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之十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二

刘讽

刘讽字伟惠,颖川人也。师季主,服日月精华。得道后归乡里,托形杖履而去。《真诰》云:颖川刘伟惠,汉帝时公车司马刘讽也,事司马季主为入室弟子。道成,晚归乡里,托形杖履,身隐桑树之下。遗迹在汝南安成县。

鲍叔阳

鲍叔阳者,广宁人。汉高帝时,赵王张耳、张敖之大夫也。少好养生,服桂屑,与司马季主俱在委羽山,师西灵子都,得尸解之道。《真诰》曰:遗迹在辽束蓟城之北山。

刘京

刘京者,本汉文帝时侍郎也。从合邓张君学道,受饵云母、朱英方,服之百三十余岁,视之如三十许人。能知吉凶之期,又能为人祭天益命,或延得十年五年。至魏武帝时,京游诸弟子家。皇甫隆闻而随事之,以云母丸子方教隆。隆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又有王公看於京得九子丸,时王公已七十岁,乃服之,御八十妾,生二十儿。骑马猎行,日二百里,饮酒1斛不醉,得寿二百岁。

刘憧

刘尽者,不知何许人也。长大多须,垂手下膝。久住武当山,去襄阳五百里,‘旦发夕至。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用药多自采,所识草石,皆穷於药性。雍州刺史刘道产忌其臂长,於襄阳录送京师文帝。每旦槛车载将往山采药,暮还廷尉。僵后以两短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憎焚之。一夜失尽,关钥如故。闲阖门吏行夜,得憎,送廷尉。憎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幸勿钉棺也。后果被杀。死数日,文帝疑此言,使开棺验之,果不见尸,但有竹杖尔。

臣道一曰:刘憎以臂长而解於兵,以身而杀身也。使刘信知有身则不知有道,知有道则不知有身。惟其不知有身,则得道之妙,身外之身,非一日矣。此其所以被杀之后,开棺惟竹仗也。《道德经》曰: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学者当深究其旨。

严青

严青者,会稽人也。居贫,常於山作炭,忽遇一人与青语,青不知其神人也。临行,以一卷书与青曰:汝骨应得长生,吾以神方授汝。青言:我不识书,当奈何?神人曰:不须读也,但以洁器盛之,置高处尔。并教青服石髓法。青受之,侨居山中,无他佳器,唯有饮壶,乃用以盛所授书,即便见其左右常有数十人侍之。青船载炭时出山下,此神便为青挽船也,人但见青船自行。又治病救患,但以所授之书到其人家,所病便愈,百姓多尊奉之。青常从弟子家夜归,都巡夜逢青,呵问何人夜行,青亦厉声问曰:汝是何人而夜行?都督怒其应对不恭,因叱从兵使收录犯行人。青复叱其从神曰:皆录其夜行人。青径去,而都督及从者数十人,人马皆不复得去。明旦,行人见都督,问何为住此,都督说事状如此。行人曰:此必是严公也。都督曰:我今不能动,可报吾家,速往叩头谢青,自说昨实不知是先生,乞得放遣。青乃大声曰:遣放昨所录夜行人。都督乃得去。其后夜行者每见行人,皆先问非严公乎。青后断谷不食,一年而入小霍山仙去。今昊会多奉事青为严家道,但不复知食药物以求长生,惟存其祭祀尔。

王谷神

王谷神、皮玄耀者,西汉蜀青城山道士。幼而颖悟,不居荣宠,通《老》《庄》《文》《列》,妙於星纬。周游名山,渡判渚,泛潇湘,至南岳,卜庵於金母殿。后修胎息还元,数年道成。束游

群玉,访九仙。值武帝南巡,见之神气不群,乃延之,卜隐於西峰。帝厚赐,兼封王为太微先生,皮为太素先生,以上卿礼待之。三年,控碧骡上升。

太山老父

太山老父者,莫知其姓名。汉武帝束巡狩,见老父锄於道问,头白光,高数尺,怪而呼问之:老父状如年五十许人,而面有童子之色,肌体光华,不与俗人同。帝问:有何道术邪?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教臣绝谷服木饮水,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气,其八物以应八风。臣行之,转老为少,黑发更生,齿堕复出,日行三百里。臣今年百八十矣。武帝受其方,赐之金帛。老父得入岱山中去,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还也。

