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梦溪笔谈译注

卷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淮南漕渠(1),筑埭以畜水(2),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谢公所为(3)。按李翱《来南录》(4),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天圣中(5),监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6),以省舟船过埭之劳。是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7),表行之,始为真州闸。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闸成,始为四百石船。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余元丰中过真州(8),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9),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注释】

(1)漕渠:人工开凿的运粮水道,这里指隋开凿的一段运河。

(2)埭(dài):石坝。

(3)谢公:这里指谢安。据《晋书》记载,谢安曾于广陵修建召伯埭。

(4)李翱(áo,772—844):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累官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来南录》:原当为一书,今本《李文公集》中存其遗篇。

(5)天圣:宋仁宗年号,公元1023—1031年。

(6)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排岸司:宋代掌管河渠水利的机构。复闸:即双道水闸,闸室两侧各有一道水闸,可以控制水位以便于航船。

(7)方仲荀:身世不详。文思使:掌管宫廷手工艺品的官员。张纶(961—1035):字公信,安徽汝阴人。举进士不第,补三班奉职,迁右班殿直。擢门祗候,累迁文思使、昭州刺史、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8)元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78—1085年。

(9)胡武平:即胡宿(995—1067),字武平,常州晋陵(今属江苏)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任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谥文恭。《宋史》卷三一八有传。《水闸记》:即《真州水闸记》,见胡宿《文恭集》卷三十五,作于天圣五年(1027)。

【译文】

淮南的运粮水道,修筑石坝来蓄水,此事不知从何时开始,旧时传说召伯埭是谢安所建。但是按照李翱的《来南录》记载,这条水道在唐时还是流水,不可能谢安时已经修建了这道石坝。天圣年间,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开始提议设置复闸来控制水位,以节省拖船通过石坝时的劳力。这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担任发运使以及副使,上表获准施行,这才修建了真州闸。每年能节省士兵五百人,杂费一百二十五万。按以往的行船规定,每条船载米不得超过三百石。等水闸修建好,开始允许每船装载四百石。其后所载量日益增多,官船达到了七百石,私船装米八百多袋,每袋重二石。自此以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各埭,先后废止革新,到现在都有很大便利。我在元丰年间路过真州,在江亭后的污泥中看见一块倒了的石碑,原来是胡武平写的《水闸记》,简略地记载了这件事,但是不很详细。

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日(1),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曰:“吾夫也。”遂以闻官。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鞠问(2),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

【注释】

(1)张杲(gǎo)卿:即张升(992—1077),字杲卿,同州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仁宗时任御史中丞,嘉祐中,拜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等,以太子太师致仕,谥康节。《东都事略》卷七一有传。

(2)鞠:通“鞫(ju)”,审讯犯人。

【译文】

张杲卿丞相以前担任润州知州的时候,有一位妇人的丈夫外出数日不归,忽然有人告知说菜园的井中有一具尸体,妇人吃惊地过去一看,就号啕大哭说:“这是我丈夫啊。”于是报了案。张公让下属官吏将邻里聚集起来,到井边指认死者是不是妇人的丈夫,众人都觉得井太深,不能辨认,请求把尸体捞出来再检验。张公说:“大家都认不出来,为什么唯独这个妇人知道死者就是她丈夫呢?”于是将妇人抓到官府审讯,果然是与她通奸的人杀害了她丈夫,而这位妇人参与了谋划。

庆历中(1),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2)。范文正以为不可(3)“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注释】

(1)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

(2)弛(chí):放松,解除。

(3)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大臣,主持推行新政。参见《人事》卷十注。

【译文】

庆历年间,有人提出解除茶盐专营的禁令,以及减轻商人的赋税。范仲淹认为不可,他指出:“茶盐以及商业税的收入,只是为了削减商人的利益罢了,实行起来对商人并没有什么过大的损害。现在国家的开支没有减少,那么每年的税收收入就不可或缺,既然不从茶盐贸易以及商人这里获得,就必然会从农民那里收取。与其伤害农民,何如从商人那里收取呢?现在考虑计划不如先从节省国家的开支入手,国家的开支有了节余,也应当先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然后再惠及商人。解除茶盐专营的禁令不应该排在前面。”于是那些议论就停止了。

