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闺范译注

卷一 嘉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四书

中 庸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1乎天地。

一阴一阳之谓道。夫妇一小天地,天地一大夫妇耳。故万事万化之原,始于闺门;五典2五礼3之端,肇于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其重如此。少年男女,稚气童心,恣纵嬻经,媟狎败礼。故生人之慢易放肆,莫甚于闺门,乌在其为君子之道乎。忧终者,当知慎始矣。

┃ 吕语今译 ┃

处理好一阴一阳的关系就是君子之道。夫妇犹如一个小天地,而天地不过是一对大的夫妇而已。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各种风俗都根源于家庭生活,社会的规章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起源于男女之间的日常交往。因为有男女二性的存在,所以产生了夫妇关系;夫妇二人结合繁衍出后代,因而有了父子关系;在实行宗法制度的古代社会,父子关系又衍生出君臣关系;有了君臣之分,便有了区分上下级的等级制度;有了等级制度,各种礼节才能有序施行。由此可见,夫妇之道是那么的重要。少男少女天真幼稚、任性妄为,容易做出亵渎经典教诲、败坏伦理规范的行为。因此,在闺门之内最容易让人疏慢放肆、犯下过错,若没有处理好男女、夫妇之间的关系,哪里谈得上能行好君子之道?担忧未能遵行君子之道的人,应当知道要从源头(男女、夫妇之道)开始做好啊!

┃ 简注 ┃

1察:《礼记正义》疏云“明察”。《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三记弟子问《中庸》“上下察”与“察乎天地”两个“察”字同异,朱熹答曰:“只一般。此非观察之‘察’,乃昭著之意……经中‘察’字,义多如此。”

2五典:见于《尚书·尧典》“慎徽五典”,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郑玄注云:“五典,五教也。”疏中又引《左传》文公十八年传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释之。而伪孔安国《尚书序》云“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3五礼:见于《尚书·皋陶谟》“自我五礼有庸哉”,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郑玄注:“五礼,天子也,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庶民也。”又见于《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五礼,吉、凶、军、宾、嘉。”

┃ 实践要点 ┃

君子之道广大宏深,无所不包,而其根基乃在于夫妇之道。在此,吕坤阐发《中庸》经文大义,强调了夫妇之道的重要性。从符合当代实践的角度说来,“君子之道”“夫妇之道”的提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少有点距离感。事实上,“君子之道”可概括为“进德”和“修业”两个范畴。用大白话来说,“进德”即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修业”则是打拼一番事业。若一个人有良好的修养,必然会收获好的名声,再加上一番成功的事业,这不就是现在人们所羡慕、所追求成为的所谓“人生赢家”么?这么说来,“君子之学”离我们的生活也并不遥远。而“夫妇之道”,从狭义的角度说,即是如何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说,夫妇之道涉及面更加广泛,例如,对未婚人士而言,夫妇之道关涉到如何择偶的问题;对已婚人士而言,又涉及如何处理好婆媳、姑嫂、外戚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涉及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现代社会,许多人追求成为“人生赢家”,为了事业不断打拼,却忽略了要经营好夫妇之间乃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最终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家庭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切身的关系,如果连最亲近的、最切身的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怎么能处理好和外人的关系呢?成功的事业又从何谈起?因而,当我们在为生活和事业而奋斗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善待家人。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1,和乐且耽[叶沉]。宜尔室家。乐尔妻帑2[音奴]。”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居室之道,未有妻不贤,而能夫妇父子好合者也;未有夫妇父子不好合,而能使兄弟翕然和乐者也。如此,则父母之心,安得喜悦?故必宜尔室家,闺门皆太和之气;乐尔妻帑,夫妇有雍熙之风,然后父母之心,有无穷之快乐矣。

┃ 吕语今译 ┃

家庭相处的道理,没有说妻子不贤惠却能让夫妇父子和谐相处的;也没有说夫妇父子不和谐,却能让兄弟之间亲爱和乐的。如果说夫妇父子、兄弟之间关系不和谐,那么父母的内心又怎能感到喜悦呢?因此,必须要让家庭关系变得和顺妥帖,家里洋溢着和乐的氛围;让妻子儿女幸福快乐,夫妇间和乐融融。这样,父母的内心才会有无穷的快乐。

┃ 简注 ┃

1翕(xi):《尔雅·释诂》云“合也”,于此形容兄弟和合。

2帑:同“孥”,儿女。

┃ 实践要点 ┃

《中庸》引用《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句,本意在于说明君子之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君子修身须从和合妻子、宜于兄弟、安乐父母等家庭切身之事做起。于此,吕坤则借之强调妻子在家庭生活当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处理好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如果妻子能尽好本分,则夫妻和顺、家族和乐、父母称心如意,可见妻子在家庭生活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则对现代读者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一般人总是以为古人讲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在家庭生活或者说夫妻关系当中,女性总是处于卑劣地位,无足轻重。有所谓大男子主义者的丈夫就借之贬低甚至无视妻子的尊严和地位。而旁观者又以之为据,控诉传统女德、女教思想为传统文化的渣滓,应当全盘抛弃。事实上,传统经典高度肯定妻子在家庭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妻子的地位和丈夫的地位是等齐的(详见下文)。所以,我们首先要摒弃对传统女德、女教思想的误解和偏见,吸取经典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重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上面讲的是从一般人的角度,要重视妇女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地位。而这里则要强调为人妻母者自己要正视自己的地位和职责,努力尽好自己的本分,与丈夫共同营造好和谐的夫妻关系,与丈夫的父母、兄弟保持好良好的家庭关系,这样才能获得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

三、现代人谈论婚姻可能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认为婚姻是丈夫、妻子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对婚姻之事的重视程度低于古人,闪婚闪离的情况日益增多。而本条则指出,婚姻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事情,还牵涉到其他的家族成员,尤其是父母。夫妻关系不和顺,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夫妻双方的父母也会因之而担忧心痛。为此,我们要重视婚姻的严肃性,谨慎地处理男女婚嫁之事,避免为男女双方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

论 语

◎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3,“邦有道,不废4;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圣人之爱其女,与人同也。乃其择婿,不问田宅,不问贵显,其取公冶长,不过曰无罪;其取南容,不过曰谨言,皆论其德,而他无论焉。近世婚姻,非富贵,则容色,而男女性行美恶,皆非所问。若孔子者,可为万世择婿之法矣。

┃ 吕语今译 ┃

圣人疼爱自己的女儿,和其他人没有两样。只是他选择女婿的时候,不以田宅、显贵为衡量标准。孔子选择公冶长,看重他人品端正、没有罪过;相中南容,看重他谨言慎行。可见孔子择婿以品德为准绳,不考虑其他因素。现在的人谈婚论嫁,择偶标准或以财富、社会地位,或以容貌姿色,却完全不过问对象的品行是否端正。而孔子的做法,才能算是后世择婿或择偶的正确准则。

┃ 简注 ┃

1公冶长: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2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3南容:孔子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南宫括,字子容”,《论语集注》谓南容“居南宫,名韬,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

4不废:被君主任用,出仕做官。

┃ 实践要点 ┃

常言道“娶妻求淑女”,女子贤淑与否是男子择偶的标准。那么,女子嫁郎又该以何为择偶的准绳呢?在儒家经典《论语》当中,孔子亲身示法,告诉我们为女子选择夫婿,更应当看重男方是否有德之人。后人(包括现代人)择婿,却首先去看男方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其次看容貌长相。而男子的性格品行则作为备选项目,可看可不看。这其中有客观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男方的经济条件对于家庭今后的发展而言确实极为重要,尤其在现代社会,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婚后在面对住房、孩子入学教育等衣食住行问题时便要背负更大的压力,夫妻之间出现矛盾的几率也会增大。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有德之人。孔子愿意把女儿嫁给曾经入狱被拘的公冶长,这是由于公冶长是自己的弟子,其德性品行早已了然于胸。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托媒人介绍相亲),父母无法对男方有深入了解,也难以对其德性品行进行判断。

但正如本条所说,人的德性应为择偶时的根本原则,男女皆然。因此,在实践当中,男女双方在婚前交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对方的品德(具体可从对父母的态度、对钱财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等方面着手考察),并多创造机会让父母和交往对象接触交流,让父母也帮忙把关。对于女子而言,最理想的对象固然是既有好的品德,又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若男方有好的品德,但经济条件欠缺,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对象,因为男子若有好的品德,便意味着有为了家庭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勇气和决心,将来也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若是男方人品不济,则应果断分手,无论其是否腰缠万贯、身居要位。

孟 子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肆筵设席,以速宾1也。使者未至,而宾来窃食,主人见之,耻乎?不耻乎?男无不娶之日,女无不嫁之时。二氏2成言,六礼3以序,大伦4正始,嘉会有仪,父母之光,夫妇之体也。父母之心,本愿为男女有室有家,而慎礼以重其事。男女之情,不为父母爱德爱名,而急欲以苟其身,反不如倡优矣。倡家人尽夫也,而未尝不慎始以待求,岂有知礼守义之人,肯为丧节辱身之事哉?一时苟合,终身愧悔;二人失德,九族5含羞。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当自谨闺门,防交缔,塞见闻,无开情窦始。

┃ 吕语今译 ┃

假设有人设宴备席去邀请宾客,主人家派去传唤的仆从还没到位,客人自己来了就偷吃菜肴,主人看到了,会不会为之感到羞耻呢?嫁娶也是如此。男人没有不娶妻的道理,女人也不能不出嫁。两个家族履行媒妁之言,按照六礼的规定举行婚礼,新人的夫妇关系得到正式确立,婚宴上礼数悉备,父母为之光荣,夫妇得以同体。父母的心意,本来就希望儿子女儿都有家有室,因而谨慎地履行礼数以重视嫁娶之事。作儿子女儿的,若不考虑父母的心意、不爱惜自己的道德名声,而急切地和对象苟且相合、不顾礼节,那么,还不如娼家优伶之人。娼妇可以和天下间的男人交欢作乐,却也懂得在开始时谨慎地对待别人的追求,哪里会有知礼守义的人愿意去做丧失名节、自辱其身的事情呢?男女之间若因一时的情欲炽盛而苟且偷合,不免会落得终身愧疚的下场。两人丧失德行,两个家族的人都会因之蒙羞。少男少女们,可以不谨慎对待自己的婚事吗?要谨慎对待,必须从自家门里做起,防止不正当的男女交往关系,非礼勿闻、非礼勿视,从一开始就扼杀不正当的男女私慕之情。

┃ 简注 ┃

1速宾:邀请宾客。《仪礼·乡射礼》有“主人朝服,乃速宾,宾朝服出迎再拜”,郑玄注云:“速,召也。”

2二氏:氏即氏族,指男女双方家族。

3六礼: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欲与女方结亲,初议得到应允后,派媒人正式求婚并携带礼物。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4大伦:伦即伦常之道,此处指夫妇关系。《孟子·万章上》有:“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5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 实践要点 ┃

如孟子所言,为人父母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女成家立室,找到能共偕连理的另一半。但有的时候,青年男女不重视婚姻之礼,未得到父母的同意便私订终身,这种做法在古代是不被允可的。吕坤于此强调婚礼的重要性,对于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尤其要重视对他们的引导,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男女之事,用以杜绝因情欲炽盛而无媒苟合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如果说婚姻之事仍然要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未免过于迂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考虑婚事的时候无须听取父母的意见。如上所说,婚姻并非仅仅是夫妻两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与男女双方家族都密切相关的一件大事。因此,男女双方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在考虑婚嫁之事时应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

另外,现代人也应重视婚礼仪式。古人婚事六礼对现代人而言过于繁琐复杂,但在简化古礼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体现婚礼的仪式感。对于婚礼仪式的理解,现代人容易出现偏颇,致使天价的聘礼嫁妆、奢华的婚宴排场、低俗猥亵的迎亲仪式等相关的新闻报道屡屡进入人们视野。然而,真正的仪式感,并非从各种铺张浪费、稀奇古怪的外在仪式中所能获致的,而是要正确地理解婚礼的意义(详见下文)。在正确理解婚礼仪式的基础上,举办一场仪式简单而情感真挚的婚礼,不仅能增进双方感情,也能收到亲戚好友们的诚挚祝福。

此外,吕坤在此特别强调“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当自谨闺门,防交缔,塞见闻,无开情窦始”。将之放到现代的语境中理解,这涉及对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特殊教育。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情窦初开,在男女关系方面若受到不良的影响,容易出现早恋等问题。尤其在现代社会,网络上充斥了大量不适合青少年观看、使用的影视、动漫作品以及游戏、社交产品。这需要父母在家对孩子给予相应的监管和引导,做到“防交缔,塞见闻”,而父母自身也应该以身作则,带头端正家风。

◎淳于髡1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授受不亲,凡为男女者,无分尊卑长幼皆然。嫂溺,则死生之际矣。事有重于亲授受者,则亲授受者为轻。援之以手者,嫂溺之礼也。嫂不至溺,则不得亲授受矣。古人男女之别,其严如此。

┃ 吕语今译 ┃

授受不亲之礼,对于男女而言,无论尊卑长幼都应遵从。亲嫂溺水,处于性命攸关的危急关头,营救之事比授受不亲之礼重要,授受不亲的考虑可暂且搁置。伸手相救,是嫂子溺水时该做的事情,符合礼法。若嫂子没有溺水,便不可以亲手授受。古人交往,男女有别,其界限严谨若此。

┃ 简注 ┃

1淳于髡(kun):齐国著名辩士,曾在齐威王、齐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做官。事迹见于《战国策·齐策》《史记·孟荀列传》《史记·滑稽列传》等。

┃ 实践要点 ┃

古人重视男女之别,因而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但在生死关头,拯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充分说明了儒家的礼制本应是顺应人性的,正如太史公所说“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而后世所谓“吃人的礼教”则早已失却了圣人缘情制礼、依性作仪的初心。

当然,在现代社会,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在某些社交场合当中不尽适用,但其背后所体现的男女有别的思想则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把握好男女有别的界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这不仅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也可提升自身的气场,给人留下举止大方得体的好印象。

◎西子1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古称妇女之美者,辄曰西施氏,则西子天下之至美也。不洁在身,人皆掩鼻,可见人好色者之心,不若爱洁者之切。妇女媱嬻2,谓之秽3德,不洁孰甚焉?岂无秽夫荡子,与之亲狎4?由父母国人观之,不啻5圊厕6矣。妇女立身,可不慎哉!

┃ 吕语今译 ┃

古来谈论女子的美貌,都会说起西施,可见西施是世上最好看的女子。然而,如果她沾染上污秽恶臭的东西,人们还是会捂鼻而过,可见,人们的好色之心终究比不上对洁净的追求。女子举止轻佻不合常礼,即是玷污了自身的品德,有什么会比这样更加不洁净呢?怎么会不招来浪荡不洁的男子与之亲近狎昵呢?这样一来,在她的父母和其他人眼中,她的品行比厕所还要污秽。女子立身处世,可以不小心谨慎吗?

┃ 简注 ┃

1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

2媱嬻(yáo dú):媱,曲肩行走之貌,此处引申指举止轻佻。嬻,同“亵渎”之“渎”,轻慢,对人不敬。

3秽:《玉篇》云:“秽,不净也。”

4亲狎:亲近而不庄重。

5不啻(chì):不仅仅。

6圊(qing)厕:即厕所。

┃ 实践要点 ┃

此条讲述女子立身要谨慎合礼,否则便会玷污自己的德性,遭受正人君子的鄙视,并招来好色放荡之徒。换言之,在日常生活当中,女子要端庄自身的言行举止,与异性保持适度的社交距离。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夫也]出,则必餍1[足也]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问何人,夫答曰],则尽[皆也]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显者,富贵人也。有往必有来]。吾将2[音看,窃视]良人之所之[往也]也。”

蚤起,施从[别路]良人之所之。遍[满也]国中无与立谈者[羞与之言]。卒[尽头]之[往也]东郭墦3间[坟墓]之祭者乞其余[祭剩]。不足[不餍],又顾而之[往也]他[别处],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妻妾之天],所仰望而终身也。今[寡廉丧耻]若此[仰望谓何]!”与其妾讪[怨骂]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音异,喜悦自得]从外来,骄其妻妾[曰我又自富贵家饮食来矣]。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昏夜向权势乞,哀以求之,而以骄人于白日,真是乞墦],其妻妾[但未之蚤起施从耳,若一窃视而真见之]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妻妾者,闺门无识之人,又共安富尊荣之乐,不知富贵利达之可羞者也,第未见丈夫所以求之者耳。苟见其所求之态,卑污苟贱以存心,阿谀逢迎以为悦,胁肩谄笑以求亲,巧言令色以取怜,未言而诺诺,投间而趋趋,甚有舐痔如曹商4,尝粪如郭弘霸5,代牺如阎朝隐6,学犬如赵师择7者。人宁无夫,不可有此夫。为妇人者,望其夫以砥节砺行,可饥可寒,可辱可杀,而不可使无耻,亦庶几其贤妇矣。不然,是不如乞墦之人之妻妾也。

┃ 吕语今译 ┃

妻妾们都是深闺家中、无甚见识的人,与丈夫共享富贵尊荣的安乐,却不知道富贵利达的背后是那么的可耻,只因为她们没见到丈夫是怎样谋取富贵的。如果她们看到丈夫媚求富贵的情形:内心卑微污浊、苟且低贱,通过阿谀逢迎来取悦别人,以收缩肩膀、强为欢笑来亲近权贵,用花言巧语和伪善的面目来博取怜悯;在权贵面前,还没说话就唯唯诺诺,看准机会就为之奔走效劳。甚至有的人像曹商一样为权贵舐痔,像郭弘霸一样为权贵尝粪,像阎朝隐一样代作牺牲,像赵师择一样学狗吠叫。女子宁可没有丈夫,也不能嫁给这样的人。希望丈夫能磨砺气节和品行,宁可跟着丈夫受饥、受寒、受辱乃至宁死不屈,也不愿看到丈夫作出无耻的事情来换取荣华富贵,这样的女子大概能被称作贤良的妻子了。否则的话,还比不上上述坟间乞讨人的妻妾。

┃ 简注 ┃

1餍(yàn):吃饱。

2(jiàn):窥视。

3墦(fán):坟墓。

4曹商:战国时期宋国人。舐痔之事见载于《庄子·杂篇·列御寇》,大意如下:曹商奉命出使秦国,博得秦王欢心,获赐一百辆车。他回国后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讽刺地说:“听闻秦王生病召来医者,承诺说能治愈他身上的皮肤病的话赏车一辆,愿意为他舔痔疮的赏车五辆。治疗的地方越是低下,得到的赏车的数量越多。你是为秦王舔痔疮了吗?不然怎么会获赏这么多辆车呢?”

5郭弘霸:唐代佞臣,因媚悦武则天而被授为监察御史。尝粪之事见载于《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酷吏》,大意如下:为了阿谀献媚,郭弘霸探望生病的御史大夫魏元忠时,亲尝其便液,并祝贺道:“如果您的便液是甜的话,说明病还好不了。我刚刚试过,味道是苦的,您的病应该很快就能痊愈了。”

6阎朝隐:唐代佞臣,为武则天所赏识,官至秘书少监。代牺之事见载于《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大意如下:有一次,武则天得了病,让阎朝隐去少室山祈祷祭祀。祭祀时,阎朝隐沐浴更衣,蜷伏在放置肉类祭品的礼器上,用自己替代祭祀用的牺牲(牛、羊、豕)来完成仪式。其后武则天病愈,对之大加赏赐。

7赵师择:宋代佞臣,赵氏宗室之后,曾任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学犬之事见载于《宋史·列传第六·宗室四》,大意如下:有一次,权臣韩侂胄路过一个山庄,指着竹篱茅舍对赵师择说:“这里的田园风光很好看,可惜缺少了狗叫鸡鸣声。”过了一会,传来了狗叫的声音。韩侂胄一看,原来是赵师择在学狗叫,于是被逗得大笑不绝。

┃ 实践要点 ┃

为人妻者都希望自己的丈夫事业有成、能赚大钱,这是人之常情。若是丈夫通过不义之举以谋求富贵,那为人妻者又该怎么办呢?这里所谓的不义之举,除了吕坤指出的阿谀献媚的行为,还应包括诈骗、偷盗、抢劫、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鉴于在现代社会,更应受到谴责的不义之举是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夫婿求取不义之财,吕坤给出的建议是:“人宁无夫,不可有此夫。为妇人者,望其夫以砥节砺行,可饥可寒,可辱可杀,而不可使无耻。”这带给我们以下三点启发:

一、在婚前,女方与男方交往的时候应该要了解清楚对方的人格人品以及工作情况,若发现男方通过不义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应果断分手,这是“人宁无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一层含义。

二、若女方在婚后才发现自己的丈夫有求取不义之财的行为,那么便要规劝丈夫不要做无耻之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宁可和丈夫一起艰苦奋斗,也不愿过着用不义之举换来的富贵生活。若丈夫心中良知未泯,应该会受到感化而改过自新。

三、若经规劝,丈夫仍执意施行无耻之事来换取富贵的话,此时女方应该仔细考虑,如此无耻之徒是否配得上自己?其所施行的无耻行为会否对家庭以及孩子的未来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无耻的品行会否使之作出出轨、婚外情等行为?必要时,要果断与之划清界限,这是“人宁无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二层含义。

上述三点是针对有良知的贤良女子所说的。无良的妇女则只知道享受丈夫带来的奢华生活,不问其来由,如此这般则不在话下。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1,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古者养老之事,专恃妇人。宅墙之下,为桑几何?匹妇一人,为蚕几何?尚可以足老者之帛。至于鸡彘,孳生有时,畜养有道,亦可以供老者之膳。夫以百亩之馌2,八口之养,门内之事,妇人居其十九。古妇人之勤苦如此,何暇刺绣以工悦目之巧,冶容以艳袖手之妆哉?

┃ 吕语今译 ┃

古时候奉养老人的事情,专门依靠妇女去开展。住宅围墻之下,能种植几棵桑树呢?依靠一个妇女,能养多少蚕虫?然而,仅仅凭借一个妇女种些桑树、养些蚕虫,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的布帛供老人做衣服用。至于饲养鸡和猪,只要按时喂养、养殖得当,也可以生产出足够的肉类供老人食用。要给耕种百亩田地的家人送饭,也要照料一家八口人的衣食供养,家庭里面十分之九的事情都需要妇女亲手操办。古时候的妇女这么勤劳辛苦,哪里会浪费时间去做些精巧的刺绣来供人赏玩?更不会妖冶妆容,对家务事袖手旁观。

┃ 简注 ┃

1彘(zhì):猪。

2馌(yè):给在田里耕作的人送饭吃。

┃ 实践要点 ┃

吕坤对经典的解读意在强调妻子的职责在于料理家庭事务、照顾家中老少,因此应勤于家务事,不要过多花费时间在刺绣、化妆等花哨无实用的事情之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喜欢花时间在制作精致的刺绣以及打扮姣好的妆容之上。时移世易,现代的女子虽然不做刺绣,但也喜欢拍照修图,形式各异,其实则同。化妆打扮也更是现代女子出门前必备的事宜。从现代的角度说,追求美丽并无不妥,然而,若花费了太多时间在这上面确实会减少了家务劳动以及自我进修的时间。尤其对于现代职场女性而言,下班之后若能多花时间在陪伴孩子之上,相信更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在现代社会,一般家庭当中,夫妻双方都需要外出工作,因而也不能苛求妻子要包揽所有家庭事务,为人丈夫者也应当一同分担,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易经

屯[震下坎上]

◎六二1,女子贞2,不字3,十年乃字。

六二以柔得中4,九五以刚得中,本为正应5,乃嘉耦6也。初九恃刚,迫近六二,每欲求为婚媾7。六二守贞,不许其字,待十年之久,竟不与初九为婚。初九亦自愧退,乃与九五字焉。盖人各有耦,正应乃合。《诗》云:“人涉卬8否,卬须我友。”9女子不守其身,而以情狥10人,未观于屯之六二矣。

┃ 吕语今译 ┃

六二(象征女子)以柔得中,九五(象征男子)以刚得中,六二、九五门当户对,刚柔相应,将是一对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理想伴侣。初九(象征另一名男子)依仗自己的刚猛,在六二身边总想迫使六二和他结为夫妇。六二坚守贞操,一直不同意初九的求婚,过了十年也没有和初九成婚。初九自己也为之感到惭愧,于是放弃了追求,而六二后来嫁给了九五。大概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伴侣,但必须找到条件合适的才能结合。《诗经》说:“别人渡河我止步,须待我友同上路。”一个女子不坚守自身的贞洁,而将爱情随便地交于别人,这是没有学习过屯卦六二爻的缘故。

┃ 简注 ┃

1六二:《周易》一卦六爻,爻分阴阳。其中阳称作“九”,以“—”符号表示;阴称作“六”,以“- -”符号表示。讲到爻位时,规定由下往上数,最下一爻为“初”,第二、三、四、五爻分别为“二”“三”“四”“五”,最上一爻为“上”。“六二”即第二爻为阴爻。阴为柔为女,因此用以指代女子。下文九五、初九为阳爻,阳为刚为男,用以指代男子。另外,六个爻位中,初、三、五为奇数位,为阳位;二、四、上为偶数位,为阴位。

2贞:《周易正义》解“贞”为“正”,守贞正,即坚守节操。

3字:谓女子出嫁。《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4得中:《周易》一卦分上下两卦。初、二、三合为下卦,二为下卦之中;四、五、上为上卦,五为上卦之中。得卦之中即为得中。又阴为柔,阳为刚,因此说“六二”以柔得中,“九五”以刚得中。

5正应:“六二”“九五”皆在卦的中位,且“六二”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一阴一阳,刚柔相应,各得其正,是为正应。

6嘉耦(ou):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夫妻。

7婚媾(gòu):婚姻,嫁娶。

8卬(áng):第一人称代词,我。

9此句引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郑玄笺谓:“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10狥:同“徇”,曲从。

┃ 实践要点 ┃

女子守身,不嫁非人,这体现了女子在择偶时的自主性。过去人们常说,古代都是父母媒人包办婚姻,女子只能听从安排、任人摆布。此处按照吕坤的解说,女子亦应寻得自己的如意郎君,不能随意委身于他人。在现代社会,女子在择偶时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性,但到了适婚年龄仍然没有婚恋对象的话,往往会遭遇家人逼婚的压力,而社会舆论也加之以“剩女”的谑称。如是,迫于家庭压力和内心的焦虑情绪,有的女子便为了结婚而结婚,只要男方没有大的缺点便欣然接受,对于男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却无暇考究。诚如吕坤所说,“人各有耦,正应乃合”,女子应该找到适合的对象才出嫁,这样在日后的婚姻当中才能拥有和顺的夫妻关系。

观[坤下巽上]

◎六二,窥1观,利女贞。

《诗》云:“维虺维蛇,女子之祥。”2盖女子深藏简出,无与人腼3面相观之理。然有不得不观者,但掩门露隙而窥观焉,则女子之正,吉无不利矣。或曰:“事势穷迫,颠沛流离,不能不露面出身,则奈何?”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即不便于拥蔽,不能必人之不观我,至于我不观人,则可以自必者,亦何害于独行万里之外,杂于万人之中哉!

┃ 吕语今译 ┃

《诗经》说:“梦见蛇和虺,是生女的祥兆。”大概女子深居简出,如蛇虺长居洞穴,没有抛头露面与人面见的道理,有人来了也只是半掩着门从缝隙向外窥视,这样的话,女子能保持贞正,不会招来祸患。有人会说:“如果是迫于形势,在社会上颠沛流离,不得不出来抛头露面,那又怎么办呢?”女子要出门的话,最好能遮盖自己的脸。即使不方便遮盖,阻止不了其他人看自己,那么至少可以做到自己不去看别人,这样的话,就算独自行走千里之外、杂处于人群之中也没有什么害处。

┃ 简注 ┃

1窥:从门缝往外看。

2引自《诗经·小雅·斯干》。

3腼:面见。

┃ 实践要点 ┃

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外出也要拥面而行,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治安环境所决定的,不如此,便容易被歹徒恣意侵犯。因而,古人关于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外出须拥面而行的规定,其制定的初衷在于保护女子的人身安全。在社会秩序良好的现代社会,女子不必遵行不抛头露面、拥面而行的教诲,但防范自身安全的意识却时时不能松懈,毕竟专门针对女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此外,吕坤关于女子出行时应做到“我不观人”的建议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出行时不顾看他人,一方面能避免因眼神接触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矛盾,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精神的耗散,有助于把注意力收摄到自身周围,若有任何突发事情也能提前警觉。

剥[坤下艮上]

◎六五,贯鱼1,以宫人宠,无不利。

剥以五阴而戴一阳,有妻妾共夫之象2。然六五以柔顺之德,当近夫之位,而使四阴近已,不远斥之,令之以次御君,有贯鱼之象焉。则一阳既乐其贤,而众阴又感其德,何往而不利哉!