巫炎

巫炎者,字子都,北海人也。汉武帝出见子都於渭桥,其头上郁郁有紫气,高丈余。帝召而问之:君年几何,所得何术,而有异气乎?子都答曰:臣年今已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将行,帝召束方朔相此君有何道卫,朔对曰:此君有阴卫。武帝屏左右而问之,子都对曰:臣昔年二十五时,苦腰脊疼痛,脚冷不能自温,口中乾苦,舌燥涕出,百节四肢各各疼痛,又足痹不能久立。得此道以来已七十三年,有子三十六人,身体强健,无所疾患,气力乃如壮时。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闻於朕,非忠臣也。子都顿首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公中之私,臣子之所难言也。又行之皆逆人情,能为之者少,故不敢以闻。帝曰:勿谢,戏君尔。遂受其法。子都年二百余岁,服饵水银,白日升天,武帝后顿行其法,不能尽用之,然得寿最胜於他帝远矣。

李奉仙

李奉仙者,束蜀人。自幼不语,年十八,常欲寒栖以避臭、茹,人问之,曰:知白守黑,道贵昏默。我师南岳公云:吾周灵王太子吹笙者也,子三生奉道,而所试由功之不着也,今授子朱纲之法,将升度南宫。吾师浮丘公授予,今付於子,子宜勤焉。若更迟此生;万劫不度。吾将为南岳司命侍帝晨,又补桐柏真人。言讫遂隐,汉宣帝诏不起。

清平吉

清平吉,沛国人。汉高皇帝时卫平也,至光武时,容色不老。后尸解去,百余年复还乡里,数日问又尸解而去。

黄山君

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年数百岁犹有少容。亦治地仙,不取飞升。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为《彭祖经》。得《彭祖经》者,便为木中之松柏也。

吕恭

吕恭字文敬,少好服食,将一奴一婢於太行山采药,忽有三人在谷中,因问恭曰:子好长生乎,而乃勤苦艰险如是邪?恭曰:实好长生,而不遇良方,故采服此物,冀有微益也。一人曰:我姓吕字文起。一人曰:我姓孙字文阳。一人曰:我姓李字文上,皆太清太和府仙人也,时来采药,当以授新学者。公既与同姓,又字吾半,是公命应长生也。若能随我采药,语公不死之方。恭即拜曰:有幸得遇神人,但恐间塞多罪,不足教授,若见来救,是更生之愿也。即随仙人去。二日乃授恭秘方一通,因遣恭还,曰:可归省乡里。恭即拜辞,仙人语恭曰:公来虽二日,今人问已二百年。恭归到家,但见空野,无复子孙。乃见乡里数世后人赵光辅,遂问:吕恭家何在?人转怪之,曰:君自何来,乃问此久远之人。吾闻先世传,有吕恭将一奴一婢入山采药,不复归还,以为虎狼所伤尔。经今已二百余年,君何问乎?吕恭后世孙吕习者,在城束北十里作道士,人多奉事之,推求易得尔。恭承光辅言,往到习家叩门而呼之,奴出问曰:公何来?恭曰:此是吾家也,我昔采药,随仙人去,至今二百余年,今复归矣。习举家惊喜,徒胱而出,拜曰:仙人来归。流涕不能自胜。居久之,乃以神方授习而去。时习已年八十,服之转转还少,至二百岁,乃入山去。其子孙世世服此药,无复老死,皆得仙也。

陈安世

陈安世者,京兆人也。为灌叔平客。禀性慈仁,行见乌兽,下道避之,不欲惊动,不践生虫,未尝杀物。年三十,而叔平好道思神,忽有二仙人托为书生,从叔平行游以观试之。叔平不觉其是仙人也,久而转懈息。叔平在内方作美食,二仙人复来诣门,问安世曰:叔平在否?答曰:在。入白叔平,叔平即欲出,其妻止之曰:饿书生辈复欲求腹饱尔,勿与食。於是叔平使安世出言不在,二人曰:汝向言在,今言不在,何也?答曰:大家使我云尔。二人益嘉之以实对,乃相谓曰:叔平勤亦有年,今日值吾二人而反懈息,是其不遇我,几成而败之。乃问安世曰:汝好游戏邪?答曰:不好。又曰:汝好道希仙邪?答曰:好道,然无绿知耳。二人曰:汝审好道,明日早会道北大树下。安世早往期处,到日西而不见二人,乃起将去,曰:书生定欺我尔。二人已在其耳边呼曰:安世,汝来何晚邪?答曰:早且来,但不见君尔。二人曰:我端传汝道,尔频三期之。而安世辄早至。知其可教,乃以药两丸与之,诚曰:汝归家,勿复饮食,别止一处。安世依诚,二人常往其处。叔平怪之,曰:安世处空室,何得有人语,往复不见,何也?答曰:我独语尔。叔平见安世不复食,但饮水止息别位,疑非常人,自知失贤,乃叹曰:夫道尊德贵,不在年齿,父母生我,然非师莫能使我长生也,先闻道者则为师矣。乃自执弟子之礼,朝夕拜事安世,为之洒扫。安世道成,白日升天。临去,遂以要道传叔平,后亦得仙也。