真宗皇帝南衙日(1),开封府十七县皆以岁旱放税,即有飞语闻上,欲有所中伤,太宗不悦。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开封府放税过实,有旨下京东、西两路诸州选官覆按。内亳州当按太康、咸平两县,是时曾会知亳州(2),王冀公在幕下(3),曾爱其识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体不轻,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两邑,按行甚详。其余抗言放税过多,追收所税物,而冀公独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冀公为右正言,仍谓辅臣曰:“当此之时,朕亦自危惧。钦若小官,敢独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注释】

(1)南衙:对开封府的惯称。

(2)曾会(952—1033):字宗元,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端拱二年(989)榜眼,授光禄丞,出为两浙转运使,累迁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卒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楚国公。《东都事略》卷六九有传。

(3)王冀公:即王钦若,字定国,北宋宰相。

【译文】

真宗皇帝任开封府长官时,开封府十七县都因为大旱而减免税收,马上就有流言蜚语传到皇帝耳中,想要中伤真宗,太宗很不高兴。御史刺探皇帝的意图,都公开上奏说开封府减税过分了,于是皇帝下旨京东、京西两路各州选派官员调查此事。其中亳州应当核查太康、咸平两县,当时曾会任亳州长官,王钦若在他的幕府里,曾会一直很欣赏王钦若的见识,一直认为他以后能当公相。因此,这事就派遣王钦若去办,并且告诫他说:“此行事关大体,不宜稍有出入。”王钦若来到两县,考察得非常详细。其他的县都说减税太多,并且追收了纳税的财物,唯独王钦若请求全免税收,人们都替他担心。第二年,真宗即位,上来就擢升王钦若为右正言,并且对宰辅大臣说:“当时,朕自己都感觉危险和害怕。王钦若只是个小官,却敢一人站出来为百姓伸张正义,这是大臣的节操啊。”从此以后王钦若的晋升超出常规,最终做了丞相。

国朝初平江南,岁铸七万贯。自后稍增广,至天圣中(1),岁铸一百余万贯。庆历间,至三百万贯。熙宁六年以后(2),岁铸铜铁钱六百余万贯。

【注释】

(1)天圣:宋仁宗年号,公元1023—1031年。

(2)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

【译文】

本朝刚刚平定江南的时候,每年铸钱七万贯。此后逐渐增加,到天圣年间,每年铸钱一百多万贯。庆历年间,达到每年三百万贯。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铜钱、铁钱六百余万贯。

天下吏人(1),素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2),往往致富者。熙宁三年(3),始制天下吏禄,而设重法以绝请托之弊。是岁,京师诸司岁支吏禄钱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岁岁增广,至熙宁八年(4),岁支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自后增损不常皆不过此数,京师旧有禄者,及天下吏禄,皆不预此数。

【注释】

(1)吏人:各级官府中没有官位的下属办事人员。

(2)赇(qiú):贿赂。

(3)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4)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

【译文】

天下的属吏,一向没有固定的俸禄,只靠接受贿赂为生,往往有因此而致富的。熙宁三年,开始制定天下属吏的俸禄标准,并且设制重法来杜绝请托受贿的弊政。这一年,京城各部门一年支取了属吏的俸禄三千八百三十四贯二百五十四钱。此后年年增加,到熙宁八年,一年支取了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三十三贯一百七十八钱。此后或增或减,但都不超过这个数字,京城原有拿俸禄的属吏,以及京城以外属吏的俸禄,都不在此内。

国朝茶利,除官本及杂费外(1),净入钱禁榷时取一年最中数,计一百九万四千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内六十四万九千六十九贯茶净利。卖茶,嘉祐二年收十六万四百三十一贯五百二十七(2),除元本及杂费外,得净利十万六千九百五十七贯六百八十五。客茶交引钱(3),嘉祐三年(4),除元本及杂费外,得净利五十四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贯五百二十四。四十四万五千二十四贯六百七十茶税钱。最中嘉祐元年所收数(5),除川茶钱在外。通商后来(6),取一年最中数,计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四贯九百一十九钱,内三十六万九千七十二贯四百七十一钱茶租。嘉祐四年通商(7),立定茶交引钱六十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一贯三百八十,后累经减放,至治平二年(8),最中分收上数。八十万六千三十二贯六百四十八钱茶税。最中治平三年,除川茶税钱外会此数。

