不务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弗听。赵军食绝四十六日,人相食。急攻秦垒,欲出不得。括自出搏战,秦射杀之,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其民

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件出生入死的事情,但他却轻易谈论它,倘若赵军让他来统率,破败赵军的一定是他。”等到赵括准备出发时,赵括的母亲上书说赵括不适宜担当重任。赵孝成王询问原因,她回答说:“赵括的父亲担任大将时,他亲自捧着饭食去招待吃饭的人就有几十人,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得到的赏赐全部拿来分给将士和臣僚,自接受命令之日起不再过问家中的事务。如今赵括一旦当上了大将,就东向高坐,接受军官们拜见,没有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所赏给他的金帛,他都拿回家收藏起来,每天关注有没有便宜可图的田宅能够买下来。可见父子心路不同,希望大王不要任用他。”赵孝成王说:“老母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假如他不称职,我请求不要让我随他连坐。”赵孝成王答应下来。

秦昭襄王听说赵括已经担任主将,便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任命王龁为副将,在军中下令:“有泄密者,立即斩首!”赵括来到军中,全部改变原来布置的号令,调换军官,然后出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同时布置了两支奇兵截击赵军。赵括乘胜追赶到秦军营垒前面,秦军营垒防守坚固,攻不进去。此时,秦国的奇兵已经截住赵军的退路,赵军被一分为二,运粮道路也被堵住。白起命令轻装精兵出击,赵军迎战失利,只好修筑营垒固守,等待援军到来。秦昭襄王得知消息,亲自到河内征集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全部调到长平,阻挡赵国的救兵和粮食。

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粮食,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好比牙齿上面的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那么明天灾祸就会降临齐国和楚国。援救赵国这件事,应该像是捧着漏水的瓦罐去浇烧焦的铁锅那样刻不容缓。况且救援赵国是高尚的道义之举,抵抗秦国可以扬名天下,不致力于此事而爱惜粮食,从国家大计来看,这是个过失。”齐王仍然不听。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出现人吃人的局面。赵军猛攻秦军营垒,打算突围,还是不成功。赵括亲自临阵搏斗,被秦军射死,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说:“秦国已经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

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恐为乱。”乃挟诈尽坑之,遗其小者二百余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凡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壬寅(前259) 五十六年

秦攻赵,拔武安、皮牢,定太原、上党。韩、赵又割地以和。

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拔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说应侯曰:“赵亡则秦王王,而武安君为三公矣。君能为之下乎?不如因而割之,毋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秦兵劳,请许韩、赵割地以和。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而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赵王之约割地也,虞卿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攻王,王无救矣。”楼缓曰:“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赵构难而天下说,今不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则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而瓜分之矣。”虞卿曰:“危哉楼子之计,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且臣言勿与者,非固勿与而已。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则是王失之于齐,

不愿跟随秦国却归附赵国,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恐怕早晚要作乱。”便用欺诈手段将他们全部活埋,只剩下二百多个年幼的士兵,放他们回到赵国。秦军前后共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大为震惊。

壬寅(前259) 周赧王五十六年

秦国攻打赵国,夺取武安、皮牢,平定太原、上党。韩国与赵国再次割地求和。

武安君白起把军队分为三支:王龁率军进攻赵国,夺取武安、皮牢;司马梗向北平定太原,全部占有上党土地。韩国、魏国担心,派苏代去劝应侯范睢说:“赵国一旦灭亡,秦王便可以统治天下了,而武安君白起将被列入三公的高位。您能在他的下面吗?还不如就此分割赵国一些领土后罢手,不要让白起独享大功。”范睢便向秦昭襄王说秦军已经疲惫不堪,请求允许韩国和赵国割让土地以求和解。秦昭襄王听从了范睢的意见,准备割让韩国的垣雍、赵国的六座城邑来讲和收兵。白起因此事与范睢产生了矛盾。