灵寿光

灵寿光者,扶风人也。年七十余而得朱英丸方,合而服之,致得其效,转更少壮,年如二十,时汉献帝建安元年,光已年二百二十岁,常寄寓於江陵胡田家,无疾而卒。田殡埋之,百余日人复见在小黄,寄书与田。田得书,掘发棺,之中无所有,钉亦不脱,唯履在棺中。

张礼正

张礼正、始明期二人,昔衡山中学道者。礼正以汉末入山,服黄精,颜色丁壮,常如年四十时。明期以魏末入山,服泽泻柏实丸,共止岩中,后俱受西城王君传虹景丹方,从来服此丹已四十年《真诰》云四十三年,中患丹砂之难得,俱出广州为沙门,是滕含为刺史时也。遂得内外洞彻,眼明身轻,日行五百里。后入九疑山。《真诰》云:又兼守一,亦已三十年。以三月一日东华遣迎,以其日乘云升天。今在方诸故室俱为土山下。注云:滕含以永和十年甲寅年为广州刺史。此得仙乙丑岁十二年,是为前服丹已三十年,犹更出查也。

李根

李根,字子源,许昌人也。有赵买者,闻其父祖言传世见根也。买为儿时便随事根,至买年八十四,而根年少不老。昔住寿春昊大文家,大文从之学道,作金银法立成。根能变化,入水火中坐,致行厨能供二十人,皆精细之僎,四方奇异之物,非当地所有也。忽告大文曰:王陵当败,寿春当陷兵中,不复居,可急徙去。大文窃以语弟,弟无意泄之。王陵闻之,以为妖言惑众,乃使人收根,欲杀之。根时乃方欲书疏,奄闻外有千余人围昊家求根,根语大文父曰:勿勿,但语吾不知,官自来搜之,昨日去矣。大文出户,还顾窥根,失所在。左右书器物,皆不复见。於是官兵入索困食衣筐之中,无处不褊,不得根。及良久,大文出见,根故在向坐,俨然如故。根语大文曰:王太尉当族诛,卿弟泄语,十日中当卒死。皆果如言。弟子家又有以女给根者,此女知书,根出,行窃取根《素书》一卷。读之,得根自记其学道经疏,云以汉元封中,学道於某甲。时年计根已七百余年也。又大文说根两目童子皆方,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童子方也。根告诸弟子言:我不得神丹大道之诀,唯得地仙方尔,寿毕天地,然不为下土之士也。

黄敬

黄敬字伯严,武陵人也。少读诵经书,仕州为部从事。后弃世学道於霍山八十余年,复入中岳。专行服气断谷,为吞吐之事,胎息内视,召六甲玉女,吞阴阳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转大如火周身。至二百岁,转还少壮。道士王紫阳数往见之,求要言。敬告紫阳曰:吾不修服药之道,但守自然,盖地仙耳,何足请问。问新野阴君神丹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极也,子可从之。人能除遣嗜欲如我者,不可以学我所为也。紫阳固请不止,敬告紫阳曰:大关之中有辅星,想而见之翕习成,赤童在焉指朱庭,指而摇之炼身形。消遣三尸除死名,审能守之可长生,失之不久沦窈冥。紫阳受之,得长生之道也。

甘始

甘始者,太原人也。善行气,不饮食。又服天门冬,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更演益之为一卷,用之甚有近效,治病不用针灸汤药。在世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

黄子阳

黄子阳,后魏人,知长生之妙。学道,在博落山中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饮石中黄水。司马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能度世。

河上公

河上公,莫知其姓名也,亦号河上丈人。汉文帝时,结草为庐,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皆令诵之,有所不解者数句,时天下莫能通者。闻侍郎裴楷说河上公读《老子》,乃遣使资所不了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逼问也。文帝即驾从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域中四大,王居其一也。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贵贫贱。须臾河上公即批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如云之升,去地百余丈,而止於玄虚。良久,倪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使予富贵贫贱乎?帝乃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不任大,忧於不堪。虽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宏愍,有以济之,则幽夕睹太阳之光曜。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此,则所疑自解。予注是经以来,七千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传非人。文帝跪受经,言毕失所在。一云起雾而去。今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边存焉。

臣道一曰:河上公结庐於河上,淡然不谋,泊然无为,其出有入无,隐显圣凡,非一日矣。《道德经》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是诚河上公也。一日一汉文帝闻其有道,亲驾诣之,河上公乃授素书老子章句二卷。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邪。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二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