【注释】

(1)官本:官府的本钱。

(2)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

(3)交引:与前面的“盐钞”类似,即官府募集商人于边境缴纳钱粮,官府给予盐券或茶券,可以到内地领取盐、茶等物,这种券称为“交引”,有钱交引、茶交引、盐交引等,又简称为“引”。

(4)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

(5)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

(6)通商:允许商人自由买卖。

(7)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8)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

【译文】

本朝的茶叶收入,除去官府的本钱以及杂费以外,净收入在官府专营时取一年的中间数,共计一百九万四千九十三贯八百八十五钱,其中六十四万九千六十九贯钱是茶的净利润。卖茶,嘉祐二年收入十六万四百三十一贯五百二十七钱,除了原来的成本以及杂费外,得到净利润十万六千九百五十七贯六百八十五钱。茶商交给官府的交引钱,嘉祐三年,除去原来的成本以及杂费外,得到净利润五十四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贯五百二十四钱。四十四万五千二十四贯六百七十是茶税钱。中间数是指嘉祐元年所收钱数,川茶钱不在此内。允许商人自由买卖之后,取一年收入的中间数,共计一百一十七万五千一百四贯九百一十九钱,其中三十六万九千七十二贯四百七十一钱是茶租钱。嘉祐四年允许自由买卖,规定茶交引的钱额为六十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一贯三百八十钱,后来经过多次减免,到治平二年的中间数就是上面的数字。八十万六千三十二贯六百四十八钱是茶税钱。中间数是治平三年的收入,除去川茶税钱以外,就是这个数了。

本朝茶法,乾德二年(1),始诏在京、建州、汉、蕲口各置榷货务(2)。五年,始禁私卖茶,从不应为情理重(3)。太平兴国二年(4),删定禁法条贯,始立等科罪。淳化二年(5),令商贾就园户买茶,公于官场贴射,始行贴射法(6)。淳化四年,初行交引,罢贴射法。西北入粟,给交引,自通利军始(7)。是岁,罢诸处榷货务,寻复依旧。至咸平元年(8),茶利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为额。至嘉祐三年,凡六十一年,用此额,官本杂费皆在内,中间时有增亏,岁入不常。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始立三分法(9),以十分茶价,四分给香药,三分犀象,三分茶引。六年,又改支六分香药犀象,四分茶引。景德二年(10),许人入中钱帛金银,谓之三说。至祥符九年(11),茶引益轻,用知秦州曹玮议,就永兴、凤翔以官钱收买客引,以捄引价(12),前此累增加饶钱(13)。至天禧二年(14),镇戎军纳大麦一斗(15),本价通加饶,共支钱一贯二百五十四。乾兴元年(16),改三分法,支茶引三分,东南见钱二分半,香药四分半。天圣元年(17),复行贴射法,行之三年,茶利尽归大商,官场但得黄晚恶茶(18),乃诏孙奭重议(19),罢贴射法。明年,推治元议省吏、计覆官、旬献等(20),皆决配沙门岛(21);元详定枢密副使张邓公、参知政事吕许公、鲁肃简各罚俸一月(22),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西上门使薛昭廓、三部副使(23),各罚铜二十斤;前三司使李谘落枢密直学士(24),依旧知洪州。皇祐三年(25),算茶依旧只用见钱。至嘉祐四年二月五日(26),降敕罢茶禁。

【注释】

(1)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建州:今福建建瓯一带。蕲口:在今湖北蕲春西南。

(3)从不应为情理重:指不遵守法律私营茶叶者,按情节严重的条款,从重处罚。

(4)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

(5)淳化二年:公元991年。

(6)贴射法:指商人如果能缴纳官府经营茶叶应得的净利润,就允许其直接向茶场园户购进茶叶,然后自行贩卖。交易中,有茶官居中估价,园户出价加上官府利润,就是商人实际购买时的价格。