赵孝成王准备履约割地,虞卿说:“秦国攻打大王,是因疲惫而返回呢?还是尚有进攻的余力,因为爱惜大王而停止进攻呢?”赵孝成王说:“秦国已经不遗余力了,一定是因疲惫而返回吧。”虞卿说:“秦国不遗余力去攻取它所不能夺取的赵国,结果因疲惫而退回。现在大王又把它不能攻取的地盘送上,是帮助秦国进攻自己。来年秦国再攻打大王,大王就没救了。”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国与赵国互相征战,天下各国都很高兴,今天如果不割地求得和解,以此迷惑天下的视线,使秦国得到安慰,那么天下各国将会利用秦国对赵国的愤怒,趁着赵国的衰竭,一起瓜分赵国。”虞卿说:“楼缓的计策太危险了。这样只能使天下更猜疑赵国,又哪能满足秦国的贪心呢!再说,我说的不割让土地,并非绝对一律不行。秦国向大王索取六座城邑,而大王可以用这六座城邑贿赂齐国,这就是在齐国损失的,

取偿于秦也。以此发声,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矣。”赵王曰:“善。”使卿如齐,未返而秦使者已在赵矣。

魏以孔斌为相,寻以病免。

初,魏王闻子顺贤,聘以为相。子顺谓使者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秩者咸不悦,陈大计又不用,乃以病致仕。人谓之曰:“子其行乎?”答曰:“行将安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喟然叹曰:“死病无良医,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诸大夫,皆曰:“秦若不胜,则可承敝而击之;胜则因而服焉,于我何损?”斌曰:“不然。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相乐,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今子不悟赵破而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斌,穿之子也。

秦诱执赵公子胜,既而归之。

秦王欲为应侯必报其仇,乃请平原君至而执之,使谓赵王曰:“不得齐首,吾不出王弟于关。”齐穷,抵虞卿,卿弃

能够从秦国得到补偿。大王如此先发制人,我将预见秦国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赵国,反而来向您求和。”赵孝成王说:“对。”于是派虞卿到齐国,虞卿还没有回国,而秦国使者已经到了赵国。

魏国任命孔斌为相,不久孔斌因病免职。

起初,魏王听说孔斌贤能,聘请他为相。孔斌对使者说:“如果大王能够信服和运用我的治世之道,我的治世之道原本就可以安邦治国,即使让我吃蔬菜喝凉水,我也努力不懈。倘若只是想让我穿上官服,给以丰厚的俸禄,我不过是个汉子罢了。魏王哪里会缺一个汉子呢?”使者坚决请求他,孔斌才前往魏国。孔斌上任后,撤销了一批受宠幸的官员,换上了贤能人士;剥夺了不任职官员的俸禄,拿来赏赐有功之臣。那些丢官削爵的人都不高兴,奏陈治国大计又不被采纳,孔斌只好借口有病辞职。有人对孔斌说:“你还到别处去吗?”孔斌回答说:“还能到哪里去呢?崤山以东的国家都将被秦国兼并,秦国行为不讲仁义,仁义之人不会到那里去。”于是居家不出,喟然叹道:“死病无良医,不出二十年,天下恐怕尽为秦国所有了!”

秦国开始攻打赵国时,魏王询问各位大夫,大家都说:“秦国如果打不赢,我们就可以趁秦军疲惫不堪时出兵进击;如果秦国取得了胜利,我们就顺势服从秦国,这对我们有什么损失呢?”孔斌说:“不是这个道理。秦国是个贪婪而凶暴的国家,战胜赵国后必定要再图谋别的国家,我担心那个时候魏国就要受到秦军的攻击了。古人说过,燕雀在屋檐下栖息,母子衔食相喂,呴呴鸣叫好快乐,自以为平安无事。不料灶上烟筒起火,将烧毁整栋房屋,燕雀却面不改色,还不知道灾祸就要降临到自己身上。现在你们还不醒悟,一旦赵国失败,灾难将要降到自己身上。作为人,难道见识和燕雀一样吗?”孔斌是孔穿的儿子。

