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陆渊雷医案

真武汤证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王君

初诊 脚肿,腹满,短气。脉舌俱不足,殆心脏衰弱所致。

黑附块12克,肉桂1.5克,太子参9克,干姜3克,生白术9克,生怀药9克,云苓12克,白芍9克,枳实6克,炙草3克。

【按】本案患者脚肿、腹满、短气等皆中虚内有水饮停蓄之象,符合少阴病真武汤证的表现。《伤寒论·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陆氏以真武汤为主方,再加肉桂、太子参、怀山药、炙甘草温阳益气,稍加枳实通畅气机,以防补药太多而至的壅滞。诸药合效,迅速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叶先生

初诊 病后不健复。常手足汗而心悸,振振欲擗地。口渴不欲饮,大便不调,寐不安,多梦。脉左细右浮。舌上薄白。神经与心脏俱弱,胃肠又不和。

云苓15克,黑附块9克(先煎),姜夏12克,炙草3克,生白术9克,川连1.5克,干姜3克,红枣四枚(去核),白芍9克,淡芩6克,太子参9克。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明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案病患颇合上述病况,汗出、心悸、振振欲擗地、口渴不欲饮,都是水饮内伏病证的表现;大便不调,寐不安,多梦等,陆氏认为是神经衰弱,最后陆氏将此案定位为“神经与心脏俱弱,胃肠又不和”。从中医的辨证应该是阳虚水饮,脾胃不运。陆氏针对病机在温阳化饮的真武汤基础上,合用半夏泻心汤,取姜半夏、川连、淡芩与干姜相合,辛开苦降,调和肠胃;太子参、红枣与炙甘草相合,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处方切中病机,颇合法度,疗效也很明确。

苏太太

初诊 伤食感寒,吐利之后,时时欲寐。目闭则汗出,此是阳虚。然阴亏体质,偏用阳药,虑其劫津,故用药较难。

生西芪12克,陈皮6克,桂枝4.5克(后下),谷麦芽各9克(炒),煅牡蛎21克(打,先煎),浮小麦12克,赤白芍各4.5克,原钗斛9克,炙草3克,黑附块4.5克,丹玄参各9克。

二诊盗汗瘥减。早晨苦头痛。脉较有神,但甚迟。舌苔薄而润,中作沉香色。大便多日不行。

淡苁蓉12克,生白芍12克,钗斛9克,黑附块3克,柏子仁9克,桑叶9克,谷麦芽各9克,浮小麦12克,生西芪12克,杭菊9克,丹参9克,枳壳6克。

三诊前药进两剂后,诸恙悉愈,思食。今日忽又头痛微热。脉极迟细,舌上稍有灰苔。阴虚之甚,殊棘手。

大生地12克,丹玄参各9克,银柴胡9克,象贝9克,地骨皮6克,淡苁蓉12克,青蒿4.5克(后下),海藻15克(去盐),原钗斛9克,生山药15克,生谷芽9克,黑附块3克。

案评:服此方后极恬适,连服收功。(谢诵穆原文)

【按】此案患者病症较为复杂,首先是伤寒感寒直中三阴,因而出现了“吐利之后,时时欲寐”的典型少阴病表现。陆氏进一步指出:“目闭则汗出,此是阳虚。”但病患本身又属阴亏体质,因此“然阴亏体质,偏用阳药,虑其劫津,故用药较难”。类似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也较为棘手的问题。

陆氏抓住病患现症属于阳虚的根本,以真武汤为主方,同时加用煅牡蛎和浮小麦进行敛涩,一则治疗患者的汗出过多,二则防止温阳过多的伤阴。黄芪、谷麦芽、炙甘草、陈皮建中助运化;石斛、玄参养阴;丹参养血活血,通畅气血。

二诊盗汗大减,脉亦渐有神,但又清晨头痛,舌苔薄而润,中有黄褐的沉香颜色,大便亦多日不通。说明患者伤寒日久有化热之象,但阳虚水饮也未清除。陆氏以温肾阳通大便的肉苁蓉为主药;桑叶、菊花疏风散热;生白芍、石斛养阴;黑附块、生黄芪、丹参温阳益气,条畅气血;浮小麦、柏子仁安神通便;谷麦芽、枳壳消食化痰。

二诊方服两剂后,病情大为改善,食欲也好转。但是不久又头痛、发热,表证尚未痊愈,加之“脉极迟细,舌上稍有灰苔”,陆氏认为“阴虚之甚,殊棘手”。此时患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伤寒少阴证虽未痊愈,但已经不严重了,而阴虚成为主要矛盾,故陆氏以大生地、玄参、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石斛、山药等大队的养阴清热药物为主,辅以化痰的象贝、海藻,助脾健运的生谷芽,温阳的附子也减到3克。此方经连续服用多剂后,患者痊愈,一个复杂的病情得到解决。

此案患者先外感伤寒直中三阴,一派少阴危象,但又素体阴虚,因此陆氏在温阳的同时,注意敛阴,避免劫夺患者的津液,并加健运脾胃的药物,使得化生有源则阴阳皆得补充。二诊后,阳气渐回,但仍未足,而外感日久化热,大便不通,因此陆氏在温阳的同时加大疏风清热、养阴通便、健运脾胃的力度。三诊基本以阴虚为主,则以大队养阴清热药治疗,辅以少量的化痰、运脾、温阳等药。总之,陆氏在复杂情况下,按照当时的病情,辨证分析把握好内在的主次,根据具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最终收到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医生在遇到病机较为复杂的患者时借鉴学习。

熊先生

初诊 常下利,且便血,曾服补中益气,利益甚,此不可解者。右腹回肠部痛,无盲肠炎之压痛点。脉不甚实,舌色平。

淡芩6克,炒故纸4.5克,土炒白术9克,伏龙肝30克(包),干地黄15克,黑附块9克,云苓12克,白芍6克,炒槐米12克,地榆炭9克。

二诊昨大便两行,俱不稀溏,血亦只余沈,是大势已定。脉太数而有压力,此须平之。舌色淡而润。

赤石脂12克,生熟地12克,炒槐米12克,熟附块6克,禹余粮12克,淡芩6克,炒故纸4.5克,怀膝15克,伏龙肝30克(包),白芍9克,土炒白术9克,炙草3克。

案注:文中“血亦只余沈”,即便血已经很少,只有几滴血的意思。

【按】此案病患,下利便血,服补中益气之药下利加剧,脉不实,说明本病属于水饮内伏的少阴病,因为少阴病“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陆氏在一般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又结合西医的临床检查手段,“回肠部痛,无盲肠炎之压痛点”,排除阑尾炎的可能。他在真武汤的基础上,加补骨脂温肾止泻;伏龙肝温中止利为主药,与生地、白术、附子、黄芩组成黄土汤,另加槐米、地榆炭凉血止血,共同治疗便血。

二诊便血大减,但脉过数,须平调。陆氏以真武汤为主方,加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敛涩固护下焦,余者补骨脂、伏龙肝、槐米等续用。经二诊而病除,可谓效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