(7)通利军: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8)咸平元年:公元998年。

(9)王嗣宗(944—1021):字希阮,汾州(今属山西)人。开宝八年(975)状元,补秦州司寇参军,累官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河州、以左正言出任河北路转运副使、以右谏议大夫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等,咸平中,拜枢密副使。与寇准不和,出为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知许州,移知河南府,改成德军节度,徙知陕州。

(10)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

(11)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

(12)捄(jiù):同“救”。

(13)饶钱:以各种损耗为名目增加的税费。

(14)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

(15)镇戎军:治所在今宁夏固原。

(16)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

(17)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

(18)黄晚恶茶:发黄的茶叶,以及晚季节采摘的低劣茶。因为施行贴射法时,茶场产茶后,商人只购买上等茶叶,所以官方最后会剩下这些劣质茶。

(19)孙奭(962—1033):字宗古,博州博平(今属山东)人。九经及第,太宗时,为国子监直讲,后迁龙图阁待制。仁宗时,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谥号宣。《宋史》卷四三一有传。

(20)计覆官、旬献:均为三司的官吏。

(21)沙门岛:在今山东蓬莱西北海中,今名长岛。

(22)张邓公:即张士逊,字顺之,封邓国公,北宋宰相。参《人事》卷九。吕许公:即吕夷简,字坦夫,封许国公,北宋宰相。参《人事》卷九。鲁肃简:即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进士出身,为濠州定远尉,改海盐县令,后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擢右正言。仁宗时,升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卒赠兵部尚书,谥简肃。《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23)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咸平元年(998)进士,任秘阁校理,累迁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庐州,谥文恭。《宋史》卷三〇五有传。周文质、薛昭廓:身世不详。

(24)李谘(968—1036):字仲询,新喻(今属江西)人。真宗间进士,任大理评事、通判舒州,累官翰林学士。仁宗时知永兴军,迁户部侍郎,知枢密院事,谥宪成。《宋史》卷二九二有传。

(25)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

(26)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译文】

本朝的茶法,乾德二年,开始下诏在京城、建州、汉口、蕲口分别设置官府专营机构。乾德五年,开始禁止私人卖茶,有犯者从重处罚。太平兴国二年,删定禁止私人贩卖的条例,开始正式设立罪名和等级。淳化二年,命令商人到园户那里买茶,官方在官办茶场张榜招标,开始实行贴射法。淳化四年,开始施行交引制度,停止贴射法。商人在西北边境上缴钱粮,官府发放交引,从通利军开始。这一年,同时停止了各地的官府专营机构,但不久又恢复了。到咸平元年,茶利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为额度。到嘉祐三年,一共经过了六十一年,一直采用这一额度,官府的成本以及杂费都在其内,期间时有盈亏,每年的收入也不固定。咸平五年,三司使王嗣宗开始创立三分法,把茶价分为十份,四分支付香料、药物,三分支付犀角、象牙,三分支付茶引。咸平六年,又改为支付六分的香料、药物、犀角、象牙,支付四分的茶引。景德二年,允许商人到边地缴纳钱帛金银,称为“三说”。到祥符九年,茶引逐渐贬值,又采纳秦州知州曹玮的建议,在永兴、凤翔用官钱收买茶引,以维持茶引的价格,此前还多次设立名目增加税费。到天禧二年,在镇戎军缴纳大麦一斗,本钱加上饶钱,一共需要支付一贯二百五十四钱。到乾兴元年,改为施行“三分法”,三分用茶引支付,二分半在东南一带领取现金,四分半用香料、药物支付。到天圣元年,又恢复施行贴射法,实行了三年,茶叶贸易的利润都落入大商人手中,官方只得到了质量低下的劣质茶,于是下诏命孙奭重新提出建议,并停止了贴射法。第二年,追究原来建议推行贴射法的官员责任,三司官员都判处流放沙门岛,原来的详定枢密副使张士逊、参知政事吕夷简、鲁宗道各自罚一个月俸禄,御史中丞刘筠、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周文质、西上门使薛昭廓以及户部、度支、盐铁三部副使,各自罚铜二十斤;前三司使李谘罢免枢密直学士,依旧担任洪州知州。皇祐三年,茶税依旧只用现钱缴纳。到嘉祐四年二月五日,降旨解除茶禁。