秦国诱骗扣留赵国公子赵胜,不久将他放回。

秦昭襄王打算为应侯范睢报仇,便邀请平原君赵胜来到秦国,把他扣留,并派使者对赵孝成王说:“如果交不出魏齐的人头,我不放大王的弟弟出关。”魏齐走投无路,找到虞卿,虞卿舍弃

相印与偕亡。走魏,信陵君意难见之,齐怒自杀。赵王取其首与秦,秦乃归平原君。睢言王稽,王以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王以为将军。睢散家财物,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云。

癸卯(前258) 五十七年

秦伐赵,围邯郸。

秦武安君病,使王陵伐赵,攻邯郸,少利。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秦虽胜于长平,然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又使应侯请之,终辞不行,乃以王龁代陵。

赵公子胜如楚乞师,楚黄歇帅师救赵。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约其门下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于此矣,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臣得早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久而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王怒叱之。遂按剑而前曰:

相印,与魏齐一起逃走。逃到了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左右为难,没有接见他们,魏齐非常悲愤,便自杀了。赵孝成王取了魏齐的人头,交给秦国,秦国才放回了平原君赵胜。范睢在秦王面前说起王稽的好处,秦王便任命他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秦王任命他为将军。范睢拿出家中的财物分给别人,以此来报答在困顿时曾经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俗话说的,一顿饭的恩德必还,极小的仇恨必报。

癸卯(前258) 周赧王五十七年

秦国攻打赵国,围攻邯郸。

秦国武安君白起生病,秦国派王陵攻打赵国,围攻邯郸,得利不多。白起病愈,秦王打算让他代替王陵。白起说:“邯郸确实是不易攻取的,而且诸侯各国的救兵天天往这里开赴。秦国虽然在长平打了胜仗,但是士卒战死的超过一半。如今国内空虚,又远离本土,跋山涉水,去争夺人家的国都,只要赵军在里面配合援军,各国的援军从外围进攻秦军,那么打败秦军是肯定的。”秦王又派范睢请白起就任,白起始终推辞不去,于是秦王派王龁去代替王陵。

赵国公子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兵,楚国黄歇率军援救赵国。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请求援军,赵胜准备约请门下二十名文武齐备的人跟自己一起去。挑选了十九人,剩下的都不可取。毛遂主动向赵胜自荐,赵胜说:“贤士处世,好比锥子放在袋里,它的锥尖必然立即显露。如今先生待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我却从来没有听说你的事,可见先生没有什么才能。”毛遂说:“那么我今天就要求进入袋里!如果让我早进入袋中,早就脱颖而出,岂止露出锥尖而已。”于是,赵胜让毛遂一同去楚国。赵胜与楚考烈王说明合纵的好处,久久不能达成协议,毛遂便手按长剑,登到台阶上,说道:“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三言两语就能得出结论!如今日出就谈,到了中午还谈不出结果,这是为什么?”楚考烈王愤怒地呵斥毛遂。毛遂按剑走到楚王面前说: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而王天下,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赵之所羞,而王不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王曰:“唯唯。”乃与楚王歃血定从而归。平原君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因以毛遂为上客。而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

魏晋鄙帅师救赵,次于邺。公子无忌袭杀鄙,夺其军以进。

魏王使晋鄙救赵,秦王使谓魏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止晋鄙壁邺。又使新垣衍入邯郸说赵,欲共事秦为帝,以却其兵。鲁仲连闻之,往见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即肆然而为帝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愿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纣醢九侯,鄂侯争之强,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欲令之死。今秦、梁,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无已而帝,则行其天子之礼以号令于天下,变易诸侯之大臣,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又使子女谗妾

