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天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
法王品第二十三
[一]日出光明照世間雲幻燄散黑闇滅所有螢光及衆星乃至滿月皆暎蔽.
菩薩住空無相願行於最上大智行羅漢緣覺證皆超一切邪見俱能破.
譬如王子施財寶自在能利諸衆生衆生歡喜悉隨順無疑當得嗣王位.
菩薩勤行大智行施甘露法利羣生一切人天悉愛樂決定當證法王位。
我品第二十四
魔恐菩薩證法王雖處天宮常憂惱放火掣電現諸相欲令菩薩生退懼.
大智菩薩心不動晝夜常觀般若義如鳥飛空心泰然一切魔事無能爲.
菩薩若起瞋怒心於晝夜分或鬬諍時魔歡喜而精勤菩薩是遠於佛智.
菩薩或諍或瞋怒毗舍左鬼得其便入彼菩薩身心中令退菩提魔所作。
注:
[一]以下經文未詳.
********************
菩薩授記未授記或起瞋怒或鬬諍乃至心念皆過失知已倍更勤修行.
菩薩思念於諸佛皆從忍辱證菩提懺悔如說持正行是如佛法而修學。
戒品第二十五
若學戒法有作相而於戒法不善學知戒非戒無二相如是乃名學佛法.
若有菩薩住無相受持不離名持戒於佛法學樂承事是名善學而無著.
是大智者如是學心永不生不善法如日虚空而往來放百千光破黑闇。
若學般若住無爲能攝一切波羅蜜六十二見身見攝般若攝受亦復爾.
譬如有人具諸根命根滅故諸根滅若諸菩薩行大智亦行一切波羅蜜.
聲聞緣覺諸功德大智菩薩悉皆學雖學非住亦非求所學之學此爲義。
幻化品第二十六
若發志心而隨喜最上菩提不退行三千須彌重無量隨喜善法重過彼.
衆生爲求解脫法一切隨喜作福藴作佛功德法迴施當爲世間盡諸苦。
********************
菩薩不著諸法空了知無相無罣礙內心亦不求覺智是行最上波羅蜜.
如虚空界無障礙無所得故亦不有大智菩薩亦復然住寂靜行如虚空.
如有幻師作幻人衆人見幻而皆喜幻人雖現種種相名字身心俱不實.
行般若行亦復然爲世間說證菩提乃至種種所作事如幻師現悉無著.
佛佛化現諸佛事所作皆無彼我相菩薩大智行亦然一切現行如幻化.
如木匠人心善巧一木造作種種相菩薩大智亦復然無著智行一切行。
妙義品第二十七
大智菩薩行如是天人合掌恭敬禮乃至十方佛刹中亦得功德鬘供養.
假使恆河沙佛刹所有衆生皆作魔一一毛變無邊相不能嬈動於菩薩.
大智菩薩有四[一]力而彼四魔不能動空行亦不捨衆生菩薩慈悲處利樂.
佛母般若波羅蜜菩薩了知深信重內心真實而奉行應知是行一切智.
法界如實不可得由如虚空無處所如天宮殿應[二]念生亦如飛禽思菓樹.
注:
[一]據藏本力當作因.
[二]據藏本念當作呪.
********************
大智菩薩如是行住彼寂靜之功德法不可見亦無說菩提非得非不得.
所有聲聞及緣覺修行寂靜三摩地愛樂寂靜得解脫唯佛超出於一切.
菩薩依禪到彼岸不住寂靜行如空如禽飛翔不墮地如魚水中行自在.
菩薩若爲諸衆生當求未曾有佛智施與最上第一法此名最上行行者。
散華品第二十八
如來說[一]戒波羅蜜一切戒中爲第一智者欲奉一切戒當學佛戒波羅蜜.
今此法藏諸佛母爲最第一快樂所過現未來十方佛生此法界而無盡.
一切樹林華菓等皆從大地而生長大地不厭亦不著不減不增復不倦.
佛及聲聞緣覺等天及世間安隱法皆從般若之所生般若無增亦無減.
世間上中下衆生一切皆從無明生因緣和合轉苦身無明無增亦無減.
乃至方便諸法門皆從般若所生出彼方便法隨緣轉般若無增亦無減.
菩薩了知十二緣乃至般若無增減如日雲中放光明破無明障證菩提。
注:
[一]戒當作學.次後各句同.
********************
[一]聚集品第二十九
大菩薩修四禪定如所愛樂而無住或復不住於四禪當得最上之菩提.
得最般若住禪定四無色等三摩地爲得最上大禪定而復不學諸漏盡.
此功德藏未曾有行三摩地而無相住彼不破於我見有心所思生欲界.
譬如南閻浮提人未生諸天生北洲見彼境界而求生作彼住已而復還.
菩薩所修之功德三摩地行而相應雖同凡夫住欲界由如蓮華不著水.
菩薩度脫於衆生圓滿淨土波羅蜜不求生於無色界而求菩提波羅蜜.