国朝六榷货务,十三山场,都卖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祖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一十(1)。其六榷货务取最中,嘉祐六年抛占茶五百七十三万六千七百八十六斤半(2),祖额钱一百九十六万四千六百四十七贯二百七十八。荆南府祖额钱三十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八贯三百七十五(3),受纳潭、鼎、澧、岳、归、峡州、荆南府片散茶共八十七万五千三百五十七斤(4)。汉阳军祖额钱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二十一贯五十一(5),受纳鄂州片茶二十三万八千三百斤半(6)。蕲州蕲口祖额钱三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九贯八百一十四,受纳潭、建州、兴国军片茶五十万斤。无为军祖额钱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二十贯四百三十,受纳潭、筠、袁、池、饶、建、歙、江、洪州、南康、兴国军片散茶共八十四万二千三百三十三斤(7)。真州祖额钱五十一万四千二十二贯九百三十二(8),受纳潭、袁、池、饶、歙、建、抚、筠、宣、江、吉、洪州、兴国、临江、南康军片散茶共二百八十五万六千二百六斤(9)。海州祖额钱三十万八千七百三贯六百七十六(10),受纳睦、湖、杭、越、衢、温、婺、台、常、明、饶、歙州片散茶共四十二万四千五百九十斤(11)。十三山场祖额钱共二十八万九千三百九十九贯七百三十二,共买茶四百七十九万六千九百六十一斤。光州光山场买茶三十万七千二百十六斤(12),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子安场买茶二十二万八千三十斤,卖钱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九贯三百四十八。商城场买茶四十万五百五十三斤,卖钱二万七千七十九贯四百四十六。寿州麻步场买茶三十三万一千八百三十三斤(13),卖钱三万四千八百一十一贯三百五十。霍山场买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九十五贯四百八十九。开顺场买茶二十六万九千七十七斤,卖钱一万七千一百三十贯。庐州王同场买茶二十九万七千三百二十八斤(14),卖钱一万四千三百五十七贯六百四十二。黄州麻城场买茶二十八万四千二百七十四斤(15),卖钱一万二千五百四十贯。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16),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太湖场买茶八十二万九千三十二斤,卖钱三万六千九十六贯六百八十。蕲州洗马场买茶四十万斤,卖钱二万六千三百六十贯。王祺场买茶一十八万二千二百二十七斤,卖钱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三贯九百九十二。石桥场买茶五十五万斤,卖钱三万六千八十贯。

【注释】

(1)祖:通“租”。稗海本作“租”,下同。

(2)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

(3)荆南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4)潭:即潭州,今湖南长沙。鼎:即鼎州,今湖南常德。澧:即澧州,今属湖南常德。岳:即岳州,今湖南岳阳。归:即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

(5)汉阳军:治所在今湖北汉阳。

(6)鄂州:今湖北武昌。

(7)筠:即筠州,今江西高安。袁:即袁州,今江西宜春。池:即池州,今安徽贵池。饶:即饶州,今江西鄱阳。建:即建州,今福建建瓯。歙:即歙州,今安徽歙县。江:即江州,今江西九江。洪州:今江西南昌。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兴国军:治所在今江西兴国。

(8)真州:今江苏仪征。

(9)抚:即抚州,今江西抚州。宣:即宣州,今安徽宣城。吉:即吉州,今江西吉安。临江:今江西清江。

(10)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11)睦:即睦州,今浙江建德。湖:即湖州,今浙江湖州。杭:即杭州,今浙江杭州。越:即越州,今浙江绍兴。衢:衢州,今浙江衢州。温:即温州,今浙江温州。婺: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台:即台州,今浙江临海。常:即常州,今江苏常州。明:明州,今浙江宁波。