“大王之所以敢呵斥我,是因为楚国人多。现在我与大王仅隔十步,这十步之内大王不能依仗楚国人多,大王的生命悬在我的手中。我的主君在这里,你凭什么呵斥我?再说,我听说商汤以方圆七十里的地方称王天下,周文王以方圆一百里的领地君临诸侯。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战士一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然而白起这小子,率领几万士兵,一战就打下鄢、郢两城,再战就火烧夷陵,三战就凌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世的怨仇,连赵国都感到羞辱,而大王却不以为难堪。合纵是为了楚国,并非为了赵国。”楚考烈王说:“是的,是的。”毛遂便与楚考烈王歃血起誓,约定合纵抗秦,然后返回赵国。赵胜说:“我不敢再说能够鉴别天下人才了。”于是把毛遂奉为贵宾。而楚国派春申君率领军队援救赵国。

魏国晋鄙率军援救赵国,驻扎在邺城。公子无忌袭击并杀死晋鄙,夺过晋鄙的军队,进兵援救赵国。

魏王派晋鄙援救赵国,秦昭襄王派人对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早晚即将攻克,诸侯各国敢去救助赵国的,我一定调动军队先攻击它。”魏王非常恐惧,不让晋鄙前进,驻军邺城。又派新垣衍进入邯郸,劝说赵孝成王,打算共同尊奉秦王为帝,以使秦国退兵。鲁仲连听说后,前往会见新垣衍说:“那秦国,是个不顾礼义而崇尚斩首立功的国家。秦国一旦放肆地在天下称帝,我只有投东海而死了,不愿成为它的百姓。说来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所带来的害处。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纣王的三公。但是纣王却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竭力谏诤,于是又被纣王做成肉干。文王听说这种暴行后,喟然长叹,结果又被纣王囚禁在牖里的仓库,打算让他死掉。如今的秦国和魏国,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各有称王的名分,怎么能刚看到秦国打胜一仗,就想尊秦王为帝,使自己终身陷于被做成肉干、剁成肉酱的地步呢!一旦秦国贪心不止而终于称帝,就会实行天子的礼法,向天下发号施令,撤换诸侯各国的大臣,剥夺不喜欢的人的俸禄,而赐予宠爱的人官爵,又将派遣秦国女子及惯进谗言的侍妾

为诸侯妃姬,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生直上载不让,公子执辔愈恭。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宾客皆惊。

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赴斗以死于赵。过见侯生,生曰:“公子无他端而欲赴秦军,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鄙疑而复请之,则事危矣。臣客朱亥力士可与俱,鄙不听使击之。”公子

去做各诸侯国的妃姬,这样魏王还能泰然无事吗!将军又有什么办法保住旧日恩宠呢?”新垣衍起身拜了两拜说:“我今天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的奇士!我马上离开赵国,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话了!”

起初,魏公子无忌待人仁爱,礼贤下士,招致食客三千人。有一位名叫侯嬴的隐士,家中贫困,是大梁东门的守门人。公子无忌置办酒席,大会宾客,待大家坐好后,空着车上的上首座位,亲自迎接侯嬴。侯嬴直上车座并不谦让,公子无忌执辔驾车,更加恭敬。侯嬴又对公子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屠市中,希望麻烦车马过去一趟。”公子无忌驾车进入集市,侯嬴下车会见自己的朋友朱亥。侯嬴眼睛斜视公子无忌,故意久久地站着不动,与朱亥谈着事情。他细致地观察公子无忌的动静,只见公子无忌脸色非常平和,于是才辞别朋友上车,到了公子无忌的家中。公子无忌指引侯嬴坐上座,场上宾客都很惊讶。

