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玄奘

第二章 唐以前之西游者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当玄奘之前二百年,乘危履险径行印度,增吾国历史之光者,有沙门法显焉。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也。出家于江陵寺,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安帝隆安三年(西历三九九年,民国前一五一三年,《佛国记》作弘始二年,岁在己亥。弘始是后秦姚兴年号,即当隆安三年。显发迹长安,长安,今陕西西安府,时为后秦所据,故以弘始纪年也),与同学慧景、道真、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

法显尝撰《佛国记》一卷,以纪行程。盖初发迹长安,度陇(陇山,在秦州,时乞伏乾归在陇西称西秦王),至乾归国。前至耨檀国(即南凉王秃发耨檀,时降秦为凉州刺史,镇姑臧,今凉州府),至张掖镇(今甘州。《十门国春秋》是年,沮渠、男成等叛吕光,推段业为主,攻张掖,克之,段业为张掖王),复进到敦煌(在嘉峪关外,今为县)。敦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即党河,以河在沙碛中,故名)。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帜。从此西行向北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葱岭。山中冬夏积雪,有毒龙吐毒风雨,沙砾山路艰险,壁立千仞。昔有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蹑悬絙(谓绳桥也。今云南等处尚有之)过河,如此者历数十余处。

既越雪山(今名喜马拉亚山),度新都河(即印度河),便入北天竺界。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次度小雪山,寒风景起,同行者多道死。法显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出恒水(即恒河,印度中部诸水总称,其源有五,显所度者为乾吉思河也)之岸,游中印度,又寄附商船,到狮子国(即锡兰岛,又名僧伽罗,以昔有僧伽罗者,能制伏狮子故,又称执狮子国)。

显同旅者十余,或留或亡,顾影惟己,常怀归想。即载商人大船,可有二百余人,后系一小舶,海行艰险,以备大船毁坏。得好信风,东下三日,便值大风,舶漏水入。商人欲趣小舶,小舶上人恐人来多,即砍絙断。商人大怖,命在须臾。如是大风十三昼夜,到一岛边,补船复前。海中多有抄贼,遇辄无全。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风逐去,亦无所准。当夜暗时,大浪相搏,但见怪鱼,海深无底,又无下住处,至天晴已,乃知东西。

如是九十许日,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即爪哇)。

复随他商人,附舶东行,赉五十日粮,东北行趣广州。一月余日,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加以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余日,粮食水浆欲尽,取海盐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两升,遂便欲尽。商人议言:常行时正可五十日,便到广州。今已过期多日,将无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到长广郡界(长广,晋郡,治不其县。今山东即墨县地),牢山(即劳山县,即墨县南)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经历险难,忧惧积日,忽得至此岸,见藜藿菜依然,知是汉地,然不见人民及行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舟,入浦觅人,欲问其处,乃是青州长广郡界(今山东益都县),牢山南岸,统属晋家。

法显自发长安,六年到中印度,停经六年,还经三年,达青州。凡所游履,共三十国。还时,岁在甲寅,晋安帝义熙十二年矣(民国前四百十六年)。自云:“顾寻所径,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自古以来未有冒险如显之比(显至荆州寺,卒年八十六),然后知诚之所感,无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好,无功业而不成。显之后,又有魏僧慧生。

《魏书》:熙平中,明帝遣王子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往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慧生者与偕行,三年而还。所著游记,今已不传。唐高宗咸亨二年(民国前一二四二年),沙门义净亦发中国。航南海,入印度,游历三十余国,携归经典四百部,则又在玄奘之后矣。

【批评】

唐以前吾国僧人之西游者,仅达葱岭之东,至于于阗而止。惟法显竟达印度,而昙无竭、智严、宋云、康法朗、惠生、玄奘、又须、不空等继之。诸人著述存于今者,仅法显《佛国记》、玄奘《西域记》。其《宋云家记》及《道药传》均佚,赖《洛阳伽蓝记》摘录大概而已。义净之《南海传》,闻日本尚有之。