┃ 吕语今译 ┃

剥卦五个阴爻上顶戴着一个阳爻,阳为夫、阴为妻妾,有妻妾共一夫之象。而六五凭借温柔和顺的德性,在丈夫(上九)的身边,又能使其他四妾(初六至六四)亲近、不远离,并让众妾有序地服侍夫君,像众鱼贯然而进。这样,丈夫既喜欢她的贤惠,而众妾又感怀她的恩德,怎么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

┃ 简注 ┃

1贯鱼:剥卦初、二、三、四、五均为阴爻,上为阳爻,鱼为阴物,因此剥卦众阴爻如同众鱼整齐排列、骈头相次,像是被贯穿为一串的样子。

2阳爻象夫,阴爻象妻妾,而剥卦一阳居五阴之上,所以吕坤说有妻妾共夫之象。另据《周易正义》,剥卦讲的是消息盈虚的道理,六五爻辞的大意是:小人如鱼贯,骈头并进,君子如能以宠爱宫人的态度去宠爱小人,不害正事,那么就不会有不利。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的是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正妻应打消心中嫉妒的念头,让众妾侍有序地进御夫君。在古代,正妻的职责之一是管理好众妾侍事奉丈夫的秩序,以维持家庭的和谐稳定。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有谁真心愿意让自己所爱的人与他人交欢呢?想必无论男女,都不情愿这样做。然而,为了家族子孙后代兴旺,正妻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履行管理妾侍的职责。下文还会涉及正妻处理与众妾关系的条目,这些条目就具体内容而言对于现代读者不能起到任何指导实践的作用。

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夫妻之间会否有因为嫉妒吃醋而蒙蔽理智、误解对方的时候呢?有的时候,夫妻之间的矛盾会因为妒忌吃醋而产生,或嫉妒怀疑对方与异性交往密切,或嫉妒对方偏袒其父母或亲族。此时,若不能清醒地保持头脑理智,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便会因一时的冲动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因此,夫妻之间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不能让嫉妒醋意冲昏头脑。

咸[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兑,少女1,艮,少男2,年相若也。兑泽而柔润,艮静而刚方,德各正3也。兑泽下流,艮山静纳,情相应也。兑体阳而用阴,艮体阴而用阳,气相因也。兑在上,柔而不屈;艮在下,刚而不陵,意相合也。以此而为夫妇,则内外各正,健顺相宜。以之取女,则亨而通,利而遂4,贞而正,何不吉之有?盖女德静正,不妄悦,男能下之5;女情无厌,恐常悦,男能止之6。此咸之义也。

┃ 吕语今译 ┃

兑卦象征少女,艮卦象征少男,两人年龄相若。兑卦如水泽般柔和温润,艮卦沉静而刚正方直,两者都能正定自身的德性。兑卦如水泽般奔流下注,艮卦如山陵般沉静收纳,两者相互和应。兑卦性体阳刚而功用阴柔,艮卦性体阴柔而功用阳刚,两者气分相通。兑卦在上,温柔而不屈从,艮卦在下,阳刚而不欺凌,两者情意相合。这样的男女结为夫妇,可以让家里内外都各得其所,刚健柔顺两相适宜。这样婚姻通达、顺利而守正,怎么会不吉祥呢?女方的德性安静而方正,不随便动情,而男方能做到以礼下求;女方的情感没有厌足,恐怕会情随欲动、怡悦过头,男方能够给予制止。这就是《咸》卦的大义。

┃ 简注 ┃

1少女:《周易·说卦传》:“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2少男:《周易·说卦传》:“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3正:据《周易正义》解乾卦《彖》辞“各正性命”作“各能正定物之性命”,“正”训为“定”。

4遂:通达,如意。

5男能下之:咸卦艮下兑上,有少男以礼下求少女之象,《周易正义》曰:“艮为少男而居於下,兑为少女而处於上,是男下於女也。婚姻之义,男先求女,亲迎之礼,御轮三周,皆男先下於女,然后女应於男。”

6男能止之:兑为少女、为悦,艮为少男、为止,因此说“男能止之”。

┃ 实践要点 ┃

什么样的男女相结合才能成就一段好的姻缘呢?本条给出了解答:

首先是男女双方年龄相若,即所谓“年相若也”。一般说来,年龄相若的男女双方在三观方面相对接近,出现代沟的可能性相对较少,有较多的共同话题。

其次,男女双方在品德性格方面能有所互补,即所谓“德各正也”“情相应也”“气相因也”。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各自都是有德之人,而他们的性格气质又能够相互补充。男方刚正方直,女方柔和温润,一刚一柔,情投意合,俨如天作之合。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的情侣情投意合,但最后往往没有走到一起,原因便在于两人性格气质相冲,势如水火。即使勉强相合,最后也落得个婚姻不如意的下场。

最重要的一点是,男女双方要同心同德,即所谓“意相合”也。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需要男女双方坦诚相对,互相信任,理性让步,达成统一的意见。

此外,本条还指出,男子要放下架子,摒弃“大男子主义”,主动关怀、悦乐女子(即所谓“男能下之”),并主动节制过度的悦乐之情(即所谓“男能止之”)。

恒[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常也,久也。惟正故常,惟常故久。震为长男1,以振作2居上;巽为长女3,以柔顺居下。震为阴中之一阳4,刚而不暴;巽为阳中之一阴5,柔而能立。以此相与6,则无不正矣。故亨而无咎,守则无不固,行则无不利矣。

┃ 吕语今译 ┃

恒即恒常长久的意思。只有持正才是常道,坚守常道才能长久。震卦象征长男,以发奋有为而居上位;巽卦象征长女,以温柔顺从而居下位。震卦三爻中一阳二阴,刚阳而不暴虐;巽卦三爻中二阳一阴,阴柔而能自立。巽下震上这样的组合,就可以做到持守正道。因此,这样的婚姻亨通而没有咎害,守成没有不坚固的道理,行动没有不顺利的。

┃ 简注 ┃

1震为长男:《周易·说卦传》:“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2振作:振,奋起。作,有所作为。

3巽为长女:《周易·说卦传》:“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4震卦卦象由两阴爻一阳爻组成,故谓之“阴中之一阳”。

5巽卦卦象由两阳爻一阴爻组成,故谓之“阳中之一阴”。

6相与:相偕。

┃ 实践要点 ┃

此条与上条相似,指出男女年龄相仿、一刚一柔的话能保持婚姻的恒常。在古人看来,男子应当刚阳而不暴虐,女子应当阴柔而能自立。对此,我们应该要有正确的理解。男刚女柔,首先是对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点方面的客观认识。一般说来,男子的肌肉骨骼要较女子强壮,这意味着能从事较强的体力劳动。此外,女子在月事、受孕、妊娠、哺乳期间也无法从事较强的体力劳动,甚至完全无法从事劳动。于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男刚女柔的生理特点又体现为生产力的男强女柔,从而有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形式。这样一来,便形成了男刚女柔的社会性别认知。当然,说女子要阴柔,并不等于说女子应该没有主见、任人摆布,正如说男子要刚阳,并非说男子应专横武断、恣意妄为。男刚,实际是倡导由男方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女柔,则指女方在男方主动承担家庭重担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智力和情感的支撑。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1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2,从妇,凶也。”

六五,尊位3也。柔顺中正,无专辄豪敢4之意,虽居六五之尊,而安贞如常。妇人得此为吉,从一而终,有恒道矣。震,夫子也。主于专制,以方正自持,以明果裁物,乃从九二刚愎[音弼]之妇5,岂非有家之凶哉?盖制义有通变之权,不必于恒,从一有不变之义,故惟恒乃贞。古人云:“生男如狼,犹恐其羊;生女如鼠,犹恐其虎。”6

┃ 吕语今译 ┃

六五居于一卦之尊位,阴柔随顺,大中至正,没有专横独断的毛病,虽然身居尊位,却以安定贞正为常。妇人若有这种德性的话可以获得吉祥,能够顺从一个丈夫终身不改,这就是恒久之道。震卦在上,象征丈夫,应该承担裁制事宜的责任,要以方正不阿的精神来要求自己,以聪明果断的做法来决断事物。如果一味地将就像九二般刚愎自用的妇人,难道不会让家庭发生灾祸吗?丈夫裁制事宜有变通的道理,不必恒常不变;妇人顺从一个丈夫有终身不变的道义要求,因此守持恒常才是正道。古人说:“生了像狼一样刚猛的男孩子,还担心他会变得像羊一样懦弱;生了像鼠一样娇弱的女孩子,还生怕她会变得像老虎般凶悍。”

┃ 简注 ┃

1《象》:即《象传》,分上下篇,和《文言》《彖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并称为《十翼》(共七种十篇)或《易传》,是阐发《周易》经文大义的著作。

2制义:制者裁断;义者宜也。

3尊位:五爻居上卦中位,为尊位。

4专辄豪敢:专辄,即专断。豪敢,即果敢。

5九二为阳爻居阴位,阳象刚愎,阴象妇人,故曰“刚愎之妇”。

6古谚语,班昭《女诫》曾引之以强调“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观念。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妻子出嫁应从一而终,而丈夫处事不必处处听从刚愎自用之妻的主意。事实上,无论男女,只要慎重确定好了婚嫁对象,都应该从一而终。而家事的商定,无论丈夫抑或妻子,都不能听任刚愎之言,应以理性决之。

家人[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

家人之道,利于女正。正家之道,先于正女。女正而家无不正矣。

┃ 吕语今译 ┃

家人这一卦的道理,以女子守正为有利。端正家庭的道理,首先在于端正女子。女子守持正固,则整个家庭就都能走上正道。

┃ 实践要点 ┃

“女正而家无不正”,这实质上是强调女子在家庭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端正家风,首先要从家中主妇身上做起,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当中同样适用。现代家庭一般是一家三四口的小家庭。作为妻子,家中主妇与丈夫朝夕共对,其身正则能鞭策丈夫同归正道。作为母亲,家中主妇对小孩言传身教,其身正则能使小孩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此,整个家庭都能走上正道。

著名的散文家梁实秋在《想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道,自己的母亲从十八九岁入门之后,便倾力于主持家政、敬事舅姑、教养儿女,一生鞠躬尽瘁,毫无怨言。梁母可谓是尽到了妇道之正,这对整个家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梁实秋在文中述及:“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由此可见,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所能发挥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女正位乎内,不侵1男也;男正位乎外,不昵2女也。男女各正,天地之道,如斯而已。

┃ 吕语今译 ┃

女子在家内居正当之位,则不侵扰男子;男子在家外居正当之位,不亲昵女子。男女各自守持正道,天地间的道理就是这样而已。

┃ 简注 ┃

1侵:侵扰。

2昵:亲昵。

┃ 实践要点 ┃

女正乎内,即女子主持家务事,不干涉男子用以维持家计的事业。男正乎外,即男子应专注于正业,不亲昵女色。总括来说,就是夫妻双方都要尽好自己的分工职责。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家庭夫妻双方都要外出工作以维持生计,因而家务事往往也由夫妻共同分担,男女之间的内外分工界限已不如古代社会明显。但夫妻对于家庭而言都有各自该尽的职责,这一点古今无别。因此,对现代读者而言,男女各正其位,实际就是在合理的家庭分工的基础上,夫妻双方各尽其力、务于正业。

◎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正家之道,非严不行。故男严于外,女严于内。家法井井有条,家人翼翼遵守,欲家不正,得乎?若画一之规,以情而二,有常之度,以宽而弛,久则上替下陵1,彼乐此苦,虽武怒烦刑,难振于衰颓之后,益长其怨2[音读]之心矣。严非酷烈3之谓,端方整肃,事事不苟而已。

┃ 吕语今译 ┃

端正家庭的方法,非严格不可。因此男子在家庭之外严格处事,女子家庭之内严格持家。家里的法度井井有条,家人们小心翼翼地遵守,如此一来,家道怎么可能不正呢?如果对于统一的家法,在执行的时候因为偏爱之情而有所偏袒,对于常用的制度,因为宽厚而废弛,久而久之便会上下失序,违纪者快乐、遵纪者苦闷。这样一来,即使一家之主因为震怒而加以层出不穷的刑罚,也很难在家风颓废之后重振家道,反而只会增益家人怨恨的情绪。严格不是残酷暴烈,而是端庄正直、整齐严肃,每件事情都做到一丝不苟。

┃ 简注 ┃

1上替下陵:替,衰废;陵,侵犯。

2(dú):痛怨。

3酷烈:残酷暴烈。

┃ 实践要点 ┃

传统社会有各种乡约、家法、家训、家规用以规范、约束族人的行为。在执行这些规范的时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严格地执行当中的条款约定,不得有所偏袒,亦不得有所宽限。现代家庭也不妨借鉴古人智慧,由家长和子女共同订立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并严格落实。如此一来,有助于引导子女形成行为规范意识,也能约束家长端正自身行为,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谚曰:“教妇初来,教子婴孩。”闲,阑1也,物未放逸,以阑防禁之也。家人无闲,而各恣己意,何所不至?何所餍足?不至于乱亡不止,圣人忧之而曰“闲有家”。然志变而闲,不惟所闲者苦,而怨尤易生,闲之者亦劳而化诲不入。何者?上慢而下玩2也。初九当正家之始,人心观望之时,而以刚道闲之,则习于检束3。若谓当然,闲之者不见其难,而所闲者相安于规矩之中矣。

┃ 吕语今译 ┃

谚语说:“媳妇刚进门的时候就要给予训导,如同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要给予教育。”“闲”即是“阑”,意思是当事物还没有放纵自逸的时候,就要用门栏般的措施去预防禁止。如果家庭成员没有门栏般的家法可遵守,而各自恣意妄为,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出来呢?哪里会得到满足呢?这样下去,不到家庭败亡也不会停止胡作非为。圣人担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告诫人们“防止邪恶然后保有其家”。然而,当家庭成员放纵心志之后再去做防范的措施,不但被管束的人会感到痛苦并产生怨恨的情绪,而下令管束的人也劳而无功,说服不了被管束者。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上面的人怠慢,下面的人就容易会轻视。初九正处于端正家道的开端,人们心里都抱着观望的态度。这个时候如果用刚正严格的家法去预防邪恶的发生,那么家人们都会习惯于检点约束自身。如果家人们都认为服从家法家规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持家者就不会感到困难,而受管束者也会安心在规矩之中行事。

┃ 简注 ┃

1阑:门遮。

2玩:戏弄,引申为轻视。

3检束:检点约束。

┃ 实践要点 ┃

本条着重强调了从一开始就要用严格的家法去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执行家法、家训等家庭规范,其用意是预防家庭成员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若不及早重视,待家庭成员形成了无拘无束、恣意妄为的生活态度之后,家庭规范也难以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本条对于初为人父母者尤其值得注意。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固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孩子的入户、哺育、接种疫苗、入学等,会使父母忙得焦头烂额,而相应增长的消费开支又会使得普通家庭倍增压力。这时候,父母往往容易忽略对孩子的家教问题。本条则提醒父母们,要趁早思考家教问题,孩子从小就该注重培育形成规范意识。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1,贞吉。《象》曰:“六二之吉。巽以顺也。”

六二温柔中正,居二阳之间,有中馈之象。制于二阳,意不得以自遂,而谓之贞者何?盖女子之道,以顺为正,六二顺则从夫,故无敢专辄之意。巽则卑己2,故不辞中馈之劳,何正如之!何吉如之!世俗妇女,罔遂厥心3,便自悲怨,又不安中馈之职,非妇道之正矣,安得吉?

┃ 吕语今译 ┃

六二性情温柔、品行中正,在两个阳爻之间,象征主管家中饮食事宜。受制于两个阳爻,不能遂顺自己的心意,为什么这就是贞正呢?女子立身之法,以柔顺为正道。六二柔顺而听从丈夫的主意,因此没有独断专行的想法。柔顺则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因此不推辞主管家中饮食事宜的辛劳。这是如此的贞正!如此的吉祥!世俗的妇人,遇上不能遂顺心意的时候,就独自悲伤怨恨,又不安分于主管家中饮食事宜的职责,这便不是为人妇者的正确做法,怎么会获得吉祥呢?

┃ 简注 ┃

1馈(kuì):饷食,《周礼·天官·膳夫》有“王之馈食”,郑玄注云:“进物于尊者曰馈。”

2巽则卑己:《周易正义》曰:“巽者,卑顺之名。”

3罔遂厥心:未能遂顺心意。

┃ 实践要点 ┃

在古代社会,妇人的职责是主持好家庭内务,主要是照料家庭成员饮食温饱之事。一般说来,由于身处家中,妇人难以获取外界的信息。相较而言,丈夫工作在外,有更多获取资源、信息的途径。因而,家庭在遇到大事要做决断时,主要由丈夫做决策,这是合乎常理的。当然,妻子听从丈夫的前提是,丈夫并非平庸无能之辈。若丈夫平庸无能又刚愎自用的话,作为妻子也应该尽力规劝。当然,在现代社会,妻子在工作之余不必独力承担家务的辛劳,丈夫应与之分担。而家庭大小事务的决断,夫妻之间应积极商量探讨,以家庭整体利益为重,唯理是从,而不必为了争个是非对错而各执一偏。

◎九三,家人嗃嗃1[音郝,严厉声],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2。《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九三,刚而过中者也。处肫肫3骨肉之地,常有嗃嗃威怒之声,拂情4招怨,悔厉所不能无。然性严而人情不肆,法振而事体不弛,有吉道焉。即有不吉,不过悔厉而已。若妇子嘻嘻,知和而和矣,和则人无忌惮,事皆恣情,凶祸即无,而羞吝不免。况优柔宽纵,养祸长奸,又安知无不测之凶乎?夫中正和平,居家之道也。《易》取嗃嗃,宁俭宁固之意乎!

┃ 吕语今译 ┃

九三,刚强太过而有失中道。在骨肉至亲之间,经常出现武威震怒的声音,在这种违背人情、招致怨恨的处境之下,悔恨和危险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如果一家之主性情严格的话,家人的私情就不敢放肆;家法振兴的话,家人处事就不会松懈。这样就是家庭吉祥之道。就算有不吉利,也不过是悔恨和危险而已。如果家法不严,妇女子女笑闹嘻嘻,这是为了和睦而听任家人的私意,这种和睦会让家人变得毫无忌惮,做事都恣纵私情,如此一来,就算没有凶险祸患,也难免会使家族蒙羞、恨惜不已。况且一家之主如果优柔寡断、宽柔放纵,容易招惹祸害、助长奸事,又怎能保证不会出现意外的凶险呢?所以说,中正和平是持家的正道,而《易》经主张严厉治家,大概是宁可严守家法,使得家庭俭朴、稳固。

┃ 简注 ┃

1嗃(hè)嗃:象声词,愁怨之声。

2吝(lìn):恨惜。

3肫(zhun)肫:诚恳的样子。

4拂情:违背人情。

┃ 实践要点 ┃

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女子大多心肠柔软,对待自己的子女更是慈祥宽恕,容易因为溺爱而放任了子女的不良行为。而本条则主张以严治家,只有严守家法,才能使家庭成员行为中规中矩,免遭家道败乱之祸。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富家,家道丰盈也。富非珠玉粟帛之谓,和气洋溢,人情熙泰1。《礼记》以兄弟睦为家之肥是已2。所以然者何?一家之人,各有其位,而不顺其在位之道,乖离怨叹,何贫如之?今也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是谓顺在位。盖六四以柔顺之德,居下之上,有母仪;居上之下,有妇道。宜3其家人,实六四为之。妇人顺位,而一家无事矣。

┃ 吕语今译 ┃

“富家”说的是家庭和顺,喜气充盈。“富”并非指珠宝、玉石、粮粟、帛布等财物,而是指家里和气洋溢、人情和顺,所以《礼记》以兄弟和睦为家道之肥。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家庭里面各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自己所处位置的本分,就会出现家人乖离、相互怨叹的情况,这样家道就再贫困不过了。现在若能做到父亲慈祥、子女孝顺,丈夫合乎道义、妻子顺承其意,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这就是家庭成员们都尽好了自己所处之位的本分。大概六四的爻象象征女子以柔顺的德性,处在下卦(初、二、三爻)之上展现出母亲对待膝下儿女的慈祥仪态,处在上卦(四、五、上爻)之下体现出顺承尊长的妇人之道。能和顺家人,实际是六四柔顺之德的功劳。妇人若能尽到本分,那么一家人就可以相安无事了。

┃ 简注 ┃

1熙泰:和顺。

2《礼记·礼运》有云:“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3宜: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

┃ 实践要点 ┃

本条指出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大的幸福是家里和气洋溢、人情和顺。当谈到“什么是幸福的家庭”时,现代人首先可能会想到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小孩能上重点学校、出国读书,网购的购物车总是处于清空的状态,每年旅游若干次,工资上涨、银行储蓄日益增多等等。总而言之,现代人对家庭幸福的概念更加倾向于构筑在物质生活条件丰盛的基础之上。为了家庭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父母在外天天加班,子女放学之后天天补习,而一家人在一起共叙天伦的时光却所剩无几,即使共聚一堂,各自也被工作、学业的压力以及手机平板的诱惑耗散了心力。本条却提醒了现代读者,家庭的富裕并不在于物质条件的富裕,而是家庭当中富有人情。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如此和睦的家庭关系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九五,王假[与格1同]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九五阳刚中正,与六二阴柔中正为正应,有刑于二女2、刑于寡妻3之德,故曰“格有家”。女以男为家,家既格矣,他何忧焉?故曰“勿恤,吉。”然不至于交相爱,则不得谓之格矣。交相爱,夫喜妇之柔嘉,妇乐夫之刚正,有孚挛如4,何吉如之?

┃ 吕语今译 ┃

九五阳爻性刚而居上卦中正之位,与六二的阴爻(性柔而居下卦中正之位)正相呼应,能像帝舜“刑于二女”、文王“刑于寡妻”一样,以礼法对待妻子,所以说是“格有家”。女子以丈夫为家,丈夫既然能感格妻子,那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所以说“无须忧虑,吉祥”。然而若没有能够使夫妇之间互相亲爱,那还算不上是能感格。夫妻之间互相亲爱,丈夫喜爱妻子的柔顺善良,妻子喜欢丈夫的刚强中正,能以至诚维系双方的关系,那是多么的吉祥啊!

┃ 简注 ┃

1格:至,来,感通。

2刑于二女:刑,法也。《尚书·尧典》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说的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下嫁给舜,观察他对待二女的法度以及治家能力,从而考察他的治国能力。

3刑于寡妻:《诗经·大雅·思齐》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寡妻即正妻,诗谓文王以礼法对待正妻。

4有孚挛如:《易经·中孚》爻辞,谓以诚信牵系天下之心。

┃ 实践要点 ┃

本条指出夫妻和顺的关键在于“交相爱”。如何是“交相爱”?实质就是夫妇之间能互相欣赏对方身上的气质特点。这要求夫妻双方首先各自端正好自己的行为,作为丈夫,应该做到刚强中正;作为妻子,应做到柔顺善良。若自身没做好,却又指望对方能欣赏、体贴自己,那么互相欣赏便无从说起。

◎上九,有孚1威如2,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3之谓也。”

上九过刚,有威如之象。而家人有孚,盖威如之初,人心未孚,疑于不吉,至于孚其威如,则终无不吉矣。威如而能有孚者何?凡人恕己而责人,宽则笑,严则怨,何孚之有?上九心怀六四之顺德,身持九五之刚中,其检身也不苟,其存心也不苛,反身无可指之过,律人以自治之严,焉得不孚?男正外,女正内,反身之外,无良术矣。

┃ 吕语今译 ┃

上九过于刚强,有威严之象,但家里的人都信任他。大概刚开始以威严治家的时候,家人都不太信任他,怕会不太吉祥。但等到家里人都信服他的威严之后,最终不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做得到以威严服众呢?一般人都容易宽恕自己而喜欢责备别人。宽容相待的话,大家彼此之间都还能有说有笑,一旦要求严格,别人心里就会产生怨恨,有谁会信服呢?上九象征心怀六四柔顺的德性,立身以九五的阳刚中正。他检点自身时毫不苟且,对待别人不会故意苛刻。他时刻反求诸己,身上没有能让别人指责的过错;他严格地要求自己,并用同样的标准去约束别人。这样的话,家人又怎会不信服他?要做到“男正外、女正内”,夫妻各尽其责,除了时刻反省自身,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 简注 ┃

1孚:信。

2威如:威严的样子。

3反身:反求诸己。

┃ 实践要点 ┃

上文多次强调了严格治家的重要性。然而,如何从严治家才能取得家庭成员的信任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治家之人要严于律己、从严治己。无论家法家规有多么的严厉,只要一家之主自己能做好,其他家庭成员也就乐于服从。儒家注重自修其身,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讲得也是同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总是在捧着手机;要求孩子认真上课,自己上班的时候却想着偷懒。如此一来,孩子又怎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诲呢?用现代的话语,这便是双重标准。不仅是父母对待孩子时会出现双重标准,在夫妻之间也往往会出现双重标准的情况。若夫妻之间都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看不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却又总是觉得对方做得不够好,那怎能做到夫妻和顺呢?所以说,“反身之外,无良术矣”,这句话古今都适用。

姤[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

巽为长女1,以一身而当群阳之首,无所回避,女壮甚矣。且方来之锐,渐长之萌,不至阳尽屈服,阴尽当权,不止。是女也,为妇且当出2,在室岂可取哉?卦名之曰遇,言非朝、非谒,直与五阳敌体相遇,不逊3之意也,故戒以勿取。盖娶妻者,宁无用而温柔,勿有才而刚悍。无用止于废坠,刚悍必取败亡。圣人严于为女之时,其惧深矣。

┃ 吕语今译 ┃

姤卦下面是巽卦,象征长女,(初爻)以自己一人充当众阳的首领,无所回避,可见此女是如此的强悍。而且这个女子未来统摄群阳的锐气是从萌芽之后逐渐生发的,不到男方屈服、女方掌权的时候决不会停止增长。对于这样的女子,若已为人妇也应该被丈夫休弃,若还没出嫁的话男人就更不能娶了。姤卦的名字代表“相遇”,也就是说并非朝见、拜谒,(初爻)直接和五阳爻相遇较量,毫无恭敬之心。因此卦辞劝诫不要娶这样的女子。娶妻的话,宁可娶能力不强却性格温柔的女生,切勿娶才气过人而刚强凶悍的。妇人能力不高的话,最坏的情况只是干不好家务活,而妇人刚强凶悍的话,必定会让家庭败亡。圣人严格管教待字闺中的女孩子,用意是很深远的。

┃ 简注 ┃

1长女:《易经·说卦传》:“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2出:休弃。

3不逊:不恭敬。

┃ 实践要点 ┃

吕坤指出刚强凶悍的女子容易导致家庭败亡,因而男子不愿娶之,而女子也要避免养成这种刚强凶悍的性格。这里说的刚强凶悍,是指待人没有恭敬之心、野蛮无耻。吕坤曾填写《望江南》,生动地刻画了刚悍妇人的情态:

泼恶妇,一味性刚强。抬头撞脑凶如虎,孥刀弄杖狠如狼。动滩哭一场。

残刻妇,心狠似豺狼。打人恶打人头脸,骂人先骂他爷娘。第一不贤良。

强悍妇,性儿好纵横。不拘甚事她主张,就是男儿敢硬争。谁家父母生。

凶狠如虎狼、舞刀弄杖、打人骂人、哭闹强争、强横专断,如此种种甚是失礼。回顾新闻报道,现代社会也有泼辣如斯的妇人,不仅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秩序,还让自己遭殃。例如,2019 年 7 月,某女子大闹广州南站,迫使高铁晚点7 分钟,落得个行政拘留 9 天的下场。又如,2020 年 3 月,在全民抗战新冠病毒的紧急关头,某外籍华人女子不顾隔离令擅自外出跑步、不戴口罩,遭社区防疫人员劝说时又疯狂撒野,最终落得个遣返原籍、工作被辞退的狼狈下场。刚悍无礼之人,古今并无二致。现代女性,要引以为戒,而家有闺女者,也要注意对女儿的教养,勿让今日的掌中明珠长成他日的刚悍虎狼。

渐[艮下巽上]

◎渐,女归1吉,利贞。

山,刚坚之地,其生木也不骤大,有渐之象。女之归人也,始纳采,次问名,次纳吉,次纳征,次请期,次亲迎,有渐之道焉。盖急欲者多躁进,巽以长女而归少男2,已过时矣,犹待礼而渐进焉,不贞而能之乎?故利。

┃ 吕语今译 ┃

山(渐卦下卦为艮,艮为山)是刚强坚硬之地,在它上面生长的树木(渐卦上卦为巽,巽为木)不会一下子就长大,因此渐卦有循序渐进的意象。女子出嫁,要遵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流程,有循序渐进之道。大概急着要出嫁的人多半会急躁冒进,不遵守婚礼仪程。巽卦象征年纪不小的长女,要嫁给年纪轻轻的少男(艮卦),已经是过了结婚的适当年龄了,但仍然依照六礼不慌不忙地完成整个结婚仪式。在这种情况之下,若女子不贞正,怎么能做到依礼渐进呢?所以说,娶得到这样贞正的女子将会很吉利。

┃ 简注 ┃

1归:出嫁。

2少男:艮卦为少男,《易经·说卦传》:“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了婚姻要讲求礼仪,即使女方已经过了适婚的年龄,也不能不依礼法,贸然成婚。前文已述及,女子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不要急于成婚,而男女成婚之时要注重婚礼的仪式感,可一并参看。

归妹[兑下震上]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归妹,女之终,妇之始也。君子以理御情,虽和乐而不失恭敬,虽亲爱而不损威仪。今兑以少女1适人2,有喜悦心,无贞静态。震以长男娶少,有动荡之意,无庄雅之容。以此相与,所谓欲动情胜,既不可以正家,又不可以终好,无往不凶矣,何利之有。

┃ 吕语今译 ┃

少女出嫁,对于女子而言是待字闺中的终结、嫁为人妇的开端。婚姻之事,有道德的君子可以用理智驾驭情欲,夫妻之间能够做到和谐快乐而不失内心的恭敬、相亲相爱而不损外在的礼仪。现在归妹的上卦兑卦象征着年轻的少女出嫁,内心充满喜悦之情,外表没有贞固文静的姿态。下卦震卦象征着年长的长男娶年轻的少女,心中有冲动鼓荡的情意,外表没有端庄雅正的仪容。这样的男女互相结合,可以说是欲望涌动、情胜于理,既不可以端正家风,又不可以终身修好,到哪不会遭遇凶险呢?怎么会吉利呢?

┃ 简注 ┃

1少女:兑卦象征少女,《易经·说卦传》:“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2适人:女子出嫁。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了夫妻相处之道在于能用理智驾驭情欲,两人能够做到和谐快乐而不失内心的恭敬、相亲相爱而不损外在的礼仪。夫妻朝夕共对,亲密无间,若从一开始时便情意绵绵而不知节制,亲昵亵玩而失却恭敬,待到激情耗尽、新鲜感尽无时,夫妻二人便同床异梦,心中残留的情感就只有厌倦和怠慢。因而,古人提倡“以理御情”,夫妻应当“相敬如宾”。“以理御情”是指夫妻之间不要因为情欲而冲昏头脑、罔顾一切,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唯理是从。如此一来,便不会因为贪求情欲、偏爱昵私而败坏正事(最大的反例即为纣王妲己之事,下文将述及)。“相敬如宾”,是指夫妻双方互相尊敬、互相欣赏。如此一来,夫妻双方才能不断地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长期保存爱情的新鲜感;才能做到坦诚相对,互相交换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不因为亲昵之情而将对对方的不满之情封藏在心底、越积越多,直至一发不可收拾地爆发;才能真正做到为对方着想,而非处处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私欲。由是,“以理御情”“相敬如宾”实在值得现代读者借鉴。

此外,本条也提到夫妻双方若年龄相差太远的话容易产生问题。易卦卦象无论男女都有少、中、长之别,少女配长男,寓意夫妻双方年龄差距极大。少女正值情窦初开之际,而长男则垂涎少女的美色,因而,少女、长男一拍即合,欲动情胜,容易落得不好的结果。尤其是,两人年纪相差太远的话,女方很有可能早早便要守寡,不比年龄相若的夫妻能够白头偕老,故吕坤谓之“不可以终好”。这也是女子寻觅夫婿时应该考虑到的现实问题。

◎六五,帝乙1归妹,其君之袂2,不如其娣3之袂良,月几望4,吉。

六五以阴居尊,有帝妹之象。应九二之阳,有下嫁之象。帝妹下嫁,富贵骄人,何饰不盛?今观其衣袂,淡妆雅束,殊无灿烂之华,不似帝王之女,反不如娣之袂之良焉。即此崇真尚朴,可知清德素心,天下之贤女矣。然恐其有初鲜终也,故勉之曰:“月几望,吉。”盖爱之至而望之深也。

┃ 吕语今译 ┃

六五以阴爻居尊位,有帝王之妹的气象,与九二阳爻互应,以尊(六五)从卑(九二),有屈尊下嫁之象。帝乙之妹下嫁,本应排场富丽、贵气逼人,哪一件饰品不奢华美盛?然而现在看她的衣服和袖子,装扮淡雅,毫无夺目的炫彩,看着不像是帝王家的女孩,反而还比不上陪嫁之妾的好看。从这种崇尚自然纯朴的作风,可以看出她的品德清雅、心地朴素,是人世间的贤淑女子。然而帝乙怕她不能保持初心,所以勉励她说“月亮接近圆满时最为吉祥”。可见帝乙对她情谊至厚而寄望深切。

┃ 简注 ┃

1帝乙:传说中商代君主,纣王之父。

2其君之袂:即出嫁女子的衣袖。《周易正义》云:“帝王嫁妹,为之崇饰,故曰‘其君之袂’也。”

3娣:陪嫁之妾。

4几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日,望日月满。几望即接近望日。

┃ 实践要点 ┃

现代女子出嫁,一般情况下都排场奢华,豪华车队、礼花礼炮、专业摄像、定制婚纱、富贵妆容、高级酒店、贵价酒席、珠光宝气应有尽有。相比之下,帝乙之妹出嫁的穿着打扮却是清新淡雅,令人眼前一亮。在此,吕坤指出了崇真尚朴、清德素心是贤良女子应有的品德。这种崇真尚朴、清德素心不仅体现在婚礼之中,还体现在日常穿着打扮之上。吕坤在《女子礼》中专门辟有“雅素”一条,告诫女子在日常穿着打扮之中应以“雅素”为合礼,其辞曰“女子有雅素之风,耻奢华之尚,可谓贤矣”,又曰“但不骄矜,不靡丽,老成朴实,见者自知为有德之女矣”。

在鼓吹消费主义的现代社会,商家利用女子爱美之心,推销各种衣服、首饰、搭配品、化妆品甚至是整容服务。有的女子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于其上,用浓妆重彩和款式各异的衣着打扮搭配出所谓的“时尚之美”。“时尚之美”,美则美已,却不及“气质之美”。“气质之美”是由女子内在修养散发于外所显现的美,这种美抵得住岁月的磨蚀,非“时尚之美”所可比拟。如著名学者叶嘉莹,腹有诗书气自华,虽年过耄耋、衣服朴素,举手投足之间却流露出雍容得体的气质,这也正是崇真尚朴、清德素心的雅素之风。与其追求有保质期的“时尚之美”,何不把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培养不输岁月的“气质之美”呢?读者宜深思之。

书经

◎岳1曰:“瞽2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3,乂4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音汝]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5[音离,理也]降二女于妫[音归]汭[音锐]6,嫔[音宾]7于虞。帝曰:“钦哉!”