到了秦国围攻赵国的时候,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正是公子无忌的姐姐,所以赵胜派出到魏国求救的使者的车马一个接着一个,并指责公子无忌不急赵国之难。公子无忌十分焦急,多次劝说魏王下令使晋鄙带兵救赵。又让门下的宾客辩士百般游说,魏王就是不听。公子无忌便吩咐宾客,准备好一百多辆供战斗的车马,打算开赴赵国,与秦军拼个死活。公子无忌路过时看望侯嬴,侯嬴说:“公子没有别的计策,就想与秦军对垒,好比拿肉投给饿虎,能有什么收获呢?”公子无忌拜了又拜,询问计策。侯嬴说:“我听说晋鄙兵符的另一半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宠幸,她有办法偷出来。何况公子曾经替她报过杀父之仇,她甘愿为公子去死,绝不会推辞。诚如我说的,公子只要一开口就能得到虎符,夺过晋鄙兵权,往北援救赵国,往西击退秦军,这便是五霸那样的功绩了。”公子无忌依照侯嬴的计谋果然拿到兵符。侯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果晋鄙产生怀疑而再去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大力士,可以与您一同前往,倘若晋鄙不听,就让他击杀晋鄙。”公子无忌

至邺,晋鄙合符果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鄙。公子勒兵下令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

甲辰(前257) 五十八年燕孝王元年。

秦杀白起。

王龁战不利,武安君曰:“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之。武安君称病笃,乃免为士伍,迁之阴密。行至杜邮,应侯曰:“起之迁意尚怏怏有余言。”王乃使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应侯乃任郑安平,使将击赵。

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军邯郸下。

信陵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王龁解围走,郑安平以二万人降赵。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赵王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至暮,以公子退让竟不忍言献五城。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仲连亦不受。乃以千

到达邺城,晋鄙两符相合后,果然产生怀疑,举手看着公子无忌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担负着国家重任,今天你孤身单车来代替我,这是怎么回事?”朱亥从袖中掷出四十斤重的铁椎,当即椎杀了晋鄙。公子无忌统领军队,下达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其父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其兄回去;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去赡养父母。”公子无忌选出八万精兵,于是率军出发。

甲辰(前257) 周赧王五十八年燕孝王元年。

秦国杀死白起。

王龁作战失利,武安君白起说:“不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样?”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行命令白起去统兵。白起声称病重,被免职为士卒,迁往阴密。白起走到杜邮时,应侯范睢说:“白起对被迁仍旧心中不服,耿耿于怀。”秦昭襄王便派人赐给白起一把宝剑,于是白起自杀,秦国人很怜悯他。范睢便委任郑安平为主将,让他率军攻打赵国。

魏国公子无忌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

公子无忌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王龁解围逃走,郑安平率领二万人投降赵国。信陵君公子无忌不敢返回魏国,让一位将军带领魏军回国。赵孝成王打算拿出五座城邑封赏公子无忌,公子无忌听说后颇有自居有功的神气。有个门客劝公子无忌说:“事物有的不能忘记,有的不能不忘记。人家对公子有恩,公子不能忘记;公子对人家有恩,希望公子忘记。再说你假传大王的命令,夺取军队去援助赵国,这对于赵国是有功劳的,但对于魏国就不算是忠臣。公子因此自居有功而骄傲,我个人认为公子不应这样做。”当时公子无忌马上自我批评,显得无地自容。赵孝成王亲自迎接公子无忌,以主人的礼节对待,带着他从西阶上。公子无忌侧着身子一再辞让,便从东阶上殿,自称对于魏国负心有罪,对于赵国也没有功劳。赵孝成王与公子无忌喝酒喝到晚上,因为公子无忌的谦虚退让,竟然不好意思说出敬献五城的话。平原君赵胜打算封赏鲁仲连,鲁仲连也不肯接受。赵胜便拿出千

金为寿,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辞去,终身不复见。

秦太子之子异人自赵逃归。

秦太子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不礼之,困不得意。

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乃说之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夫人而无子,子之兄弟二十余人,子居中不甚见幸,太子即位,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曰:“奈何?”不韦曰:“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秦国与子共之。”不韦乃以五百金令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夫人姊,而以献于夫人,因誉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夫人喜。不韦因使其姊说曰:“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適,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今异人贤而自知中子不得为適,诚以此时拔之,是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也,则终身有宠于秦矣。”夫人以为然,承间言之。太子与夫人乃刻玉符,约以为嗣,因请不韦傅之。

