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颜、李二先生传[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颜先生元,字易直,直隶保定府博野县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幼喜读书,学神仙导引术。长知其妄,益折节为学。初好陆、王书,继从事程、朱,勇于改过,以圣人为必可师。乡里目为圣人。年既壮,渐悟宋、明学术之失,以尧、舜之道,在六府三事,周公教士以三物,孔子以四教,莫非事也,无事则道与治俱废。故正德、利用、厚生曰事,不见诸事,非德、非用、非生也。德、行、艺曰物,不征诸物,非德、非行、非艺也。故先生之学,以事物为归,不以空言立教。著《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编。谓古人德行由学习六艺而成,而六艺不外一礼,礼必习行而后见。后世以章句为儒,以读书纂注为功,非圣人重力行之旨也。又无极、太极、河洛、先后天之说,皆出道家,宋儒本之说《易》,推为性与天道之正传,是为参杂二氏。又谓:气质之性无恶,恶由蔽习而生。立异宋儒,不尚苟同。尝推论明制得失,著《会典大政记》,曰:如有用我,举而错之耳。又谓:天下事皆吾儒分内事,吾儒不任事,谁任事耶。其自任若此。卒于康熙四十二年,年七十。

先生虽以高隐终,然身际鼎革,目击口祸,光□之念时蓄于怀。年八岁即从吴洞霄习剑术,兼肄骑射。长从新城王介祺学兵法,旁及技击、驰射,莫不精绝。晚筑习斋,集弟子讲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兼究兵、农、水、火、工、虞。继主讲肥乡淳南书院,创立规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各科,从游者数十百人,远近翕然。常南游中州,张医卜肆于开封,以物色豪杰。商水李子青者,大侠也,馆先生,见先生携短刀,目曰:君善此乎?先生谢不敏,子青固请与试,先生乃折竹为刀,舞相击,数合,中子青腕,子青大惊,拜伏地曰:吾谓君学者耳,技止此乎。遂深相结。又于开封市遇一少年,貌甚伟,问其姓名,曰:朱超越千也。叩其志,不恒,沽酒与饮,半醉起舞,作歌告别。先生虽好奇乎,然天性敦笃,不愧纯孝。当清兵入畿辅,父被掠去,先生依朱翁居,为朱翁义子。朱翁卒,乃寻亲辽左,誓不得亲不反。出关数年,备历险阻。有传父在沈阳者,至则父殁,寻其墓,哭奠如初,丧礼招魂,奉主而归。以是知先生所谓力行者,诚古人所谓以躬率教者矣。

先生既殁,门人钟辑《言行》、《辟异》二录,今不存。其所存者,惟《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编。门人李又为先生辑《年谱》。

李先生,字刚主,别字恕谷,直隶省蠡县人。父明性,有学行,学者称为孝悫先生。时颜先生倡明实学,孝悫命先生师事之,因从学礼。又学琴于张而素,学射御于赵锡之、郭金城,问兵法于王余佑,学书于彭通,学数于刘见田,学乐于毛奇龄。年二十余为诸生,承习斋教,以学泽躬,事亲以孝闻,尤留心经世之务,成《瘳忘编》。以康熙三十九年举于乡。至京师,声誉竞起,诸公争延致之,然砥节励行,耻谒公卿。时冉永光、窦克勤设讲会,先生与焉,因历论古今升降得失之故,旁及太极、河洛图书之辨,礼、乐、兵、农之事。听者数百人,咸曰:乾坤赖此不朽矣。继鄞县万斯同讲学绍宁会馆,先生亦往,万君向众揖先生曰:此蠡李先生,负圣学正传,非予敢望。因将《大学辨业》之旨历历敷陈,曰:此质之圣人而不惑者。其见重若此。适宛平郭金汤作令桐乡,聘先生往治所,举邑以听,政教大行。及故人杨勤令富平,亦敦请先生,事以师礼,事咨而后行,百废具举。关西学者闻风集。逾年反里,谒选得知县,以母年高,改选通州学正,旋以疾苦归,迁居博野,修葺习斋学舍以收召学者,从游日众。公卿屡谋荐之,辞不就。以雍正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五。先生解格物、心性,多本习斋。惟论封建、郡县,语不强同。早从毛奇龄问乐,毛尝推为盖世儒者。后以论格物不合,遂斥先生为背师,并作《大学佚讲笺》以攻颜学。桐城方苞与先生交至厚,惟固信程、朱,与先生持论抵牾。后先生殁,方为作墓志,惟载先生论学始末,且谓先生因方言改师法,何其诬先生之甚耶。先生承习斋教,以著书自见,著有《小学编辨业》五卷、《大学辨业》四卷、《圣经学规纂》二卷、《论学》二卷、《周易传注》七卷、《筮考》一卷、《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中庸传注》各一卷、《传注问》四卷、《经说》六卷、《学礼录》四卷、《学乐录》一卷、《郊社考》一卷、《拟太平策》一卷、《恕谷文集》十三卷,皆刊行于世。学者称为恕谷先生。

刘光汉曰:自周代以来,以道为本,以艺为末,其说倡于儒家,而一二治实学者反斥为多能鄙事。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其所由来非一日矣。习斋生于明末,崛起幽、冀,耻托空言,于道德则尚力行,于学术则崇实用,而分科讲习,立法尤精。虽其依经立说,间失经义之真,然道、艺并崇,则固岐周之典则也。刚主继之,颜学益恢。乃后儒以经师拟之,呜呼,殆亦浅视乎刚主矣。

[1] 录自《左盦外集》,卷十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