舜浚哲文明8,温恭允塞9,天下之至德也。父顽,母嚚,象傲,天下之至恶也。舜能使之克谐烝乂,天下之至化也。犹不足信而试以二女。二女视顽嚚者,贤愚何如?舜化二女,视化顽嚚难易何如?尧犹以此试舜,始知嫡妾之难处,有甚于父母之顽嚚。《易》睽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盖中女少女,性各阴柔,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志各异趋,以是处于同室,冰炭不相入矣。况同欲分爱,争妍取怜,又妇人常态。能刑于二女矣,天下尚复有难处之事乎?尧既不挟贵,以理降二女于舜家,且命二女曰:“敬之哉。”夫以天子之女,下嫁匹夫,犹曰敬慎,始知妇道之卑,帝女不得加于凡民,夫道之尊,凡民不得屈于帝女,况诸侯大夫士庶人乎?

┃ 吕语今译 ┃

舜既有深远的智慧,又有文明温恭的品德,是天下间的道德楷模。他的父亲愚蠢固执,后母说话悖谬,兄弟象傲慢骄横,是天下间最恶的坏人。然而,舜能让顽劣的家人们和谐共处、家道大治,这是天下间最大的教化。尧还没有完全信服舜的能力,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女儿去考验他。尧的两个女儿和舜顽劣的家人们相比,谁更贤明,谁更愚痴呢?舜对二女的教化和对顽劣家人的教化相比,哪一个容易,哪一个困难呢?(看起来尧的女儿们似乎会更贤明,要教化二女似乎会比教化顽劣的家人容易,然而)尧偏要二女去试探舜,可见,相比起感化顽劣的家人,能正确处理好正妻和妾侍之间的关系要更加地艰难。《易经》睽卦彖传云:“两个女子同居一室,志向不同而行为乖背”。睽卦上卦离卦为中女,下卦兑卦为少女,二女的性格都体现出阴柔的不容层面:离为火,火炎上;兑为泽,泽润下。水火不交,或上或下,可见二女志向相背。这样的两个女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本来就像是冰水和炭火一样互不相容。何况二女共夫,各自都要争取丈夫的爱意,难免会争妍斗丽、博取怜爱,这是妇人常有的态度。能够让妻妾二女和谐相处的话,天下间还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呢?尧不仅不以帝王显贵的身份自居,以义理说服两个女儿下嫁于舜,还告诫女儿们要恭敬谨慎。由此可见,妇道是讲求谦卑的,因为即使是帝王家的女儿,在身为平民的丈夫面前也要恭敬谨慎。而夫道是尊贵的,如果身为平民的丈夫是合乎道义的话,在帝女面前也不必因为身份卑微而屈服。帝王女也得遵守妇道,何况诸侯、大夫、士人、平民的女儿呢。

┃ 简注 ┃

1岳:分掌四岳之诸侯,地方首领。

2瞽(gu):无目为瞽。《尚书正义》注云:“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

3烝烝:据《经义述闻》,烝烝形容孝德之美厚。《尚书正义》注谓:“烝,进也。”

4乂:治理。

5釐(lí):义理。

6妫汭(gui ruì):妫为河名。汭为河流弯曲之处。

7嫔:嫁。

8浚哲文明:浚,深。哲,智。经纬天地曰文。昭临四方曰明。

9允塞:充实,充满。

┃ 实践要点 ┃

本条值得现代读者借鉴的观点在于女子嫁作人妇便要讲求谦卑,即使娘家的社会地位比夫家要高,也不可侍势凌人。且不说娘家、夫家地位是否平等,现代社会流行一种观念,即女孩要富养。这种观念容易造成女子自小娇生惯养,养成高傲自大的性格。如此一来,女子嫁人后若丈夫不能容忍,便会落得个终日吵闹、家无宁日的下场。若父母从小就注重培养女孩子谦虚谨慎的品性,那么日后嫁人后便能更好地处理与丈夫以及夫家的关系。当然,谦虚谨慎不等于委屈服从。如前所说,夫妻之间遇到问题应该唯道是从、以理御情,谁的主张有道理就听谁的。若丈夫的主张不符合道义的话,妻子不必盲从,而应以理规劝。若丈夫的主张符合道义,即使娘家有权有势,丈夫又何必屈从于妻子呢?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纣名],惟妇言是用。”

此武王伐纣誓师之辞也。牝鸡,母鸡也。鸣晨者,雄鸡之声。当家者,男子之事。母鸡夜啼而报晓,必主家道萧索,骨肉离散,凶之兆也。今纣惟用妲己之言,妲己所喜者,贵之;妲己所憎者,诛之。奸邪满朝,忠良诛逐,故我誓告三军,明正天讨,为天下除害焉。夫眇眇1一妇人耳,逐则不敢不去室,诛则不敢不就刑,庸夫贱子,皆能祸福其妻,彼何能为者?乃古今以来,不但妲己,桀以妹喜2亡夏,幽以褒姒3亡周,唐高以武曌4[音照]、明皇以玉环5亡唐,浩浩六合6之大,林林千百万之众,致令国破身亡,江河涨万姓之血,原野丘三军之骨,何物妖孽,祸烈至此!无他,溺爱者之罪也。此数女子,在文王宫中,不过一婢妾耳。化于德,尚可以为贤妃;恣其恶,不过自殃乃身,何祸之能为?故兵刃皆可以杀戮,水火皆可以焚溺,善用之,则成勘靖7之仁、养生之赖。周书不罪妇言,而曰惟妇人之言是用,始知操刃、纵火、决防,祸有所从来矣。

┃ 吕语今译 ┃

这是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时告诫士兵的话。牝鸡即是母鸡。早晨打鸣,这本来应该是雄鸡的职责,如同管理家庭是男人的职责一样。母鸡晚上啼叫,早上又报晓,象征着女人成为了当家人,那么,这个家庭必定会走向衰落、骨肉分离,这是大凶的征兆。

(周武王训诫士兵说)现在纣王只听从妲己的话,她喜欢的人就大为重用,她憎恨的人就加以诛杀。于是,朝廷之上,奸臣当道,而忠良之臣或被杀害、或被放逐。所以,我今天告诫你们三军,我要奉行上天讨伐无道的旨意,为天下人除去纣王的祸害。

妲己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妇人而已,放逐她则不敢不离开家室,诛杀她则不敢不赴死。凡夫俗子都能任意处置自己的妻子,给她们带来好或不好的遭遇。(纣王作为天下君主,如果立身中正,行乎正道,)妲己又怎能做出祸害社稷的事情呢?可是,从古到今,不仅是妲己,夏桀因为妹喜而颠覆社稷,周幽王因为褒姒而自取灭亡,唐代高宗因为武曌、明皇因为杨玉环而断送天下,普天之下、芸芸众生,都因之遭受国破身亡的悲惨遭遇,江河流满了百姓的鲜血,平原旷野掩埋了三军将士的骸骨。祸乱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为天下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祸害。不是别的,这正是溺爱女色的昏君犯下的罪过。妲己、妹喜、褒姒这几个女子,倘若是在周文王的后宫之中,不过是普通的婢妾而已。若能被文王的德行感化,也许能成为贤明的妃子;若放纵自身的恶念,不过也是自己受害而已,哪里能造成覆亡天下的祸害呢?所以说,兵器的利刃可以用来杀戮,水、火可以用来焚烧、溺亡,如果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兵器的利刃可以成为平定祸乱、安邦定国的武器,水、火可以成为人们赖以保养生命的工具。《书经·周书》这里没有把商朝的灭亡归罪为妇人(妲己)之言,而是说“(商纣王)只听从妇人的话”,由此可以推测,犹如执刃杀人、放火烧人、决堤溺人等祸害的罪魁祸首是执刃、放火、决堤的人(而非兵刃、水、火),而商朝的覆灭则应归罪于听用妇人之言的商纣王(而非妲己)。

┃ 简注 ┃

1眇(miǎo)眇:细小,微小。

2妹喜:又名末喜,夏桀之宠妃。《国语·晋语》载云:“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据《列女传·孽嬖》所载,桀听用妹喜之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曾建造酒池,命人牛饮其中,有醉而溺死者,妹喜观之大笑,用以取乐。

3褒姒(bāo sì):周幽王之宠妃。《史记·周本纪》载云:“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被犬戎杀于骊山之下。

4武曌(zhào):武则天。

5玉环:杨贵妃。

6六合:天、地、四方为六合。

7勘靖:勘,校正。靖,平定。

┃ 实践要点 ┃

前文已述及,古人历来重视夫妇之道,因为夫妇之道所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关系,推广至极致,甚至能影响天下的败亡。如吕坤所谓“万世万化之原始于闺门”,本条即为例证。古人重视夫妇有别、严防妇人预政,是为了避免重蹈夏桀、商纣、周幽王等人君因沉溺女色而倾覆天下的覆辙。古人常云“红颜祸水”,然而,将天下的覆亡简单地归咎在妹喜、妲己、褒姒等女子的身上,实在有失公允。于此,吕坤认为商朝的覆灭则应归罪于商纣王,而非妲己。在某种程度上说,商纣王以及夏桀、周幽王等人败亡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夫妇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正确处理好夫妇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唯道是从、以理御情。而要做到唯道是从、以理御情,又需要提升自身的智慧和德性。如《大学》所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通过自修其身,才能在处理夫妻关系之上不为情欲所偏颇。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无论男女)都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如夫妻关系没有处理好,便容易影响工作。为此,我们不妨从修身做起。自身品德修养提高了,夫妻关系又怎会不和顺呢?

诗经

◎关关[和鸣]雎鸠[水鸟],在河之洲[水滩]。窈[音杳,幽深]窕[挑,上声,闲静]淑女[太姒],君子[文王]好逑[嘉耦]。

参差[不齐]荇菜[水生],左右流[顺水寻觅]之。窈窕淑女[昔未得时],寤[醒时]寐[睡时]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心头放不下]。悠哉悠哉,[念头无已时]辗转反侧[卧不安席]。

参差荇菜,左右采[叶此苟]之。窈窕淑女[今既得之],琴瑟友[亲爱]之。参差荇菜,左右芼[冒,叶末,择也]之。窈窕淑女,钟鼓乐[欢喜]之。

雎鸠1之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荇菜2之物,芳洁而不污秽,叶浮而根沉潜,物之窈窕3者也。文王,天下之圣人,难乎为配;太姒,天下之圣女,足配文王。彼其女德素闻,宫人4一见欣喜,而言是淑女也,德容深潜而不浅露,安静而不轻浮,如此窈窕,与我君子,和乐而不乖戾,恭敬而不媟狎,真一德相成,两美相并矣。所以未得而忧思,既得而喜乐如此。近世妇女,以洒落为多情,以轻佻为风韵。夫妇相与,非情欲之感,则狎昵之私。和乐非正,恭敬为羞,与淑女窈窕全不相似。读此诗者,可以反观矣。

┃ 吕语今译 ┃

雎鸠这种水鸟,生来便有固定的配偶,不相杂乱。它们经常成对地出游,而不相互狎昵。荇菜这种植物,芳洁而不污秽,叶子浮在水面而根部沉在水中,是植物中娴静美好的代表。周文王是天下间的圣人,很难有人能配得上他,太姒是天下间的圣女,足以配得上文王。作为女子,她的德性素来名闻天下。皇宫里的宫人一见到她就心生欢喜,说这个娴淑的女子啊,她的德性深厚潜藏而不外露,举止安静而不轻浮。像这样窈窕的女子若许配给我的君上,两人一定会和谐快乐而不相互背离,恭敬相处而不亲昵失礼,真可谓是一对佳偶能以共同的德性追求而成就彼此、两个善良美好的人足以相互媲美。因此,未追求得此女子时,心有忧思;追求得到了,便如此欢喜快乐。近来的妇人,把逢场作戏的玩乐当作是倜傥多情,把举止轻佻当作是风流余韵。两夫妻在一起的时候,不是为了满足感官的欲望,便是为了亲近狎玩的私心,把合乎礼仪之道的和谐快乐看作是不正常的,把夫妻间的恭敬相处当作是羞耻之事,这与淑女的端庄贤淑完全不相似。读完《关雎》这首诗的人,可以反观自省。

┃ 简注 ┃

1雎鸠:一种水鸟,古人认为这种鸟生来便有固定的配偶,《关雎》诗中用以起兴,引起下文的君子、淑女,佳偶天成。

2荇(xìng)菜:一种浅水水生植物,根生泥中而叶子漂浮于水面,吕坤认为这是女子德性潜藏而不轻浮的象征。

3窈窕(yǎo tiǎo):幽静美好的样子。

4宫人:《周礼·天宫·宫人》:“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据此则宫人为官名,掌管君主日常的生活事务。

┃ 实践要点 ┃

人们常说娶妻要求淑女,那么,如何才算得上是一个淑女呢?此处,吕坤的回答是“德容深潜而不浅露,安静而不轻浮”。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可以参看吕坤《女子礼》中“女容”条目:

“窈窕淑女”,朱子解云“幽闲贞静”,最好。女子家,只是精神不露,意态深沉,第一美德。若轻浅浮薄,逞聪明,学轻佻,最为可恨。至于姻族相与,却要亲洽,《诗》称“乐只任只,终温且惠”,女子不可不知。

所谓淑女,在容态方面要做到精神不露、意态深沉,如此即是用宋儒所说的“主敬”工夫,用恭敬之意收摄内心,不苟言笑,而切勿举止轻浮、自逞聪明。和家人族人相处时,要用温和、柔顺的态度相接洽。能做到这样的话,便是一个淑女,受得别人敬重。若女子能有如此的德容,必定能吸引得有德守礼的男子前来追求,如此便能成就一段好的姻缘。有的女子不愿讲究淑女之仪(古今皆然),倜傥多情、举止轻佻,也引得不少男子前来追求,但多数只为了满足情欲之私,如此一来,不免要遭受坎坷。

◎葛之覃[音痰,延长也]兮,施[音异,引蔓也]于中谷,维叶萋萋[肥嫩]。黄鸟于飞,集于灌[稠密]木,其鸣喈喈[皆叶鸡和声]。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苍满]。是刈[音异,割也]是濩[互叶霍,煮也],为[音痴,细布]为绤[音乞,粗布],服之无[音亦,厌心]。

言告师氏[傅姆],言告[文王]言归[还家]。薄污[重洗]我私[内衣],薄浣[音缓,轻濯]我衣[公服]。害[音曷]浣害否[府偶切],归宁[问安]父母[亩偶切]。

太姒既配文王,尊为后妃,犹自绩织葛布1,不以贵而骄逸。服旧则洗,服坏则补,不以富而奢侈。归宁2莫敢亲告,犹托女师3代言,不以尊而恃爱。今之妇女,谁是后妃?而安逸耻作勤劳,华美羞衣布帛,读此诗可以愧矣。

┃ 吕语今译 ┃

太姒许配给周文王之后,身为后妃,地位尊贵,却仍然自己亲手织制葛布,没有仗恃尊贵而骄奢逸乐。衣服穿旧了就去浣洗,穿破了就去缝补,没有因为富有而奢侈。回娘家省亲不敢亲自告诉文王,仍托保姆代为告知,没有因为地位尊高而专恃文王的亲爱。如今的妇人,有谁是后妃这样尊贵的呢?却大都贪求安逸,以劳动为耻;穿着华丽奢美而羞于穿一般布帛做的衣服。读到《葛覃》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会感到羞愧了。

┃ 简注 ┃

1葛布:用葛藤纤维编织而成的布。

2归宁:女子出嫁之后回娘家看完父母。

3女师:即保姆,《仪礼·婚礼》郑玄注:“姆,妇人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

┃ 实践要点 ┃

吕坤通过对《葛覃》的阐发,指出当时妇人的两个通病,一是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二是服饰追求华美而奢侈无度。这两点放到现代社会也依然没有过时。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可算作是现代社会的通病,无分男女。更有甚者,夫妻之间因为懒惰,互相推脱家务活,因而产生矛盾。反观《葛覃》中诸侯妇人的不辞劳苦,这对现代男女都应有所启发。

现代社会,不少女子的家中都有一大堆衣服、鞋子以及饰品,挥霍之极,远非古人所能想象的。当然,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具体表现。只要花费的金钱是女子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所取得的,衣物成堆本亦无可厚非。然而,女子若是能稍加节俭,减少购买衣物,便能减少物欲对自己精神的束缚,亦能把节省下来的金钱和时间用于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之上。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南有樛[音鸠,下曲]木,葛藟[音垒,藤条]累[音雷,攀缠]之。乐只[音洛止,和易可亲]君子[指后妃],福履[禄也]绥[音虽,固结]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枝叶交杂]之,乐只君子,福履将[百祥扶助]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四面旋绕]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万全]之。

为人上者,太尊严,则人畏而难近;太冷落,则人疏而难亲。况闺门之中,专宠生嫌,蒙恩成妒,恶意常怀,和颜希有,此招凶酿祸之由也。太姒尊为后妃,恩及众妾,嫉忌之意不生,和乐之容常在,众妾感德祝福而作此诗。言下垂之木,故葛藟1得以攀缘;和乐之人,福禄自来辏集2。盖盛德者,致人心之欢;和气者,格3天心之道,后妃之多福也宜哉!

┃ 吕语今译 ┃

地位高的人,如果太尊高严肃的话,那么下面的人会畏惧而难以靠近;太冷淡的话,下面的人就会疏远而难以亲近。何况在家庭之中,专门宠爱一人容易引起嫌疑,而蒙受特殊恩惠的人也会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这样的话,家里人心中常常怀着不好的心思,很少会有和颜悦色,这是招来祸乱的缘由。太姒贵为皇后,恩惠遍及所有妾侍,大家的心中都没有嫉妒之心,经常露出和顺快乐的容色。所有妾侍心中感怀太姒的德行,为了祝福她而创作了《樛木》这首诗歌。诗中说树枝下垂,让葛藟的枝蔓得以借之攀缘而上。对于心中充满和顺快乐的人,福气爵禄会自然而然地汇聚到她的身上。大概充盈的德性能让人心生欢喜,平和的气象能感格上天的心意,太姒同时具备这两样东西,故而她拥有这么多的福气也是理所当然的。

┃ 简注 ┃

1葛藟(lěi):蔓生藤本植物。

2辏(còu)集:本义是指车轮的辐条汇聚到轮毂之中,引申义为汇聚、聚集。

3格:感格,感而遂通之意。

┃ 实践要点 ┃

本条原意在于讲述正妻要处理好和众妾侍的关系,泽及众妾,让她们也有得幸夫君的机会。这样的教诲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意义不大。然而,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在现代职场当中,我们都会遇到上下之间的关系。作为上级,该如何维护好与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呢?诚如吕坤所说,“为人上者,太尊严,则人畏而难近;太冷落,则人疏而难亲”。作为上级既想保持尊严、又不想下属过于疏远的话,可借鉴太姒恩泽众妾的做法。

抛却儿女私情的层面,太姒和众妾也可算是上下级关系。太姒让众妾进御于夫君,实质就是施行儒家的恕道。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来太姒也曾扪心自问,如自己作为妾侍的话,也不愿遭受正妻的打压,于是让众妾进御君王。同样地,上级也可施行恕道,将心比心,积极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如此,下属便会感怀恩惠,尊敬上级而不愿疏离。

◎螽[音中,蝗属]斯羽,诜诜[音辛,和集]兮。宜[应该]尔子孙,振振[音真,众盛]兮。

螽斯羽,薨薨[群飞声]兮。宜尔子孙,绳绳[相继不已]兮。

螽斯羽,揖揖[音即,依爱]兮。宜尔子孙,蛰蛰[音质,外安静而内含蓄]兮。

后妃不妒忌,而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1之群处和集,而生息蕃盛比之。夫慈爱则下宽舒,宽舒则气畅,气畅则血和,是以众妾多生,生无不育。故春夏之气,温和昌大,而万物生长茂盛;秋冬之气,凄凉冷落,而万物拳曲凋枯。此自然之理耳。一章颂子孙之众多,二章颂子孙之绵延,三章颂子孙之贤善,皆庆幸之意也。

┃ 吕语今译 ┃

后妃不嫉妒而多子多孙,因此,妾侍们创作了《螽斯》这首诗歌,用蝗虫族群和谐共处、繁衍昌盛的情形来作譬喻。若在上位者仁慈博爱,那么下面的人便会心宽体舒;心宽体舒便能使得心气和顺畅快,和顺畅快便能血气调和,所以妾侍们能多生孩子,而且出生的孩子也不会夭折失育。所以说,春夏之气温和盛大,而万物得以生长茂盛;秋冬之气凄清寒冷,而万物卷曲枯萎。这是合乎自然的道理。这首诗歌第一章歌颂后妃子孙众多,第二章歌颂后代连绵不断,第三章歌颂子孙后代贤良和善,都是喜庆幸福的意思。

┃ 简注 ┃

1螽(zhong)斯:蝗类的总名。

┃ 实践要点 ┃

本条亦是赞颂太姒能处理好与众妾侍的关系,而且使得周王室子孙繁盛。其中值得注意的,吕坤提出了心宽体舒有助于身体健康、生育子女的观点,即所谓“宽舒则气畅,气畅则血和,是以众妾多生”。现代社会工作繁忙、压力紧张,导致很多人出现不良情绪,继而出现健康问题,用传统的说法就是“气血不和”。有的夫妻则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生育困难的状况。本条正好提醒了现代读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维持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桃之夭夭,灼灼[音绰,红润]其华。之子于归1,宜[相得]其室[夫妇所居]家[一门之女]。

二三章意同

《周礼》以仲春2婚姻,盖天地发生之际,正夫妇会合之时,此女素有贤声,故诗人见其嫁而美之如此。人家娶妇,固以继嗣3为重,亦以宜家3为先。若不为贤妻,则见弃于夫子,是不宜室矣。不称良妇,则见恶于舅姑4,见非于娣姒5、兄弟、姊妹,见怨于下人,则不宜家矣。如此而不出,则为一家之凶;如此而被出,则为终身之苦。于归之道,所系重哉!故淑女必为良妇。妇人不良,观于为女而可知矣。

┃ 吕语今译 ┃

周朝的礼制规定人们在仲春的时节结婚。因为仲春是天地生发万物的时节,正适合夫妇共结连理。《桃夭》中所说的女子向来有贤良的名声,诗人看见她出嫁了,便创作了这首赞美的诗歌。人们娶媳妇,固然要看重女子生儿育女方面的能力,但首先要考量的是女子能否让家庭和谐美满。若女子不能成为贤良的妻子,便会被丈夫抛弃,这便不能实现家庭美满。若女子称不上是贤良的妇人,便会被公公婆婆嫌弃、被娣姒以及夫家的兄弟姐妹非难、被下人怨恨,这也不能使家庭美满。对于这样的女子,丈夫若是不把她赶出家门的话,会让她成为家里的祸害之源;女子若因此而被休弃的话,会遭受一辈子的痛苦。所以说,嫁娶之道,关系是那么的重大啊!一般说来,在家娴淑的女子将来必定会成为贤良的妇人。所以说,妇人若是不贤良的话,从她为人闺女的时候便能看出来。

┃ 简注 ┃

1于归:女子出嫁。

2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3继嗣:指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3宜家:使家人各得其宜,家庭和谐美满。

4舅姑:妇人称丈夫之父为舅,称丈夫之母为姑,即公公、婆婆。

5娣姒:同嫁一夫的诸妾之间的互相称谓,年长为“姒”,年幼为“娣”。另一种说法是妯娌之间的称谓,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 实践要点 ┃

在古人看来,妇人的职责除了料理家务事以外,重要的是能够生育儿女,而一个称职的妇人则首先要能处理好和夫家家庭成员的关系,是谓“宜其室家”。对于现代人而言,妻子若能做到“宜其室家”,和公公、婆婆、兄弟妯娌相处融洽的话,也能促进夫妻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南有乔木[上竦无枝],不可休息,汉有游[出行]女,不可求[引诱]思。汉之广[水宽]矣,不可泳[潜渡]思。江之永[水长]矣,不可方[筏渡]思。

翘翘[音乔,秀起]错薪[棘茨错杂],言刈1其楚[初五切,小刺木]。之子于归,言秣[音末,喂也]其马[叶亩]。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三章意同。

女子出游,本有可求之机,往日游女,无不可求之事,何也?彼其柔情媚态,本欲致人,故狎客、狡童2,无不求合,此江汉3之旧俗也。一被后妃窈窕之化,顿改前日淫荡之心,身虽逍遥行乐,貌则端庄静一。行人见之,可敬而不可亵,可爱而不可犯。故言乔木上竦无枝,则无荫可息,游女德容静正,则无因可求。真如汉水宽阔,谁能水中暗渡?真如江水流长,谁能水上桴浮?我爱其德,敬其人,何以尽仰止之情乎?所愿出嫁之日,为之秣马,亦所甘心耳。此游女也,身不在深闺重门,俗从来轻交苟合,而德容一正,望者邪消。乃知女子失身,必有可求之道,彼求我者,亲爱则有之矣,而不昩之良心,以我为丧德而鄙之耶?以我为有德而敬之耶?爱身者可以思矣。

┃ 吕语今译 ┃

女子外出游玩,本来就会让男子有可以追求的机会。旧时在江汉之地出游的女子,没有不可追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些女子出游时显露出温柔妖媚的情态,本来就是想招致别人的追求。因此,那些好色的男子见到出游的女子,没有不上前求取偷欢苟合的。这是江汉地区旧有的风俗。然而江汉地区的女子一旦得到了后妃贞静贤淑的教化,顿时改变了以前浪荡的心态,出行时虽然悠然自乐,但容貌依旧端庄娴静。行人看见了,心生敬重而不敢亵渎,心生怜爱而不敢侵犯。

因此《汉广》这首诗歌说道:高大的树木直耸上天而没有枝桠,没有树荫供人休息其下,这便犹如出游的女子容貌娴静端正,让男子没有可乘之机。(对于这种行为举止合乎礼仪的出游女子,诗人感叹道:)真的就像汉水一样宽广,谁能在河中潜泳偷渡过河呢?真的就像长江一样水流绵长,谁能乘坐木筏在上面浮游呢?我爱戴她的德行,尊敬她的为人,怎样才能穷尽对她的仰慕之情呢?只希望在她出嫁的时候,能够为她喂马,如此我也心甘情愿。

诗中这位出游的女子,虽然她没有安守在闺门之内,在旧时风俗历来轻视男女交合之礼的情况下,她在外能做到德容专一端正,自然打消了追求者的邪念。可见女子失去贞操,必定是因为她自身留给了别人可乘之机。那些想追求我的人,对我亲近关爱、大献殷勤,他们假如没有失掉良知的话,是把我当作失德之人而轻视我呢?还是因为我有德行而敬慕我呢?洁身自爱的人可以思考一下。

┃ 简注 ┃

1刈(yì):割。

2狎客、狡童:狎客即亲昵而不拘礼节的男子。狡童即姣美的少年。此处泛指好色的男子。

3江汉:江即江水,长江。汉即汉水。江汉之地即两条河流之间的地带。按照《诗经正义》的说法,商纣王时淫乱之风遍及天下,而江汉之地率先受到了周文王的教化,一改旧有的风俗。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重申女子德容的重要性,要点参见上文《关雎》条目。

◎遵1彼汝坟[汝河堤],伐其条[枝也]枚[梅,叶迷,木干]。未见君子[行役在外],惄[音溺,饥意]如调[条音,周重也]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音异,二楂],既见君子[行役归来],不我遐[远也]弃。

鲂鱼赪[音称,赤色]尾2,王室[纣都]如燬[音毁,火焚]。虽则如燬,父母[文王]孔迩[甚近]。

殷纣将亡,海内多事,百姓行役3,两年不归。其妻思之曰,当伐木之时,思君子在外,恐远弃我而不归矣。此心焦劳,如腹苦饥。及再伐木之时,见君子归家,始知不远弃我矣。此心喜幸,不知何如。鱼劳尾赤,今君子形容憔悴,劳可知矣。王室恶政,如火益热,此劳何时已耶?赖有西伯4,为我父母,可依可恃,如卧于怀。今虽劳也,可不自慰乎!妇人思夫,情之正也;勉以效勤,义之正也。贤哉斯妇乎!