法显《佛国记》,英国牛津大学中文掌教(james legge)有译本,名《a rccord of buddhistic kingdoms》,于地名辨证颇详。

法显之书,仅止一卷,所叙可分三节,一叙由长安西行出塞,渡沙河,逾葱岭,抵北印度及西印度边界各国事;二叙游历中印度,自摩显罗至摩竭提诸国事;三叙游王舍城诸地,及自多摩梨帝航海,还至青州事。

我国游记之最古者,莫如《山海经》、《穆天子传》二书,但按诸今地,多不可考。惟法显、惠生、玄奘之书,皆得之亲历,不同凿空,非但吾国之瑰宝,抑亦印度之信史也。

西人皆不信有龙,然吾国最古之书,莫如《易》,而《易》之言龙,彰彰也。《春秋左氏传》言,夏时有豢龙之官,其事当非诬。法显玄奘之西游也,亦往往言有毒龙,则不但出没于亚洲之东,且为害于亚洲之西矣。

在玄奘之前二百年左右,有一位叫法显的出家人,冒着千难万险游历印度,在我国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法显俗家姓龚,是平阳武阳人。他在江陵寺出家,常慨叹经文的错误残缺,便立志要去寻求完整的经律。于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三九九年,民国前一五一三年,《佛国记》作弘始二年,岁在己亥。弘始是后秦姚兴的年号,即隆安三年。法显从长安启程,长安便是现在的陕西西安,那时被后秦占据,所以《佛国记》以弘始纪年),和同学慧景、道真、慧应、慧嵬等,从长安出发。

法显曾著《佛国记》一卷,记载他到西方的行程。他们从长安出发,越过陇山(陇山,在秦州,当时乞伏乾归在陇西称西秦王)到达乾归国。又前行到达耨檀国(即南凉王秃发耨檀,当时降秦做了凉州刺史,镇守姑臧,今凉州府),再到达张掖镇(现在的甘州,《十门国春秋》记载,这年,沮渠、男成等背叛吕光,推选段业为主,攻占了张掖,段业为张掖王),然后前行到达敦煌(在嘉峪关外,今为县)。敦煌太守李浩,给他们提供了物资,度过了沙河(即党河,以河在沙碛中,故名)。沙河中,常常有恶鬼热风发生,遇到的人都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想要找到穿越的道路,只有以死人的枯骨作为标帜。从这里向西行走便是北天竺。他们走了一个月,穿过了葱岭。葱岭山中无论冬夏都是积雪,常有毒龙吐出毒风毒雨。沙砾遍地,山路艰险,山壁高耸达千仞。过去有人凿穿石壁,作为通道,并在道傍安置了梯道。像这样的地方有七百多处,然后又得经过悬絙(即索道,现在在云南等地还有)过河,像这样的地方也有几十处。

越过雪山(现称喜马拉雅山),渡过新都河(即印度河),便进入了北天竺境内。这里百姓的衣服、饮食也与中国一样。接着穿越小雪山,寒风呼啸,同行的人大多死在了路途中。法显独自奋力前行,越过了山中险地,穿过恒水(即恒河,印度中部诸水的总称,其源有五处,法显所度的是乾吉思河)之岸,到达了中印度;又通过顺道的商船,到达了狮子国(即锡兰岛,又名僧伽罗,因过去有个叫僧伽罗的,能制伏狮子,所以,又称执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与法显一起出发的十多人,有的留在别的地方了,有的死在路上了。回头看看,只有法显自己一人了,因此他常生起回国的念头。于是他便搭乘了一艘商人的大船,可以载二百多人。商船后面系着一艘小船,因为海上航行很艰险,以防备大船遭毁坏。商船选择了一个好天气出发了,向东航行了三天,便碰上了大风,船舶上漏水了。商人想转移到小船上,但小船上的人害怕上来的人太多,便砍断了缆绳。商人很是害怕,能否活命便在须臾间。就这样大风刮了十三个昼夜,商船到达了一处海岛边,他们将船修补好后继续前行。当时海中经常有抢劫的海盗,如果遇上了则没法保全。而大海又弥漫无边,无法分辨东西方向,只有根据日月、星宿的方位前进。如果碰上阴雨天,船被大风吹走,也是说不准的事。当夜晚天黑后,海上大浪相搏,只见怪鱼出没,海水深不见底,又没有停船休息的地方。到天晴时,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就这样走了九十多天,到了一个国家,名叫耶婆提(也就是现在的爪哇)。