(12)光州:今河南潢川。

(13)寿州:今安徽寿县。

(14)庐州:今安徽合肥。

(15)黄州:今湖北黄冈。

(16)舒州:今安徽安庆。

【译文】

本朝有六个专卖机构,十三个山场,总计每年卖茶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支付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一十钱。那六个专营机构出售的茶叶取中间数,嘉祐六年抛占茶五百七十三万六千七百八十六斤半,支付租额钱一百九十六万四千六百四十七贯二百七十八钱。荆南府支付租额钱三十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八贯三百七十五钱,收取潭、鼎、澧、岳、归、峡州、荆南府片散茶共八十七万五千三百五十七斤。汉阳军支付租额钱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二十一贯五十一钱,收取鄂州片茶二十三万八千三百斤半。蕲州蕲口支付租额钱三十五万九千八百三十九贯八百一十四钱,收取潭、建州、兴国军片茶五十万斤。无为军支付租额钱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二十贯四百三十钱,收取潭、筠、袁、池、饶、建、歙、江、洪州、南康、兴国军片散茶共八十四万二千三百三十三斤。真州支付租额钱五十一万四千二十二贯九百三十二钱,收取潭、袁、池、饶、歙、建、抚、筠、宣、江、吉、洪州、兴国、临江、南康军片散茶共二百八十五万六千二百六斤。海州支付租额钱三十万八千七百三贯六百七十六钱,收取睦、湖、杭、越、衢、温、婺、台、常、明、饶、歙州片散茶共四十二万四千五百九十斤。十三山场支付租额钱共二十八万九千三百九十九贯七百三十二钱,共买茶四百七十九万六千九百六十一斤。光州光山场买茶三十万七千二百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子安场买茶二十二万八千三十斤,卖钱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九贯三百四十八钱。商城场买茶四十万五百五十三斤,卖钱二万七千七十九贯四百四十六钱。寿州麻步场买茶三十三万一千八百三十三斤,卖钱三万四千八百一十一贯三百五十钱。霍山场买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九十五贯四百八十九钱。开顺场买茶二十六万九千七十七斤,卖钱一万七千一百三十贯。庐州王同场买茶二十九万七千三百二十八斤,卖钱一万四千三百五十七贯六百四十二钱。黄州麻城场买茶二十八万四千二百七十四斤,卖钱一万二千五百四十贯。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钱。太湖场买茶八十二万九千三十二斤,卖钱三万六千九十六贯六百八十钱。蕲州洗马场买茶四十万斤,卖钱二万六千三百六十贯。王祺场买茶一十八万二千二百二十七斤,卖钱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三贯九百九十二钱。石桥场买茶五十五万斤,卖钱三万六千八十贯。

发运司岁供京师米,以六百万石为额。淮南一百三十万石(1),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2),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3),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4),荆湖北路三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通余羡岁入六百二十万石(5)。

【注释】

(1)淮南:今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及河南永城、鹿邑、郸城等地。

(2)江南东路:今江苏长江以南、大茅山、长荡湖一线以西,安徽长江以南,江西瑞昌、德安、鄱阳湖、信江下游和白塔河以东。

(3)江南西路:今江西鄱阳湖、信江下游、白塔河及武宁、永修以西南,湖北黄冈、大治、阳新、通山等地。

(4)荆湖:荆湖南路称湖南、荆湖北路称湖北。在今湖南全省、湖北荆山、蛮河、应山、天门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巴东、五峰以东,以及广西越岭以东的湘水、灌江流域。

(5)羡:余。

【译文】

发运司每年供应京城粮食,以六百万石为定额。淮南出一百三十万石,江南东路出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出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出六十五万石,荆湖北路出三十五万石,两浙路出一百五十万石,加上多余的部分,每年收取六百二十万石。