┃ 吕语今译 ┃

(《汝坟》这首诗讲的是)商纣王快将亡天下的时候,天下百姓受到各种劳役。有的人外出服役,两年都没有回家。他的妻子思念他,说道:当我砍柴的时候,想到夫君在外,恐怕在远方的他已经把我抛弃,以后再也不会回来。心中的焦急和劳累,如同肚子饥饿难忍之苦。我再次去砍柴的时候,终于看见夫君回家,才知道夫君没有远离抛弃我。此刻的心情是那么的欣喜庆幸,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鱼儿劳累的时候尾巴会变红,现看到夫君面容憔悴,可以想见他是多么的辛劳。王室实行劳民伤财的政策,如火般炽热,这样的劳役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幸好有西伯侯在,他如同我们的父母亲一样,可以放心依靠,像子女能卧躺在父母怀中一样安心。现在虽然辛劳(但之后能得西伯侯的庇护),心中怎会不感到快慰呢?

妇人思念丈夫,这种情感是正当的;勉励丈夫辛勤劳作是合乎正道的。诗中讲的这个妇人是多么的贤惠啊!

┃ 简注 ┃

1遵:沿着。遵彼汝坟,即沿着汝水(河名)的堤岸走。

2鲂(fáng)鱼赪(chēng)尾:鲂鱼,即鳊鱼。古人认为鲂鱼的尾部本来是白色的,当劳累的时候会变成红色。

3行役:因服兵役、劳役而外出跋涉。

4西伯:西伯侯姬昌,死后谥为文王,即后世称颂的周文王。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女子思念丈夫之情的正当性。古人谈论夫妇之道时讲求礼法,但礼法不外乎人情。夫妻分隔异地,双方互相思念,这是合乎礼法的人情。更难得的是,诗中妻子思念丈夫的同时也不忘劝导丈夫要勤劳工作,这也算是以理御情,值得后人借鉴。与女子思夫之情相反的是,有的夫妻分隔异地,便各自趁机放纵逸乐,如此,则夫妻的情义又从何说起?这值得我们深思。

◎麟之趾[足也],振振[音真,仁厚]公子,于[音吁]嗟麟兮。

二三章意同。

文王后妃有和乐恭敬之德,家庭之间,一本于仁厚,故其子孙宗族,皆化于仁厚,无不似文王后妃者。诗人美之曰,麒麟之性,念念好生,事事不杀。故麒麟之足,不践生草,不履生虫。麟有此心,而趾象之;文王后妃有此德,而子孙宗族象之。家法所系重矣哉!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则家人莫不化于正;不夫不妇而家道邪,则家人莫不化于邪。麻中无不直之蓬1,莸内无常薰之草2。此岂在言教哉?默而成之,渐而渍之,身者非教,象者非学,此之谓化。若善教使善学,其入之也既浅,而以言不以身,其训之也难从。君子观于麟趾,而知化家之道矣。

┃ 吕语今译 ┃

周文王和他的夫人以及后宫妃子都具备和顺快乐、待人恭敬的品德。家庭里面大家都一致地以仁德为本。所以他的子孙后代都受到仁德的教化,没有谁不像文王后妃那么有德行的。(创作《麟之趾》这首诗歌的)诗人赞美说道:麒麟的天性时时保有好生的仁德,不会杀害生命。因此,麒麟的脚不践踏活的小草,不踩踏活的虫子。麒麟有好生的仁心,它脚下的行为可以体现出来。这好比文王后妃有仁德,而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有所取法,显现仁厚气象。

由此可见,家教法度是多么的重要啊!丈夫尽到做丈夫的职责,妇人尽到做妇人的职责,这样就能端正家法,而其他家庭成员没有不受感化而行正道的道理。反之则家道不正,家人便会受到坏的影响。在麻草丛中没有不直的蓬草,在莸草丛中没有常香的香草。家教岂是仅仅在于语言层面的说教呢?习惯在语默中形成,品德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说教,子女在实践中效仿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这才是所谓的教化。若善于口头说教的父母让孩子仅仅从理论层面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这种家教方式比较粗浅;若父母仅仅以言教不以身教,这样的训斥也很难让孩子去听从。明白事理的人看到《麟之趾》这首诗歌,应该知道教化家人的道理了。

┃ 简注 ┃

1麻中无不直之蓬:《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2莸(yóu)内无常薰之草:莸,一种带有臭味的草。薰,香味。《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于此,吕坤意谓孩子容易受到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而学坏。

┃ 实践要点 ┃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则家人莫不化于正;不夫不妇而家道邪,则家人莫不化于邪。”这是本条当中最核心的论断。当现代人谈论家风家教的时候,想到的可能是要求子女要做到某些行为规范。然而,言传不如身教。子女的行为所体现的,其实是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自己尽到了家庭的职责,做好了做人的本分的话,家中子女也一定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教首先不是教子女应该怎么做,而是家长先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好。当父母自己做好了,再推己及人,如此方为教化家人的正道。

◎于以采蘩[何处采],于沼于沚。于以用之[何所用],公侯[祭祀]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何处用]。于以用之,公侯[宗庙]之宫。[夫人采此蘩也,当彼奉祭之时,但见]被[编发为饰]之僮僮[音同,竦敬],夙[早也]夜在宫[何其恭敬]。被之祁祁[舒迟],薄言旋归[何其依恋]。

诸侯夫人,竭诚奉祭,家人作诗以美之,言夫人采沼沚之蘩,充宗庙之献,中心诚敬,不可形容。但见其早夜在宫之时,主荐豆也。首饰僮僮而竦敬1,真如祖考在上,意虔诚而不忽。祭祀既毕之后,时将归也,首饰祁祁而舒迟,真若祖考难离,意眷恋而不舍。今子孙与祖考形容日接,身体相依,及当奉祭之日,尚无爱敬之诚,况夫人于祖考,既无骨肉之情,岂曾亲炙之素,乃能恭谨依栖2,如生如在,可谓孝矣。近世妇女,当祭之日,犹身不下庖厨3,手不亲笾豆4者,此诗可以观矣。

┃ 吕语今译 ┃

诸侯的夫人尽心尽意地进行祭祀活动。家里的人作了《采蘩》这首诗歌来赞美她。诗中说:夫人采摘池沼里面的白蒿,用来充当宗庙的祭品。她的内心诚挚恭敬,不可用言语来形容。只见她早晚在宫殿之中,负责进献祭品的工作。她头上装饰用的发髻高耸而肃敬,犹如祖先真的在天上看着,她的心意虔诚而不敢略忽。祭祀结束之后,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那高耸的发髻舒张迟缓地离开宗庙,犹犹如舍不得离开祖先。

如今的为人子孙者,祖辈在世时每天都会见面,身体也相互依存。待到祖辈过世之后,要对他们举行祭祀,这些不肖子孙对曾经生活在一起的祖辈尚且没有一点亲爱畏敬的诚心。而诗中的诸侯夫人和丈夫的祖辈既没有骨肉之情,平常也没有亲身受到他们的教诲,却依然能在祭祀的时候恭敬谨慎,就像祖辈们就活生生地在现场一样,这真可谓是孝顺啊!

现在的妇女们,在祭祀祖宗当天,不亲自下厨房准备祭品,也不亲手供奉祭祀用的礼器,从《采蘩》这首诗可以看她们的不当之处。

┃ 简注 ┃

1首饰僮僮而竦敬:首饰是指头上装饰用的发髻。僮僮是发髻高耸的样子。发髻高耸意指诸侯夫人头容端正,合乎礼仪,因而表现出内心的恭敬,故云“首饰僮僮而竦敬”。下文“首饰祁祁而舒迟”,其实也是用发髻指代诸侯夫人,说她迟迟不肯归家。

2依栖:指女子在夫家安居。

3庖厨:厨房。

4笾(biān)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 实践要点 ┃

古代嫡长子妻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协助丈夫主掌祖宗祭祀活动。吕坤指出《采蘩》诗中的诸侯夫人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虽然从没见过丈夫的祖考,和他们也没有骨肉之亲,但在祭祀他们的时候却能恭敬虔诚,仿如祖考在前,极尽孝意。这体现了诸侯夫人虔诚恭敬地尽好了自己的协助祭祀的职责,也表明诸侯夫人能做到爱屋及乌,敬爱丈夫的祖考。

在现代社会,城市里面大多数家庭不再举行像古代一样隆重的祭祀祖宗活动,即使开展(如清明节墓祭),祭祀的仪式也有所改革。因此,不能强求现代女子仍然要亲自去为丈夫的祖考准备、进献祭品。但始终夫人诚敬以奉祭祀所体现的对长辈的孝敬之心则是值得现代女子学习的。尤其对于尚在人世的公公、婆婆,为人妻者要待之以诚敬,主动处理好婆媳关系。

◎于以采1,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音老]2。

于以盛之,维筐[方器]及筥[音举,圆器]3。于以湘[烹也]之,维锜[音以,有足]及釜[音府,无足]4。

于以奠[陈设]之,宗室[大夫家庙]牗下[西南隅]5。

谁其尸[主豆]6之,有齐[音斋,敬也]季女[少妇]。

此诗美大夫妻诚敬以奉祭祀,与《采蘩》意同。

┃ 吕语今译 ┃

《采》这首诗赞美大夫的妻子诚心恭敬地祭祀祖先,和《采蘩》的意旨相同。

┃ 简注 ┃

1:水上浮萍。

2行潦(lǎo):路上的流水。

3维筐及筥(ju):盛物用的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筥。

4维锜(qí)及釜:烹煮用的锅具,有足为锜,无足为釜。

5牗(you)下:房室的西南隅。

6尸:主持祭祀之意,即吕坤所释的“主豆”。豆为礼器,指代祭祀仪式,“主豆”即主持祭祀。

┃ 实践要点 ┃

参见《采蘩》的实践要点。

◎厌[音叶]浥[音邑]1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音汝]无家[聘体],何以速[致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大齿],何以穿我墉2?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叶松]?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当纣之时,强暴之男横行,贞节之女无主,恐被辱陵,先为绝语3,自言孤身不敢早行,只恐多露湿衣,非畏露也,畏强暴之男也。我不从汝,汝必讼我。汝虽讼我于官,实无聘定之礼,任汝诬我,我万万其不从汝矣。夫女子苟从,岂非从一,而婚礼不备,则贞女不行。重礼所以重身,重身所以重节,女子万善之长,不足以掩一节之失。《行露》诗人,可以为法矣。

┃ 吕语今译 ┃

在商纣王掌政的时候,强蛮粗暴的男子横行无忌。(《行露》这首诗歌讲的是:)有位持守贞节的女子尚未出嫁,她害怕自己会被别人欺陵受辱,于是首先说出了自己的誓言:她说自己单独一人的话不敢在清晨出行,怕露水很多会沾湿自己的衣裳。其实,并非畏惧露水,是畏惧强蛮粗暴的男子。(若是遇到了这样的男子),我不顺从你,你必定会起诉我。你虽然在官府起诉我,但实际上你没有给我下聘礼。任由你诬蔑我,我万万不会顺从你。

没有夫婿的女子若苟且顺从(许身于男子),岂不也算得上是从一夫而终吗?然而,如果婚礼不完备,那么贞正的女子也不会同意出嫁。重视婚礼,用以重视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体,用以重视自己的节操。女子纵然有一万个优点,也不足以掩盖一次失节的行为。《行露》诗人的观点可以为女子所效法。

┃ 简注 ┃

1厌浥:潮湿。

2墉:墙。

3绝语:决断之语,即发誓非礼不嫁,决不苟且委身他人。

┃ 实践要点 ┃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中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贞节,早晨不敢独自出门,也明示了自己非礼不嫁的决心。此女子守礼重节的做法也值得现代人借鉴。现代社会,治安环境相对较好,但女子若不加防备的话也有可能遭遇歹徒的暴行。最好的防备莫过于以礼修身,做到内心敬慎而不侥幸,举止沉稳而不轻佻,衣着得体而不暴露,与他人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避免独自一人外出夜行。

◎嘒[音惠,微明]彼小星,三五在东[初昏将旦]。肃肃宵[夜也]征,[行也]夙夜在公,寔1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卯,叶留]2。夙夜在公,抱衾[被也]与禂[音酬,单也]3,寔命不犹4。

后夫人当夕5,众妾无一人当夕之礼。众妾分夕,后夫人无每夕独专之礼。当时夫人多妒,众妾不得进御,南国夫人被后妃之化,推逮下之恩,众妾朝夕,得抱衾禂侍寝于君所,故喜而作此诗。以贯鱼之宠,感夫人宽厚之恩;以往来之勤,安自家赋命之贱。夫下能安分,则上易于为情;下欲难盈,则上必至失所。小星众妾,可谓得知足知止之义矣。

┃ 吕语今译 ┃

后夫人当夕侍寝,陪同君王一整个晚上。随后夫人侍寝的其他妾侍们则不能独自一人陪侍君王一整个晚上,需要和其他妾侍当夕之夜分时段轮流值守奉事君王。后夫人也不可每天晚上都独自侍寝,要把亲近君王的机会与其他妾侍分享。这是合乎礼法规定的。

然而,当时的各诸侯国的夫人多有嫉妒之心,一众妾侍无法入侍国君。南国夫人被受文王后妃的感化,推广文王后妃顾及妾侍的恩惠之情,允许妾侍们奉事国君。妾侍们轮流当夕,晚上抱着被衾、床单入侍,第二天早上抱着离开,以便轮换。众妾们得幸国君,因此心生喜悦而创作了《小星》这首诗。(诗中描述众妾)能轮流得到国君宠幸,用以感怀夫人宽广仁厚的恩情;(描述众妾)每天都轮换出入国君寝宫,用以表达安于接受自己作为妾侍的卑下命运。

若在下位者能安守本分,那么,在上位者就容易生发对下属的关爱之情。下位者若是欲求过多、难以满足的话,在上位者必然会失掉他们宽厚处事的原则。《小星》诗中描述的一众妾侍,可谓是深谙知足、知止的道理。

┃ 简注 ┃

1寔:实,确实。

2维参与昴:参、昴,西方二宿之名。

3禂:《毛诗传》:“禂,禅被也。”《郑笺》释之为“床帐”。吕坤释为“单”。现折中译为床单。

4犹:同。

5当夕:妻妾轮值为丈夫侍寝。

┃ 实践要点 ┃

本条吕坤侧重于从妾侍的角度分析如何能处理好妻妾关系,他指出妾侍若能安守本分、知足不贪,便容易触发正妻的关爱之情。抛开妻妾关系不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何尝不如此呢?人若是知道安守本分、不过分贪求,自然会受到他人的友好对待。若受了别人恩惠,还不知道满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话,自然会受人唾弃。

◎江有汜[四,叶杞。水出复入],之子[嫡也]归,不我以[同行]。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音主,水中高地],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音跎,水之别流],之子归,不我过[音戈]。不我过,其啸[音笑,去声,长出气声]也歌。

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1;嫡妻未嫁,媵妾守待;嫡妻出嫁,挟媵同行。此诸侯之礼也。是时有一夫人,出嫁不挟媵行,后闻《樛木》《螽斯》之风,深自愧悔,仍迎媵妾。媵妾喜其能改过也,而作诗以美之。人不患于有过,而患于遂非。弃媵而行,嫡妻之耻也,良心不泯,悔过而自新焉,何害其为贤人哉?悔者,茫然自失也;处者,即自改图也。啸歌者,恨其从前之错,喜其犹及改正也。妇人之性,多睽异而不和谐,执迷而不自反,观于此诗,可以悟矣。

┃ 吕语今译 ┃

古代诸侯国国君娶妻,一娶九女,两个诸侯国派媵妾陪嫁;正妻未出嫁时,媵妾守在家里等待;正妻出嫁之日,携同两个媵妾一起同行。这便是诸侯的婚娶之礼。

当时有一位诸侯夫人,出嫁时不携媵妾同行。后来听到《樛木》《螽斯》这两首诗歌,深感惭愧,于是把媵妾迎接过来。媵妾看到夫人能及时改过,心生欢喜,所以创作了《江有汜》这首诗歌来赞美她。做人不怕有过错,怕的是知错不改。抛弃媵妾,这是正妻的耻辱行为。然而,她的良心还没泯灭,后悔自己的过错而改正自身,这怎么会妨害她成为一个贤良的人呢?诗中所说的“悔”,是说她茫然失神;所说的“处”,是说她自己改变了想法;“啸歌”,是怨恨她之前的过错,而为她能及时改过而感到欣喜。妇人的天性,多半是不能与其他女子和谐相处,固执自己的过错而不知道改正,看了这首诗应能有所感悟。

┃ 简注 ┃

1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yìng)之:关于古代诸侯的婚娶制度,《春秋公羊传》载云:“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侄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古代诸侯国国君娶妻,夫人入门的时候,除了夫人的侄(夫人哥哥的女儿)、娣(夫人的妹妹)要陪嫁以外,与夫人同姓的两个诸侯国也要派女子前来陪嫁,这两个女子即为媵妾,而媵妾的也要跟着陪嫁,所以说“诸侯一娶九女”。

┃ 实践要点 ┃

“人不患于有过,而患于遂非”,这是本条值得后人所借鉴的警句。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君子,然而,真正的君子并不总是一块无瑕的玉璧,而是知错能改,日新其德,以止于至善为终极追求。因而,改过实际上是修身功夫的着手处。王阳明在《寄诸弟》中更是以改过为贵,现摘录其文供读者参考: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蘧伯玉,大贤也,惟曰“欲寡其过而未能”。成汤、孔子,大圣也,亦惟曰“改过不吝,可以无大过”而已。有皆曰人非尧舜,安能无过?此亦相沿之说,未足以知尧舜之心。若尧舜之心而自以为无过,即非所以为圣人矣。其相授受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彼其自以为人心之惟危也,则其心亦与人同耳。危即过也,惟其兢兢业业,尝加“精一”之功,是以能“允执厥中”而免于过。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与果与人异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者,时时自见己过之功。

如王阳明所说,圣人尚且要“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我们普通人就更应该在改过之上下功夫了。

◎何彼秾矣1,唐棣[音弟,栘木]之华。曷不肃[敬也]雍[和也]2,王姬之车[尺鸦切]。

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叶奖里]。

其钓伊何,维丝[单]伊缗[音民,合丝]。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天子之女,下嫁为诸侯夫人,车服虽盛,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见者作诗以美之,言王姬下嫁之车,宛然有和敬之象,不以平王之孙骄己,不以齐侯之子卑夫。故两贵相匹,则如桃李之并盛;两情相得,则如双丝之合纶。皆由王姬之肃雍成之也。后世妇女,恃富则骄贫,倚贵则陵贱,止见己之独盛,安得如桃李之争荣?遂致夫之乖违,安得如丝纶之交合?岂富贵过于王姬耶?读此可以愧矣。

┃ 吕语今译 ┃

周天子的女儿下嫁而为诸侯国的夫人。出嫁时陪嫁的车马服装虽然很华丽,但她却不敢仗侍自己高贵身份而傲慢自己的夫家。看到这种情况的人便创作了《何彼秾矣》这首诗歌去赞美她。诗中说:天子女儿下嫁时使用的车马,看上去有和顺恭敬的气象,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周平王的孙女而感到骄傲,也没有因为丈夫是齐侯的公子而加以轻视。因此,两个贵人相互匹配,像桃花、李花同时盛放;两人情感和睦,就如两根丝线合为一纶。这都是由于天子女儿的恭敬谦和所成就的。

后世的妇人,仗侍自家富有就看不起夫家的贫困;倚赖自家高贵就欺凌位卑的夫家。只看见自己独自兴旺,怎能让夫妻双方像桃李争荣一样相得益彰呢?最终致使丈夫反叛背离,怎能得到丝纶交合、夫妻同心的美满婚姻呢?后世女子的富贵程度难道能超过天子之女吗?读到这首诗可以心生愧疚了。

┃ 简注 ┃

1秾(nóng):茂盛的样子。

2雍(yong):和顺。

┃ 实践要点 ┃

本条指出了女子不应仗侍娘家的强势而去欺负夫家。实践要点可参见上文《书经》“岳曰瞽子父顽”条。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音地],不可选也。

妇人不得于夫,而自道其德如此。言石可转,而我贞确之心不可转;席可卷,而我直方之心不可卷。威仪动静之间,气象豁绰,礼节熟闲,无一可择嫌处。虽夫之弃我,我不敢辞,而我心之不变如故,我仪之不忒1如故也。以如是之人而弃之,夫也昏惑可知;以如是之弃而安之,妇也贤淑可见矣。

┃ 吕语今译 ┃

(《柏舟》这首诗讲的是)妇人不得丈夫欢心而遭抛弃,自述自己的德操和心志:石头可以转动,而我贞正不移的心不会改变。席子可以卷起来,而我正直方正的心不可以卷起来。(我自问自己的)仪容动作有豁达宽绰的气度,也熟悉礼节,没有一处可加以指责的地方。虽然丈夫休弃我,我不敢推辞。但我的心不变如故,我的行为举止也一如往常地贞正。

对于这样贞正的妻子也甘心休弃,可知她的丈夫是那么的昏庸迷惑;遭受不合理的休弃仍然安于其分,可见这个妇人是那么的贤良贞淑。

┃ 简注 ┃

1不忒(tè):不变。

┃ 实践要点 ┃

诗中女子被丈夫狠心抛弃,然而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坦然接受,行为举止依旧合乎礼仪。其坚强独立、恭敬守礼的品格实在值得后人敬服。

◎绿兮衣兮,绿[间色]衣[在外]黄[正色]里[在内]。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在上]黄裳[在下]。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新美],女所治[音持,织造]兮。我思古人[亦有遭妾之见宠者],俾[使我法古自励]无[音尤,不至有过]兮。

兮绤兮[秋已过时],凄其[音基]以风[又遇寒风],我思古人[亦有遭嫡之见弃者],实获[得也]我心。

卫庄公惑于嬖妾1,夫人庄姜贤而见疏,乃作此诗。言绿之杂色,为衣为表;黄之正色,为裳2为里。尊卑失序,贵贱逆施,使我忧心,何时能止。今妾如绿丝然,本美少而汝又宠之,益骄恣以陵人,使我嫉妒,不免有。我思古人之善处妾者,以为师焉,求免我身之而已。彼之有,吾如彼何哉?我如秋葛然,本过时而汝又弃之,益凄凉而失所,使我怨尤,是谓迷心。我思古人之善处身者以为师焉,已得我心之同然矣。彼之迷心,吾如彼何哉?夫不能不忧者,有家之凶;不得不安者,妇人之分。庄姜其贤矣乎!世俗妇人以妒忌失恩,不自悔过,而忿狠以贪凶,宁灭其身,所甘心焉,不思古人矣。彼庄公之昏惑,又何足道哉?

┃ 吕语今译 ┃

卫庄公深受嬖妾迷惑。夫人庄姜虽然贤良却日益遭到庄公的疏远,于是作了《绿衣》这首诗歌。诗中说:绿色是杂色,却被用来制成外衣穿在外面。黄色是正色,却被制成下裳裹在了里面。这种做法是尊卑失掉了秩序,贵贱反过来施行。这使我心中充满忧虑,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呢?现在,那个得宠的妾侍就像绿色丝线,本来就年轻美丽而你又宠爱她。她日益骄傲放纵,欺凌别人,让我心生嫉妒,不免会让我犯错。我思惟古时候善于处理妻妾关系的贤良妇人,向她们学习,是为了避免自己因嫉妒而犯下过错。若是她犯了过错,我又能拿她怎么办呢?我就如同秋天的残败蔓草,本来就年老色衰,而你又遗弃我。我日益悲惨凄凉而失去地位,这使我心生怨恨,这算是让我迷失了心性。我思惟古时候善于自处其身的妇人,向她们学习,已经让我的内心能像她们一样学会了自我排解。但若是她迷了本心,我能拿她怎么办呢?我不得不忧心忡忡,因为这种尊卑失序的情况可能会为家里带来祸害。我不得不安于这种情况,因为我要遵守妇人的本分。

庄姜是那么的贤淑啊!世俗的妇人因为嫉妒失去了丈夫的恩宠,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却忿怒狠心、凶恶不止,宁愿毁灭自己也心甘情愿,不懂得取法古人。至于说庄公的昏庸迷惑,又哪值得去说呢?

┃ 简注 ┃

1嬖(bì)妾:受宠爱的妃妾。

2裳:遮蔽下身的衣裙为裳。

┃ 实践要点 ┃

现代社会奉行一夫一妻制度,此条讲的是妻妾之间的事情,似乎对现代读者提供不了启发。然而,现代社会也难免会出现男女朋友关系或婚姻关系被第三者破坏的情况。对于现代女子而言,若被第三者破坏了男女朋友关系或婚姻关系,该如何处理呢?有的人或者会选择以各种方式对第三者以及男方进行报复,以泄其忿,即使以身试法也在所不辞。如此一来,害人害己,甚为不值。而本条则提醒我们,若出现此类问题,首先要反思自己和男方的交往之中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若是因为自己没做好而导致男方出轨,那么就要改过自新,无谓过多地怪罪别人。若是自己已经尽到了本分,没有什么过错,那么便说明男方是个负心汉,不值得托付终身。这样的话,也无谓为了负心汉继续伤心。

◎燕燕于飞,差池[不齐]其羽。之子[戴妫]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二三章意同。

仲氏[第二]任只[以心相信],其心塞[实也]渊[深也]。终温[和也]且惠[有恩],淑[善也]慎[谨也]其身。先君之思,以勖[音吁,劝勉]寡人。

庄姜无子,以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即位,嬖人之子州吁,弑之,故戴妫大归1于陈,庄姜作此诗以送之。君亡家破,死别生离,旧与同心,异国永隔。分手伤情,两泪如雨。想仲氏2平日之与我也,一心相信,两无嫌疑。其立心也,既极诚实,又不浅露;其处人也,既极温和,又有恩惠;其持身也,既极贞淑,又不苟且。临别之时,又丁宁寡人3,说道先君虽是薄德,夫人不可不思。如此贤人,如此成别,徒极望眼,如何为情?读此诗者,观戴妫之德与庄姜之情,二人之贤,宛然在目矣。

┃ 吕语今译 ┃

庄姜没有自己的儿子,把陈国女子戴妫的儿子完认作自己的儿子。庄公死后,公子完继承君位。庄公生前宠妾生下的儿子州吁弑杀了新君,为此,戴妫回去娘家陈国,永不归还。庄姜作了《燕燕》这首诗歌送别她。国君死了,家庭也被破坏了,刚送别了死去的国君,现在又要和在世的戴妫离别。旧时两人同心,现在马上就要永远隔绝于异国。(两人)离别分手时,心情哀伤,两眼泪下如雨。(庄姜)回想仲氏(戴妫)平日与自己相处时,大家同心互信,两人没有猜疑。她立心既极其诚实,又不轻易表露。她对待别人,既极其温柔和顺,又多有恩惠。她修持自身,既极其贞正贤淑,又不苟且行事。两人快将离别的时候,她又叮嘱我说:“先君庄公虽然薄德,但作为他的夫人不可不思念他。”戴妫这么贤良的人啊,竟然要这般别离,今后相隔两地,只能看着远方徒然地思念她了,这是多么的伤感啊!

读到这首诗的人,从中能看出戴妫的德行以及庄姜的感怀之情,她们贤良的品德,仿佛就在眼前出现。

┃ 简注 ┃

1大归:已出嫁的妇人永归母家。

2仲氏: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为“仲”。《毛诗传》以“仲”为戴妫的字。

3丁宁寡人:丁宁,即叮嘱。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王侯、王侯夫人自称的谦辞。

┃ 实践要点 ┃

上文《绿衣》诗中,庄姜被嬖妾夺爱,心生嫉妒,不禁苦诉衷肠;而本诗中,庄姜、戴妫分属妻妾而情同姊妹,临别时又依依泣别。同是妾侍,为何庄姜对待二人的态度如此不同呢?依照吕坤的说法,《绿衣》诗中的嬖妾“益骄恣以陵人”,即仗侍宠爱而不安守妾侍的本分,盛气凌人。而本诗中的戴妫则以大局为重,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无子嗣的庄姜作为儿子,平时立身处事、言行举止又合乎礼法,德容彰显。嬖妾无义而戴妫有德,无怪乎庄姜或恨或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行是那么的重要,有德则招人欢喜,无德则遭人厌恶。

戴妫的德行值得现代女子借鉴,而“其立心也,既极诚实,又不浅露;其处人也,既极温和,又有恩惠;其持身也,既极贞淑,又不苟且”的德容可以与上文《关雎》诗中的实践要点对照参看。

◎终风且暴1,顾我则笑。谑[希虐切]浪笑敖,中心是悼2。

庄公为人狂荡暴疾,庄姜为人正静幽闲。庄公之见庄姜也,笑语轻狂,动容谑戏,既无闺门相接之礼,又无夫妇温雅之情。庄姜不敢言,又不敢拒,但中心伤悼而已。今男女居室之间,以淫狎戏谑为相爱,以老成淡雅为薄情,读此诗者,可以识性情之正矣。

┃ 吕语今译 ┃

卫庄公狂妄放荡、暴戾疾躁。庄姜贞正娴静,清幽闲雅。庄公看到了庄姜,嬉皮笑脸地说话,举止轻狂,行为动作戏谑放荡。既没有闺房之内相见的礼仪,又没有夫妻间温和雅正的情感。庄姜不敢说什么,又不敢抗拒,只是在自己心中默默地伤心哀悼而已。

现在的夫妇在家里,把亲近狎昵、玩笑调情看作是相爱的表现,把稳重老成、清淡雅致的相处方式看作是感情缺失。读了《终风》这首诗歌,可以知道怎么样才是夫妻间正当的情感表达方式。

┃ 简注 ┃

1终风且暴:狂风终日怒吹、劲疾不止,用以比喻卫庄公狂暴的性格。

2悼(dào):哀伤。

┃ 实践要点 ┃

上两首诗都从侧面提到了卫庄公对庄姜的寡情薄幸,本诗则正面描写卫庄公与庄姜的日常生活。卫庄公对待庄姜轻慢无礼、戏谑放荡,好色而不好德。恐怕在他的眼中,妻妾都不过是自己遂欲之具,因而待庄姜年老色衰之后又另宠新欢。此处带给读者的启发是,女子在择偶时必须弄清楚,男子是因为欣赏自己的人品、才华才来追求自己的呢,还是说仅仅看上了自己的美色。若是后者的话,相信两个人的关系也维持不了多久。

此外,吕坤指出“今男女居室之间,以淫狎戏谑为相爱,以老成淡雅为薄情,读此诗者,可以识性情之正矣”。这也是值得现代读者反思的。有的人认为夫妇居家之际不用讲究行为是否合乎礼仪。而夫妇之间表达爱意的正确方式,应以互相尊敬为前提,以共同成就德性为目的。因而,夫妇居家日常,应努力做到以礼修身、以善互劝,好德如好色,恶恶如恶臭。

◎雄雉于飞,泄泄[音异,安缓]其羽。我之怀[所思]矣,自诒[音夷]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飞鸣自得]其音。展[信也]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往来]悠悠[长也]我思。道[路也]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凡也]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音至,嫉害]不求[贪取],何用不藏[善也]?