法显又跟随其他商人,搭乘小船向东航行。他们准备了五十天的粮食,向东北方向驶向广州。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夜鼓二更时分,他们遭遇了黑风暴雨。商人们都非常恐慌,加上天气连续多天阴沉,驾驶海船的师傅面对这种情况也是你看我我看你,认不清海路。历经七十多天,粮食和水都快用完了,他们只得取用海盐水来做饭,饮用水如平均分配,每人可得两升,于是便想把饮用水分了。此时商人们商量,按正常行驶,正好五十天便可以到达广州。现在已经超过多天了,应该离广州不会很远了。于是他们便向西北方向航行寻找海岸,经过十二昼夜,终于到了长广郡境内(长广是晋的一个郡,治理不其县,即现在山东的即墨县),牢山(即劳山县,在即墨县南)的南岸,顺利获得了好的水和菜。虽然经历了险难,忧惧担心了几天,忽然到达了这处岸边,见到了藜藿菜,知道是到了汉人居住地,然而他们却没有见到人以及人活动过的行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是还没到广州,有人说已经过了广州,没有定论。于是便乘坐小舟,到河流入海的地方去找人,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问后才知道这是青州的长广郡(今山东益都县),牢山的南岸,统属于晋。

法显从长安出发,用了六年的时间到了中印度,在这停留了六年,回国时用了三年时间到达了青州。他所游历过的国家共有三十个。回来时,正好是甲寅年,也就是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民国前四百十六年)。他自己说:“回头看看自己所经过的地方,不觉心有余悸,汗流直下。之所以愿意乘危履险,不顾惜身体,是因为心存远大志向,为达目标不顾一切,所以不惜身经必死之地,以求实现理想的万分之一。”自古以来,从没有冒险者像法显这样的(法显到了荆州寺,终年八十六)。通过法显,我们知道,只要真诚所至,没有什么困厄是克服不了的;只要心怀愿望,没有什么功业是不能成功的。法显之后,又有魏国僧侣慧生到西域取经。

《魏书》中记载:熙平年间,魏明帝派遣王子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去往西域访求佛经。当时有个沙门叫慧生的与他们一起西行,三年后回国。他所写的游记,现在已经失传了。唐高宗咸亨二年(民国前一二四二年)时,另一个沙门义净也从中国出发了。他坐船经南海进入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最后带回了四百部经书典籍,这又在玄奘之后了。

【评论】

唐代以前我国的僧人向西出国游历的,仅到达葱岭东面,到了于阗就停步了。只有法显最终到了印度,而昙无竭、智严、宋云、康法朗、惠生、玄奘、又须、不空等人,又相继西游。他们的著述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于《宋云家记》和《道药传》都散佚了,幸好《洛阳伽蓝记》中还有摘录的大概内容。义净的《南海传》,听说在日本还有留存。

法显的《佛国记》,英国牛津大学汉学教授(james legge)有译本,名为《a rccord of buddhistic kingdoms》,在地名方面的论证很详细。

法显的书只有一卷,书中所讲叙的内容可以分为三节:一是叙述从长安往西走,渡过沙河,翻越葱岭,抵达北印度和西印度边界各国的事;二是叙说在中印度从摩显罗到摩竭提等国的经历;三是叙说游历王舍城等地方,以及从多摩梨帝归航,回到青州的事情。

我国最早的游记是《山海经》、《穆天子传》两本书,但现在来看,其中的内容往往不能考证。只有法显、惠生、玄奘的游记,都是他们亲历,不是凭空而写,不但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是关于印度的如实记载。

西方人都不相信有龙的存在,但我们国家最早的书,就是《易经》,《易经》中清楚地提到了龙。《春秋左氏传》中说,夏朝的时候有豢养龙的官员,这事应该不是假的。法显、玄奘游历西方的时候,也经常说有毒龙,那么龙不但在中国出没,而且还出没于亚洲西部害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