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贞观政要译注

奢纵第二十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本篇导读

贞观中期社会上出现了奢侈的问题,臣僚希望引起唐太宗的注意,于是提出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如果帝王奢侈纵欲,则不免横征暴敛,耗费民力;臣子奢侈骄纵,则难免自取败亡。应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臣僚劝谏太宗要戒奢侈、抑骄纵,百姓所患的不仅是贫苦,更重要的是上下不能同甘共苦。如果统治者不能体恤百姓,百姓自然离心离德。众臣提醒太宗要吸取历史教训,俭朴节用,爱惜民力。

贞观十一年,太宗令所司造金银器物五十事,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观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1,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2,赖前哲以免3!自魏、晋已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4,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5,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6……

『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帝大业之初,又笑周、齐之失国。然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周、齐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7:「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此言不可不戒也……』太宗曰:『近令造小随身器物,不意百姓遂有嗟怨,此则朕之过误。』乃命停之。

1 祚:帝位。

2 僻王:指邪僻不正的国君。

3 免:“免于难”的省略用法。

4 恩化:用恩德去教化百姓。

5 使恩有余德:谓恩德除了用以自守外,尚能遗留给后代子孙。

6 卜祚:古人认为帝位是上天所赐的,而占卜可以测知天意,故以“卜祚”借称帝位。遐:长远。

7 京房: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前七七至前三七),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所以驰名于中国学术史。京房的《易》学把灾异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京房讲灾异的目的在于干政,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由此,当汉元帝召见他时,他就趁机对元帝宣讲自己的见解,通过讲灾变的方法,京房获得了元帝的信任。

译文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诏令宫中有关司衙铸造宫内金银用器五十种,侍御史马周上疏论述当时的政事说:“臣通观前朝历史,从夏朝、殷朝、周朝以及汉朝的情况看来,帝位的传袭继承,时间长的有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都是因为积累德行、功业,他们的恩德深入到百姓的心中。难道其间没有出现过邪僻不正的国君吗?只是依赖前朝贤君的恩泽而免于祸患罢了!从魏、晋以来,一直到北周、隋朝,国祚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仅有二三十年就灭亡了,都是因为创业的帝王没有致力于推广恩德教化,当时只能保住自己的帝位,没有留下让后人怀念的恩德的缘故。所以继位的帝王的政治教化稍有衰减,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呼吁造反,国家就会土崩瓦解。现在陛下虽然凭巨大的功勋平定了天下,但是积累德行的时间不长,所以应当推崇禹、汤、文王、武王的治国原则,广泛施行恩德教化,使恩德有余,为子孙后代奠定万世传袭的基础。怎能只想求得政治教化没有过失,以保持自己当时的统治就行了!况且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虽然是因人设教,宽厚和严厉随着时局而变化,但是最关键的是在自身节俭、施恩百姓两个方面。因此百姓爱戴他们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瞻仰他们像瞻仰日月一样,尊敬他们像尊敬神灵一样,畏惧他们像畏惧雷霆一样,这就是他们的帝位能长久传承而不发生祸乱的原因……

“臣私下寻找前代以来国家兴亡成败的事情,发现只要有百姓怨恨背叛,聚众为盗贼,他的国家就没有不迅速灭亡的。国君虽然想悔改,也不可能重新获得安全。凡是修整政治教化,应当在能够修整的时候就去修整,如果事变发生才感到后悔,那就毫无益处了。所以后代的国君只有看见前朝的覆亡,才知道前朝的政治教化失败的原因,却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所存在的过失。因此殷纣王嘲笑夏桀的灭亡,而周幽王、周厉王又嘲笑殷纣王的灭亡。隋炀帝大业初年,又嘲笑北周、北齐丧失国家。然而现在看隋炀帝,也像隋炀帝当时看北周、北齐一样。所以,京房对汉元帝说:‘臣忧虑后人看待今日的态度,也像今日看待前代的眼光一样。’这话不能不引以为戒啊!……”太宗说:“最近下令制造一些随身的小器物,没想到百姓因此就有嗟叹怨言,这就是我的过错了。”于是命令停止制造。

赏析与点评

“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贞观名臣马周从历史角度出发,指出一旦国家民怨沸腾,百姓聚众为盗,朝廷弄不好,便会爆发大规模的民变,最后,必然导致国家灭亡。历史上屡有这种事情出现,为政者须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