妇人以夫久役于外而思念之,一章言雄雉之飞,安缓从容,而我怀人久劳于外也。二章言雄雉之鸣,高下自得,而我怀人身不自由也。三章言终年见日月往来,使我心常常忧念,路途遥远,何能便还也。四章言早还固不敢望,而保身实所当知。凡尔君子,岂不知德行为保身之道乎?但不存害人之心,无贪得之念,则随在而宜人,安往而不善乎?此诗哀而不伤,情不废义,可谓爱夫以正者矣。处人之道,有外于‘不忮不求1’四字者乎?

┃ 吕语今译 ┃

(《雄雉》这首诗歌讲的是)妇人因为丈夫长期服役于外而思念他。第一章说雄山鸡在林中慢悠悠地飞着,而我怀念的人则久久劳役在外。第二章说雄山鸡高声鸣叫,声音忽高忽低、悠然自得,而我怀念的人则身不由己。第三章说全年每天都看见日月往来,日复一日,使我心中常常忧虑思念:路途遥远,怎能一下子就回来呢?第四章说固然不敢奢望丈夫能提前回来,但希望他能懂得如何保全自身。凡是善良的君子,怎么会不知道德行是保全自身的方法呢?只要心中不存伤害别人的想法,没有贪得的念头,那么,在任何地方都能和别人相处得很好,去哪里会不适宜呢?这首诗歌悲哀而不过度,不以情感废弃道义,这算得上是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对丈夫的爱。和别人相处之道,有超乎不“不忮不求”这四个字的吗?

┃ 简注 ┃

1不忮不求:即上文所谓不存害人之心,无贪得之念。

┃ 实践要点 ┃

此处的关键是“爱夫以正”。如上文所述,夫妇之间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爱意。所谓爱情,不是甜言蜜语、卿卿我我,而是处处为对方着想,希望对方能安然无恙、成就自我。如诗中女子诉说思念之情的同时,也不忘告诫丈夫“不忮不求”的处世之道。这点值得后人效法。此外,“德行为保身之道”“但不存害人之心,无贪得之念,则随在而宜人,安往而不善”,这些处世之法本身也值得现代读者借鉴。

◎毖[音闭,泉欲出而不畅达]彼泉水,亦流于淇[泉水、淇水异出合流]。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上声,情容美好]彼诸姬[同嫁之女],聊与之谋。

[想我来时]出宿于泲[赍上声],饮饯于祢[音你]。女子有行[出嫁],远[音怨]父[音甫]母[亩偶切]兄弟[音底]。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如今得去时]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音之,膏车]载辖[音匣,车轴],还[音旋]车言迈。遄[音船,速也]臻于卫,不瑕有害[瑕,玷也。言不玷于德乎?有害于理乎?]。

我思肥泉,兹之永[长也]叹[音贪]。思须与漕,我心悠悠。[安得]驾言出游[此地],以写[除也]我忧。

卫女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而不得。一章言卫水尚合流,而卫女乃不得归卫,与诸姬而谋归计也。二章言始嫁已远兄弟,今父母既终,顾1可归乎?三章言今日归卫甚易,有害于理否乎?四章言果不可归,而我思不忘,安得一往以遂此心乎?夫以父母之家,兄弟之亲,归心迫切,莫可形容。而礼有所制2,迎者不敢迎,往者不敢往。甚者鲁女一岁再归宁,为父母也,而《春秋》犹讥之,先王男女之别,其严如此。

┃ 吕语今译 ┃

(《泉水》这首诗歌讲的是)卫国之女嫁给了一个诸侯。她的父母过世了,她想回去哀悼而不得。第一章说泉水尚且可以与淇水汇合,而卫女却不能回去卫国,于是她和陪嫁的侄、娣商量回国的计划。第二章说自己一出嫁就已经远离了自己的兄弟,现在父母既然已经去世了,想来应该可以回去吧?第三章说现在回去卫国其实是很方便的,但要是真的回去的话会不会败坏礼法?第四章说,果真不可归去,而我思乡之情又久久不能释怀的话,怎么能用出游为借口,到须、漕等卫国的城邑,去遂顺我思归的心愿呢?

(诗中的女子惦记着)父母所在的家乡、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因而心中迫切地想要回到故国,这种心情实在难以形容。然而,礼法有所限制,因此故乡的人也不敢出迎,想回去的人也不敢回去。更有甚者,鲁国有女子一年回了两次娘家,为了看望自己的父母,而《春秋》尚且要讥讽她。先王关于男女之别的礼法,就是这么的严格。

┃ 简注 ┃

1顾:考虑。

2礼有所制:关于诸侯国夫人归宁的礼法,诸家有不同的说法。郑玄笺云:“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按照郑玄的说法,诗中女子的父母已经去世,因此不能回国。

┃ 实践要点 ┃

诸侯夫人不得归家省亲,主要是为了防止女子回娘家的时候与他人私通。下文还将涉及诸侯夫人归宁与男女有别的话题。吕坤在此表达了对诗中女子盼归不得的同情,同时也强调了男女有别的礼法的严肃性。在现代社会,不允许妇女归宁的这种礼法固然不可取,但其背后蕴含的严防男女之别的精神,对于保护女性人身安全、免遭歹徒侵犯,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舟依于河]。髧[音耽]彼两髦1,实维我仪[匹也]。之[至也]死矢[誓也]靡[无也]他[别心]。母也天只[音止],不谅[体信]人只。

第二章意同。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诗以自誓。言共伯自两髦垂结之时,即为我之匹耦,自今以及死之年,誓无他适2之志。母也我之天也3,何不信我之心乎?夫坚贞之志,父母不可夺,岂他人所得而摇惑哉?

┃ 吕语今译 ┃

卫国太子共伯死得早,他的妻子共姜守节义不再嫁人。她的父母要剥夺她的志愿,让她改嫁他人。共姜于是创作了《柏舟》这首诗来发誓,用以表明自己的决心。诗中说:共伯自年少的时候,便是我的配偶。从今天开始,到我死的那一天,我发誓不会有改嫁他人的心志。母亲像上天一样对我有养育之恩,却为什么不能体谅我的心志呢?

(共姜)有如此坚定贞正的心志,即使是亲生父母也难以剥夺,又岂是其他人所能动摇迷惑得了的呢?

┃ 简注 ┃

1髧(dàn)彼两髦(máo):髧,头发垂下的样子。髦,下垂至眉毛的头发。此为古代男子奉事父母时留的头发样式,父母过世之后才能更换。意谓男子时值青少年时期。

2他适:女子改嫁。

3母也我之天也: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深广无垠,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深不可探。

┃ 实践要点 ┃

诗中女子对心中所爱坚贞不移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当谈及古代社会重视女子的贞节、提倡女子从一而终的时候,现代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都是礼教吃人,用节操、名誉束缚女子。不可置疑的是,某些情况下,要求妇人从一而终确实是违背了女子要改嫁他人的心志。然而,有的女子是心甘情愿地为了崇高的爱情、为了昔日的山盟海誓而矢志不渝、守身如玉。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乎?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音薄,草行]涉[水行],我心则忧[宣姜之女,为许穆公夫人,闵卫之亡,驰驱归吊。方行而许大夫追之,夫人知其必以不可归之义来告也,故忧之而作此诗]。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回卫]。视尔不藏[善也],我思不远[思不离心]。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藏,我思不[音蔽,止也。大夫既至,果不以我归为善,而我亦不能济水而还卫矣,尔虽不以我为善,而我心终不能止也]。

陟[音直,登也]彼阿丘,言采其蝱[音蒙,贝母]。女子善怀[好思],亦各有行[道理]。许人尤之[罪我],众稚[音致,少年]且狂[既不得归,而思终不已,故其在途,或登高以舒想,或采蝱以解郁。女子苦思如此,亦各有道,许人但以我为非,盖少不更事,且狂妄自是耳]。

我行其野,芃芃[音蓬]其麦。控[告诉]于大邦,谁因[何人可托]谁极[何邦可至]?大夫君子[哀告],无我有尤[幸无罪我]。百尔所思[为我百方谋虑],不如我所之。

按卫懿公为狄所杀而灭其国,其子戴公,庐于漕1,许夫人之兄弟也。国灭君亡,同胞骨肉,不得归家一吊,情可悲矣!先王之制曰: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未尝思及于大变也。许人泥经,不害其为守礼之过。而夫人竟不敢归,可谓以义裁2情矣。

┃ 吕语今译 ┃

(《载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卫懿公被狄人所杀,而他的国家也覆灭了。他的儿子戴公,移居在漕邑,是许夫人的兄弟。国家灭亡,国君被杀,同胞兄弟在漕邑,许夫人也不可以去吊唁安慰,实在十分的悲凉。

先王订立的礼制规定:对于诸侯国国君的夫人,她的父母尚在世的时候可以回娘家省亲;若父母都过世了,则只能派大夫回娘家慰问自己的兄弟。这样的规定是未曾考虑到出现重大变故的特殊情况。许国人拘泥经文,因而过分地固守礼法。而许夫人最终也不敢回去,可以说是用义理来节制情感。

┃ 简注 ┃

1庐于漕:漕为卫国城邑。卫懿公死后,国人分散,宋桓公协助卫国遗民渡河,转移到漕邑,并拥立戴公。

2裁:制裁,节制。

┃ 实践要点 ┃

此条再次涉及诸侯夫人的归省之礼,吕坤亦再次表达了怜悯之情,指出了制定归省之礼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可参看上文《泉水》的实践要点。

◎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也]之。谁谓宋远,跂[音企,立足]予望[音王]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小船]。谁谓宋远,曾不崇朝1。

宣姜之女,为宋桓公夫人,生襄公而出,归于卫。襄公即位,夫人思之,而义不可往,盖母出与庙绝,不可私反。嗣君承父重2,不敢往迎。故夫人作此诗,言河非广,宋非远,卒死于卫而不敢归者,礼不可也。守礼如夫人,则出必非其罪矣。其诗思深而不怨,意惨而不言,读之令人凄怆。

┃ 吕语今译 ┃

宣姜的女儿成为了宋桓公的夫人。她生下了宋襄公之后就被休弃出门,回到了卫国。(后来)襄公继承了君位,夫人思念他,可是按照礼法,她不能去宋国看望他。因为为人母者被休弃了,就和宗庙断绝了关系,不能私自返回。襄公继承了父亲的君位,不敢去卫国接回自己的母亲。为此,夫人作了《河广》这首诗歌。诗中说:黄河并非宽广不可渡,宋国并非遥远不可及。

夫人最终在卫国死去,不敢回到宋国,因为礼法并不许可。夫人如此严格地遵守礼,可见当初她被休弃,必定不是由于她犯了什么过错。这首诗歌思虑深厚而不怨天尤人,意旨悲惨而不明言,让人读过之后心生悲怆。

┃ 简注 ┃

1崇朝:崇,终。意谓回去宋国不用一个早上就能到达,可见宋国并不遥远。

2嗣君承父重:按照古人的观念,襄公继承了父亲的君位,便与祖宗同为一体,而其母被休弃,必须与宗庙断绝关系,因而母子不能相见。

┃ 实践要点 ┃

宋襄公作为一国之君,应当以身作则,怎可随便破坏礼法的规定呢?为此,宋桓公夫人顾全大局,严守礼法,宁愿忍受思念孩儿之苦也不敢回国,其精神实在值得后人敬佩。后来宋襄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母亲遵礼而行的身教想来也是功不可没的。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本条的启示在于要懂得理性地权衡问题,不能因为一时的情感冲动或一己之私而做出违反法纪的行为。

◎伯兮朅[音挟,武貌]兮,邦之桀[才气过人]兮。伯也执殳[音殊,长杆],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从征],首如飞蓬[鬅松]。岂无膏[音高,油发]沐[洗头],谁适[音的,主也]为容。

其雨其雨[指望将雨],杲杲[日光]出日[比夫曰归曰归,而终日不至]。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头痛]。

焉得谖[音萱,忘也]草,言树之背[北堂]。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音妹,心痛]。

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思之。一章言夫之才能,为国效忠也。二章言容颜不冶1,为夫不在也。三章言望夫不归,思至于头痛,所甘心也。四章言欲忘忧而不忍忘,思至于心痛,所不辞也。妇人以夫为天2,故妇心以思夫为正。世俗见思夫者,则笑之以为无耻,而妇人亦讳其所思,郁郁有怀,不敢向人一道,闻姒娣姊妹嘲讪,则掩护不肯承,岂以忘夫为贤乎?岂以思他人为正乎?道之不明也久矣。

┃ 吕语今译 ┃

(《伯兮》这首诗歌说的是)妇人因为丈夫长期出征服役而思念他。第一章说丈夫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忠。第二章说自己没有在意容颜的打扮,是因为丈夫没有在家。第三章说盼望丈夫归来却不曾归来,思念到头都痛了,也为之心甘情愿。第四章说想忘记忧愁却又不忍心忘记丈夫,以至于思念之情引起了心头的疼痛,但即使这样也在所不辞。

妇人以丈夫为自己的天,故而妇人的心思应该以想念丈夫为正道。世俗人看见了思念丈夫的妇人,却取笑她们说这是不知羞耻。妇人也隐藏自己的心思,抑郁在心中,不敢向别人倾诉;听到了姐妹们的嘲笑,则遮遮掩掩不肯承认。难道说,忘记出门在外的丈夫才算得上是贤淑吗?难道说,应该以思念其他人为正道吗?妇人之道已经晦暗不明很久了。

┃ 简注 ┃

1冶(yě):打扮,装饰。

2妇人以夫为天:《列女传·母仪·鲁之母师》:“夫礼,妇人未嫁,则以父母为天;既嫁,则以夫为天。”妻子入门之后,丈夫承担养育妻室的职责,有如天之覆养万物,因而妇人以夫为天。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强调女子思念丈夫之情的正当性,可参看上文《汝坟》的实践要点。

◎女曰鸡鸣,士曰昩旦[将明犹黑]。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光明]。将翱将翔[往行之状],弋凫[音符,水鸭]与雁。

弋言加[中鸟]之,与子宜[调和]之。宜言饮酒[叶子咬切],与子偕[音皆,同也]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德致其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同心一德]之,杂佩以问[候也]之。知子之好[亲爱]之,杂佩以报之。

人情多溺于宴安1,家道每贫于懒惰。至于亲贤修德,尤非妇人所知;而贪爱服饰,又其骄奢常性。鸡鸣妇人,既以勤劳相警戒,又以静好相绸缪2,非情欲之私也。望夫取友成德,服饰亦所不惜,皆道义之爱也。古贤夫妇之相与固如此。

┃ 吕语今译 ┃

人之常情多沉溺于安逸,而家道常常由于人的懒惰而陷于贫困。至于亲近贤人、自修德行,尤其不是妇人所知晓的。而贪爱服装饰物又是妇人常有的骄奢性情。《女曰鸡鸣》这首诗歌当中描写的妇人,既用勤劳的品德警戒丈夫,又用娴静和好的方式与丈夫恩爱缠绵,而非出于情欲的私心。她希望丈夫择得益友、成就德性,即使用上好的佩饰来赠送友人也不感到可惜,这是基于道义的爱情。古时候贤良的夫妻就是这样相处的。

┃ 简注 ┃

1宴安:安逸、逸乐。

2绸缪:亲密、缠绵。

┃ 实践要点 ┃

本条指出夫妻相处不能只贪求放纵逸乐,而应当互相以德相规。如上文所说,真正的爱情,是希望对方能得到进步,成就自我。在现代社会,女子可能习惯于通过赠送礼物、烹饪佳肴、完成丈夫心愿等方式表达对丈夫的爱意,今后不妨效仿古代贤妻,时时劝诫丈夫培养德性、结交良友,让丈夫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受人尊敬的大丈夫。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叶弥羊反]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叶蒙]。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音增]。

古之贤妃,侍寝于君,警戒之心切,宴安之意忘,忽闻苍蝇之声,误以为鸡,而告君曰:“鸡既鸣矣,来朝之臣,既盈廷矣。”忽见月出之光,误以为日,再告君曰:“东方明矣,来朝之臣,既盛集矣。”三告君曰:“虫飞薨薨1有声,天明之候也,承子祍席2之宠,遂吾缱绻3之私,岂不甘心与子同寝而梦哉,但会朝之臣,待君不出,且散而归矣,岂不相憎曰:‘妃之惑君心也如此,君之耽女宠也如此。’是以我之故,为子之憎也,无庶予子憎哉!”夫忧勤者,人君之事;依恋者,妇人之常。贤妃忍于拂4君之乐,惟怀勤政之心,可为万世宫闱5之法矣。

┃ 吕语今译 ┃

(《鸡鸣》这首诗歌讲的是)古代贤良的后妃,侍奉君主寝眠,警戒之心迫切,忘却了贪图安逸的心意。忽然听到了苍蝇的声音,误以为是雄鸡在鸣叫,于是告诉夫君说:“雄鸡已经鸣叫了,来朝见的臣下已经站满在朝廷之上了。”忽然又看见月亮的光芒,误以为是太阳,又再次告诉夫君说:“东方已经明亮起来了,来朝见的臣下已经大量的聚集在一起了。”尔后又第三次告诉夫君说:“虫子飞舞发出嗡嗡的声音,这是天亮的征候。承蒙君上赐予我同寝的宠幸,满足了我与君上缠绵的情意,我怎么会不想与君上继续同眠而共梦呢?但是,来朝会的臣下久久等待而君主不上朝的话,他们便会四散而归。他们肯定会心生憎怨,私下议论说:‘后妃蛊惑君主之心使他如此怠慢朝政,而君主沉迷女色之宠,竟然到了不临朝听政这样的地步。’这样因为我的缘故,使得臣下都憎恨你,我真的不希望君上受到臣下的憎恨啊。”

一般来说,人君应该忧心政事、勤劳不辍,而依恋逸乐是妇女常有的事情。贤良的后妃忍心违逆君主享乐的心思,心中满怀让君主勤于政事的心意,这样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宫中妃妾们的榜样。

┃ 简注 ┃

1薨薨(hong):象声词,虫子飞舞时发出的声音。

2祍席:用于睡觉的床席。

3缱绻(qiǎn quǎn):情谊缠绵,不愿分离。

4拂:逆。

5宫闱(wéi):后宫,这里指后宫妃妾。

┃ 实践要点 ┃

古代男子最忌沉迷美色,不务正业,今人亦然。此条提醒现代读者,作为妻子的应当劝喻丈夫不应贪图逸乐、沉湎于声色犬马,而当进德修业,勤奋有为。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音替,包儿大衣],载弄之瓦[纺砖]。无非[不宜有过]无仪[不欲多能],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利叶梨,忧也]。

《斯干》之诗,群臣颂祷1天子之女也。天子之女,不与士庶同,而群臣祝天子之女,不过曰寝之地而已,不得同男子在床,示卑顺之义也。不得同男子衣裳,但以褓2包裹之而已,示无以加也。不得弄3以贵重之物,但弄纺砖,示以妇人所有事而已。无有过失,不用才能,但讲求酒食之事4,以养舅姑夫子,不遗父母之忧而已。夫以帝女王姬,世号金枝玉叶,视诸侯大夫之女,百倍不同,而所祝愿者,不过民间妇人之事。况士庶人之女,敢不安柔顺勤劳之分?忽舅姑夫子之尊,致夫家之武怒5,遗父母之忧辱乎?此章诗乃古今女道之准也,读者宜三思焉。

┃ 吕语今译 ┃

《斯干》是群臣祝贺周天子女儿的诗作。天子的女儿,地位尊贵,和士庶人的女儿不一样。然而群臣祝贺天子的女儿,不过是说要让她睡在地上而已,不得和男孩一样睡在床上,以此来示意女孩应当谦卑和顺的义理。不得和男孩一样穿着上衣下裳,只用襁褓之布包裹着身体而已,以此来示意不能过分地宠爱。不能让她玩弄贵重的东西,只让她玩耍纺布用的纺砖,以此来示意妇人应从事于纺织之事。(女子)不要有过失,不用追求多才多能,只要会做酒菜饭食等家务事,用来奉养公公、婆婆和丈夫,不让自己的父母担忧就可以了。

帝王之女被世俗之人称为“金枝玉叶”,其地位比诸侯大夫的女儿尊贵百倍,但群臣们的祝辞也不过是民间妇人的事务,何况是士庶人的女儿呢?难道她们敢不安守柔顺勤劳的本分吗?她们敢忽视公公、婆婆和丈夫的尊严,引致夫家人的威怒,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担忧和耻辱吗?这一章诗讲的是古今女子之道的准绳,读者应当仔细思量。

┃ 简注 ┃

1颂祷:祝福赞美。

2褓:包裹婴儿用的布。

3弄:玩耍。

4酒食之事:酒菜饭食等家务事。《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审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

5武怒:威怒。

┃ 实践要点 ┃

此条的主旨是强调男女有别,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养育施教方式应从小就有所区别。古人受时代的局限,此处提到的做法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现代读者不必全盘接受。但针对男女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养育施教,这一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如孩子从小的衣着打扮就应当符合性别特征:男孩好动,发型以短发为宜,衣着则以舒适整洁、便于运动的装束为宜;女孩娇俏,发型长短皆可,衣着则以可爱灵动、大方得体为宜。如此才能保证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对于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间关1车之辖[音匣,车轴]兮,思娈[美也]季[少也]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会也]。虽无好友,式燕2且喜。

依彼平林3,有集维鷮[音交,雉也]。辰彼硕[音石,大也]女,令德来教[音交]。式燕且誉[称颂],好尔无射[音亦,叶渡,厌也]。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4。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配合],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5,析[音昔,批也]其柞[音作,栎也]薪。析其柞薪,其叶湑[胥上声,盛也]兮。鲜我觏尔[罕见],我心写[舒畅]兮。

高山仰[音羊]止,景行[大道]行[叶向,平声]止。四牡[公马],[音非,常行]六辔如琴[调和]。觏尔新昏[有德少女],以慰我心。

聘6女问容,娶妇亟欲,此世儿之通态也。又其甚者,入门之夕,或见颜色不丽,或见奁箧7不丰,则怏怏然不乐,谁复问德哉?维此《间关》之诗,一章言德音来括,极其愿见之怀也。二章言令德来教,望其相成之益也。三章言无德与女,愧其媲美之难也。四章言鲜我觏尔,欣喜如获百朋也。五章言高山景行,爱慕而欲师法也。读此诗而女子之德信美,诗人之好德亦诚矣,可为娶妇之法。彼女子无德可称,但冶容以矜容貌之华,盛张以炫资装之厚,其夫亦因以喜之。致长骄肆之心,积成忍怯之势,岂非两不肖人哉!

┃ 吕语今译 ┃

与女方家里订立婚约的时候要问新娘的容貌是否好看,迎娶新妇的时候又只看嫁妆是否能满足自己的贪欲,这是世俗男子的普遍情态。更有甚者,新娘入门当晚,发现她的样子长得不好看,或者是嫁妆不丰盛,心中就闷闷不乐。有谁还会关注新娘是否有德行呢?《间关》这首诗歌,第一章说有贤良之德的女子前来相会,满足了他愿见有德之女的心愿。第二章说有美德的女子前来指教,希望两人能相互成就德性,从而获益。第三章说自己没有美德可以和女子相配,愧疚自己难以和女子媲美。第四章说自己很少遇到有如此美德的女子,现在娶进门了,心中欣喜若狂,犹如获了很多的财富。第五章说女子的品德犹如高山般崇高,犹如大道般通达,自己对她心生敬爱仰慕之情,很想向她效法学习。

读这首诗可以看到这个女子的品德确实很美好,而诗人好德之心也十分地真诚。这种论德娶妇的做法值得后人效法。女子若是没有德行可以称颂,便通过打扮矜夸自己的容颜好看,通过盛大铺张的排场来炫耀嫁妆的丰厚,而她的丈夫又因之而欢喜。这样会助长女方的骄傲放肆之心,而男方也累积形成了强忍怯懦的态势,那么,两个人岂不是都成为了品行不好的人吗?

┃ 简注 ┃

1间关:象声词,安装车轴时发出的声音。

2式燕:式,发语词。燕,宴会,宴饮。

3依彼平林:依,树木茂盛的样子。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4虽无旨酒,式饮庶几:庶几,希望,但愿。意思是虽然没有好的酒,希望你也来品饮一下。下句略同。

5陟(zhì)彼高冈:陟,登。高冈,高的山坡。

6聘:订立婚约。

7奁(lián)箧(qiè):放置陪嫁物品的小箱子,文中指代嫁妆。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男子娶妇应看重女子的德性,不能仅考虑女子的容颜与嫁妆的多少。事实上,无论男女,都应该以对方的德性作为择偶的首要原则。若对方品性顽劣,无论相貌和经济条件如何,都不必予以考虑。

◎挚[音至,国名]仲氏[中女]任[姓也],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音贫]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非德不行]。大[音泰]任[即仲氏]有身,生此文王。

王季之德,积功累仁,难乎为配。而太任乃挚国之女,来嫁于我周京1,与我王季,一德相成,两心契合,凡有所行,一本于德,是以和气致祥,维天眷2德,太任有身,生此文王焉。

┃ 吕语今译 ┃

(《大明》这一章讲的是)王季德行高尚,建立了不少功业,做了许多有仁德的事情,很难找到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妻子。而太任是挚国国君的女儿,嫁到了我们周国的京城,成为了王季的妻子。他们同心同德,两人心心相契,所有的行为都依照道德仁义来执行,因此,他们夫妻之间一团和气,招致了吉祥,又由于上天眷顾有德之人,太任有了身孕,生下了周文王。

┃ 简注 ┃

1京:国都。

2眷(juàn):顾念。

┃ 实践要点 ┃

周文王的仁德历来为古人所称颂,是天下间的圣人。此条指出,正是王季、太任夫妻的言行合乎德义,受到上天的眷顾,因此才生下了周文王这个有圣德的孩子。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可以理解为,正是作为父母的王季、太任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而周文王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之下,也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君子。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大邦[莘国]有子[女也],伣[如也]天之妹1。文定厥祥2,亲迎于渭。造[作也]舟为梁[桥也],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3。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太姒,莘国长女也。生有圣德,如天之妹。既择祥日文定,又至渭水亲迎,作舟为桥,迎此淑女,岂不光显朝野之观耶!天既集大命于文王矣,今莘国长女,能继太任,又嫁于我周焉。是以窈窕之德,配徽柔4之圣,钟灵毓秀,笃生圣德之武王焉。

愚谓天欲昌人之后,必配以贤圣之妻。子有象德之光,必钟于贤圣之母。文王之圣,太任之子也;武王之圣,太姒之子也。尧、舜之朱、均5,瞽、鲧6之舜、禹,此千古万一事耳,岂常理哉?

┃ 吕语今译 ┃

(《大明》这一章讲的是)太姒是莘国国君的大女儿,生来便有圣贤般的品德,如上天的妹妹一样。周文王既已选取了吉日行文定之礼,又亲自迎娶于渭河之畔,以船只相连为桥,迎娶这个贤淑的女子。岂不是光辉显耀于朝廷上下吗?上天既然已将平天下的重大使命寄托在周文王身上,现在莘国的大女儿能继承太任的德行,嫁给了周文王,这是把有娴静美好品德的女子许配给了有美善温和品德的圣人。如同天地聚集灵气能够作育出精英之才,周文王和太姒两德相合,便生下了有圣贤德性的周武王。

我看上天若是想昌盛一个人的子孙后代,必定会许配给他一个贤良圣明的妻子。先下来的孩子有德性的光彩,必定是源于贤良圣明的母亲。周文王有圣贤之德,因为他是太任的儿子;周武王有圣贤之德,因为他是太姒的儿子。至于说尧、舜生下了不肖子朱和均,瞽、鲧生下了圣人舜和禹,这是千古以来万分之一事情,怎么会是常理呢?

┃ 简注 ┃

1伣(qiàn)天之妹:譬如上天的妹妹,指她的德性和上天相仿。

2文定厥祥:即传统婚礼的礼节之一,男方问得女方名字之后,占卜得吉,而行纳币之礼,定其吉祥。

3缵(zuǎn)女维莘(shēn):缵,继承。意谓莘国长女太姒嫁给周文王之后,能继承太任的事务。

4徽柔:徽,美善。柔,温和。

5朱、均:朱,即丹朱,尧的儿子。均,即商均,舜的儿子。史传称朱、均都是不肖子,因而尧、舜禅让天下。

6瞽(gu)、鲧(gun):瞽为舜父,有顽劣之名。鲧为禹父,治水无功。

┃ 实践要点 ┃

本条紧接着上条,强调了在家庭教育环节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了母亲的教育对孩子而言尤其关键,即所谓“子有象德之光,必钟于贤圣之母”。这提示现代读者,必须重视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父母都要上班工作,有的母亲更是职场的女强人,为了事业往往牺牲了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如此一来,便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因而,作为母亲,无论上班多苦多累,都应当多抽空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并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明德守礼的人。

◎思齐[音斋]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太王之妃],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尼寅切]。

妇人之德,每病于轻浮,莫难于端庄。子妇于姑,每病于疏薄,莫难于亲爱。彼斋1庄之太任,乃文王之母也,实能亲媚2周姜,称我京室之妇。太任徽美之音如此,难乎其继。而太姒又能幽闲贞静,亲媚大任而继其美德之声名焉。恩及众妾,子盛百男,圣母贤妻,周家三世如此,可谓盛矣。

┃ 吕语今译 ┃

妇人的德性,总是因为举止轻浮而出问题,而往往难以做到行为端庄。儿媳对待婆婆,总会出现疏远淡薄的情况,而难以做到亲近敬爱。(《思齐》这一章讲的是)那位诚敬端庄的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确实能做到亲近顺悦婆婆周姜,堪称是我们国都妇人的典范。太任美好的名声传遍国中,后人难以为继。而太姒又能做到幽深娴淑、贞正文静,亲近顺悦婆婆,而继承了她的美好名声。她们恩惠遍及众妾,因而子孙众多。既有圣明的母亲,又有贤良的妻子,周家三代都这样美满,可算得上是家族兴盛了。

┃ 简注 ┃

1斋:敬。

2媚:爱,亲顺。

┃ 实践要点 ┃

此条提示现代读者关于处理好婆媳关系的重要性。婆媳关系处理好了,一家人就能和顺安乐。要处理好婆媳关系,首先需要为人儿媳妇的端正好自己的行为态度,谦虚恭敬而不轻佻浮躁,并主动亲近关心婆婆。而为人婆婆的,也应将心比心(毕竟自己也有过为人儿媳的经历),善待媳妇。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音哓]为鸱[音痴]。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叶基],乱匪降自天[叶铁因],生自妇人。

周幽王宠褒姒,生伯服,听其谮言,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其后犬戎杀幽王,虏褒姒,诗人伤之。言丈夫聪明,则国家赖以成;妇人智巧,则国家因之败。美哉褒姒,真哲1妇也,言出其口皆成祸,犹鸱、枭2鸣处皆为凶耳。妇人静默,祸安从生?褒姒巧辩能言,真是长舌之妇,实造祸乱之梯。人皆曰祸自天降,天何心于祸人哉?乃生自长舌之妇人耳。赫赫宗周,以万乘之尊,四海之大,不能当一女子三寸舌,竟至灭亡,可畏哉!盖妇人以多言为凶,以谨口为德。世俗妇人,对丈夫则道兄弟妯娌短长,见父母则言舅姑姊妹是非。蹑[音聂]足附耳,诡态佯声,言则戒人慎密,听者深为掩覆,嫌成怨结,家破人亡,而彼立身于不败之地。故先王七出3,多言居其一焉,为鉴深矣。呜呼!言者之祸,成于听者;听者之罪,大于言者。世有不喜听言之人哉?世有听言而能察之人哉?世有能察而罪言者之人哉?彼固痴为人役,而犹悦其厚己也。故堲4谗莫如勿听,止谤莫如自修。谚云:耳硬舌结,目硬舌灭。

┃ 吕语今译 ┃

周幽王宠爱褒姒,生下了儿子伯服,后来又听信了她的谗言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后来犬戎杀了周幽王,掳走了褒姒,诗人于是作了《瞻卬》这首诗歌来伤悼周朝的国运。诗中说:丈夫聪明,则国家赖以有所成就;妇人智巧,则国家因之而败亡。褒姒是那么的美丽啊,是明哲的妇人。她口中说出的话都会招来祸害,犹如鸱枭啼叫的地方都会有凶事。妇人保持安静沉默的话,祸害哪里会产生呢?褒姒能言善辩,真可谓是长舌之妇,着实是祸害踏来的阶梯。人们都说祸害从天而降,其实上天哪会有祸害人们的心思呢?祸害乃是源于长舌的妇人。

显赫的周朝,有兵车万乘的尊贵,富有四海之内的广大土地,却不能抵挡一个女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终至灭亡,这是多么的可怕啊!所以说妇人以话多为凶,以谨慎言语为德行。世俗的妇人,对着丈夫则说兄弟妯娌之间的短长,见到父母则说公公婆婆以及姐妹的是非。走到别人身边脚挨脚、耳贴耳地说人长短,还摆出一副煞有其事的姿态,发出装模作样的声音,说完之后还告诫别人要保密,让听的人为她作掩护。等到别家嫌隙已成、相互结怨,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而她自己却置身事外,仿佛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先王制定的允许休妻的七个条款当中,多言便是其中一种罪过,这多么有远见啊!