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

金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着说:“作为天下名士,最珍贵的品格是为人排难解纷却不图名利。如果有所图取,那是商人做的事,我不肯做这种事情。”于是告别平原君,终身不再来见他。

秦国太子的儿子异人从赵国逃回秦国。

秦国太子的妃子叫华阳夫人,没有生儿子,夏姬生的儿子叫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秦国屡次攻打赵国,所以赵国并不礼待异人,使他处境困窘,郁郁不得志。

阳翟的大商人吕不韦到邯郸去,见到异人说:“这真是个值得囤积的奇货啊!”便劝异人说:“秦王老了,太子宠爱华阳夫人,但她没有子嗣,你在二十多个兄弟中排行居中,不受宠,一旦太子即位,你就不能争得继承人了。”异人说:“怎么办?”吕不韦道:“能够确立嫡子后嗣的,只有华阳夫人了。我虽然穷,请让我拿出千金替你西去秦国游说,设法立你为嗣。”异人说:“如果你的计策实现,我一定与你共享秦国。”吕不韦便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广交宾客。又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玩物,亲自带着西去秦国。吕不韦见到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献给华阳夫人,并趁机赞美异人贤明,宾客遍天下,日夜流泪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还说:“异人把夫人当作上天那样敬奉。”华阳夫人听后大喜。吕不韦又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劝夫人说:“夫人受到宠爱却无子嗣,如果不趁风华正茂时,及早在众子中结纳贤惠孝敬的,推举他做嫡子,等到容颜衰老、宠爱减退时,即使想开口提一提,还有可能吗?如今异人贤明,又自知身为中子不可能成为嫡子,如果在这时候提拔他,就会使异人无法拥有国家而终于有了国家,夫人没有嫡子而终于有了嫡子,夫人就能在秦国终身受宠了。”华阳夫人认为此话有道理,便乘机对太子谈起此事。太子与华阳夫人又刻下玉符,约定立异人为嗣,于是请吕不韦辅佐他。

吕不韦娶了一位绝美的邯郸女子,与她同居,知道她已经怀孕。一次,异人见到这个女子后,便请求吕不韦把这个女子送给自己。吕不韦开始假装生气,不久便献给了他。这个女子怀孕一年后生下儿子,名叫嬴政,异人便将女子立为夫人。

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不韦赂守者得脱亡,赴秦军,遂归。异人楚服而见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更名曰楚。

乙巳(前256) 五十九年

秦伐韩、赵,王命诸侯讨之,秦遂入寇。王入秦,尽献其地。归而卒。

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伐赵,取二十余县,斩首九万。赧王恐,倍秦与诸侯约从,欲伐秦。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赧王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而归赧王于周,是岁卒。

秦军围攻邯郸时,赵人打算杀死异人,吕不韦贿赂看守,使异人得以脱身,逃到秦军中,终于回到秦国。异人穿着楚人的服装去见华阳夫人,夫人说:“我是楚国人,应当把你当作亲生儿子。”把异人的名字改为楚。

乙巳(前256) 周赧王五十九年

秦国攻打韩国和赵国,周赧王命令诸侯讨伐秦国,秦国于是入侵周朝。周赧王到了秦国,把所有的三十六座城邑全部献出。秦国放周赧王回去后,他就去世了。

秦国攻打韩国,夺取阳城、负黍,斩杀四万人。攻打赵国,夺取二十多县,斩杀九万人。周赧王恐惧,背离秦国而与诸侯各国约定合纵,准备讨伐秦国。秦国派将军摎进攻西周,周赧王进入秦国,叩头领罪,将所有的三十六座城邑、三万人口,献给秦国。秦国接受了周赧王的进献,放他回到西周。这一年,周赧王去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