譬如天人獲寶藏雖得不生愛樂心或言天人而起心欲收彼寶不可得.
大智菩薩不樂住四禪寂靜三摩地出彼寂靜三摩地而入欲界爲世間.
若菩薩行三摩地不樂羅漢及緣覺乃至散亂兇惡心無知迷亂無功德.
色聲香味觸五欲及彼緣覺聲聞等如是之法悉遠離等引不離菩提心.
菩薩一向爲衆生修行精進波羅蜜猶如奴僕事其主利於衆生亦如是.
注:
[一]次下攝頌隨知常啼法涌囑累四品經文.唐譯五分皆缺.
********************
如僕事主心專注雖被瞋辱而無對凡所動止常在心唯恐彼主責其過.
菩薩爲求佛菩提如奴事主利衆生證得無上菩提已利生如火燒草木.
晝夜勤行利他行利己內心無我相如母愛子常衛護寒暑雖苦心無倦。
常歡喜品第三十
菩薩愛樂爲衆生修治佛刹清淨行恆行精進波羅蜜無如微塵心退倦.
大智菩薩俱胝劫久修苦行爲菩提不離精進波羅蜜無懈怠心終得證.
從初發心爲菩提乃至得獲寂靜證恆於晝夜行精進大智菩薩應如是.
有言能破於須彌方證無上菩提果聞已懈怠而退心是彼菩薩之過失.
大智菩薩聞是言謂須彌盧甚微小於一念間可破壞亦不住證佛菩提.
於身心語行精進度脫世間作大利或著我相起懈怠而不能證佛菩提.
無身心相無衆生離諸相住不二法爲求無上佛菩提是行精進波羅蜜.
大智菩薩行利樂令人聞言悉歡喜說法無說無聽人名最上忍波羅蜜.
********************
譬如寶滿三千界施佛緣覺及羅漢不如知法忍功德百千萬分不及一.
持忍菩薩得清淨三十二相到彼岸一切衆生悉愛樂聞法信受而調伏.
或有衆生以栴檀塗菩薩身爲供養或有持火徧燒然行平等心無瞋喜.
大智菩薩持是忍或爲緣覺及聲聞乃至世間諸衆生悉皆迴向佛菩提.
譬如世間貪五欲甘忍三塗無邊苦菩薩爲求佛菩提今何不勤持忍辱.
割截首足劓耳鼻禁縛捶拷諸楚毒如是苦惱悉能忍是住忍辱波羅蜜。
出法品第三十一
持戒當得高名稱亦復證得三摩地持戒爲利諸衆生後當證於佛菩提.
心重緣覺及聲聞及見破戒說他過雖實持戒爲菩提是名持戒行五欲.
欲證菩提功德法持戒具足行利樂若行毁破於尸羅是則滅壞於菩提.
菩薩雖樂受五欲歸命佛法及聖衆念我當證一切智是住尸羅波羅蜜.
菩薩經歷俱胝劫奉行十善無間斷心樂緣覺及羅漢是犯波羅夷重罪.
********************
持戒迴向佛菩提而不作念求自益但念利他諸衆生是則持戒波羅蜜.
菩薩若行諸佛道於衆生離種種相不見破戒諸過患此爲最上善持戒.
菩薩要離於諸相無我無人及夀者不著戒相及行相是則持戒之殊勝.
如是具足而持戒一切無礙無分別頭目手足施無悋一切所愛皆無著.
了知法本空無我乃於此身無戀著況外財物而不捨及彼非處而嫉妒.
於內外施生我慢是菩薩病非爲施或起嫉妬生鬼趣或得爲人處貧賤.
知彼衆生貧賤因菩薩發心恆布施施如四洲草木數如是廣大亦無相.
大智菩薩行施已復念三有諸衆生菩薩亦爲彼衆生悉皆迴向於菩提.
如是行施無所著亦復不求於果報名大智者爲一切施因雖少果無量.
乃至三有諸衆生一切皆以尊重施如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之功德.
大智菩薩以方便用彼施福行迴向當令一切衆生類皆悉證得無上覺.
如假瑠璃寶大聚不及一真瑠璃寶迴施世間一切衆不及迴施無上覺.
********************
菩薩行施於世間不作我慢無所愛修行而得大增長如月離障出雲[一]中。
善護品第三十二
菩薩布施濟貧乏令得富盛度苦惱果報永滅餓鬼趣及得斷除諸煩惱.
持戒遠離畜生趣捨八非念得正念忍辱當得最上色如金世間悉愛樂.
精進善法獲無邊所有功德不可盡修行禪定離五欲從等持得神通明.
智獲無邊佛法藏慧了諸法本來因佛知三界諸過咎爲轉法輪滅諸[二]苦.
菩薩此法得圓[三]滿佛刹清淨衆生淨受持佛種幷法種聖衆種及一切法.
醫世間病最上師以智慧說菩提方寶德藏有種種藥令衆生服悉證[四]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注:
[一]藏本第五分竟.
[二]第六分竟.
[三]第七分竟.
[四]第八分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