呜呼!言者招来的祸患,在听者那里实现。听者的责任要比言者大。世界上有不喜欢听信谗言的人吗?有听到谗言却能考察其真实性的人吗?有能考察谗言真伪而责罪进谗者的人吗?那些听信谗言的人,本来就愚痴地任人摆布,还心生喜悦,以为言者厚爱自己。因此,厌恶谗言不如不要听信谗言,要制止别人的诽谤不如自修其身。谚语说:耳朵硬的人听不进谗言,则进谗者的舌头便会打结(说不出谗言);目光锐利的人明辨是非,那么长舌之言便会灭绝。

┃ 简注 ┃

1哲:聪明,有智慧。

2鸱枭(chi xiāo):猫头鹰一类的猛禽。

3七出: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详见下文“古语”部分的“妇有七去”条。

4堲(jí):疾恶。

┃ 实践要点 ┃

吕坤于此生动地描写了长舌妇人的丑态。长舌,即搬弄是非。有的妇人喜欢背后道人是非,挑拨离间,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有的时候甚至害人终害己。因此,女子应该引以为戒,谨慎言语。

此外,吕坤借用周幽王、褒姒的事例,指出听信谗言的人理应为谗言所招致的祸患负责。因为亲昵之情而不考察言语真伪,这是没能做到以理御情。夫妻之间切忌因对对方的溺爱而混淆是非、丧失理智。

春秋

左传

《左传》属辞,皆比于事,摘语则意不明,故辞事并录。

┃ 吕语今译 ┃

《左传》的文辞都和史事相关,只摘录只言片语的话,文意便晦暗不明,因此文辞、史事一并摘录。

◎鲁桓公十八年,与夫人姜氏如齐,申[须如二音]曰:“男有室,女有家,无相渎[乱杂]也,谓之有礼,易[慢易此礼]此,必败。”不听,公薨于齐[姜氏至齐,与其兄襄公通。桓公知之,不悦。姜与襄公谋,遂杀桓公]。

亲如兄妹,可以无嫌矣。鲁桓公一犯而有彭生之祸1,况在他人?《泉水》《竹竿》《载驰》诸女,卒守礼畏义,而不敢归宁归唁者,有文姜为之覆车2也。文姜之罪,不容诛矣,而犹祔3于鲁庙,可恨哉!

┃ 吕语今译 ┃

按常理说,作为亲生骨肉的兄妹之间应该不会存在什么有嫌疑的事情。然而鲁桓公一违反了礼法的规定,马上就招致了彭生之祸。贵族之间尚且会发生这种事情,更何况其他人呢?《泉水》《竹竿》《载驰》诗中的女子,遵守礼法、敬畏道义,而不敢回家省亲吊唁,是因为有文姜的覆车之鉴。文姜犯下的过错不容不诛,却仍把她的灵位放在鲁国宗庙祔祭,实在可恨啊!

┃ 简注 ┃

1彭生之祸:彭生,齐国公子,受齐襄公指使杀害鲁桓公。其事详见《春秋公羊传》: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搚干而杀之。

2覆车:翻车,比喻失败的经验教训。

3祔(fù):《说文解字》:“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即与先祖合祭。

┃ 实践要点 ┃

此前提到诸侯夫人在父母过世后不得回娘家省亲的礼法,其制定的原意在于防微杜渐,避免诸侯夫人回娘家后与他人通奸的情况。现代人对此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女子回娘家怎么会与通奸联系起来呢?本条便提到了一个乱伦通奸的实例:鲁桓公到齐国会见齐襄公,其妻文姜随同前往。结果,文姜回娘家之后便与兄长齐襄公私通,而鲁桓公也因而被杀于齐国。此事被载入史册,成为了当时贵族的一大丑闻。前文述及,礼缘人情而作,女子思念父母兄长是人情之正,而男女乱伦是人情之僻,顺遂人情之正而泽止一家,防禁人情之僻则惠遍天下,因此,宁取防禁之礼而不遂女子思归之情,如此亦是以理御情。现代读者于此记取慎防男女之别即可。

◎鲁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自齐初嫁鲁],公使宗妇[大夫妻]觌[音狄,见也]。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1,大者玉帛[公、侯、伯、子、男用玉,世子、附庸2、孤卿3用帛],小者禽鸟[雉雁之类],以章物[别贵贱以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敬]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4不可乎?”5

┃ 简注 ┃

1贽(zhì):同“挚”,执物以为相见之礼,即见面时所带的礼物。

2附庸:附属于大国的小国的君主。

3孤卿: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

4无乃:岂不是,表达委婉的语气。

5本条目吕坤作了简注,没有按语。下文《礼记》“妇人之挚”条目与本条目相关,可相互参看。

┃ 实践要点 ┃

见下文《礼记》“妇人之挚”条。

◎楚令尹[上卿]子元,欲蛊[音古]文夫人[息妫,文王夫人,子元欲诱淫之],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舞名]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1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2而于未亡人[夫死自称]之侧,不亦异乎?”子元曰:“妇人不忘袭仇,我乃忘之?”秋,子元伐郑。

妇人喜视听而骇3新奇,故挑诱妇女者,多以新奇之视听惑之。宋谚云:美女莫观灯,美男莫观春,知此道矣。然人心正,则所见皆触其正念;人心邪,则所见皆触其邪念。子元之邪谋,不足以动息妫,而息妫之正论,乃足以愧子元。息妫,息侯夫人也,为楚文王所掳,生堵敖、成王二子。息仇虽报4,而妇节已失。然持正之语,犹足以息邪臣之奸,而化于正。况端谨淑身之妇,孰敢萌不肖之心哉!

┃ 吕语今译 ┃

妇人喜欢视听之娱而为新鲜奇怪的事物而感到好奇。因此,挑逗引诱妇人的人多半会用新奇的视听去诱惑她们。宋代的谚语说“美女不要去看灯会,美男不要去看春天”,这正是知道了其中的道理。然而,若人心正直,那么所看到的东西都会触发他正直的念头。人心邪僻,那么所看到的东西都会触发他邪恶的念头。子元的邪恶图谋,不足以诱动息妫。而息妫的正直言论,却足以让子元感到羞愧。息妫本是息侯的夫人,被楚文王俘虏,生下了堵敖、成王两个儿子。息国的仇恨虽然已经报复了,而她的妇人贞节也失掉了。然而她秉持正道的言语,足以息止邪恶臣子的奸计,并使他受到感化而归于正道。更何况那些端庄谨慎、贤淑自身的妇女呢?谁敢对她们萌生不轨的念头呢?

┃ 简注 ┃

1习戎备:戎备,即武备。前文所说的万舞兼武舞与文舞,其中跳武舞时舞者需使用干、戚等兵器。因而排练万舞能让士兵熟习兵器,做好战斗的准备。

2雠(chóu):同“仇”。

3骇:惊。

4息仇虽报:《春秋左传·庄公十四年》云:“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绳,赞誉。楚文王因为蔡哀侯对息国夫人息妫的赞誉,灭掉了息国,掳走了息妫;后来又为了讨好息妫而攻伐蔡国。由于息国覆亡的罪魁祸首是蔡哀侯,因而说息国灭亡之仇已报。

┃ 实践要点 ┃

本条值得现代读者思考的有以下三点:

一、吕坤指出,女子大多喜欢满足视听之娱,容易被新奇好玩的事物所吸引。而别有用心的男子往往会利用这一点去引诱女子。这提示现代读者,女子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蒙蔽理智,落入男子设下的圈套。

二、吕坤提出“人心正,则所见皆触其正念;人心邪,则所见皆触其邪念”,这是说人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他的行为。如息妫看到士兵跳万舞时,想到的是练兵复仇而非放纵逸乐,遂以义正言辞打消了子元的邪念。现代社会光怪陆离,女子也要端正内心,念念皆正,如此才能避免堕入邪行。

三、女子若是恪守贞德、谨慎言行,身边的人也能受到感化。本条中子元感于息妫之言而攻郑,便为其证。此外,在夫妻日常生活之中,妻子言行合度,也能端正丈夫的行为。如沈复在《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回忆道: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

沈复的妻子陈芸敬以立身,行有德容,沈复也受之影响,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由此可见,妻子的行为合乎法度,丈夫也能化归于正。

◎郑文夫人芈[音米,楚姓]氏、姜氏,劳1楚子于柯泽[郑地]。楚子[伐宋救郑]使师缙[乐官]示之俘[音浮]馘[音国,截耳]。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逆[迎也]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门限],戎事不迩[近也]女器[戒事凶勇,不近女物]。”

┃ 简注 ┃

1劳:慰劳。

┃ 实践要点 ┃

本条的大意是:楚国伐宋救郑,郑文公夫人芈氏、姜氏在柯泽慰劳楚王。楚王派师缙把俘虏的耳朵切下来给她们看。在古代的君子看来,这是不符合礼法规定的,因为古代妇人送迎客人不出房门,会见兄弟不出门槛,而芈氏、姜氏竟然出宫慰劳楚王。此外,女子慰劳军队会导致军心涣散,因而芈氏、姜氏的行为并不合适。本条实际上也是强调男女有别之礼。对于现代读者的启发是,女子在向异性致谢时,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出现不恰当的语言或行为导致对方产生误解。

◎周襄王以狄伐郑,取栎[音立,郑邑]。王德狄人,将以其女[隗氏]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报者倦[竭力]矣,施者未厌[无足]。狄固贪惏[音蓝,不足],王又启之。女德无极[近之则情无足],妇怨无终[远之则怨无穷],狄必为患。”弗听。

王竟以狄女为后。后通于襄王之母弟1子带。王疏后。子带以狄伐周,大败周师,王出适郑,处2于汜。

┃ 吕语今译 ┃

周襄王最终还是娶了狄人的女子作为王后。王后与襄王同母之弟子带私通。襄王于是疏远王后。子带勾结狄人攻伐周室,大败周人的军队。襄王被迫出逃至郑国,住在汜水边上。

┃ 简注 ┃

1母弟:同母之弟。周襄王的继母为惠后,惠后后来又生下了子带,因此子带是周襄王的同母之弟。

2处:居处。

┃ 实践要点 ┃

本条又是贵族之间通奸的案例,这次受害的是周天子。看了这些案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男女有别的礼法。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若不严防男女之别,容易引起纷争,导致政局混乱,家国覆亡。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无论男女都应该谨守男女有别的意识,避免自身的不当行为破坏了自己或别人的家庭幸福。

◎郑徐吾犯[郑之大夫]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楚之堂兄]又使强委禽[奠雁]焉。犯惧[未知所与],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犯请于二子,使女择焉,皆许之[二子皆许来聘]。子晳[黑]盛饰入,布币[陈设聘币]而出。子南[楚]戎服入,左右射[张弓作射状],超乘[车走而登]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刚健豪雄,丈夫之道],夫夫妇妇[夫象夫,以刚健为德;妇象妇,以柔顺为良],所谓顺也。”适子南氏。

徐妹可谓知夫道矣。世之狡童,学妖态以惑女,而女亦悦其丰标1,遂不有躬2。此倡家荡子,艳调邪情,彼此相悦以济其欲者也。不知居室之道3,男当严毅而刚方,女当温柔而静正。童心媚态,一毫不形,然后消人窥觊4之心,获免乱亡之祸。室家之道,莫良于此。乃徐妹又有微意焉,贞一之心,不更初聘,盖借此以绝子晳耳。不然,以信美之容,上大夫之贵,即盛饰布币,亦婚礼之常,何至非夫哉?心与始从,而言与道合,读其传者,当知之。

┃ 吕语今译 ┃

徐妹可说是懂得择夫之道。世俗的轻狂男子,学习妖媚的容态来诱惑女子,而女子也喜欢他们美好的外表,于是自己的贞操也失掉了。这是犹如娼优一般浪荡邪僻的人,以艳色调弄不正的情欲,双方互相媚悦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不懂得居室之道,男子应当严厉坚毅而刚直方正,女子应当温顺柔和而娴静贞正。童稚之心、妖媚之态分毫不形于外,然后打消别人窥探觊觎的念头,免于丧乱覆亡的祸患。室家自处之道,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此外,徐妹又有微细的心思,她贞正从一之心,不想改变最初的聘约,于是借机来回绝子晳。不然的话,子晳既有英俊美好的容貌,又身居上大夫的尊贵职位,还穿着华丽盛大的服饰、携同布币聘礼,符合婚礼的正常做法,何至于说不是做丈夫的合适人选呢?徐妹的心意和初始之时相一致,而言语合乎道义,读这段传记的人应当知道当中的含意。

┃ 简注 ┃

1丰标:风度、神采。

2遂不有躬:躬,身体。遂不有躬即失身,意谓女子失去贞节。

3居室之道:泛指夫妇、男女相处之道。下文“室家之道”相类。

4窥觊(jì):窥探觊觎。

┃ 实践要点 ┃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本条的启示在于:婚姻的目的并不在于满足情欲,因此女子在选择夫婿时不应该看夫婿是否拥有俊俏的外表以及富贵权势,而应该看对方是否有严毅刚方的德性(夫象夫,以刚健为德)。而女子也应当培养自己温柔静正的德性(妇象妇,以柔顺为良),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此外,无论男女,也都应当坚定自己的心志,选定了合适的对象就从一而终,切忌花心。

礼记

曲 礼

◎男女不杂出[交错混行],不同椸枷[音移,架搭衣者],不同巾栉[音即,梳栊],不亲授[亲手与物],嫂叔不通问[不亲问安否],诸母庶母不潄[音嗽,洗也]裳[近身亵服,一敬父,二远嫌]。

◎外言不入于梱[音,门限],内言不出于梱[男聚不言内,女聚不言外]。

◎女子许嫁,缨[项下结带,示有系也]。非有大故[如丧、祭、水、火、疾、盗],不入其门[父、兄、子弟亦然]。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回家],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不通名]。非受币[已许聘],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娶期],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行媒,然后名相通;受币,然后情相及。告君告庙,示不敢专也。召乡党僚友1,示不敢私也。凡若此者,皆所以重男女之伦,以明远别之道,不苟亲就如此。近世纳币之礼,亦召亲族,但女子加髻而登筵2遍拜,虽缙绅之家间有,甚为陋俗,好礼者宜改之。

┃ 吕语今译 ┃

通过媒人然后两方家庭才拿到对方的姓名和生辰字;女方接收了聘礼,然后两家的婚姻情谊才算是定了下来。婚姻之事必须禀告尊长以及宗庙,表示不敢自己擅作主张。召集乡党同僚朋友来参加婚礼,表示不敢私自成婚。上述的这些礼节,都是为了重视男女之间的伦理常道,用以彰明男女之间应当疏远有别的道理,不能苟且亲近将就。近来的纳币之礼,也会召集亲戚族人参加,但新娘髻上头发之后就到各个筵席之上拜见亲戚族人,即使乡绅士族的婚礼也会偶尔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甚为粗陋的风俗,好守礼法的人应该改掉它。

┃ 简注 ┃

1僚友:同事。

2筵:竹席,此处指婚宴时的席位。

┃ 实践要点 ┃

上述诸条是男女有别之礼的具体规定,现代读者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其中的关键即是保持男女之间的距离。

◎取妻不取同姓[不止一族,但姓同便是],买妾不知其姓[恐有同姓],则卜之[但吉即可]。

◎寡妇之子,非有见[即无家教,必无识见]焉,弗与为友。

若才能卓异,则不可槩1论矣。于此见母教亦不可无,否则人将弃其子矣,故寡妇姑息2易,教诲难。

┃ 吕语今译 ┃

寡妇的儿子若是才能卓立、异于他人的话也不可一概而论。由此可见母亲的教导不可或缺,不然的话,别人将会嫌弃她的儿子。所以说寡妇容易姑息纵容自己的儿子,难于管教诲导。

┃ 简注 ┃

1槩(gài):同“概”。

2姑息:纵容溺爱。

┃ 实践要点 ┃

“取妻不取同姓”条,即为防止乱伦,明男女有别之礼。

“寡妇之子”条,诚如吕坤所说,体现出母教的重要性。为人母亲者本来就容易溺爱自己的孩子,而寡妇的处境更为难堪,一方面要承担家庭生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演绎父亲的角色去管教孩子,还可能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在这种情况之下,寡妇要教育好孩子便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尽管如此,纵观历史,由寡妇抚养成才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如孔子、孟子、欧阳修均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其后均德建名立,成为后人所敬仰的圣贤之士。在现代社会,单亲家庭不在少数,本条对单亲妈妈的启示便是要从严管教孩子,不能过于溺爱。

◎君不名[不呼其名]卿老[大臣]、世妇[两媵],大夫不名世臣[父之老臣]、侄[妻兄弟女]娣[妻妹皆从嫁者],士不名家相[掌家]、长妾[或年长或有子]。

◎天子之妃[音配]曰后[主后宫],诸侯曰夫人[扶助君子],大夫曰孺人[弱子不敢强壮],士曰妇人[妇,伏也,服于丈夫也],庶人曰妻[齐也,与夫敌体1]。

◎妇人之挚[音至,与贽同,初见人所执者],椇[音矩,果名]、榛、脯[音甫]、修、枣、栗。

妇人卑细,不当执大挚2,故果则椇3、榛、枣、栗,果之小者。肉则修脯,肉之干者。鲁庄公娶哀姜,使妇人4觌见夫人,皆用币,春秋讥之,以为乱男女之礼,而哀姜卒不允于鲁5。此礼之衰久矣,君子不可不讲也。

┃ 吕语今译 ┃

妇人地位卑下,不应该拿厚重的礼物行见面礼。因此,给妇女送果品的话就送椇、榛子、枣子、栗子,这些都是细小的果实。送肉的话就送肉脯,这是风干的肉类。鲁庄公迎娶哀姜,让大夫的妻子(宗妇)带着币作见面礼,而《春秋》讥讽这件事,认为这样会扰乱男女有别之礼,而哀姜死的时候也不得在鲁国善终。这种礼法已经衰败了很长的时间了,有道德的君子不可以不讲究。

┃ 简注 ┃

1与夫敌体:敌,相当之意,意谓妻子的尊卑地位与丈夫相当。与之相关的是,妾的地位则较低,不能与夫敌体。

2大挚:《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大挚即玉帛、币等贵重的见面礼。

3椇(ju):《礼记正义》疏云:“椇,枳也。即今之白石李,形如珊瑚,味甘美。”

4妇人:此处指宗妇,大夫的妻子。

5哀姜卒不允于鲁:《春秋左传·文公四年》有云:“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章炳麟《春秋左传读》曰:“允当借为遂,终也,此谓出姜不终于鲁,还复归齐耳。”据此,“不允于鲁”即不得善终于鲁。哀姜、出姜并非同一人,但两人死的时候都不在鲁国,因而都是“不允于鲁”。哀姜因私通乱国,被迫出奔邾国,后被齐桓公召至齐国鸩而杀之。哀姜死后,其尸体才被运回鲁国安葬。

┃ 实践要点 ┃

“君不名卿老、世妇”条,其中“君不名卿老、世妇”按今本《礼记》应为“国君不名卿老、世妇”。不直呼其名,实质是表示对他人的尊敬。现代读者也应注意,对于尊长者,不能直呼其名。

“天子之妃曰后”讲的是对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的妻子有不同的称谓,而这些称谓的背后有其相关含义。孔子主张“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些称谓的背后实质上就包含了在其位者应尽到的本分。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也要重视自己的家庭地位角色,作为丈夫就该尽到做丈夫的职责,不能愧对“丈夫”的称谓,妻子亦然。

“妇人之挚”条,吕坤强调送妇人见面礼时要强调男女有别的礼法,礼品不宜厚重。事实上,行见面礼的主要目的在于向陌生人表达心中的尊敬,而讲究礼品的丰厚反而容易失却了“礼主敬”的本义。这对于现代读者的启示在于,在拜见陌生人时应带上见面礼,而礼品不必过于贵重,能够表达敬意即可。

檀 弓

◎文伯之丧,敬姜据[音具,依也]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入其从政之处观其所行],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见善行]1。”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里服]2。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疏于舅姑]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

近世妇人之丧,以影堂3当人之拜。年高而辈尊者,犹可。若卑幼,则不惟失内外之体,又失尊卑之伦。夫礼也者,通于生死者也。都下缙绅,妻丧不受吊奠,亦此义与。

┃ 吕语今译 ┃

近来妇人的丧事,设置影堂让吊唁者前去祭拜。对于年事已高而辈分尊贵的逝者,这样做是可以的。若逝者的地位卑微或年龄幼小,这样做的话不仅会失掉了内外有别的体统,又失掉了尊卑有等的伦常。礼法是贯通于人的生存和死亡之中的,活的时候要讲究,去世了也得讲究。京都里的士大夫,妻子死了不接受别人的吊唁祭奠,和这里讲的内外有别、尊卑有等是一个意思。

┃ 简注 ┃

1在下文卷三“善行”部分有“鲁季敬姜”条目,详述敬姜的事迹。

2亵(xiè)衣:贴身的内衣。

3影堂:古人在亲人去世之后会立木主(木制的神位)进行祭祀,即今人所谓的“神主牌”,上面或会用文字刻上逝者的尊称。后来又出现了设置影堂拜祭先人的做法,即在堂内放置逝者的画像以供祭祀。

┃ 实践要点 ┃

“文伯之丧”条,敬姜“未尝以就公室”,实质是男女有别之礼,男主外、女主内,妇人主中馈,不得预政事。

“季康子之母死”条,实际上讲的也是男女有别之礼,亵衣为贴身之衣物,前来吊唁者为四方之宾客,故不宜示众。

关于为逝者设置影堂,吕坤在其著作《四礼疑·通礼》中有专门的讨论,当中提到宋代大儒程颐不赞成设置影堂,而吕坤则认为孝子慈孙为先人设置木主和影堂都是出于心中的思慕之情,因而不必有,也不必无。此处吕坤不赞成为年轻早折的妇人设立影堂,实质也是强调男女有别之礼。女子在世时尚且不轻易出门见人,死后又怎能设立画像供人参拜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外有别的体统。

◎子思之母[为伯鱼所出而更嫁者]死于卫,赴[报丧]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言他人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母出与庙绝]?”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出母不嫁,尚不敢复入子家,况嫁乎?子,吾子也。生不得享其养,死不得受其哭,祭不得食其余1,出母亦可哀矣。故妇人不可不修德,一遭遣斥,是夫子两绝,生死永隔也。可不慎哉!

┃ 吕语今译 ┃

被休弃的人母若不改嫁,尚且不敢再次进入儿子的家里,更何况已经改嫁的呢?儿子是自己的,在生的时候不能享用他的奉养,死了之后也不能接受他的恸哭吊唁,家庙举行祭祀时候也不能享用余下的祭品。为人母者若被休弃的话,是那么的可悲啊!所以妇人不可以不修德,否则一旦被抛弃,便与丈夫、儿子两两断绝来往,生死永隔一方。可以不慎重对待吗?

┃ 简注 ┃

1祭不得食其余:在古人看来,被休弃的人母,与家庙断绝了关系,因而死后灵位不得放入家庙之内,在天之灵不能享用祭祀的贡品。

┃ 实践要点 ┃

在古代社会,被丈夫休弃的妻子要遭受和亲生儿子生离之痛。这对现代读者的启示是,无论男女,都要重视维护好夫妻之间的关系,若双方关系破裂,便有可能要遭受与至亲骨肉离别之苦楚。

月 令

◎是月[三月]也,命野虞[主田野山林之官]毋伐桑柘[可饲蚕],鸣鸠拂其羽[以翼拍身],戴胜[织纴之鸟]降于桑。具曲[薄也]植[架薄]籧[音举,圆器]筐[方器],后妃齐[音斋]戒,亲东乡[音向,东迎春气]躬桑[亲来]。禁妇女毋观[音贯,妆饰],省[生上声,减也]妇使[针线缝制之类]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分茧于众,称丝之多少],効功1,以供郊庙之服2,毋有敢惰。

古人重桑,与农事等。皇后诸侯夫人,莫不亲蚕,况其下乎?针线缝制,一切停止,况其他乎?后世妇人,冶容以美众观,厌劳而耻力作,观此而不猛省者,真下愚矣。

┃ 吕语今译 ┃

古人重视蚕桑之事,其重要性和农耕之事相等同。皇后、诸侯夫人们都会亲自参与蚕桑之事,何况地位比她们要低下的妇女呢?到了采桑养蚕的时节,针线缝纫的工作都会停止,何况其他的事情呢?后世的妇人,重视打扮容颜来取得别人的赞美,厌恶劳动而以亲力亲为为耻辱,倘若她们看到这段经典仍不猛然醒悟的话,真可谓是下愚之人。

┃ 简注 ┃

1効功:通过称量蚕丝的重量考核妇女养蚕缫丝的工作效果,以劝勉蚕事。

2以供郊庙之服:郊是祭祀天地,庙是祭祀宗庙。养蚕缫丝是为了提供缝制天子祭天祭祖时用的礼服。

┃ 实践要点 ┃

本条意在劝导妇人要勤于劳动,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在打扮妆容等不能为家庭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之上。实践要点可参看上文《孟子》中的“五亩之宅”条。

曾子问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音利]也。取[音趣]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1。三月而庙见[三月之内称女,三月后见于祖庙,始执妇功],称来妇[某氏来为妇]也。择日而祭于祢[音你,父庙2],成妇之义也。”3

婚礼,女道之终,妇道之始也。先王重之,故其礼隆,其义详。乃入门之后,骄惰顽恣,见恶于舅始,见薄于夫子,见笑于姻族4,反而思之,足以当此礼否乎?故三月之内,有过出,无过则反焉而后庙见,言许其为妇也。

┃ 吕语今译 ┃

(对于女子而言)婚礼昭示着女子之道的终结,妇人之道的开端。先王对之十分重视,因此婚礼的仪节十分隆重盛大,当中意义十分详细。当新妇入门之后,若因为骄傲懒惰、顽劣自恣而被公公婆婆所厌恶、被丈夫所薄待、被亲戚族人所嘲笑,那便要回头反思一下,她对得起这么隆重的婚礼吗?所以新妇入门三月之内,如果犯了大的过错,就要被休弃。若无过错,则再反思一下是否确定让她入门,可以的话就带她去宗庙拜见祖先,这就是说准许她入门为妇。

┃ 简注 ┃

1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男子娶妻意味着要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这昭示着家族代谢,父辈、祖辈即将年老凋零。娶妇之家念此而悲哀伤感,三日不奏乐。

2父庙:祭祀亡父的宗庙。

3三月而庙见……成妇之义也:关于三月而庙见之礼,《礼记正义》疏解如下:依郑玄的注,这是在公公婆婆已过世的情况下所应当奉行的礼节;但按照贾逵、服虔的说法,大夫以上,无论公公婆婆是否在世,均需要待三月庙见之后才能正式成婚。

4姻族:有婚姻关系的双方家族。

┃ 实践要点 ┃

现代人举办婚礼多有弊病,或讲排场、重攀比,或设置各种低俗、恶趣味的迎接新娘、闹洞房仪式,贪图虚荣、肆意放纵,没能深入地领会婚礼的含义。通过本条,现代读者可以看到,婚礼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昭示着女子社会角色的转变、家族传承的迭代更新,庄严肃穆才是婚礼应该有的基本氛围。此外,古人的三月庙见之礼提醒了现代读者,经历了隆重的婚礼仪式之后,夫妻双方都要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好自己的家庭责任,以礼修身,敬慎行事,否则会被对方家族所唾弃。

礼 器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迎牲牵入宰所],大夫赞币而从[告杀]。君亲制祭[既杀牲,君亲制肝以祭],夫人荐盎[盆也,盛熟牲];君亲割牲[割熟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卿大夫妻]从夫人,洞洞[表里无间]乎其敬也,属属[音竹,始终无间]乎其忠[至诚无伪]也,勿勿[恳切]乎其欲其飨1之也。

宗庙之祭,夫妇亲之,与生养同,子妇各伸其敬也。祭祀之礼,馔2设而祖考3未尝食,酒设而祖考未尝饮,惟是一腔诚敬之心,思无再养行孝之时,尽吾追养继孝之念耳。若心昏忽而事苟且,物简略而礼虚文,则何以祭为哉!商纣谓祭无益,葛伯4放而不祀,皆以虚文视祭祀故耳。众妇5不得荐豆6,众妾不得陪祭,惟诸侯夫人、大夫士妻,得与宗庙之祭,亦重矣。而又不尽诚敬,不惟不称子孙之妇,而神且降之殃矣,可不慎乎!