熙宁中,废并天下州县。迄八年,凡废州、军、监三十一:仪、滑、慈、郑、集、万、乾、儋、南仪、复、蒙、春、陵、宪、辽、窦、壁、梅、汉阳、通利、宁化、光化、清平、永康、荆门、广济、高邮、江阴、富顺、涟水、宣化(1)。废县一百二十七:晋州、赵城。杭州、南新。普州、普康。磁州、昭德。华州、渭南。德州、德平。陵州、贵平、籍县。忠州、桂溪。兖州、邹县。广州、信安、四会。陕府、湖城、硖石。河中、西河、永乐。巴州、七盘、其章。坊州、升平。春州、铜陵。北京、大名、洹水、经城、永济。莫州、莫、长丰。梧州、戎城。邛州、临溪。梓州、永泰。河阳、汜水。沧州、饶安、临津。融州、武阳、罗城。象州、武化。归州、兴山。汝州、龙兴。怀州、脩武、武陟。道州、营道。庆州、乐蟠、华池。瀛州、束城、景城。顺安、高阳。澶州、顿邱。洺州、曲周、临洺。丹州、云岩、汾川。潞州、黎城。琼州、舍城。火山、火山。横州、永定。宜州、古阳、礼丹、金城、述昆。汾州、孝义。延州、金明、丰林、延水。太原、平晋。随州、光化。邢州、尧山、任县、平乡。秦州、长道。达州、三冈、石鼓、蜀。扬州、广陵。赵州、隆平、柏乡、赞皇。雅州、百丈、荣经。祁州、深泽。同州、夏阳。嘉州、平羌。河南、洛阳、福昌、颍阳、缑氏、伊阙。滨州、招安。慈州、文城、吉乡。成都、犀浦。戎州、宜宾。绵州、西昌。荣州、公井。宁化、宁化。乾宁、乾宁。真定、灵寿、井陉。荆南、建宁、枝江。辰州、麻阳、招谕。陈州、南顿。桂州、脩仁、永宁。安州、云梦。忻州、定襄。剑门关、剑门。汉阳、汉川。恩州、清阳。熙州、狄道。河州、枹罕。卫州、新乡、卫。渝州、南川。虢州、玉城。果州、流溪。利州、平蜀。许州、许田。岢岚、岚石。蓬州、蓬山、良山。冀州、新河。涪州、温山。阆州、晋安、岐平。复州、玉沙。润州、延陵(2)。

【注释】

(1)仪:即仪州,今甘肃华亭。滑:即滑州,今河南滑县。慈:即慈州,今山西吉县。郑:即郑州,今河南郑县。集:即集州,今四川南江县。万:即万州,今重庆万县。乾:即乾州,今陕西乾县。儋:即儋州,今海南儋县。复:即复州,今湖北沔阳以西。蒙:即蒙州,今广西蒙山县。春:即春州,今广东阳春。陵:即陵州,今四川仁寿东。宪:即宪州,今山西静乐。辽:即辽州,今山西昔阳。窦:即窦州,今广东信宜东南。壁:即壁州,今四川通江。梅:即梅州,今广东梅县。汉阳:今湖北武汉。通利:今河南浚县东北。宁化:今山西宁武西南。光化:今湖北光化西。清平:今陕西周至东南。永康:今四川都江堰市。荆门:今湖北荆门。广济:今山东定陶西北。高邮:今属江苏。江阴:今属江苏。富顺:今四川富顺。涟水:今属江苏。宣化:今山东高苑。

