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黄弘纲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黄弘纲〗(1492-1561年)字正之,号洛村。明江西雩县(今江西于都)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始任为汀州府推官,升刑部主事。后请致仕,归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讲学。黄弘纲长期跟随王守仁学习,为其得意门生。王卒,弘纲又居守其家三年。其学前后有变,最初强调“持守”,其后以“不致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为主。黄善于推阐师说,王守仁“良知”之说发自晚年,未及与学者深究其旨,其门人遂忽略其“诚一无伪”之本体,而以意念之善者为“良知”。黄认为,以意念之善为良知,终非天然自有之良知,而为有意之知觉。为有意之知觉,则胎骨未净,卒成凡体。以此说明王守仁的“有善有恶之意,知善知恶之知”皆非定体。他认为,意既然有善恶,则知不得不逐于善恶,因此,如果只在念起念灭上下功夫,即“以意念之善为良知”,则将一世合不上本体。这方面,他特别赞赏杨简和程颢的观点,谓精于用力者莫若杨简,所谓中起意,即其用力处。认为杨简“千言万语,只从至灵、英明、广大、圣知之性,不假外求,不由外得,自本自根,自神自明中提缀出来,使人于此处省悟,则不患其无用力处。不患不能善用其力矣”。认为程颢“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之说为“存之之道”,善用其力者,当如此。天然良知,无体用先后、内外、深浅、精粗、上下,乃--以贯之者。对于聂豹的“归寂”之说,黄曾进行过非难,他认为,“寂”与“感”不可作一例观,有得其本体者,有失其本体者,自得其本体之“寂”者而言之,虽存之弥久。涵之极深,而渊微之精未尝无;自得其本体之“感”者而言之,虽纷然而至,杳然而来,而应用之妙未尝有。未尝有,则“感”也“寂”在其中;未尝无,则“寂”也“感”在其中。不睹不闻是其体。戒慎恐惧是其功。皆合“寂”、“感”而言之。在修养和为学方面,黄弘纲也主张“无私”和“反求”,认为太古无为,中古无私;太古至道,中古至德。应该由至德而观至道,由无私而游无为。笃信圣人者,必反求诸己。反求诸己,然后能笃信圣人,道必深造自得。黄弘纲著有《黄洛村集》。黄氏为江右王门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具有一定影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