┃ 吕语今译 ┃

在宗庙祭祀祖先时,夫妇二人要亲力亲为,和祖先在生时亲自奉养他们一样,儿子、媳妇各自申明他们心中的敬爱之意。祭祀的仪式当中,祭品摆放在那里但祖先并不食用,祭祀用酒摆放在那里而祖先也并不饮用,准备这些祭品其实仅仅是出于子女们的一腔诚实敬慎的心意,想到祖先逝世后,自己再也没有奉养尽孝的机会了,于是通过祭祀仪式穷尽自己继续向祖先表达孝敬的念头罢了。如若祭祀时,子女的心神昏沉疏忽而行事苟且,祭品过于简单而仪式只讲求形式,那祭祀还有什么意义呢?商纣王说祭祀没有益处,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他们都是把祭祀看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祭祀时,众妇不得进献祭品,众妾侍不能陪同参与祭祀,只有诸侯的夫人、大夫和士的正妻可以参加宗庙的祭祀,可见这是件重大的事情。而祭祀时若不极尽心中的诚敬之意,不但不能胜任子孙之妇的职责,而神祇也将会降下灾殃,难道可以不谨慎对待吗!

┃ 简注 ┃

1飨(xiǎng):接受献祭的祭品。

2馔:祭祀用的食品。

3祖考:祖先。

4葛伯:夏朝时人,因不祀先祖等恶行遭到成汤的攻伐,其事详见《孟子·滕文公下》。

5众妇: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为众妇。

6荐豆:荐,进献。豆,盛祭品的礼器。

┃ 实践要点 ┃

本条意在强调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并指出祭祀祖先时夫妻双方都要亲力亲为,用以表达对祖先的诚敬之心。若说祭祀先人时要竭尽诚敬,那双亲在世时就更加应该尽力奉养了。对于现代读者而言,本条的积极意义在于提醒夫妻双方要竭诚事奉双亲。尤其在现代社会,子女成家之后往往会与父母分居,容易疏忽对父母的关怀和照料。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就更应该时时检点自己的孝亲行为是否做到了位。

郊特牲

◎昏礼,万世之始也1。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音忝,厚也],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

同姓男女近,则嫌于无别,故附托于异姓之远,厚其别也。币丰洁2,又亲致币,则诚。辞谦谨,又数致辞,则腆。此皆直信之礼,欲告女子以诚直忠信,使以此事舅姑夫子,以此修妇人之德。

┃ 吕语今译 ┃

同姓的男女相亲近,则有男女无别的嫌疑,因此结婚的对象要从疏远的异姓家庭中寻得,这是把男女之别看得很重要。聘礼要丰盛洁净,又由男方亲自送上,这样便能体现心中的诚意。男方言辞谦虚谨慎,又多次致辞,这能体现心中的厚意。这些都是体现正直诚信的礼节,用以告诫女子要诚实正直、贞忠守信,让她用这些品德去奉事公公婆婆和丈夫,从而修持妇人的德性。

┃ 简注 ┃

1昏礼,万世之始也:昏礼即婚礼。男女以婚礼结合,然后可以繁衍子孙后代,所以说婚礼是血脉连绵万世的开端。

2币丰洁:币,泛指财物,用于聘礼。丰洁,即丰盛洁净。

┃ 实践要点 ┃

古人创设的婚礼仪式,其背后都有深远的寓意。本条指出通过婚礼仪式告诫女子要以诚直忠信为品德。对于现代女子而言,若能修持自身诚直忠信的德性,在家庭或者职场当中都能无往而不利。

◎一与之齐1,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一夫一妇,敌体相齐,众妾不得与夫齐矣。

┃ 吕语今译 ┃

一夫一妇,尊卑地位相等,而众妾侍不得与丈夫地位相等。

┃ 简注 ┃

1齐:《礼记正义》注云:“齐,谓共牢而食,同尊卑也。”婚礼时夫妻共食一牲,是为共牢之礼。

┃ 实践要点 ┃

本条的经典原文强调了妻子要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也不改嫁。在现代社会,不如此,女子自行决定即可。有意思的是,吕坤对本条的按语则强调夫妇之间的尊卑地位是相等的,而妾侍则不得如此。值得现代读者注意的是,根据经典的说法,夫妻的地位应该是相等同的,而非丈夫尊贵、妻子卑贱,这和现代提倡的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是一致的。

◎男子亲迎[音映],男先[音羡]于女,刚柔[刚倡柔从]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

◎执挚[音至]以相见[奠雁],敬章别也[行敬以明夫妇之别]。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皆有别之道也],然后父子亲[有男女而后有父子],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皆始于男女之有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禽兽男女淫杂,故无礼义]。

◎婿亲御,授绥[音虽,引车绳],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音扶]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礼,丈夫亲迎于女家,亲御妇车,其轮三周,为我先祖继嗣,敬之也。亲以手授妇绥,亲之也。女子无先亲男子之礼,故先亲以倡之。合卺1先献,脱衣先妇,凡三亲而后妇应,所以全女子之贞,尽阳倡之道2也。先王之得天下,不出“爱”“敬”两字,特举闺门而推之耳。夫也者,扶助妇人,为之依也。曰帅人以智,则不智不可以为夫矣。

┃ 吕语今译 ┃

根据礼法,丈夫亲自到女方家里迎娶妻子,丈夫亲自驾御婚车,并且要围绕车子走三圈,这是因为新妇将来能为自己的祖先生育子嗣,所以藉此表达对新妇的敬意。丈夫亲手把拉车的绳子交给新妇,这是表示对她的亲爱。女子没有主动亲近男子的道理,所以丈夫先采取主动来倡导亲近。合卺交杯时,丈夫先敬酒,脱衣服的时候丈夫先脱。丈夫三次主动亲近然后新妇才随之响应,这是为了保全女子的贞节,尽到阳倡阴和的道理。先王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原因不外乎“爱”和“敬”两个字,这里也不过是特别举出闺门夫妇之道而推广出去罢了。丈夫的“夫”字,是指要扶助妻子,成为她的依靠。这里说丈夫要凭智慧来统帅妻子,那么,没有智慧的人就不可以成为别人的丈夫了。

┃ 简注 ┃

1合卺(jin):匏瓜一分为二剖开而制成的酒器为卺,婚礼时夫妻各执一卺喝酒,是为合卺之礼。

2阳倡之道:意谓在婚姻关系中,男方应采取主动,即吕坤在经文简注之中所谓的“刚倡柔从”。《白虎通义·嫁娶》有云:“礼男娶女嫁何?阴卑不得自专,就阳而成之,故《传》曰:‘阳倡阴和,男行女随。’”

┃ 实践要点 ┃

以上诸条经典原文讲述了古代婚礼仪式背后的具体含义。如吕坤所指出的,迎亲仪式所体现的是丈夫对妻子的尊敬和亲爱,而婚礼仪式中的多个环节丈夫要主动亲近妻子,这体现出“阳倡之道”。所谓的“阳倡之道”,实际就是要求丈夫要在婚姻关系中发挥主动性,带头承担家庭职责、履行家庭义务,成为家庭当中的表率。因而,当古人讲妇人在家要从夫的时候,往往没有讲清楚“从夫”的前提是丈夫尽到了做丈夫的职责,有丈夫应当有的样子,如有主见、有担当精神、有责任感、有智慧、敬爱妻子等等。若丈夫出现胸中毫无主见、喜欢推卸责任、愚昧无知、对妻子颐指气使等情况,可以说是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职责,甚至有愧于“丈夫”的称谓。如此一来,妇人又如何能“从夫”呢?这便提醒了现代读者,男子作为丈夫,应该尊敬、亲爱自己的妻子,并主动成为妻子一生的依靠;而女子若是觅得一个有担当、有智慧又疼爱自己的夫婿的话,难道不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吗?所以说,要做到夫妻和睦,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夫夫妇妇,即夫妻双方都各自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

夫妇者,阴阳之人,玄冕1斋戒而告鬼神,阴阳之义也。一娶妇耳,而敬慎如此者何?有子,则社稷2有主,先祖有后,可不敬乎?

┃ 吕语今译 ┃

夫妇是一阴一阳的两个人。婚礼时要提前斋戒并穿着玄冕服去宗庙里禀告鬼神,这是合乎阴阳之道的做法。娶妇这件事情,为何要如此恭敬谨慎呢?这是因为,妇人有了孩子,那么天下社稷便后继有主,祖先也有了后代,这样的话可以不敬慎吗?

┃ 简注 ┃

1玄冕:祭祀时所穿的礼服。

2社稷:社为五土之神,稷为谷神,均能生养万物,君主祀之。后泛指天下国家。

┃ 实践要点 ┃

在古人眼中,夫妻成婚的意义之一,便是能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宗族开枝散叶。因而,婚姻不仅仅是夫妻双方的事情,而是一整个家族的大事。而现代人大多倾向于把婚姻看作是个人的事情,因而对婚姻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人甚至将之视作儿戏,导致社会出现了闪婚闪离、单亲家庭、婚外情等现象,对夫妻双方、子女以及家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若现代人能效法古人敬慎婚姻之事,那么夫妻关系定能更加地和谐,家庭成员也能更加地幸福美满。

◎共牢[俎1也]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2,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3。

夫尊妇卑,共牢,同尊卑之义,通其情也。妇从夫,故爵以夫为尊卑,坐以夫为长幼。

┃ 吕语今译 ┃

丈夫地位尊贵,妇人地位卑下。夫妇婚礼时所行的共牢之礼,有齐同他们尊卑地位的含义,促进两人的情感相通。妇人随从丈夫,因此妇人的尊卑身份由丈夫的爵位所决定,参加宴会时的座次也以丈夫的年龄长幼来确定。

┃ 简注 ┃

1俎(zu):用以放置祭品的礼器。

2爵:爵位。

3齿:年龄。《春秋左传正义·隐公十一年》疏云:“《礼记·文王世子》曰:‘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然则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为齿,故云齿列也。’”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强调了夫妻之间的尊卑地位是平等的,不仅在外人看来妻子与丈夫有相等爵位,更重要的是夫妻内部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因而能做到情感相通。这对于现代读者的启示在于,夫妻之间要互相敬重,那些强调妻子要绝对服从丈夫、任劳任怨的“大男子主义”既不符合传统婚义、又不符合现代精神,应当加以摒弃。

◎厥明,妇盥[音贯,洗手]馈[进食],舅姑卒食[食毕],妇馂[音俊]余[食舅姑余食],私之也[亲爱]。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音做,东阶]阶,授之室也1。

此待长子妇之礼也。舅姑主家,故升降皆由东阶。今长妇代我者也,故以东阶与妇,而自由西阶以下。代我则主家,故以室家之事付之。

┃ 吕语今译 ┃

这是对待嫡长子的妻子的礼节。婆婆主持家事,因此进入厅堂时上下都走东边的台阶。现在,嫡长子的妻子替代了我(婆婆),所以把东边的台阶留给她,而自己从西边的台阶走。替代我便是由她主持家事,因此把家里的事务都交付给她。

┃ 简注 ┃

1授之室也:把主持家室事务的职责交托给嫡长子的妻子。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的是婆婆对待嫡长子妻的礼节。在古代社会,公公过世之后,若婆婆的年纪比较大,就要把主持家事的权力和职责移交给嫡长子妻。对于现代人来说,婆媳关系是婚姻之中的一大难题。产生婆媳矛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媳妇进门之后婆婆还继续干涉夫妻两人的家事,导致婆媳争吵不止。本条启发现代读者,作为婆婆,若媳妇进门了,就要主动、安心地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儿媳妇照顾,控制好自己对儿子及家庭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不要主动干预夫妻之间的事情。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1

┃ 简注 ┃

1古人认为音乐能鼓动人的意志情感,因此说是“阳气也”。“昏礼不用乐”是为了让妇人体会到妇道应该以含蓄娴静为正,因而避免用音乐去扰动妇人的情志。

┃ 实践要点 ┃

现代人喜欢在婚礼环节设置迎亲、闹洞房等活动,希望看到场面热闹。好事者则趁机设置低俗的游戏,动荡新人以及在场亲友的情志,鄙陋尤甚。本条婚礼不用乐的要求不必尽守,但其背后避免扰动妇人情志的思想则值得今人借鉴。

内 则

此篇论事亲,则恭敬之意多而和乐之情少。乃寒不敢袭,则近于君臣矣。至于酒食诸品,极口腹之欲,尽鲜之美,与圣王菲饮食、养生家薄滋味之理,大相悖谬。吾取妇人之事舅姑者以示法焉,盖礼节虽繁,皆孝子之道也。

┃ 吕语今译 ┃

这篇谈论如何侍奉亲人,更多地注重恭敬的心意,而少谈和顺快乐的情感。里面讲到冬天寒冷也不敢多穿衣服,这便是接近君臣之间的礼节了。至于讲到酒食饭菜要满足口腹的欲望、极尽鲜美醇厚的佳肴,这和先王、养生家淡薄饮食滋味的道理大相违背。我取用妇人侍奉公公婆婆的礼节来展示正确的行孝之法,虽然礼节繁琐,但这些都是孝子所应遵行的道理。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五更],咸盥[洗面]、潄[净口]、栉[理发]、縰[音洒,黑缯1包发作髻]、笄[以簪固髻]、总[又以缯括发而垂余于髻后曰总],衣绅[大带]。左佩纷[以拭器]、帨[音瑞,拭手]、刀[小刀]、砺[磨石]、小觽[音挥,锥属。解结]、金燧[取火于日]。右佩箴[即针字]、管[针在管中]、线、纩[音旷]2,施縏[音盘]袠[音缉]3;大觽、木燧4。衿[结也]缨[香囊]、綦[音忌]屦5。以适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气降]怡声[声和],问衣燠[音郁,温也]寒,疾痛疴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

孝子省而不问,问者修文,省者修心。亲安不安,形气自别,似不必于安寝之时,琐琐惊动。亲所有侍者,至旦问侍者可也。

┃ 吕语今译 ┃

孝顺之妇省察公公婆婆的气色而不必细问。口头上问双亲安否是修持外在的文教,而省察双亲的气色则是修持自己的内心。双亲身体安然与否,通过他们的形体气色自然能够辨别出来,似乎不必在双亲安寝睡眠的时候繁琐地细问、惊动他们休息。他们身边有侍从,等到第二天天明的时候询问待从即可。

┃ 简注 ┃

1缯(zēng):帛的总称。

2纩(kuàng):棉絮。

3施縏袠(pán zhì):縏袠是小囊袋。施縏袠,是指把上述的箴、管、线、纩四物放置在小囊袋里面。

4木燧(suì):木制的取火用具。

5綦屦(jù):綦,鞋带,于此用作动词,意谓系鞋带。屦,鞋子。这是指系上鞋带,穿好鞋子。

◎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音屋]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饴[音怡,饧也]蜜以甘之,滫[音修,上声]瀡[音髓]以滑之1,脂[音之]膏[音高]以膏[音告]之2[皆调和饮食之味],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 简注 ┃

1滫瀡(xiu sui)以滑之:滫,淘米水。瀡,滑。古人的一种烹饪方式,用淘米水让食物变得口感软滑。

2脂膏以膏之:把动物的油脂加入食物之中,让食物变得口感香美。

◎父母舅姑将坐,奉[上声]席,请何乡[即向字]。将祍[音忍,卧席,此将寝之时],长者奉席,请何趾[足何向]。少者执床与坐[执床与舅姑坐],御者举几[音纪,与舅姑凭],敛席[此既起之后]与簟,县[即悬字]衾[音勤,被也]箧[音歉,竹箱也]枕,敛簟而襡[音独,韬也]之。

席1上有簟2,簟上有衾,衾、簟、枕,皆亲身之物,故衾则束而悬之,枕则入于箧中,簟则卷而韬3之,恐污秽也。

┃ 吕语今译 ┃

父母舅姑睡觉所用的床席上面有簟席,簟席上有衾被。衾被、簟席和枕头都是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因此衾被要收束并悬挂起来,枕头要放入箱子里面,簟席要卷起来藏好,这是害怕这三件东西会被弄脏。

┃ 简注 ┃

1席:床席,古人席地而卧,在地上铺床席,床席之上再铺簟席。

2簟(diàn):簟席,古人睡觉时垫在身下、置于床席之上的竹席。

3韬:藏。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不那移]。杖、屦,祗敬之,勿敢近[不得挨倾亵弃也]。敦[音怼]、牟[俱盛黍稷]、巵[音支,盛酒]、匜[音移,盛桨],非馂,莫敢用[此指器用]。与[及也]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食[此指饮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音斋]1,升降出入揖游2,不敢哕[音谒]噫[音隘]、嚏[音帝]咳[音慨]、欠[张口]伸[伸手],跛[音庇,足偏]倚[依物]、睇视[邪视]、唾[音拖,去声。口液也]洟[音替,鼻液也]。寒不敢袭[重衣],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3,不涉不撅[音厥,揭裳]4,亵衣衾不见里5。

凡此数者,皆敬谨之至也。

┃ 吕语今译 ┃

上述的这些事项,都是极其恭敬谨慎的表现。

┃ 简注 ┃

1齐:斋庄恭敬。

2升降出入揖游:升降,上下台阶。揖游,揖指前进的时候身体略俯,如拜揖之礼;游指后退的时候扬起原本前俯的上身。

3袒裼:脱衣见体。

4不涉不撅:不涉水就不掀起下裳。

5亵衣衾不见里:不要将贴身内衣和被衾的里子露出来。

◎父母唾洟,不见[皆掩垫之]。冠带垢,和灰请潄[平声]。衣裳垢,和灰请浣[音缓]。衣裳绽[音站]裂,纫[音刃]箴请补缀[音坠缉也]。五日则燂[音潜,温也]汤请浴[洗身],三日具沐[洗头],其间面垢,燂1汤请靧[音会,洗面],足垢,燂汤请洗。

此亦俟父母舅姑之命,有命即行,不得定以日期,强所不欲。

┃ 吕语今译 ┃

这几件事情也是要听候父母公婆的吩咐,有吩咐便去做,不可以提前定下日期,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情。

┃ 简注 ┃

1燂(qián):用火烧热。

┃ 实践要点 ┃

以上六条,均是古人日常事奉父母以及公公婆婆的具体做法。古今生活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当中的仪节不一定能在现代社会得以施行,现代读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选用。尽管具体的仪节不尽适用,但其背后体现的孝心以及敬意却是现代为人子女媳妇者应当取法的。事实上,真正的孝行是发自于诚敬的孝心。知道奉事父母公婆的具体仪节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有一颗真诚而纯粹的孝心。王阳明和弟子徐爱曾就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现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请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请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请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请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1]

◎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筐,其无筐,则坐[男女相向]奠[置物于地]之,而后取之。

◎内外不共井,不共湢[音必,浴室]浴,不通寝席[或移席或卧床],不通乞假[借也],不通衣裳。

皆远嫌别疑之意。

┃ 吕语今译 ┃

这些都是远离嫌疑的意思。

◎男子入内,不啸[音咲]不指1,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相遇之时,男右避女,女左避男。

┃ 吕语今译 ┃

男女道上相遇的时候,男子靠右走以避开女子,女子靠左以避开男子。

┃ 简注 ┃

1不啸不指:不叱人、不指物。

┃ 实践要点 ┃

以上四条,均是男女有别之礼的具体仪节。虽不尽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其背后保护女子人身安全意识、避免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关系的出发点则值得现代人效法。

◎父母舅姑之命,勿逆[不从]勿怠[迟误]。若饮食之[尊者与之饮食],虽不耆[与嗜同],必尝而待。加之衣服[尊者与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尊者又使人代之],己虽弗欲[虽不欲人代],姑与之而姑使之[教之为],而后复之[见代者不善事而后己复自为]。

◎舅没则姑老[告老而传家于冢妇],冢[嫡长子妻]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1[冢妇老,介妇摄]则请于冢妇。

◎舅姑使冢妇,毋怠。不友[友作敢]无礼于介妇[怨介妇不代己],舅姑若使介妇,不敢敌耦于冢妇[攀冢妇助己]2,不敢并行[须让一肩],不敢并命[同使一人],不敢并坐。

行则随。坐则隅,非冢妇自当并行并坐,但不得并命以陵长耳。

┃ 吕语今译 ┃

介妇在行走的时候要跟在冢妇之后,坐的时候则坐在角落。除冢妇以外的介妇自然应当并肩而行、同席而坐,只是不能同时使唤同一个仆人而侵陵长者。

┃ 简注 ┃

1介妇:家族当中,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为“介妇”。介妇亦即前文所说的“众妇”。

2不敢敌耦于冢妇:依《礼记正义》注疏的说法,介妇即使受到了婆婆的差遣,也不敢与冢妇相绞讦。而吕坤的注解是说,介妇即使受到了婆婆的差遣,也不敢命令冢妇协助自己做事。

◎子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暗借],不敢私与[暗与]。

私货私畜,谓以公财为私积也。若妇家妆奁1衣饰之类,自非舅姑兄弟之物,不得谓之私货私畜矣。

┃ 吕语今译 ┃

私货私畜是指把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若是娘家给的梳妆镜匣、衣服、首饰等嫁妆,自然不是公婆兄弟的财物,不得视作是私货私畜。

┃ 简注 ┃

1妆奁(lián):放置镜子的匣子,泛指嫁妆用具。

◎妇或与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音采]兰,则受而献之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1;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2,如更受赐,藏以待乏3[近世此礼久废,舅姑耻受妇财,恐生爱憎之嫌,不如因其俗可也]。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舅姑所不受者],而后与之。

┃ 简注 ┃

1如新受赐:若婆婆接受所献之物,则妇人心中喜悦,如同刚接受赐赠之物时的心情。

2不得命:不被允许。指婆婆坚持要妇人收下反赐之物。

3藏以待乏:收藏婆婆的反赐之物,待婆婆有所匮乏时再次进献。

┃ 实践要点 ┃

以上六条讲述妇人和家庭成员相处的具体仪节,涉及如何执行父母公婆之命、嫡长子妻和众妇之间的礼节、妇人如何处理私人财产和家族公共财产等问题。这些都是古人在家族聚居的情况下,日常生活当中所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原则总结起来无非是两条:人事讲究尊卑分明,尊尊而敬老;财物则讲究公私分明,受赠则献,献不敢私。这两条原则对于现代家庭也是适用的。

◎夫妇之礼,虽及七十,同藏[同室而寝]无间。故[旧]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妾五日一侍寝]。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当妻之夕]。

◎妻将生子,及月辰1,居侧室2。夫使人日再问之3,作[将产胎动]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音母,女师]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妾将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问之。

嫡妾有贵贱,而情礼之隆杀因之。

┃ 吕语今译 ┃

正妻和妾侍有地位贵贱的不同。而人情礼节也因之而有繁简。

┃ 简注 ┃

1及月辰:《礼记正义》疏云“谓生月之辰,初朔之日”,意谓及至临盘之月的初一日。

2居侧室:古代贵族家中前有正室(或名路寝)、后有燕寝、燕寝之旁有侧室。一般情况下丈夫居正室、妻居燕寝、妾侍居侧室,因而正室、燕寝较侧室为尊贵。古人认为妇人接近临盆产子之时可能会产生秽亵不洁之物,如脓血、羊水等,因此正妻临盆之月要迁居侧室,避免秽亵之物沾染燕寝之中。

3夫使人日再问之:丈夫派人每天去侧室问候两次。

◎大夫之子有食母[乳母],士之妻,自养其子。

近世家家有食母,惟力是视,不知古人名分,自有差等。士有官者,自养其子,下可知矣。

┃ 吕语今译 ┃

近来很多人的家中都有乳母,(聘请乳母时)只考虑是否有经济能力去聘请乳母,却不知道古人看重名分,根据地位的不同而去决定是否请聘请乳母。古时候有官衔的士人家里,也要自己喂养子女,不聘请乳母,地位更低的人就更不能聘请乳母了。

◎七年[七岁],男女不同席1,不共食2。

◎女子十年不出[十岁不出门],母教婉[音远,言语委曲]娩[音晩,容貌温和]、听从[不专辄,不执拗]。执麻枲[音洗]3,治丝茧,织纴[音任,缯帛之类]、组[音祖,织也][音巡,似绦]。十有五年而笄[加鸡头簪],二十而嫁,有故[父母舅姑之丧],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私合]则为妾。

┃ 简注 ┃

1不同席:不同坐一席。

2不共食:不一起进食。

3执麻枲(xi):枲,麻类植物。执麻枲即从事纺麻制衣之事。

┃ 实践要点 ┃

以上五条为夫妻生育、教养儿女的具体仪节,涉及了妻妾尊卑、男女有别等问题,对于现代社会不尽适用。其中值得现代读者注意的是,古人从小教育女子要言语婉转、容貌温和、不固执己见(“母教婉、娩、听从”),并在女子成年的时候举行成人礼以告诫其成人的义务(“十有五年而笄”),这些做法十分值得现代读者借鉴。

大 传

◎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言弟妻不可谓之弟妇,妇对子而言。见舅姑之称,非称于兄长之前者也。

┃ 吕语今译 ┃

弟弟的妻子不可以称作弟妇。“妇”是相对于子道而言的,公公婆婆才可以把儿子的妻子称作“妇”,在兄长面前就不要把弟妻唤作“妇”。

┃ 实践要点 ┃

慎重对待对他人的称谓,实际上是尊敬他人的表现。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也要谨慎地称呼家族成员,尤其是对于很少会碰面的亲戚,家族聚会的时候要弄清对方的辈分,避免称呼出错。

◎系[音计]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燕会]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此因同姓系祖宗之血属,虽百世之远,男女不可昏姻,重同祖之伦也。

┃ 吕语今译 ┃

这是因为同姓是属于同一个宗祖的血脉。即使相隔了百代那么遥远,同姓男女也不可以通婚,这是重视同一个祖宗的伦常之道的缘故。

┃ 实践要点 ┃

本条提醒现代读者要重视家庭伦常。

经 解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音批,邪也]之罪多矣。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强调婚礼的重要性。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提醒了未婚男女日后成婚时应举办一场庄严隆重的婚礼,通过仪式感让夫妻双方转换家庭角色,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职责。

仲尼燕居

◎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1和也。

既能宜其家人,自能敦睦三族。

┃ 吕语今译 ┃

既然能够让家庭和睦相宜,自然也可以让三族的关系敦厚和顺。

┃ 简注 ┃

1三族:根据上下文不同,“三族”有不同的含义。据《礼记正义》,此处以父、子、孙为三族。

┃ 实践要点 ┃

本条对于现代读者的启发是,若是家庭成员都安分守礼,各尽其责,则一家人便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坊 记

◎子云:“夫礼,坊1民所淫2,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诗云:“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女悦男而从之]。

┃ 简注 ┃

1坊:防范。

2淫:贪。意谓礼用于防范民众所贪欲之事。

┃ 实践要点 ┃

本条强调礼法用于区分男女之别,但仍有男女无视礼法,私遂其欲。本条再次提醒现代读者和异性交往时要敬慎守礼,谨记男女有别。

杂 记

◎妇人非三年之丧1,不踰封2而吊。

吊非三年,尚不踰封,况非吊乎。

┃ 吕语今译 ┃

若不是父母之丧尚且不能越过国界回母国吊唁,更何况不是因为吊唁而出国呢?