(2)晋州:今河北石家庄晋州。普州:今四川安岳。磁州:今河北邯郸磁县。华州:今陕西华县。德州:今属山东。陵州:今四川仁寿。忠州:今重庆忠县。兖州:今山东济宁。巴州:今四川巴中。坊州:今陕西延安黄陵。春州:今广东阳春。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梧州:今属广西。邛州:今四川邛崃东南。梓州:今四川三台潼川镇。河阳:今河南孟州。沧州:今属河北。融州:今广西柳州大苗山县。象州:今广西来宾象州。归州:今湖北秭归。汝州:今属河南。怀州:今河南焦作。道州:今湖南道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瀛洲:今河北沧州河间。顺安:今安徽铜陵义安区东。澶州:今河南濮阳西。洺州:今河北永年广府镇。丹州:今陕西宜川东北。潞州:今山西长治。琼州:今海南琼山。横州:今广西横县。宜州:今广西宜山县。汾州:今山西隰县。延州:今陕西延安。随州:今属湖北。秦州:今甘肃天水。达州:今四川达州。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雅州:今四川雅安。祁州:今河北安国。同州:今陕西渭南大荔。嘉州:今四川乐山。滨州:今属山东。慈州:今河北磁县。戎州:今四川宜宾。绵州:今四川绵阳。荣州:今四川自贡西。辰州:今湖南怀化沅陵。陈州:今河南周口淮阳。桂州:今广西桂林。安州:今湖北安陆。忻州:今山西忻州。剑门关:今四川剑阁。汉阳:今湖北武汉。恩州:今广东恩平北。煕州:今安徽潜山县。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卫州:今河南卫辉。渝州:今重庆渝中。虢州:今河南灵宝。果州:今四川南充。利州:今四川广元。许州:今河南许昌。岢岚:今山西忻州岢岚县。蓬州:今四川营山。冀州:今河北衡水。涪州:今重庆涪陵。阆州:今四川阆中。复州:今湖北天门。润州:今江苏镇江。

【译文】

熙宁年间,撤销、合并天下州县。到熙宁八年,共撤销州、军、监三十一处:仪、滑、慈、郑、集、万、乾、儋、南仪、复、蒙、春、陵、宪、辽、窦、壁、梅、汉阳、通利、宁化、光化、清平、永康、荆门、广济、高邮、江阴、富顺、涟水、宣化。撤销县一百二十七处:晋州、赵城。杭州、南新。普州、普康。磁州、昭德。华州、渭南。德州、德平。陵州、贵平、籍县。忠州、桂溪。兖州、邹县。广州、信安、四会。陕府、湖城、硖石。河中、西河、永乐。巴州、七盘、其章。坊州、升平。春州、铜陵。北京、大名、洹水、经城、永济。莫州、莫、长丰。梧州、戎城。邛州、临溪。梓州、永泰。河阳、汜水。沧州、饶安、临津。融州、武阳、罗城。象州、武化。归州、兴山。汝州、龙兴。怀州、脩武、武陟。道州、营道。庆州、乐蟠、华池。瀛州、束城、景城。顺安、高阳。澶州、顿邱。洺州、曲周、临洺。丹州、云岩、汾川。潞州、黎城。琼州、舍城。火山、火山。横州、永定。宜州、古阳、礼丹、金城、述昆。汾州、孝义。延州、金明、丰林、延水。太原、平晋。随州、光化。邢州、尧山、任县、平乡。秦州、长道。达州、三冈、石鼓、蜀。扬州、广陵。赵州、隆平、柏乡、赞皇。雅州、百丈、荣经。祁州、深泽。同州、夏阳。嘉州、平羌。河南、洛阳、福昌、颕阳、缑氏、伊阙。滨州、招安。慈州、文城、吉乡。成都、犀浦。戎州、宜宾。绵州、西昌。荣州、公井。宁化、宁化。乾宁、乾宁。真定、灵寿、井陉。荆南、建宁、枝江。辰州、麻阳、招谕。陈州、南顿。桂州、脩仁、永宁。安州、云梦。忻州、定襄。剑门关、剑门。汉阳、汉川。恩州、清阳。熙州、狄道。河州、枹罕。卫州、新乡、卫。渝州、南川。虢州、玉城。果州、流溪。利州、平蜀。许州、许田。岢岚、岚石。蓬州、蓬山、良山。冀州、新河。涪州、温山。阆州、晋安、岐平。复州、玉沙。润州、延陵。

权智

【题解】

《权智》门凡一卷,以记载谋略、机智故事为主。特别是北宋在与西夏、辽等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诸将的谋略,比如狄青用兵出奇制胜、不赶尽杀绝,曹玮以利诱引敌军,李允则暗中扩建城池,种世衡巧设反间计等,均深得行军用兵之道。此卷又涉及一些科学智慧,比如盐井换气、颡叫子、驯鹧术、造长堤、平水患等,展现了古代运用科学知识的巧妙。亦有一些对待敌人时使用的诈术等。本卷中叙事常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