┃ 简注 ┃

1三年之丧:父母之丧。

2踰封:跨越国境。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强调男女有别之礼。可参看前文几处涉及诸侯夫人归宁条目的实践要点。

◎妻出,夫使人致之曰[致辞于父母家]:“某不敏,不能从而[汝也]共[音公]粢[音资]盛[音成],使某[使者]也敢告于侍者[妻父母家侍者]。”主人[妻父兄]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避诛,敢不敬须[待也]以俟命[候诛]。”使者[夫家人]退,主人拜送之。

妻而可出,必有罪者。古人温厚和平犹如此,况平居夫妇相得之时,有不以礼相将者乎?后世夫妇,相亲爱,则极媟嫚1之情;相怨尤,则极丑诋之语。古人云:“出妻令其可嫁。”其忠厚如此。

┃ 吕语今译 ┃

被出休的妻子必定有过罪。(休妻的时候)古人尚且如此温厚和平,那么平时夫妇相处和睦时候,会有不以礼相待的道理吗?后世的夫妇,相亲相爱时就极尽亵渎轻慢的情感;相互怨恨责备时,就极尽丑陋诋毁的语言。古人说,“休弃了妻子,要让她可以改嫁别家”。这是多么忠诚宽厚啊。

┃ 简注 ┃

1媟嫚(xiè màn):亵渎轻慢。

┃ 实践要点 ┃

本条指出夫妻之间应以礼相待,即使在关系决裂、劳燕分飞的时候,也应以诚相待,不互相诋毁,并希望对方能找到合适的归宿。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真诚地为对方着想,不管两人是否有缘能白首偕老。在现代社会,离婚似乎成了一件平常的事情,而离婚时夫妻双方为了财产分割、争夺儿女抚养权等闹个你死我活的事情也并不罕见,言行上的相互诋毁抹黑更不在话下。曾经浓情蜜意的两人却反目成仇,这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啊!古人离婚时的宅心仁厚实在值得后人借鉴。此外,引人深思的是,为何有的夫妇在平安无事时亲密无间、不分你我,在相分离时则极尽丑陋诋毁的语言、势如仇寇呢?原因也许是,这些夫妻最初结合时仅仅为了满足情欲之私或迫于家人催婚的压力,并非真心欣赏、爱戴对方。因而,无事时便极尽情欲、形影不离,有事时便怨恨丛生、势不两立。这提醒未婚男女,要慎重对待婚姻,认真选择对象,婚后要处之以礼、相敬如宾。如此,即使最终不能获得一段美满的婚姻,至少也不树立一个让自己痛心疾首的敌人。

◎妻之衣裳,不敢县[即悬字]于夫之楎[音灰]椸[音移,衣架]1,不敢藏于夫之箧[音歉]笥[音四]。夫不在,敛枕箧簟[音店,竹席也]席,襡[音独,韬也]器而藏之。

◎母之讳,宫中讳[一门之内皆讳],妻之讳,不举诸其侧[惟不在妻旁面犯之而已]2。

┃ 简注 ┃

1楎椸(hui yí):古人悬挂衣服所用的架子。

2古人在亲人过世之后要讳避其名,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同时避免生者触景生情,过度悲伤。若母亲有亲戚过世,家里所有人在家中任何地方都要讳避逝者之名。若妻子有亲戚过世,丈夫仅需在妻子面前要讳避逝者之名。

┃ 实践要点 ┃

“妻之衣裳”条给现代读者的启发是,整理夫妻各自的衣物、床上用品时要讲究个人卫生,有序放置。

“母之讳”条讲的是讳避过世亲人之名的礼法。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其尊敬死者、抚慰生者的精神值得现代读者借鉴。

[1] 王守仁撰,吴光、钱明等编校:《王阳明全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4 月,第2 页。

古语

◎《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音认,身怀孕也]子,寝不侧,坐不边[偏也],立不跸[音毕,一足歇],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四正四隅皆正也]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1诵道正事2。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

┃ 简注 ┃

1瞽:乐师。

2诵道正事:今本《列女传》为“诵诗、道正事”。

┃ 实践要点 ┃

从这条可以看出古人极其重视胎教,当中谈到的具体做法值得现代孕妇借鉴效法,其要点在于孕妇本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正道,而眼、耳、口、舌等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也须是端正无邪的。此外,要注重音乐的教育,晚上要给胎中的婴儿唱念、吟诵《诗经》以及合乎正道的历史故事。

◎孔子曰:“妇人,伏于人也1。是故无专制2之义,有三从3之道,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音馈,饷也]食之间而已矣。”

┃ 简注 ┃

1伏于人也:《白虎通义·三钢六纪》:“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2专制:专,擅。制,断。专制即擅作主张。

3三从:从,听从。《白虎通义·嫁娶》:“女者,如也,从如人也。在家从父母,既嫁从夫,夫没从子也。”

◎是故女及日[犹言终日]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犇[音奔]丧[有三年之丧则越境],事无擅为,行[去声]无独成,参[谋于人]知而后动,可验[有证据]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正妇德也。

┃ 实践要点 ┃

上述两条讲的都是妇德的问题。对于“三从”,在古代社会制度条件之下有其合理性,而且古人对于妇女所从之人(父母、丈夫、儿子)都有严格的道德约束,要求父母、丈夫、儿子首先要尽好自身的职责,有担当、有主见、有智慧,如此妇人才能言听计从。而妇人之从也非盲目服从,而是唯道是从、唯理是从、唯礼是从。反过来说,妇人之言若合乎道义礼法,则父母、丈夫、儿子也应当听从(下文“善行”部分即有相关的事例)。对现代读者而言,不妨将妇人的“三从”理解为从道、从理、从礼,若妇人能做到“三从”,则有助于夫妻和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女有五不取1:逆家[不忠不孝]子,不取;乱家[内外淫嬻]子,不取;世有刑人[弃于官法],不取;世有恶疾,[天疱、癞风、体气之种]不取;丧[去声]父长子[无家教],不取。

此五不取,惟乱家犹有可择,然子顽烝于宣姜2,而生三子二女,皆有贤德,为世所称,似不可以乱家弃之。至于丧父长子,终身可不嫁乎?且又不言众女,皆不可晓者。

┃ 吕语今译 ┃

这五种不娶的情况当中,对于乱家之子可以有所拣择,像子顽与宣姜通奸,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们都有贤良的德性,被世人所称誉,(这样看来)似乎不能因为女子出身于淫乱之家而放弃她们。至于说那些父亲死掉了的家庭,家中的长女难道可以一辈子都不嫁人吗?而且也没有言及长女以外的其他女儿,这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 简注 ┃

1女有五不取:女子若有这五种情况的话不能娶进门。《春秋公羊传注疏·庄公二十七年》注中亦载有五不取:“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可对照参看。

2子顽烝于宣姜:《春秋左传·闵公二年》:“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昭伯即子顽。宋桓夫人、许穆夫人皆有令名。宋桓夫人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的母亲,前文著录《诗经》中的《泉水》《河广》二诗据旧说即为宋桓夫人的作品。许穆夫人入载《列女传·仁智传》,前文著录《诗经》中的《载驰》一诗据旧说即为许穆夫人的作品。

◎妇有七去[上声]1: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2,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无子、有疾,虽圣人所不免,世岂无无子之丈夫乎?设数出数娶,而竟无子,何以处之?伯牛有恶疾,设是长子,亦当废礼矣。此二妇者,出之,于情未安,虽先祖之嗣、宗庙之礼固重,亦在善处之而已。

┃ 吕语今译 ┃

没有子嗣和身患恶疾,这样的事情虽在圣人身上也不能避免。世上难道没有生不出孩子的丈夫吗?假设多次休妻又多次再娶,而最终还是没有子嗣,那又该如何处理这个丈夫呢?伯牛有恶疾,假设他是长子的话,(因为有疾在身而不能为祖先传宗接代)也算是废坏了礼法。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妻子若是被休弃了,在情理上说不过去,虽然说先祖的子嗣、宗庙的礼法固然应当重视,但也要妥善地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休妻的问题。

┃ 简注 ┃

1七去:若妻子符合这七项当中任何一项的话,丈夫可以休妻。《春秋公羊传注疏·庄公二十七年》注中载有七弃:“无子弃,绝世也;淫泆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可对照参看。

2妒:害善为妒。

◎有三不去1:有所取[娶时父兄在],无所归[而今父兄不在],不去;与更[平声]三年丧2,不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

妇人窃盗,不过亡财,犹可宽也。然则父母听其不顺,淫听其淫,妒听其妒,多言乱家,听其多言乎?愚谓“五不取”以下,皆非孔子之言,而后世制礼立法,咸以是为准,然则礼由天降地出,不自人情中来矣?

┃ 吕语今译 ┃

妇人偷东西,不过是损失些财物罢了,尚且可以宽恕。然而,父母听任妇人不顺妇道,她淫乱便听任她淫乱,她嫉妒便听任她嫉妒,多言会败乱家风,也听任她多言吗?我认为“五不取”以下的规定,都不是孔子说的话,而后代的人制定礼法、律法,都把这些规定作为准则,然而,礼法果真是由上天降下、地上长出来的死规定,不是依据人情实际制定出来的吗?

┃ 简注 ┃

1有三不去:《春秋公羊传注疏·庄公二十七年》注中载有三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可对照参看。

2与更三年丧:更,经历。和丈夫一起经历了公公婆婆的三年之丧。

┃ 实践要点 ┃

上述“五不取”“七去”“三不去”三条涉及古人对娶妻休妻的标准。这三条据说为孔子之言,然而正如吕坤所指出的,当中有些规定不合情理,应为后人伪托。纵观条文的具体规定,不尽适用于现代社会。可是,这些条文的订立从侧面反映出了古人相当重视娶妻休妻之事。男子娶妻,并不是随随便便地看上了谁家的闺女就向谁家提亲。男子休妻则必须是符合“七出”和“三不去”之条,而不是丈夫看妻子不顺眼就可以随意休弃。相比之下,现代人对于结婚、离婚的态度则较为儿戏。这提醒了现代读者,要想成就幸福的家庭生活,首先必须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婚姻。

◎《士昏礼》曰,父醮[焦去声,戒命之酒]子命之曰:“往迎尔相[妻相夫],承我宗事[嗣先祖],勖[音旭,勉也]帅[先也]以敬先妣之嗣[共祭祀],若[汝也]则有常。”子曰:“诺[努,平声]。”唯恐弗堪[勖勉],不敢忘命。

◎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无非为]敬之[勉善行],夙夜无违命[舅姑夫子之令]。”母施衿[音琴,小带],结帨[音税,佩巾],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闺门之事]。”庶母[父妾]及门内施鞶[音盘,大带],申[重言父母之命]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言敬又言恭,恐其忽忘也],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过也],视诸衿鞶。”

视衿鞶,则思父母之命矣。衿鞶二带,欲其重重收敛。帨,欲其日日清洁。真西山1曰:“夫之道,在敬身以帅其妇;妇之道,在敬身以承其夫。”孰谓闺门为放肆之地,夫妇为亵狎之人哉?

┃ 吕语今译 ┃

(女子出嫁之后)看见衿和鞶,便会想起父母的诫命。衿和鞶这两条衣带,是想让女子一重又一重地收敛自身。(母亲给女子)帨巾,是希望她能每天保持清洁。宋代的真西山先生说:“丈夫之道,在敬慎己身来统帅自己的妻子;妇人之道,在于敬慎己身来承事自己的丈夫。”谁说闺门之内是放肆的地方呢?谁说夫妇是亵渎狎玩的人呢?

┃ 简注 ┃

1真西山:真德秀,字景元,一字希元,后改作景希,号西山,谥文忠,宋代大儒,著有《大学衍义》《文章正宗》等传世。

┃ 实践要点 ┃

上述两条是古人婚礼之上的具体仪式。古人婚礼注重仪式感,而每个仪节背后都有相应的含义。当中最值得现代读者参考的是真德秀的这句话:“夫之道,在敬身以帅其妇;妇之道,在敬身以承其夫。”无论丈夫和妻子,都应该以敬修身、相敬如宾。在此基础上,丈夫应带头做妻子的表率,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而妻子则应辅助丈夫,为丈夫排忧解难。

◎鲁师春姜曰:“妇以顺从为务,贞悫1为首,故妇人事夫有五:平旦[音洒,韬发]笄2而朝,则有君臣之严;沃盥馈食,则有父子之敬;报反[出报行,回告反]而行,则有兄弟之道;规过成德,则有朋友之义。惟寝席之交,而后有夫妇之情。”

夫妇相与,严居其四,和居其一,近世则知和而和矣。

┃ 吕语今译 ┃

夫妇之间相处,严谨占五分之四,和乐占五分之一,近世的夫妇只知道为了和乐而和乐。

┃ 简注 ┃

1悫(què):诚实、谨慎。

2笄(xi ji):,束头发用的帛布。笄,发簪。此处用作动词,束簪头发。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的是妻子要为丈夫做的五件事情,包括:早上起来要整理好仪容才去见丈夫,洗好手后再给丈夫端去食物,出门进门都跟丈夫打招呼,要规劝丈夫改正过错、成就德性,以及和丈夫寝席交欢。前四项都讲究严肃敬慎,而只有最后一项才讲究和乐之情。由此可见,夫妻相处之道在于以敬相待。本条可为现代女子所参考借鉴。

◎太公曰:“妇人之礼,语必柔细,行必缓步,止则敛容,动则跙[音祥沮,从容若难进之状],耳无余听[听不了],目无余视[看不了],出无谄容[媚人之色]。”

┃ 实践要点 ┃

本条详细地讲述了妇人的言行之礼,包括:说话时要温柔细语,行走时要缓慢步行,静止的时候要收敛容色,动作的时候要从容不迫,耳朵不听不该听的,眼睛不看不该看的,出门见人的时候没有谄媚的容色。不难想象,妇人若能做到上述规范,便能气度深沉,大方得体。这些礼节对于现代社会也适用,值得现代女子效法。

曹大家班昭,作《女诫》1七篇,今录其四,而尤撮其切要云。

┃ 吕语今译 ┃

曹大家班昭作《女诫》七篇,现在摘录其中的四篇,特别能体现《女诫》的思想要点。

卑弱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休自矜夸],有恶莫辞[即自知过],忍辱含垢[音苟,污秽],常若畏惧,是谓下人也。晩寝早作,勿惮夙夜,不辞剧[音吉,繁难]易,所作必成,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祀也。三者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

妇行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妇德不必异才奇行也,妇言不必辨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幽闲贞静,清洁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干他事,是谓妇言。盥洗尘秽,衣服鲜[音先]洁,雅饰淡妆,不从俗好,是谓妇容。尽心正务,不作无益,精于衣食以裕生计,是谓妇功。

专心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两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不可逃,夫不可离。行违神祇[音其],天则罚之;礼义有愆[音谦,过也],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得夫之意],是谓永毕[永尽一生之事];失意一人[失夫之心],是谓永讫[音乞,止也]。”然求得夫意,非为佞而苟亲也,莫若专心正色,耳无妄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无聚会群小,无看视门户,此谓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邪偷,入则乱发毁容,出则饰观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和叔妹

◎妇人之得于夫,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叔妹之心,尤不可失也。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自非圣人,鲜能无过,而况妇人乎?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其锋铦利可以截金铁]。同心之言,其臭[气也]如兰[香草]。”是谓明哲谦顺之人,轻利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美善彰闻而过差隐蔽,舅姑欢悦而夫主亲依。声誉达于乡邦,光荣及于父母。若夫蠢愚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尊以生嫌,形迹日着,恩义斯乖,是以美隐而过宣,姑怒而夫愠,毁訾[音子,谤言]布于中外,耻辱逮于家门,荣辱之召,叔妹为本,可不和与?

和非曲意阿徇之谓也,舅姑之子,当为舅姑体之;夫之弟妹,当为夫爱之。衣食欲其温饱,礼貌欲其谦逊,颜色欲其温和,财物欲其分施,言语欲其忍让,疾苦欲其将惜,过失欲其掩覆,谤讪欲其昭雪,如此,虽处夷狄寇仇,亦如腹心骨肉矣。但妇人以薄恶待同室,而又于母家作怨语,盖千人而千,百人而百也。及至两家生嫌,必致一身无措,非败辱其名,则不得其死,祸由己作,岂独人非?为妇人者,可以省矣。

┃ 吕语今译 ┃

“和”并不是委曲心意、阿谀徇己的意思。对于公公婆婆的子女,应当替公公婆婆体察他们;对于丈夫的弟弟妹妹,应当为了丈夫而爱护他们。在穿衣进食方面想着让他们得到温饱;在礼节容貌方面想着让自己变得谦虚温驯;在脸色方面想着对他们流露出温恭和顺的脸色;在财物方面想着和他们平均分配、不吝施与;在言语方面想着对他们谦恭忍让;他们有痛苦的时候想要去爱惜帮助他们;他们有过失时候想要替他们掩护;他们受到诽谤讪笑的时候想要帮他们昭雪平反。这样的话,即使身处于夷狄寇仇之地,也能够做到和家人像腹心骨肉一般关系亲密。

但是,妇人往往以刻薄憎恶的态度对待同室之中的亲人,而在娘家又说些怨恨夫家家人的话,大概一千个人当中有一千个人会这样做,一百个人当中有一百个人会这样做。待到夫家和娘家两家人产生嫌隙的时候,必然会导致自己无处安身,不是落得一个耻辱的名声,就是不得善终。这种祸害由自己造作,难道仅仅是别人的过错吗?身为妇人的,由此可以自省。

┃ 简注 ┃

1《女诫》:西汉曹大家(gu)班昭所著的女教经典,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另附有《〈女诫〉译注》对之进行专门的解读,此处不作简注。

┃ 实践要点 ┃

本条吕坤对“和”的解释甚为精当,并具体地指出了妇人应该如何与夫家的家庭成员相处,值得现代读者借鉴。总而言之,妇人应当把丈夫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切忌在娘家人中搬弄夫家人的是非。

◎匡衡1曰:“匹配之际2,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首,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似也]乎天地,则无以奉[九庙]神灵之统,而理[九宫]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极也]其贞淑,不贰其操[节操始终如一]。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3之意,不形于动静,然后可以配至尊[天子]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帝后上配天地之阴阳,下表臣民之夫妇,故后妃之德,端庄静一,无狎媚媱妷之态,足以敛人君之德容,而消其邪念,然后象地配天,母仪天下。若亲昵嬉狎,依媚留连,专后宫之宠,亏损君德,而憔悴其身,则国家之祸基也。然则匡衡之言,盖为飞燕4忧与?

┃ 吕语今译 ┃

皇帝皇后在上体现了天地的阴阳和合之道,对下是臣民夫妇之道的表率。因此,后妃的德性,在于端庄娴静,始终如一,没有狎亲妖媚、淫妷放荡的姿态,能够收敛整束人君的德容,而打消他邪僻的念头,然后能像大地配对上天一样,以母道之仪慈爱天下百姓。若是亲昵嬉笑,凭借媚色留连君王身边,独专君王的宠爱,亏损人君的德性,而使得人君身体憔悴,那么这便是国家的祸乱之基。匡衡这番话,大概是担忧赵飞燕会祸害国家吧。

┃ 简注 ┃

1匡衡:匡衡,字稚圭,西汉经学家,汉元帝时官至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2匹配之际:意谓婚配之事。匡衡的这段话见载于《汉书·匡张孔马传》,是匡衡上疏戒妃匹之语。此处吕坤摘录的“匹配之际”,今本《汉书》载为“妃匹之际”。

3宴私:安逸之意。

4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妹为昭仪。姊妹二人专宠,但都没有子嗣,因而嫉妒后宫妃妾。其后赵昭仪独宠,说服成帝杀尽其他妃妾所生子嗣,无论男女一概不留。最终使得成帝至死也没有子嗣继后。

┃ 实践要点 ┃

本条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后妃之德,端庄静一,无狎媚媱妷之态,足以敛人君之德容,而消其邪念”一句是最值得借鉴的。此处的“后妃之德”“人君之德容”,可替换为妻子之德、丈夫之德容。换言之,妻子应该端正自身的德性和仪态,从而让丈夫也受到感化,打消贪求情欲的邪念。

◎司马迁曰:“《易》基乾坤1,《诗》首关雎2,《书》美厘降3,《春秋》讥不亲迎4。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昏姻为兢兢。”

兢兢,战惧谨慎之意。世人皆以为乐,而圣人以为惧;世人皆以为合,而圣人以为别。其虑远,其计深矣。

┃ 吕语今译 ┃

兢兢,是恐惧谨慎的意思。世人都把婚姻看作是件快乐的事情,而圣人对之十分恐惧谨慎。世人皆把婚姻看作是男女的交合,而圣人则重视男女有别。圣人的思虑是那么地有远见,其夫妇有别的计谋是那么地有深意啊!

┃ 简注 ┃

1《易》基乾坤:《易经》以乾坤两卦作为基础,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六十四卦。

2《诗》首关雎:《诗经》以《关雎》为首篇。

3《书》美厘降:厘降即帝尧下嫁二女于舜,其事见前文。

4《春秋》讥不亲迎:《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载云:“纪履来逆女……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

┃ 实践要点 ┃

本条再次提醒现代读者,要重视婚姻之事,并由始至终都要以谨慎的态度处理婚姻之事涉及的问题。

◎蔡邕1《女训》曰:“心犹面也,是以甚致饰焉。世人咸知饰面,不知修心。面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不修,贤者谓之恶。面丑犹可,心恶尚得谓之人乎?故览镜拭[音式,洗擦]面,则思心当洁净;傅脂,则思心当点检;加粉,则思心当明白;泽发,则思心当柔顺;用栉2,则思心有条理;立髻,则思心当端正;摄鬂,则思心当整肃。”

┃ 简注 ┃

1蔡邕(yong):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学者、书法家。

2栉(zhì):梳子。

┃ 实践要点 ┃

儒家讲修己以敬,强调反躬自省的功夫。本条讲女子修饰面容时应当想到要修饰内心,实际亦是反躬自省功夫,极为贴近女子日常,十分值得现代女子效法。鉴于本条实践性强,而吕坤又未作解说,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蔡邕的《女训》说:“内心犹如人面,因此也要注重修饰。世人都知道打扮修饰面容,却不知道要修整内心。女子的面容不打扮,愚钝的人说她是丑;内心不修饰,贤明的人说她是恶,面丑尚且可以接受,心恶的话还配自称为人吗?因此,女子在看着镜子洗面时,要想到内心也应当保持洁净。给面敷上胭脂时,要想到内心也应当保持洁净。给面扑粉时,要想到内心也应该明明白白,光明正大。润泽头发时要想到内心也要保持温柔和顺,用梳子梳头时,要想到内心也要有条理。立上发髻时要想到内心也要保持端正。整理发鬓时内心也应当保持整齐严肃。”

三国

◎吴虞翻1与其弟书曰:“长子容[侄名],当为求妇。远求小姓,足使生子。天福其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2。”

天道无常盈之运,男女皆贵族,美先尽矣。盛之盛者,继美为难。名花根少,珍果种稀,但非恶族辱门,何害贫家贱士?惟是女欲贤善聪明,家欲忠良仁厚,或同类相求,或同心相结,人不昏愚,志不污下,皆为善矣。

┃ 吕语今译 ┃

天道的运行没有常盈不虚的道理。婚姻之事,若男女两家都是贵族的话,美好幸福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尽头。当兴盛之家遇上兴盛之家,双方结合之后要继承这种美好便十分困难。有名的花卉数量疏少,珍贵的果品种子稀缺,只要不是有大恶大辱的家庭背景,贫困人家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只要这个女子贤良善美、聪明懂事,她的家人忠良仁厚,或者选择同一性格的,或选择情投意合的,只要为人不昏庸愚昧,志向不污秽下流,那都是好的。

┃ 简注 ┃

1虞翻:虞翻,字仲翔,三国时孙吴著名学者。

2芝草无根,醴泉无源:芝草,即灵芝。醴泉,甘甜的泉水。古人认为芝草和醴泉都是上天降生的祥瑞,如《前汉纪·序》云:“凡祥瑞:黄龙见、凤皇集、麒麟臻、神马出、神鸟翔、神雀集、白虎仁兽获、宝鼎升、宝磬神光见、山称万岁、甘露降、芝草生、嘉禾茂、玄稷降、醴泉涌、木连理。”

┃ 实践要点 ┃

本条对现代读者的启示是,男子选择妻子时无需过分考虑对方的家境是否富裕,而应看重女子及其家人的品性,如吕坤所说“惟是女欲贤善聪明,家欲忠良仁厚”。

◎荀爽曰:“圣人制礼,以隔阴阳1。七岁之男,王母[祖母]不抱;七岁之女,王父[祖父]不持。亲非父母,不与同车;亲非兄弟,不与同筵2。非礼不动,非义不行。”

┃ 简注 ┃

1以隔阴阳:用以分隔男女。

2不与同筵(yán):筵,席子。即《礼记·内则》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述孩子从小就应该注重讲究男女有别之礼。在现代社会,猥亵儿童、性侵、强奸未成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不仅在家中要讲男女有别之礼,在外也需注意保护孩子免受他人的侵犯。

◎文中子[王通]1曰:“婚娶而论财,贪鄙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早婚少聘,教人以偷[真性早凿,情欲早肆];妾媵[音映]无数,教人以乱。且贵贱有等,一夫一妇,庶人之职也。”

天子三宫、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2。诸侯娶九女,卿五,大夫三,士二,皆有爵者,故妾媵亦有等。庶人一夫一妇,所以谓之匹夫匹妇。然法有四十无子取妾之文,所以重后嗣也。

┃ 吕语今译 ┃

天子有三宫、九嫔、二十七世妇和八十一御妻。诸侯娶九女,卿五,大夫三,士二,他们都是有爵位的,因此妾媵的数量因地位不同而数量不一。平民一夫一妇,所以叫作匹夫匹妇。然而,礼法有条文说平民过了四十岁没有子嗣的话,丈夫可以取妾侍。这是重视后继有嗣的缘故。

┃ 简注 ┃

1文中子:王通,字仲淹,隋朝著名思想家,效法孔子删述《六经》,著有《论礼》《乐论》《续书》《续诗》《元经》《赞易》,谓之“王氏六经”。明代大儒王阳明曾称之为“贤儒”。

2古代家国同构,天子和后各立其官以辅理内外的事务,天子有三公,后亦有三夫人,即此处所说的三宫。夫,扶也,所谓夫人,是指“扶持于王”。天子有九卿,后有九嫔,嫔是妇人的美称,取“可宾敬”之意。天子有二十七大夫,后有二十七世妇。妇,服也,所谓世妇,是指“进以服事君子”。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后有八十一御妻。御妻即进御于王,侍其燕寝。

┃ 实践要点 ┃

本条值得现代读者借鉴的是王通的教诲,其中尤其有意义的是以下两点:

一、谈论婚事应以品德为拣择标准,不以财物多寡为礼节;

二、年纪轻轻就结婚的话,会让人过早地放肆情欲,因而不宜早婚。

◎柳开仲涂1曰:“皇考[父也]治[平声]家孝且严,旦望诸妇等拜堂下,毕,即上手[拱手]低面[低头],听我皇考训诫曰:‘人家兄弟,无不义者。尽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音尖]渍[音自]日闻,偏爱私藏,以致背戾,分门割户,患若贼仇,皆汝妇人所作。男子刚肠2者几人,能不为妇言所惑?吾见罕矣,若等宁有是耶?’退[诸妇]则惴惴[音坠,恐惧],不敢出一语为不孝事。开辈抵此,赖之得全其家云。”

愚尝谓妇人有五认得:认得丈夫是自家丈夫,子女是自家子女,财帛是自家财帛,父母兄弟是自家父母兄弟,奴仆是自家奴仆。其夫家尊卑长幼,俱是路人。妯娌皆怀此心,家产安得不分?妇人日浸此言,兄弟安得无嫌?谚曰:“兄弟一块肉,妇人是刀锥。”言任其剜割也。“兄弟一釜羹,妇人是盐梅。”言任其调和也。妇人可畏哉!大抵妇人轻利而寡言,恩多而怨少,庶几不作人家灾星祸鬼云。

┃ 吕语今译 ┃

我曾说过,妇人有五认得:认得丈夫是自己的丈夫,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财物是自己的财物,父母兄弟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奴仆是自家的奴仆。她夫家的人无论尊卑长幼,都不过是路边的人。妯娌都抱有这种心态,家族财产又怎能不被分割呢?妇人每都说分家的话,只弟间又怎能没有嫌隙呢?谚语说:“兄弟本是同一块肉,妇人是刀锥。”这是说兄弟亲情任由妇人分割。“兄弟是一锅肉羹,妇人是盐和酸梅。”这是说兄弟亲情任由妇人调和。这样说来,妇人是那么的可怕啊!妇人若能做到轻视利益而少说不好的话语,恩情多而怨气少,大概便不会成为家的灾星祸鬼了。

┃ 简注 ┃

1柳开:柳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北宋文学家,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刚肠:心肠刚硬。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本来情如手足的兄弟容易受妇人的教唆而形同路人。将兄弟分家完全归咎于妇人,未免以偏概全、有失公允。但现代读者无论男女,也应时时反省自己有否因私废公、伤害了亲人之间的感情,要尽量避免出现本条所说的情况。

◎司马温公1曰:“凡议婚姻,当先察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婿苟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时不富贵乎?苟为不肖,今虽富贵,安知异时不贫贱乎?妇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时之富贵而娶之,彼挟富贵,鲜有不轻其夫而傲其舅姑者。养成骄妒之性,异日为患,庸有极乎?借使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苟有丈夫之志气,能无愧耶?”

┃ 简注 ┃

1司马温公: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去世之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主持编修《资治通鉴》。

┃ 实践要点 ┃

本条讲的是择偶之法。其言当理又切于日用,鉴于吕坤对之未作解说,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司马温公说:“凡是议论婚事,应当先察看未来女婿或媳妇的性格和品行,以及他(她)的家教之法是怎样的,切勿只贪慕对方的富贵。未来女婿若是贤明的,现在即使贫贱,怎么知道将来不会富贵呢?若是不肖的活,怎么知道将来不会由富贵变成贫贱呢?妇人是家庭兴盛或衰落的缘由。若贪慕一时的富贵而娶入门,若她挟持自家的富贵,很少会有不轻慢丈夫而傲怠婆婆的。如此养成了骄傲嫉妒的品性,他日必将成为家里的祸患,哪里会有尽头呢?假设丈夫因为妇人的钱财而致富,依靠妇人的势力而取得贵位,即使他有大丈夫的志气,能做到无愧于心吗?”

◎又曰:“女子六岁,始习女工1之小者,七岁诵《孝经》《论语》,九岁讲解《孝经》《论语》及《女诫》之类,略晓大义。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

┃ 简注 ┃

1女工:古代女子所从事的针织刺绣活动。

┃ 实践要点 ┃

本条对现代读者的启发是,家长从小要教导女孩子学习做简单的家务,并背诵学习《孝经》《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端正三观。而对于现代电视电台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上充斥着的一些低俗的视听节目、音乐、动漫、小说等,家长要注意甄别,避免孩子沉迷其中而受到不良影响。

◎安定胡先生1曰:“嫁女必须胜吾家者,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2必戒。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则妇事舅姑,必执妇道。”

◎郑卫之音3导淫[只是声调便淫,不但词曲],以教女子,非所宜也。

┃ 简注 ┃

1安定胡先生:胡瑗,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北宋大儒,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

2钦:敬。

3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礼记·乐记》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后泛指使人心邪僻不正、萎靡放荡的世俗音乐。

┃ 实践要点 ┃

上文提到,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首要的择偶标准是看对方及其家人的人品,而不必过分地考虑对方家境是否富裕。“嫁女必须胜吾家者”条则从另一角度出发,认为要以女方家境不如男方为宜。这样的话,女子进门之后便能遵守妇道,敬重夫家。若是女子有贤良的德性,无论家境如何也能尊敬夫家。然而,真正有贤良德性的女子也不容易觅得。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双方家境优劣作出嫁娶的判断。这多少有点以势压人的意味,现代读者不必尽取。然而,由此引发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男女双方在家境差距太大的情况下,容易由于从小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的不一致而产生矛盾。这个时候,需要双方将心比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努力地包容、体贴对方。

“郑卫之音导淫”条讲的是靡靡之音能误导人的情志,因而不适宜用于教育女孩子。换言之,也是强调家长要注意选取孩子的信息来源,防止不良信息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颜氏家训》1曰:“妇主中馈,唯事酒食[音四]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经营]蛊[音古,坏也],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劝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2,以致祸也。”

◎兄弟者,分形连气3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弟妻]姒[兄嫂]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裁限]量[计较]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唯友悌深至,不为傍人之所移者,免夫。

┃ 简注 ┃

1《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撰,论述立身治家之道,对后世产生广泛的影响。

2牝鸡晨鸣:牝鸡即母鸡。古人认为早晨打鸣是雄鸡的职责,若母鸡晨鸣则不合常理,会招致不祥的祸害。意指妇人不应该干预政事,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武王伐纣时就曾经引用“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古语,详见前文《书经》部分摘录。

3分形连气:指兄弟血脉相通,虽形体分别而同属一气。

┃ 实践要点 ┃

“妇主中馈”条讲妇人不要干预政事,要专心治理家中事务。若妇人有聪明才智,学识通达古今,恰好应该去辅助夫君,规劝他的不足,不要专横地替夫君作主。如前所述,要现代的妇人专主中馈是不切实际的。然而,要求妻子不过分地干预丈夫在工作方面的事情,并在需要的时候协助丈夫、规劝其不足,这也不失情理。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条,讲兄弟不要因为妇人的唆使而破坏手足之间的情谊。实践要点可参考上文“柳开仲涂曰”条。

◎李氏《女戒》曰:“贫者安其贫,富者戒其富。”[又云]“弃和柔之色,作娇小之容,是为轻薄之妇人。藏心为情,出口为语,言语者,荣辱之枢机,亲疏之大节也。亦能离坚合异,结怨兴仇,大则覆国亡家,小则六亲离散。是以贤女谨口,恐招耻谤。或在尊前,或居闲处,未尝触应答之语[他人说话,傍边接声],发谄谀之言。不出无稽之词,不为调戏之事,不涉秽浊,不处嫌疑。”

┃ 实践要点 ┃

本条提到的要点包括女子要安贫戒富以及敬慎言语,值得现代读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借鉴。鉴于本条切于日用,而吕坤未作解说,现将全文翻译如下:

李氏《女戒》说:“贫穷的人要安于贫穷。富贵的人要戒慎于富贵。抛弃温和柔顺的脸色,伪作娇小的容貌,这是轻薄的妇人。藏在心中的情感情绪,说出来便成为了语言。言语是招致荣辱的关键,是决定亲密疏远关系的重要环节,既可以拆分坚固密切的关系、撮合相分离异的人,也可以结下仇怨、树立敌人。严重的话,可以覆亡社会家庭,轻则导致亲戚离散。因此,贤良的女子谨慎其言,恐怕会招致耻辱诽谤。在尊长者面前、或在闲居之处,都未曾插嘴接话,说出谄谀的话语,也不说没有证据的话,不做调笑嬉戏的事情,不涉足污秽的地方,不处于嫌疑之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